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注解
古书注解基本方法
古书注解基本方法古书注解是指对古代典籍进行解释、解读和注释的学术活动。
它是研究古代文化和思想的重要手段,也是理解古代文献的关键。
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包括文献收集与整理、语言文句考证、字词注释、时代背景分析、思想与理论解读等。
首先,文献收集与整理是古书注解的基础工作。
这一步骤需要广泛搜集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古代文献、古籍以及相关研究成果。
对于主要研究对象来说,需要进行全面的收集,涵盖不同版本、不同刊本的文本,并进行整理与对比分析。
其次,注解者需要对经典文献的语言文句进行考证。
这包括对文献语言的音、义、形三方面进行研究,以确保注解内容的准确性与可信度。
对于文字特殊或引用他人语句的重要点,注解者还需通过解释来帮助读者理解。
第三,字词注释是古书注解的重要环节。
古代文献中常常出现一些生僻字、韵书中的字、不同字义等问题,所以注解者需要逐字逐句地对文献中字词的含义进行解释和解读,确保读者对文献中的内容有准确的理解。
另外,时代背景的分析也是古书注解的重要方法。
注解者需要对文献所处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进行深入研究,以帮助读者理解文献中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
同时,时代背景的分析也有助于理解文献叙事的逻辑及作者的意图。
最后,思想与理论解读是古书注解的核心内容。
古代典籍往往包含丰富的哲学、伦理、宗教、政治等思想内容,注解者需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对这些思想进行解读。
通过深入解析和阐释,注解者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中蕴含的思想、教义和人生智慧。
可以说,古书注解作为古籍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历代文化精华进行传承和发扬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注解的过程中,注解者需要通过广泛的文献收集与整理,对经典文献的语言文句进行考证,对字词进行注释,对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并运用自己的学识与智慧对思想与理论进行解读。
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古书注解可以使古代文献重现光彩,传播智慧,为后世的研究者和读者提供宝贵的文化资源。
古书的注解
实用文档
3、注释的发展——魏晋至隋唐 (1)魏晋至隋唐注释的特点 ①出现了“经注兼注”的“疏” ②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
实用文档
疏:不仅解释经文,而且给前人 的注解作注解,也叫正义。
如:唐初,由孔颖达等纂集成的 《五经正义》 ,凡一百八十卷。
实用文档
这个时期,除了经部书外,还出 现了大量有关史部、子部、集部 的训诂专著以及佛经的音义。如:
古文经学:汉景帝时,人们从孔子
旧宅的壁缝里发现了用篆文书写的 《尚书》、《周礼》、《论语》等 书,这些书称之为古文经,河间王 刘德也从民间获得了古文经书,献 给了朝廷。古文经和今文经文字有 差异、甚至连篇章、内容和解释、 评价也不同。研究古文经的学者形 成了古文经学派。如:许慎、马融、 郑玄。
实用文档
汉武帝即位后,实行了“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 从此儒学独尊,《诗》、《书》、 《礼》、《易》、《春秋》五经 超出了一般典籍的地位,成为神 圣的法定经典,也成为广大读书 人必读的经典。
实用文档
所谓儒家经典,现在一般是指儒 学十三经,亦即周易、尚书、诗 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 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 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 的学问。经学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主 体。
今文经学: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 向弟子讲授经学,这时的经书大都 没有先秦时的旧本,而是由战国时 代的学者师徒之间口头传授,到汉 代才用当时的隶书写成,因此成为 今文经。代表人物:董仲舒。
实用文档
《礼记·乐记》:“《诗》云: ‘肃雍和鸣,先祖是听。’夫肃, 肃敬也;雍,雍和也。夫敬以和, 何事不行。”
《孟子·梁惠王》:“老而无妻 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 曰独,幼而无父曰实用文档孤。”
古书的注解
通论之
古书的注解
一、什么是古书的注解?学习它的意义是 什么? 注解与训诂 学习古注的原因
二、古书注解的历史发展 主要包括: 主要包括: 汉代、魏晋南北朝、 汉代、魏晋南北朝、 唐代、宋代、清代。 唐代、宋代、清代。 十三经注疏
三、古注的体例 注疏体与集解体 注疏体一般包括正文、注和疏三方面内容。
六、学习古注应取的态度 依靠古注,但不迷信。批书注解的意义。 古书注解的简史。 二、古书注解的简史。 主要包括:汉代、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 1、主要包括:汉代、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 清代; 清代; 各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2、各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三、十三经注疏的内容是什么? 十三经注疏的内容是什么? 古书注解的名称有哪些? 四、古书注解的名称有哪些? 五、古书注解常见的情况 古书注解常见的术语有哪些? 六、古书注解常见的术语有哪些? 读为”“读曰” ”“读曰 读若”“读如”的分别? ”“读如 “读为”“读曰”和“读若”“读如”的分别? 七、古书注解的特色有哪些? 古书注解的特色有哪些? 八、古书注解中的注音 九、校勘学上常见的术语 十、对待古书注解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十一、举出一些常见的古今在古汉语方面有重要 十一、 影响的学者和著作的名字。 影响的学者和著作的名字。
四、古代注解常见情况及古注的主要内容 几种常见情况:释词、串讲、释词并串讲、通 释全章大意。 古注内容:广泛,涉及古代语言、历史、社会 、文化、科学等,概括起来主要有注音、解 释词义、疏通文意、分析句读、讲解语法、 揭示修辞、诠释典故、解释名物制度、考证 人物史实、地理、校勘文字和评论等
五、古注的术语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在古代非常重要,因为古代教育水平低下,大部分人都无法理解古书中的含义和背景,注解可以使古书中的意义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
如《周易》、《春秋》等书虽然是古代经典之作,但是其中的意义非常深奥,很难让人理解。
在这种情况下,注解就成为了中华文化重要的遗产之一。
古书的注解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补充资料,二是解释内容。
在补充资料方面,古书注解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书中对当时历史、文化、宗教、道德、法律等方面的补充资料,使读者对当时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
就像《资治通鉴》中的注解,它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人物,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和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发展。
在解释内容方面,古书注解的作用是解释书中的意义。
这些意义可能是深奥的哲学思想,可能是关于人类存在和生命的思考,也可能是一些实用的技能和方法。
例如,在《论语》的注解中,虽然内容简短,但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一,注解解释了孔子的经验,也把孔子的智慧传承给后代。
古书的注解不仅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古书的内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帮助读者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通过阅读标注的注解,读者能够从中学习到许多不同领域的知识。
此外,注解也有助于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古书,拓宽视野和拓展思路。
总之,古书注解在历史上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注释,优秀的注解家们在一代代人们之间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遗产。
在今天,注
解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考和智慧,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时代的发展脉搏。
古书的注解
• 《左传· 庄公八年》:“公惧,坠于车,伤 足,丧屦。反,诛屦于徒人费。” 如邢昺为《论语》《孝经》《尔雅》作疏;《十三经注疏》 • 朱熹有《周易正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 《楚辞集注》等。
• 清代是又一个高峰,注解的范围广,质量 高。
二、古书注解的名称
• • • • • • • • 传 笺 注 疏 正义:解释经传而得义之正者。 章句:离章析句,委曲支派。 集解 集注
• 如:魏王弼的《老子注》;晋郭象的《庄子注》;三国韦 昭的《国语注》;刘宋裴骃的《史记集解》等。
• 唐代的注解工作非常兴盛,达到一个高峰。
• 如:李善注《文选》;颜师古注《汉书》; 孔颖达等纂《五经正义》(《周易》《尚书》《诗经》 《礼记》《春秋左氏传》);贾公彦作《周礼疏》《仪礼 疏》;徐彦作《春秋公羊传疏》;杨士勋作《春秋谷梁传 疏》。 (九经)
• • • • •
校勘术语: 衍文 脱文 误文 《韩非子· 说林上》:“群臣有内树党以骄主,有外为交 以削地,则王之国危矣。”王念孙曰:“削地”当为“列 地”。“列”古“裂”字。裂,分也,言借外权以分地也。 《韩策》作“或外为交以裂其地”,是其明证矣。“列” 字作“ ”,形与“削”相似,因误为“削”。 • 倒文 • 《墨子· 鲁问》:“翟虑耕天下而食之人矣。”王念孙认 为当作“翟虑耕而食天下之人矣”。下文云“翟虑织而衣 天下之人”。
古书的注解
一、古书注解的概况
• 古书的注解工作是从汉代开始的。
• 如:注《诗经》有三家:鲁申培公、齐辕固生、燕韩婴。 后又有毛亨作的《毛传》; • 孔安国注《尚书》;马融与郑玄为许多儒家经典作注;高 诱给《战国策》《吕氏春秋》《淮南子》作注;王逸给 《楚辞》作注。
• 魏晋南北朝时期,注解的范围逐渐扩大。
古代汉语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
一、古书注解产生的原因
1、词改变了意义,事物改变了名词 2、时代推移,背景变换 3、古人所著原书碍于体例,不会面面俱到, 有时需要补充史实材料 4、后人对原书的评论有时以注解的形式出 现
二、古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展
1、产生于先秦 2、兴盛于两汉 3、扩展于魏晋南北朝,推进于唐 1)再度注释的出现 2)注解范围扩大 3)集注、集解的出现 4、变化于宋元明 5、全面发展于清
三、古注的类型
1、注(训、说、释…):对原文作独立注解 2、笺:P612 3、疏:P611 4、校:考核古书,或校正文字,或考镜源流 5、音义:以辨音释义为本,也校勘 6、章句:循文释义,串讲大意 7、补注:订正、拾遗前人注疏 8、集解(集注、集释):P614 9、笔记:P625 10、选注:古人进行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
四、古注的内容
1、释词 2、串讲 3、通释全章大意 4、阐述语法 5、说明修辞手段
五、古注的术语
1、曰,为,谓之: A曰X 2、谓:X谓A 3、貌,之貌:X,A貌 4、犹:X,犹A也
5、之言,之为言:X之言A也 6、读为,读曰:X读为A 7、读若,读如:X读若A
五、古注的术语(续)
8、音:X,音A 9、反,切:X,AB切;X,AB反;X,AB 10、如字: 11、言:X,言A 12、辞,词
13、衍文 14、脱文 15、当为,当作
六、古注经的体例
1、P613
古书注解
古注的类型古书的注解由于作注的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因而有不同的体式和名称,大致可以分为传注体、章句体、义疏体、集解体、补注体、音义体等。
1.传注体所谓“传注体”,是一种以解释词义为主的古注类型,多用于解释古书正文。
属于传注体的注释,名称繁多,最常见的有诂、训、传、注、笺等名称。
诂、训,笼统说来没有什么区别,凡侧重于字词、名物解释的,一般称作“诂” (通作“故”)、“训”。
《汉书·艺文志》著录鲁、齐、韩三家诗各有“故”数十卷。
清马其昶有《老子故》,徐孚吉有《尔雅故》。
汉高诱作《淮南子注》,在原书每篇题目下加一“训”字,清王?运注《论语》,书题《论语训》,都是这样的例子。
古人对诂、训之别做过辨析,唐孔颖达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
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诗·周南·关雎》疏)。
清马瑞辰认为:“单词则为诂,重言则为训。
诂第就其字之义旨而证明之,训则兼其言之比兴而训道之。
此诂与训之辨也。
”综合两家之言,则诂是以今言释古言,侧重于解释单词的意义;训是对古代词语作形象性的描绘与说明,侧重于解释由两个相同的单音节词构成的词语(重言),并兼言其比兴意义。
在注书过程中,古人对训、诂往往不作严格区分,还常连用作书名,如汉张衡有《周官训诂》(已佚),南宋钱文子有《诗训诂》等等。
传,《说文》:“传,遽也。
”段玉裁注:“传者,今之驿马。
”传的本义是古代传递公文信件的驿车和驿马,引申为“传通、传述”的意思。
秦汉时,把儒家的“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称为“经”,把解释经的叫做“传”。
如“毛传”就是对《诗经》的注释。
孔安国对《尚书》的注释叫做“孔传”。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也被认为是对《春秋经》的解说,所以都称“传”。
笺,《说文》:“笺,表识书也。
”东汉时郑玄在《毛传》的基础上,对《诗经》又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的注解称为“笺”。
郑玄“笺”的意思本来是说对《毛传》的阐发和补充,但后来所谓的“笺注”、“笺证”,却只是“注解”的意思,不一定限于对别人的注的阐发和补充。
古书注解的类型
古书注解是对古代文献或经典著作的解释和注释,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原文的意义和背景。
根据注解的内容和形式,古书注解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词义注解:这种类型的注解主要解释文中的生僻词汇、古代用法和特定的
词义。
它提供了读者对古代文献中语言和词汇的准确理解,帮助读者理解文本的内涵。
2.文化背景注解:文化背景注解提供了与古代文献相关的历史、文化和社会
背景信息。
它解释了古代文献中涉及的人物、事件、风俗习惯和思想观念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的背景和意义。
3.引文注解:引文注解涉及到古代文献中引用的其他文献或经典的解释和注
释。
它提供了其他古代著作的相关引文,并对其进行解释和评述,帮助读者理解文本中的引用来源和相关内容。
4.笔记和注释:这种类型的注解通常是编辑者或注释者对文献的个人评论、
见解或解释的记录。
它可能包括对特定段落、句子或词语的解读、文学分析或文本的研究观点,以丰富读者的理解和阅读体验。
5.时代演变注解:时代演变注解关注古代文献或经典著作在历史演进中的变
迁和影响。
它可能包括对文献在不同时期的传播、影响和解读的分析,以及相关研究和学术观点的介绍。
这些注解类型可以根据具体的古书注解文献和注释者的目的和方法进行细分和组合。
注解的类型和内容取决于注释者的研究领域、读者需求和注释的古书本身的特点。
不同类型的注解共同构成了对古代文献的全面解释和理解。
古书的注解
注解内容:注释篇题或章旨
即解释文章的题目或段落大意,如: 赵岐《孟子章句·离娄》:“离娄者,古 之明目者,盖以爲黄帝时人也。黄帝亡其玄珠, 使离朱索之。离朱即离娄也。能视于百步之外, 见秋毫之末,然必须规矩乃成方员。犹《论语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故以题篇。” 《诗经·小雅·采薇》:第六章,郑玄笺 云:“上三章言戍役,次二章言将率之行,故 此章重序其往反之时,极言其苦以说之。”
注解术语:浑言、统言、通言|析言
古代汉语中有些词用以泛指,前人称为“浑 言”,即笼统称说之意。它与“析言”相对。如: 《说文·心部》:“恭,肃也。”段玉裁注: “肃者,持事振敬也。《尚书》曰恭作肃,此以 肃释恭者,析言则分别,浑言则互明也。” 《说文·示部》:“祭,祭祀也。”段注: “统言则祭、祀不别。” 《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 死曰攷、曰妣、曰嫔。”孔疏:“此生死异称, 出《尔雅》文,言其别于生时耳。若通而言之, 亦通也。”
注解术语:辞、词
古人把虚词叫做“辞”或“词”,在 注解中使用这两个术语,就是指明其为虚 词。如: 《诗•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 可求思。”毛传:“思,辞也。” 《说文·矢部》:“知,词也。”王 筠《系传校录》:“凡许所谓词,即语助 也。”
注解术语:之言、之为言
这是声训术语,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进行 训释,表示被训释词和训释词语源相同,意义相 通,旨在探求事物得名的由来。注意:声训多数 情况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释词,它只是探求其 语源,因此解释语不能直接带入原文中。如: 《尔雅•释训》:“鬼之言归也。” 《说文·示部》:“祓,除恶祭也。”徐锴曰: “按:祓,之为言拂也。” 《说文·示部》:“禳,磔禳祀疠殃也。”徐 锴曰:“禳之为言攘也。”
注音方法:反切法
古书的注解
“《说文》注疏四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汉石经无‘行’字、
‘夫’字。按:《史记·孔子世家》亦无‘行’
字,因丈人章而误衍也。”
8、衍文、脱文 古籍在流传过程中脱漏的文字,叫做 “脱文”,简称“脱”,也叫夺文、 缺文、阙文。
《论语·颜渊》:“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皇本、高丽本‘吾’下 有‘岂’字。《释文》出‘吾焉得而食诸’„„„ 按:《史记·仲尼世家》及《汉书·武五子传》并 作‘岂’,与皇本合。《太平御览》二十二引‘吾 恶得而食诸’。‘岂、焉、恶’三字义皆相近,疑 今本‘吾’下有脱字。”
二、古注的体例
第一、传注体 第二、义疏体 第三、章句体 第四、集解体 第五、补注体 第六、音义体
第一、传注体
定义:
以传述的方式阐明经 义注解的体例。包括“传 ”、“注”、“笺”三类 。
(一)传注体——传
1.传:zhuàn,传述。以
传 注 体
传
《春秋左氏传》
春秋 · 左丘明
传述的方式阐明经义,
故称‚传‛。
(一)传注体——笺
1.笺:jiān, 标记,表明。注
传 注 体
笺
释者对于前人传注的阐明、 补充、说明、订正,都另 行标明,不与前人传注相 混杂,这种注释称为‚笺‛。 东汉 · 郑玄
《毛诗笺》
2.笺,始于东汉郑玄的《毛
诗笺》。
传注体-释例
毛亨传
郑玄笺
郑玄笺
毛亨传
郑玄笺
第二、义疏体
定义:
既解释古书原文,又 解释前人注解的内容的一 种体例。
“曰”、“为”、“谓之”还可以用 来区分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1.古书注释的时间:古书的注解工作应该说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了。
汉代已经是大规模地为古书作注了,兴起了经学笺注的热潮,两汉古书的注解主要是围绕儒家五经展开的。
2.古人注古书的目的:时代的变化,语言的发展,口授和传抄的错误,后代人,如汉代人,就已经不完全能读懂先秦的许多典籍。
简言之就是为了读懂古书,从而利于继承和发展我国古代文化。
例举如下。
《尚书·泰誓》:“我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漢代孔安國註:“我治理之臣雖少而心德同。
十人:周公旦、召公奭shì、太公望、畢公、榮公、太顛、閎hóng夭、散宜生、南宮适kuò及文母。
”3.今天学习古注的目的:除了以上的目的外,另外对同一本书有不同注释人,各人观点不一,取舍之间有时不很容易决定。
还有,古人的注解一般比较简略,注解的体例和术语也比较生疏4.常见的古书注解大家:汉代的有:郑玄、毛亨、孔安国、马融、何休、赵岐。
晋代的有:杜预、郭璞,范宁。
魏代的有:王弼、韩康伯、何晏。
唐代的有:陆德明、孔颍达、贾公彦、徐彦、杨士勋、唐玄宗。
6.古书注解的体例:主要有三类,传注体、义疏体、集解体。
(1)传注体:以解释文献词句意义为主的注释体例。
常见的名称(术语)有“传、注、笺”。
传:是传述的意思,指传述古代经文的文义。
从传述的内容来看,有的侧重在敍述事件的原委,如《春秋左氏传》,有的侧重在解释字词,如《毛诗诂训传》。
注:取义贯注,文义艰涩,需要适当地加以解释才能通晓,就如同水道阻塞,必须贯注才可通畅。
所以“注”就是诠释的意思。
“注”,古书又写作“注”,二者音义同。
笺:是表识的意思。
本指读书时有所领悟,便用笔标志在原文的一侧,所以注文比较短小、简约。
它不但注释经书的原文,亦对原有的注解予以补充和修订。
疏:亦叫“正义”。
唐代以后出现的一种注释术语。
不仅解释原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释作注(义疏体术语,后叙)。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
古书的注解
玄注:“体犹分也。” 3、以今语释古语。 ①《文选· 报任少卿书》:“谚曰:‘谁 为为之?’”李善注:“谁为犹为谁 也。” 4、用常用字释非常用字(表示同一意 义)。例如: ①《孟子· 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 朱熹 “直犹但也。”
5、〔貌、之貌〕
古注中这两个术语主要用于注释形容词,一
校勘术语
1、〔当为、当作〕 古注中这两个术语主要用来改正古书中的错 字。
①《礼记· 丧大记》:“君之丧,大胥是敛。”
郑玄注:“胥,乐官也,不掌丧事。胥当为 祝,字之误也。” ②《周礼· 考工记》:“作舟以行水。”郑玄 注:“古书舟作周。郑司农云:‘周当作 舟。’”
2、〔衍、脱(夺)〕 “衍”即“衍文”,又叫“衍
2、〔谓〕被解释的词放在前面,主要用于
以狭义释广义,以具体释抽象,以分体名释 总体名等。
①《左传·隐公元年》:“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杜预注:“厚谓土地广大。” ②《左传·成公二年》:“大国朝夕释憾于 敝邑之地。”杜预注:“大国谓齐。” ③《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穑, 树艺五谷。”赵岐注:“五谷谓稻、黍、稷、 麦、菽也。”
①《周易序卦》:“比必有所畜。” 释文:“所畜,本亦作蓄。” ②《礼记聘义》:“温润而泽,仁 也。”注:“润或作濡。”
阅读古注应注意的问题
1、剔除糟粕
《相鼠》序:“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在位就 有无礼者。”
《论语· 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 为夫子” 宋吕本中《紫薇杂说》:“丈人自谓” 清俞樾《诸子评议》:“两不字并语词”
般放在形容词或动词之后,说明事物的性质 或状态,相当于“……的样子”。例如:
①《诗经· 大雅· 瞻卬》:“藐藐昊天。”毛传:
古书注解的基本方式
古书注解的基本方式古书注解是指对古书籍进行解释、说明或补充的一种方法。
对于古书籍,特别是经典性的古书籍来说,注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古书籍的含义和价值,而且也能够让这些古书籍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所以,古书注解一直是我们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古书注解的基本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直接注解。
这种方式是最直接的注解方法,就是对古书籍中难懂的句子或者生僻的词汇进行解释和补充,为读者提供更为详细的理解和认识。
直接注解的好处在于,它能够将古书籍中的深奥难懂的内容解释清楚,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古书籍所表达的思想和意义。
同时,直接注解也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古书籍中的一些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古书籍的真正含义。
第二种方式是引用注解。
这种方式的主要作用是在注解中引用其他古书籍的内容或者跟古书籍相关的历史事件,来对古书籍中的某些内容进行补充和解释。
通过引用注解可以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到古书籍中的某些内容,在古书籍的阅读和理解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通过引用注解,读者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到古书籍所处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加深对古书籍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种方式是批注。
批注是指对古书籍中的某些内容进行评注和评论,为读者提供更加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并对古书籍中的某些内容进行一些解释和补充。
批注的好处在于,它能够让读者对古书籍中的某些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让读者更好地领悟到古书籍所表达的思想和价值。
第四种方式是图解注解。
图解注解主要是通过图片、照片、插图等形式,对古书籍中的某些内容进行解释和补充。
通过图解注解,读者可以以视觉化的方式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古书籍中的某些内容,进一步提高了阅读体验和理解能力。
总的来看,古书注解的基本方式有直接注解、引用注解、批注和图解注解四种。
这些注解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适用范围,读书人在对古书注解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注解方式。
古书注解的主要内容举例说明
古书注解的主要内容举例说明
古书注解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解释词义:这是注解古书的基础工作,需要对古文中的生僻字词、历史名词、典故成语等进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文意。
2. 串讲文意:注解者会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将文章的主旨和思想进行串讲,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和思路。
3. 分析句读:古书的句读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注解者会对古书的句读进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文的语序和语气。
4. 提示语法:古书的语法和现代汉语也有所不同,注解者会对古书的语法进行分析,提示读者注意古书中的特殊语法现象。
5. 说明修辞表达方式:古书中的修辞手法比较丰富,注解者会对其进行解释和说明,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文的修辞表达方式。
6. 诠释典故成语:古书中经常出现一些典故和成语,注解者会对这些典故和成语进行诠释,帮助读者理解其含义。
7. 校勘文字:古书的抄写和流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错别字和错误,注解者会对这些进行校勘和纠正,保证古书的准确性。
例如,在《论语》中,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
注解者可以对这句话进行串讲,分析其含义,并说明其中的修辞手法和典故。
同时,如果发现有错别字或者句子顺序错误等问题,也需要对其进行校勘和纠正。
古书注解
集解类
集注、集传、集释。
汇集众说的一种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
的解释。 晋· 范宁的《春秋谷梁传集解》 魏· 何晏的《论语集解》 宋· 朱熹的《诗集传》《孟子集注》 清· 郭庆藩《庄子集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説乎?
马曰:子者,男子之通称,谓孔子也。王曰:时者, 学者以时诵习之,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说 怿。
义疏类
“义”或“疏”,意为疏通文意。
训释的对象是经文和旧注,其注释
的原则是“例不破注” 出现于南北朝,兴盛于唐代。唐人 对魏晋以来的义疏修正较多,奉官 诏的称为“正义”。
唐· 孔颖达《五经正义》
唐· 贾公彦疏《周礼》《仪礼》
唐· 徐彦《春秋公羊传》
唐· 杨士勋疏《春秋谷梁传》
章句类
离章辨句,其训释的对象是句或章。
以句子为基本单位,串讲直译句意,分析文
献章旨。 刘师培《国语发微》:“故传二体,乃疏通 经文之字句者也,章句之体,乃分析经文之 章句者也。” 赵岐《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
《孟子章句》: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 兵也。人死谓饿疫死者也。王政使然。而
指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
《诗经· 邶风· 柏舟》:“汎彼柏舟,亦汎其流。”
笺:“舟载渡物者,今不用,而与众物汎汎 然俱流水中。” 清· 阮元《校勘记》:“‘与’下衍‘众’字, 小字本无。”
古书注解的内容
解释词义 解释句意 解释语法 说明修辞方式 说明古代名物典章制度
古书注解的发展
先秦时期
随文注释,为历史上的文献典籍做
古书注解基本方法
古书注解基本方法
古书注解是将古代文献或古籍典籍进行解释和解读的过程。
下面是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
1. 词句解释:在注解中解释古书中的生僻词汇、难懂词句的含义,帮助读者理解文本。
2. 时代背景分析:注解可以对古书中所描写的历史时代进行背景分析,解释时代背景对文本含义的影响。
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书的内涵。
3. 典故和引用解析:古书中经常引用或提到一些典故、史事或其他文献。
注解会解析这些典故和引用,揭示出古书中隐藏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4. 语言修辞分析:注解可以分析古书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段,帮助读者理解古书的文学风格和艺术特色。
5. 观点解读和评价:注解可以对古书中的作者观点和态度进行解读和评价,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本的价值。
6. 相关文献引用:注解可以引用其他相关文献或学者的观点,促使读者更深入地研究古书。
同时,古书注解还要考虑读者的需求和背景知识,以及注解的深度和广度。
注解应紧密结合古书本身的特点和题材,以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理解和解读。
古书注解的概念
古书注解的概念古书注解是指对古代书籍进行解释和注释的一种学术活动。
它旨在通过对古书内容、语言和背景的深入研究,对古代书籍进行详细、准确的解读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书的思想、文化和历史背景,并进一步促进古书研究的发展。
古书注解的目的是提供读者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古书的途径。
古书往往使用古老的语言、词汇和句法结构,有时候会有各种生僻的词汇和句子结构,对于现代读者来说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古代的社会、文化、历史和哲学背景与现代有着差异,因此需要对古书中出现的历史人物、事件和文化现象进行解释。
古书注解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提供了一个对古书全面理解的途径。
古书注解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解读。
古书注解需要对书中使用的语言进行解读。
古汉语并不同于现代汉语,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语法和词汇。
注解时,需要解释古词的意义、用法和词义变化,帮助读者理解古书中的文字。
第二,内容解读。
书籍是作者思想的表达工具,注解需要深入解读古书的思想内容,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这包括对作者的生平背景、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的解释;对书中涉及的史实、人物和文化现象的解释;对书中涉及的道德、哲学和政治观念的解释等。
第三,文化解读。
古书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注解需要对书中涉及的文化现象、传统习俗等进行解读。
这包括对古代社会、制度、习俗、宗教和神话等的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书中的文化内涵。
第四,历史解读。
古书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历史的记录。
注解需要对书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古书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对古书进行注解,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书的含义和信息,并且可以提供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角度来研究古书。
注解不仅使古书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也为古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参考资料。
古书注解的意义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古书注解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古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古注的类别(体例) “注”,本义灌注。 《诗· 大雅· 文王有声》: 豐水東注,維禹之績。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 济水一》: “須水又東北流于滎陽城西南,北注索索水 。
古代经书多难懂,好象水道阻塞,必须灌注 才能疏通,故把对经文的解释叫“注”。 古注就其特点,可分为五类: 传、笺、章句、集解、疏(义疏、正义)
《诗经· 周南· 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 子孙,振振兮。 比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言其 有斯德而宜有斯福也。后凡言比者放此。 《楚辞· 山鬼》:“既含睇兮又宜笑。” 王逸注:“睇,微眄貌也。言山鬼之状体 含妙容,美目盼然,又好口齿而宜笑。” 将“含睇、宜笑”讲得十分生动形象,说明 王逸对修辞手段的探索是很下功夫的。
唐 贾公彦 《周礼疏》、《仪礼疏》 唐 徐 彦 《春秋公羊传疏》 唐 杨士勋 《春秋谷梁传疏》 宋 邢昺《论语疏》《孝经疏》《尔雅疏》 宋 孙奭 《孟子疏》 唐 陆德明 《经典释文》 杨倞 《荀子注》 尹知章 《管子注》
《史记》三家注: 南朝刘宋 裴 骃 《史记集解》 唐代 司马贞 《史记索隐》 张守节 《史记正义》 曾祖裴松之《三国志注》 祖父裴骃、 裴子野 祖孙三代有史学三裴之称。 颜师古 《汉书集注》 李 善 《文选注》
枚乘《上书重谏吴王》:“譬犹蝇蚋之附群 牛。”李善注:“《说文》曰:秦谓之蚋, 楚谓之蚊。” 2.谓 “谓”和“谓之”不同,注解中用“谓”时, 被释词放在前面,解释语放在后面,常以 具体释抽象,以分体释总体。 “谓”常用来解说词语意义的范围或比喻映 射的事物,可译为“是指、指的是”。 《孟子· 滕文公上》:“树艺五谷。” 赵岐注:“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
5.疏 即义疏,疏通其义 “疏”不仅解释古籍正文,连前人的注释也 一起加以注释,也叫“正义”, 或称“义 注”“疏义”等,简称“疏”。 汉魏时期所作的注,到了南北朝,特别到唐 代,由于时间久远,又不易理解,于是出 现“疏” 。 六朝所作的义疏很多,流传到今天的只有南 朝梁皇侃的《论语义疏》。
唐代的义疏著作主要有: 1《尚书》 汉孔安国传 唐孔颖达正义 2《周易》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 唐孔颖达正 义 3《诗经》 汉毛亨传 郑玄笺 唐孔颖达正义 4《周礼》 汉郑玄注 唐贾公彦疏 5《仪礼》 汉郑玄注 唐贾公彦疏 6《礼记》 汉郑玄注 唐孔颖达正义 7《春秋左氏传》 晋杜预注 唐孔颖达正义
四、古注的方法 注释词义、注音释义、疏通文意、分析句读、 讲解语法、说明修辞、诠释典故、考证名 物、考核史实、发凡起例、阐明哲学思想 等。
(一)注释词义 是古书注释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古人很重视对词的本义和方言俗语含义的解 释,并准确概括、简明表述。 先解释词义,然后串讲文意,说明词在句子 的具体意义。
赋也,妇人目其夫之辞。凿墙而栖曰埘。 日夕则羊先行归而牛次之,大夫久役于外, 其室家思而赋之曰君子于役不知其还反之 期。且今亦何所至哉。鸡则栖于埘矣,日 则夕矣、羊牛则下矣。是则畜产出入、尚 有旦暮之节、而行役之君子乃无休息之时, 使我如何而不思也哉。
(四)分析句读 古书无断句,后人为古书作注,由于理解不 同,便出现不同的断句方式。 《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 (晋文公)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 裸。浴,薄而观之。” 陆德明《释文》:“闻其骈胁绝句。欲 观,……绝句。”又说:“一读,至裸字 绝句。” 这是说“欲观其裸”有两种断句方法,从 《释文》后说就文理通顺。
(五)讲解语法 古书注释对语法的讲解主要谈虚词的诠释、 词类活用和句式特点三个方面。 (1)虚词的诠释 《周南· 关雎》疏:之兮矣也之类,本取以为 辞,虽在句中不以为义,帮处末者皆字上 为韵。 《周南·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毛传:“于嗟,叹辞。”
(2)词类活用 《孟子· 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孔疏:“孔子登鲁国之东山而所览者大故小 其鲁国。” 《论语· 先进》:“鸣鼓而攻之”。 刘宝楠《论语正义》注:“鸣鼓,谓击鼓使 鸣也。” 《春秋毂梁传》:“夫人之,我可不以夫人 之乎?”郑嗣曰:“君以为夫人……不行 不以为夫人也。
3、古注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理 论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诗经· 周南· 汝坟》) 唐· 孔颖达《毛诗正义》:“‘不我遐弃’者, 犹云‘不遐弃我’也。古人之语多倒, 《诗》之此类众矣。”
二、古注的发展历史 1.注释的萌芽——先秦 (1)注释多存于古籍正文中 《礼记· 乐记》:“《诗》云:‘肃雍和鸣, 先祖是听。’夫肃,肃敬也;雍,雍和也。 夫敬以和,何事不行。” 《孟子· 梁惠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 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韩非子》: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
(七)诠释典故 先秦古书中既已用典故,汉以后作家,一般 都喜欢引经据典,尤其魏晋六朝时期,用 典成风,有的文章甚至句句用典。 唐代李善《文选注》即以注明典故的来源和 某些词语的出处为主。
注释的内容还有以考证人名、地名和考核 史实为主的,如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 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还有在考核史实方面增补史料的,如裴松 之的《三国志注》; 还有些古书注释,侧重于阐明哲学思想, 如郭象的《庄子注》。 还有一些在古书注释中着重发挥政治哲学 思想的,如朱熹的《周易本义 》、《诗集 传》等。
1.传 解说经文字词、阐明其大义的注解。 古人把儒家的重要文献叫做“经”, 把解释经书的著作叫做“传”。 如孔子著《春秋》,后人写书解释《春秋》, 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 《春秋穀梁传》。 依照经书文字,逐字逐句进行解释,也称 “传”。如毛传:毛亨对《诗经》的注释。
2.笺 对传文进行补充订正的一种注释。 《说文》:“笺,表识书也。” 本指狭条形小竹片,古代无纸,用简策,有 所表识,削竹为小笺,系之于简。 《毛诗》篇首“ 鄭氏箋” 孔颖达疏:“ 鄭於諸 經皆謂之„注‟。此言„箋‟者, 吕忱 《字林》 云:„箋者,表也,識也。‟ 鄭以毛學審備, 遵暢厥旨,所以表明毛意,記識其事。故 特稱爲箋。”后因以称注释古书,以显明作 者之意为笺
4.注释的中落——宋、元、明 (1)特点 注释家受理学的影响,常借注释发挥自己的 政治、哲学主张,后人称为“六经注我”。 (2)重要的古注 朱熹 《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中庸章 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 《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
5、注释的复兴——清 复兴的原因 ①清政府的文化政策 ②文字、音韵、训诂研究的深入 ③“经世致用”学术思想的影响 顾炎武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 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 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大。
2、古注是重新注释古书和检验新注是否正确 的重要依据 古注并非都是正确的,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错 误。既要重视古注,又不能迷信古注。 《左传· 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 杜预注:“寐寤而庄公已生,故惊而恶 之。” “寤”实是 “啎”的通假字,本是逆。
《汉书· 贾邹枚路传· 邹阳》: 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负石入海。 服虔注:“雍之河,雍州之河也。” 清人王念孙指出,“雍” 实为“甕”的通假 字, “蹈雍之河”即抱雍自沉于河,服注为望文 生义。 《墨子· 大取》:“凡興利除害也,其類在漏 雍。” 孙诒让《墨子间诂》引王念孙曰:“雍與甕 同。《井》九二,甕敝漏。《釋文》甕作 雍。”
(3)句法特点 《诗经· 小雅· 棠棣》:“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毛传:求矣,言求兄弟也。” 《左传· 隐公六年》:“我周之东迁,晋郑焉 依。”杜注:“平王东徙,晋文侯郑武公 左右王室,故曰晋郑焉依。” 《国语· 周语》作“晋郑是依”。
(六)说明修辞手段 《毛诗诂训传》和朱熹《诗集传》里,凡注 明“兴也”、“比也”都是说明修辞手段。 如朱熹《诗集传》: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兴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也。……言具相与和乐而恭敬,亦睢鸟之 情挚而有别也。后凡言兴者,其文意皆此 云。
(3)重要的古注 毛亨:《毛诗故训传》 孔安国:《古文尚书注》 马融:注《周易》《尚书》《毛诗》《论语》 《周礼》《仪礼》《礼记》等 郑玄:《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 《礼记注》 何休:《春秋公羊解诂》 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 子注》 王逸: 《楚辞章句》
3.注释的发展——魏晋至隋唐 (1)特点 ①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 ②出现了“经注兼注”的“疏” (2)重要的古注: 魏 王弼 《老子注》 西晋 郭象 《庄子注》 三国吴 韦昭 《春秋外传国语注》 唐 孔颖达 《五经正义》 (《易》《书》《诗》《礼》《左》)
8《春秋公羊传》 汉何休注 唐徐彦疏 9《春秋穀梁传》 晋范宁注 唐杨士勋疏 宋代的义疏著作主要有: 10《孝经 》 唐李隆基注 宋邢昺疏 11《论语》 魏何晏注 宋邢昺疏 12《尔雅 》 晋郭璞注 宋邢昺疏 13《孟子》 汉赵歧注 宋邢昺疏 后人将这些注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 的注音合成一部书,称作《十三经注疏》。
郑笺就是郑玄以《毛诗》为依据,对《毛 传》进行补充和订正的注释。对《毛传》 隐晦简略的地方,郑氏加以阐明,另一方 面把不同于《毛传》的意见写出来,以表 示有别于已有的注释,标作“笺”,后人 称为《郑笺》。
《诗· 鄘风· 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毛传》:“相,视也。无礼仪者,虽居尊 位,犹为闇昧之行。” 《笺云》:“仪,威仪也。视鼠有皮,虽处 高显之处,偷食苟得,不知廉耻,亦与人 无威仪者同。”
(2)他注多补充事实史料、阐发微言大义 《春秋· 文公五年》:“秋,楚人灭六。” 《左传· 文公五年》:“六人叛楚,即东夷。 秋,楚成大心、仲归帅师灭六。” 《春秋· 隐公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 鄢。” 《公羊传· 隐公元年》:“克之者何?杀之也。 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
2.注释的兴盛——两汉 (我注六经) (1)原因: ①语言的发展演变——客观因素 ②封建政府的提倡——人为因素 ③古今文之争的影响——学术因素 (2)注释特点 ①以注释儒家经书为主 ②重视字词句的解释
四、古书注解的术语 学习古注的术语,目的是读懂古注。如: 《汉书· 高帝纪》:“公巨能入乎?”颜师古 注:“巨读曰讵。” 《尔雅· 释训》:“鬼之言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