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第四章 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从全球变暖谈起((知识点汇总+练习过关))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4.1从全球变暖谈起1、温度和温度计(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里面的液体有汞(水银)、酒精、煤油等。
2、摄氏温标:(1)摄氏温标: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读作1摄氏度。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如图所示中乙正确、甲和丙错误。
注:测量前先估计被测物体温度,再选取量程合适的温度计进行测量。
4、温度计读数:如图所示中甲的示数为18℃;乙的示数为-16℃。
5、体温计:①人体正常体温是36℃~37℃;②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③体温计玻璃泡上部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④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⑤使用前应先用力将水银甩回玻璃泡;⑥如图所示中体温计的示数为36.8℃。
习题演练一、选择题1.估测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
下列数据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深圳全年平均气温为23℃B.教室中普通标准日光灯管长度约12dmC.中学生100m短跑的成绩约为9sD.成年人正常行走的速度为5km/h2.以下是小明对常见温度的认识,其中符合实际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5℃B.一个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为0℃C.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D.冬天,江阴市最低气温可达-30℃3.关于温度计的使用,阿甘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计在使用前都必须要将液体甩回玻璃泡B.量液体温度时,读数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C.体温计在使用后,应该在沸水中高温消毒后才能再次使用D.酒精的凝固点是-117.3℃,所以去南极考察可以用酒精温度计4.温度计是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与习题解析一.教学内容: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中的吸热与放热二.知识框架与知识串线(一)知识框架(1)六个物态变化过程。
固态=液态液态=气态固态=气态(2)六个物态变化现象。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3)箭头向上的线表示:①物体放出热量;②物体温度降低;③物质密度逐渐增大。
箭头向下的线表示:①物体吸收热量;②物体温度升高;③物质密度逐渐减小。
(强调: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4)六个三:三种状态: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三个吸热过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三个放热过程: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三个互逆过程:①溶解与凝固,②汽化与液化,③升华与凝华三个特殊(温度)点:①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三个不变温度:①晶体溶解时温度;②晶体凝固时温度;③液体沸腾时温度。
(5)两个条件①晶体熔化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②液体沸腾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沸点;B、继续吸热。
(一)物质的三态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二)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 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
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
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知识点1:物质的三态及相互转化物质一般存在于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这些状态之间可以通过物态变化相互转化。
1.1 固态在固态下,物质的分子相对稳定地固定在一起。
固态物质的分子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原子或分子只能做微小的振动运动。
1.2 液态在液态中,物质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比在固态中要弱,分子之间能够互相滑动。
液态物质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一定的体积。
1.3 气态在气态下,物质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弱,分子之间几乎没有相互吸引力。
气态物质具有很高的流动性和变化的体积。
1.4 相互转化物质之间可以通过加热或降温、加压或减压等方法实现相互转化。
以下是常见的物态变化:•固态向液态的变化称为熔化。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液态向固态的变化称为凝固。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释放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液态向气态的变化称为蒸发。
在蒸发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气态向液态的变化称为冷凝。
在冷凝过程中,物质释放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固态向气态的变化称为升华。
在升华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气态向固态的变化称为凝华。
在凝华过程中,物质释放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知识点2:测量物质状态变化的指标2.1 温度温度是测量物质热运动程度的物理量。
常用的温度单位有摄氏度(℃)和开氏度(K)。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能够反映物质状态的改变。
2.2 热量热量是物质内部或与外界交换的能量。
在物态变化时,热量的吸收或释放可以引起物质的相互转化。
2.3 无定形态部分物质在某些条件下可呈现无定形态。
无定形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知识点3:物态变化与压强的关系物态变化一般与压强有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态变化与压强的关系:3.1 气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体积和温度有关,可通过下列关系来描述:•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当气体的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关系,即压强越大,体积越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点+习题(含答案)打印版
第四章 物态变化一、温度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 分类及比较: 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② 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固液升华 吸热 凝华 放热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物态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课外查阅
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尝试对环境温度问 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同学交流讨论。
,B处为第二天上午8点钟液面的位置,两次温度比较
,第 天早晨二的温度比较高。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物质的 三态
固态、液态、气态 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作物态变化 实验室液体温度计: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的 测量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注意事项
温度-时间图像
采用数字化实验:精准度高;快速获 取实验数据等
使烧杯受热均匀
酒精灯
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
1.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 应该用外焰给物体加热 2.禁止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 酒精灯
酒精灯
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
3.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 不可用嘴吹灭
4.万一洒在桌子上的酒精燃烧起来, 要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知识点 1 物质的三态
活动:观察水的三态及其特征
气球中的氦气
物质的状态
物质的状态(简称物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 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作物态变化。
知识点 2 温度的测量
物态变化与温度密切相关。 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知识点 2 温度的测量
实验室常用液体温度计 原理:利用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测温液体
刻度
玻璃泡
毛细管
可实行的措施
汽车限号
改变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
改善能源使用效率
处理污染性气体,及再次利用
保护森林资源
随堂检测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
温度计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D 。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 如图乙所示,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B填“A”“B”或“C” ),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 88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新课标版
第四章物态变化基础知识点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第一节1、温度:物体的_______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 单位:摄氏度用℃表示)。
规定:①把_______ 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_______℃。
3、温度的读法:人的正常体温是37℃,读作:_______ 错误读法:摄氏37度、37度。
北京一月的平均气温是-4.7℃,读作:零下4.7摄氏度或负4.7摄氏度。
4、温度的测量工具:(三种常见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的_______制成的。
构造:玻璃泡、玻璃壳、细管、刻度及液体(水银、煤油、酒精、甲苯)量程: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范围(最小量程和最大量程)分度值:温度计所能测得的最小温度,即温度计刻度中每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使用方法:(1)估: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2)选:根据估测温度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3)看:看清温度计的和;(4)放: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碰和;(5)读: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和相平,玻璃泡不能脱离液面(体温计除外);(6)记:记录示数时,不能丢掉单位。
5、体温计特殊构造: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很细的_______。
测量范围:_______℃--_______℃(分度值:_______℃)注意: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用力甩,把玻璃管内的水银甩回到玻璃泡内。
第二节6、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7、物质由变为叫做熔化,熔化过程要热;物质由变为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热。
8、海波、蜡的熔化实验器材: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烧杯、试管、_______、_______、火柴等9、P83图4.2-4和图4.2-5可知固体分为和两类,它们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做,非晶体没有,晶体还有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而且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凝华过程放热常见实例:◆北方秋冬两季早晨出现霜◆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九.常见的自然现象◆云:白天气温较高,地表水大量蒸发,因此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
这时候水蒸气上升到冷的高空以后,一部分液化成为小水滴,一部分凝华成小冰晶,天空中的云就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
(液化以及凝华)◆露:天气较热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在它们的表面,这就是露。
(液化)◆雹:在夏季,上升气流很强,也很不稳定。
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块,小冰雹块在流动过程中又与小冰晶、小水滴合并,形成大冰块,当这样的大冰块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气流无法支持,就降落到地面形成冰雹。
(凝固)◆霜:夜晚,气温降到0℃以下时,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到地面上冷的物体,凝华为冰花附在物体上,这就是霜。
(凝华)◆雪:当云中的小水滴不断蒸发成水蒸气再凝华成小冰晶,下落过程中温度低于或接近0℃就形成六角形的冰花,冰花聚集在一起,形成雪片或者雪团降落下来,这就是雪。
(凝华)◆雾:空气中如果有较多的浮尘,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浮尘上,和浮尘一起漂浮在空气中,这就是雾(液化)。
◆雨:当云越聚越多,越聚越厚的时候,就要开始下落,在下落过程当中随着温度升高,云中的小冰晶熔化成小水滴,与云中原有的小水滴一起降落到地面上,这就是雨。
(熔化)十.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1、冬天嘴呼出的“白气”的形成—液化2、雾的形成—液化3、露的形成—液化4、霜的形成—凝华5、用久日光灯管变黑—先升华后凝华6、冰镇啤酒瓶“冒汗”—液化7、用久的电灯的灯丝变细—升华 8、天空中云的形成—液化和凝华9、舞台上干冰形成的白雾—先升华后液化 10、冰棒冒“白气”—液化11、烧开水时,水面冒出的“白气”—先汽化后液化12、冰棒纸上结的“霜”—凝华 13、碘变成紫色的气体—升华14、卫生球变小了—升华 15、夏天衣服被晒干—汽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四章物态变化笔记整理_人教新课标版
液化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液化要放热)方式冷却现象1、水开后,壶嘴看见“白气”(壶中汽化出来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小雾滴)易错点: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无法用人眼看到。
人眼看到“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雾滴”,“白气”是液体,不是气体。
2、夏天自来水管水缸表面会出汗。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3、冬天,嘴里呼出“白气”。
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雾滴)4、冬天,窗户内侧看见模糊的“水汽”。
(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5、冬天,室外看见的雾。
(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雾滴)加压1、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装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
2、“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而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
3、甲烷打火机凝华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凝华放热)举例霜、雪、雾凇、冰花、冰棒纸外面的白霜等,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
升华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升华吸热,所以升华能够制冷)举例卫生丸(樟脑丸)升华;钨丝升华(灯丝变细);干冰升华(人工降雨,储存食物);冰冻的衣服变干;碘易升华为紫色碘蒸气(加碘盐)自然界的水形态物态变化具体过程云液化、凝华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遇强冷凝华成小冰晶雨液化、凝华、熔化含有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最后下落时,小冰晶熔化成小水滴露液化春夏季晴朗的白天,地表水受热蒸发形成水蒸气;在夜间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
雾液化气温降低时,空气(相对湿润)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尘埃上霜凝华冬天的早晨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雪凝固、凝华云中的小水珠凝固成小冰晶,与原来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一起下落成雪注意点(理解部分)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沸腾图像分析:图1为某晶体的熔化图像,AB阶段该物质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处于固态;当温度升到t0时,开始熔化,t0为该晶体的熔点,整个BC阶段为熔化过程,虽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整个熔化过程为固液混合态;CD阶段该物质已熔化为液态,继续加热,温度再次逐渐上升。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物态变化 第三节 熔化和凝固
生活 物理 社会 我国古代的冶炼技术
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生铁冶炼 技术,比欧洲早2000年
生活 物理 社会 我国古代的冶炼技术
南北朝普遍使用的灌钢法 (《天工开物》)
随堂检测
1.2024年年初西北普降大雪,银装素裹别有风景,但是 路面结冰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环卫工人在路面撒一些
FG段:继续放热,温度不变, 处于固液共存态
GH段,继续放热,温度下降, 处于固态
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 ;继续放热
晶体和非晶体
非晶体
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液体持续放热,温度持续下降 先变稠,后变硬,最后变为固体
随堂检测
1.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糖画”是一项非物质文化 遗产。如图所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入将特制的糖放在 锅里加热,使其 熔化 成高温糖汁,再舀出来细心地倒 在石板上画出造型,在绘画过程中糖汁将 凝固 。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温度变化特点: 先升高后不变再升高
知识点 1 熔化
冰熔化时的温度—时间
B
C
A
结合观察到的冰不同时段的状态
D 分析:
AB段:碎冰处于固态,吸 收热量,温度升高
B点:碎冰开始熔化
知识点 1 熔化和凝固
冰熔化时的温度—时间
D
B
C
A
BC段:碎冰此时处于固液共 存的状态,继续吸收热量, 但温度不变
CD段:碎冰此时状态为液态,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三·熔化和凝固
1 学习目标
2 课时导入
3 感悟新知
4 随堂检测
5 课堂小结
1.通过学习,知道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发生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理解熔化和 凝固可以相互转化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吸放热情况 3.通过实验分析,会画熔化和凝固的图像,知道图像中曲线的物理意义 4.通过实验,知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能区分晶体和非晶体, 知道晶体有熔点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 5.了解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
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在八年级上册中,物理学科中的物态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通俗地说,物态变化是物质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
在这些状态中,常见的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接下来我们来逐一了解这些物质状态的特点和物态变化的类型。
一、固体状态固体是指物质在常温、常压下保持一定体积和形状的状态。
它相对来说是比较有规律的,物质分子在其中紧密排列和振动,固体内部的距离比较紧密,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强烈。
固体的物态变化主要有三种:升华、熔化和凝固。
升华是指固体直接从凝固态向气态转化的过程。
举例来说,冰在零度时升华成为水蒸气,我们称之为冰的升华。
熔化则是反过来的过程,是指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液体。
举例来说,溶解在水中的冰变成水流,我们称之为融化。
凝固是指液体被冷却成为固体的过程。
举例来说,热水里的冰被冷却后,我们可以看到或感受到它变成了固体。
二、液态液体是指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可以流动,它们不保持一定的形状,而是能够爬升到较低的位置。
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比较小,能被外界轻易地改变它们的形状和体积。
液体的物态变化主要有蒸发、沸腾和凝华三种。
蒸发是指液体表面分子被加热后获得足够的能量并挥发到空气中形成气态,这个过程往往是自然的。
作为一个经典的例子,人们称在气温高的夏天,我们身体上的汗液会快速蒸发,冰淇淋在外面放很久会出现水分。
沸腾则是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整个液体内都开始起泡并产生蒸汽,我们称之为沸腾。
煮水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到这个过程。
凝华是将气态转变为固态,液体和气体的过程方向相反,这个过程不太常见,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看一看。
三、气态气体是指物质在常温、常压下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大小,它们可以随意地弥散和漂浮在周围空气中。
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特别小,使得它们在物态变化中表现出特殊的状态。
气体的物态变化主要有两种:压缩和扩散。
压缩是指将气体分子变得更加紧密以便容纳更多的气体,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看到,气体在被压缩时会变得更小。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必考知识点归纳
一、熔化和凝固:熔化是物质从固体向液体的变化,凝固是物质从液体向固体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升高温度物质会熔化,降低温度物质会凝固。
物质的熔点是其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凝固点则是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温度。
二、蒸发和沸腾:蒸发是物质从液体向气体的变化,而沸腾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迅速蒸发。
在常温下,液体分子的速度不同,有些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从液体表面逸出成为了气体,这个现象就是蒸发。
而沸腾则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中的分子足够运动,形成了大量的气泡,从而大量蒸发出气体。
三、凝结:凝结是气体变为液体或固体的过程。
当气体冷却到一定温度时,气体分子的速度下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气体分子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液体。
如果继续降温,液体分子的速度进一步下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变得非常强烈,形成了固体。
四、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间相互作用是物质物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强弱,物质有不同的特性。
氢键是分子间作用力的一种,比如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得水具有高的沸点和凝固点。
五、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温度是物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压力也会对物质的物态变化产生影响。
例如,提高压力可以使液体沸腾点升高,降低压力可以使液体沸腾点降低。
六、露点和冷凝:露点是指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到饱和时所达到的温度。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时,水蒸气会凝结成水滴,这个过程称为冷凝。
七、气体的压缩和展开:气体分子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间距,气体可压缩性较大,所以气体可以被压缩成较小的体积。
而展开则是指气体占用的体积增大,气体分子间的间距变大。
八、物态变化的能量变化:物态变化时,物质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与物态变化有关。
例如,熔化和沸腾吸收热量,凝固和凝结释放热量。
总结: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包括熔化和凝固、蒸发和沸腾、凝结、分子间相互作用、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露点和冷凝、气体的压缩和展开以及物态变化的能量变化等。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一、物态变化的概念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由一个物态转变为另一个物态的过程。
常见的物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二、固态的特征和变化固态是指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紧密排列,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状态。
固态的特征包括硬度大、形状稳定、不易流动等。
固态物质在温度升高时会发生熔化,即固态转变为液态;在温度降低时会发生凝固,即液态转变为固态。
三、液态的特征和变化液态是指物质的分子或原子较为松散排列,具有固定体积但没有固定形状的状态。
液态的特征包括流动性强、不易压缩等。
液态物质在温度升高时会发生汽化,即液态转变为气态;在温度降低时会发生凝固,即液态转变为固态。
四、气态的特征和变化气态是指物质的分子或原子间距离较大,无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状态。
气态的特征包括可压缩性强、流动性好等。
气态物质在温度降低时会发生液化,即气态转变为液态;在温度升高时会发生气化,即液态转变为气态。
五、气体的物理性质气体的物理性质包括体积、压强和温度等。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P为压强,V为体积,n为物质的物质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温度升高则体积增大;气体的体积与压强成反比,压强增大则体积减小;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摩尔数成正比,物质的摩尔数增加则体积增大。
六、相变的热量变化物态变化过程中会伴随着热量的吸收或释放。
固态转变为液态时吸热,称为熔化;液态转变为固态时放热,称为凝固;液态转变为气态时吸热,称为汽化;气态转变为液态时放热,称为液化。
这些相变过程中的热量变化与物质的性质有关,并且在相变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七、物态变化的应用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固态转变为液态的熔化过程被应用于熔化金属、制作冰淇淋等;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汽化过程被应用于烧开水、发电等;气态转变为液态的液化过程被应用于液化石油气等。
八、物态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物态变化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1. 物质的物态变化1.1 什么是物态变化?物质的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常见的物态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
1.2 固态、液态和气态1.固态:物质在低温下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相对稳定并具有规律排列。
固态物质的分子振动较小,几乎不具备流动性。
2.液态:物质在适中的温度下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分子之间较固态物质更为松散,但仍有一定的相互吸引力。
液态物质的体积是不固定的,根据容器的形状而变化。
3.气态:物质在高温下或低压下具有高度流动性,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几乎没有相互吸引力。
气态物质的体积可适应容器的形状,并且具有较大的体积。
1.3 物质的凝固、汽化和熔化1.凝固:液态物质通过降温逐渐转变为固态物质的过程。
凝固点是液态物质转变为固态物质的温度。
2.汽化:液态物质通过加热逐渐转变为气态物质的过程。
饱和蒸气压是液态物质转变为气态物质的压力。
3.熔化:固态物质通过加热逐渐转变为液态物质的过程。
熔点是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物质的温度。
2. 物质存在的形式和能量转化2.1 物质存在的形式物质可以存在于不同的形式,主要包括:•固态:如冰、木材等。
•液态:如水、酒精等。
•气态:如氧气、氢气等。
2.2 能量转化与物态变化物质在不同的物态变化过程中会伴随能量的转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凝固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当液态物质在凝固过程中转变为固态物质时,会释放出一定的凝固热,导致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2.汽化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当液态物质在汽化过程中转变为气态物质时,会吸收一定的汽化热,导致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3.熔化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当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转变为液态物质时,会吸收一定的熔化热,导致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3. 物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物态变化的过程受到以下条件的影响:1.温度:温度是物态变化的重要因素,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可以促使物质的物态发生转变。
八年级初二物理之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初二物理之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液态→气态(吸热)液化:气态→液态(放热)升华:固态→气态(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change of state)首先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
在这些从固态转换为液态的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就是温度达到熔点时(持续吸热)就会熔化,熔化时温度不会高于熔点,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上升。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定。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存在三种状态,例:冰熔化时,温度为0℃,同时存在冰的固态,水的液态和冰与水的固液共存态。
然后是物质气态与液态的变化关系,物质从液态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汽化,汽化又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进行,是缓慢的。
沸腾发生在液体表面及内部,必须达到沸点,是剧烈的。
汽化要吸热,液体有沸点,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温度就不会再升高,但是仍然在吸热;物质从气态转换为液态时,这个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例如水蒸气液化为水,水蒸发为水蒸气。
加快液体的蒸发速度的方法一般有:1.增加液体的表面积;2.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3.提高液体的温度;最后是我们不常见的物质固态和气态的关系,物质从固态直接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做升华,然后是物质直接从气态转换为固态,这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在发生物态变化之时,物体需要吸热或放热。
当物体由高密度向低密度转化时,就是吸热;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化时,则是放热。
而吸热或放热的条件是热传递,所以物体不与周围环境存在温度差,就不会产生物态变化。
例如0℃的冰放在0℃的空气中不会熔化。
物态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们转换的依据主要是温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水平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假定两个物体冷热水平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反;我们凭觉得判别物体的冷热水平普通不牢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则: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则为0℃;把一个规范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则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红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体温计: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分开人体;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形状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形状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三、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应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平均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过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3、温度计的运用:(1) 运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越温度计的量程(否那么会损坏温度计)(2)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沛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3)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分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动摇后读数,且视野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外表相平。
四、熔化和凝结: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结。
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结时要放热;2、熔化和凝结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进程;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1)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2) 晶体和非晶体的基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降低,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4、晶体熔化的条件:(1) 温度到达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5、晶体凝结的条件:(1)温度到达凝结点;(2)继续放热;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结点相反;7、晶体的熔化、凝结曲线:五、升华和凝华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3、凝华现象:雪的构成;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外表)六、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进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外表和外部同时发作的猛烈的汽化现象;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普通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到达沸点还要继续吸热;(2)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作,且只在液体外表发作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外表积的大小有关,外表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翻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外表空气活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活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3)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络:(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停止;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停止;(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作;蒸发只在液体外表停止;(D)沸腾比蒸发猛烈;(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4、液化的方法:(1)降高温度;(2)紧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贮存和运输;液化气;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构成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构成雾;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3、〝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4、水蒸汽上升到空中,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构成云,大水滴就是雨;5、云层中还有少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结成雹。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包括:
1.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 固态的特点:分子间距离紧密,分子只能在固定位置上振动,固体保持一定的体积
和形状。
3. 液态的特点: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移动,液体保持一定的
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会适应容器形状)。
4. 气态的特点: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可以在一个容器内自由运动,气体没有一定的
体积和形状(会适应容器体积和形状)。
5. 物态变化的方式: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固态的凝固、液态到气态的汽化、气
态到液态的液化、固态到气态的升华、气态到固态的凝华。
6. 常见物质的物态变化温度:水的熔点为0°C,沸点为100°C;氧的熔点为-218.79°C,沸点为-182.96°C;铁的熔点为1538°C,沸点为2862°C等。
7. 熔化和凝固: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
的过程,二者的温度一般相等,称为熔点或凝固点。
8. 汽化和液化: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的过程,二者的温度一般相等,称为沸点或凝结点。
9. 升华和凝华: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二者的温度一般相等,称为升华点或凝华点。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基本知识点,涉及物质的不同状态以及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物态变化 第二节 汽化和液化
自然界常见液化现象
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空气中的 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依附在浮尘 上,就形成了雾。
自然界常见液化现象
温度降低,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成小水珠,形成降水。
生活物理 给“天路”降温的“空调器”—热棒
铁路旁的热棒
随堂检测
1.下列使气体液化的实例中,所采用的液化方法与
其他都不同的是( A)
100℃的水将处于 态。 气
知识点 4 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作液化。
雨水主要是由大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
知识点 4 液化
活动:观察水蒸气的液化
1.在水壶中注入适量的水,对水壶 加热。当水接近沸腾或正在沸腾时, 在壶嘴附近,能看到什么现象?
产生“白气”
知识点 4 液化
活动:观察水蒸气的液化
2.在壶嘴上方倾斜放置一块玻璃板, 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该现象说明什么?
液体想要沸腾,需要达到什么条件? 到达液体的沸点;持续吸热
蒸发和沸腾
汽化方式 异同点
相同点
发生部位
不
同
温度条件
点
剧烈程度
蒸发
沸腾
均是汽化 并且都要吸热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
在任何温度
在一定温度(沸点)
缓慢
剧烈
实践练习
纸的着火点约为190℃,酒精灯外焰的温度高达800℃, 那么能用一次性纸杯在酒精灯上烧开水吗?纸杯会燃烧吗?
能烧开;因为纸的着火点大于水的沸点
不会燃烧起来;因为纸的着火点约为190℃, 而水烧开时的温度约为100℃,没有达到纸 的着火点
随堂检测
1.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B.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C.蒸发和沸腾过程都需要不断放热 D.蒸发和沸腾都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物态变化》基础知识点总复习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基础知识点总复习讲义一、温度计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测液体时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事先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向平。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测量和读数准确。
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细管35—42℃0.1℃①离人读数②用前需甩实验温度计—20—11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不能甩寒暑表—30 —50℃1℃二、熔化和凝固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固体的分类:晶体和非晶体。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析晶体熔化凝固图像: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晶体物质: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海波、冰、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三、汽化和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以下是八年级物理中物态变化的主要知识点:1. 物体的三种物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物体的分子排列紧密有序,固定在一起;液态物体的分子排列比固态松散,可以自由移动;气态物体的分子排列非常松散,分子不断运动。
2. 物态变化的涉及的一些关键概念:- 熔化:固态物质在加热的条件下,温度超过熔点,分子开始自由移动,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 凝固:液态物质在冷却的条件下,温度低于熔点,分子开始减少自由移动,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 蒸发:液态物质在加热的条件下,温度低于沸点,部分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逃离表面,形成气体,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 液化:气态物质在冷却的条件下,温度低于气体的沸点,分子逐渐减少运动,被吸附在表面,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 升华:固态物质在加热的条件下,温度低于熔点,部分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逃离表面,直接形成气体,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
- 凝华:气态物质在冷却的条件下,温度低于气体的沸点,分子逐渐减少运动,被吸附在表面,直接形成固态,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
3. 物质的温度与潜热:- 温度:反映物质分子平均运动的快慢,用摄氏度(℃)或开氏度(K)表示。
- 潜热:物质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分为熔化潜热和汽化潜热。
4. 热力学中的概念:- 流体:指既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的物质。
- 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公式为P = F / A。
- 压力:物体表面上单位面积上作用的力,公式为P = F / A。
- 压强与压力的关系:压强与压力成正比,面积越大,压力越小。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中关于物态变化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苏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课件
解析 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 的。图中甲俯视读数会偏大;丙仰视读数会偏小;乙读数时, 视线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读数正确,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 液柱在零刻度线以下,示数为-3 ℃。
知识点3 体温计 5.(新考法·分析论证)(2024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期中)测量是生活和 学习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如图所示,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 计的分度值是 0.1 ℃,体温计的示数是 37.8 ℃,若用这 支体温计直接测量体温是37.5 ℃的小华和38.7 ℃的小刚,则能 正确测量出 小刚 (选填“小华”或“小刚”)的体温。
8.(新考向·创新实验)(2023江苏姑苏期中,30,★★☆)如图所示,是 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 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 气体的热胀冷缩 来测量温度的。 (2)若将其放到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在A处,则 A处表示的温度是 0 ℃ ,B处表示的温度比A处的 低 (选填 “高”或“低”)。 (3)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使读数更精确,可采取的措 施: 换用更细的弯管(或换用容积更大的瓶子) 。
7.(2024江苏扬州江都邵樊片期中,16,★☆☆)用甲、乙两支 液体温度计分别测量两种液体的温度,温度计示数分别如图 所示,则两种液体温度分别是 -14 ℃, 16 ℃。
解析 甲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示数为零下温度,读数为-14 ℃; 乙温度计的示数为零上温度,分度值为2 ℃,读数为16 ℃。
解析 该温度计每一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
= ℃,
当它的示数为22 ℃时,实际温度为 ℃×(22-4)=20 ℃;当实
际温度为50 ℃时,此时该温度计的示数为 ℃+4 ℃=49℃。
素养探究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