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异黄酮稳定性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论文)
大豆异黄酮的性质与研究进展
大豆异黄酮的性质与研究进展王梦瑶2011级生物技术专业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大学成都四川 610065摘要:异黄酮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在大豆和大豆制品中含量丰富。
本文综述了大豆异黄酮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提取方法、生物活性、主要的药物作用以及大豆异黄酮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分析了目前大豆异黄酮的市场状况,以及大豆异黄酮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化学结构;生理功能;提取方法1 概述:大豆异黄酮的英文名是Soybean Extract Powder 或Soybean Isoflavones(SIF)[1]。
它是从天然植物大豆中提取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分布于大豆种皮、胚轴、子叶中。
大豆异黄酮属类黄酮化合物,是双酚类的结构。
其分子结构与人体内分泌的雌激素雌二醇很相似,对人体可起到与雌二醇相似的作用,同时又没有药物雌二醇的副作用,故又被叫做天然植物雌激素。
天然植物中存在的异黄酮多以含葡萄糖苷的形式存在,在体内经葡萄糖水解酶的作用可水解为不含葡萄糖苷的甙元,通过小肠和大肠,特别是在小肠中被吸收利用,再经过肝脏中酶的作用形成硫酸盐或葡萄糖醛酸结合物,最后经胆汁及尿液排泄[2]。
2 大豆异黄酮的理化性质2.1 化学组成和结构大豆中天然存在的大豆异黄酮约有12种,可以分为3类,即染料木素(金雀异黄素,genistein),大豆黄素(daidzein)和黄豆黄素(glycitein),以游离型、葡萄糖苷型、乙酰基葡萄糖苷型、丙二酰基葡萄糖苷型等4 种形式存在(其结构式见图1 和图2)。
2.2 大豆异黄酮的物理性质大豆异黄酮在通常情况下为固体,熔点大都在100℃以上,常温下其性质稳定,呈黄白色,粉末状,无毒,有轻微苦涩味,在醇类、酯类和酮类溶剂中有一定溶解度,不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难溶于石油醚、正己烷等。
2.3 大豆异黄酮的化学性质2.3.1 热稳定性大豆种子中3种丙二酰基异黄酮葡萄糖苷具有热不稳定性,5℃贮存5d即自动水解为葡萄糖苷。
大豆异黄酮的药理学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大豆异黄酮的药理学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摘要大豆异黄酮是一种豆科植物代谢产物,具有与雌激素类似的结构和作用,在抗肿瘤和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方面有一定作用。
本文通过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作者实践经验,从SIF的生物活性、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两方面,对SIF在医学领域的作用做一综述,以期为SIF的后续及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药理;中草药。
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SIF)是一种豆科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1],因在大豆中含量尤为丰富而得名,其含量可达到每百克大豆含SIF14-150mg左右。
SIF的主要成分为大豆甙元、大豆甙、金雀异黄素及染料木甙,体内98%左右的SIF以糖苷形式存在[2],其它部分以苷元形式存在,而苷元被认为是人体可直接吸收和代谢的主要形式。
SIF具有与内源性雌二醇(E2)相似的结构,可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类似雌激素的生物活性,由于大豆是人类主要食物品类之一,所以人类具有较大的SIF暴露条件,对其潜在药物作用与毒性的研究也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3]。
本文通过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作者实践经验,从SIF的生物活性、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两方面,对SIF在医学领域的作用做一综述,以期为SIF的后续及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1、大豆异黄酮的生物活性SIF因具有与雌激素相似的结构和功能,也被称为植物雌激素。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1996年批准SIF作为一种保健食品,应用于预防妇女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我国也批准了关于SIF作为保健食品应用于增加骨敏度、抗氧化衰老等功效作用。
经多年临床研究表明,SIF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更年期妇女出现烦躁、抑郁等症状,并具有与骨细胞上雌激素受体结合的能力,从而减少因机体雌激素分泌量绝对或相对不足引发的骨质流失和骨密度降低,对预防中老年骨质疏松有明显作用[4]。
另有临床证据表明,SIF有助于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降低围绝经期妇女乳腺癌的发生率,并具有一定的抗癌和增强免疫力的功能,但这种作用与影响收多种因素影响,并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对此类因素的研究尚有待进一步阐明。
大豆异黄酮的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1 I O 简 介 S
1 1 黄酮 类 和 异 黄 酮 类化 合 物 结构 . 黄酮类 化合 物泛指 具有 l 5个 碳 原 子 的 多 元
径 合 成 异 黄酮 类 化 合 物 , 此 途 径 中 , 还 原 型 辅 在 需 酶 1 NAD H) 微 粒 体 细 胞 色 素 P 5 I( P 和 4 0酶 [ 称 又
n l) 异 黄 酮 类 ( sf v n s 、 尔 酮 类 ( h l os 、 i l oe) 查 oa ca —
tae2HI ) , hs,- S ] 简称 异 黄 酮 合 成 酶 (sf v n y — i l oesn oa
tae I S 催 化 。4 异 黄 酮 类 化 合 物 因其 种 类 比 hs , ) F ) 较 多 , 能也 多 样 , 究 比较 多 的 是 IO。 与 异 黄 功 研 S 酮 类 化 合 物 相 比 , 酮 类 化 合 物 抑 制 芳 香 化 酶 细 黄 胞色素 P5 4 0酶 ( 酶 是 催 化 雄 激 素 转 变 为 雌 激 素 该 的关 键 酶 , 定 雌 激 素 的 水 平 ) 泌 , 酮 类 化 合 决 分 黄
动物营养学报 2 1 ,3 1 ) 18 —80 0 12 ( 1 :84 19
C ieeJ u n l fA i l ur in h s o r a n n o ma t t N io
d i 0 3 6 /. s .0 62 7 .0 1 1 . 0 o: . 9 9 ji n 1 0 -6 x2 1 . 1 0 6 1 s
2一羟基 异 黄 酮 合 成 酶 ( _y rx i n v n n y — 2 h do ys a a o esn o
酚 化 合 物 。芳 环 ( 环 、 环 ) 问 以 一 个 三 碳 环 A B 之
大豆异黄酮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2017年第11期(上)农业纵横式存在,共有9种,分别为金雀异黄苷、大豆苷、黄豆苷、6”-O-乙酰基大豆苷、6”-O-乙酰基金雀异黄苷、6”-O-乙酰基黄豆苷、6”-O-丙二酰基大豆苷、6”-O-丙二酰基黄豆苷、6”-O-丙二酰基金雀异黄苷。
结合型糖苷大部分以金雀异黄苷、大豆苷、丙二酰基金雀异黄苷、丙二酰基大豆苷4种形式存在。
这4种结合性糖苷占异黄酮总量的95%。
(二)大豆异黄酮的理化性质纯的大豆异黄酮为无色晶体状物质,是大豆带有苦涩味的因子之一。
染料木素呈无色片状结晶,大豆苷元呈无色针状结晶,工业上生育过程酮的含因素1.大豆品种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影响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大豆品种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影响尤为显著。
不同的品种大豆异黄酮含量也有所不同。
大豆不同品种异黄酮总量和种类的分布有很明显的差别,异黄酮总含量变化幅度为0.1%~0.5%,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和美国,日本大豆品种的异黄酮含量为1.2%~2.3%,美国为2.1%~4.2%。
异黄酮总量表现为美国品种大于日本品种。
我国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大多在1.2%~2.5%,其中东北大豆中的异黄酮含量为最高,在1.8%~2.3%。
2.种植环境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影响对于大豆中的异黄酮总含量和种类分布有直接影响的就是种植环境,这类影响主要通过种植年份、种植季节和种植地区来反映,对异黄酮总含量和种类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是种植年份。
通过研究异黄酮含量与不同种植地区的经纬度和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含量与纬度和海拔高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当然,不同品种中所表现的作用各有不同。
研究还发现,光照因素对大豆中异黄酮的积累有积极作用,而高温和充足的水分却显著降低异黄酮的含量。
综合来说。
纬度越高,日照时间越长,降水量越少,大豆中异黄酮的含量越高。
二、大豆异黄酮生物学活性(一)抗癌目前,医学界和营养学界提出的大豆异黄酮具有抗癌作用机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类雌激素样作用;二是抑制肿瘤细胞合成过程中所需酶;三是抗氧化作用;四是调节细胞周期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五是抑制肿瘤血管生 成,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大豆异黄酮的作用研究进展
分析检测T logy科技大豆异黄酮的作用研究进展植物大豆黄素异黄酮种子是植物大豆的成熟生长种子,是植物大豆的成长生产分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类次生物和代谢物的产物。
大豆也是覆盖我国乃至覆盖全世界的主要营养食物之一。
大豆中的异黄酮由于能够和植物雌激素相互结合,故也可以称为大豆植物性雌激素。
最近几年,我国大豆医学界及行业学者对各种大豆以及其他大豆油中异黄酮的临床研究中,可以明显发现存在大豆中的异黄酮确实具有很好的一种生物治疗效应,只可以治疗和不能预防而在癌症中它也有着一定的治疗作用,并且大豆异黄酮还具有降低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改善女性更年期疾病,帮助人体增强免疫力。
因此现在我国很多临床医学家和学者都普遍认为单独同时服用或者直接配合多种化疗同时应用这种大豆异黄酮药物是一种比较有效的人体抗癌药物疗法,本文就大豆异黄酮的抗肿瘤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这种大豆素类异黄酮是属于大豆一类黄酮家族化合物的化学总称,大豆素类异黄酮的分子结构和大豆雌激素酮的结构几乎十分相似,并且都是具有和大豆雌激素相同的天然活性化学物质,因此这种大豆素在异黄酮里被人们称为一种植物性的雌激素。
它们具有比较广泛的自然营养学应用价值和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重要作用,最近几年大豆异黄酮因其特殊性,生物化学活性因子比较高,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医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大豆异黄酮与癌症流行病学调查根据对于在全球乳癌病历上的调查,可以明显发现亚洲地区居民的慢性乳腺癌、前列腺癌以及慢性结肠癌的临床发病率都要比西方发达国家地区少很多,在之前对于医学界的研究着一直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亚洲地区居民日常饮食脂肪中的总反式脂肪和各种饱和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比较低,膳食中的纤维物质含量比较高的造成原因,但最近几年研究发现美国大豆的高脂肪消耗量也是亚洲地区居民在这几类慢性疾病临床发病率低的主要造成原因,一些亚洲工作人员如果移居美国到西方发达地区国家以后,饮食习惯方面也会逐渐趋向靠近西方发达国家的饮食习惯,乳腺癌和慢性前列腺癌的临床发病率就是也会明显的相比升高不少。
源森生物大豆异黄酮及其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大豆异黄酮生理特性及其食品应用研究进展大豆异黄酮在具有防癌抗癌功能之外,对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以及更年期综合症同样具有预防甚至治愈的作用,然而自然界中大豆异黄酮资源十分有限,大豆是唯一含有异黄酮且含量具有营养学意义的食物资源。
本文基于这一点,对近年来大豆异黄酮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相关食品中的存在形式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一、源森生物大豆异黄酮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
1931年,从大豆中首次分离提取出大豆异黄酮—染料木黄酮,随后又发现另外两种大豆异黄酮—黄豆苷原和大豆黄素。
大豆异黄酮的化学结构见图 1在大豆籽粒中只有少量异黄酮以游离形式存在,大部分以β-葡糖苷的形式存在,其结构见图2。
由于葡萄糖上的C- 6羟基可以被丙二酰基或乙酰基取代,因此,共有9种大豆异黄酮葡糖苷。
各种异黄酮葡糖苷在β-葡糖苷酶作用下,可水解为游离的大豆异黄酮。
二、大豆异黄酮在大豆和大豆产品中的含量以及存在形式大豆籽粒的异黄酮含量受大豆品种、产地、生产年份的影响,其变化范围约为0. 5mg~7. 0mg /g干大豆。
大豆籽粒的不同部位以及不同的大豆产品中,其异黄酮含量各不相同。
不同类型的异黄酮以及不同存在形式的异黄酮所占比例除与大豆品种、生长环境有关外,也受大豆籽粒部位、分离提取方法、大豆产品加工工艺的影响,见表1。
由上表可见,大豆胚轴(包括胚根和胚芽)中异黄酮的百分比含量约为子叶的6倍,但由于子叶占大豆籽粒重的95%以上,因此大豆子叶中异黄酮的绝对含量远远大于胚轴。
大豆籽粒中约50%~60%的异黄酮为染料木黄酮,约30%~35%的异黄酮为大豆苷原,约5%~15% 的异黄酮为大豆黄素。
在大豆加工中,由于不同的异黄酮流失损失程度不同,因此大豆产品中各种异黄酮所占比例与未加工的大豆有所不同。
但除个别产品外,大多数大豆食品中,染料木黄酮含量最高,其次是大豆苷原,大豆黄素的含量相当少。
不同类型的大豆产品之间,异黄酮含量差别较大。
大豆异黄酮研究进展(综述)
大豆异黄酮研究进展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摘要:本文介绍了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包括大豆异黄酮的分布和组成、物理化学性质、生理作用、毒理作用等,大豆异黄酮具有抗肿瘤、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功能。
关键字:大豆异黄酮生理功能药理作用毒理作用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引起了很多癌症和心血管等疾病,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我国大豆资源丰富,豆制品作为传统饮食一直受到亲赖。
由于近年来对黄酮类物质的研究的深入,发现大豆异黄酮具有很多生理,药理功能,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中一种具有生理功能的活性物质,随着其保健作用研究开发的不断深入,大豆异黄酮的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的机理正逐渐被人们认识。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国外最早报道始于1931年,Walz[1](1931)用90%甲醇首先从豆奶中提取了7,7,4'-三羟基异黄酮-7-葡萄糖苷;Walter[2](1941)最早报道了大豆片商业制品中异黄酮的含量。
后来Gyogy[3]等(1964)、Naim[4]等(1973;1974)、Eldridge[5]等(1982)分离测定了丹贝(tempe)、大豆分离蛋白、脱脂蛋白、大豆粉和大豆浓缩蛋白中的异黄酮,分离出的异黄酮为大豆苷原(daidzein)、大豆苷(daidzin)、染料木黄酮(genistein)、染料木酮苷(genistin)、大豆黄素苷(glycitin)。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大豆异黄酮的生理功能、制备、检测、应用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目前已达到一定深度。
1 大豆异黄酮的来源、分布与组成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是一种植物化学素,属植物黄酮类,主要来源于豆科植物的荚豆类,大豆中的含量较高,为0.1%-0.5%。
主要是指3-苯并吡喃酮为母核的化合物[6],大豆中天然存在的大豆异黄酮总共有12种,可以分为3类,即黄豆苷类(Daidzin groups)、染料木苷类(Genistingroups)、黄豆黄素苷类(Glycitin groups)。
大豆异黄酮防治疾病研究进展
体 豆制 品摄 人量与罹患癌症 的发病 率呈 明显 负相关关系。 对 于豆制品的抗肿 瘤 , 多数观点为豆类含有低 甲硫氨酸 、 高
肌 醇 六磷 酸 、 苷 异 黄 酮 等 物 质 。Z m n 等 [】 含 有 不 皂 e ig 3而用
同浓度 的大豆异黄酮的食物喂饲大鼠 ,发现高浓度大豆异 黄 酮可 以抑 制 乳 腺 癌 细胞 生 长 ,或 低 浓度 促 进 其 生 长 。 目
前, 已经 明 确 大 豆异 黄 酮 在 以下 6方 面 具 有 抗 肿瘤 机 制 : ①
大豆异黄酮能抑制一些依赖 于雌激 素生长的肿瘤的繁殖 , 具有抗雌激素作用 ;②对肿瘤细胞合成过程 中所需要的相 关酶 , 对其 活性 有明显抑制作用 ; ③在肿瘤细胞增生 阶段 , 大豆异 黄酮通过 抑制血管增 生而抑 制肿瘤 的生长效果 明 显 ; 通 过 消 除 活性 氧 实 现 抗 氧 化作 用 ; 可 以调 节 细 胞 周 ④ ⑤ 期; ⑥含有丰富的染料木素具有抑制部分与 D A切断有关 N
中 国 中 医 药 咨 讯
・
21 0 0年 1 月下 第 2卷 第 3 1 3期
No e e 2 1 Vo . No v mb r 0 0 1 2 33
46 ・
J un l f iaT a iin l ieeMe iieIe r to o ra n rdt a n s dcn romain o Ch o Ch f
大 量 流 行 病学 研 究 表 明 ,东 西方 国国人罹患癌症 的比例显着高于 发展 中国家 , 中类型多乳腺癌 、 其 胃癌 、 前列腺癌等 , 发病率
往 往较 发展 中国家的 4 1 倍 , ~ 0 当然 , 这也与西方发达 国家 医学水平较先进 , 人们健康意识强 , 时发现癌症的 比例较 及 高 , 比发 展 中 国家 , 症 检 出率 低 又关 。对 比乳腺 癌在 经 对 癌
大豆异黄酮在豆制品中的应用效果及调配研究
大豆异黄酮在豆制品中的应用效果及调配研究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天然存在于大豆及其制品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在中医传统中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本文将从大豆异黄酮的作用机制、应用效果以及在豆制品中的调配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
大豆异黄酮作为一种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
首先,它具有雌激素效应,可以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对神经系统、骨骼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等多个器官产生影响,有助于预防女性更年期综合症、骨质疏松症和心血管疾病。
其次,大豆异黄酮还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衰老等作用,可以保护细胞免受外界环境的损伤,减缓机体老化速度,降低患癌风险。
因此,大豆异黄酮在人类健康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那么,大豆异黄酮在豆制品中的应用效果如何呢?经过多次实验证实,豆制品中添加适量的大豆异黄酮可以有效提高其保健功效。
一方面,大豆异黄酮可以通过增加豆制品的营养价值而提高人体对其的吸收利用率。
例如,研究表明,加入适量的大豆异黄酮可以增加豆腐中维生素B和维生素E的含量,增强豆腐对人体的维生素补充效果。
另一方面,大豆异黄酮还可以改善豆制品的口感和口感稳定性。
由于其具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可以与蛋白质、脂肪等组分发生反应,形成稳定的结构,从而提高豆制品的质地和风味。
在豆制品中添加大豆异黄酮的调配研究也是近年来的热点之一。
通过合理调配大豆异黄酮的添加量和添加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特性。
一种常见的调配方式是将大豆异黄酮与其他活性成分进行配伍。
例如,将大豆异黄酮与茶多酚结合,可以协同增强抗氧化作用;将大豆异黄酮与花青素结合,可以提高对心血管保护的效果。
此外,调配大豆异黄酮的添加量也是非常关键的。
适宜的添加量可以保证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达到良好的生物活性,但过量添加则可能导致口感和营养价值的下降。
因此,对大豆异黄酮在豆制品中的调配研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总之,大豆异黄酮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活性成分,在豆制品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大豆异黄酮研究进展文献综述1
大豆异黄酮开发及研究进展[摘要]大豆异黄酮是大豆中的一类具有广泛营养学价值和健康保护作用的多酚化合物,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作为一种植物性雌激素,具有类雌激素和抗雌激素双重作用,并且在抗肿瘤、预防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作用也得到了流行病学和实验数据的有力支持。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大豆异黄酮的生理功能的相关研究报道进行了分析整理,同时对大豆异黄酮的结构、代谢以及发展前景做了介绍。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大豆异黄酮已成为大豆最引人注目功能成分之一,也是食品与营养学研究热点之一。
该文介绍大豆异黄酮的结构、性能、分布、提取分离、检测技术,糖苷水解方法及大豆异黄酮国内研究现状,且分析大豆异黄酮市场状况及研究前景。
[关键字]大豆异黄酮;大豆异黄酮糖苷;大豆;功能性食品1 大豆异黄酮概述1.1 大豆异黄酮组成及结构大豆含有大量活性成分,被人们称为“功能性成分宝库”。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中形成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属于黄酮类化合物中异黄酮类成分,主要是指以3–苯并吡喃酮为母核化合物。
迄今为止,从大豆中共分离出12 种大豆异黄酮异构体,分为游离型苷和结合型糖两类,其中苷元占总量2%~3%,包括染料木素(Genistein)、大豆苷元(Daidzein)和黄豆黄素(Glycitein)三种。
结合型糖苷由三种苷元衍生而成,占总量97%~98%,主要以染料木苷(Genistin)、大豆苷(Daidzin)和6”–O–丙二酰基染料木苷等九种形式存在(Philippe 等,2004;Chung 等,2005)。
其中主要成分有三种,染料木素、大豆苷元和黄豆黄素,它们具有共同母核结构,染料木素为母核5、7、4 位被羟基取代三羟异黄酮,大豆苷元和黄豆黄素均为7、4 被取代二羟异黄酮,其中黄豆黄素母核6位存在甲氧基。
在天然状态下,这三种异黄酮母核与葡萄糖以β–糖苷键连接,以异黄酮葡萄糖苷形式存在于大豆中,分别称为染料木苷(Genistin)、大豆苷(Daidzin)和6–甲氧基黄豆苷(Glycitin)。
大豆异黄酮活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大豆异黄酮活性作用的研究进展(一)什么是大豆异黄酮大豆异黄酮是大豆中的一类重要成分总称,它主要包括:一、二羟异黄酮(又称大豆素、黄豆苷原,daidzein);(又称金雀异黄素、染料木黄素genistein);二、二羟异黄酮(又称大豆素、黄豆苷原,daidzein);三、黄豆黄素(glycitein)等12种化合物以天然状态存在。
上述这些成分常以糖苷结合形式、乙酰基结合形式和丙二酰葡萄糖苷结合形式存在。
照片名称:39x57林蛙卵油?照片描述:林蛙油滋阴壮阳好产品大豆在加工、发酵或水解过程中,会释放出游离的三羟异黄酮和二羟异黄酮。
这两种游离的成分更易被人体肠道所吸收。
近10多年来,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动物实验研究和体外实验研究均一致显示,大豆异黄酮对多种肿瘤具有抗癌作用,其中对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及白血病等较为明显。
大豆异黄酮是一种结构与雌激素相似,具有雌激素活性的植物性雌激素,系由大豆及黑豆等豆类植物中提炼而出,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尤其与女性一生的健康关系更为密切。
能够减轻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延迟女性细胞衰老、使皮肤保持弹性、养颜、减少骨丢失,促进骨生成、降血脂等。
长期的临床实验证明:大豆异黄酮对低雌激素水平者,表现弱的雌激素样作用,可防治一些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的疾病的病症,如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血脂升高等;对于高雌激素水平者,表现为抗雌激素活性,可防治乳腺癌、子宫内膜炎,具有双向调节平衡功能。
研究发现,中年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很快,而补充植物雌激素可确保骨质量、骨密度,以预防骨质疏松。
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和波动,易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如出现烦躁、失眠、心血管功能失调、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所以,雌激素在女性的一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年后补充大豆异黄酮这种安全、有效的植物雌激素,将会大大提高中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由于卵巢机能减退,体内雌激素合成与分泌不足,会导致脂肪和胆固醇代谢失常,使绝经女性血脂和胆固醇升高,易患心血管疾病。
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论文
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摘要】大豆异黄酮在药理毒副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使我们对大豆异黄酮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利用其独特的药理作用为人类服务。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q8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648-02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iavones)主要存在于豆科类植物中,其中大豆的含量最高,故特别称为大豆异黄酮[1]。
大豆异黄酮不仅是一类重要的营养素成分,早些年研究还显示具有显著的防治癌症效果[2]。
目前,大豆异黄酮的研究以及应用已经十分广泛。
1 大豆异黄酮的主要作用1.1 防治癌症研究证明,二羟异黄酮抑制白血病细胞hl-60生长,三羟异黄酮能广泛抑制多个器官如乳腺、前列腺、大肠、皮肤的多种激素依赖性和非激素依赖性肿瘤细胞[3-4]。
癌症的防治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分裂、抑制细胞生长、抑制血管生长、抑制癌细胞侵袭与转移、诱导细胞凋亡等方式。
大量研究表明[5-8],大豆异黄酮能特异性地抑制蛋白酪氨酸激酶(ptk)的活性,抑制拓扑导构酶ⅱ的活性,抑制肿瘤生长因子(tgf)的功能、抑制fgf作用、通过抑制akt,nf-κb 和 bax/bcl-2 等的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趋化运动、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和抑制血管形成等作用方式发挥抗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有效地防治乳腺癌、子宫癌、肠癌、白血病、前列腺癌等。
大豆异黄酮的抗癌活性是多种分子效应以及基因水平调节的协同作用,至今其具体机制仍不清楚。
1.2 抗衰老作用研究显示[9],三羟异黄酮治疗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有一定疗效。
这种疾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有明显的性别差别(男女比例为2:1),病变广泛累及皮层、脑干、脊髓。
三羟异黄异黄酮治疗(16mg/kg,bird)动物侧索硬化症模型动物,可有效地阻止雄性动物疾病的发展,防止雄性动物的衰老。
同时,由于异黄酮具有人体雌激素的功能作用,在低剂量时能于与人体雌激素受体结合[10],发挥一定的雌激素样作用,能有效地防治女性更年期综合症,具有美容保健、抗衰老的作用。
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
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作者:佚名科研信息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60 更新时间:2005-4-27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代谢,吸收,作用机制,β-葡糖苷酶,酶解健康网讯:大豆异黄酮(soyaisoflavones)是大豆等豆科植物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物,迄今为止,己知大豆中的异黄酮共有12种异构体(化学结构式见图1、2),其中3种为苷元形式,即染料木素(genistein)、大豆黄素(daidzein)和黄豆黄素(glycitein), 9种为葡糖苷形式。
大豆异黄酮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有限,其含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理位置、生长季节、气候、培养条件和储存方式等。
大豆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仅为千分之几,而且97%~98%以糖苷形式存在,苷元仅占2%~3%。
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不仅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活动,还能对人体发挥有益的生理调节作用。
大豆异黄酮的植物雌激素作用,可以降低人体多种雌激素依赖型疾病的发病率;抗氧化作用,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能抑制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诱导癌细胞凋亡;还具有抗菌作用。
近年来,关于大豆异黄酮的研究报道较多,本文就大豆异黄酮的代谢与吸收、药理作用机制、生物活性与结构的关系以及大豆异黄酮酶解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代谢与吸收1.1 代谢大豆异黄酮糖苷在人体内主要由肠内菌从产生的葡糖苷酶水解为苷元,苷元直接被人体吸收或者被代谢成多种单一的代谢物再被吸收,如马雌酚就是大豆黄素在人体内进行生物转化的最终代谢物。
大豆异黄酮的代谢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并受饮食结构的影响,如用不同来源的淀粉饲养时,大豆异黄酮在小鼠体内的代谢物则不同,饲喂土豆淀粉的小鼠,血液中马雌酚的含量显著高于饲喂大米淀粉的小鼠,并且小鼠肠内β-葡糖苷酶的活性亦有明显差异,这可能是不同来源的淀粉影响了小鼠的生理代谢过程或肠内菌从组成。
另有报道,每天食用大豆食品的成年人中,约有30%~50%在尿液中检测不到马雌酚,原因尚不清楚。
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稳定性研究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T he e x t r a c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s o y i s o la f v o ne s f r o m s o y be a n we r e o p t i mi z e d t h r o u g h o r t h o g o n a l e x — — p e r i me n t s o n t he ba s e o f s i n g l e- f a c t o r t e s t s .Th e r e s u l t s s ho we d t h a t t h e u l t r a s o n i c— — a s s i s t e d e x t r a c t i o n me t h o d wa s b e t t e r t h a n mi c r o wa v e- a s s i s t e d me t h o d ,a n d t h e o b t a i n e d o pt i mu m p a r a me t e r s f o r u l t r a s o n i c~ a s s i s t e d e x t r a c t i o n me t h o d we r e a s f o l l o ws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f e t h a n o l 80 %, ul t r a s o n i c t i me 2 0 ai r n ,u l t r a s o n i c t e mp e r a t u r e 5 0 r a t i o o f l i q u i d t o ma t e r i a l 2 0 mL/ g .Th e s t a b i l i t y o f a n t i o x i da n t a c t i v i t y o f s o y b e a n
大豆异黄酮及其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大豆异黄酮及其生理功能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大豆异黄酮,作为一种天然存在的植物雌激素,近年来在营养学、食品科学、医学等多个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大豆异黄酮及其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从大豆异黄酮的化学结构、生物合成、食物来源出发,深入探讨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益处,特别是在预防慢性疾病、维护心血管健康、改善更年期症状等方面的作用。
本文还将关注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利用度、安全性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前景。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旨在为研究者和消费者提供关于大豆异黄酮及其生理功能的全面、深入的了解,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二、大豆异黄酮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也被称为大豆黄酮,是一类具有独特化学结构和广泛生理活性的天然植物雌激素。
它们主要存在于大豆的种子中,特别是大豆胚芽,是大豆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次级代谢产物。
大豆异黄酮主要包括大豆苷元(Ddzein)、黄豆黄素(Genistein)和染料木黄酮(Glycitein)这三种主要形式,它们各自通过糖苷键与不同的糖分子结合,形成相应的糖苷型异黄酮,如大豆苷(Ddzin)、黄豆黄素苷(Genistin)和染料木黄酮苷(Glycitin)。
大豆异黄酮的化学结构特点在于其酚羟基的存在,这些酚羟基是大豆异黄酮发挥其生理活性的关键。
大豆异黄酮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等,这些生物活性与其酚羟基的数量和位置密切相关。
大豆异黄酮的性质稳定,但受到光照、高温和氧气等因素的影响,其生物活性可能会降低。
因此,在储存和加工大豆及其制品时,需要注意避免这些因素对大豆异黄酮的破坏。
大豆异黄酮的水溶性和脂溶性均较好,这使其在人体内能够被充分吸收和利用。
大豆异黄酮的生理活性主要归功于其与人体内的雌激素受体的结合能力。
虽然大豆异黄酮的结构与人体内的雌激素相似,但其生物活性较弱,因此被称为植物雌激素。
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
2005年第3期9月出版形式异黄酮种类R1R2R3DaidzinHHHGenistinOHHHGlycitinHOCH3H6"-0-MalonyldaidzeinHHCOCH2COOH6"-0-MalonylgenisteinOHHCOCH2COOH6"-0-MalonylglyciteinHOCH3COCH2COOH6"-o-AcetyldaidzeinHHCOCH36"-0-AcetylgenisteinOHHCOCH36"-0-AcetylglyciteinHOCH3COCH3乙酰基葡萄糖苷型丙二酰基葡萄糖苷型葡萄糖苷型表!大豆异黄酮的种类图2大豆异黄酮葡萄糖苷结构式OR2R1OOOHOHCH2OR3OHOHO1!!!大豆异黄酮的结构!种类和分布1.1结构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大豆异黄酮在通常情况下为固体#熔点在100!以上"常温下性质稳定#呈黄白色粉末状#无毒#有轻微苦涩味#在醇类!酯类和酮类溶剂中有一定的溶解度#不溶于水#难溶于石油醚!正已烷等"1931年#Walz从豆奶中用甲醇首次分离提取出大豆异黄酮5#7#4#-三羟基异黄酮-7-葡萄糖苷#并发现其可被盐酸水解成1分子的葡萄糖和1分子料木黄酮$genistein#又叫金雀异黄素%#随后又发现另外两种大豆异黄酮-大豆素$daidzein%和大豆黄素$glycintein#又叫黄豆苷%"其化学结构见图1"图1中#当R1=H#R2=H时#称为大豆素&当R1=OH#R2=H时#称为染料木黄酮&当R1=H#R2=OCH3时#称为大豆黄素"在大豆籽中只有少量异黄酮以游离形式存在#大部分以!"葡萄糖苷的形式存在#其结构见图#"由于葡萄糖上的C-6羟基可以被丙二酰基或乙酰基取代#因此#共有9种大豆异黄酮葡萄糖苷"各种异黄酮葡萄糖苷在!!葡萄糖苷酶作用下#可水解为游离的大豆异黄酮"大豆异黄酮的种类见表""1.2分布大豆异黄酮在大豆种子中的分布不均匀#在胚轴中异黄酮含量相当多#而在子叶和种皮中的含量却较低#不到胚轴含量的20%"国内的研究也发现#大豆许晶1*张永忠1付茂辉21$东北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哈尔滨150030%2$黑龙江惠康食品有限公司#哈尔滨150030%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摘要介绍了大豆异黄酮的结构!种类!分布和提取方法$吸附法!膜分离法!溶剂萃取法%#以及大豆异黄酮的功能和在食品中的应用前景"关键词大豆异黄酮结构提取功能应用山西食品工业SHANXIFOODINDUSTRY图1大豆异黄酮的化学结构HOR2R1OHOO*许晶#女#1979年出生#现为东北农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收稿日期’2005-06-10232005年第3期9月出版异黄酮含量随着子粒由大到小逐渐升高!并分析认为是大粒品种其胚轴在种子中的比例相对较小的缘故!间接证明了大豆异黄酮主要分布在胚轴中"2!!!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大豆异黄酮是小分子的水溶性有机物!据此特性常用的提取方法有以下几种"2.1溶剂萃取法三种丙二酰基异黄酮葡糖苷具有热不稳定性!在80!条件下可转化成相应的异黄酮糖苷"2.2膜分离技术#见图!$此法可同时回收低聚糖%皂甙%胰蛋白酶抑制剂等成分"2.3吸附法提取异黄酮&见图"$3!!!大豆异黄酮的功能大豆异黄酮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许多流行病学%免疫学%动物体内%外实验研究报告表明!大豆异黄酮可以有效地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白血病%结肠癌%肺癌%肝癌%胃癌的发生"大豆异黄酮具有对骨组织密度的阳性反应!可以促进骨质形成!保护骨质不丢失!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大豆异黄酮具有弱的雌激素活性!可用于改善妇女更年期症状"大豆异黄酮具有抗酸化能力!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对心脏病的危害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异黄酮可降低体内胆固醇和脂肪量!并能影响脂肪代谢!防止高血压%高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症发生"除上述功能%作用外!大豆异黄酮还有抗氧化!抑制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作用"异黄酮具有抗真菌性从而抑制真菌活性的功能"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具有雌激素调节作用!能够改善妇女皮肤&美容$并对糖尿病及其他并发症%肾肝疾病%牙周炎等有预防和治疗的功效"4!!!大豆异黄酮在食品中的应用前景大豆异黄酮具有优越的生理功能特性!可广泛地应用于保健食品当中!特别在一些预防慢性疾病的老年保健品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还存在一个问题!即大豆异黄酮的摄取有效量至今仍没见报道!日本曾对其长寿地区(冲绳)进行推算!每日大豆异黄酮的摄取量约为32mg"有关异黄酮此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研讨!以下主要介绍大豆异黄酮基料在食品中的应用概况"4.1保健食品在保健食品领域!利用较多的大豆异黄酮形式主要为一些具有较高含量的大豆异黄酮素材!特别是其配基形式"日本市场上已出现较多此类产品!但其利用的生理功能主要以预防骨质疏松症为主!经各种实验证实具有抑制骨吸收效果!因此可用于生产调节骨代谢功能的保健食品"另外!在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健康食品中!与矿物质%维生素等相配合特别有效!对于闭经后女性来说!此类健康食品最合适!还可作为年轻女性等的补钙食品"此外!大豆异黄酮的抗癌功能研究已取得进展!于是期待开发出各种以抗癌功能为主的保健食品"山西食品工业242005年第3期9月出版4.2健康茶异黄酮的水溶性是较高的!对于大豆胚轴!温水是良好的抽提溶液"在日本!已有商品#大豆胚芽茶$出售!该茶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深受人们的喜欢%4.3一般食品各种富含大豆异黄酮的大豆蛋白的开发!大大地拓宽了大豆异黄酮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人们平时就可以通过饮食摄入大豆异黄酮"特别是大豆分离蛋白或浓缩蛋白!在食品中应用很广泛!包括应用于如饮料&冷冻食品&糕点等一般加工食品"此外!许多传统食品如各种大豆发酵制品中也都含有一定量的大豆异黄酮!而且此类制品中含有的大豆异黄酮形式大都为其配基形式!很易于人们所吸收"总之!在一般食品中的应用还必须考虑风味&营养等因素对该食品的影响"5!!!结束语我国是农业大国!大豆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应用大豆异黄酮具有丰富的原料来源"随着对大豆异黄酮功能性和营养性研究的深入!大豆异黄酮在食品&医药&保健品及其他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未来的保健食品中!大豆异黄酮不仅仅作为食品添加剂!而且还作为食品的新原料!特别是功能性食品的基料在功能性食品中发挥重要作用"总之!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制品!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宋国安.大豆异黄酮的功能及开发应用前景’J(.农牧产品开发!1999!11)4-5.2李有业.大豆异黄酮的功能及其保健应用’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47-51.3张永忠.新型保健食品功能因子一大豆异黄酮’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2!23*4+)62-66.4唐传核!彭志英.大豆异黄酮的开发及应用前景’J(.西部粮油科技!2000!4.35-39.5WisemanH.Roleofdietaryphyto-oestrogensintheprotectionagainstcancerandheartdiease’J(.BiochemSocTrans!1996!24*3+)795-800.6孙君明.大豆异黄酮含量及影响因素的评价’J(.!!!中国粮油学报!1998!13*2+:10-13.7沈益民.国内外大豆异黄酮功能研究与应用’J(.粮食与油脂!2002!8)13-14.8张静.大豆异黄酮的应用研究概况’J(.山东食品科技!2003!6)29.许晶!等)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转变!人们对肉制品的营养性及感官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保健型功能性肉制品将成为未来肉类制品的发展方向"在有关科研人员的努力下!乳清制品的加工和制造技术已取得很大进展!经过超滤#双重过滤和浓缩等加工工艺!得到的新产品-乳清浓缩蛋白$WPC%#乳清分离蛋白$WPI%等乳清新产品!在某种程度上使乳清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瓶颈得以突破"据悉!应用新的乳清蛋白配料!能赋予肉制品以有利健康的形象和&绿色’标签!受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注"刘国信乳清蛋白在肉类加工中的新应用!!!!!!!!!!!!!!!!!!!!!!!!!!!!!!!!!!!!!!!!!!!!!!25。
大豆异黄酮稳定性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大豆异黄酮稳定性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张晨;杨晓泉;杨文杰;刘彬
【期刊名称】《现代食品科技》
【年(卷),期】2004(020)004
【摘要】大豆异黄酮是以大豆为原料提取制成的植物雌激素.大量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在防癌抗癌、防治心血管疾病、预防骨质疏松症、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其稳定性的研究上,而国内还几乎为空白.因此,综述了大豆异黄酮组分稳定性以及该研究在异黄酮制备中的重大意义.
【总页数】3页(P172-174)
【作者】张晨;杨晓泉;杨文杰;刘彬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广州市 510640;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广州市 510640;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广州市510640;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广州市 5106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14
【相关文献】
1.大豆异黄酮及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张晓霞;刘春雪
2.大豆异黄酮的药理学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J], 成冬海
3.大豆异黄酮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J], 孙肖明;孟宪梅;宿甲子
4.大豆异黄酮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吕宁;胡友军;冉学光;肖静英;赵晓
南;霍星华
5.大豆异黄酮在猪禽养殖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J], 刘帅;熊云霞;孙铝辉;王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异黄酮 是大豆生长过程 中形成 的一类 次生
的还需要深入研究 ,本文主要针对国外在此方面开展
的研究情况与发展进行综述。
1 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1 热稳定性 的研究进展 . 1 在众多加工过程 中,热处理是最常见的。因此,
代谢物质。很多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具有植物雌激
素功能,可 以降低人体多种雌激素依赖型疾病的发病 率 ,而且在 防癌抗癌、防治心血管疾病、预防骨质疏 松症、 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 2 11 -, 至此,大豆异黄酮成为 了学术界乃至全世界关注 的焦 点。在我国,国务院已于 19 9 5年开始批准实施“ 大豆 行动计划” 其 中明确将大豆异黄酮列为大豆综合开发 ,
( l g f o da dBitc n lg , o t h n Col eo F o n e o e h oo y S uhC iaUnv ri f e h oo y Gu g h u 1 6 0 iest yo T c n lg , a z o 5 0 4 ) n
Ab ta t o b a s fa o e r h teto e swhc r xrce r m o b a . cn tde n te e e to o a o e n sr c :S y e n io v n saep y o srg n ih ae e t td fo s y e n Re e tsu iso h f c fi f v n so l a sl cn e , h ath at , o to o s n o tme o a s l y t ms idc t o iv f t ha g ihyat c v . ttes de n te a c r er e l h s p m i a dp s- n p u a mpo , n aep s ee e st taehg l t a t e Bu h ti so h e s s i i t c r i u
大豆异黄酮稳定性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张晨 杨晓泉 杨文杰 刘彬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广州市 504) 160
摘要 :大豆异黄酮是以大豆为原料提取制成的植物雌激素。大量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在防癌抗癌、防治心血管疾病、预防骨 质疏松症、 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但是在其稳定性的研究上,而国内还几乎为空白.因此,综述了大豆异黄酮组 分稳定性以及该研究在异黄酮制备 中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稳定性;制备
组分对热也不稳定。Ban i n等 四 研究发现,染 i aEs n e 料木苷 ( eii)和 大豆甙 ( a z )在 高温下将 Gnt sn Di i dn 产生热降解,在豆奶 的储藏过程中,环境温度的升高 将直接导致 gn t 和 di e 衍生物的损失 ; eii sn a zi d n 实验中, 无菌包装的豆奶样 品分别储藏在环境温度 (5 5 1,2 , 3 " 和升高后的温度 (0 8 , 0 下 , 7 C) 7, 0 9" C) 定期 ( , 7 1, 1 2 , 5 4 4 2 , 8 3 , 2天) 后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 ( P C) HL 对样品中残余 的异黄酮浓度进行检测 , 色谱条件为: 反相 C s 2c i(5mX4 mm) u e oi , . 6 S p l s 柱 流动相 ( c l A) 2 %甲醇 、( 5 B)柠檬酸 (H3 )O p . %~5 %进行梯度 5 O 洗脱,流速 1 m/ l . l ,分析波长为 24 m、2 2m, 0 m 5n 6n
中豆粕 中的异黄酮的稳定性¨ , 钔 实验以大豆面包( B S)
析并得 出速率常数 ( tcnt t,如表 1 r e os n) a a 所示 。
T b . n tcCo sa t o nsi g a a o o i a 1 Kiei n tn sfrGe it De r d t ni S yM l n - - 0 张晨 (90 18 一)。男。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20 02级在读硕士 研究生。研究方向蛋白质化学与工程
的温度下,丙二酰基染料木苷和 乙酰基染料木苷可产 生脱酯化作用从而生成丙二酸 甲酯 、乙酸甲酯和染料
木苷 ;P d in等 ¨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指 出, n aa a jt
近年来,越来越 多的研究表 明,异黄酮的糖苷和苷元
维普资讯
《 州食 品工业 科技 》 广
Gu n z o o dS in ea dT c n lg a g h uF o c c n e h oo y e
V 1 0N04总 8 ) o. .( 2 2
其最佳的转化温度为 5  ̄ 。此外 ,P tc 等 嵋 还发 0C aia ri 现 :在水存在下加热,丙 二酰形式转化为糖苷形式 , 在没有水存在时加热,丙 二酰主要转化为乙酰形式 。 由于丙二酰糖苷是大豆 中天然存在的异黄酮形式 ,以
上的研究对于分析异黄酮组分的稳定性有重大意义。
s bl f sf v n s t it o l o e,weea s zr t o . hsp prrve dtes d ntes bl f sf v n sa drp r d t r t a i y i a o r l t eoa me T i ae i mo h e we ti o t it o o a o e n e ot ege h ue s h a i y il e h a
作为研 究模型,通过模拟 口腔 、胃和小肠消化机理对 其 中异黄酮稳定性进行 了深入研究,消化物水相部分 用离心的方法从消化物中分离出来,样品用高效液相 色谱 ( P C H L )分析 。结果表 明:在 口腔、 胃的消化 过程 中, 自 S 来 B中的大豆甙元 , 染料木黄酮 ,以及它 们相应 的 1 糖苷和黄豆黄素 ( lc t i )均保持稳 3 一 g y ie n 定 ,回收率为原料 的 9 %以上 |l 小肠消化过程 5 1 4  ̄在
s nf a c ep e aain fs fa o e, i ic n t t rp rt so io v n s g i e oh o l
Ke wo d : o b a sf v n sS bl ; rp rt n y r s S y eni l o e;t it Pe aa o o a a i y i
维普资讯
《 州食 品工业 科技 》 广
Gu n z o o dS in e n e h oo y a g h uF o ce c dT c n lg a
V 1 0 .( s ) o. 4 总 2 2 No
中图分类号 :T24 S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篇号 :0726 ( 0)40 -5 10—742 40-12 9 0 70
利用之首 [o很显然 ,充分利用我国大豆资源 ,对异 3 1
黄酮进行更为全面深刻地研究势在必行。 目前 已经从大豆 中分离鉴定出有 1 种异黄酮, 2 其 中3 种为苷元结构 ( eie 、D i e 、G yi i) G n tn a zi l tn , si d n ce 其余 9 种为糖苷结构 [。 4 1 近年来 ,国 内关于异黄 酮的报道主 要侧 重在提 取、精制、结构鉴定方面,而对其 组分 的稳定性的研 究较少,在大豆的不 同加工工艺中,异黄酮组分间互 相转化 的规律 以及如何制备高纯度 的特定类型异黄酮
在异黄酮各组分中, 管苷元的含量仅 2 3 尽 %~ %,
中,胆汁的浓度有效地 ( < . )影响水相部分划分 P0 1 O 为糖苷配基 、 乙酰 gnsn ei 和丙二酰 gn t 的区分度 。 i f eii sn 而胆汁的缺乏将 导致在消化物的水相部分中无法测出
gns i eie tn以及总量超过 6 %的 di e 、 l i i 0 a z i g ce d n y tn和乙
di e 的热分解均为明显的一级动 力学反应 ,并且 a zi d n 在有氧 、无氧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和机理有明显区别
[O 1l
。
两者在碱性条件下均较为不稳定 。数据表 明 9 O
消化过程 中各 自数量上的增加有关 。这说明消化过程
℃时,gns i eie tn在碱性 (H:9 p )下的分解速率常数 k 为 0 2 ( dy (< . 1 . 2I a)p 0 0 ) 2 / 0 ,而在中性 (H ) k仅 p =7 下 为 0 3 ( dy (< . 1; d i e . 0I a )p 0 0) 而 a zi 0 / 0 d n在碱性 (H ) p =9 下的分解速率常数 k为 0 4 ( dy p O 0 ) . 7I a)(< . 1,中性 5 / 0 (H=7 p )下仅为 0 6 ( dy p 0 0) . 2 I a)(< . 1。此与 7 , 2 / 0 O
但却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因此苷元 的热稳定性也是 人们所关注的话题。 al n a 等 n Y eU gr 们研究了加热条件
下 ,gn tn和 di e ei e si a zi d n的分解情 况,用 H L P C法对
残余成分进行检测, 色谱条件同上 ; 并采用 D C法进 S
行 微 热 量 计稳 定性 测 试 。结 果 发现 ,gn tn 和 eie si
P o r s eS u isO tb i t fS y e nIo a o e r g e si t t d e n S a l i O o b a s f v n s nh ly l
Z a g h n a g ioq a ,Y n nj ,LuBn h n e ,Y n a -u n a g C X We- e i i - i
酰 gnt 。 esn 在消化阶段, e it i 及对应 的 1一 i g n e n s 3 糖苷 的稳定性符合以前的研究结果 ,即在酸性环境 中培养 4 ,这些特殊的异黄酮保持稳 定 [1 h 1 ̄丙二酰 d izn 5 ad i
和丙二酰 g y i i lc tn的减少与 d iz i ad en和 g y ien lc t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