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循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96.53% 海洋水
供应人类 陆地水 所需的淡水 大气水 水体
数量最少 气态 但分布最广 形态
数量最大 液态 分布次之 仅高纬、高山 固态 或特殊条件下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水汽输送
海上内循环
降 水
蒸 发 ︑ 蒸 腾
降 水 下 渗
蒸 发
降 水
蒸 发
一定要掌握
水循环示意图
水池)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I卷题库P43)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干 旱,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 下已形成较好盐层,据此完成6~8题。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 坡面 B.洪积扇 C. 河谷 D.湖盆 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 盐湖面积缩小 C. 湖水富养化加重 D. 湖水盐度增大
6.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 ②流域的部分降 ⑤促进里
水源自西风带
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
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
A.①②④
答案
解析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水循环的意义
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太阳辐射能, 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农林措施
“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径
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但是,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
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色蓄
描述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河流侵蚀作用携带大量泥沙,在流入海洋时, 由于地势平缓,流速降低, 以及海水的顶托作用, 泥沙大量沉积, 形成三角洲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水利措施 ①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量,由于水面面积的 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蒸发量加大 ②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
例2: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 答1-2题。 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D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 C.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 透水砖
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请 同 学 们 分 别 举 例 说 明
下图为坡地径流示意图,其中θ1表示地表径流,θ2为地下顺坡径流,θ3为下渗径流。不同岩性的坡 地,三种径流比例差异较大。我国贵州某地区坡地径流中θ3占径流比重最大。读图回答4~6题。
4.降水强度和时间相同时 A.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θ1越大 B.坡度越缓,θ1 越大 C.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θ2和θ3越大 D.坡度越陡,θ2和θ3越大
考
向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
4.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答案 ①降水量增加 A.①② ②坡面径流增加 B.②③
③蒸发(腾)量增加 C.③④
④地下径流增加 D.①④
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蒸腾作用会明显加强,但是山 地绿化只是小范围的植被变化,对降水影响较小,①说法错误,③说法 正确;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②说法错 误,④说法正确。
考
向
水循环的环节及其特点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
量也是相对平衡的。据此完成1~2题。
1.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答案
解析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径流
通过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途径,陆地矿物质被搬运到海洋,因此实现
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
考
向
水循环的环节及其特点
解析
2.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 答案
A.基本不变
C.总趋势为降低
B.总趋势为增加
D.在冰期相对较低
从上题分析可知,随着陆地矿物质不断被河流、地下水等途径搬运 到海洋,导致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逐渐增加。
考
向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高考题库44页
( 2016年全国卷三)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
考
向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5.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 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答案 解析
考
向
水循环的wk.baidu.com程和意义
右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第6题。
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
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3~5题。
考
向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
3.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答案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C.降水变率增大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D.河道淤积
海绵城市
城市绿地采用下凹式绿地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 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 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如图是 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据此 回答8-9题。
8.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 A.绿化带高度过低,不能发挥隔离车辆作用 B B.下凹式绿化带利于雨水收集,减少内涝 C.裸露地面铺设砂石易造成扬沙天气并堵塞下水道 D.绿化带面积过大,易发生城市内涝 9.“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③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下渗 B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为坡地径流示意图,其中θ1表示地表径流,θ2为地下顺坡径流,θ3为下渗径流。不同岩性的坡 地,三种径流比例差异较大。我国贵州某地区坡地径流中θ3占径流比重最大。读图回答4~6题。
5.该地区最可能发育的地貌是 A.丹霞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河谷地貌 D.雅丹地貌 6.该地岩层中溶洞内景观奇特,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 B.侵蚀 C.搬运 D.沉积
96.53% 海洋水
供应人类 陆地水 所需的淡水 大气水 水体
数量最少 气态 但分布最广 形态
数量最大 液态 分布次之 仅高纬、高山 固态 或特殊条件下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水汽输送
海上内循环
降 水
蒸 发 ︑ 蒸 腾
降 水 下 渗
蒸 发
降 水
蒸 发
一定要掌握
水循环示意图
水池)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I卷题库P43)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干 旱,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 下已形成较好盐层,据此完成6~8题。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 坡面 B.洪积扇 C. 河谷 D.湖盆 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 盐湖面积缩小 C. 湖水富养化加重 D. 湖水盐度增大
6.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 ②流域的部分降 ⑤促进里
水源自西风带
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
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
A.①②④
答案
解析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水循环的意义
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太阳辐射能, 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农林措施
“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径
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但是,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
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色蓄
描述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河流侵蚀作用携带大量泥沙,在流入海洋时, 由于地势平缓,流速降低, 以及海水的顶托作用, 泥沙大量沉积, 形成三角洲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水利措施 ①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量,由于水面面积的 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蒸发量加大 ②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
例2: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 答1-2题。 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D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 C.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 透水砖
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请 同 学 们 分 别 举 例 说 明
下图为坡地径流示意图,其中θ1表示地表径流,θ2为地下顺坡径流,θ3为下渗径流。不同岩性的坡 地,三种径流比例差异较大。我国贵州某地区坡地径流中θ3占径流比重最大。读图回答4~6题。
4.降水强度和时间相同时 A.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θ1越大 B.坡度越缓,θ1 越大 C.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θ2和θ3越大 D.坡度越陡,θ2和θ3越大
考
向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
4.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答案 ①降水量增加 A.①② ②坡面径流增加 B.②③
③蒸发(腾)量增加 C.③④
④地下径流增加 D.①④
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蒸腾作用会明显加强,但是山 地绿化只是小范围的植被变化,对降水影响较小,①说法错误,③说法 正确;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②说法错 误,④说法正确。
考
向
水循环的环节及其特点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
量也是相对平衡的。据此完成1~2题。
1.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答案
解析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径流
通过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途径,陆地矿物质被搬运到海洋,因此实现
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
考
向
水循环的环节及其特点
解析
2.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 答案
A.基本不变
C.总趋势为降低
B.总趋势为增加
D.在冰期相对较低
从上题分析可知,随着陆地矿物质不断被河流、地下水等途径搬运 到海洋,导致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逐渐增加。
考
向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高考题库44页
( 2016年全国卷三)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
考
向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5.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 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答案 解析
考
向
水循环的wk.baidu.com程和意义
右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第6题。
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
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3~5题。
考
向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
3.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答案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C.降水变率增大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D.河道淤积
海绵城市
城市绿地采用下凹式绿地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 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 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如图是 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据此 回答8-9题。
8.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 A.绿化带高度过低,不能发挥隔离车辆作用 B B.下凹式绿化带利于雨水收集,减少内涝 C.裸露地面铺设砂石易造成扬沙天气并堵塞下水道 D.绿化带面积过大,易发生城市内涝 9.“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③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下渗 B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为坡地径流示意图,其中θ1表示地表径流,θ2为地下顺坡径流,θ3为下渗径流。不同岩性的坡 地,三种径流比例差异较大。我国贵州某地区坡地径流中θ3占径流比重最大。读图回答4~6题。
5.该地区最可能发育的地貌是 A.丹霞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河谷地貌 D.雅丹地貌 6.该地岩层中溶洞内景观奇特,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 B.侵蚀 C.搬运 D.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