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实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优秀5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优秀5篇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微粒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2、通过对纯净物和元素的分类,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学习分类的方法。
3、学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从学生在前几章教材中所见到的分子模型入手,把原子归类,建立元素的概念,并在次基础上学习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顺势给出了表示元素的一些符号,这样把宏观物质、微观构成和抽象符号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易于学习和掌握。
教学对象分析人类使用符号的历史源远流长,图形、标记、语言文字、数字、公式等这些符号的使用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的,学生以前可能不曾体会绘画、做标记、书写各种文字都是在使用符号实现对事物的记载和与他人的交流,没有体会使用符号给人类带来的便捷。
当他们知道构成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物质的元素不外乎一百多种,每一种元素都有一种特定的便于书写和交流的符号,学会了这些符号和运用这些符号表示多样化的物质的规则,就可以与全世界的人方便地进行学术交流!他们可能会对学习充满兴趣。
实验用品分子模型、卡片、磁铁、铁钉、菠菜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教师布置研究性课题:1、利用橡皮泥、泡沫塑料、塑料小球、牙签、铁丝、双面胶等材料在学习小组内动手制作水、氧气、一氧化碳、甲烷等物质的分子模型。
2、搜集各种补钙食品的包装盒。
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模型、搜集材料。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原子是有类别之分的,不同的原子大小是不同的,分子具有独特的立体结构等许多微观知识。
一、元素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模型与[活动天地]中模型进行对比、修改,教师进行简短评价。
学生积极、热切地展示自己的作品,随教师的分析修改模型。
学生通过展示、修改模型,澄清学生在课前制作模型时的模糊认识、错误做法,加深对物质组成的认识,初步学习研究微观世界最常用的方法——理想模型法。
九年级化学教案(优秀8篇)
九年级化学教案(优秀8篇)九年级化学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铁的重要物理性质2.掌握铁跟氧气、酸及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现象和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使学生对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有一个概括的认识。
3.使学生对铁及铁制品锈蚀的原理和一般防锈方法有一个常识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1.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
2.建立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结果有很大影响的观点。
【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教学用具】试管【教学过程】在前几章中,我们学习了氧、氢、碳等非金属的一些性质,在这一章中,将主要学习一种日常生活接触最多,用途广泛的金属--铁,我们将介绍铁的一些性质。
以及一些常见金属的知识。
“钢铁”这个名词在生活中是很常用的,可是钢并不等于铁,虽然钢的主要成分是铁,但在性能方面跟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铁的性质。
一、铁的物理性质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有良好的延展性、密度为7.86克/厘米3,熔点为1535℃,沸点为2750℃,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
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一般都不是纯铁,讨论金属的物理性质主要从色、态、光泽、熔沸点、密度、导电、导热性质和硬度等方面来研究。
二、铁的化学性质1.铁与氧气的反应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铁可以氧气中剧烈燃烧,铁还可以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来制备氢气,这些反应能说明铁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
在第一章中,我们已经学过铁可以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怎样的?那么,铁在常温下会不会与氧气反应呢?演示:演示实验6-1现象: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了,第二、第三支试管中的铁钉没有变化。
讨论: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
答: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
铁锈的成分很复杂,主要是氧化铁,铁锈很疏松,易吸水,因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如不及时除去,会加快铁制品的生锈速度。
讨论:怎样防止铁生锈?防止铁生锈可采用将铁与空气隔绝,或保持空气的干燥,当然第二种方法不可行;所以一般采用与空气隔绝,如在铁制品的表面喷上一层漆,在一些铁制品表面镀上其他金属或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的氧化膜,即,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以防生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检验。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教学工具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导管、塑料瓶、两瓶分别装有稀醋酸和水的喷雾瓶、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等药品:石灰石、盐酸、澄清的石灰水、一瓶雪碧、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展示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两位学生互相配合,在3min内制好三瓶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适时地评价他们的操作。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制好的二氧化碳做一组实验,通过实验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师:请一位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2.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3.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师:从以上3个实验,我们发现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二、推进新课二氧化碳的性质师:1.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的大(同温同压下)。
(3)能溶于水。
师: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液体,继续加压、降温,就可以变成固体。
现在我们一起观看固体二氧化碳。
师: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制二氧化碳固体。
请几位同学小心将固体收集到饮料瓶中,观察它的状态及变化。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 实验活动2《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实验活动2《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当前中学生对水的认识多停留在日常生活层面,对水的化学组成和变化过程了解不够深入。
他们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但实际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化学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较为模糊,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分析来深化对水的组成和变化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设计思路《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教材以水的化学性质为核心,通过电解水实验等实践活动,系统地介绍了水的组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材内容设计科学合理,既注重理论知识的阐述,又强调实验操作的技能培养。
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新颖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教材还融入了环保教育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体而言,该教材是一本适合中学生学习的、具有很强实用性和启发性的教材。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能够了解水的化学组成(H₂O),掌握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比例;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物理变化(如蒸发、凝结)和化学变化(如电解水);理解这些变化背后的科学原理。
科学思维: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科学探究:理解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的概念。
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水的组成元素。
五、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水的电解过程,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1. 导入新课(约5分钟)情境创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如降雨、蒸发、河流流动等)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的来源和变化。
初中九上化学实验课教案
初中九上化学实验课教案
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氢气的性质,深入了解氢气的性质和特点。
二、实验器材和药品:
1. 氢气发生器
2. 点燃氢气的工具
3. 试管
4. 磁铁
5. 碱性溶液
三、实验步骤:
1. 将氢气发生器连接好,添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氢气生成。
2. 用试管接收氢气,用磁铁放在氢气试管附近,观察是否有反应。
3. 将点燃的木柴放在氢气试管附近,观察是否有反应。
4. 将试管内的氢气放入碱性溶液中,观察是否有反应。
四、实验结果:
1. 用磁铁靠近氢气试管时,磁铁不受吸引。
2. 将点燃的木柴放入氢气试管中,氢气扑灭火焰。
3. 将氢气放入碱性溶液中,观察到氢气与碱性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五、实验结论:
1. 氢气是无色、无臭的气体。
2. 氢气不支持燃烧,但可与氧气发生爆炸性反应。
3. 氢气可与碱性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物。
六、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氢气泄漏引起危险。
2. 点燃氢气时,保持距离,避免火源接触氢气发生爆炸。
七、实验教学反思: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氢气的性质和特点,增加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范文5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范文5篇积极探索化学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化学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化学的自信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范文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范文1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一、内容及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空气的组成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以及保护空气,指的是空气的组成成分有哪些和空气受到哪些方面的污染以及应该怎样防治,其核心是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分析该实验的设计原理、药品的选择及量的要求、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已经学过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以及常见仪器的使用,本节课的内容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由于它还与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氧气有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铺垫的地位,并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空气成分的探究,解决重点的关键是由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研究,引出探究氧气含量时所选实验应考虑到的综合因素,由综合因素的确定得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案。
二、目标及其分析1、目标:(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2).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3).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2、分析:(1)了解空气的组成就是指了解组成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以及掌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2)了解空气污染和防止措施,就是指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并能采取相应的防止措施。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不知道探究氧气含量时所选实验应考虑到哪些综合因素,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不懂实验原理,不会设计实验,对物质的性质不是非常了解,不会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在做演示实验时边做边讲解、分析。
其中关键是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理念。
四、教学过程设计问题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活动:(1)、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2)、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有哪些主要的不同?(3)、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补充知识: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精选8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精选8篇初三上册化学教学设计篇一《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目标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仪器的选择和操作的原理教学重难点固体、液体的取用教学工具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饮料管、澄清石灰水,滴管、火柴梗(或细木条)、盛满氧气的集气瓶若干,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若干。
教学过程【引入】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必然要走进化学实验室,那里有很多仪器和药品期望你利用他们来探究化学的奥秘。
【说明】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他们是你安全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
一、药品的取用指导学生阅读P151药品取用规则,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1、固体药品的取用【说明】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展示广口瓶),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展示药匙)。
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演示】1)取锌粒2)取少量碳酸钠【解释】固体药品取用时,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须盖满试管底部即可2、液体药品的取用【说明】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里(展示细口瓶)。
【演示】液体的倾倒。
【讨论】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到放在桌面上?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到还是缓慢地倒?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细口瓶标签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说明】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
【演示】用量筒取用液体。
【解释】1、量筒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当接近刻度时,可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至刻度3、取用液体,当不说明用量,一般取1—2毫升【讨论】量取液体时,如果实现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演示】滴管的使用,实验1-3【小结】1、固体的取用方法2、液体的取用方法作业:课后小结1、固体药品的取用保存:广口瓶取用:药匙、纸槽(粉末状)、镊子(快状)注意: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须盖满试管底部即可2、液体药品的取用保存:细口瓶取用:倾倒注意:当不说明用量,一般取1—2毫升初三化学上册教案篇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熟记pH和溶液酸碱度、酸碱性的关系;2、会使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有重要的意义。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学生实验5 燃烧条件的探究》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学生实验5 燃烧条件的探究》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学生实验5 燃烧条件的探究》是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重要实验课,只要旨在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基本条件,加深学生对物质燃烧原理的理解。
通过动手实验,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燃烧所需的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通常为氧气)和足够的高温(着火点)。
这一内容不仅是化学反应类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理解日常生活中火灾防控原理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识别并列举出燃烧所需的基本条件。
(2)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并实施简单的燃烧条件探究实验。
(3)学会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了解燃烧实验中的防护措施。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燃烧所需的三要素,并能通过实验验证。
【教学难点】:设计并实施有效的控制变量实验,准确分析实验现象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等,但对于燃烧这一复杂过程的深入理解尚显不足。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可能缺乏系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鼓励其积极参与实验设计和讨论。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情境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如火柴点燃、蜡烛燃烧等,引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东西能燃烧?”2.讲授新知:简要介绍燃烧的基本概念,重点讲解燃烧所需的三要素,并说明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3.分组实验: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实验材料(如白磷、红磷、热水、铜片、氧气瓶等),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1《实验基本操作》教案(新版)湘教版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掌握实验基本操作的技能,包括仪器的认识与使用、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等。
(2)学生能够理解实验原理,并能够运用相关的化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3)学生能够正确收集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实验操作的精准性和效率。
内容逻辑关系
①实验基本操作的掌握:包括仪器的认识与使用、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等。
-学生能够认识不同仪器,了解它们的名称、用途和操作方法。
-学生能够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如取用药品、加热、搅拌等。
-学生能够了解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如避免交叉污染、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等。
②化学实验原理的理解: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原理。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实验基本操作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基本操作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等内容,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
(2)实验法: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数据处理等问题,促进合作交流和思维碰撞。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实验基本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案(优秀9篇)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案(优秀9篇)九年级化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肥的种类和特性2.学会对铵根离子的检验3.了解常见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过程和方法:1.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2. 增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重点:1.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性2.铵根离子的检验难点:1.铵根离子的检验2.化学肥料成分的记忆。
课前准备:教师:以举出所知道的化肥引出课题,对常见的化肥的物理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看书自己总结;对铵根离子的检验的教学通过实验,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学生: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看书、讨论、实验探究,重点掌握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教学过程:一。
化学肥料1、氮肥氨水NH3•H2O 易溶于水低温密封碳酸氢铵NH4HCO3硝酸铵NH4NO3氯化铵NH4Cl硫酸铵(NH4)2SO4尿素CO(NH2)2【小结】氮元素可使植物细胞加速分裂和生长,促进植物枝叶茂盛。
磷元素使植物提早开花结果,增强抵抗力。
钾元素有利光合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健壮。
这三种元素都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成分。
【结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逸出,这是快速检验铵盐的方法。
2、磷肥它是含有磷酸根的盐。
主要有磷矿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钙镁磷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磷酸镁)、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铵NH4H2PO4 磷酸氢二铵(NH4)2HPO43、钾肥硫酸钾(K2SO4) 氯化钾(KCl)碳酸钾(K2CO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4、复合肥料硝酸钾KNO3磷酸二氢钾KH2PO45、微量元素肥料如B、Mn、Cu、Zn等6、农家肥料二、农药1、作用2、危害三、随堂检测题l.氨水见光后易挥发和分解,所以容器口必须___,且放在棕色瓶中。
2.硝铵在高温或猛烈撞击时会爆炸,碳铵在受热时会全部分解成气体。
九年级全册化学实验教案
九年级全册化学实验教案一、实验1:探究蜡烛的燃烧【实验目的】1. 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了解蜡烛的组成。
2. 学习使用酒精灯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原理】蜡烛主要由石蜡和蜂蜡组成,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步骤】1. 准备酒精灯、蜡烛、火柴等实验器材。
2. 点燃蜡烛,观察火焰颜色、形状和烟雾。
3. 将干而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现象。
4. 将澄清石灰水注入烧杯,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二、实验2:制作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目的】1. 学习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2. 了解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
【实验原理】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1. 准备稀盐酸、大理石、试管、导管等实验器材。
2. 将大理石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气泡产生。
3. 将导管伸入试管中,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4.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三、实验3:探究水的组成【实验目的】1. 了解水的组成元素。
2. 学习使用电解水装置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原理】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电解水时氢气和氧气。
【实验步骤】1. 准备电解水装置、电源、导线、试管等实验器材。
2. 将电解水装置连接电源,观察电极上气泡的产生。
3. 将试管收集到的气体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4.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水的组成元素。
【实验结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四、实验4:制作氧气气体【实验目的】1. 学习制取氧气气体的方法。
2. 了解氧气气体的性质。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氧气气体。
【实验步骤】1. 准备过氧化氢、二氧化锰、试管、导管等实验器材。
2. 将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放入试管中,观察气泡产生。
3. 将导管伸入试管中,收集氧气气体。
4. 将氧气气体通入带火星的木条上,观察木条的现象。
【实验结论】氧气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5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1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目标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利用。
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难点: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实验准备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稀盐酸至红色刚好褪色。
蒸发实验所得溶液结晶。
相关的CAI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设计第一板块:问题结构引导性材料请一名同学朗读课前准备的关于焦裕禄主要事迹的材料;介绍附近工厂排放的废水的情况(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的纪录片)。
问题1:从上面的材料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问题2:能否利用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明确提出解决的办法?要利用到哪个知识点?该知识点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同学们在讨论回答上面的问题后,教师做简要的评价,然后请学生阅读课本第60页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问题3:课文中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问题4:你还知道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哪些应用了中和反应的实例?它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问题5:你能写出本课题中关于怎样处理工厂废水的反应原理吗?问题6: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没有想过对谁明确提出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拟订一份调查报告给关于部门,其中包含你了解的情况和改善的方案。
点评:问题结构是构成教学思路的基本的材料,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活动的智力保证。
教师展示问题结构的技巧是,先给学生“焦裕禄事迹”等各方面的材料,为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将学生的思路送进“前沿阵地”,然后再层层深入。
问题结构在抓住知识属性的基础上,针对中和反应的应用,采用层层递进的形式不断深入,不断变换研究问题的角度实质,这一过程落实了知识技能目标,加强了过程方法目标,点拨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第二板块:教学设计创设情景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和厕洁精洗厕所里的污垢引入课题探究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活动与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汇报、交流活动与探究是酸中的什么离子,与碱中的什么离子相互作用。
九年级化学上册《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教案、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和检验方法的理解。
2.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总结等方式,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教师总结:
-强调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其检验方法;
-概括干冰的物理性质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倡导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总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检验方法以及干冰的物理性质和应用,以书面形式提交。
2.设计一道关于二氧化碳检验的实验题目,要求包含实验步骤、所需材料及操作注意事项,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二氧化碳的微观结构,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掌握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如澄清石灰水法、氢氧化钠溶液法等。
4.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针对教学难点,采用以下策略:
-讲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如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等;
-示范二氧化碳检验实验,强调操作注意事项;
-介绍干冰的物理性质,如易升华、低沸点等,并举例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二氧化碳检验实验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九年级化学上册《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优秀5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优秀5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篇一一、说教材1、本课的地位、作用:《分子和原子》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子、原子概念,是在学习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及混合物、纯净物的基础上,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缺乏的理念基础。
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后面继续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结构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
并且对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立为:●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说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会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特点;认识分子与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实验现象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信息;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对有疑惑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结合,对实验的结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图形及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认识科学研究的方法-假说与模型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重、难点确立为:教学重点:分子的基本特征;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对自然、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表达、总结等能力。
教学难点: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
二、说学情1、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在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也学习了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及联系,以及物质的三态变化、热胀冷缩等相关知识,这为学习新知识做了知识的铺垫。
2、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探索物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精选5篇)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精选5篇)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篇1】教学目标⒈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及注意环保问题。
教学重难点⒈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⒉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引入课题播放生活中的图片,设问:1、家庭中炒菜、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2、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燃料?3、炼钢厂、热点厂等常使用什么燃料?(配以多媒体播放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边看边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思考:柴、煤、煤气。
汽油、柴油。
煤阅读教材,观看录像,回答问题。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使学生联系生活,关心生活从已有的经验入手,引出新知识,强调在学习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让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知道燃料的`种类、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用途。
知识拓展1、煤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2、煤分解的产物有哪些?3、煤分解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播放录像:煤的用途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1、混合物2、焦碳、煤焦油、煤气3、化学变化,因为反应前是碳,反应后生成新物质:焦碳、煤焦油、煤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1、石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吗?为什么不把石油直接用作燃料?2、石油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3、石油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炼制的?播放录像:石油的用途介绍石油的用途。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1、不可以,因为这样会浪费资源,不经济,不科学,应该综合利用。
化学人教版(2024)版九年级上册1.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教案01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在完成了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教学过程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旨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寻求改进之道。
以下是我对此次教学的一些主要反思点:在实验设计上,我力求做到既符合教学目标,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
然而,通过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教学效果来看,部分实验的难度可能超出了学生的当前水平,导致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感到困惑。
因此,未来在设计实验时,我需要更加细致地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操作能力,确保实验既具有挑战性又能被学生有效掌握。
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以及分析实验结果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更多的引导性问题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和解决问题。
实验安全是化学实验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虽然我在每次实验前都会强调安全注意事项,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对安全规定的忽视。
这要求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实验安全教育的力度,还要通过实际案例和模拟演练等方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应该是主体,而教师则主要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自己有时过于主导,给予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思考空间不够。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导向学习等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我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实验结果的考核。
然而,随着对科学探究过程重视程度的提高,我意识到教学评价也应该更加多元化。
除了实验结果外,我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记录、数据分析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等多个方面。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我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概念。
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了解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尊重,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安全知识。
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概念。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常见化学反应类型及特点。
2.教学难点: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安全知识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视频,引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教学内容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
强调实验安全知识,如:佩戴防护眼镜、穿戴实验服、避免直接接触化学品等。
3.实践操作分组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操作。
第二课时:分子、原子、离子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思考。
2.教学内容讲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性质。
介绍分子、原子、离子的相互转化。
3.练习题设计一些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思考。
2.教学内容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适用范围。
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步骤。
3.练习题设计一些关于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课时:常见化学反应类型及特点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实例,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类型的思考。
2.教学内容讲解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如: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介绍各种化学反应的特点和应用。
3.练习题设计一些关于化学反应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5篇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1一.说教材《海水制碱》这节课是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3单元第3节的内容,纯碱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是初中化学遇到的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
本单元以海洋为背景,引领学生认识海洋化学资源,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本节课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氨碱法制纯碱;二.纯碱的性质。
”在第一部分,主要内容:首先是通过认识氨碱法制纯碱的工艺流程,引导学生从元素守恒的角度思考原料选择的问题,树立元素守恒观;二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纯碱、小苏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体会学习化学的必要性。
在第二部分,通过用分类的方法探究纯碱的性质,总结盐类性质的一般规律,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通过复分解反应实质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认识和思考宏观的现象和变化,突出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
二.说学情学生的起点知识、能力和思维障碍:(1)学生虽然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质量守恒”的层面上,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元素守恒观。
(2)学生虽然有了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的意识,但还不能完全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的现象与变化。
学生在第二单元已经重点学习了酸与碱,但对于盐的认识仅局限于几种具体物质(如接触的氯化钠、硝酸钾、硫酸铜等)的物理性质,而对盐的化学性质知之甚少,更无法根据化学性质推断其用途。
本课时在学习了纯碱的制法和用途的基础上,由学生较了解的盐——碳酸钠入手探究盐的化学性质,既点明了个性,又体现了盐的共性,使学生有全面认识。
三.教学目标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理及纯碱、小苏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纯碱等盐类的性质;3.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实验和交流讨论,了解盐类的性质,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报告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学会预习实验,了解实验室规则;
(3)能主动与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3)通过小组实验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实践等科学精神。
★教学资源分析
在课题1中,学生对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发展的关系有了初步认识,但对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是实验的认识尚不清晰。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走进实验室进行实验探究,该课题的教学对学生以后的规范操作、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对实验感兴趣有重要作用。
这两个探究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
本课题通过设计两个来自于学生生活实际中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认识。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引导学生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对我们吸人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不同的探究。
通过教材提供的实验原理的信息和图示步骤,着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用脑分析的力。
★教学策略分析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与表述,是进行自然科学研究的一项基本内容,在自然、物理、生物等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已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但化学实验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逐步感受与体验。
因此,教学策略的重点应放在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体验上。
1、蜡烛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因此在进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教学前,可建议学生预习,并在家中先做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采用实物投影化学上的一些重大发现的方法创设情境,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实验,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引
导学生对蜡烛在点燃前、燃烧时和熄灭后一系列操作与观察,让学生体验如何开展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与表述。
由于是首次完成探究活动报告,可适当降低要求,由老师设计一份探究报告让学生参考填写或指导学生自己设计报告。
2、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们各含哪些物质?成分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产生一种神秘的感觉,教师可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该探究活动的实验步骤较多,且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在课前让学生预习该探究活动,并在家里利用吸管、瓶子、盆子等进行呼出气体的操作练习。
组织学生评价研讨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该探究报告可由学生自己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体验,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报告。
难点: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使学生领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教学准备
1、“活动与探究一”和“活动与探究二”所需的实验仪器;
2、塑料、镭、锂、火药等化学重大发现的影像文字资料和图片;
3、设计并打印一份“活动与探究报告”供学生参考。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
一、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是实验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时间:200 年月日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二)
(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信息: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氧气能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2、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比较:
★教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时间:200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