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考研真题(福建师范大学)333 (1)

合集下载

福建师范大学 333 真题 2016-2019

福建师范大学 333 真题 2016-2019

福建师范大学 2019 年 333 真题一名词解释1.个体发展2.绝对性评价3.以吏为师4.五育并举5.《理想国》6.五步探究教学法二、简答1.教学评价的意义。

2.知识对人的发展的价值。

3.疏导原则的含义及其贯彻要求。

4.元认知策略的种类。

三论述分析题1.联系实际分析班级上课制的优缺点。

2.述评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教育启示。

3.评述隋唐时期私学的发展演进。

4.述评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2018 年福建师范大学333 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素丝说2、《国防教育法》3、熙宁兴学4、昆西教学法5、最近发展区6、自我效能感二、简答题1、简析现代教育的特点2、简析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3、简析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方式4、简析长善救失的原则及其贯彻要求三、论述题1、请联系实际阐述教师劳动的价值2、请结合实践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3、述评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论4、评述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科学教育思潮福建师范大学2017 年333 教育综合真题回忆一、名词解释:1、六艺教育2、国防教育法3、大学院制4、角色扮演法5、自我效能感6、新教育运动二、简答题:1、教师劳动的特点2、教育制度的特点3、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4、教育的政治功能三、论述题: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2、洋务运动幼童留美的历史影响3、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内涵及其对基础教育的启示4、教育中的循序渐进原则的含义,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

福建师范大学2016 年333 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狭义教育2、教育的社会流通功能3、形成性评价4、课程标准5、学校管理制度6、综合实践活动三、简答题1、启发性原则及其要求2、东林书院的讲会制度3、美国《国防教育法》4、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四、论述题1、班主任的素质2、民国时期的教育方针3、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教育的特征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福建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考研历年试题(2002-2011)

福建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考研历年试题(2002-2011)
2.“优先发展大城市,带动中小城市的发展”战略与“控制大城市规模,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不同城市战略的城市化作用。
3.福建自然地理环境对区域文化的影响,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1人文地理学
简答题
一:简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二: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简述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三: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4、以你熟悉的某个区域为例,说说三大全球问题在该区域的表现,试提出在该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5、比较三大全球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不同表现,世界各国在环境问题和持续发展问题上有哪些共识?
6、试就某个人文地理学研究课题设计一份调查提纲。
2003年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人文地理学2、综合人文地理学3、资源问题4、环境问题5、人地协调论6、人地适应论7、人地关系的动态性8、区域可持续发展
5、如何全面理解持续发展的概念?
6、规定持续发展所应达到标准的原则有哪几项?相应的持续发展的目标有哪几项?
二、综合分析题
1、试从人地关系历史发展过程,正确分析和评价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2、试比较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产生的背景和主要观点,并评价这两种观点。
3、试以中国或全球的实际为例,分析为什么说人口问题是当今全球性资源、环境、区域发展问题的核心。
二、问答题(共110分)
1. 1.试析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10分)
2. 2.举例说明什么是文化的等级扩散。(10分)
3. 3.怎样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0分)
4. 4.试析新中国人口转变的历程和模式及其形成原因。(10分)
5. 5.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的异同。(15分)

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250道试题)

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250道试题)

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110)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B)。

A.《尚书·禹贡》B.《史记·货殖列传》C.《汉书·地理》D.《山海经》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 C )。

A.《尚书》B.《史记》C.《汉书》D.《山海经》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D)。

A.〔德〕戈策B.〔中〕司马迁C.〔中〕班固D.〔俄〕罗蒙诺索夫E.〔古罗马〕斯特拉波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C )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B.工业地理C.商业地理D.旅游地理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 C 〕。

A.宇宙派B.地志派C.环境论派D.区位论派6.区位论也称为标准化理论,是由德国(A)首创。

A.杜能B.韦位C.克里斯泰勒D.廖什7.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B )。

A.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B.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C.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D.生产地域综合体8.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比较科学的提法是( ABCD )。

A.研究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的科学B.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C.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D.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9.下列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BC )。

A.阶级性B.地域性C.综合性D.实用性E科学性10.下列不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D )。

A.经济地理学概论B.工业地理学C.城市地理学D.中国经济地理学11.下列关于三次产业分类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依据和标准是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B.费希尔明确提出了第三次产业的概念,并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研究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C.能广泛接受是因为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较强的实用性D.采矿业按其产品的性质来看,理应划到第一次产业,但实践中常把其列入第二次产业。

经济地理学考研真题(福建师范大学)333 (1)

经济地理学考研真题(福建师范大学)333 (1)

《经济地理学》试题(2002-2011)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地理学导论》试题一、简答题1、库茨涅兹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2、高技术工业与传统产业的区别3、第三产业的基本特点4、航空运输的主要优缺点。

二、论述题1、论述人口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2、中国在指导农业生产布局上为什么要强调因地制宜?请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给予阐明。

3、阐述经济区以及经济区划的基本原则。

4、何谓大城市经济圈?阐明大城市圈逐渐成为现代区域经济发展主导模式的原因。

200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地理学》试题一、简答题1、产业集聚是如何对经济活动区位起影响2、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与廖什中心地理论的差异3、何谓区位指向?简述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的通常表现形式。

4、何谓区域分工?区域分工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二、论述题1、土地作为经济活动的一个因素,其通过哪些方向对经济活动起影响?结合实例分别阐述2、如何正确看待韦伯工业区位论3、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应如何评价一个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4、农村工业化是广大农村地区发展中的重要组织过程,阐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工业化对农村地区发展的作用。

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地理学》试题一、简答题1、区位理论的基本内涵,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主要区别。

2、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如何对经济活动起影响。

3 、何谓主导产业?简述主导产业的重要功能。

4 、何谓技术创新?简要说明技术创新的主要表现和结果。

二、论述题1 、简述农业用地的杜能圈结构形成机制,简明如何正确看待杜能农业区位理论2 、简述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理论选择特征,并结合实例论述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3 、何谓经济全球化?简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4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努力方向,你认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解决好哪些问题?2005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地理学》试题一、简答题1、从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角度出发,简述经济地理学可为解决当前世界重大实际问题做出哪些贡献。

福建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1

福建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1

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经济地理学导论)一、简答题1、库茨涅兹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库茨涅兹在“配第——克拉克定律”的基础上,把国民收入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变化趋势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变化趋势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1)第一次产业(即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是不断下降的;该产业中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是不断下降的。

(2)第二次产业(即工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来看是上升的;而该产业中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总体保持不变或略有上升。

(3)第三次产业(即服务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保持不变或略有上升;而该产业中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总的来看是上升的。

除此之外,库兹涅茨还深入到各产业内部进行考察,研究有关产业在产业结构变动中的作用与影响,指出:第二次产业份额的上升,主要是由制造业促成的,而在制造业内部,加工和化学、石油等行业的份额显著上升,而纺织、服装、木材和皮革行业的份额则下降了。

综合配第——克拉克定律和库茨涅兹的研究成果,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可以这样表述: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人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又会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次产业转移。

这样,第一次产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和占有的劳动力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缩小,第二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升到稳定乃至缩小,第三次产业的比重不断扩大,成为最庞大的产业。

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的重心沿着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产业的顺序逐步转移。

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越高,第三产业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比重越高,第一次产业和第二次产业,即物质生产领域的比重就越低。

2、高技术工业与传统产业的区别高新技术产业通常是指那些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往往开发难度很大,但一旦开发成功,却具有高于一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秋季福师《经济地理学》在线作业二及答案

秋季福师《经济地理学》在线作业二及答案

福师《经济地理学》在线作业二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机制是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部分。

A. 目标驱动B. 利益驱动C. 宏观调控D. 市场调控满分:3 分2.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A. 生产力水平高低B. 资源丰富程度C. 产业结构优劣D. 区域经济政策导向满分:3 分3. “区位因子”最早由( )提出,并将其定义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

A. 格林哈特B. 哈特向C. 艾萨德D. 韦伯满分:3 分4. ( )效应作用的结果会使生产进一步向条件好的高梯度地区集中。

A. 扩张效应B. 回程效应C. 涓滴效应D. 极化效应满分:3 分5. 经济结构的核心部分是()A. 产业结构B. 收入分配结构C. 技术结构D. 职业结构满分:3 分6. 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

A. 库茨涅兹B. 科林•克拉克C. 配第D. 熊彼特满分:3 分7. 区位一词源于德文的standort,是由( )。

A. 杜能B. 高次C. 韦伯满分:3 分8. 国内最古老的地理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 )A. 《史记》B. 《山海经》C. 《禹贡》D. 《汉书》满分:3 分9. ()城镇体系又称城市金字塔或金字塔型分布的城镇体系。

A. 双中心型B. 网络型C. 星型D. 顺序-规模分布型满分:3 分10. ()不属于区域规划的制定原则。

A. 统一原则B. 发挥优势原则C. 兼顾全局原则D. 效益原则满分:3 分二、多选题(共15 道试题,共45 分。

)1. 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包括()。

A. 工业贸易合作B. 资金合作C. 劳务合作D. 科学技术合作满分:3 分2.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 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 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 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 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满分:3 分3. 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表述为P=ALαKβ,其中P代表工业产出,α、β代表常数,那么A、L、K依次代表( )。

2012-2014福建师范大学333真题

2012-2014福建师范大学333真题

2012-2014福建师范大学333真题第一篇:2012-2014福建师范大学333真题2012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学习策略 2角色扮演法 3智者派 4壬戌学制 5性善论 6要素教育论二、简答题1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及意义2课程内容逻辑规定,及课程内容组织编排时要处理好的逻辑组织形式关系3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特点4教学中的讨论法及其应用要求三、论述题1现代中小学教学制度的改革内容,联系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制度改革,对于改革要有什么要求。

2教学中这样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3中世纪大学特征及意义4福建船政学堂及其意义2013年一、名词解释1.朱子读书法2.全人生指导3.先行组织者4.形式训练说 5.助产术 6.导生制二、简答题1.简述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2.简述学生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3.学校教育制度的涵义,以及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4.简述教学评价的种类。

三、论述题1.学校德育的特点,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奖惩。

2.评述庚款兴学。

3试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教育启示意义。

4.中世纪大学的特征及意义。

2014年一、名词解释1、三纲领八条目2、苏湖教法3、骑士教育4、巴尔福法案5、自我效能感6、移情二、简答题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2、学生在教学中接受学习的基本阶段。

3、简述知识对人的发展的价值。

4、长善救失的德育原则内涵和要求。

三、论述题1、论述现在教师角色发展的趋势。

2 论述“五四”运动中的平民教育思潮和科学教育思潮。

3、论述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4、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第二篇: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人文地理学一.简答题(共90分,每题15分)1.什么是循环累积因果原理并以此原理解释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马太效应。

2.什么是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有哪些特点?3.拉文斯坦人口迁移的规律。

4.产业集群的概念以及特征。

5.如何理解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线,并说明其特征。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复习题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复习题

福师《经济地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空格2分,共10分)1.14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经济地理学前身()的产生。

A.人文地理学B.商业地理学C.农业地理学D.工业地理学2.19世纪80年代,欧洲地理学家()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瓦伦纽斯B.奇泽姆C.罗蒙诺索夫D.葛茨3.“区位因子”最早由()提出,并将其定义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

A.格林哈特B.哈特向C.艾萨德D.韦伯4.20世纪60年代初()地理学家麦克尼提出了公司地理的概念。

A美国B英国C法国D荷兰5.德国经济学家()在1926年出版的孤立国,首先系统地阐述了农业区位理论的思想A韦伯B杜能C胡弗D克里斯特*6.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A.生产力水平高低B.资源丰富程度C.产业结构优劣D.区域经济政策导向7.影响区域空间结构形成和发展的机制中,()是最基本的力量。

A.集聚机制B.区位指向C.空间近邻效应D.扩散机制8.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

A.农业区位论B.工业区位论C.市场区位论D.运输区位论9.国内最古老的地理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A.《史记》B.《山海经》C.《禹贡》D.《汉书》10.()机制是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部分。

A.目标驱动B.利益驱动C.宏观调控D.市场调控11.()不属于区域规划的制定原则。

A.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12.区位一词源于德文的standort,是由()。

A.杜能B.高次C.韦伯D.哈特向13.“区位因子”最早由()提出,并将其定义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

A.格林哈特B.哈特向C.艾萨德D.韦伯14.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区域。

A.纯自然资源型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D.资源缺乏型15.()效应作用的结果会使生产进一步向条件好的高梯度地区集中。

福建师范大学历年教育硕士333真题汇编

福建师范大学历年教育硕士333真题汇编

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教育学硕士考试科目及代码教育综合333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教育制度2、学校德育3、五育并举4、教学做合一5、角色扮演法6、形式训练说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含义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2、实施教学评价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3、简析产婆术。

4、在现代社会变迁中教师角色体现出哪些发展趋势?三.分析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1、试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并说明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2、评述北宋的三次兴学。

3、赫尔巴特课程理论述评。

4、试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教育的启示意义。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教育学硕士考试科目及代码教育综合333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2、课程标准3、贝尔-兰开斯特制4、昆西教学法5、颜氏家训6、中体西用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析现代教育的发展特点2、简析自我教育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其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3、什么是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组织应处理好哪些逻辑组织形式的关系?4、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

三.分析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1、请结合你的教育体验,试从教师的劳动特点谈谈做一名合格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2、试析裴斯泰洛奇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

3、评述1922 年“新学制”。

4、论述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教育学硕士考试科目及代码教育综合333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学习策略2、角色扮演法3、智者派4、壬戌学制5、性善论6、要素教育论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人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意义2、课程内容逻辑规定、形式关系3、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特点4、教学中的讨论法及其应用要求三.分析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1、关于课改2、怎样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3、中世纪大学特征及其意义4、福建船政学堂及其意义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教育学硕士考试科目及代码教育综合333一.名词解释(6*5)1、朱子读书法2、全人生指导3、导生制4、助产术5、形式训练说6、先行组织者二.简答题(4*10)1、人的身心发展特点2、学校教育制度及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3、教学评价的种类4、学生管理的内容和要求三.分析论述题(4*20)1、学校德育的特点及奖惩这一德育方法的运用2、中世纪大学的特点和意义3、论述“庚款兴学”4、论述需要层次理论和意义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教育学硕士考试科目及代码教育综合333一、名词解释(6*5)1、三纲领八条目2、苏湖教法3、骑士教育4、巴尔福法案5、自我效能感6、移情二、简答(4*10)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2、学生在教学中接受学习的基本阶段3、简述知识对人发展的价值4、“长善救失”的德育原则内涵和要求三、论述题(4*20)1、论述现代教师角色发展的趋势2、论述“五四”运动中平民教育思潮和科学教育思潮3、论述杜威的“做中学”理论4、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教育学硕士考试科目及代码教育综合333一、名词解释(6*5)1、遗传素质2、社会的流动功能.3、课程方案4、发展性原则5、学校德育6、校本管理二、简答题(4*10)1、教学评价的原则2、严复的教育救国三育论3、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及影响4、自我效能感的定义及影响因素三、论述题(4*20)1、教学的意义和任务2、简述唐朝官学的教育管理制度3、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创造性4、简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产生,发展及形象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教育学硕士考试科目及代码教育综合333一.名次解释(6*5)1、狭义教育2、教育社会流动功能3、综合实践活动4、教育制度5、课程标准6、形成性评价二、简答题(4*10)1、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及贯彻的基本要求2、东林学院的讲会制度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及影响4、美国1958《国防教育》主要内容三、论述题(4*20)1、班主任的素质要求2、民国初年教育方针的历史意义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教育的启示意义4、欧洲文艺复兴时人文主义教育特点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教育学硕士考试科目及代码教育综合333一、名词解释(6*5)1、六艺教育2、大学院3、新教育运动4、自我效能感5、角色扮演法6、国防教育法二、简答(4*10)1、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2、教育的政治作用3、教育制度的特点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三、论述(4*20)1、教学原则中循序渐进的含义及基本要求2、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意义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4、论述幼童留美的历史影响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教育学硕士考试科目及代码教育综合333一、名词解释(6*5)1、素丝说2、熙宁兴学3、国防教育法4、昆西教学法5、自我效能感6、最近发展区二、简答(4*10)1、评述现代教育的特点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3、长善救失原则及基本要求4、教学目标设计基本方式三、论述(4*20)1、结合实际评述我国教师劳动的价值2、评述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论3、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科学教育发展4、结合实际分析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

福建师范大学334考研真题

福建师范大学334考研真题

福建师范大学334考研真题一、问题求解(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单选题] *A B(正确答案)CDE[单选题] *A.15B.18C.20D.30(正确答案)E.25[单选题] *A.24(正确答B.25C.26D.27E.28案)[单选题] *A(正确答案)B C D E[单选题] *A.66.67%(正确B.56.67%C.76.67%D.70.24%E.80.67%答案)[单选题] *A.12(正确答案)B.18C.24D.36E.以上结论均不正确[单选题] *A.-5x(正确答案)B.5xC.-5x + 6D.5x + 6E.以上结论均不正确[单选题] *A.999B.330C.990(正确答案)D.1980E.456[单选题] *A.5B.4(正确答案)C.3D.2E.1[单选题] *A.22142B.26625C.32625D.34875E.35000(正确答案)[单选题] *A(正确答案)B C D E [单选题] *A.3B.-3C.-1D.(正确答案)E.[单选题] *A. B. C.(正确答案) D. E.[单选题] * A.(正确答案) B. C. D. E.[单选题] *A.210(正确答B.220C.240D.260E.420案)二、条件充分性判断(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解题说明:本大题要求判断所给出的条件能否充分支持题干中陈述的结论。

[单选题]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C.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正确答案)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E.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单选题]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正确答案)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C.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E.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单选题]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C.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E.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正确答案)[单选题]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正确答案)C.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E.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单选题]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C.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正确答案)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E.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单选题]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正确答案)C.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E.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单选题]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C.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正确答案)E.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单选题]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正确答案)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C.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E.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单选题]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正确答案)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C.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E.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单选题]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C.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正确答案)E.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三、逻辑推理: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地理2004考研真题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地理2004考研真题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经济地理考试时间:2004年
一、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区位理论的基本内涵,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主要区别。

2、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如何对经济活动起影响。

3、何谓主导产业?简述主导产业的重要功能。

4、何谓技术创新?简要说明技术创新的主要表现和结果。

二、论述(第1-3题,每题20分;第4题30分)
1、简述农业用地的杜能圈结构形成机制,简明如何正确看待杜能农业区位理论
2、简述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理论选择特征,并结合实例论述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3、何谓经济全球化?简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4、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努力方向,你认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解决好哪些问题?。

2021福建师范大学专硕333真题

2021福建师范大学专硕333真题

2021 福建师范大学专硕 333 真题 
(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共 6 小题,每题 5 分,共 30 分。

1.教育
2.教学过程
3.古雅典教育
试读结束
2021福建师范大学专硕333真题
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教育
2.教学过程
3.古雅典教育
4.英国功利主义教育思想
5.顺应
6.内隐学习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中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
2.简述福州船政学堂的课程设置
3.简述教学中促进学生陈述性知识迁移的措施
4.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三、分析论述题:共4小题,每题20分,共80分。

1.评析教育与人的发展
2.评析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其方法
3.评析王守仁的教育作用和儿童教育思想
4.评析杜威的教育思想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地理学》试题(2002-2011)
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地理学导论》试题
一、简答题
1、库茨涅兹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
2、高技术工业与传统产业的区别
3、第三产业的基本特点
4、航空运输的主要优缺点。

二、论述题
1、论述人口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2、中国在指导农业生产布局上为什么要强调因地制宜?请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给予阐明。

3、阐述经济区以及经济区划的基本原则。

4、何谓大城市经济圈?阐明大城市圈逐渐成为现代区域经济发展主导模式的原因。

200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地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
1、产业集聚是如何对经济活动区位起影响
2、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与廖什中心地理论的差异
3、何谓区位指向?简述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的通常表现形式。

4、何谓区域分工?区域分工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论述题
1、土地作为经济活动的一个因素,其通过哪些方向对经济活动起影响?结合实例分别阐述
2、如何正确看待韦伯工业区位论
3、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应如何评价一个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4、农村工业化是广大农村地区发展中的重要组织过程,阐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工业化对农村地区发展的作用。

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地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
1、区位理论的基本内涵,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主要区别。

2、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如何对经济活动起影响。

3 、何谓主导产业?简述主导产业的重要功能。

4 、何谓技术创新?简要说明技术创新的主要表现和结果。

二、论述题
1 、简述农业用地的杜能圈结构形成机制,简明如何正确看待杜能农业区位理论
2 、简述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理论选择特征,并结合实例论述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3 、何谓经济全球化?简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4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努力方向,你认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解决好哪些问题?
2005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地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
1、从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角度出发,简述经济地理学可为解决当前世界重大实际问题做出哪些贡献。

2 、简述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现实意义
3 简述区域合作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4、简析区位条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论述题
1、举例论述可进入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2 、你是否同意韦伯工业区位论存在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请结合实例论述。

3 、现代服务业有哪些特征?请分析社会生产力发展、产业和就业结构演替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4 、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是区域产业结构演替的两个机制。

请分析区域产业结构演替过程中市场机制产生作用的途径和政府干预的主要体现。

20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地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
1、简述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2、简述杜能农业区位理论前提及其形成机制。

3、评述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4、简述促进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的机制。

二、论述题:
1、从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影响的角度简述构成产业环境的要素,并结合实例论述供货和相关行业的发展水平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2、阐述克里斯塔勒中心地三原则适合的条件,并阐明如何看待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

3、如何认识区域经济差异存在的必然性,论述如何对区域经济差异进行有限度的调控。

4、以长江三角洲的发展为例,阐明区域空间结构演变规律及其运行机制
20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地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共50分,4小题。

第1,3,题各10分,第2、4题各15分)
1、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建立的前提以及构建步骤。

2、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特点及影响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的主要因素。

3、简述区域经济发展中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4、根据经济区的概念及组成要素简评“海峡经济区”的提法。

二、论述题(共100分,4小题,每小题25分)
1、“农业生产布局要遵照自然规律,遵循经济规律”的观点成立与否?请以中国为例,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给予论述。

2、你是否同意适当、合理的政府行为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有利于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阐明理由
3、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过程,试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论述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

4、论述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并结合实例论述技术创新的空间差异对区域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

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地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
1、区位理论的内涵?简述古典区位论和现代区位论的区别?10分
2、简述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意义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5分
3、试分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10分
4、什么是创新网路体系及其构成要素?15分
二、论述题
1、试着说明农业生产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并结合中国的某一区域说明农业生产如何因地制宜进行布局25分
2、韦伯工业区位论有何缺陷?结合实际说明25 分
3、试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说明经济全球化在地理空间上有何特点?25分
4、什么是空间相互作用?并结合实际说明空间相互作用发生的前提条件25分
200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地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共50分,4小题。

第1,3,题各10分,第2、4题各15分)
1、简述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0
2、简述中心地理论主要内容及意义。

15
3、辨析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

10
4、如何评价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

15
二、论述题(共100分,4小题,每小题25分)
1.论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25
2.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有何影响?请结合实例分析之。

25
3.请从4种理论视角解释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的机制。

25
4.简述区域分工理论,并分析海峡两岸经济分工与合作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25
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地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
1、简述现代服务业的特征
2、简述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主要内容
3、请辨析极化作用与扩散作用
4、简述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的关系
二.论述题
1、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及其对经济地理学乃至地理学的意义。

2、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有何影响?以福建省60年来在国内经济区位的变迁为例说明之
3、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4、从空间相互作用的角度,论述海峡经济区对福建省的影响。

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地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
1、简述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2、简述古典区位论与现代区位论的区别。

3、辨析综合地域生产综合体和经济区。

4、简述经济地理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二、论述题
1、以中国为例论述直接跨国投资在选择时考虑的因素。

2、举例论述经济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3、论述工业区位论中的关于运费与经济区位的关系的观点有哪些;知识经济时代交通运输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4、论述空间近邻效应的定义,原因并举例说明其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