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节序曲》春之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春之声
〔课题〕: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节序曲》
〔课型〕:欣赏综合课
〔年级〕:七年级下册
〔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部分民族乐器
〔教材分析〕:
《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涣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乐曲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世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乐曲的特点为旋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目里热闹难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情绪。
〔课标解读〕:
新课标要求7-9年级学生能对乐器和人声进行简单的分类,了解它们的音色特点。感知乐曲的结构,能够简单的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
《春节序曲》作为一首管弦乐合奏,教材中介绍了AB段主题和引子的旋律,课程要求背唱B段旋律,要注意体现该段的表现力。
〔学情分析〕:
1、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具有初步的听辨、感知、理解、判断能力,但对民族管弦乐作品了解极少,对这类作品的聆听兴趣不是很高,所以教师要更好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聆听兴趣;
2、七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并富于幻想,乐于进行音乐活动,可引导他们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3、我校学生音乐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来自于农村,音乐知识相对薄弱,实际授课中需要及时渗透对音乐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春节序曲》中感受音乐作品欢乐、热烈的情绪,使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怀。
2.教学过程和方法:通过交流、体验活动、表演、主题旋律的哼唱、师生评价等方式来完成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欣赏热情,提高欣赏水平。
以实践、创编等活动形式表现音乐,自己创设情景剧,展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3.知识与技能:在对比、欣赏、聆听和实践体验中了解乐曲的基本结构,并试图背唱B段主题,能在听赏中辨识各段主题认识作曲家李焕之。
〔教学重难点〕:
在听赏《春节序曲》过程中哼唱背唱主题旋律,感受和理解音乐欢乐、热烈的情绪,能随曲律动,编创动作。
〔教学方法〕:
教法:为了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综合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想、听、唱、动,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学法: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采用了“欣赏、视唱、讨论、表现、”等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提问:新年刚过你是否还能想起今年春晚开场的第一个节目?
生:.........
师:如果你已经忘记了,或者记不清楚了请看羊年春晚《四世同堂合家欢》这个视频。你是否在歌曲中听到熟悉的旋律?旋律出自哪个乐曲?
生:春节序曲。
师:本节课我们就来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节序曲》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春晚中的节目,唤起学生回忆,导入自然贴切有时效性。
二、乐曲赏析:
1、欣赏全曲整体感知: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聆听这首乐曲,在听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这三个问题:(播放《春节序曲》)
①乐曲演奏中运用了什么乐器?
生答:锣鼓、唢呐、双簧管、长笛、大提琴、小号、英国管、小提琴等。
②歌曲分为几个部分?(即歌曲的结构)
生答:乐曲结构是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引子+ A+B+A
③音乐把你带进了一个怎样的情景之中?
生答:锣鼓喧天、载歌载舞的过节的喜庆气氛
设计意图:第一遍全曲欣赏,让学生能完整的去感受乐曲,再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能主动地、更层次地去分析乐曲。
师总结并简介作品:
《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乐曲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乐曲的特点为旋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情绪。
2.分段欣赏:
(1)引子部分:
师提问:该部分音乐的情绪、速度、节奏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场景?(播放引子部分音乐)
生回答:引子部分由乐队全奏“开场锣鼓”,以强烈的节奏、力度概括全曲,以欢快热烈情绪特征,将听众带进的大型群舞中。
(2)第一部分:(共2个主题)
师:请学生比较两个主题有什么区别?在这段音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你能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绘一下这场面吗?(播放第一部分音乐)
生回答:第一主题锣鼓喧天的感受,旋律柔和、明亮,活泼流畅,音乐引人入胜,与前奏有鲜明的对比。第二主题出现了载歌载舞的场面。通过与第一主题的对比欣赏,让学生感受到节奏的变化,人们那种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激动心情。
师总结:A 段的音乐,包含有两个主题,据作曲家介绍,它们是由两首曲调相近的唢呐曲综合而成。
第一主题以不同乐器、不同力度的“问答”展示出富有陕北民间特色的舞曲,旋律柔和、明亮,活泼流畅,音乐引人入胜,与前奏有鲜明的对比。问句由长笛和双簧管主奏,答句加入了各组高音乐器主奏,中低音乐器作伴奏,改编后的合唱曲则是由女中音问,其他声部答。力度一弱一强,仿佛是小锣小钹与大锣大鼓的交相呼应,又象领舞的伞头与秧歌队的一唱一和。
第二主题让我们似乎进入了另一个人圈,音乐节奏的变化,抑扬交替,这个主题加花变奏成新的旋律,再次出现不管乐器和弦乐器的互答,描绘着你来我往、一进一退、逗挑错位、舞姿翩翩的身影。经过短暂的过渡,乐曲回到引子的热烈气氛,这是秧歌舞的第一个大场表演,音乐形象色彩斑烂,锣鼓铿锵,舞姿豪放,秧歌队矫健灵活,载歌载舞,一唱百和,穿花层出不穷。小号和打击乐器把乐曲推向第一个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