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校有机组成部分的科技馆的课程设计理念与技术_科技博物馆课程交流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60年代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 1957年前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对美国的刺激 (不能因照顾中才,而牺牲尖子)
布鲁纳的结构课程论思想——“一门学科的课程应该决定 于对能达到的给那门学科以结构的根本原理的最基本的理 解”(内容结构、句法结构)
匈牙利科学教材
正像一个警探调查一件罪 案那样,为了揭露大自然的秘密, 你也必须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探 索大自然的第一步和最重要的一步 是观察。
四、学校科学教育改革的着力点
(一)学校科学教育改革的历史脉络—— • 事实性、实用性的科学知识 • 概念性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知识 • 科学素养(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兴趣) • 科技素养(STEM素养、工程技术素养)
民国小学自然课本第二册目录
• 萤火虫会发光 • 蜻蜓捉小虫吃 • 雄蟋蟀会斗 • 大冬瓜 • 大南瓜 • 好吃的水果 • 稻有什么用 • 种小麦 • 麻雀要吃麦和米 • 种蚕豆
◻ 科学的统一概念和过程 ◻ 作为探究过程的科学 ◻ 物质科学 ◻ 生命科学 ◻ 地球与空间科学 ◻ 科学与技术 ◻ 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所见的科学 ◻ 科学的历史与本质
第一批国家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
•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 中国消防博物馆 • 中国地质博物馆 • 中国水利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 • 中国国家博物馆 • 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
国家海洋博物馆 • 中国科学技术馆 • 吉林省自然博物馆
• 天长市中小学现代农业研学基地 • 西溪湿地国家公园
浙江省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 在二楼孩子们,孩子们通过课程和 实验,了解泡泡结构在建筑中的应 用。
二、作为研学实践基地的科技馆面临的挑战
• 过去: • 定位——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换言之,科普取向的科技
馆无需考虑与学校教育的对接 • 现在: • 定位——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换言之,需要考虑与
学校教育的对接,成为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不可或缺的重要 因素。
• 虾可以做菜吃 • 蟹可以做菜吃 • 菊花开了 • 雁来了 • 羊喜欢吃草 • 棉布哪儿来的 • 做衣服的器具 • 造屋的材料 • 造路的材料
• 商店物理、应用化学、家庭物理、 生物理、 生化学、运 用生物学、生理学、卫生学等(强调科学的技术应用)
• 对科学方法的认知—— 知识的本质取决于知识产生的方法,科学方法是科学的本 质特征。(局限于书斋)
内容提要
• 研学基地提出的背景 • 作为研学基地的科技馆面临的挑战 •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着力点 • 学校科学教育改革的着力点 • 科技馆课程设计的理念及技术
一、研学基地提出的背景--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校教育的优势—— • 系统 • 学术性强 学校教育的问题—— • 意义性、趣味性不强 • 知识与经验、概念与情境分离,致使“双基”未必扎实 • 缺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
儿童把握世界的三种方式
学校教育面临的挑战挑战——
• 解决问题的的能力该如何培养? • 与能力形成息息相关的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
的学习机会如何安排? • 概念形成所需要的经验从何处获得?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 ,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 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 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 有效途径。(2016年教育部等11个部委)
• …… • 5、课程设置----开设适合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的课程
——研学实践课程恐怕是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软肋”, 展教工作人员不知道什么是课程,不会设计课程,也不知 道该如何实施及评价课程。
慕尼黑体验式学习中心今年的探究主题——泡泡 它有两层展区:
一楼:感性体验
二楼:教室和活动提升
• 在一楼孩子们参与各种与肥皂泡相 关的体验游戏;
图二
可以用来解释物 质性质和物质行为的脑 海中的图画叫做模型。 建立模型就是建造和使 用这种心灵图画的方法 。
图三:
大自然可以从几种不同的角度加以考察。不同的特征可以用不同的模型恰当地、清楚地描述.。有可能,一个物理学家和一 个化学家使用不同的模型来理解同一种实物的性质。他们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这个世界。
三、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着力点
• 核心素养 • 学科核心素养 • 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中国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科核心素养
•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 (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 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 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 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 如:哲学(核心)素养、历史(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科学(核心)素养…
学业质量标准
• 学业质量标准是指学生在完成各学段学习时,应该具备的 核心素养以及应达到的具体水平的明确界定。
• 学业质量标准的结构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确定本学科具有哪些核心素养,并对其内涵进行界定; 二是对每个核心素养不同的表现水平进行界定。
每个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
案例:我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的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 •能够搜集与历史有关的各类材料,并对史料进行辨 析,判断史料的价值; •掌握研习史料的方法,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形成历史的实证意识,在论述历史时能够将有价值 的史料作为证据。 (2019年启动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研制)
• 科学技术双刃剑问题的凸显—— “技术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有害后果” 科学技术概念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缘于人类日益增长 的征服自然的能力和欲望使人类居住的地球环境日益恶化 所敲响的警钟。(科学素养的人文色彩明显加强) 新的教育口号:“还教育的另一半” 英国的STS课程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6)
培养有科学素养的公民的背景
• 1983年《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美国) 科学教育的目的应当使全体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最大限 度地去了解科学,提高科学素养。 忽略任何人的科学教育,就是剥夺了他们的基础教育,就 会使他们终生致残,国家就会失去优秀的工人和合格的公 民,最终将导致国家难以承受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