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公转
为什么地球有自转和公转运动
![为什么地球有自转和公转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20411a5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6.png)
为什么地球有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是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基本运动方式。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的轴线旋转,而地球公转则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
这两种运动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地球上的生物有着重要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地球会有自转和公转运动呢?一、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的自转运动是地球绕着自身的轴线从西向东旋转。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24小时,这是我们一天的时间单位。
地球自转的原因可以从物理学角度解释。
首先,地球自转与地球形成有关。
地球形成时,为了遵守守恒转动量和角动量的物理原理,地球开始自转。
在地球形成的过程中,当地球还是一个较大的旋转气团时,因为重力发生不均匀分布,而且气团内部的摩擦会使旋转速度减慢,因此气团向外扩散,但是惯性使地球继续自转,从而形成了现在的自转运动。
其次,地球的自转与地球的内部构造有关。
地球的内部构造分为核心、地幔和地壳三层结构。
地球核心由固态内核和液态外核组成,而地幔和地壳则是固态的。
由于地球内部的连续对流运动和物质的变化,在地球的物理力学作用下,地球开始了自转运动。
最后,地球的自转与地球所受到的外部影响也有关。
地球所受到的外部影响除了太阳的引力,还包括月球和其他星球的引力。
这些外部影响会对地球施加扭矩,从而影响地球自转的速度和方向。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的公转运动是地球绕着太阳运行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365.25天,这是我们一年的时间单位。
地球的公转与宇宙中的引力和物质分布有关。
首先,地球的公转与太阳的引力有关。
太阳是地球的母星,它对地球施加的引力使得地球绕太阳运行。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成反比。
因此,地球在不同季节里与太阳的距离也会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了地球上气候的变化。
其次,地球的公转与其他星球的引力也有关。
尽管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主导了地球的公转轨道,但其他星球(如月球和行星)的引力也对地球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些星球的引力会对地球的运动轨迹产生微小的扰动,使得地球的公转轨道没有完全规则。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https://img.taocdn.com/s3/m/4863380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8.png)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在宇宙中的运动方式有两种: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而公转则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
自转是地球上一天分为24小时的原因之一。
地球自转的轴线被称为地轴,它通过地球的中心并延伸出来,分别穿过南北两极。
地球每天自西向东旋转一圈,使得我们经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自转速度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这也是我们所处的坐标系旋转的速度。
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呈椭圆形,被称为椭圆轨道。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365.25天,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使得不同季节的出现。
当地球绕太阳运动到夏至时,南半球会迎来冬季,而北半球则迎来夏季。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自转给我们带来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白天我们可以享受阳光的照耀,进行各种活动,而夜晚则是我们休息和睡眠的时间。
自转还带来了地球上的时区划分,不同地区的时间是不同的,这方便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安排。
公转则使得地球的温度分布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
接受太阳辐射较多的地区温度较高,而靠近极地的地区则温度较低。
这种差异导致了地球上多样化的气候和季节的交替变化,为人类的农业、生态系统和生活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总的来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所独有的特点,它们共同决定了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时间制度。
我们应该更加了解和珍惜地球的运动,积极保护我们的家园,与自然和谐相处。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运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4ce198a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4c.png)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运动)地球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星球,其独特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使得地球具有丰富多样的气候、生态和地理特征。
本文将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这些运动所带来的各种影响。
一、地球的自转运动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一天,即24小时。
自转运动的造成是因为地球形成时初时速度的保持。
这种自转运动带来了昼夜交替和地球的自然时钟。
地球的自转运动带来了日出和日落的变化。
当地球自转使得太阳光照到地球一部分地区时,该地区进入白天,而其他地区则处于黑夜之中。
这种昼夜交替的变化,为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的节奏。
白天的阳光提供能量用于光合作用,夜晚的黑暗则提供了恢复和休息的机会。
此外,地球自转还导致了地球的离心力。
地球的赤道部分比极地部分更远离地轴,因此赤道部分所受到的离心力较大。
这使地球呈现出类似椭圆形的形状,形成了地球的扁球体。
地球扁球体的形状也影响了地球上重力的分布和地球的地形。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运动。
地球的公转周期为一年,即365.25天。
地球的公转运动是地球绕太阳运行而产生的。
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运动使得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由于地球的轨道形状接近椭圆,因此地球离太阳的距离在公转过程中会有所变化。
当地球离太阳较远时,我们经历的是冬季,而当地球离太阳较近时,我们则经历夏季。
这种公转运动导致了地球各地温度的变化,季节的交替。
地球的公转运动还导致了黄道与赤道的倾斜。
黄道是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赤道则是地球的自转轴与黄道的交点。
由于地球的轨道倾斜,所以在公转过程中,阳光照射到地球的位置也有所变化。
这就是为什么地球的不同地区在一年中能够体验到不同的季节。
三、地球运动的影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人类和整个地球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这些运动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稳定的气候变化。
通过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上的气候得以呈现多样性,从而使得动植物适应不同的环境。
地球运动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运动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https://img.taocdn.com/s3/m/fae4748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f1.png)
地球运动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不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我们探索宇宙的起点。
为了更好地认识地球的运动,我们需要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一、地球的自转自转是地球沿着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恒定的,大约每天自西向东旋转一周。
这种自转运动是地球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当地球某一特定地区位于太阳直射点上方时,这个地区将会迎来白昼;而当该地区离开太阳直射点时,它将会进入黑夜。
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我们才能够体验到昼夜交替的变化。
地球自转还影响了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
地球自转引起了地球上各个地区的经度差异。
通过经度的划分,我们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特定的地点。
同时,地球自转也引起了地球的离心力,使地球变形成一个稍微扁平的椭球体。
二、地球的公转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的公转是一个椭圆轨道运动,其轨道被称为黄道。
地球的公转周期大约是365.25天,我们通常称之为一年。
地球的公转运动决定了季节的变化,这是因为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会相应地改变。
公转也影响到地球上各种气候现象的发生。
当地球靠近太阳时会接受到更多的太阳能,气温会上升,导致夏季的到来。
而当地球远离太阳时,太阳能的辐射会减少,导致气温下降,进而带来了冬季。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两个不同而又紧密相连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存在使得昼夜交替变得可能,而公转则决定了季节的交替。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互为因果,共同决定了地球上的时间和气候变化。
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础上,我们才能产生日历和钟表这样的时间测量工具,帮助人类更好地计算和利用时间。
同时,地球运动也让我们认识到地球这个生命之舞台是如此的宝贵和脆弱,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保护它。
总结起来,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
地球的自转使得昼夜交替变得可能,地球的公转决定了季节的交替。
这两个运动共同决定了地球上的时间和气候变化,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珍惜我们的家园。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ppt课件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9a6d4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a.png)
6.22 3.21 9.23
23.5°N 3.21 0°
12.22
23.5°S
从6.22-12.22日,北半球 渐长,
渐短
(1)在图上标注我国国庆节这一天的大致位置。
(2)该日,太阳直射点在
( 南 )半球,我的季节是 国庆节 ( 秋季 )。
(3)该日上海昼夜长短情况是昼( 短 )夜( 长 ),以 后昼渐( 短 )夜渐( 长 );再过三个月,上海昼夜长短情 况是昼(短 )夜(长),以后昼渐( 长 )夜渐( 短 )。
南极圈出现 极昼 现象
S
12.22(冬至)
1.2018年10月1日,我国南极科考队越冬队员在南
极中山站升起国旗.此时,地球运行在图中的
(B )
④
A. ①~②段
B. ②~③段
C. ③~④段
①
③
D. ④~①段
②
地球公转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周期是 ,
产生1年了
和季节变化长短变昼化夜。 2.春
1.下列现象中,主要与地球公转有关的是 (A.A一年)中,学校操场上的旗杆正午影子的 长短有季节变化 B.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C.“坐地日行八万里”
2.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升得最高,白昼时
间A.最3月长2,1黑日夜前时后间最短的一天B.是6在月(22日B前后)
C. 9月23日前后
D. 12月22日前后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地球自转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周期是 1天 /24小时。
2.从南极上空看,呈 顺 时针转,从北极上 空看,呈 逆 时针转。 3.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不同经 度地区 地方时 不同。越靠近东 边越早见到 日出。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公转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公转](https://img.taocdn.com/s3/m/95673d1610661ed9ad51f36f.png)
黄赤交角变大, 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假如黄赤交角变为300 ,地球上的五带如何变化?
66034′N 寒带范围变大 600N 温带范围变小 300N 23026′N
0°
23026′S 300S
热带范围变大
温带范围变小
600S 66034′S 寒带范围变大
黄赤交角变小, 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
夏至日;B为秋分 日;C为冬至日;D为春分日。 A为
D
A
E
F
C
B
练习:
1、12月22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B A.北京 B. 广州 C. 上海 D.哈尔滨 2、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B
补充:1、晨昏线在二分日与经线圈重合(晨昏 线过极 点),在二至日与极圈相切;
2、晨昏线与经线圈(这个经线圈必须与晨昏线 相交于赤道)的夹角等于直射点的纬度。 3.南北半球同一纬度,北半球昼/夜长=南半球 夜/昼长。
23.50
赤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23.50 (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66.50 (南北极圈的度数)
二者之和是900
【例1】关于黄赤交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 )(多选)
A黄赤交角为23°26′ B黄赤交角是地球“斜着身子”绕日公转造成的 C黄赤交角随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 D黄赤交角决定了直射点来回移动的范围 【例2】下列哪个节日地球的公转速度最快( C )
读经纬线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晨昏线,阴影与非阴 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的日期 1. 甲地时间为( ) A. 9时 B. 12时 C. 21时 D. 15时 2.若图中的日期是7日和8日,则北京时间可能为 A. 1月7日4时 B. 1月8日11时 C. 7月7日11时 D. 7月8日4时
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公转知识点
![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公转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c91c9195f0e7cd18425368b.png)
地球公转知识点一地球的公转1.公转的概念、方向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
2.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地球公转周期。
因为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与地球公转周期是相同的,所以地球公转的周期可以用太阳周年视运动来测得。
由于所选取的参考点不同,则“年”的长度也不同。
常用的周期单位有恒星年、回归年和近点年。
恒星年地球公转的恒星周期就是恒星年。
这个周期单位是以恒星为参考点而得到的。
在一个恒星年期间,从太阳中心上看,地球中心从以恒星为背景的某一点出发,环绕太阳运行一周,然后回到天空中的同一点;从地球中心上看,太阳中心从黄道上某点出发,这一点相对于恒星是固定的,运行一周,然后回到黄道上的同一点。
因此,从地心天球的角度来讲,一个恒星年的长度就是视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
恒星年是以恒定不动的恒星为参考点而得到的,所以,它是地球公转360°的时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用日的单位表示,其长度为365.2564日,即365日6小时9分10秒。
回归年地球公转的春分点周期就是回归年。
这种周期单位是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得到的。
在一个回归年期间,从太阳中心上看,地球中心连续两次过春分点;从地球中心上看,太阳中心连续两次过春分点。
从地心天球的角度来讲,一个回归年的长度就是视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
春分点是黄道和天赤道的一个交点,它在黄道上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每年西移50″。
29,也就是说春分点在以“年”为单位的时间里,是个动点,移动的方向是自东向西的,即顺时针方向。
而视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即逆时针的。
这两个方向是相反的,所以,视太阳中心连续两次春分点所走的角度不足360°,而是360°—50″.29即359°59′9″.71,这就是在一个回归年期间地球公转的角度。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https://img.taocdn.com/s3/m/4575f26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9.png)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的运动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习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种,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吧。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的轴线旋转,完成一周运动需要24小时。
这个轴线垂直于地球赤道面,称为地轴。
地轴一端指向北极星,另一端指向南极。
地球的自转造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也使地球的形状略呈椭球状。
在夏至和冬至时,地球的自转轨道变化使得赤道两侧的白昼和黑夜时间差更加明显,同时南北半球的季节也出现了差异。
例如,南半球的夏至时期(即北半球的冬至时期)是在12月21日左右,而冬至时期(北半球的夏至时期)则在6月21日左右。
地球的自转还引起了地球自转偏移、地球的黄赤交角变化等天文现象。
在自转的过程中,地球表面的各个点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不同,造成了自转偏移现象,即地轴在空间中的方向不断发生可观测的变化。
航空航天活动对自转偏移的影响已经得到高度重视。
同时,在自转运动中,地球生成的重力场使得黄道面(太阳所在的平面)与地球自转轴面之间的交角发生改变,这就是黄赤交角的变化。
历史上,人们通过观测黄道和赤道的夹角来确定时间,这一现象也是天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动,完成一圈需要365.2422天的时间。
根据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运动被分为黄道和天球两种。
黄道是指地球上一个虚拟的大圆,它与太阳的位置成一个平面。
根据地球的公转,黄道上的太阳每天消失和升起的位置都不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日出日落。
天球是指天文学中使用的一个参照系,与地球的自转轴相垂直,以北极星为顶点的天空。
地球的公转运动对于天球的运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例如,星座的位置和出现时间都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地球的公转还引起了各种时空问题,例如日食、月食、四季变化等。
日食是指月亮遮挡太阳使得地球某个地区昼间变为夜晚,月食则是地球进入月影区域,使得月亮变暗。
而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轨道不是一个完美的圆形,所以太阳辐射的热量在不同季节间有所差异。
1.2 地球的运动 公转 课件(共30张PPT)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 地球的运动 公转 课件(共30张PPT)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cdb5a37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0e.png)
1.2 地球的运动公转课件(共30张PPT)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共30张PPT)地球的自转(1)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地球是一个自身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2)产生昼夜更替的原因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地球的自转12:0024:006:00东西18:00地球的自转N午夜0:00日落18:00正午12:00日出6:00春/秋分日昼夜情况北极俯视图3地球的公转公转:地球绕太阳运行叫作公转,其路径称为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地球的公转绕日自西向东方向地球的公转如果地球没有倾斜角If the earth has no tilt angle如果地球没有倾斜角If the earth has no tilt angle地球表面每点受到的太阳辐射相同赤道地区终年高温,高纬度地区终年寒冷每天昼夜时长相等,没有四季变化地球的公转23.5°北极星黄赤交角地轴黄道面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面赤道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当地球有了倾斜角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之间移动由于地球是倾斜的,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产生了季节的变化春分秋分冬至冬至春分3.21夏至6.22秋分9.23冬至12.22冬至南回归线北回归线赤道23.5°N23.5°S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昼变长昼变短昼变长昼变短思考:6月1日,我国昼夜长短情况以及昼长变化情况?昼长夜短昼变长直射赤道直射南回归线直射赤道直射北回归线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Geographical phenomena caused by the earth revolution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③五带的划分②四季的变化地球的公转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造成各纬度存在热量差异,形成五带。
范围气候特点南、北回归线之间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终年炎热四季变化明显终年寒冷温度带终年寒冷四季变化明显地球的公转气候终年炎热热带地球的公转气候四季分明温带地球的公转气候终年寒冷寒带地球的公转在地球上的五带中,非洲绝大部分位于哪一个带?地球的公转你的家乡属于五带中的哪一个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吗?4本节课堂作业本节课堂作业【解题思路】地球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转,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东边地点的时刻比西边地点早看到日出,故倭国时间比中国早,地球自转带来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
地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https://img.taocdn.com/s3/m/46018a2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10.png)
地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地球的运动、季节、日照和气候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相对较快的,大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觉不到地球在自转。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天的时间。
地球自转的结果是形成了地球的昼夜交替现象,即地球的一半面对太阳时是白天,另一半背对太阳时是夜晚。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路径被称为地球轨道,它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5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年的时间。
地球的公转速度相对较慢,约为每小时30公里,因此我们也很难直接感受到地球在公转。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地理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地球的自转导致了地球的昼夜交替,昼夜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活动节奏。
比如在白天人们进行工作、学习和其他活动,而夜晚人们则会休息和睡眠。
其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共同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当地球公转到不同的位置上时,太阳直射的位置也会改变,从而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最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也影响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和气候。
在地球赤道附近,日照时间相对较长,气候也相对较热;而在高纬度地区,日照时间相对较短,气候也相对较冷。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不仅影响着地球的季节、日照和气候等自然现象,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活动方式。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才能更好地理解地理学中的相关知识和现象。
希望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大家对地球的运动和地理学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地球的运动规律
![地球的运动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9b6dea62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38.png)
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作为我们生活的家园,其运动规律对于人类有着深远的影响。
地球的运动可以分为公转和自转两个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地球的运动规律。
一、地球的公转地球绕着太阳运动,这种运动被称为公转。
地球的公转可以分为三个要素:公转轨道、公转周期和公转速度。
1. 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其中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由于地球轨道的椭圆形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会有所变化,使得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也有所不同。
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季节的更替和气候的变化。
2. 公转周期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公转周期,通常以一年为单位。
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4天,为了与日历相对应,每四年增加一天,形成闰年。
3. 公转速度地球的公转速度不是匀速的,根据椭圆轨道的性质,地球距离太阳越近时,运行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
平均而言,地球的公转速度为每小时约30公里。
二、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心匀速旋转,这种运动被称为自转。
地球的自转也具有三个要素:自转轴、自转周期和自转速度。
1. 自转轴地球的自转轴是一条想象出来的直线,它穿过地球的南北两个地理极点。
这条线的倾斜角度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变化和极昼极夜现象的发生。
2. 自转周期地球一次自转所需的时间称为自转周期,通常以一天为单位。
地球的自转周期约为23小时56分钟4秒。
3. 自转速度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恒定的,约为1670公里/小时。
这个速度在赤道上最大,在极地上则为零。
地球的运动规律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影响着气候、季节和日照时间的变化,使得地球上各地区拥有独特的气候和生态系统。
同时,地球的运动规律也为人类提供了时间的划分和导航的依据。
总而言之,地球的运动规律包括公转和自转两个方面。
地球的公转使得我们拥有了季节和年份的概念,而自转则决定着地球上各地的时间和日照情况。
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知识点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e70305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1.png)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知识点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以独特的方式在太空中运行着。
地球的运动主要包括自转和公转两大部分,这两个运动过程共同影响着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气候变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知识点,带您一起了解这一神秘的天文现象。
一、地球的自转1. 自转定义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说,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自转周期为一日,即24小时。
2. 自转轴倾角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称为自转轴倾角。
地球的自转轴倾角约为23.5度,这一倾角使得地球的季节变化更加丰富多彩。
3. 自转带来的现象地球的自转会带来一系列自然现象,如白昼和黑夜交替、日出日落、地球引力等,这些现象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环境。
二、地球的公转1. 公转定义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周期为一年,大约365天。
2. 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条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这条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地球的公转轨道和自转轴之间的夹角引起了季节的变化。
3. 公转带来的现象地球的公转带来了四季交替、昼夜长度变化等现象。
地球的公转速度和轨道形状直接决定了这些现象的发生规律。
三、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之间的关系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气候。
自转带来了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公转导致了季节的变化,二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多样化的自然现象。
结语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一个神奇而复杂的体系,它们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环境和气候。
通过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知识点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行规律,欣赏自然的奇迹。
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个美丽的星球,保护地球,与它共同前行!以上就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知识点的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阅读!。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https://img.taocdn.com/s3/m/3aacf4c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a8.png)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是我们居住的家园,而地球的运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两个关键的运动。
本文将详细讨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原理以及对于地球和生命的影响。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具体来说,地球绕着地轴从西向东旋转,每天需要大约24小时完成一次自转。
这导致了太阳的升起和落下,形成了白昼和黑夜的交替以及昼夜的时间差异。
地球自转的原理是地轴的倾斜和地球的形状不规则。
地球的形状呈现出略微扁平的椭球形,而地轴倾斜约23.5度。
这使得太阳光线在地球表面相对较平均地照射,形成了温带、寒带和热带等气候带。
地球的自转对于地球上的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地球的自转决定了地球的昼夜变化,调节了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活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在白天吸收阳光进行养分制造,而动物则在黑夜中休息和觅食。
其次,地球的自转也影响了气候和天气的变化。
随着地球自转,不同地区的气温和季节变化。
例如,赤道地区因为太阳直射所以气温较高,而极地地区则因接收到的太阳光量较少而寒冷。
最后,地球的自转还与地理钟的划分和时间计量有关。
经过经线的划分,我们可以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并以格林威治时间为基准进行时间的统一。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旋转。
具体来说,地球绕着太阳一年转一圈,完成一次公转。
这导致了季节的变化和年份的变迁。
地球的公转原理是太阳的引力和地球的运动。
太阳的引力吸引着地球向它的方向运动,地球在由椭圆轨道组成的黄道上运行,黄道平面称为黄道面。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会呈现出不同的位置,即近日点和远日点。
地球的公转对于地球和生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地球的公转决定了季节的交替。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呈椭圆形,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在一年中是变化的,这就导致了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和季节变化。
例如,地球靠近太阳的位置会产生较高的温度,而远离太阳的位置则较为寒冷。
其次,地球的公转还决定了年份的长度和闰年的产生。
高中地理课件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高中地理课件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https://img.taocdn.com/s3/m/998fd57d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57.png)
南北纬60°的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航天发射基地为什么多选择在低纬度地区,并且选择海拔较高 的地区?
①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
②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发射时节省燃料。 总结影响地球线速度变化的因素。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①纬度
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②海拔 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
线速度等值线的判读
●根据等值线变动,确定地势的 高低
○ 等自转线速度线凸向数值 小处(B),说明线速度较大, 地势较高,为山脊。
○ 等自转线速度线凸向数值 大处(A),说明线速度较小, 地势较低,为谷地。
1.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 A )
读图,回答1~3题。
A
纬 度
课堂探究
分别计算赤道和北纬60°地球自转线速度,说明它们有什么关系?
60° 0°
N
r R 地心 θ
赤道
纬线圈周长 任一纬线的自转线速度= 自转周期
纬线圈周长= 2πr
自
=2πR·cosθ
转
=40000·cosθ 千米
周
期
60°纬线圈周长=40000·cos60 °千米 相
=20000千米
同
方法指导
公转轨道图上二分二至日的判断
① 先确定出地球公转方向,如图1。(可根据地球自转、南北极指向等来确定地球 公转方向)
② 在图中过球心作地轴的垂线,即赤道,如图2。
③ 作条直线连接左右两个球心,如图3。
④ 如果直线指向北半球,为北半球夏至日,即图3中的A; 如果直线指向南半球,为北半球冬至日,即图3中的C。
思考: 据图归纳各地角速度随纬度变化的 一般规律?南北极点的角速度是多少?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运动-公转(2024版新教材)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运动-公转(2024版新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83e7fa8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5.png)
阅读课本P17-18图文 资料,总结太阳直射 点的移动规律。
1 直射点移动范围 2 四节气对应直射点位置 3 直射点移动方向 4 不同纬度直射次数
春分 3月21日 赤道 当地球公转到右图点A位置时,此时为北半球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 汇报人姓名
课前准备
1 课本 2 地球仪
1 能够正确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 知道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和重要特 征,逐步养成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2 能说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阅读课本P16-18图文 资料,总结公转的基 本规律和重要特征, 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演 示地球的公转。
1 公转的定义 2 公转的旋转轴 3 公转的周期 4 公转的方向
月
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置是
南回。归线
1 2
4 3
①② ③ ④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太阳直射 点位置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前后 前后
前后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12月22日 前后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赤道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夏至
夏至
23.5°N
春分
秋分
春分
秋分
春分
南回归线
冬至
冬至
23.5°S
23.5°N
夏至
北回归线
春分 ① ② 秋分
次年春分 赤道
③④
冬至
南回归线
23.5°S
地 公转中心:太阳
球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的 公转周期:一年(约365天)
地球的运动公转课件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地球的运动公转课件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68b96c9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c.png)
地球公转表格
项目 公转周期 公转速度 公转轨道
数据1 365.25天 30公里/秒 椭圆形
数据2
地球的公转影响
季节变化: 地球公转引起了四季交替的现象。 气候变化: 不同季节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与地球 公转有关。 生态影响: 地球公转影响了植被生长和动植物活 动规律。
02 地球的轴倾斜
地球的轴倾斜
数据2
03 地球的公转与季节变化
地球的公转与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原因: 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季节变化表格: 季节变化的数据表。 地球季节变化影响: 季节变化对生态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季节变化原因
公转轨道: 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不是圆的,导致不同季节。 轴倾斜: 地球轴倾斜引起了季节变化的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 太阳高度角: 太阳直射点位置不同导致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表格
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特点 温暖 炎热 凉爽 寒冷
原因 公转轨道 太阳高度角
轴倾斜 太阳直射点
地球季节变化影响
农作物种植: 不同季节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时间不同。 动植物活动: 季节变化影响了动植物的繁衍和迁徙。 人类生活: 季节变化决定了人类的衣食住行KS
地球的运动—公转课件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CONTENTS
• 地球的公转 • 地球的轴倾斜 • 地球的公转与季节变化
01 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 地球的公转运动。 地球公转表格: 地球公转相关数据表。 地球的公转影响: 地球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地球公转
公转轨道: 地球围绕太阳作椭圆形轨道运行。 公转周期: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约为365.25天。 公转速度: 地球的公转速度约为每秒30公里。 公转倾角: 地球的公转轨道与黄道面倾角为23.5度。
学习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
![学习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78a356d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2.png)
独特的漳州的火山地貌牛头山火山地貌漳州的火山地貌景观有二处,一处在漳浦县前亭镇滨海一带的漳州火山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一处在龙海的隆教乡白塘村附近的牛头山滨海地带,其实这二处是相邻的景观.也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有特色的国内唯一的滨海火山地质地貌。
有典型的第三纪中心式火山喷发构造形迹和后期风化侵蚀的地形地貌景观,以四种世界罕见的火山地质遗迹为代表,即柱状玄武岩、古火山口、串珠状的火山喷气口群和玄武岩的西瓜皮构造,是一座天然的火山地质博物馆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包括香山、林进屿、南碇岛三大景区和崎沙湾、江口湾、后蔡湾等三个海水浴场,即“一山两岛三海湾”。
其中南碇岛火山奇观名列滨海火山世界之最。
南碇岛呈椭球形,离海岸约6.5公里,面积0.07平方公里,海拔51.5米。
整个岛由源于地下70~130公里处的140多万根巨型柱状节理玄武岩组成,是目前世界上拥有最多柱状玄武岩的滨海火山岛,玄武岩石柱高于海平面20~50米,柱体状若梳理整齐的排排黛丝,自崖顶直插入海,雄伟壮观,令人叹为观止,堪称世界自然奇观。
南碇岛火山遗迹为人们研究新生代火山地质地貌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基础材料。
林进屿是由火山岩〔玄武岩〕组成的似椭球形岛屿,岛的东南边有一个形成于2000多万年前的古火山口,东北海滩上则有多达16处的火山喷气口群及几千平方米的铆钉状气孔柱群,构成了国内罕见的古火山岛景观。
经过几年的开发, 火山公园面貌一新,走进公园的大门,四处风景如画,蓝天、碧海、沙滩、瀑布、叠水、水榭长廊、弯曲的小路、草坪、绿树成荫,加上饱含负氧离子的请新空气,令人心旷神怡,如醉如痴。
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已经成为旅游度假的好去处!龙海的牛头山地质公园也有非常壮观的火山地貌,古火山口和气势磅礴的玄武岩柱状节理是牛头山景区的精华之处,古火山口状如一朝天椭圆形喇叭口,顶端直径约50米,深约3米。
玄武岩柱状节理,端头呈五角形或六角形,层层叠叠,颇为壮观。
地球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
![地球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https://img.taocdn.com/s3/m/f027366d58fafab069dc0239.png)
4.公转速度: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并不是匀速的, 4.公转速度: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并不是匀速的, 公转速度
平均角速度约为1 /d,平均线速度约为30km/s 30km/s。 平均角速度约为1°/d,平均线速度约为30km/s。
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 日地平均距离为 亿千米 公转平均角速度为1° 公转平均角速度为 °/d 平均线速度约为30km/s 平均线速度约为
近日点(1月初) 近日点( 月初) 月初 日地距离: 日地距离:1471亿千米 亿千米 角速度: 角速度:61′/d 线速度: 线速度:30.3km/s
远日点( 月初 月初) 远日点(7月初) 日地距离: 日地距离:1521亿千米 亿千米 角速度: 角速度:57′/d 线速度: 线速度:29.3km/s
•开普勒运动第二定律:行星运转过程中,相 开普勒运动第二定律:行星运转过程中, 开普勒运动第二定律 同的时间内,行星的向径( 同的时间内,行星的向径(即行星与恒星的 连线) 连线)所划过的面积相等 S1= S2=S3
S3 远日点( 月初) 远日点(7月初) 日地距离远,向径大, 日地距离远,向径大,单 位时间内划过的弧长和角 度小, 度小,即公转速度慢 S1 S2 近日点( 月初) 近日点(1月初) 日地距离近,向径小, 日地距离近,向径小,单 位时间内划过的弧长和角 度大, 度大,即公转速度快
2.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2.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自转方向
侧视: 侧视: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北极上空看:
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南极上空看:
北极
南极地Biblioteka 自转一周的时间为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1日, 3.自转周期 自转周期: 3.自转周期: 参照物不同1 参照物不同1日的长度也不同 真正周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当地球运行到轨道的远日点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的方向正确的是(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3.如果黄赤交角变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带范围缩小
B.热带范围缩小
C.寒带范围扩大
D.热带、温带、寒带的范围保持不变
4.下列 4 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3)北半球各地昼夜等长的日期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北半球昼长夜短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时期,太阳直射_____半球。
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的日期是____________,此时,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__。
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时期,太阳直射_____半球。
D. 127.5°W
2. 下列日期中,北京的昼长与 2008 年奥运会开幕日那天(8 月 8 日)北京的昼长最接近的 是 A.奥运圣火火种在希腊雅典采集的那天(3 月 25 日) B.奥运圣火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的那天(5 月 8 日) C.奥运圣火传递至协办城市青岛的那天(7 月 24 日) D.奥运圣火在国家体育场缓缓灭的那天(8 月 24 日)
概念: 地球自转的形成的
与公转的轨道面
速度快慢 所形成的夹角。
大小:
,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是
。
标出: 地轴、黄道面、赤道面、 黄赤交角
【知识检测】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回答第 1 题。
1.甲图中 M 点的纬度、乙图中 N 点
对应的月份分别是(
)
A.30° 1 月 B.60° 7 月
3.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是从 到
(节气),太阳直射北半球的时间是从 到
(节气)。
【变式训练 2】假如黄赤交角变为 30°,五带会发生哪些变化?(提示:黄赤交角=回归线
度数;极圈度数+回归线度数=90°)
【习题巩固】
一. 选择题:
1.在地球的表面太阳直射的最北界和最南界是由以下哪项条件决定的(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形状 C、黄赤交角的大小 D、人为规定
(极点除外)
23.5°S 及以南地区, 正午日影朝向总是朝向
(极点除外)
23.5°NS 之间的地区, 正午日影朝向
【习题巩固】
读右面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 1-3 题:
1.当日,图中各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A.a
B.b
C.c
D.d
2.此时 b 点处物体的影子朝向(
)
A.东
B.南
C.西
D.北
3.当日,青岛(36°N)正午阳光射进屋内的面积是一年中的最
值。
图 1 是某地在二分二至四日的正午日影长度和方向的变化图,读后回答 4~5 题。
4.T 日表示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5.该地位于(
)
A、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B、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C、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 D、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
图 2 是北半球某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H1 < H2 ,读图回答 3—4 题。
2 测试:
②
右图是太阳直射点由
日到
日在地球表面移动的轨迹。 ①
③
其中②处代表的是
节气。
【知识突破】
1. 昼夜长短变化——绘出二分二至日的太阳光照图
思考:
二分
夏至
冬至
(1)一年中,赤道上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 ____点日出,____点日落。
(2)全球各地昼夜平分的日期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 P、Q 两地同时日出的日期为
A. 3 月 21 日前后
B. 6 月 22 日前后
C. 9 月 23 日前后
D. 12 月 22 日前后
6.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分析完成以下问题。
④ ②
③ 80°
② 0°
45°E ①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
昼长的计算方法
【练习题】 1. 夏至日,长春和青岛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 都是昼长夜短,且长春的昼较青岛的长 B. 都是昼长夜短,且长春的昼较青岛的短
C. 都是昼短夜长,且长春的昼较青岛的长 2. 下列日期中,青岛的白昼最长的是
D. 都是昼短夜长,且长春的昼较青岛的短
A. 元旦
B. 国庆节
C. 劳动节
6.该地位于
正午太阳高度
A. 0°~ 23.5°N
B. 23.5°N ~ 30°N
C. 23.5°N ~ 66.5°N D. 66.5°N ~ 90°N
7.图中各点表示夏至日的是
H2
①
②
③
④
H1
时间
A. ①
B. ②
C. ③
D.④
图2
8.读图 1“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和图 2“北京地区正午太阳光线入室示意图”,完成下列要
变式 2:若某地某日日落的地方时是 16 点,则该地当天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
④
⑤
①
⑥
③
变式 3: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判断这一天以下地点的昼长: ①地_______小时,②地_______小时,③地_______小时 ④地_______小时,⑤地_______小时,⑥地_______小时
正
还是参考上三个
午
图
太
在右图中用曲线
阳
绘制夏至、冬至
高
日正午太阳高
度
度。
H
思考: 下列纬度范围内,在
夏至日 H 达到全年最大值的是(
),H 达到全年最小值的是(
)。
A.[23.5°N,90°N] B.[0°,23.5°N] C.[0°,23.5°S] D.[23.5°S,90°S]
正午太阳高度时间分布规律:
__________(热量空间差异)
2. 绘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标注二分二至日及回归运动方向)
探究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读上图不同节气(由 正
左向右依次是:夏至 午
日、春秋分、冬至日) 太
在右图中用曲线绘 阳
制二分日正午太阳 高
高度。
度
H
思考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
直射
,正午太阳高度自
2.1.6 地球的运动(公转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掌握地球公转方向、周期、轨道、速度、黄赤交角 【基础知识】 一.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 向 ,逆时针。
2.周期:
。
3.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
的一个 上,形成的轨道面是
。
4.速度:
公转位置
时间
近日点
远日点
二.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1. 黄赤交角:
右图为二分二至日青岛地区(36°N)正午太阳光线入室示意图。房屋窗户朝向
或南)方。此时,在图中各点中,能反映冬至日正午太阳光线的是
。
(北
3.日影与楼间距
⑴日影:即物体的影子,与太阳光线来向
影越
。一天中最短是
,最长
,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
,反之,日
⑵正午日影朝向:
23.5°N 及以北地区, 正午日影朝向总是朝向
求。
图1
图2
(1)在图 1 中画出晨昏线,并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这一天,①处昼长为
Hale Waihona Puke 小时。(3)此时,在图 2 的 E、F、G 中,能够正确反映北京地区正午太阳光射入室内状况的
是。 (4)此时地球的
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1.3.9 地球的运动(公转意义-昼夜长短变化)
【学习目标】 1. 理解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2. 理解昼夜长短变化的时间和空间规律及昼(夜)长的计算 【知识回顾】 1 绘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标注上二分二至日)
【学习目标】
1.理解太阳高度(h)和正午太阳高度(H)的概念。
2 掌握正午太阳高度:①纬度变化(
分布规律) ②季节变化(
【知识突破】
1. 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自转— 公转—
平面 平面
黄赤交角
__________南北 移动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分布规律)。
四季更替(热量时间变化)
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的日期是____________,此时,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_。
2. 昼长的计算
思考:
若某地某日日出的地方时是 7 点,日落的地方时为 17 点,则该地当天的昼长为________
小时。
②
变式 1:若某地某日日出的地方时是 5 点,则该地当天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
C.60° 1 月 D.30° 7 月
2.1.7 地球的运动(二分二至日判读和回归运动)
【学习目标】 1. 学会判断二分二至 2. 分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及其影响 【知识突破】 【探究 1 】 判断二分二至,分析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思考: 1.在适当的位置画出赤道,自转方向,注明节气和日期,用“· ”标注近日点、远日点的 位置; 2.由 B 到 D 地球公转速度如何变化?
(2)这一天,①地昼长_______小时,②地昼长________小时,③地昼长_________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