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反贫困中社会工作的使命和角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反贫困中社会工作的使命和角色

中国城市反贫困中社会工作的使命和角色

中国城市反贫困中社会工作的使命和角色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与管理系副教授孙莹

如果说对于致贫的因素有“个人归因”和“结构归因”两种解释的话,中国城市贫穷问题的发生,主要是与社会结构的变迁有关。具体表现为:一是经济转轨导致国有企业向股份制和私营企业市场化迈进的过程中,传统的单位制解体,大批产业工人下岗失业;二是失业群体的特征相对统一,如年龄偏大、技能单一、文化水平不高,即使找到工作,也属于非稳定性,低技术、低收入、无保障的一类;三是在失业群体中还存在着一批弱劳动能力者,他们因身体疾病或精神疾病,在激烈的竞争中几乎不可能找到固定工作,以至社会心态、消费习惯和社会地位都处于委琐低微状态,处于边缘状态。(杨团,2002)因此,社会工作在中国城市反贫困中的助人活动,主要应聚焦于贫困者的社会环境的改变,倡导公平、合理的政策,帮助贫困者改变贫困状态。具体的角色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利益维护与需求评估――参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设计、修订与实施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目前维持城市贫困人口最基

本生活水准的主要社会政策。政策的目标是使贫困人口得到必要的基本生活资料,体现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同时也实现社会稳定的政治期待。社会工作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关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在政策制定和制度的设计环节表现为贫困者利益的维护者。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体现了多个学科和专业力量的整合与共同努力,经济学关注的是需求与资源的平衡;社会学关注的是缩小收入差距,减低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社会冲突;而社会工作主要关心的是贫困者如何通过这一政策受惠。由于社会工作长期从事的是基层服务工作,与弱势群体和贫困者有着密切的接触,所以最了解他们的需要和遭遇的问题,且在立场上也最维护这一群体利益。而任何一个社会政策的制定都必须从需求出发,社会工作也因此成为贫困者需求与问题的最主要的表达者和诠释者。由此对于社会救助政策的建议,社会工作往往强调的是除了经济帮助以外,还应考虑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实际需要;如何从法律上清楚地将贫困者获得政府应有的社会救助界

定为一种公民福利权力;如何建立分家庭人口类别(高龄老人、儿童、残疾人)的救助补贴制度,保障非就业人口的利益,提高社会救助的效率;如何在实施救助的过程中减少社会标签和烙印,使贫困者能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等等。(熊跃根,2002)

2、在政策的执行的环节表现为贫困者需求的评估者。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面临了许多问题,其中在社会工作专业视野下关注的问题是政策推行过程的规范

问题。目前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推行,主要是通过街道和社区居委会,程序上强调三榜公布:第一榜是个人申请参加初审接受评议名单,第二榜是居委会向上级民政部门报批名单,第三榜是经过评审后民政部门批准的名单。(李薇薇等,2002)三榜公布体现了社区组织和民政部门的负责态度,客观上也形成了对社会监督力量的动员,但这一程序的致命弱点是贫困者必须先向政府申请,提出贫穷的证据,公开承认无自立能力,从而使之尊严受到损害,面临更为严重的社会排斥。为此有必要制定适当的家庭财产调查制度,以科学的评估方法和规范的审理程序来完成对贫困家庭和个人的

援助。而家庭财产的调查工作在许多国家是委托专业社会工作者来完成,其任务是审查申请者的条件,包括收支比、扶养负担等,以评估其需求,并确定其申请的资格。而社会工作者在家庭财产的调查过程中,强调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社会工作者从事家庭财产调查也是有历史传统的。早在18世纪末,英国牧师查墨斯(Thomas Chalmers)就强调过济贫应该是有工作原则的:⑴仔细调查每一个个案的致贫原因与自我维持能力;⑵不能维持的贫困者,应鼓励亲戚、朋友、邻里参与孤儿、老人、病人与残疾人的救济工作;⑶

家庭不能自我支持者,才由当地有钱的市民负起责任;⑷如果仍不足以维持,则由教区负责,请求公众协助。(万育维,1996)查墨斯的济贫原则在今天仍然适用,它强调了人文关怀与社会公正的实现,应与“科学性”调查、研究、设计、组织密切相关,使社会救助成为追求理性、效率、避免资源浪费的过程。而社会工作者在社会福利历史上最早扮演的角色就是“友善访问员”,主要是对贫困者进行“家计调查”,以区分“值得”和“不值得”帮助的穷人。由于“友善访问员”是受薪的,因此与非职业化的志愿工作者有了本质的区别,而他们所接受的师徒方式的训练,也使之成为社会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开端。

二、使能者(enabler)与倡导者――推动就业和经济自主的服务策略

从贫穷与工作的关系来看,造成贫穷的原因也有来自“个人”和“结构”两个方面。从个人层面看,致贫的原因包括:一是个人或家庭贫穷可能来自个人缺乏工作意愿、懒惰、或工作动机不足,因此并没有充分参与经济体系或劳动市场而沦为贫困,这可以归结为是“个人懈怠和懒惰”所致;二是个人或家庭的贫穷可能来自个人经济或谋生能力的严重不足与

缺乏,因此无法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于是沦为经济上的弱势和贫穷,这可以归结为“人力资源开发不足”所致;三是个人或家庭的贫穷是因为个人有缺陷或生理、心理、社会能力

上的功能丧失,导致工作能力不足,因此沦为低收入或无收入状态,这可以归结为“生理、心理、社会缺陷”所致。从社会层面看,致贫的原因包括:一是个人和家庭贫穷是经济机会结构或就业机会结构本身有问题,在机会不足以满足充分就业,又无法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的基本工资,就造成了个人工作机会与工作待遇的社会剥夺;二是个人和家庭的贫穷是就业体系功能的发挥不足所导致的,即为个人提供的就业服务和职业训练无法发挥人尽其才或达成人力资本的适度开发。三是个人与家庭的贫穷与就业市场上人力资源缺乏人性化管理,导致人们对工作没有兴趣,因而“失业”而沦为贫困,此外,严重的性别歧视也导致就业机会的不均等,出现“边际劳动者”(尤其是女性),因不愿或无法获得适当工作而沦为贫困者。(王丽蓉,1996)

从上述致贫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出社会救助的努力方向或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就业问题,只有就业才能够使贫困者自力更生,实现经济自主。因此,在世界范围内,社会工作都在积极努力协助贫困者就业。一方面发挥社会工作“使能者”的角色,提升贫困者本身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发挥社会工作“倡导者”的角色,积极参与劳动力市场的活动。(万育维,1996)具体的做法如下:

1、社会工作“使能者”的角色主要围绕贫困者个人改变展开,重点是要提升其人力资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