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固相反应(1)

合集下载

固相反应固相反应

固相反应固相反应

❖ 六. 热分解反应
这类反应常伴有较大的吸热效应,并在某一狭 窄范围内迅速进行,所不同的是热分解反应伴有分 解产物的扩散过程。
第三节 固相反应动力学
➢一般动力学关系 ➢化学动力学范围 ➢扩散动力学范围
一. 一般动力学关系
固相反应通常是由若干个简单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如 化学反应、扩散、结晶、熔融和升华等步骤综合而成,整个 过程的速度将由其中速度最慢的一环控制。
dt
dx
式中:dQP、dQD分别是在dt时间内 消耗于反应和扩散到M-MO界面的O2 气体量;C0、C分别是介质和M-MO 界面上O2的浓度;K是化学反应速度 常数;D是O2通过产物层的扩散系数。
当过程达到平衡时,
Vp=
VD或
Kc=
D
c0
c
1
C=c0
1
K
D
1
V = Kc = 1
Kc 0 Dc 0
ZnO Zni或e
Zn O2
图2 Zn氧化的ZnO层内Zn2+及e浓度分布
❖ 四. 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是另一类重要的固态反应,其反应通式为: A+BC→AC+B;
AB+CD→AD+BC;
ABX+CB→CBX+AB 这时反应物必须在两种产物层中扩散才能使反应继续进 行。并将形成种种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排列情况。 产物层排列主要取决于反应物的扩散组元、产物与反应 物的固溶性等。对于三组分以上的多元系统,则产物层的排 列就更复杂。
简化为:
V = KnCn(n≠1,n>0)
令经过任意时间t,有X部分反应物消耗于反应,而剩 下的反应物量为(c-X)。上式可写成:
— d(cdX t )Kn(cX)n

《固相反应》PPT课件

《固相反应》PPT课件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2. 固-气反应
固相-气相反应的原始反应物要求至少有一种固相物质和 气相物质。按照气相物质在反应过程是否进行化学传输过 程,固-气反应可分为无化学传输的蒸发反应和涉及化学传 输过程的气相生长反应两大类。
(1)蒸发反应
蒸发反应的起因是固相物质的饱和蒸汽压,当饱和蒸汽 压大于固相表面处平衡蒸汽压时,固相物质就不断离开固 相表面。相反过程就是表面处的蒸汽原子落回到表面处, 产生凝聚过程。利用这种蒸发-凝聚过程,控制其热力学、 动力学条件,可制备出各种新型薄膜类材料。
(2)气相生长反应
气相生长反应可制备具有高纯、高分散性和高均匀性要 求的材料,如制备特种薄膜、单晶材料、高纯物质等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3. 固-固反应
固相-固相反应只涉及两个或以上的固相物质之间的化 学反应以及物质的扩散等过程。按照反应进行的形式, 固相反应又包括相变反应、固溶反应、离溶反应、析晶 反应、化合与分解反应等。其中,相变反应是最基本的 反应类型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第二章
固相反应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固相反应:固体与固体反应生成固体产物的过程
也指固相与气相、固相与液相之间的反应
固相反应特点:先在界面上(固-固界面、固-液界 面、固-气界面等)进行化学反应,形成反应产物层, 然后反应物再通过产物层进行扩散迁移,使反应继续 进行
(1) 固态物质间反应直接进行,气相或液相没有或不起重要 作用;
(2) 固体反应开始温度比反应物的熔融温度或系统的低共熔 温度要低的多,通常与一种反应物开始呈现显著扩散作用的 温度相接近,且其与熔点Tm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硅酸盐 中约0.8~0.9Tm; (3) 反应物之一存在多晶转变时,多晶转变温度常是反应开 始变为显著的温度

8 《材料科学基础》第八章 材料制备中的固态反应.

8 《材料科学基础》第八章 材料制备中的固态反应.

Q

(dG
dt ) K

1
K (1 G) 3
(dG dt)J
由Q~G作图
Q
G很小时,Q=1,两方程一制;
1
G
G很大时,Q>>1,两方程差距大
结论:前者适用于G较小的情况,后者适用于G较大的情况
(4)由
KK

2DC0 R02 n

KK

1 R2
0
杨德尔方程与金斯特林格方程的局限性:
(1)稳定扩散; (2)球形颗粒; (3)未考虑生成物密度的变化。
AA
BR B x0
G=
R
0
3-(R0-x)3 R3
0

x R0
1
1 (1-G)3
dG dt

4KR02 (1 G)2
3 (1
G)

K1 (1 G)5
3
平板截面(F不变):
dG dt

K1
(1
G)
积分上式,并考虑到初始条件(t=0、G=0),得到固相反应转化率与时间 的函数关系:
反应截面为球形 反应截面为平板
F1 (G) [(1 G) 2 3 1] K1t
F1 (G) ln(1 G) K1t
三、扩散动力学范围 (特点:VR>>VD)
1、 杨德尔方程
设以平板模式接触反应和扩散
AB A
x dx CA=C0 0
经dt通过AB层单位截面的A的量为dm
不同物质泰曼温度与其熔点的关系:
泰曼温度
金属 0.3~0.4Tm 盐类 0.57Tm
硅酸盐类 0.8~0.9Tm
许多固相反应的实际速度比泰曼理论计算的结果快得多! 有些反应即使反应物不直接接触也仍能较强烈地进行!??

第八章 固相反应

第八章 固相反应

第八章固相反应【例8-1】MgO与SiO2固相反应生成Mg2SiO4。

反应时什么离子是扩散离子?请写出界面反应方程。

【解】Si4+,Mg2+为扩散离子,界面反应方程式为:【例8-2】试比较杨德方程、金斯特林格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解】杨德方程推导条件:(1)球状颗粒模型。

(2)扩散截面积保持不变、稳定扩散金斯特林格方程推导条件:(1)球状颗粒模型。

(2)扩散截面积改变、不稳定扩散但为简化求解,推导过程中设为稳定扩散。

适用条件:(1)杨德方程适用转化率G<50%,G,误差(2)金斯特林格方程适用于转化率G>50%,具有更好的普遍性与实际情况较吻合。

【例8-3】假定从氧化铝和二氧化硅粉料成形莫来石为扩散控制过程。

你将如何证明这一点?又假如激活能为。

并在1400℃下1小时内反应过程完成10%,问在1500℃下1小时内反应会进行到什么程度?在1500℃下4小时内又如何?【解】已知:Jander方程。

当G校小时,式中:K-反应速率常数,故当t不变时:则代入T1=1673K,T2=1773K,得故1500℃,一小时内反应程度:G2=1.529G1=1.529×10%=15.92%同理利用式可算得1500℃4小时反应程度G2∵∴%%【例8-4】体积扩散与晶界扩散活化能间关系为(、分别为晶界扩散与体积扩散激活能),试分析在哪个温度范围内,晶界扩散超过体积扩散?【解】晶界扩散有体积扩散有欲使即>又则>0移项得:或令则当T<T C时以晶界扩散为主,,当T>T C时以体积扩散为主,即。

【例8-5】当测量氧化铝-水化物的分解速率时,一个学生发现在等温实验期间、重量损失随时间线性增加到50%左右。

超出50%时重量损失的速率就小于线性规律。

线性等温速率随温度指数地增加。

温度从451℃增加到493℃时速率增大10倍。

试计算激活能。

【解】∵∴由题意可知:当T从451℃增加至493℃时,故得活化能【例8-6】首先利用实验方法确定莫来石的形成是属于一级反应,并通过一级反应的公式求出K1。

武汉理工大学考研材料科学基础重点 第9章-固相反应

武汉理工大学考研材料科学基础重点 第9章-固相反应

第八章固相反应第一节引言第二节固相反应机理第三节固相反应动力学第四节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第一节引言固相反应特征基于研究结果,泰曼认为:(1)固态物质间的反应是直接进行的,气相或液相没有或不起重要作用。

(2)固态反应开始温度远低于反应物的熔点或系统的低共熔温度,通常相当于一种反应物开始呈现显著扩散作用的温度,此温度称为泰曼温度或烧结温度。

(3)当反应物之一存在有多晶转变时,则转变温度通常也是反应开始明显进行的温度,这一规律也称为海得华定律。

泰曼的观点长期以来一直为学术界所普遍接受。

并且将固体和固体反应生成固体产物的过程称为固态反应。

但随着生产和科学实验的进展,发现许多问题。

因此,金斯特林格等人提出,固态反应中,反应物可能转为气相或液相,然后通过颗粒外部扩散到另一固相的非接触表面上进行反应。

指出了气相或液相也可能对固态反应过程起重要作用。

显然,这种作用取决于反应物的挥发性和系统的低共熔温度。

可见,固态反应除固体间的反应外也包括有气相、液相参与的反应。

控制速度不仅限于化学反应,也包括扩散等物质迁移和传热等过程。

并指出这些反应有如下一些共同的特点:(1)固体质点(原子、离子或分子)间具有很大的作用键力,故固态物质的反应活性通常较低,速度较慢。

而且,固态反应总是发生在两种组分界面上的非均相反应。

对于粒状物料,反应首先是通过颗粒间的接触点或面进行,随后是反应物通过产物层进行扩散迁移,使反应得以继续。

因此,固态反应一般包括相界面上的反应和物质迁移两个过程。

(2)在低温时,固体在化学上一般是不活泼的,固态反应通常需在高温下进行。

而且由于反应发生在非均相系统,因而传热和传质过程都对反应速度有重要影响。

⏹第二节固相反应机理固态反应一般是由相界面上的化学反应和固相内的物质迁移两个过程构成。

一相界面上化学反应机理可把整个反应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

(1)隐蔽期:约低于300℃。

(2)第一活化期:约在300~400℃之间。

(3)第一脱活期:约在400~500℃之间。

8 《材料科学基础》第八章 材料制备中的固态反应.

8 《材料科学基础》第八章 材料制备中的固态反应.

的定量关系
M (S)

1 2
O2(
g
)
MO(S )
MO
O2
M
C0 C
前提: 稳定扩散 过程: 1、 M-O2界面反应生成MO;
2、 O2通过产物层(MO)扩散到新界面; 3、 继续反应,MO层增厚
根据化学动力学一般原理和扩散第一定律,
VR=KC
VD=D(ddCx
)
x

D(C0-C)
(1) 固体间可以直接反应,g或L没有或不起重要作用;
(2) 固相反应开始温度常远低于反应物的熔点或系统低共熔点温度;此温度 与反应物内部开始呈现明显扩散作用的温度一致,称为泰曼温度 或烧结 开始温度
(3) 当反应物之一有晶型转变时,则转变温度通常是反应开始明显的温度 - --海德华定律 Hedvall’s Law
.t

KKt
1
dG K
dt
K
(1 G)3
1
1 (1 G)3
金斯特林格积分方程 金斯特林格微分方程
讨论: (1) 适用更大的反应程度; 由金斯特林格方程拟合实验结果,G由0.2460.616, FK(G)~t,有很好的线性关系,KK=1.83; 由杨德尔方程知FJ(G)~t线性关系很差,KJ由1.81增加到2.25
影响固相反应速度的因素:
(1)化学反应本身; (2)反应新相晶格缺陷调整速率 (3)晶粒生长速率; (4)反应体系中物质和能量输送速率
三、固相反应的步骤
几个过程:
(1)反应物之间的混合接触并产生表面效应; A
B
(2)化学反应和新相形成,并形成产物层;
A
B
(3)反应物质点通过产物层相互扩散使反应向颗粒内部进行

第8章 固相反应

第8章 固相反应
中南大学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宋晓岚
第8章
固相反应
8.1 固相反应过程及机理 8.2 固相反应动力学 8.3 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
中南大学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宋晓岚
固相反应 —— 固体直接参与反应并
起化学变化,同时至少在固体内部或外部 的一个过程中起控制作用的反应。
第8章 固相反应
中南大学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宋晓岚
� 固相反应的速度较慢; � 固相反应一般在高温下才能显著发生; � 浓度因素在固相反应中相对不很重要。
第8章 固相反应 ——8.1 固相反应过程机理
中南大学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宋晓岚
二、相界面上化学反应机理
锌铁尖晶石合成: ZnO + Fe2O3 → ZnFe2O4
ZnO-Fe 2O3混合物加热过程中性质的变化
中南大学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宋晓岚
ZnO-Fe2O3反应各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的反应过程和性质变化情况
阶段 Ⅰ 名称 隐蔽期 温度 <300℃ 现象 曲线1下降,吸附 色剂能力下降。 曲线2↑,催化特 性增强,曲线 8未 出现 曲线2下降,催化 特性降低,曲线 8 未出现 曲线2↑,曲线8 开始出现 曲线8上升, 曲线2下降 曲线2下降 原因 反应物相互接触,低熔点反应物因流 动性大,包围了另一种反应物,故称 隐蔽期。结果使表面积降低。 出现反应产物,但产物晶格缺陷严 重,表现极大活性,故催化特性增 强,但仅是局部分子表面膜,未构成 产物晶核,故曲线 8未出现 产物层加强、致密,使表面活性降 低,产物层仅限于分子表面膜范围, 未构成晶核 扩散结果使表面层疏松和活化,表面 活性增加,晶核开始形成 晶化,尖晶石量增加,产物层大大 加强,表面活性减弱 产物晶格缺陷得到校正

第八章 扩散与固相反应

第八章 扩散与固相反应
0 0
= ui + RT ( LnN i + Lnγ i )
0
∂ui ∂Lnγ i ) ⇒ = RT (1 + ∂LnN i ∂LnN i
⇒ Di = Bi RT (1 + ∂Lnγ i ) ∂LnN i
Nerst-Einstein方程 方程 或扩散系数的一般热力学方程
理解:
∂ Ln γ 1+ ∂ LnN
∂ ln N i
情况下物质流将由高浓度处流向低浓度处, 情况下物质流将由高浓度处流向低浓度处,扩散的 结果使溶质趋于均匀化。 结果使溶质趋于均匀化。
∂ ln γ i ) < 0 时,Di<0,称为反常扩散或逆扩散。 ②当 (1 + ,称为反常扩散或逆扩散。 ∂ ln N i
与上述情况相反,扩散结果使溶质偏聚或分相。 与上述情况相反,扩散结果使溶质偏聚或分相。
∆c ∆m ∝ A∆t ∆x
dm ∂c = −D Adt ∂x
∂c J = −D ∂x

J = −D ∇ C

J 扩散通量,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截面的质点数(质点数 扩散通量,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截面的质点数 质点数/s·cm2) 质点数 D 扩散系数,单位浓度梯度的扩散通量 (m2/s 或 cm2/s) 扩散系数, C 质点数/cm3 质点数 “-” 表示粒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即逆浓度梯度方向扩散 - 表示粒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2 0 0
讨论: 讨论:
′ ′ (1)高T时,晶体结构中 NV >> N i NV ≈ NV ) 时 扩散为本征缺陷所控制,扩散系数为本征扩散系数 扩散为本征缺陷所控制,扩散系数为本征扩散系数
Q D = D 0 exp( − ) RT

固相反应

固相反应
x 2 ) x 2 Kt x (1 R ) 2 Kt 3
3 R
t 0, x 0, C 0
2
x (1 2
2
3
X
(11)
4 4
C=0 C=C1
(11)
3
3 R 3 4 xr3 3 3 R 3 反应产物量物 量 V V 3 R 3 3 反应产 R R x r R x 3 x 3 1 1 3 3 G G ) 1 ( ( ) 1 3 3 4 原总量 量 VV R 3 原总 RR R R 3 3
1
1 3
1 1 3 2 1
4
A
x x [1 R [11 1G )G ) ] R ( ( 3 ]
2 2 2 3 ) Kt 2 Kt 简化得 (12) R 1 ( [( G) ] ) (12) R [[1 (11GG )]3 ] 11 [1 11 (1 G 3] 2 简化得 3 3
dx dt KF ( a x )
(1)
x a G (G 为转化率) ,代入(1)式有:
(1) 式两边除 a,则令
dG dt KF (1 G )
(2)
A
r y
B
则反应物与反应产物重量比可用体积比表示
4 G x 反应产物量 V 总 V 残余 3
r
3
4
3 目录
3
R0
(5)
(6)
令转化率为 G,设产物与反应物体密相等,则 3 3 将(8)代入(3) (抛物线方程)得: 3 RR003 0 R(0R0 x )) 3x ) 3 ( 0 x V xx 3 3x 3 令转化率为 G,设产物与反应物体密相等,则 VV R G 1 1 1(1 ) ) )(7)(7) 3 (( 1 1 G 1 (7) 3 3 3 R 0 ( R3 x ) V x 3 2 V V 1 12 [1 (1 R 0R 0 ] 2 K t RR R 0 3 R 33 0 00 X V 10 R G) R 0 ( R 0 )(1 x 3 G V 1x ) (7) 1 0 G R 3 R (1 1 ) ( V1 3 0 0

固相反应

固相反应

非均相反应
当温度和压力突然变化时,晶体内部的点缺陷与处于 晶体的内界面、外界面或位错面上的格点原子之间发生 反应。 例如,在一个具有肖特基缺陷的晶体里,可能发 ' X X 生下列反应: Vm VX MX (面缺陷处) M M XX 此式的意思是,晶体内部过量的肖特基缺陷和晶体面缺 陷处的格位原子作用,生成正常的格位离子。 另一种情况是当初始与晶体MX处于平衡的X2的分压突然 改变时,晶体表面上就形成新的缺陷浓度。其结果是由 表及里地在晶体内形成缺陷浓度梯度变化,最后由于扩散 作用,这种浓度梯度逐渐变得均匀。
均相反应和非均相反应
均相反应是指在单一的固相中结构组元发生局域的重排 过程。 如由于温度和压力的改变所引起的晶体内Frenkel缺陷的 产生、湮灭和缺陷平衡的移动。镍铝尖晶石NiAl2O4中的 氧离子亚晶格构成四面体和八面体两种间隙,Ni2+和Al3+ 在两种间隙中分布状态是随温度而变化的。 非均相反应则是指在单一的固相中结构组元和化学成分 发生局域流动。 如由于氧分压的改变而引起FeO中空位和电子浓度的变 化;在一些基质晶体中掺入少量同晶型的同类杂质的情 况。
二、相变反应
相变反应是指某组成的晶体产生变态时,在各种形态 之间发生的转变。 同一种固态物质中发生相变的现象是很多的, 例如在同一种元素(如铁)的固态中发生 -Fe(体心立方)-Fe(面心立方),这种相变过程 也称为多形性转变。
从热力学观点来看,相变可分为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 一级相变时化学势相等,即 F U T S 0 。发生一级 相变时体积和潜热均发生变化,即 V 0、S 0 。 例如,晶体的熔化、升华或液体的凝固、气化,以及 固态中的大多数多形性转变、脱溶反应、共晶反应、包晶 反应,以及一部分有序无序转变等。 二级相变进行时无熵和体积的突变,例如,合金的 有序无序转变、铁磁性与顺磁性转变、超导体变为超导 态的转变。

第八章 固相反应完整

第八章  固相反应完整

固相反应的热力学

对于固相反应,要使G0,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反应产物的生成热很小, H很小,使得HTS0 (2) 当各相能够相互溶解,生成混合晶体或固溶体、 玻璃体时,导致S增大,使得G0 (3) 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热容差很大时,由于
使得熵变变得很大。 (4) 当反应有液相或气相参与时,S可能会达到一 个相当大的值,尤其是在高温时,由于TS项的增 大导致G0。
均相反应和非均相反应
均相反应是指在单一的固相中结构组元发生局域的重排 过程。 如由于温度和压力的改变所引起的晶体内Frenkel缺陷的 产生、湮灭和缺陷平衡的移动。镍铝尖晶石NiAl2O4中的 氧离子亚晶格构成四面体和八面体两种间隙,Ni2+和Al3+ 在两种间隙中分布状态是随温度而变化的。 非均相反应则是指在单一的固相中结构组元和化学成分 发生局域流动。 如由于氧分压的改变而引起FeO中空位和电子浓度的变 化;在一些基质晶体中掺入少量同晶型的同类杂质的情 况。
反应速率的测定: 化学分析法:化学定量分析,如果有气体 生成,可以测量生成气体的量。 物理分析法:测量光学性质、磁学性质、 电学性质、密度、重量、粘度等性能的变 化。 常用手段:分光分析、X-Ray分析、显微分 析、热分析等。

第二节 一种固态物质的反应
一、单一物相中的反应
单一物相中的反应可分为:
固相反应的动力学
对于反应:aA+bB=eE+fF dc a b r kc AcB 反应速率常数可以表示为: dt (a+b)为反应级数,对于只包括一个基元反 应的最简单反应而言,反应级数和反应分 子数相等。 固相反应中,反应多由几个基本的单元步 骤连续进行的,所以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 数往往是不同的。

材料物理化学 第八章 固态反应 习题

材料物理化学 第八章 固态反应 习题

湖南工学院材料物理化学第八章 固相反应习题与解答1、什么是固相反应?发生固相反应的推动力是什么?解:固相反应:固体参与直接化学反应并发生化学变化,同时至少在一个过程中起控制作用的反应。

固相反应推动力:系统化学反应前后的自由焓变化G<0△2、什么是杨德尔方程式?它是依据什么模型推导出的?解:杨德尔方程式:[1-(1-G )1/3]2=K J T 杨德尔方程式依据球体模型推导出来,且扩散截面积一定的等径球体。

3、什么叫泰曼温度?解:固相反应强烈进行,体积扩散开始明显进行,也就是烧结的开始温度。

4、固相反应中,什么是抛物线方程?什么是杨德尔方程?它们的适应范围分别是怎样的?解:抛物线方程:X 2=Kt 表示产物层厚度与时间的关系。

杨德尔方程:[1-(1-G )1/3]2=K J T 说明物质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

抛物线方程适应于平板模型推导出的固相反应系统。

杨德尔方程适应于球体模型推导出来的固相反应系统。

5、固相反应中,什么是杨氏方程?什么是金氏方程?适应范围分别是怎样的?解:杨德尔方程 (1-(1-G )1/3)2=Kt 适应于球体模型扩散截面积恒定的情形。

金氏方程 X2(1-2/3·(X/R ))=Kt 适应于球体模型扩散截面积不恒定的情形。

6、由Al2O3和SiO2粉末反应生成莫来石,过程由扩散控制,如何证明这一点?已知扩散活化能为209 kJ/mol,1400℃下,1h完成10%,求1500℃下,1h和4h 各完成多少?(应用杨德方程计算)解:如果用杨德尔方程来描述Al2O3和SiO2粉末反应生成莫来石,经计算得到合理的结果,则可认为此反应是由扩散控制的反应过程。

由杨德尔方程,得又,故从而1500℃下,反应1h和4h时,由杨德尔方程,知所以,在1500℃下反应1h时能完成15.03%,反应4h时能完成28.47%。

7、粒径为1μm球状Al2O3由过量的MgO微粒包围,观察尖晶石的形成,在恒定温度下,第1h有20%的Al2O3起了反应,计算完全反应的时间。

第八章-固固反应

第八章-固固反应

④硫化物–氧化物相互反应 Cu2S 2Cu2O 6Cu SO2
⑤碳化物–氧化物交互反应 5NbC Nb2O5 7Nb 5CO ⑥金属氧化物的碳热还原 FeO C Fe CO
⑦交换反应
MⅠO+MⅡCl2→MⅠCl2+ MⅡO PbS+CdO →PbO+CdS
1
8.1.2 分类
(8–4a) (8–4b)
设单位体积内空位浓度为一常量,即体积不变

C CNi CAu 0 t t t
(8–5)
将(8–4a)(8–4b)相加,并结合(8–5)

vx

CAu
1 CNi

DAu
(
C Au x
)

DNi
(
CNi x
)
(8–6)

1 C
DAu
Al2O3 + Na2SiO3→霞石 122
750~852
Al2O3 + NiO→NiAl2O4 -
1200~1500
CuO + Fe2O3→CuFe2O4 104
700~900
Fe2O3 MgO MgFe2O4 25.1
600~1200
Jander 方程适用性:
1)平板模型推出,仅适用于球体半径比产物层厚度大很多时;
① 对于零级反应, n 0
x 0
dx
2

t 0
K
0' dt
(1 x)3
F0 1 (1 x)1 3 K0t
对于圆柱形颗粒
F1 1 (1 x)1 2 K1t
对于平板颗粒
F2 x K2t

第8章 固相反应

第8章     固相反应

图8.5 CaO+SiO2形成钙 硅酸盐时自由焓的变化
分析: 分析: 最负, (1)在高温时 曲线2(代表C S)的ΔG最负 故先生成C 在高温时, 2(代表 (1)在高温时,曲线2(代表C2S)的ΔG最负,故先生成C2S; (2)第 个中间产物是C 这是由于CaO CaO(2)第2个中间产物是C3S和C3S2。这是由于CaO-C2S、 互相扩散加成反应的结果,此过程不仅由ΔG ΔG决 SiO2-C2S互相扩散加成反应的结果,此过程不仅由ΔG决 且有动力学的因素,过程推动力是Δ , 定,且有动力学的因素,过程推动力是Δµ,即存在着化学 位梯度; 位梯度; (3)由一系列步骤后最终产物为CS,这由最初反应物配 由一系列步骤后最终产物为CS, (3)由一系列步骤后最终产物为CS,这由最初反应物配 比决定。 比决定。 连续反应特点: 连续反应特点: (1)最初产物 总是为熔点较高、结构较简单的化合物, 最初产物: (1)最初产物:总是为熔点较高、结构较简单的化合物, 因而最稳定,其能量最低; 因而最稳定,其能量最低; (2)各中间产物组成与原始配料中各成分摩尔比无关; (2)各中间产物组成与原始配料中各成分摩尔比无关; 各中间产物组成与原始配料中各成分摩尔比无关 (3)最终产物:取决于原始配料的摩尔比。 (3)最终产物:取决于原始配料的摩尔比。 最终产物
图8.3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由AO+B2O3形成尖晶石过程示意图
2)造膜反应(s- 反应) 2)造膜反应(s-g反应) 造膜反应(s 造膜反应的通式: 造膜反应的通式: ,A、 通常是单质元素。 A(s)+B(g)→AB(s),A、B通常是单质元素。 3.转变反应 3.转变反应 3)转变反应的特点是 转变反应的特点是: 3)转变反应的特点是: (1)反应仅在一个固相内进行 反应仅在一个固相内进行, (1)反应仅在一个固相内进行,反应物或生成物不必参 与迁移; 与迁移; (2)反应通常是吸热的 (2)反应通常是吸热的,在转变点附近会出现比热值异 反应通常是吸热的, 常增大; 常增大; (3)传热对转变反应速率有着决定性影响 传热对转变反应速率有着决定性影响。 (3)传热对转变反应速率有着决定性影响。 4)热分解反应 4)热分解反应 热分解反应伴随有分解产物的扩散过程。 热分解反应伴随有分解产物的扩散过程。 热分解反应的特点: 热分解反应的特点: (1)反应在界面处进行 反应在界面处进行, (1)反应在界面处进行,球面上有缺陷处是反应的触发 然后再扩大; 点,然后再扩大; (2)产生的气体必须迅速排除 反应才能继续顺利进行; 产生的气体必须迅速排除, (2)产生的气体必须迅速排除,反应才能继续顺利进行; (3)反应一般有较大的热效应 反应一般有较大的热效应。 (3)反应一般有较大的热效应。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7-固相反应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7-固相反应

第八章 固相反应
第一节 固体反应机理 第二节 固体反应动力学 第三节 影响固体反应的因素
June 2009
田长安
合肥学院
2
8.1 固相反应机理
8.1.1 固相反应特点
广义上讲,凡是有固相参与的反应都可称为固相 反应。如固体热分解和氧化、固体与固体、固体与液体、固体与
气体之间的化学反应都属于固相反应。
8.2.2 化学反应控制 反应动力学
对应化学反应速率最慢,而扩散等其他环节速度较快的固相反应。
我们知道,对于二元均相反应系统,若化学反 应以mA+nB→pC进行,则化学反应速率:
dC C m n VR KC A C B dt
K为反应速率常数,CC、CA、CB分别为C、A、B的浓 度。
June 2009 田长安 合肥学院 20
田长安
合肥学院
11
8.2 固相反应动力学
固相反应动力学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反应机理的研 究,提供反应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性信息。
固相反应的基本特点在于反应是由几个简单的物 理化学过程,如化学反应、扩散、熔融、升华等 步骤构成,反应速度由其中速度最慢的一环所控 制。
June 2009
田长安
合肥学院
12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Fundamental of Inorgatic Materials
主讲教师:田长安
E-mail: tianchangan@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Hefei University, Hefei 230022
考虑一级反应,且反应物颗粒为球形,则:
dG K F (1 G ) dt 2 2 2/3 F 4 (R 0 x ) 4R 0 (1 G )

化学反应工程第八章 气液固三相反应及反应器ppt资料

化学反应工程第八章 气液固三相反应及反应器ppt资料

床层宏观反应动力学
15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二分。
涓流床三相反应器
1、气、液并流向下通过固定床的流 体力学 (1)气,液稳定流动区——当气速较低 时,液体在颗粒表面形成滞流液膜, 气相为连续相, “涓流状”。气速增 加称为“喷射流”;
(2)过渡流动区——继续提高气体流速,床 层上部是喷射流,下部出现脉冲现象。
缺点——大型涓流床反应器低液速操作的液流径向分布不均匀, 局部过热,催化剂迅速失活。催化剂颗粒不能太小,而大颗粒催 化剂存在明显的内扩散影响;轴向温升,可能飞温。
6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二分。
悬浮床气—液—固反应器
①机械搅拌悬浮式; ②淤浆床鼓泡反应器,以气体鼓泡搅拌; ③不带搅拌的气、液两相流体并流向上,而颗粒不带出床外 的三相流化床反应器; ④三相携带床反应器,不带搅拌的气、液两相流体并流向上, 而颗粒随液体带出床外的三相输送床反应器;
(3)二个反应相,第三个是惰性相:液相为惰性相的气—固催化 反应,液相作为传热介质,如一氧化碳催化加氢生成烃类、醇类、 醛类、酮类和酸类的混合物;气体为惰性相的液—固反应,气体 起搅拌作用,例如硫酸分解硫铁矿槽式反应釜内用空气搅拌。
2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二分。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二分。
安静鼓泡区、湍流鼓泡区、栓塞流区。 上述流区间的过渡条件与液体特性、气体分布器的设计、 颗粒特性及床层尺寸等因素有关。
例如,对于高粘性的流体在很低的表观气速下可形成栓塞流。气
体分布器如采用微孔平均直径低于150um的素烧陶瓷板,当表 观气速达0.05一0.08m/s时,仍为安静鼓泡区,当多孔板孔径超 过1mm时,气泡分散区仅存在于很低的表观气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0 V KC K (1 K / D)
1 1 1 V KC 0 DC0 /
(8-19)
12
讨论:
1 1 1 V KC0 DC0 /
(1)D>>K时,扩散快,相界面反应慢,δ/DC0很小, V= KC0=KC= VR (C≈C0)
属于界面反应控制范围(即化学反应动力学范围)。
(2)一级反应(n=1):
VR=dG/dt = KF(1-G)
对于球形颗粒
F= N4πR02(1-G)2/3
dG/dt= KN4πR02(1-G)2/3(1-G) =K1(1-G)5/3 (微分式 8-25)
积分式:

3K1 (1 G)5 / 3 dR0
dG

dt
当t=0时,G=0时,
得F(G)=
b)反应物分解AB(s)→A(g) +B(g)
例:ZnO(s)→ZnO(g) ;
ZnO(g) + Al2O3→ZnO·Al2O3
3
(2)按反应的性质分(有五种类型,如表7-3)。
(3)按反应机理分有: 扩散控制过程;化学反应控制过程;晶体长大控制过程; 升华速度控制过程等。
4
二.固相反应的基本特征 1.固相反应属于非均相反应,参与反应的固相相互接 触是反应物间发生化学反应和物质输送的前提; 2.固相反应一般需在较高温度下进行,但反应开始的 温度远低于反应物的熔点或系统低共熔点温度。这一温 度与系统内部出现明显扩散的温度一致,称为泰曼温度 或烧结开始温度。 泰曼(Tamman)温度——系统内部出现明显扩散的温度 ( 为固相反应开始温度)。 泰曼温度与熔点(TM)之间的关系: 一般金属: 0.3~0.4 TM ; 盐类:0.57 TM ; 硅酸盐:0.8~0.9 TM ; 海德华定律——反应物之一的多晶转变温度标志着固相 反应开始的温度。
1
§8-1 固相反应的基本特征 一.固相反应的概念与分类 1.概念 广义:凡是有固相参与的反应都叫固相反应 ( 固 -固 ,固 液,固-气)。 狭义:固相反应常指固体与固体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 成新的固体产物的过程(纯固相反应)。
2.分类 (1)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状态分: 固-固反应:A(s) +B(s) = AB(s) 纯固相反应;
VR = KFCAmCBn
F——反应接触面积。
①F与颗粒形状有关,颗粒为球形,立方体,圆柱 形,板状时,F=1; ②F与反应进行的程度(转化率)有关,F=f(G) G——转化率,反应进行到某一瞬间,反应物被反应 了的体积分数。
15
以球形颗粒为例(不考虑反应物与产物的密度差异), 颗粒半径 R0,反应时间 t ,反应物颗粒外层已被反应的厚 度为x,则转化率G为: 产物量 总体积 残留体积 G 反应物总量 总体积
第八章 固态化学反应
§8-1 凝聚态体系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一.固相反应的概念与分类 二.固相反应的特点 §8-2固相反应热力学 §8-3固相反应动力学 一.一般动力学关系 二.化学反应动力学范围 三.扩散动力学范围 1.抛物线型动力学方程(使用平板模型) 2.杨德尔(Jander)方程 3.金斯特林格方程 §8-4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
Hale Waihona Puke 252.杨德尔(Jander)方程
(在抛物线方程基础上的球体模型) 假设: ①反应颗粒为球形,原始半径R0;(图8-7) ②反应物A(或B)是扩散相(A成分包围着B颗粒), A、B都与产物层充分接触,反应由表面向中心进行; ③产物层厚度为x; ④A在产物层中的分布是线性的; ⑤A的扩散是一维稳定扩散, 且扩散截面积不变; ⑥反应接触面积近似不变 (实际上随时间变化)。
mA +nB →pC,
则反应速率的一般表达式为:
( m+n为反应级数) 式中:CA、CB、Cc分别代表反应物A、B和C的浓度; K——反应速度常数。
VR=dCc/dt = KCAmCBn
反应速度常数 K与反应活化能 ΔGR之间存在阿累尼乌 斯关系:
GR K K 0 exp[ ] RT
14
对于非均相的固相反应,反应速度与反应接触面积 有关,表达式为:
(2)K>>D时,扩散慢,相界面反应快,1/KC0很小, DC0 C0 0 V D VD (C≈0)
属于扩散动力学控制范围。
(3)K、D相当,属于过渡范围。
若反应过程考虑其他分过程,则有: 1/V = 1/V1 +1/V2 +1/V3+ …
13
二.化学反应动力学范围
特点:扩散系数 D大,而化学反应速度常数 K小,反应 过程由化学反应速度控制。 对于均相二元反应系统,反应式:
令:K=2D/ρ
边界条件: t=0,x=0
则: F(G) =x2
(8-28) 抛物线型——表明产物层厚度x与时间t之间符合抛物线关系。
24
=Kt
抛物线方程主要适应于金属的氧化反应(当 G小于0.3时较准确)。 使用简单,但受到假设条件的限制,只适应 于接触面积不变,扩散截面积不变的平板模型, 对于球形颗粒,在反应刚开始时,接触面积较大 ,也可以使用。

3 4 / 3R0 4 / 3( R0 x) 3 3 4 / 3R0

3 R0 ( R0 x) 3 3 R0
(8-22)
R0-x= R0(1-G)1/3 x = R0[1-(1-G)1/3]
图8-7 固相反应的Jander16 方程
设:单位质量的反应物中球形颗粒的数目为N,
F= N4πR02(1-G)2/3
(球形颗粒,反应接触面积F与转化率G
17
固相反应中的动力学一般方程式为:
dG n VR KF (1 G) dt
与均相反应速率 表达式类比
(n——反应级数) (8-23) 在均相反应表达式(7-54)中,浓度C既表示了反应物的 多少,又反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或碰撞几率; 在固相反应表达式(7-56)中,则用反应接触面积F和剩 余转化率(1-G)表征化学反应进行的情况。
在硅酸盐系统中,二级以上 的反应少见。
图8-6
21
三.扩散动力学范围 特点:
扩散速度慢,D小; 化学反应速度快,K大。 整个反应由扩散控制(大多数固相反应属此类情况)。
影响扩散的因素: 缺陷、界面、裂缝、颗粒大小,颗粒形状等。
22
1.抛物线型动力学方程(使用平板模型)
假设: ①平板模型,反应颗粒间的接触面积不随时间变 化,接触面积为S; ②只有一种反应物分子扩散,设A为扩散相; ③A迁移到AB-B界面上发生反应使产物层增厚,产物 层的厚度为x; ④A在产物层中的浓度分布 是线性的,其浓度梯度 -dc/dx=1/x; ⑤在时间dt内,从A向AB-B 界面扩散的量为dm; ⑥扩散形式为一维稳定扩散。
2
有液相参加的固相反应:
液相来源 : a)某种反应物熔化A(s)→A(L);
b)二种反应物之间形成低共熔物
A(s) +B(s) →(A+B)(L)
如:金属银(Ag)与固体硫(S)之间的反应。首先硫熔化成液体,然后 与固体银反应。S(s) →S(L);Ag(s) + S(L) →AgS(s)
有气相参加的固相反应: 气相来源: a)反应物升华A(s)→A(g)
VR=dG/dt= K0(1-G)2/3
N
3 3 1 R0 d 4
积分式:
得:
(1 G)
dG
2/3


3K dt dR0
a——积分常数
-3(1-G)1/3=3K/dR0t +a
1 (1 G )1/ 3 K t dR0
19
当t=0时,G=0,则a=-3 代入上式,得:
化学动力学范围球形颗粒零级反应的动力学积分式。
在t时间后,M表面形成产物层MO的厚度为δ;
10
进一步的反应将由O2通过产物层MO扩散到M-MO界面并进行反应 二个过程。 由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和扩散第一定律,单位面积界面上的化学反 应速度VR和氧气扩散速度VD分别有如下表达式:
dQR VR KC (以反应物的减少表示反应速度) dt C C0 C0 C dQD dC VD D D D dt dx
18
讨论:
(1)零级反应: VR= KF = KN4πR02(1-G)2/3
VR
dG KF (1 G) n dt
F= N4πR02(1-G)2/3 (n=0)
(K0=KN4πR02 =3K/dR0 用密度表示常数,有时更简单) 上式为化学动力学范围球形颗粒零级反应的动力学关系的微分式。
4.浓度不是影响反应速度的主要
因素(固相反应是非均相反应),而 晶体结构、表面结构、缺陷成为 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 总之,使扩散有利于进行的因
素,都能提高反应速度。
6
5.固相反应包括基本过程
根据产物的吸附、催化、X射线衍射强度等特点,可将固相反应分 为6个阶段。如图8-1。
7
例: ZnO(g) + Fe2O3→ZnO·Fe2O3 。 (1)隐蔽期 ~300 ℃,离子活动能力增强,但物相基本无变化; (2)第一活化期 (3)第一脱活期 (4)第二活化期 能力提高; 300~450 ℃,形成“吸附型”化合物; ~500 ℃,形成化学计量化合物,无晶格结构; 550~620 ℃,形成晶核并长大,混合物的催化
式中:K——化学反应速度常数; C0——MO-O2界面的氧浓度; C——MO-M界面的氧浓度。 D——扩散系数
11
反应过程达到平衡时,V=VR=VD
V——反应达到稳定时的整体反应速度。
D(C0 C) KC
KC C0 C D
C0 由此式可得界面氧浓度C: C (1 K / 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