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学建议-参考模板

合集下载

对 地区生态环保工作建议

对 地区生态环保工作建议

对地区生态环保工作建议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保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

可以通过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二、加强生态保护规划,落实生态红线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规划,明确各区域的生态保护目标和任务。

落实生态红线制度,严格控制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的开发建设活动,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三、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改善空气质量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大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四、加强水资源保护,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水资源保护,建立完善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严格控制水污染源的排放。

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河流水系治理和水质监测,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加强生态修复工作,促进生态平衡加强生态修复工作,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恢复。

加大对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促进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六、加强监管力度,确保环保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对环保工作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环保监管体系,确保各项环保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

总之,加强地区生态环保工作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宣传教育、规划制定、治理措施、生态修复和监管力度等方面的工作,共同构建绿色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

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

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生态环境建设。

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好生态环境,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

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吧!我们要从自己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比如,我们可以少用一次性塑料袋,多使用环保袋;出门时记得关灯、关水龙头,节约能源;垃圾分类,让可回收物得到循环利用。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其实都是在为地球减负。

我们要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勇于提出建议。

如果你发现有人乱扔垃圾、破坏绿化,或者发现某个工厂排放污染物,不要袖手旁观,要勇敢地站出来制止。

我们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环保组织等途径,向政府反映问题,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我们还要积极参与各种环保活动。

比如,我们可以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为地球增添一片绿色;参加海滩清理活动,保护海洋生态;参加低碳出行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不仅能够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还能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在关注生态环境的也要关注经济发展。

毕竟,只有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才能给我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但是,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追求经济利益。

所以,政府和企业要在发展经济的注重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样,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加美丽,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幸福。

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村庄,村民们勤劳善良,生活得很快乐。

可是有一天,村子周围的森林被人们砍伐一空,导致洪水频发,村民们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威胁。

于是,村民们决定团结起来,保护森林,重建家园。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村子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勃勃的活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生态环境建设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家园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教案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教案

适用学科 适用区域 知识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教学建议】高中地理 人教版区域 1.荒漠化的防治; 2.森林与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适用年级 课时时长(分钟)高中二年级 2 课时掌握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荒漠化的成因及对策;森林、湿地破坏的原因及对策。

会分析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够分析常见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探索 并理解其治理措施。

教学过程中需要承接上一节课学习的区域分析方法, 使学生可以逻辑清晰地分析区域特 征,找出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并能够对知识进行迁移和拓展。

【知识导图】教学过程一、导入阅读材料: 黑河中游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 是甘肃省最重要的商品粮和 瓜果蔬菜基地,集中了全流域90%以上的耕地和人口,其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整个流域的生态 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思考:黑河中游流域有哪些适合农业发展的条件?在农业发展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二、知识讲解知识点 1 荒漠化的成因1. 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第 1 页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 地形:高山环绕,水汽难以进入;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稀少。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植被:稀少,覆盖率低; 土壤:发育差,地表多疏松碎屑。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 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 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 2. 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因素 过度樵采 草原地区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 过度放牧 旱的绿洲边缘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 过度开垦 地区 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 导 水资源利用 不当 灌溉农业区 大水漫灌 绿洲地区 致下游水源短缺, 生态恶化 次生盐渍化 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能多地放牧牲畜 化进程 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 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 尽可 成风沙侵蚀 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 分布地区 能源缺乏地区 破坏原因 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 危害 严重破坏草场,易造知识点 2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农作区 牧区草原 措施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第 2 页干旱的内 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 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知识点 3 水土流失与次生盐碱化的成因及对策【补充】1.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 (1)水土流失的自然条件 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学建议.doc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学建议.doc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学建议一、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定位课程标准知识目标细化1、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第一节2、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表现荒漠化的防治——以3、理解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并推及世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界其他地区的荒漠化成因。

4、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并懂得运用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1、理解水土流失的含义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第二节2、掌握黄土高原过渡性的地理位置展问题,诸如水土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失、荒漠化等发展的原3、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人为原因及其危害防治因,森林、湿地等开发4、理解水土流失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并懂得运用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第三节1、了解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目前的主要分布区护措施。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2、知道热带雨林的分布地区,理解雨林的三大全球环境效益—以亚马逊热带雨林3、结合图表分析热带雨林生态脆弱性的表现及其原因为例4、了解雨林被毁的原因及雨林的保护措施第四节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湿地的功能湿地的开发和保护—2、掌握湿地减少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以洞庭湖或三江平3、了解保护湿地的措施原为例二、教材分析1、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必修三的教材围绕着“区域可持续发展”来开展。

根据必修二第六章所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因此本章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且,作为区域地理的第一个专题,本章教材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以及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也非常重要。

对于我国来说,荒漠化的危害影响特别大,西北的沙漠化、东南的红漠化、西南的石漠化等比较明显;对于整个地球来说,森林的减少,尤其是热带雨林的减少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尤为突出。

因此,本章选择了这两个典型案例来对生态环境建设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学生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和环境的危机意识。

2、学情、学法分析本章探究问题相关的内容在各种媒体中经常出现,所以该部分知识学生理解的难度相对较低。

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

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

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生态环境建设这事儿。

别以为这是个高大上的话题,其实咱们的生活跟它息息相关。

你看,蓝天白云、清水绿树,这些可都是咱们日常生活的“好搭档”。

可如今,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真是让人心里拔凉拔凉的!所以,咱们有必要好好地探讨一下,如何能让我们的生态环境变得更美好。

2. 提高公众意识2.1 教育宣传首先,咱们得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这就像是给大家打一针“环保疫苗”,让每个人都知道,保护环境是多么重要!学校、社区、甚至是公司,都可以搞一些宣传活动,发些小传单,或者举办讲座。

让大家明白,不仅仅是相关部门的事儿,每个人都是环保的小卫士。

2.2 社区活动再说说社区活动,这可是个好主意!组织一次“绿化行动日”,大家一起去植树,顺便聊聊天,增进感情。

要是能在活动中设计一些小游戏,像“捡垃圾比赛”,让大家在欢乐中参与进来,那效果绝对杠杠的!让每个人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3. 垃圾分类3.1 从我做起说到垃圾分类,咱们可不能掉以轻心。

垃圾分类就像是给大自然“减肥”,能减少很多垃圾的产生。

大家可以在家里准备几个分类垃圾桶,分别放纸张、塑料和厨余垃圾。

刚开始可能会觉得麻烦,但慢慢就养成习惯了。

做这件事,就像是给自己和地球一个更好的未来!3.2 共享经验另外,大家也可以互相分享一些垃圾分类的小窍门。

比如,有人可能不知道纸箱子该放哪,或者厨余垃圾怎样处理更好。

可以在社区里搞个“垃圾分类分享会”,大家说说自己的经验,互相学习,一起进步,肯定比一个人瞎琢磨要有效多了。

4. 绿色出行4.1 多走路,少开车再来聊聊绿色出行吧,咱们都知道,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可不是闹着玩的。

多走路、骑自行车、搭公交,这些都能有效减少碳排放。

想想,清晨的阳光下,你骑着单车,迎着微风,真是心旷神怡!而且,这样一来,还能锻炼身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4.2 共享出行现在还有很多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的服务,真是方便得不得了。

生态保护建设建议

生态保护建设建议

生态保护建设建议
生态保护建设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以下是我的建议:
首先,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制定出台更加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严格处罚,确保法律的执行力度。

其次,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体系。

加强生态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完善环境保护设施和设备,提高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科技水平。

第三,推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引导企业和个人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给予必要的经济和法律制裁,同时鼓励和奖励积极参与生态保护的行为,促进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加强公众环保意识。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培养大家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

同时,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问题的了解,增加相关知识的普及度。

第五,加强政府和企业的合作。

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形成共同推动生态保护建设的合力。

政府应加大对生态保护建设的投入,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和创新,开展环保科研和技术创新。

第六,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生态保护是全球问题,需要各国
共同努力。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共同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推动建立更加健康、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总之,生态保护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我们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高中地理_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区域生态环境建设_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教材地位】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其课程标准是:“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这要求学生通过探讨区域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及其综合治理措施,认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树立人地协调观念,从而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本节课涉及有关荒漠化的概念及其成因等核心知识,涉及众多地理要素在区域空间内的相互作用,对学生的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要求较高。

基于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发展需要,依托于“库布齐沙漠地区荒漠化防治”主题式情境,设计了本课基于情境学习新知、运用新知探究情境的教学思路【教材内容分析】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本节以区域生态建设为主线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倡导在活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科核心素养】1、区域认知:分析库布齐沙漠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2、综合思维:运用区域综合的观点分析库布齐沙漠化的成因、危害等,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3、人地协调观:基于库布齐沙漠荒漠化的直观感知,学会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与人地协调观4、地理实践力:运用所学知识,针对某一生态脆弱区,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研学旅行,提出研究性报告。

【教学重难点】1、掌握荒漠化的概念、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

2、理解不同地区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能形成关于区域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和思路。

【重、难点突破方法】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展示动画、展示图片的方式,加强其感性认识,采用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探究形式,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突出案例教学,实行研究具体个案,形成地理思维,再到具体案例的方式,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案(优秀范文5篇)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案(优秀范文5篇)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案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课时一、荒漠化的概念及类型1.概念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因素发生变异与人类过度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在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注意:①石质荒漠化在我国的石质山地,由于山体坡地被开垦或植被遭受到严重破坏后,坡地的水土物质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水土流失.导致土地性状全面改变,最终形成裸岩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形成类似于荒漠的景观,这就是石质荒漠化。

如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表现尤为明显。

主要原因是:a.山地地形、坡度大、土壤层贫瘠。

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b.降水多且集中,对地面冲刷强烈。

c.人类不舍理开发利用,如滥垦耕地、砍柴伐薪等,造成地面植被破坏.使地表裸露。

失去保护。

②沙漠化与荒漠化沙漠化是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单纯风力作用下引起的沙质荒漠化。

而荒漠化主要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一些半湿润地区。

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后造成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而形成荒漠或类似于荒漠般景观的过程。

③土地次生盐渍化a.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蒸发量大.b.引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地盐分集聚所形成的现象。

土地次生盐渍化多发生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

2.类型:(1)按形成原因:(2)按荒漠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把我国荒漠分为温带荒漠和高寒荒漠。

二、西北荒漠化地区1.自然特征:①西北地区包括新疆、宁夏、甘肃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大部、东部为广阔平坦的高原,西部有许多高大的山脉和内陆盆地;②因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③本区水分条件和自然景观由东向西逐渐演变,东部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呈草原景观,受水分条件制约向西逐步变为荒漠草原。

西部因干旱的大陆性气候,为荒漠景观。

改善生态自然环境的建议书

改善生态自然环境的建议书

改善生态自然环境的建议书尊敬的领导:我写此建议书的目的是为了向您提出关于改善生态自然环境的一些建议。

今天,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比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

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共同努力,改善环境问题,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为我们的下一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以下是我为改善生态自然环境所提出的一些建议:建议一、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环境的重要性,学习如何保护环境。

这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如何行动起来,为保护环境做出实际的贡献。

因此,我的第一个建议是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建议二、推广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方式,也是我们未来必须采取的发展方式。

它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公正和环境保护的三个方面。

推广可持续发展,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并减轻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影响。

同时,可持续发展还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环境友好型经济的发展。

因此,我的第二个建议是推广可持续发展,让我们的社会能够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公正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建议三、加强环保控制为了改善生态自然环境,我们必须加强环境保护控制。

这包括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加强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等。

通过这些控制措施,我们可以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遏制污染和破坏的发生,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因此,我的第三个建议是加强环保控制,从根本上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建议四、落实责任环境保护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组织或某一个部门的责任,而是全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

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改善生态自然环境的行动。

政府、企业和公民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共同行动起来,应对环境问题。

只有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我们才能真正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改善生态的质量。

建设美好环境建议书范文-建议书范文

建设美好环境建议书范文-建议书范文

建设美好环境建议书范文-建议书范文建议书,建设美好环境。

尊敬的各位领导:我写此信是为了向您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

如今,我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采取行动来改善环境状况,并确保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建议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广泛的宣传,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使每个人都能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同时,应加大对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如举办讲座、展览、宣传片等,向公众传递环保知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能力。

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环境污染源的监测和排放情况的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同时,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另外,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环保科技的发展。

加大对环境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环保科技的创新能力,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通过技术手段,优化资源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此外,我建议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

我们应积极参与国际环保组织的活动,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研究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也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环保合作,共同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最后,我希望各位领导能够重视并采纳这些建议,积极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只有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才能够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绿色、清洁的家园。

谢谢各位领导的关注与支持!此致。

敬礼。

XXX.。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学建议.doc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学建议.doc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学建议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教学建议一、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定位课程标准与知识目标的细化以某地区为例,分析该地区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展原因,以及森林和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第一节荒漠化防治——以中国西北地区为例1、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2.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和表现形式3.了解中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将其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

4、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并知道如何利用第二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1.理解土壤侵蚀的含义2.把握黄土高原的过渡地理位置3.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及危害4.了解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和措施,并知道如何利用森林开发与保护第三节——以亚马逊雨林为例1、了解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目前主要分布区域2.了解热带雨林的分布区域,了解雨林的三大全球环境效益3.用图表分析热带雨林生态脆弱性的表现和原因4.了解雨林破坏的原因及其保护措施第四节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或三江平原为例1.理解湿地的概念和功能2.掌握湿地减少的自然和人为原因3、了解保护湿地的措施二.教材分析1.本章在教材中的位置是强制性的。

必修3的教材是围绕“区域可持续发展”开发的。

根据必修2第6章“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因此,本章的地位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此外,作为区域地理的第一主题,本章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方法和综合思维能力也非常重要。

对我国来说,沙漠化危害尤为严重,西北沙漠化、东南红色沙漠和西南石漠化更加明显。

对整个地球来说,森林的减少,尤其是热带雨林的减少,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尤为突出。

因此,本章选择这两个典型案例来阐述生态环境建设,旨在提高学生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和环境危机意识。

2.学习情境与学习方法分析本章探讨的问题相关的内容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因此学生理解这部分知识相对困难。

环境建议书范文格式

环境建议书范文格式

尊敬的领导:我根据近期对环境的观察和研究,在我国现有环境建设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以下环境建议。

一、建议加强全民环保意识教育环保意识的普及是环境建设的重要基础,应当在全社会推广环保知识,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应当加强教育力度,让学生从小培养环保意识,做到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养成环保习惯。

同时,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少用塑料袋、少开车、多步行、多乘公共交通工具等环保行为。

政府也应该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环保意识宣传站,定期与社区、乡村展开环保宣传活动。

二、强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强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实现环境治理的法治化,这是环境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加强环保法制建设,完善环保法律体系,更新现有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政策,以强有力的法律手段推动环境改善;加强监管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同时提高惩罚力度与刑事责任追究的力度;强化环境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推进环境保护行政机构和社会力量的合作。

三、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是环境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应鼓励广大市民生活中采取一系列节能、环保、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

从上游开始控制环境污染,鼓励使用更新技术和设备降低污染排放;推广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降低对化石燃料的需求;推广绿色消费,实现低碳生活,如减少使用塑料袋、拒绝过度包装产品、少开车、多走路、多乘公共交通工具等。

四、善用科技手段提高环境保护水平科技创新是环境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应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尤其是环保科技的创新。

应该鼓励和支持环保科技,尤其是清洁生产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生态循环利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尽可能地推广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的环保技术手段,实现对环境保护的监测、控制与应对的精细化管理和快速响应。

以上是我的四点环境建议,希望能够引起你们的重视,共同建设美好环境。

此致敬礼!作者:XXX20XX年XX月XX日。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建议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建议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建议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未来。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以下是我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一些建议:1. 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对各类环境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环境问题,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通过立法,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推动绿色发展。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排放和废物产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4. 加强环境教育。

从小学开始,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孩子们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

通过开展环境保护主题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注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5. 保护生物多样性。

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6. 推进生态修复工程。

加大对受污染土地、水域和大气的治理力度,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7. 加强水资源管理。

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加大对水污染的治理力度,提高水质标准,保障人民饮水安全。

8. 推广可持续农业。

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源,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农田生态系统。

9. 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提高城市绿化率,建设生态城市,减少城市污染和环境破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10.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环境保护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推动国际合作机制的建立,共同制定环境保护的国际标准和规范,实现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生态环境建设建议

生态环境建设建议

生态环境建设建议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人们应该意识到每个人都是地球的守护者,应该尽量避免浪费资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

其次,加强污染治理。

针对不同的污染源,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加强大气、水质和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推动城乡环境整治,加强污水和垃圾处理的能力,确保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再次,加强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留和恢复湿地、森林、草原等重要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植被恢复和野生动植物保护。

对于已经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应采取适宜的措施进行修复和重建,恢复其功能。

最后,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

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系统,加强对环境污染源的监控和评估,定期发布环境质量信息。

同时,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环境污染者和破坏者进行严厉处罚,形成有效的法律制度和执法机制。

总之,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污染治理,保护和修
复自然生态系统,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才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后代子孙留下一个美丽的地球家园。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学建议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学建议

5、“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6、“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2013年(全国卷2)36.(22分)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 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 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图5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 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 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 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 论据。(8分)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3)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10分)
2014(江苏卷) 图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25 -26题。
25.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A.保障城镇用水 B.开发水能资源 C.蓄水灌溉农田 D.发展水产养殖 26.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 B.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C.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D.营造防护林,保护农田
黄河水灌溉 河流冲积平原
1、夯实区域背景,精析区域内部整体性和差异性
1.4地形、河流
地理事实的落实
读“西北地区”,回答对应的山脉和地形区: A_____;B______;C_____;D______;E______;F_____ 。 读“西北地区”,回答:河流:

生态环境的建议书

生态环境的建议书

生态环境的建议书生态环境的建议书1全校的同学们:为了从小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我建意学校的同学,伸出你们的双手,弯弯腰,让学校变得更加美丽吧。

一、买零食,随意丢包装袋。

使整洁的校园变的东一处有垃圾,西一处也有垃圾。

我认为大家不应该乱丢乱扔,应该爱护校园环境。

二、随地吐痰。

你要知道痰里面含了许多细菌,风一吹,细菌漫天飞舞,这样很容易传播疾病。

我们应该从小养成好的卫生习惯,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学生。

三、最令人心痛的是攀摘花木。

校园里总有些捣蛋鬼把花儿摘了,把草儿拔了,真可恨!我想我们应该采取些措施,对这些捣蛋鬼进行一些惩罚、教育。

全校的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创建一个更加美丽,更加洁白,更加干净的校园吧!此致敬礼!__x__年x月x日生态环境的建议书2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地高度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珍爱地球、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3月23日,“地球一小时”活动将再次来到我们身边,此次“地球一小时”的活动主题是“环保七选一,低碳一周行”。

“地球一小时”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以此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

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该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各界保护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倡导了节能减排的绿色生活理念。

保护地球家园,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你,需要我、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为此,我们向热心环保的广大朋友们倡议,呼吁居民、社区和企业快快行动起来,极积参与地球一小时低碳生活周:3月23日,星期六的20∶30——21∶30熄灯一小时(在不影响工作、生活前提下)。

3月24日,节约能源——关掉不必要的灯,关闭不使用的电器插座,节约一度电。

3月25日,家庭节能——循环利用水,节约一公斤水资源;3月26日,办公室节能——少用__张打印纸;3月27日,低碳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少开一天私家车;3月28日,低碳购物——自带环保袋,拒绝塑料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学建议
二、教材分析
1、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
必修三的教材围绕着“区域可持续发展”来开展。

根据必修二第六章所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因此本章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且,作为区域地理的第一个专题,本章教材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以及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也非常重要。

对于我国来说,荒漠化的危害影响特别大,西北的沙漠化、东南的红漠化、西南的石漠化等比较明显;对于整个地球来说,森林的减少,尤其是热带雨林的减少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尤为突出。

因此,本章选择了这两个典型案例来对生态环境建设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学生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和环境的危机意识。

2、学情、学法分析
本章探究问题相关的内容在各种媒体中经常出现,所以该部分知识学生理解的难度相对较低。

但高二学生在区域地理知识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方面较弱,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在读图分析、整理资料信息的过程中积累地理知识,完善地理思维,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在指导学生时,我们可以灵活应用多种方法,如读图分析法、探究式学习法、归纳法、示意图法(思维导图)等。

让学生并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能初步掌握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考查特点:
1、全国卷直接涉及到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只在2013和2014年分别考过一题,内容均与干旱半干旱区的风沙相关。

2、各地方卷考查几率较大,每年都有。

长三角地区考查几率最大(综合题),所占分值较高。

3、无论选择还是综合题考查的都是主干知识以及典型区域(大部分考的都是中国区域)
4、深度、难度和灵活性都不大
5、广州市、各区统考考查方向:主干知识+区域背景
四、教学建议
总体建议课堂结构由两部分组成,既“区域背景+ 生态问题的分析”。

1、夯实区域背景,精析区域内部整体性和差异性(以荒漠化一课为例)
1.1地理位置——逐条经纬线带读、默写、落实。

高频考查区域(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
平原)单独挑出,着重记忆。

1.2 气侯——着重分析降水在区域内的变化,及其对应的植被类型
1.3水源、土壤——西北地区总体干旱缺乏水源,以沙质土为主;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
盆地边缘的灌溉农业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1.4 地形、河流——重要山脉、河流的识别,记忆,落实
1.5 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①学会描述某地的地理位置
②学会描述某地的水文特征
③学会描述某地的降水分布特征
④学会描述某地的气候特征
⑤学会描述某地的整体性特征
2、生态问题的分析
2.1明确核心概念
明确区分以下概念:①环境问题VS环境污染VS生态破坏②荒漠VS荒漠化③荒漠VS沙漠④荒漠化VS 水土流失。

这部分有充足的图片可以提供给学生,采用读图分析法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概括能力。

2.2纵深挖掘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考试中难度相对较高的原因分析题主要就是在考这部分的内容,因此在讲解时过程要细致,原理要清晰。

以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为例:
2.3注意总结不同区域生态问题在形成原因、对应措施上的差别
包括不同区域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措施的区别、不同区域水土流失成因及治理措施的区别、不同地区盐碱化成因的区别
2.4课后训练相关建议
①选择典型例题,高考题、模拟题,避开偏题难题。

②近两年来,危害描述及成因分析题考查几率较大,学生得分率较低;措施类题目难度相对较低,学生得分
率高。

③注重答题模式的建构,注重规范表达,累积常用术语(例:分析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时的高频用词——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陡坡开垦、毁林开荒、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大水漫灌。


3、增补概念及图表
概念:荒漠化(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季节性轮牧、土地利用类型、农牧交错带)
森林锐减(板状根)
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垂直节理、小流域综合治理、保塬护坡固沟)
湿地破坏(湿地、天然湿地、人工湿地、沼泽、富营养化、蓝藻、赤潮)
图表: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世界生态破坏分布图、中国生态破坏分布图、中国“三北”防护林区造林示意图、坎儿井示意图、农田防护体系示意图、中国森林资源分布图、世界森林资源分布图、巴西地形
图、巴西人口分布图
4、掌握区域认知方法,并贯穿于整个教学
教学中要始终以人地关系原理为教学核心(在哪里、有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什么时候、怎么办),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区域环境问题出现的一般规律,最终引导学生形成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

五、近四年典型高考题汇总
(2013山东卷)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回答1~2
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 降水量增加
B. 蒸发量增加
C. 下渗减少
D. 地表径流减少
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b,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2013海南卷)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

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

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

据此完成3~4题。

3、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D.黄河来水量减少
4、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③美化城市环境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3海南卷)右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

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水分 C.坡度 D.温度
7、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
8、(2014广东卷)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二减少堆积
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2014江苏卷)图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

读图回答9 -10题。

9、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A.保障城镇用水
B.开发水能资源
C.蓄水灌溉农田
D.发展水产养殖
10、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
B.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C.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D.营造防护林,保护农田
(2015山东卷)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
列各题。

1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1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13、2014年高考文综真题(新课标卷Ⅰ)(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6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5分)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6分)
14、(2013高考题安徽卷)(35分)图13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陕西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

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
苹果。

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

然而在果业
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
村薪柴缺乏等问题突出。

(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10分)
(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

(14分)
(3)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

(11
分)(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