分布式学习环境的建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分布式学习环境构建

张展

摘要:分布式学习体现着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与终身化,代表着先进的学习理念,有助于学习者素质的全面提高。本文在深刻理解分布式学习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布式学习环境的组成要素,并对要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分布式学习环境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分布式学习环境要素

1分布式学习

何为分布式学习?观点不一。

1.1 分布式学习的概念

顾清红等认为:“分布式学习是网络时代的远程教育……采用建构主义的LED 思想,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改变为以学习者为主体,着重于情景、建构、合作与交流,着重于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资源,建设自己的认识和理

解。”[1]Steven Saltzberg等在

《Distributed Learning on the World Wide Web》中是这样描述分布式学习的,“分布式学习并不是一个用来替换…远程学习‟的新名词,它来源于…分布式资源‟的概念。分布式学习是一种教学模式,它允许教师、学生和内容分布在不同的非中心的地方,这样使得教和学独立于时空而发生。分布式学习模式可以结合传统的基于课堂的课程使用,也可以结合远程学习课程,或者可以用来创建完全虚拟的教室。”

分布式学习从广义上讲,只要学习者不在唯一的场所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就可被视为分布式学习。狭义的分布式学习通常指的是基于网络的分布式学习。本文所指的分布式学习是后者。综合各种概念现将自己对分布式学习的认识总结如下:

第一,分布式学习是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模式。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习者间的交流与合作创设逼真的情境,提供便捷的工具,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第二,分布式学习强调资源的非中心化,这是分布式学习最显著的特征。此处指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这种非中心化首先表现为学习可以独立于时间和空间而发生,课堂将仅仅作为学习活动的一个场所。其次,它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平等化。教师走下讲坛,由学习活动的支配者转变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和学习活动的指导者,为学习活动的展开进行准备、设计,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教师对于学生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资源而存在,所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成员彼此都被视为可利用的资源,大家在平等的气氛中,对话、交流与合作,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再次,体现在各种信息资源的分布式存储与统一管理上。

第三,分布式学习与计算机的发展密切相关。“分布式”这一名词的出现最初是在计算机领域,对应于计算机的两大功能:存储数据和处理数据,使网络实现了分布式存储和分布式计算两方面的功能。分布式存储指的是将数据存储于多台计算机中而不是仅存储在一台计算机中,而分布式计算指的是一项任务由网络中的多台计算机协作完成。将分布式的概念引入教育后,就出现了分布式学习模式。分布式对于学习模式来说,不仅在于概念上的借用,更在于理念的引入和思想的渗透,它表现为学习资源的分布式存储以及协作式的学习方式等。第四,分布式学习是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在虚拟环境

中进行知识构建,依赖协作与交流,获得学习技能和社会技能。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分布式学习具有以下特征: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资源分布式存储;组建学习共同体;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以学习者共同的进步为学习目标。

1.2 分布式学习的理论基础

分布式学习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了这些理论观点的精髓,才能对分布式学习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才能对分布式学习环境组成要素有一个科学的划分和合理的分析,才能更好地进行分布式学习环境的建设。

1.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的过程,“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学生的头脑中”[2]而是需要不断深化与发展,把握知识在真实情境中的灵活变化,从认识上的具体到抽象,最终走向“思维中的具体”。下面本文从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学习观、知识观、教学观这四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在学生观上,建构主义理论指出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的不同,他们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也会各异。它视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为一种宝贵的学习财富,并努力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中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在学习观上,它认为学生通过在学习共同体中相互交流,互相合作,可以对问题形成全面的、多角度的理解。在知识观上,学习者通过与外界刺激不断建立联系,进行推理活动,将外部提供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同时,原有知识因为新知识的吸纳和介入发生一定的调整或改变。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相反的作用方式实现学习者经验结构的建构或“生长”。在教学观上,它将教学的关注点放到了激发和挑战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支持,营造宽松融洽的协作交流环境上。

与以往学习理论相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体现了三方面重心的转移,即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出现了替代传统教学设计(ISD)的方法即学习环境的设计(LED)。这种方法旨在设定明确宽松的学习目标,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广泛的机会,学习者通过与学习资源的交互,获得知识的增长和技能的提高。学习环境的设计(LED)充分反映了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学习资源的非中心化和学习情境的创设,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分布式学习环境的建设提供了教学设计上的支持。

1.2.2 分布式认知理论

笛卡儿的身心二元论作为原有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基础,认为身和心是断然不同的两种存在:身有广延性,有空间性;心是没有广延性的。他认为人的身体像一部机器,其结构和行动皆可用机械的原理来说明,对此他提出反射的公式。他强调认知是封闭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属于个人头脑的私有财产,忽略了社会互动与认知的情境性背景。随后与这种认知观相适应的教育技术的媒体观应运而生,它认为技术的作用在于呈现信息形式的多样性和更好地传递信息,学生通过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形成预期的知识技能,学习效果的评价采用标准化考试的形式。随着教育、心理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这种传统的认知观受到了一些新理论的挑战,如社会互动理论、情境性学习理论等。在以上理论的影响下,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分布式认知理论对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指出在群体的学习环境中,知识的形成必须通过整合分散在群体中每个组成份子的部分知识才能够形成。[3]分布式认知强调人的认知不是封闭在头脑之内的,而是在人与其环境(包括物质和社会要素)构成的整个系统中完成的,人往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