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及解析】范仲淹和庆历新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仲淹和庆历新政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江苏吴县人,是北宋中期比较有影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素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志,十分关心宋朝的长治久安。登上仕途以后,他不仅提出一些兴利除弊的建议,还以敢于冒犯权贵而闻名,在士大夫中颇有声望。后来,他又在陕西指挥对西夏的防御战争,比较有成效地阻止了西夏的进攻,从而名重一时。庆历三年(1043),宋仁宗任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范仲淹针对当时的社会危机,列奏明黜陟、抑侥、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十事,建议从十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史称“庆历新政”。由于它多少触犯了官僚、权贵的一些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反对者制造了范仲淹等人结成“朋党”、阴谋废掉宋仁宗这一类耸人听闻的谣言,进行恶意中伤。“新政”实行仅一年左右,范仲淹等就被迫离开朝廷,“新政”的各项法令也相继取消。著有《范文正公集》。

宋仁宗

宋仁宗(1010—1063),即赵祯,真宗子。乾兴元年(1022)即位,初由刘太后垂帘听政,明道二年(1033)太后死后,始亲政。当政期间,科学文化事业有一定发展。但各种社会矛盾尖锐。辽、西夏进攻北宋,他屈辱求和,送“岁币”于辽、西夏,加之官员、士兵大增,这样冗官、冗兵、冗费,导致了积贫积弱局面,虽曾起用范仲淹任参知政事进行改革,但在反对派的攻击下,不久即废罢。人民负担日益加重,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他在位共42年。

宋神宗

宋神宗(1048—1085),即赵顼,英宗子。治平四年(1067),即位。力图消除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弊。熙宁二年(1069),任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以图富强。其变法成就显著,但他在变法中受大官僚大地主势力的威胁,动摇不定,变法最终失败。八年,屈从辽的要求,重划河东边界,弃地数百里。元丰三年(1080)至五年,进行官制改革,史称“元丰改制”。在位期间,屡次遣将进攻西夏,皆大败,此后采取守势,元丰八年(1085)逝世,在位19年。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北宋名臣,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他长期担任地方官,对当时的社会有较多的了解,对宋王朝统治所面临的危机也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嘉三年(1058)他向宋仁宗

上了长达万言的《言事书》,提出变法主张,未被采纳。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推行青苗、免役、农田水利等新法,以期富国强兵。因遭司马光等保守大臣的反对,曾两次罢相,最终变法失败。在世时,曾与吕惠卿等合作重新注释《周官》《尚书》《诗经》,各书不用先儒传注,时称《三经新义》。后曾撰写《字说》,文字训诂也多与前人不同。他所写的诗词、散文,雄健宏肆,清新高峻。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著作流传下来的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两种,后人并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王安石变法的其他内容

一、均输法:宋在东南设发运使,征购督运各地供应京城的物资。以往发运定额不管年成好坏和生产多少,不能变动,丰年不敢多运,凶年不能少运,供求脱节,大商人得以操纵物价,还增加了民户的额外负担。均输法规定,让发运使根据“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在物价低、运程近的地方征购,以节省价款和转运费,避免富商大贾控制市场。

二、免役法:京城各工商行业原来需轮流以实物和人力形式供应官府所需,类似差役。免役法规定,各行商铺可根据获利多少向市易务交纳免役钱而免役。

三、保马法:将官府设监养马改为结合保甲法由民间养马,以节约开支。

四、军器监:设军器监,统一管理各地武器的制造,奖励向军器监提出改良武器的建议。军器监根据各地所造武器的优劣,黜陟其官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