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5-环境工程学实验教案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doc25页)完美版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Doc25页)完美版1. 引言本文档为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的完美版,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详细的说明,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课程设计的相关内容。
2. 背景环境工程学是一门研究和应用工程原理和科学原理的学科,旨在解决和预防环境问题。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环境工程学技能,提升他们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能力。
3. 课程设计目标本次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的目标如下: - 理解环境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 掌握环境工程学的基本工具和技术; - 能够设计和分析环境工程系统; - 培养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4. 课程设计内容本次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环境工程学基础知识在课程设计的最初阶段,学生将学习环境工程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环境工程学的定义、目标和发展历史。
此外,还将介绍环境工程学的主要领域和应用。
4.2 环境工程学实验环境工程学实验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验中,学生将学习并应用环境工程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通过实际操作来深入理解环境工程学的原理和概念。
4.3 环境工程设计在设计阶段,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环境工程学知识和技术,设计一个环境工程系统。
这个系统可能涉及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或固体废物管理等方面。
4.4 案例分析在案例分析阶段,学生将分析和评估真实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并体会到环境工程学对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5. 课程设计要求本次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有以下要求:5.1 独立完成每位学生需要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包括实验、设计和案例分析等阶段的任务。
5.2 深入分析学生需要对所学的环境工程学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并将其应用于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中。
5.3 创新思考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提出创新的环境工程解决方案,并评估其可行性。
5.4 书面报告学生需要根据课程设计要求,提交一份完整的书面报告,该报告应包括课程设计的所有阶段,并清晰地呈现相关的分析和结果。
环境工程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离心沉降法测定粉尘粒径分布一、实验目的离心沉降法是采用重力沉降、离心沉降以及二者结合等多种沉降方式测定粉尘粒径分布和除尘装置的分级除尘效率。
离心沉降式粒度分布仪是这种粉尘粒径分布使用的基本仪器。
通过本实验希望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沉降法测定粉尘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操作2、测定粉尘的粒径分布二、实验原理根据stokes定律和仪器的要求,在测试前应先将待测样品置于某种液体中制成一定浓度的悬浮液,经过适当的分散处理后取适量悬浮液到样品池中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颗粒在重力(或离心力)的作用下沉降。
根据stokes定律,颗粒的沉降速度与其粒径的平方成正比,即粒径大的沉降速度快,粒径小的沉降速度慢。
在测试过程中悬浮液的浓度逐渐发生变化,透过悬浮液的光逐渐增强。
1、重力沉降原理在悬浮液中,悬浮在介质中的颗粒同时受到重力、浮力以及粘滞阻力的作用,其运动方程如下:V=(ρs-ρf)gD2/(18μ)这就是stokes定律。
其中:D:颗粒粒径;ρs:样品密度;ρf:介质密度;g:重力加速度;μ:介质粘度;V:颗粒的沉降速度。
2、离心沉降原理为了加快细颗粒的沉降速度,缩短测试时间,BT-1500采用离心沉降的手段来加快细颗粒的沉降速度。
离心沉降时颗粒的运动方程如下:VC=(ρs-ρf)D2ω2R/(18μ)其中,VC:颗粒在离心状态下的速度;ω:离心机转速;R:颗粒到轴心的距离。
3、光透法原理:一束光强为I0的平行光,透过悬浮液后,其光强将因颗粒的阻挡、吸收等作用而衰减为Ii,这时I0与Ii的关系如下:logIi=log(I0)-K∫nxD2Dd其中,K为仪器常数;nx为光路中存在的颗粒为D的颗粒数;I0为透过介质的光强;Ii为透过悬浮液的光强。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BT-1500离心沉降式颗粒分度仪2、超声清洗槽3、烧杯、量筒、洗瓶四、实验步骤1、仪器及用品准备(1)仔细检查粒度仪、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等的连线是否连接好,放仪器的工作台是否牢固,并将仪器周围的杂物清理干净。
《环境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环境工程学》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实验名称:混凝沉淀实验实验类型: 设计性实验学时: 4学时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专业一、实验目的1. 观察混凝现象及过程,掌握混凝的净水机理及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2. 针对某一废水,由学生在给出的三种混凝剂中任选两种,实验比较后确定自己认为合适的混凝剂。
3. 确定每种混凝剂的最佳投药量、pH值、搅拌速度及其他等三种操作条件。
二、实验要求1、学生学会测试不同废水的浊度水质指标;2、根据废水水质选择所用的混凝剂类型;3、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所选混凝剂对废水的去除效率;4、实验前先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根据实际提供的实验设备与试剂调整自己的方案并执行,得出自己的结论。
锻炼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原理根据研究,胶体微粒都带有电荷。
天然水中的粘土类胶体微粒以及污水中的胶态蛋白质和淀粉微粒等都带有负电荷。
微粒一般由胶核、固定层和扩散层组成。
胶核和固定层一般称为胶粒,胶粒与扩散层之间有一个电位差,此电位称为ζ电位。
胶粒在水中受几方面的影响:①带相同电荷的胶粒之间产生的静电斥力;②为例在水中作的不规则运动,即“布朗运动”;③胶粒之间的范德华引力;④水化作用,由于胶粒带电,将极性水分子吸引到它的周围形成一层水化膜,水化膜同样能阻止胶粒间相互接触。
因此胶体微粒不能相互聚结而长期保持稳定的分散状态。
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可以压缩双电层,降低ζ电位,静电斥力减少,水化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或直接加入水中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吸附架桥作用,也有沉淀网捕作用。
这样投加了混凝剂之后,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后沉淀。
四、实验所需仪器、设备、材料(试剂)(黑体,小4号字)六联或磁力搅拌器1台pH酸度计1台或pH 试纸光电浊度计1台温度计1支250ml烧杯6个2000ml烧杯1个,1000ml量筒1个针管和移液管各1个FeCl3、Al2(SO4)3、FeSO4、NaSiO3 各1瓶30%的NaOH溶液和10%HCl溶液500ml各1瓶五、实验预习要求、实验条件、方法及步骤预习部分:1. 查阅混凝处理工艺的相关章节,了解混凝的净水机理及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环境工程 教案
环境工程教案教案标题:环境工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环境工程概述a. 环境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 环境工程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c. 环境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 环境工程原理a. 水污染控制原理:水质评估、污水处理方法、水处理设备;b. 大气污染控制原理: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分类、大气污染控制技术;c. 固体废物管理原理:固体废物的分类和处理方法、垃圾处理设施。
3. 环境工程实践a. 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监测方法、环境评估流程;b.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程序、评价方法;c. 环境管理与规划:环境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环境规划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介绍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内容;2.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环境工程相关案例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展示给全班;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中心等环境工程设施,了解实际操作和管理情况;4. 课堂练习:针对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设计习题和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5. 课堂演示:学生自行设计并进行环境工程实验,如水质检测、大气污染物测量等,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教学资源:1. 教科书:推荐教材《环境工程导论》;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实地考察场所:当地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中心等。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提问等;2. 小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小组讨论的解决方案和展示效果;3. 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4.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志愿活动,提高环境保护意识;2. 组织学生参加学术研讨会或实践项目,拓宽视野和实践能力;3. 引导学生进行环境工程相关课题的研究,培养科研能力。
《环境工程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实验课程代码:学 分 / 学 时:2/68适用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先修课程:环境工程原理、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后续课程:无开课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需明确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课程性质:此课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工程类实践课程,是必修课程。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共事的能力。
本课程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见下表。
各教学环节的贡献度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预习 实际操作 实验报告综合设计考试 课堂整体贡献度知识知识体系包括水处理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固体废弃物处理实验;物理性污染控制实验。
√√√ B2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 √√ √√√ B4合作共事的能力 √√√√√√ √√√ √√√B10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 √√√√√ √√√ √√√ B11动手操作能力 √√√√√√ √√√能力B12总结归纳能力 √√√ √√√ √√√ √√√C2刻苦务实、精勤进取 √√√ √√√√√ √√√ √√ √√√ 素质 C4思维敏捷、乐于创新 √√√ √√√√√√ √√√ √√ √√√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实践、自学、作业、讨论等的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 学时实验教学 讨论实验报告要求自学及要求团组大作业及要求自由沉淀实验 4学时 4学时 混凝实验 4学时 4学时 曝气设备充氧能力的测定 4学时 4学时 石英砂过滤实验 4学时 4学时活性炭吸附实验 4学时 4学时 恒压膜过滤活性污泥的性能 4学时 4学时 实际烟气烟尘测定实验 4学时 4学时 吸收法净化SO2实验 2学时 2学时 静电除尘效率实验 2学时 2学时旋风除尘器实验 2学时 2学时 催化氧化法处理甲苯废气 2学时 2学时 袋式除尘器性能测试 2学时 2学时电子废弃物处理实验 2学时 2学时 自学电子废弃物方面的知识用声级计测量噪声 4学时 4学时 道路交通噪声的测量 4学时 4学时 驻波管法吸声材料垂直入射吸声系数的测量4学时 4学时综合性设计性实验12学时 12学时课堂教学中融入小组讨论每次实验后根据实验讲义要求和老师要求完成实验报告4-5人一组,结合本课程基本知识以及从事的研究项目等,自主设计实验,实验结束后进行PPT讲解三、教学方法在验证性实验、演示性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综合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境工程学实验教案
环境工程学实验教案第一章:环境工程学实验安全与规范1.1 实验安全教育介绍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强调实验过程中安全操作的必要性。
讲解实验室内的安全设施和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
1.2 实验操作规范讲解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包括实验衣着、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
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遵守实验流程、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等。
第二章:水环境污染实验2.1 污水水质分析学习使用化学分析方法对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
实践操作污水采样、样品处理和分析实验。
2.2 污水处理技术实验学习并操作常见的污水处理技术,如沉淀、过滤、生物处理等。
探讨不同处理技术对水环境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第三章:大气环境污染实验3.1 空气质量监测学习使用便携式空气质量监测设备进行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测定。
实践操作大气采样、样品处理和分析实验。
3.2 空气质量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来源的大气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探讨空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控制策略。
第四章: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实验4.1 固体废物特性分析学习使用物理、化学方法对固体废物进行特性分析。
实践操作固体废物的采样、样品处理和分析实验。
4.2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实验学习并操作常见的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如压实、破碎、焚烧等。
探讨不同处理技术对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和减量化效果。
第五章:噪声环境污染实验5.1 噪声级测量实验学习使用噪声计测量噪声级,并分析不同噪声源的特性。
实践操作噪声采样、数据记录和分析实验。
5.2 噪声控制技术实验学习并操作常见的噪声控制技术,如隔声、吸声、消声等。
探讨不同控制技术对噪声环境污染的减轻效果。
第六章:土壤环境污染实验6.1 土壤采样与预处理学习土壤采样的方法和技术,了解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
实践操作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实验。
6.2 土壤污染物分析学习使用化学分析方法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
探讨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第七章:环境监测与评价实验7.1 环境监测方法学习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包括样品采集、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
环境实践教学案例模板(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具有环保理念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我国高校纷纷开展了环境实践教学。
本案例以某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一次环境实践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
二、案例目标1.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等基本技能;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4. 增进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案例实施过程1. 实践准备阶段(1)确定实践主题: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本次实践主题为“城市水体污染治理”。
(2)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每组推选一名组长。
(3)查阅资料: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城市水体污染的现状、原因及治理方法。
(4)制定实践方案:每组根据查阅的资料,制定实践方案,包括实践目的、内容、步骤、时间安排等。
2. 实践实施阶段(1)现场调查:组织学生到城市水体污染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污染现状。
(2)采样分析:指导学生采集水样,进行水质监测,分析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
(3)方案讨论:根据采样分析结果,讨论污染治理方案,包括治理方法、工艺流程、成本估算等。
(4)模拟实验:在实验室模拟污染治理过程,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3. 实践总结阶段(1)撰写实践报告:每组撰写一份实践报告,包括实践过程、结果分析、经验教训等。
(2)成果展示:组织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实践成果,分享实践心得。
(3)评价与反思:对学生的实践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四、案例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次实践活动的评价。
2.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报告、成果展示和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3. 效果评价:结合实践成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评价本次实践活动的效果。
五、案例总结本次环境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实地考察、采样分析、方案讨论、模拟实验等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等基本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综合素质。
环境工程实验教学设计
环境工程实验教学设计一、引言环境工程是一门集多学科为一体的学科,它涉及到大地、大气、水资源等多个方面,因此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旨在介绍环境工程实验教学的设计思路和具体方案,以期对广大师生有所帮助。
二、实验教学设计2.1 实验目标环境工程实验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现象,环境保护技术,掌握环境监测、环境治理和环境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2 实验内容根据培养目标,设计了以下实验内容:•实验一:大气污染物的采样和分析在此实验中,学生需要掌握空气采集器的使用方法,并且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分析,以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实验二:水体污染物的采样和分析学生将通过实验操作学习水质检测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并了解水体污染的类型、来源和危害。
•实验三:废水处理技术的实验研究在此实验中,学生通过探索废水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基本操作,了解不同废水处理技术的优缺点,掌握废水处理技术的设计和工程化实施方法, 以及处理后的水质评价方法等。
2.3 实验方法实验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理论引导、实验实践、问题解决、总结评价”的方式。
学生将在实验前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在实验中负责采样、操作、记录数据等环节,通过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来验证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在实验报告中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此外,引入案例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充分理解环境工程实际应用。
三、实验环节3.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学生应先完成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预习实验的相关理论和实验步骤、做好必要的实验准备工作、安排好实验队伍和时间。
3.2 实验中的操作环节在实验中,学生应根据实验操作步骤,采样、分析样品,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
同时,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协力完成实验任务。
3.3 实验报告的撰写完成实验后,学生需根据实验数据和现象,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的目的、原理、设备、步骤、结果、分析和总结等,同时交流经验,并对实验流程、实验数据、实验现象等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环境工程学实验教案
环境工程学实验教案第一章:环境工程学概述1.1 实验目的了解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目标。
掌握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
1.2 实验原理环境工程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环境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
1.3 实验内容介绍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如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固废处理与资源化等。
分析环境工程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1.4 实验方法与步骤讲解环境工程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示范环境工程学实验的操作技巧。
第二章:水处理技术实验2.1 实验目的学习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不同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和效果。
2.2 实验原理过滤、沉淀、吸附等水处理技术的原理。
水质指标和水质评价方法。
过滤实验:使用砂滤池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实验:利用化学沉淀法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吸附实验:使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和异味。
2.4 实验方法与步骤讲解每个水处理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示范实验设备的组装和操作方法。
第三章:大气污染控制实验3.1 实验目的学习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不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应用和效果。
3.2 实验原理燃烧控制、过滤、静电除尘等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原理。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空气质量评价方法。
3.3 实验内容燃烧控制实验:通过调整燃烧条件减少废气中的污染物排放。
过滤实验:使用袋式过滤器去除废气中的颗粒物。
静电除尘实验:利用静电原理去除废气中的粉尘。
3.4 实验方法与步骤讲解每个大气污染控制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示范实验设备的组装和操作方法。
第四章: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实验学习固废处理与资源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不同固废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的应用和效果。
4.2 实验原理固废分类、固废处理与资源化的技术原理。
固废处理与资源化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4.3 实验内容固废分类实验:对不同类型的固废进行分类和识别。
固废处理实验:如压实、破碎、生物降解等。
固废资源化实验:如废纸回收、塑料再生、废电池处理等。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环境工程原理实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工程领域的原理和实际操作,并掌握环境监测与处理的基本技术。
二、教学内容1.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概述-介绍环境工程原理实验的背景和意义-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和安全性2.环境监测实验-大气环境监测实验*学习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技术*学习大气污染物的采样与分析方法-水环境监测实验*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学习水质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水样的采集和处理技术-土壤环境监测实验*了解土壤污染与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关系*学习土壤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技术3.环境处理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学习大气污染控制的原理和方法*探索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实际操作-水污染治理实验*学习水污染治理的原理和方法*探索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实际操作-固体废弃物处理实验*学习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原理和方法*探索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的实际操作4.实验报告撰写与分析-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撰写实验报告-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结合每个实验内容,进行简短的理论讲解,让学生对实验有充分的了解-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环境工程原理实验的理解2.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激发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实验室安全教育-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要求,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教授学生应急处理方法和实验室安全意识四、考核方式1.实验报告评分-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并由教师进行评分和点评-实验报告评分占总成绩的50%2.实验操作评分-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和实验成果进行评分-实验操作评分占总成绩的50%五、教材和参考书目1.教材:《环境工程实验教程》2.参考书目:-环境工程技术手册-环境工程原理与实践六、实验设备与材料1.大气环境监测实验室:大气采样器、气候箱、气体分析仪等2.水环境监测实验室:水样采集器、溶解氧测定仪、氨氮测定仪等3.土壤环境监测实验室:土壤可吸入气体采样器、有机物测定仪等4.污染治理实验室:污染物处理设备、水处理试验台等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佩戴实验室安全防护用具,如安全眼镜和实验室服装等2.实验操作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步骤和安全须知3.实验操作过程中要遵循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要求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并注意正确的废液处理方法以上是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环境工程学实验
《环境工程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030073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学实验(Experiment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学时学分:36/1学分开课对象:环境科学专业课程类型:必修课(环境科学专业)先修课程:无一、实验课程目的与任务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实用技术和应用学科,是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的基础。
它不止限于得到环境工程学方面的理论,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能掌握环境工程的治理技术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树立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为今后从事环境治理工作打下基础。
《环境工程学实验》与《环境工程学》配套开设。
针对环境工程教学要求和本系现有基本实验条件,设计了一些实验,也利用东方仿真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制作的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作模拟实验以弥补设备的不足。
本实验内容有自由沉降实验、曝气充氧实验、过滤实验、气浮实验、活性污泥实验和旋风除尘器性能实验。
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理论有进一步理解,并培养认真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数据及设计实验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勤于思考及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实验教学内容本实验教学内容包括自由沉降实验、曝气充氧实验、过滤实验、气浮实验、活性污泥实验、旋风除尘器性能实验。
具体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如下:三、作业与考核方式1、作业要求:每个实验结束后,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材料与仪器、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讨论等。
2、考试方式学生成绩由平时作业(70%)、期末(30%)构成。
平时作业是本学期各实验的平均成绩,每个实验的成绩包括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期末考试以本学期实验问题小结评定。
总体考核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实验效果、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环境工程》——水处理实验和大气处理实验仿真系统操作手册选用原因:东方仿真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东方仿真环境工程实用软件是一套适用于高等院校环境工程实验的仿真系统。
(建筑工程管理)环境工程学教案
(建筑工程管理)环境工程学教案《环境工程学》教案绪论一、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1、环境科学环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2、环境工程学环境工程学——是运用工程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结合环境科学的理论,研究保护自然环境所应采取的具体工程措施,开发和设计去除各种污染物的设施和设备,实现保护环境、改善或修复破坏的环境的目标。
它是环境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实施者。
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ASCE)环境工程分会给出的环境工程的定义:环境工程(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通过健全的工程理论与实践来解决环境卫生(environmental sanitation)问题,主要包括:提供安全、可口和充足的公共给水;适当处理与循环使用废水和固体废物;建立城市和农村符合卫生要求的排水系统;控制水、土壤和空气污染,并消除这些问题对社会和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而且,环境工程所涉及的是公共卫生领域里的工程问题,例如控制通过节肢动物传染的疾病、消除工业健康危害、为城市、农村和娱乐场所提供合适的卫生设施,评价技术进步对环境的影响等。
因而,人们提出:“科学家发现事物,工程师使它们有用” 即“Scientists discover things, engineers make them work.”二、环境工程学的形成与发展给排水方面:公元前两千年中国已用陶土管修建地下排水道,并在明朝以前开始用明矾净水。
古罗马在公元前6世纪修建下水道,英国在19世纪初开始用砂滤法净化自来水,并在1850年把漂白粉用于饮用水消毒。
英国在19世纪后半叶开始建立公共污水处理厂。
环境工程学实验教案
环境工程学实验教案一、实验概述1. 实验目的:(1)了解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2)掌握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的基本技能;(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实验内容:(1)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2)水污染治理技术;(3)大气污染治理技术;(4)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5)噪声控制技术。
二、实验原理1. 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通过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采样、分析,评价环境质量,为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2. 水污染治理技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3.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通过净化装置,去除大气中的污染物,改善空气质量。
4.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5. 噪声控制技术:采用隔声、吸声、消声等方法,降低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实验器材:(1)采样设备:采样瓶、采样袋、采样泵等;(2)分析仪器:光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3)净化装置:活性炭吸附装置、过滤装置等;(4)噪声测量仪器:声级计等。
2. 实验试剂:(1)水质分析试剂: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等;(2)大气污染物分析试剂:碘化钾、硫化氢等;(3)固体废物处理试剂:熟石灰、消毒剂等。
四、实验步骤1. 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1)采样:选择合适的采样点,按照规定的采样方法进行采样;(2)分析:将采集的样品送至实验室,利用分析仪器进行检测;(3)评价:根据检测结果,评价环境质量,并提出治理措施。
2. 水污染治理技术:(1)预处理:对原水进行沉淀、过滤等预处理;(2)净化:采用活性炭吸附、絮凝沉淀等方法进行水质净化;(3)消毒:加入消毒剂,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3.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1)净化:采用过滤、活性炭吸附等方法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2)监测:使用碘量法、硫化氢监测仪等测定气体中的污染物浓度;(3)评价:根据监测结果,评估空气质量,并提出治理措施。
环境工程学教学设计
环境工程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次环境工程学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定义,不同污染源的特点和环境污染的影响,加深学生对环境工程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能够:1.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特点;2.能够分析不同污染源的特点;3.掌握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的方法;4.了解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律法规;5.掌握环境工程学实践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本次环境工程学教学设计共分为五个模块,具体内容如下:模块一:环境问题的定义和特点本模块将介绍环境问题的概念、基本特点、与生态危机的关系、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等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环境问题。
模块二:不同污染源的特点本模块将介绍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的类型和特点,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污染源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各种污染物的来源和影响。
模块三: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的方法本模块将介绍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的概念、目标、方法、技术和标准,以帮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的基本知识,掌握环境监测技术和环境治理方法。
模块四: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本模块将介绍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和国际环境保护的重要文件,以帮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掌握环境保护政策的重要内容,为环境保护实践提供法律依据。
模块五:环境工程学实践课程本模块将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主要包括环境监测、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土壤修复等环境工程学实践课程,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问题,掌握环境工程学实践技能。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学生互动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环境工程学知识和技能。
其中,实践操作是本次课程的重点,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具体了解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的实际操作和技术,提高其环境工程学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本教学设计将采用多种教学评价方法,如平时成绩、课堂作业、课堂考试、实践报告等,以全面评价学生对环境工程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环境工程学实验》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学实验》教学大纲(水污染部分)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 260416实验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学实验(水污染部分)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Water Pollution) 课程总学时:36总学分:1分实验学时:36时(20学时)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二、实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本科环境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实验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有关水质净化、水污染控制工程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实验,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一般的水质净化和水污染防治的技术原理和方法,加强动手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在先修课程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污水的化学、物理、生物处理方法的原理、工艺流程等,掌握水质净化的基本方法。
三、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实验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水处理实验原理及实验设备的结构性能;掌握水处理指标分析方法,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完成一整套的报告分析及实验结论。
基本要求:掌握水处理实验原理及应用;了解水处理实验模型的性能结构原理;掌握实验中各技术指标的分析测定程序及实验方法;掌握各种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学会自己动手操作大型实验设备,具备基本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与纪录,实验结果的整理与分析的能力,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五、考核办法和成绩评定标准考核方式:考查。
从考勤、预习抽查、实验过程表现、实验报告等四方面考核,各占比例5%、10%、20%、65%。
六、实验指导书李燕城主编《水处理实验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七版次)七、其他说明本教学大纲是参考全国高校环境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学大纲(2002)而制定的,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根据我校培养人才的教学方向和实验室的设备条件而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其中增加培养选择处理工艺能力的综合性实验,并参考了兄弟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工程实践实验方案
环境工程工程实践实验方案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环境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加深学生对环境工程领域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实验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展开:1.环境监测与分析:通过实地采集环境样品,如土壤、水质等,结合仪器设备进行分析,了解环境参数的变化及其对环境影响。
2.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应用:介绍常见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如生物修复、化学处理等,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治理技术的操作方法及效果评估。
3.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分析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探索有效的环境管理措施。
4.环境管理与规划:了解环境管理与规划的理论框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环境管理与规划的理解及应用。
三、实验方法1.环境监测与分析:(1)实地采样:组织学生到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进行实地采样,学生学习如何正确采集样品、保存样品,并了解不同环境样品的采集要求。
(2)实验室分析:学生利用实验室设备,对采集的环境样品进行分析,如水质分析、土壤pH值测试等,学生了解环境参数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应用:(1)生物修复实验:通过构建模拟污染环境,引导学生设计和搭建生物修复实验装置,学生进行生物修复实验,评估生物修复的效果。
(2)化学处理实验:学生使用化学药剂对模拟污染样品进行处理,了解污染物去除效果,学生分析化学处理对环境的影响。
3.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1)评价方法学习:学生学习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原理,掌握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测定技术,了解评价报告编制的要求。
(2)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选择具有影响力的环境影响案例,进行评价与预测,学生会对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技术有更深入的理解。
4.环境管理与规划:(1)理论学习:学习环境管理与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规划原则、管理方法等,关注环境管理与规划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大学二年级环境工程教育课教案环境工程实践教学设计
大学二年级环境工程教育课教案环境工程实践教学设计教案目录一、教学内容概述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点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五、教学步骤5.1 实践活动准备5.2 实践活动实施5.3 实践活动总结与评价六、教学资源七、教学评估与反馈八、拓展延伸九、课后作业十、参考资料一、教学内容概述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环境工程实践活动,培养大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环境工程学科的实践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工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2. 掌握环境工程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3.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对环境工程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教学重点1. 环境工程实践教学的意义;2. 环境工程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3. 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授课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介绍环境工程实践教学的意义和基本内容;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环境工程实践活动,如水质监测、空气采样等;3. 讨论与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讨论和合作,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五、教学步骤5.1 实践活动准备1. 确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目标;2. 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3. 分组安排学生,确保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参与实践活动。
5.2 实践活动实施1. 引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预习,了解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方法;2. 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 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纠正错误操作,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思考,促进思维的发展。
5.3 实践活动总结与评价1. 引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思考和反思的机会;2. 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包括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3. 鼓励学生分享实践心得和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4. 总结并反思本次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为下一次实践活动的改进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压溶气气浮实验装置、具塞比色管、白瓷板、烧杯等。
四、方法步骤
1、熟悉实验工艺流程;
2、废水用6mol/L的NaOH溶液调至pH=8~9,在500mL的量筒内分别加入废水200、250、300、350、400mL;
3、启动废水泵,将混凝池和气浮池注满水;
4、启动空气压缩机,待气泵内有一定压力时开启清水泵,同时向加压溶气罐内注水、进气,打开溶气罐的处水阀;
考核方式
考试(√);考查()
使用
教材
《环境工程学》(第二版)
主编:蒋展鹏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6
主要参考
资料及指定参考书
《水污染控制工程》高廷耀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排水工程》(第三版)张自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郝吉明,马广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标准COD消解器、硫酸银-硫酸试剂、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试亚铁灵指示剂等
四、方法步骤
1、试剂配制:
①硫酸银-硫酸试剂:向1L硫酸中加入10g硫酸银。放置1-2天使之溶解,并混匀,使用前小心摇动。
②重铬酸钾标准储备液C=0.250mg/L:将12.258g在120℃干燥2h后优级纯的重铬酸钾溶于水,稀释至1000ml。
教学重点
颗粒自由沉降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
沉降实验所得数据计算分析,绘制相关图表
教具和
媒体使用
黑板教学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
学
过
程
实验讲解30分钟
一、目的要求
1、通过实验加深对自由沉淀的特点及规律的理解;
2、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方法,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相关曲线。
二、实验原理
在含有分散性颗粒的废水静置沉淀过程中,设试验筒内有效水深为H,通过不同的沉淀时间t,可求得不同的颗粒沉淀速度u,u=H/t0对于指定的沉淀时间t0,可求得颗粒沉淀速度u0。对于沉淀等于或大于u0的颗粒在t0时可全都去除,而对于沉淀u<u0的颗粒只有一部分去除,而且按u/u0的比例去除。
③重铬酸钾标准溶液C=0.0250mg/L:将上述溶液稀释10倍而成。
④硫酸亚铁铵标准储备液C≈0.10mg/L:溶解39.5g硫酸亚铁铵于水中,加入20 ml硫酸,待其溶解冷却后稀释至1000 ml。
⑤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C≈0.010 mg/L:将上述溶液稀释10倍而成。
⑥试亚铁灵指示剂:称取1.458g邻菲啰啉;0.695g硫酸亚铁溶于水中,稀释至100 ml。
计算公式:CODCr=(V0-V1)•C×8×1000/V
C: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mol /L)
V0:滴定空白时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用量(ml)
V1:滴定水样时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用量(ml)
V:水样体积(ml)
8:氧1/4O2的摩尔质量以mg/L为单位的换算值。
五、注意事项
1、测定COD前要估计结果,以选择适当的原水稀释倍数。
设x0代表沉速≤u0的颗粒所占百分数,于是在悬浮颗粒总数中,去除的百分数可用1-x0表示。而具有沉速u≤u0的每种粒径的颗粒去除的部分等于u/u0。因此考虑到各种颗粒粒径时,这类颗粒的出去百分数为:
总去除率=(1-xo)+
式中第二项可将沉淀分配曲线用图解积分法确定,如上图中的阴影部分。
对于絮凝型悬浮物的静置沉淀的去除率,不仅与沉淀速度有关,而且与深度有关。因此试验筒中的水深应与池深相同。沉降柱的不同深度设有取样口,在不同的选定时段,自不同深度取水样,测定这部分水样中的颗粒浓度,并用以计算沉淀物质的百分数。在横坐标为沉淀时间、纵坐标为深度的图上绘出等浓度曲线,为了确定一特定池中悬浮物的总去除率,可以采用与分散性颗粒相似的近似法求得。
6、将每一种沉淀时间的水样作平行试验,用滤纸抽滤(滤纸应当是已在烘箱内烘干后称量过的),过滤后,再把滤纸放入已准确称量的带盖称量瓶内,在105℃烘箱内烘干后称量滤纸的增量即为水样中悬浮物的重量。
7、计算不同沉淀时间t的水样中的悬浮物浓度C,沉淀效率E,以及相应的颗粒沉速u,画出E-t和E-u的关系曲线。
⑤对于COD值小于50 mg/L的水样,应采用低浓度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氧化,加热回流后,采用低浓度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
⑥该方法对未经稀释的水样其测定上限为700 mg/L,超过此上限时必须经稀释后测定。
⑦空白试验按相同的步骤以20.0ml水代替试料进行空白实验,其余试剂和试料测定同上叙述,记录下空白滴定时消耗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毫升数V0。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装置、抽滤装置、分析天平、具塞称量瓶、烘箱、滤纸、漏斗、量筒、烧杯等。
四、方法步骤
1、将水样倒入搅拌桶中,用泵循环搅拌约5min,使水样中悬浮物分布均匀。
2、用泵将水样输入沉淀试验筒,在输入过程中,从筒中取样三次,每次约50ml(取样后要准确记下水样体积),此水样的悬浮物浓度即为实验水样的原始浓度C0。
了解压力溶气气浮法处理废水的工艺流程;掌握色度的测定方法。
教学重点
加压溶气气浮法处理工艺流程和色度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
加压溶气气浮的控制参数及调控方式
教具和
媒体使用
黑板教学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
学
过
程
实验讲解30分钟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压力溶气气浮法处理废水的工艺流程;
2、了解溶气水回流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掌握色度的测定方法。
2、重铬酸钾法测定COD的应用范围是什么,其他的COD测定方法有哪些,应用范围又是什么?
3、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有哪些,并分析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讲次
4
日期
2012年11月6日
2012年11月6日
星期
二
二
节次
1-4节
5-8节
授课内容
实验二颗粒自由沉降实验
授课学时
4
教学目的
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方法,加深对自由沉淀的特点及规律的理解
包括整理实验室,处理废弃物等。
思考题
作业
1、撰写实验报告
2、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沉淀曲线,并分析实验所得结果。
3、分析不同工作水深的沉淀曲线,如应用到沉淀池的设计,需注意什么问题?
讲次
6
日期
2012年11月13日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
二
二
节次
1-4节
5-8节
授课内容
实验二加压溶气气浮实验
授课学时
4
教学目的
英文:EnvironmentalEngineering
学分
4
授课教师
王磊
职称
助教
课程性质
学位课()必修课(√)选修课()
授课对象
专业、层次和班级:2009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班
课程学时
64学时
周学时
6学时
起止周
10-17
学时分配
理论讲授:42学时;实验:22学时;上机:学时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混凝的现象、过程和净水作用以及影响混凝的主要因素
2、试剂标定
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C≈0.010 mg/L的标定:移取10.00 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置于锥形瓶中,用水稀释至约100 ml左右,加入30 ml硫酸,混匀,冷却后,加3滴试亚铁灵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滴定,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色变为红褐色,即为终点。记录下硫酸亚铁铵的消耗量(ml)。
计算C〔﹝NH4﹞2Fe﹝SO4﹞2•6H2O〕=10.00×0.250/V = 2.50/V
教学重点
重铬酸钾法测COD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
重铬酸钾法测COD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教具和
媒体使用
黑板教学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
学
过
程
实验讲解30分钟
一、目的要求
1、通过实验掌握COD测定的方法
2、理解COD测定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水样中加入已知量的重铬酸钾溶液,并在强酸介质下以银盐作催化剂,经沸腾回流后,以试亚铁灵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滴定水样中未被还原的重铬酸钾,由消耗的硫酸亚铁铵的量换算成消耗氧的质量浓度。
2、因为实验用到浓硫酸、重铬酸钾、硫酸汞等有毒有害物质,在实验室必须带橡胶手套,进行相关操作时要在通风橱内进行,并要求教师在场指导。
3、在消解过程中,消解仪器必须有专人看管,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实验操作150分钟
一定要注意学生安全。
实验总结20分钟
包括整理实验室,处理废弃物。
思考题
作业
1、撰写实验报告
②将锥形瓶接到回流装置冷凝管下端,接通冷凝水。从冷凝管上端缓慢加入30ml硫酸银-硫酸试剂。自溶液开始沸腾起回流2h。
③待冷却后,用70ml水自冷凝管上端冲洗冷凝管后,取下锥形瓶,溶液总体积控制在140ml左右。
④溶液再度冷却后,加三滴试亚铁灵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色至红褐色即为终点,记录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用量V1。
注:式中V-滴定时消耗硫酸亚铁铵溶液的毫升数。
3、采样
水样要采集于玻璃瓶中,应尽快分析。如不能立即分析时,应加入硫酸至PH﹤2,放置在4℃下保存。但保存时间不多于2天。采集水样的体积不得少于500ml。
4、测定
①准确移取20ml待测水样于锥形瓶中,准确加入1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和几粒防爆沸玻璃珠,根据水样中氯化物的含量加入硫酸汞后(一般加0.4克硫酸汞,可络合2000mg/L氯离子),摇匀。
数据处理:
悬浮物的浓度C(mg/L)= ×100
沉降效率E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