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简答题和名词解释1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部分1东印度公司建立于1600年,是英国侵略印度、中国等亚洲国家的主要殖民工具。
它垄断了英国在印度乃至亚洲的贸易,把印度的香料、棉织品和丝织品等运往欧洲获取暴利;为了控制那里的贸易活动,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建立了许多商馆、货栈和负责保护任务的据点。
2.圈地运动从15世纪末开始,英国发生了圈地运动。
圈地使大批农民丧失了土地等生产资料,成为被迫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为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时,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封建农业向资本主义农业转变。
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制产生和发展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并为以后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3清教运动16世纪后半期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清除英国国教内部天主教残余的运动。
当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不断增强,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英国国教持反对态度,要求消除残存的天主教因素,简化教会的仪式和活动,故名清教。
清教徒抨击封建贵族、僧侣的奢侈浪费和道德败坏,提倡过严肃勤劳的生活。
这实际上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益和积累资本的理想生活,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动力。
4、“新模范军”:英国内战时期,“长期议会”建立的新型革命军队。
1642年8月内战爆发后,议会军掌握在长老派手中,指挥不一,作战不力。
1645年2月议会通过《新模范军法案》,决定组建一支由国家统一控制和指挥的新型军队。
4月初又通过《自抑法》,规定议员不得兼任军事领导职务,从而把长老派军官清除出军队。
新模范军以克伦威尔的东部联盟军为骨干,对原议会军的三支部队进行了改组。
新模范军采用募兵制,实行统一指挥、统一纪律、统一军服。
总司令全权处理军队事务,不受任何外来干预。
士兵主要来自信仰清教的自耕农和城市平民;军官多数是独立派乡绅代表。
新模范军纪律严明,指挥统一,装备先进,英勇善战,在内斯比之战和普雷斯顿之战中战胜王党军,并逐步发展为议会的常备军。
但随着军队内部特别是高级军官的腐化,在1649年5月克伦威尔镇压平等派士兵起义和远征爱尔兰后,蜕变为维护大资产阶级和大土地占有者利益的工具。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第一章20世纪初的的世界美西战争19世纪末,美国垄断资本强烈需求海外市场。
当时世界领土已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
美国垄断资本遂把侵略矛头指向西班牙的殖民地——古巴和菲律宾。
1898年4月,美西战争爆发,同年5月和7月,美国海军先后在菲律宾和古巴歼灭了西班牙舰队。
12月,美国和西班牙签订和约,规定:西班牙放弃对古巴的主权,西班牙撤军后,古巴由美军占领;将菲律宾、波多黎各、关岛让与美国,美国付给西班牙2000万美元作为获得新领土的代价。
美西战争是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后所进行的一次重新瓜分世界的帝车主义战争。
美国通过美西战争,将帝国扩大到亚洲。
门户开放政策门户开放政策由美国国务卿约翰·海提出,它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但需保全中国领土及行政的完整,世界各国可以获得同等和公正的条件,在中国从事贸易。
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海外扩张的产物,其目的在于在列强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为迟到的美国向中国扩展其政治、经济势力打开方便之门,根不是为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
大棒政策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提出和实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
他曾在一次演说中援引了一句非洲谚语:“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着急”来说明他任内的外交政策,后发展成所谓“大棒加胡萝卜政策”。
大棒政策的实质是用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方式干涉拉丁美洲的国家事务,以达到支配拉美各国的侵略目的。
西奥多罗斯福罗斯福他在任美国总统期间(1901-1909年),应付国际关系“嘴里说话要温和些,但手中要提根大棒”,因此得名。
金元外交金元外交是美国用经济扩张手段来控制拉美等地区的经济,使各国日益依附于美国。
现在泛指利用金钱手段达到某种目的。
美国从塔夫脱总统提出的鼓励和支持银行家扩大海外投资,以实现向外扩张的外交政策。
罗斯福推行的“大棒政策”遭到世界各国,特别是拉丁美洲人民的反对,故塔夫脱鼓吹积极的经济扩张政策。
塔夫脱提出“用金元代替枪弹”,他们主张运用外交政策推动和保护美国银行家的海外投资,特别是对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中国扩大投资,在这些地区排挤和取代其他帝国主义国家。
世界近代史复习笔记
世界近代史复习题整理一、名词解释教皇子午线哥伦布交换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奥格斯堡和约》加尔文教三十年战争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和体系新君主制破坏圣像运动幕藩体制特辖制托马斯·潘恩门罗主义考迪罗维也纳会议和体系宪章运动巴黎公社德雷佛斯事件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美国政治家、思想家。
于1860年以共和党人身份当选美国总统,其当选成为南北战争的导火索。
起初,其虽反对奴隶制度,但并非废奴主义者,尤其反对暴力革命,希望以限制奴隶制东扩,推广资本主义工资劳动制度以使奴隶制度自然消亡。
但后因和解不成且北方在内战中连连失利,转变思想,于1862年颁布《宅地法》、《解放宣言》,领导北方赢得内战胜利。
后遇刺身亡。
密苏里妥协案:1819年,密苏里申请以州的身份加入联邦。
由于该州奴隶制存废问题事关南北势力在参议院的平衡,故而两方争论不休。
1820年3月,国会的南北方代表终达成妥协:确定密苏里为蓄奴州,同时从马萨诸塞州分出一个新州——缅因州作为自由州。
但对北方有利的是,它在尚未建州的西部广大地区确立北纬36°30′以南为奴隶制区域,以北为自由制区域。
此案反映了南北矛盾的激化。
堪萨斯内战:1854年国会讨论堪萨斯和内布拉斯加建州时,按《密苏里妥协案》,两州应成为自由州。
但奴隶主却据人民主权原则强迫国会授权新州居民自己决定奴隶制的存废,后通过《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
此法案的通过,导致堪萨斯城内废奴派及自由土地派同奴隶主爆发了争夺堪萨斯领地的流血冲突,称为堪萨斯内战。
此战彰明两种制度的矛盾已激化至武装冲突的程度。
文艺复兴:词源为法文renaissance,原意为“再生”。
广义上存在三次文艺复兴:加洛林文艺复兴,12世纪文艺复兴,14-15世纪文艺复兴,狭义上即指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
加洛林文艺复兴以恢复拉丁语学习为主要内容,12世纪文艺复兴以建立大学,完善学科为主要内容,14-15世纪文艺复兴形式上是在文学艺术方面对古典文化的复兴与创新,内核中则是对于人文主义的歌颂。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世界近代史》课程作业一、名词解释1.教皇子午线:1494 年经教皇仲裁,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世界上划分势力范围的分界线。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西、葡两国为争夺殖民地、市场和掠夺财富,长期进行战争。
为缓和两国日益尖锐的矛盾,由教皇亚历山大六世(1492~1503在位)出面调解,于1494年6月7日两画了一条线,线西归西班牙,东归葡萄牙,此即所谓“教皇子午线”。
这条由教皇作保规定的西、葡两国势力范围的分界线,开创近代殖民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先河。
(参课本P19)2.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表现在文学、艺术、教育、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思想内容,通常被称为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和一种世界观,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的社会思潮,他的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救出来。
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神性,提倡人性;反对封建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反对教会蒙昧主义,提倡发展文化教育;反对封建割据和外族入侵,主张中央集权和民族独立。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界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3.薄伽丘: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一译卜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
代表作《十日谈》批判宗教守旧思想,揭露教会的虚伪和腐化,提倡个性解放,歌颂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
创作了西欧文学史上第一部心理小说《菲亚美达》;其与但丁、彼特拉克合称“文学三杰”。
4.因信称义:是德国神学家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核心。
他认为,基督徒之所以是自由的,是因为他们“因信称义”,不再受善功律的支配,他们通过自己的信仰而与基督建立了新的个人关系。
信徒不必依靠教会极其繁琐的宗教礼仪,只凭对上帝对的虔诚信仰就可以得到灵魂的拯救。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指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以英国为中心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的大规模转型。
它是由机器制造过程和工场生产方式的出现所推动的,并涉及到全面的交通改革、商业革命和社会政治变革。
2. 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是指由共同的文化、历史、语言、宗教等因素所构成的一群人的政治实体。
在欧洲,尤其是19世纪后半叶,民族国家标志着由绝对君主制向民主制度的发展。
3. 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一种国家对其他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扩张和控制。
帝国主义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遍布全球。
它意味着国家间发生了一场“新的竞争”,成为了先进和落后、强大和弱小之间的关系。
4. 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年至1918年发生在欧洲和其他大洋洲、非洲、亚洲国家之间的战争。
这场战争的爆发导致数百万人死亡、成为了现代战争的起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至1945年的战争,涉及到全球各个角落,参与国家和地区更大。
5. 国际主义国际主义是一种坚信各国人民应该团结在一起,以推动共同的利益和目标的原则。
这个概念在苏联革命和共产主义運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6. 冷战冷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紧张关系与竞争冲突。
这种紧张关系的影响范围是全球的,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夺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
7.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实行的一项重大政策。
这个政策推动着中国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改革的领域包含了国有企业、市场开放、外交政策、教育和文化等。
8. 全球化全球化是指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的联系不断增强和加深。
这种联系的范围已经涵盖了全球,并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全球化的原因及其影响是尚在争议中的一个话题。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价格革命 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使欧洲贵金属的储量急剧增长,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
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升四倍多,英、法、德等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二至二点五倍。
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
其结果是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而靠传统方式收取地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受到削弱,收入微薄的劳动者的生活日益下降,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
商业革命 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
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
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
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地理大发现: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航海者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
15世纪后,西欧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引起了封建贵族、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对贵金属的渴求。
《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富庶的夸张描绘,进一步煽动着欧洲人的寻金热情。
15世纪中叶以后,阿拉伯人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垄断了东西方传统通道,也促使西欧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
此外,快速帆船的制造,指南针用于航海及地圆学说的盛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
最初由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组织远洋航行。
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
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 帝国主义:指欧洲列强国家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通过殖民、扩张和控制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追求经济利益和政治影响力的行为。
帝国主义导致了殖民地的剥削和掠夺,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战争。
2. 民族主义:指追求民族独立、民族利益和民族统一的思想和运动。
在近代史上,民族主义兴起于被殖民地或被压迫民族之间,推动了很多国家的独立运动和解放战争。
3. 现代化:指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观念的现代化转变和发展。
现代化通常涉及工业化、城市化、教育普及和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变革。
近代世界的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冲突,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4. 社会主义:是一种追求社会公平、经济公正和消除阶级分化的政治和经济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强调生产资料公有化、经济计划和社会保障的重要性。
20世纪初,社会主义在俄国革命中得到实践,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
5. 资本主义:是一种以私人所有制、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和思想体系。
资本主义鼓励个人创业和追求经济利益,强调市场的自由和自主决策。
资本主义在近代世界中,成为了主要的经济模式,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6. 世界大战: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这两次称霸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战争。
这两次战争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并对世界局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冷战:指1945年至1991年间,苏联和美国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对抗。
这种对抗导致了世界的两极化和核军备竞赛,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许多地区冲突和局势紧张。
8. 共产主义:是一种追求消除阶级和实现共产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理论体系。
共产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革命和国家所有制,主张人们分享和平等分配社会资源。
共产主义在20世纪一度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势力。
9. 轴心国与同盟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轴心国包括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日本帝国等,他们在战争中结成联盟。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1.文艺复兴:是14一l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
它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兴古典文化为标志并借此反对封建观念和中世纪宗教教义的束缚.建立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
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2.启蒙运动:18世纪全欧性的思想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并带有明确的政治革命的性质。
启蒙知识分子崇尚理性.认为要用建立在理性之上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启迪人们摆脱愚昧。
他们将理性作为一切现存事物的裁判者.批判封建制度.批判宗教迷信.批判封建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同时提出“天赋人权”、“契约论”等一整套启蒙理论.描绘出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社会。
因此.启蒙运动实质上是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的一次舆论大准备。
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有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人始于17世纪末的英国,结束与18世纪末的法国打革命。
通常是指在18世纪欧洲以及北美的国际性思想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宗教、道德等提出广泛的批判,力图通过传播知识来改善人们的状况。
启蒙思想家及其追随者主张用理性和知识之光来驱散迷信、蒙昧、狂热和专制编制的黑暗。
3. 罗伯斯庇尔:1758年5月6日 - 1794年7月28日)是法国革命家,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领袖人物,是雅各宾派政府的实际首脑之一。
世纪著名的军事城堡的样式建造起来的。
到18世纪末期,为旧制度的象征。
5.维也纳会议:维也纳会议是从1814年10月到1815年6月之间,欧洲列强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全欧的国际会议。
旨在恢复欧洲的秩序和重新划定各国的边界。
6.巴黎公社:巴黎工人在1871年3月18日革命后建立的无产阶级政权。
是世界历史上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后在凡尔赛政府军队的集结下,巴黎被围,巴黎公社失败。
内各个国家或分裂的政权统一为意大利的政治及社会过程。
世界近代史重要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1.商业革命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
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
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
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但丁(1265—1321)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先驱、诗人。
其不朽名作《神曲》,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文学创作中的代表作。
它运用寓言的体裁,采用梦幻的形式,通过在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游历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人物的描写,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歌颂自由的理性和求知的精神,发出了把人的思想、感情、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的呐喊。
作品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神曲》是用意大利托斯坎那方言写成,使他成为欧洲第一个用民族语言写作的作家,成为意大利民族语言的奠基人。
恩格斯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
”这位大人物就是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
3.人文主义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思潮,是早期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人文主义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又译为“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
其思想核心是个人主义。
它是资产阶级用来反对封建束缚,谋求自身政治经济地位的思想武器。
其基本特征是:以人为本,强调个人“才能”和自我奋斗;重视现世生活,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反对经院哲学;否认对教皇和教会的绝对服从;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提倡理性,重视科学实验;表现乐观主义精神,反对悲观主义;欣赏资产阶级的文学艺术。
人文主义对于人们摆脱神权的束缚,争取自由平等乃至推翻封建统治,都具有巨大进步作用4.马丁&S226;路德(1483—1546)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倡导者,基督教路德宗的创始人。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V1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V1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 工业革命: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在英国先发生的以手工业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向机器生产方式的转变,并且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到欧洲和北美洲的历史事件。
2. 大航海时代: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等欧洲国家为了寻找财富和殖民土地,进入南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历史时期。
3. 殖民体系:自大航海时代开始,欧洲国家在不同的地区建立殖民地,并控制当地的资源、劳动力和市场的经济体系,对被殖民地造成严重影响。
4. 世界体系论:胡安·加勒多提出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种理论,认为现代世界是一个三角贸易体系,由主要发达国家、半殖民地和原始社会组成,并且主张发达国家和半殖民地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剥削和掠夺的。
5. 二战:1939年到1945年,由德国、日本等法西斯国家和英国、苏联、美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大规模参与的一场世界性战争,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6. 冷战:1945年至1989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对抗和竞争,是二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要特征。
7. 全球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金融和商业的自由流动为特征,跨越国家政治和地域文化的国际化现象和世界市场一体化的趋势,是当今世界的重要特征。
相关文章工业革命和大航海时代是现代世界的两大历史事件。
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末,首先在英国发生,之后很快传播到欧洲和北美洲。
这场革命将传统的手工生产方式转变为机器生产方式,使工业化程度大幅提高,最终导致了现代工业文明的诞生。
大航海时代则发生在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欧洲,由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等国家开拓,在南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建立了大量殖民地。
这些殖民地为欧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劳动力,但对当地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殖民体系加剧了北与南、东与西之间的贫富差距。
在胡安·加勒多的世界体系论中,他认为现代世界是由发达国家、半殖民地和原始社会组成的三角贸易体系,发达国家和半殖民地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剥削和掠夺的。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近代史重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地理大发现:2,圈地运动: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
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分为小块零散土地的集中、对公荒地的圈占、议会圈地、打破租约的圈地四种类型。
圈地运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上,它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加快了英国城镇的进程;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出现;圈地运动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是一场明显的“羊吃人”的运动;二是在政治上,它使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化,圈地运动摧毁了封建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大农业,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转变成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并且改造得很彻底,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自耕农大量减少,几近消失;圈地运动使英国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圈地运动还在劳动力、市场、原料等方面,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英国工业革命开展得比较早,而且进展迅速,到十九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进而很快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总之,圈地运动以损害广大农民的利益为前提,他不但发展了农业资本主义,扩大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同时也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大量廉价的雇佣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有利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应充分肯定其积极作用。
3,胡格诺运动:即法国宗教战争(1562—1598年,一说1559—1594年),又名胡格诺战争/雨格诺战争。
16世纪40年代,加尔文教开始在法国传播,称为胡格诺教。
法国南部的大封建贵族信奉加尔文教,企图利用宗教改革运动来达到夺取教会地产的目的。
他们与北方有分裂倾向的信奉天主教的大封建贵族有深刻利害冲突,最终演变成长期内战。
世界近代史简答题和名词解释1
世界近代史简答题1、地理大发现的原因?经济上的动因:首先是寻求商业利益。
这是在近代早期的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的商业冒险行为。
其次对黄金的追求。
人人都渴望黄金,哥伦布对黄金着了迷,他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商路的阻断。
1453年,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
帝国军队不仅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
西欧商人很自然地渴望另辟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
传播基督教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
基督教与欧亚其他广泛传播的宗教相比,更多地渗透着普救主义。
它有一种强烈的使人人都接受基督教的要求。
十字军的多次东侵,就是为这种精神所鼓舞。
从中世纪以来,在西欧还流行一个传说:祭司王约翰是东方一个强有力的基督教君主。
西欧的基督徒梦想和这位君王建立联盟,以便共同攻打穆斯林的势力。
热心于航海事业的葡萄牙亨利王子的动机除了企图夺取香料贸易之外,便是与东方的祭司王约翰联盟,发动一次新十字军运动,传播基督福音于全世界。
2、地理大发现的条件第一,航海技术的改进。
在造船技术方面,葡萄牙人走在最前面航海技术的改进。
为地理大发现及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第二,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
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使处于海外扩张期间的西欧在海上占了优势,从而有可能控制联结各大洲的海洋。
第三,商业上的进步。
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复式簿记。
(2)银行业和信贷业的发展。
(3)观念上的改变。
(4)股份公司的出现。
第四,专制政府的支持。
专制政府支持发现新航路,支持海上发展,用海军保护本国航运业及海外贸易,有时不错为此发动战争。
而且,专制国家还可以调动社会上一切力量,把它们汇合成一个整体引向海外。
西欧专制制度就这样成为向海外扩张的强有力的后盾。
3、早期的殖民扩张西班牙和葡萄牙为什么捷足先登?A、第一,地理位置使它们先天地倾向于向海外发展。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1.三十年战争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全欧参与的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
这场战争是欧洲各国争夺利益、树立霸权以及宗教纠纷剧化的产物,战争以波希米亚人民反抗奥地利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为肇始,最后以哈布斯堡王朝战败并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结束。
背景:神圣罗马帝国衰弱,诸侯割据,宗教改革。
原因:1.欧洲矛盾的尖锐(外部因素)首先,在经济上,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的出现和发展,以及地理大发现引起地缘经济的变化。
其次,与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相适应,17世纪初欧洲国家的政体也发生了变化,不同政体的国家,对外政策基于不同的国家利益,使17世纪初的国际矛盾更加复杂。
2.德意志内部矛盾(内部因素)新教联盟与天主教同盟的矛盾,16世纪欧洲出现了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浪潮。
宗教改革运动后,神圣罗马帝国内新教与天主教、诸侯与皇帝、各邦之间扩展领土、争夺教产的斗争十分激烈。
3.战争的直接原因——“掷出窗外事件”1618年5月23日布拉格爆发起义,愤怒的新教徒把斐迪南派来的两名天主教钦差,按照捷克惩罚叛徒的古老习惯从20多米高的窗中扔出。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以此为借口,决定武力征服捷克。
由此,“掷出窗外事件”引发了“三十年战争”。
导火线:捷克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起义,“掷出窗外事件”参与国家:哈布斯堡同盟→西班牙,奥地利,罗马教皇,德意志天主教徒,波兰立陶宛反哈布斯堡同盟→法国,瑞典,丹麦,荷兰,英国,俄国,捷克,德意志新教徒,特兰西瓦尼亚,意大利奥格斯堡宗教和约:1555年德意志新教诸侯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缔结《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结束了天主教在德意志的一统局面,确定了路德教和天主教两个教派的平等地位。
另外,根据“教随国定”的规定,各邦诸侯在其领地内有权决定本人及其臣民的宗教信仰。
和约使德意志新教诸侯扩大了政治和宗教权力。
重点:三十年战争是以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间的宗教战争开始的,后来则失去宗教性质。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加尔文教::16世纪瑞士宗教改革由加尔文创立的新教。加尔文教以加尔文的宗教思想作为其宗教理论,加尔文同路德一样,主张信仰得救,圣经权威高于教皇权威,但比路德更激进,在其著名宗教理论著作《基督教原理》中提出“预定论”,自创世以来,就把世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是人的意志无法改变的;“选民”和“弃民”的区分,就看人在现实的成功与失败。这种预定论以宗教学说形式,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鼓舞了新型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因而得到广泛传播。
独立宣言:英属北美殖民地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宣布美国独立的纲领性文件。由杰斐
逊等五人起草,杰斐逊执笔,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该文件阐释了资
产阶级的自然权利和人民主权的思想,列举了英王压迫北美人民的暴行,从而深刻
揭示了北美独立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宣布北美殖民地是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解除
与英国的一切从属关系。宣言反映了北美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推动了反英独立斗争
俾斯麦:德意志帝国宰相.1847年任普鲁士联合邦议会议员,以极力维护容克阶级利益而闻名.1848年德国革命时期反对革命.1859年任普驻俄公使,1861改任驻法公使.1862年因宪法纠纷出任普鲁士宰相,主张铁血政策,以武力和强权统一德意志。先后赢得1864年普丹战争,1866年普奥战争和1870至1871年普法战争,最终统一德国。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3分析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独立派:独立派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清教徒的一个资产阶级派别。
主张教区独立,轻视圣礼。
它代表了中等贵族和中等资产阶级的利益,以克伦威尔为领导,主要由高级军官组成。
在内战初期,独立派积极参加战斗,为战争胜利立下了功劳。
在长老派掌权时,独立派和平等派联合行动,采取坚决措施反对长老派的倒行逆施,并取得斗争的胜利,掌握了国家的最高领导权。
1649年,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国,把资产阶级革命推向了高峰。
但此后独立派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镇压平等派、掘土派的起义,建立克伦威尔的护国政治。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独立派日趋衰落,不复存在。
2.平等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激进民主派。
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
领袖为利尔本,平等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人民主权说和自然权利说,平等派主张:未来的国家应该是共和国;废除王权和上议院;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下议院享有最高权力;扩大选举权;消灭专卖权和垄断,实行自由贸易;减轻赋税,取消什一税、消费税和关税;将被圈占的土地归还农民等。
1649年共和国成立后,平等派继续为实现他们的理想与克伦威尔等新当权者作斗争,发动起义,均遭到镇压。
后来,平等派分裂为许多小的派别,逐渐衰落。
3.旧制度:“旧制度”是指18世纪处于没落时期的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主要是指路易十五(1715-1774年)和路易十六(1774-1792年)统治时期,直到1789年大革命爆发。
是十八世纪末法国革命者对大革命之前腐朽的绝对君主制的称呼。
根据多数学者的意见,旧制度主要是指18世纪时的封建制度。
4.三十年战争:(1618—1648)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
主战场在德意志。
一方为德意志新教诸侯和丹麦、瑞典、法国,受到荷、英、俄等国支持。
另一方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受教皇和波兰支持。
实际上双方都是出于扩大权力和领土的需要。
这场战争是欧洲各国争夺利益、树立霸权以及宗教纠纷剧化的产物,战争以波希米亚人民反抗奥国哈布斯堡皇室统治为肇始,最后以哈布斯堡皇室战败并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结束。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1.文艺复兴:是14一l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
它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兴古典文化为标志并借此反对封建观念和中世纪宗教教义的束缚.建立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
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2.启蒙运动:18世纪全欧性的思想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并带有明确的政治革命的性质。
启蒙知识分子崇尚理性.认为要用建立在理性之上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启迪人们摆脱愚昧。
他们将理性作为一切现存事物的裁判者.批判封建制度.批判宗教迷信.批判封建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同时提出“天赋人权”、“契约论”等一整套启蒙理论.描绘出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社会。
因此.启蒙运动实质上是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的一次舆论大准备。
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有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人始于17世纪末的英国,结束与18世纪末的法国打革命。
通常是指在18世纪欧洲以及北美的国际性思想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宗教、道德等提出广泛的批判,力图通过传播知识来改善人们的状况。
启蒙思想家及其追随者主张用理性和知识之光来驱散迷信、蒙昧、狂热和专制编制的黑暗。
3. 罗伯斯庇尔:1758年5月6日 - 1794年7月28日)是法国革命家,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领袖人物,是雅各宾派政府的实际首脑之一。
世纪著名的军事城堡的样式建造起来的。
到18世纪末期,为旧制度的象征。
5.维也纳会议:维也纳会议是从1814年10月到1815年6月之间,欧洲列强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全欧的国际会议。
旨在恢复欧洲的秩序和重新划定各国的边界。
6.巴黎公社:巴黎工人在1871年3月18日革命后建立的无产阶级政权。
是世界历史上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后在凡尔赛政府军队的集结下,巴黎被围,巴黎公社失败。
内各个国家或分裂的政权统一为意大利的政治及社会过程。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简答
哥伦布交换(名词):哥伦布交换是全球性交流的一种重要模式,由于哥伦布及其他水手的远洋探险,导致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现象被称为“哥伦布交换”。
欧洲的航海探险在东西半球和大洋洲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
与早先的物种交流不同,哥伦布交换比早先的物种交流有着更深远的意义:病菌杀死了大量土著,成了欧洲殖民者最强大的征服武器;动物和经济作物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存条件,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新世界的金银对世界存量和货币流动也具有重大贡献。
宗教战争(名词):宗教战争泛指以宗教名义发动的战争,16、17世纪是宗教争论的年代,天主教和新教势均力敌,冲突持续了两个世纪。
宗教的对立导致了新教社会和罗马天主教社会之间的战争。
不仅包括国家的内部动乱,比如法国由1562年到1598年的八次宗教战争;还包括新教和天主教国家之间的战争,如英国与西班牙海战、荷兰从西班牙统治下独立的斗争和三十年战争。
宗教战争使欧洲生灵涂炭,损失了大量人口的同时也确立了各国主权平等、包括宗教事务的内政自主等原则。
宗教战争(论述)16-17世纪,宗教的对立导致了新教社会与罗马天主教社会之间长达两个世纪的战争。
法国自1562—1598年的八次宗教战争持续了36年之久,让人民饱受折磨,也使新教和天主教国家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
1588年,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组建了一支拥有130条军舰,3万大军的西班牙舰队,浩浩荡荡驶向英国,试图以武力把信仰新教的伊丽莎白女王赶下王位,让英国重新成为天主教国家。
英国军队点燃了一无人驾驶的船只,将他们推到西班牙舰队中间,而后一阵狂风将西班牙舰队吹得七零八落,散布于北海。
最终英国人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宗教信仰问题是荷兰与西班牙之间关系恶化,当时尼德兰的一些省份发生了反抗西班牙领主的斗争。
1567年,菲利普二世派遣军队,试图通过武力镇压加尔文派运动。
历史考研名词解释世界近代史
历史考研名词解释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是指从16世纪末期到20世纪中期,欧洲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和演变。
这段历史时期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有变革性的时期之一,因为它见证了世界各个国家的现代化和工业革命的兴起。
在这段时期内,欧洲的崛起和殖民主义的扩张是其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欧洲的崛起是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商业和工业的兴起,以及政治和军事力量的增强等多种因素来实现的。
欧洲各国通过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手段,控制了大量的领土和资源,从而获得了极大的财富和权力。
除了欧洲的崛起和殖民主义的扩张,世界近代史还包括了一系列的战争和革命。
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
这些事件改变了欧洲和世界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结构,同时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世界近代史中,还有一些重要的人物和思想家。
例如,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和卢梭,他们的思想对法国大革命和欧洲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另外,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是世界近代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总之,世界近代史是一个极富变革性的历史时期,它见证了人类文明的重大发展和变革。
了解世界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人类历史和文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世界近代史
一、名词解释1.世界近代史:西方资本主义上升、发展并向整个世界扩张的历史;还是人类文明从孤立分散到合为全球一体的历史;从发展阶段看,整个近代时期世界主流是围绕着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没落的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竞争展开的,资本主义以绝对的优势,取得了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
2.哥伦布:意大利航海家。
先后四次率船队远征,探寻新航路,发现美洲,第一个横渡大西洋发现新大陆。
作为资产阶级的先驱,是历史时代的产物,是一个具有开拓意识和科学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发现美洲促进历史发展,打开世界市场,但给美洲带来了殖民掠夺,给人民带去灾难。
3.达·伽马:葡萄牙航海家。
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西欧绕过好望角到达东方的航行。
从而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
将欧洲政治经济体制强行移植到美洲,客观上为西属美洲带来新的生产方式,缩短了美洲社会资本主义文明时代的进程。
4.麦哲伦:葡萄牙航海家。
代表西班牙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打破了世界分散隔绝的状态,证实了地圆学说。
16世纪初发现了通过太平洋到亚洲去的航路。
5.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新兴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在精神领域中开展的一个新思潮新文化革命运动。
它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文艺复兴促进了人的觉醒,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
(代表一个历史阶段,也代表一场文化运动)6.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全盛时期著名的艺术家,他多才多艺,既是画家又是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
其绘画的代表作是壁画《最后的晚餐》,在处理光和影的技术上接近完美。
肖像画《蒙娜丽莎》在运用明暗作为造型手段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永恒的微笑”给人以无限丰富的想象,鼓励人们大胆追求不同于中世纪的世俗生活。
达·芬奇被恩格斯称为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
7.伽利略:(1564—1642)近代早期意大利科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近代史简答题1、地理大发现的原因?经济上的动因:首先是寻求商业利益。
这是在近代早期的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的商业冒险行为。
其次对黄金的追求。
人人都渴望黄金,哥伦布对黄金着了迷,他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商路的阻断。
1453年,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
帝国军队不仅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
西欧商人很自然地渴望另辟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
传播基督教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
基督教与欧亚其他广泛传播的宗教相比,更多地渗透着普救主义。
它有一种强烈的使人人都接受基督教的要求。
十字军的多次东侵,就是为这种精神所鼓舞。
从中世纪以来,在西欧还流行一个传说:祭司王约翰是东方一个强有力的基督教君主。
西欧的基督徒梦想和这位君王建立联盟,以便共同攻打穆斯林的势力。
热心于航海事业的葡萄牙亨利王子的动机除了企图夺取香料贸易之外,便是与东方的祭司王约翰联盟,发动一次新十字军运动,传播基督福音于全世界。
2、地理大发现的条件第一,航海技术的改进。
在造船技术方面,葡萄牙人走在最前面航海技术的改进。
为地理大发现及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第二,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
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使处于海外扩张期间的西欧在海上占了优势,从而有可能控制联结各大洲的海洋。
第三,商业上的进步。
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复式簿记。
(2)银行业和信贷业的发展。
(3)观念上的改变。
(4)股份公司的出现。
第四,专制政府的支持。
专制政府支持发现新航路,支持海上发展,用海军保护本国航运业及海外贸易,有时不错为此发动战争。
而且,专制国家还可以调动社会上一切力量,把它们汇合成一个整体引向海外。
西欧专制制度就这样成为向海外扩张的强有力的后盾。
3、早期的殖民扩张西班牙和葡萄牙为什么捷足先登?A、第一,地理位置使它们先天地倾向于向海外发展。
两个国家15世纪先后攫取了距非洲西海岸不远的一字儿排开的四个群岛。
不但在地理位置上有极大的战略价值,有可以泊船的港口,而且也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B、两个国家都掌握了航海技术,特别是葡萄牙。
葡亨利王子绰号是“航海家”,他使水手及造船技术的经验与知识相结合,船舶的航海性能。
曾积极筹划绕过非洲到东方的航路,探险队去勘察非洲西海岸。
C、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的宗教热情特别强烈。
他们过去长期处在外来穆斯林的统治和压迫之下,历时几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把他们反对伊斯兰教的感情与虔信基督教的感情交织在一起,使他们宏扬基督教的信念更加强烈而坚定。
这种信念是推动他们积极寻求东方新航路的一种精神动力。
D、爱冒险的天性、对财富的渴望、宗教热情;政府多年的计划。
4、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后果葡萄牙殖民帝国的特点和原因:1、葡萄牙商业帝国的形成、特点及原因由少数岛屿和散布于航道上的沿海商埠组成,在战略上都是重要的据点。
原因:A、海军强大,大炮的威力和技术第一。
B、印度内部的弱点,分裂和轻视。
C、人力有限,150-200万,不擅长陆战,只能控制沿海据点。
2、西班牙殖民帝国的形成征服过程:1500-1518年的探险时期;1519-1550年,征服了除巴西外的整个南美洲、中美洲和北美洲的部分地区。
1565年在佛罗里达建立殖民地。
1564-1571年,入侵、征服了菲律宾群岛。
1519-1521年,赫南多-科泰斯政府了印第安人的阿兹特克帝国,弗兰西斯克-皮撒罗在1531-1535年,消灭印加帝国。
3、西班牙帝国统治方式及影响统治方式:A、设置殖民政府,委派总督治理,进行大量移民。
B、西班牙的贵族、商人和僧侣移民美洲,建立大地产制。
C、杀鸡取卵的掠夺政策。
有偿徭役制变质,奴役印第安人,(种族灭绝政策?到16世纪中叶,已经有1200万到1500万印第安人惨遭杀害)1500-1650年掠夺了16000吨白银,180吨黄金。
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与工业落后;特殊的阶级结构;大量金银输入的影响:成本上涨,破坏工业。
5、文艺复兴为什么能够出现的历史原因1、中世纪由于城市的发展,人本主义已经出现 2、中世纪大学兴起,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3、资本主义精神的推动 4、意大利人的唯物主义、怀疑论和个人主义6、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的原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文化演变、文化空气、文化资源开发)政治分裂、经济繁荣,有利的物质环境。
重视文化的社会风气。
意大利独特的文化环境。
拜占庭与意大利的文化交流。
7、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第一、科学是近代与中世纪的重要区别,基础由此奠定。
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重要表现。
中世纪局限于哲学神学的范围,很少关心自然界和科学实验。
第二、文艺复兴运动所带来的思想解放,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面向现实世界,注重实践的时代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
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
第三、一大批科学家大无畏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第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东方各国技术进步的启发。
8、宗教改革的背景1、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是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原罪说与灵魂救赎:内心信仰。
使徒报罗强调个人内心信仰圣礼得救:七件圣事,洗礼、忏悔礼、圣餐礼善功赎罪:遵守十诫,基督劝勉之禁欲、苦行、独身,履行圣礼圣礼的重要性:圣礼重要,教会权威,无形精神控制异端的反对:12、13世纪法国阿尔比派、14世纪英国的威克里夫运动、15世纪捷克的胡斯运动2、教会的腐败和搜刮是直接原因天主教会的经济实体,地租、十一税、捐税;出卖赎罪券、买卖教职、贿赂选举教皇、生活丑闻3、世俗政权与教权的矛盾14、15世纪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级成长——民族国家形成—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教权衰落——教会民族化4、文艺复兴的影响揭露教会腐败以充炮弹;研究圣经、挖掘原义以为根据宗教改革运动的核心原则:“因信称义”9、路德与德国农民战争的关系如何?问题提示:路德依靠诸侯推进温和的纯宗教改革,农民期望借助暴力实现社会变革。
1、确立依靠诸侯,建立服从诸侯为主要特征的基督教新秩序。
邦教的确立先于国教符合德国实际。
2、路德的基督至上、圣经至上思想客观上推动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社会改革,起到了农民战争催化剂的作用。
个人榜样,反对教皇和皇帝。
3、精神上的自由不等于世俗上的自由,天堂和人间必须分开。
闵采尔与路德的差别。
4、对路德事业的影响。
10、加尔文宗教改革的特点1、在政教关系上,加尔文坚持政教合一,教权高于政权。
2、在信仰问题上,加尔文坚持信仰的纯正性和排他性,决不宽容。
3、在教会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加尔文始终不遗余力地促进海外宣教和建立普世性的新教教会。
4、在宗教改革的客观后果上,预定论和关于天职、善功和拣选的观念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11、宗教改革的意义、性质和评价1、宗教改革的意义席卷西欧的宗教改革是一次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革命。
它全面冲击和瓦解了中世纪的封建结构。
首先,宗教改革及三大新教派的创立,大大缩小了罗马教廷的势力范围,罗马教皇在西欧的一统天下,从此一去不定返了。
这是对西欧封建制度的国际中心最沉重的打击。
其次,宗教改革剥夺了教皇和教会贵族的特权,没收了教会的大批土地和财产。
这不仅有助于专制王权的加强,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体系。
再次,新教特别是加尔文的教义不仅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也符合了他们创造“自由”“平等”关系的需要。
可见,宗教改革加速了西欧向资本主义的过度进程,为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道路。
12、西欧专制制度的建立和作用特点:国王把新贵族和城市资产阶级作为主要的依靠的力量。
首先,打击和削弱大贵族势力,剥夺教会贵族的特权和财产。
亨利七世打击割据势力,成立枢密院和加强“星室法庭”作用,惩治不服从的大贵族。
亨利八世以枢密院为最高司法机构和咨询机构,选任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王权支柱。
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成果。
其次,维护封建秩序,实行高压政策。
血型立法,限制圈地,惩治流浪者,回到土地上。
生效不大。
再次,政治上与资产阶级结盟,加强国会作用,成为专制王权的工具。
经济上实现重商主义,保护工商业、奖励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
他既维护封建贵族利益,又执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重商主义政策。
自相矛盾反映了专制王权在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的调停和平衡作用。
13、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商品经济虽然较前有所发展,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封建的生产关系仍是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
农业上大部分属于封建地主阶级。
手工业占优势的家庭手工业。
小商品生产及官办工场生产。
与它们相比,资本主义的手工业显得十分微弱。
(3)封建王朝的重农抑商政策,摧残了刚刚萌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4、启蒙运动背景1、启蒙运动的兴起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专制制度的时代要求。
2、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使人们认识到可以征服自然,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15、英国革命爆发的背景1、经济方面:工商业长足发展,传统毛纺业外,新兴工业如采煤、冶铁、造船等,仍然处于手工工场阶段,总体水平与欧洲大陆国家相当,某些工业甚至略逊一筹;海外贸易较大增长,大型股份公司出现;农业经济中的资本主义:14世纪契约租地农的出现标志萌芽产生,圈地运动促进之,17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农牧场在东南地区已经相当普遍。
这发展引发农村社会结构变化。
贵族一分为二:旧贵族固守封建传统,收入锐减,每况愈下;与资本主义相联系的新贵族蒸蒸日上,与工场主、商人等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结为同盟;乡绅富于求实精神和应变能力,迅速成长,影响巨大;农民急剧两极分化。
这些变化瓦解了封建社会的根基,打破了传统社会的平衡,为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2、政治条件:议会传统。
它原本是封建王权的御用工具,从14世纪起,议会取得了参与立法、批准税收和监督国王政策的权力,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权力实体。
16世纪末17世纪初,新兴革命力量以议会反动派的形式,利用传统权力展开反对封建王权的斗争。
1603年后,斯图亚特王朝力图建立君主专制,双方斗争激烈,革命形势成熟。
君主制度的薄弱:岛国没有常备军;官僚机构规模小;王室收入只有领地收入和关税两项,不得不经常求助于议会补助金。
16、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1)背景不同: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刚萌芽的产物,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2)主要内容不同: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启蒙运动崇尚“理性”;(3)方式不同:文艺复兴时许多思想家借用宗教的外衣,启蒙运动已提出了无神论思想,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4)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科学事业的发展,而启蒙运动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前提下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