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9.ppt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精选全文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07d19fa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10.png)
自己的父母想保护的是北京城,而不是他自己的房子。 ——梁再冰
谢 谢
辩:
你认为梁思成、林徽因等名人故居应不应该被拆除?
正方:不应该
反方:应该
反方:
总 结:5.综上所述,梁思成、林徽因等名人故居保存的价值不大,应该被拆除。
表明观点:1.我认为故居应该被拆除。
原 因一:2.城市要发展,就会有拆迁和建设,不可能将所有的老房子都原样保存。
主要对象
特 点
关键字
写:
再读文章,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例:(一)个别建筑物由三部分构成:台基、房屋本身和屋顶
构成
平面布置
斗拱
举架
立柱
橫梁
梁架
斗拱
举架
屋顶
朱红
木结构
有色琉璃
思:
全文除九大特征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建筑学家
1933年9月,在山西大同考察华严寺,大雄宝殿是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古代木建筑中体型最大的木殿,并且殿内还有优美的辽代塑像。
梁思成手绘图稿《北京城墙和城门楼改造建筑图》
梁启超之子
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由著名建筑学家李诫通过实践,花约30年完成的一本著作。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对于家乡这些熟悉的建筑,大家说说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导:
学习目标
基础性目标:能运用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相关知识;拓展性目标:能理解文章严密的结构,品味文中的精美语言;(重点)挑战性目标:能激发我们对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难点)
解题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谢 谢
辩:
你认为梁思成、林徽因等名人故居应不应该被拆除?
正方:不应该
反方:应该
反方:
总 结:5.综上所述,梁思成、林徽因等名人故居保存的价值不大,应该被拆除。
表明观点:1.我认为故居应该被拆除。
原 因一:2.城市要发展,就会有拆迁和建设,不可能将所有的老房子都原样保存。
主要对象
特 点
关键字
写:
再读文章,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例:(一)个别建筑物由三部分构成:台基、房屋本身和屋顶
构成
平面布置
斗拱
举架
立柱
橫梁
梁架
斗拱
举架
屋顶
朱红
木结构
有色琉璃
思:
全文除九大特征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建筑学家
1933年9月,在山西大同考察华严寺,大雄宝殿是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古代木建筑中体型最大的木殿,并且殿内还有优美的辽代塑像。
梁思成手绘图稿《北京城墙和城门楼改造建筑图》
梁启超之子
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由著名建筑学家李诫通过实践,花约30年完成的一本著作。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对于家乡这些熟悉的建筑,大家说说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导:
学习目标
基础性目标:能运用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相关知识;拓展性目标:能理解文章严密的结构,品味文中的精美语言;(重点)挑战性目标:能激发我们对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难点)
解题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b04c1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2.png)
木结构建筑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有效地抵抗地震的破坏力。
木结构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空间的划分和布局 。
建筑布局与空间
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注重与自然 环境的协调,常采用中轴线对称 的布局方式,以突出主体建筑的
重要性。
建筑空间组织注重层次感和序列 感,通过门、窗、墙等元素的组 合,形成内外有别的空间效果。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天人合一的理念影响了中国建筑的空 间布局、材料选择和建筑风格等方面 ,体现了尊重自然和顺应自然的哲学 思想。
在建筑布局和设计中,注重与地形、 气候等自然因素的结合,以实现建筑 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风水观念的影响
风水观念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哲学 思想,它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
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风水观念在建筑选址、布局和设 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强调 建筑应符合自然法则,避免不良
故宫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高权力的象征。 如今,故宫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展示着大量珍贵文物。
颐和园
历史背景
颐和园原为清代的皇家园林,建于1750年,是中国传统园 林艺术的杰出代表。
建筑特色
颐和园以湖泊、山石、建筑等元素组成,展现了自然美与 人工美的和谐统一。其建筑风格典雅,布局灵活多变,空 间层次丰富。
文化意义
颐和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 的珍贵载体。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高度成就,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
历史背景
苏州园林是中国江南地区的传统 园林,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 纪,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
之一。
建筑特色
苏州园林以山水、建筑、植物等 元素组成,注重自然美与人工美 的融合。其建筑风格清新雅致, 布局灵活自由,空间层次丰富多
木结构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空间的划分和布局 。
建筑布局与空间
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注重与自然 环境的协调,常采用中轴线对称 的布局方式,以突出主体建筑的
重要性。
建筑空间组织注重层次感和序列 感,通过门、窗、墙等元素的组 合,形成内外有别的空间效果。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天人合一的理念影响了中国建筑的空 间布局、材料选择和建筑风格等方面 ,体现了尊重自然和顺应自然的哲学 思想。
在建筑布局和设计中,注重与地形、 气候等自然因素的结合,以实现建筑 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风水观念的影响
风水观念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哲学 思想,它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
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风水观念在建筑选址、布局和设 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强调 建筑应符合自然法则,避免不良
故宫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高权力的象征。 如今,故宫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展示着大量珍贵文物。
颐和园
历史背景
颐和园原为清代的皇家园林,建于1750年,是中国传统园 林艺术的杰出代表。
建筑特色
颐和园以湖泊、山石、建筑等元素组成,展现了自然美与 人工美的和谐统一。其建筑风格典雅,布局灵活多变,空 间层次丰富。
文化意义
颐和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 的珍贵载体。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高度成就,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
历史背景
苏州园林是中国江南地区的传统 园林,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 纪,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
之一。
建筑特色
苏州园林以山水、建筑、植物等 元素组成,注重自然美与人工美 的融合。其建筑风格清新雅致, 布局灵活自由,空间层次丰富多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b6d1a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e6.png)
上海外滩:近代建筑风格的展示
总结词
中西合璧、风格多元
详细描述
上海外滩是近代建筑的代表之一,这里汇聚了大量的西式建筑,如哥特式、文艺复兴式 、巴洛克式等,同时也有中式建筑风格融入其中。这些建筑风格各异,色彩斑斓,形成 了独特的景观。外滩的建筑群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是上海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吸引了
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构。
石材
常用于基础、柱础、栏杆等部 位,具有耐久、坚固的特性。
砖
用于墙体的砌筑,具有防火、 防潮、隔音等特点。
瓦
主要用于屋顶的覆盖,有防水 、排水和装饰作用。
新材料的应用与发展
混凝土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混凝 土逐渐取代了部分传统材料,以 其高强度和易塑造的特点广泛应
用于建筑结构中。
新型保温材料
鸟巢、水立方:现代建筑的标志性作品
总结词
创新设计、科技含量高
详细描述
鸟巢和水立方是当代建筑的标志性作品,代表了中国现 代建筑的最新发展方向。鸟巢采用了独特的钢结构设计 ,形态如同一个鸟巢,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水立方则 采用了新型的膜结构技术,外观如同一个巨大的水滴, 显得轻盈而富有弹性。这两座建筑都具有极高的科技含 量和创新设计,展现了现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和无限可能 。
随着节能减排的需求,新型保温材 料如聚氨酯、硅酸盐等被广泛应用 于墙体和屋顶,提高建筑的保温性 能。
钢结构与玻璃幕墙
现代高层建筑中,钢结构与玻璃幕 墙的应用为建筑提供了更大的灵活 性和视觉冲击力。
绿色建筑材料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材
如低碳水泥、再生塑料等,这些材料 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 小。
北京故宫:古代皇家建筑的代表
总结词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ccb37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b.png)
观点二:本文题目过大。“中国建筑的特征”一题,没有时间的限制,就应纵贯古今,而文 章内容明显不包括现代建筑的特征。因此,在“建筑”前加“古代”一词更合理。
观点三:有文不对题之嫌。文中所谈的建筑特征并非所有建筑的特征,比如桥梁、道路、城 防也属建筑领域,而文中并未涉及这些方面的建筑特点,因此应在“建筑”一词前加适当的 定语。缩小题目的外延,才能更切合文章的内容。
屋 顶
房屋 台基
二、群体建筑的平面布局
三、以木材结构为主要结构方法
木材结构:立柱和横梁形成“间”,墙、门、窗设置自由。
四、斗拱
五、举折、举架构成斜面屋顶
举折,举架:梁架上的梁是多层的,上一层总比下一层短,两层之间的 矮柱总是逐渐加高的。其作用是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
六、屋顶的装饰作用
屋顶:有四面坡,四角翘起,有壮丽的装饰性。
斗、拱
减少剪力,装饰
摹状貌 \下定义\举例子
征 (五) 举折、举 梁木
架
创造屋脊弯曲面
摹状貌\下定义
(六) 屋顶
装 饰
(七) 着色
特 (八) 构件
征 (九) 用材
瓦 朱红、彩绘 脊吻、门窗 有色琉璃、油漆、 木雕、石雕、砖雕
装饰 用色大胆 高度装饰 装饰
作比较 引用 举例子 作比较 举例子
作诠释
一 、个体建筑的立体构成
梳理思路,理清文脉
(1—2)
结构特征
(3—13)
继承创新
各民族之间的“可译性”
(14—17) (18—20)
文章结构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一、(1-2)中国建筑的影响 二、(3-13)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三、(14-17)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四、 (18-20)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观点三:有文不对题之嫌。文中所谈的建筑特征并非所有建筑的特征,比如桥梁、道路、城 防也属建筑领域,而文中并未涉及这些方面的建筑特点,因此应在“建筑”一词前加适当的 定语。缩小题目的外延,才能更切合文章的内容。
屋 顶
房屋 台基
二、群体建筑的平面布局
三、以木材结构为主要结构方法
木材结构:立柱和横梁形成“间”,墙、门、窗设置自由。
四、斗拱
五、举折、举架构成斜面屋顶
举折,举架:梁架上的梁是多层的,上一层总比下一层短,两层之间的 矮柱总是逐渐加高的。其作用是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
六、屋顶的装饰作用
屋顶:有四面坡,四角翘起,有壮丽的装饰性。
斗、拱
减少剪力,装饰
摹状貌 \下定义\举例子
征 (五) 举折、举 梁木
架
创造屋脊弯曲面
摹状貌\下定义
(六) 屋顶
装 饰
(七) 着色
特 (八) 构件
征 (九) 用材
瓦 朱红、彩绘 脊吻、门窗 有色琉璃、油漆、 木雕、石雕、砖雕
装饰 用色大胆 高度装饰 装饰
作比较 引用 举例子 作比较 举例子
作诠释
一 、个体建筑的立体构成
梳理思路,理清文脉
(1—2)
结构特征
(3—13)
继承创新
各民族之间的“可译性”
(14—17) (18—20)
文章结构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一、(1-2)中国建筑的影响 二、(3-13)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三、(14-17)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四、 (18-20)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图文精选全文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图文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dd55488c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63.png)
【识记】(1)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少部分不同。(2)千变万化:有千万种变化,形容变化非常多。(3)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运用】(1)亲子类节目扎堆现象引热议,形式内容大同小异。( √ )(2)“蚁族”“胶囊公寓”“群居”这些看似“变态”的居住方式,在如今的大都市中已经变得喜闻乐见。( × )
举例子
“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
作比较
“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作者用这些说明方法,阐述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使原本抽象的专业语言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性,使说明富有形象性和生动性
【审题】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文章在第18段提出“可译性”这一概念,在第19段用“语言和文学”做比喻具体论述。“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求……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答案】
师生探究
1.文章第十五段和第十九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简要分析。
写作背景
自1939年起担任中央博物院建筑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的梁思成,从1942年着手编写《中国建筑史》,两年后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纂的比较完善、系统的中国建筑史,它的完成实现了梁先生从20世纪20年代留美学习时就立下的夙愿——“《中国建筑史》要由中国人来写”。当时就读于宾大建筑系的梁思成,看到“欧洲各国对本国的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写出本国的建筑史”,而日本学术界的许多知名学者也已着手研究中国建筑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国建筑史》一书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完成的,它无疑也是当时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的历史产物。
举例子
“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
作比较
“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作者用这些说明方法,阐述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使原本抽象的专业语言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性,使说明富有形象性和生动性
【审题】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文章在第18段提出“可译性”这一概念,在第19段用“语言和文学”做比喻具体论述。“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求……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答案】
师生探究
1.文章第十五段和第十九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简要分析。
写作背景
自1939年起担任中央博物院建筑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的梁思成,从1942年着手编写《中国建筑史》,两年后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纂的比较完善、系统的中国建筑史,它的完成实现了梁先生从20世纪20年代留美学习时就立下的夙愿——“《中国建筑史》要由中国人来写”。当时就读于宾大建筑系的梁思成,看到“欧洲各国对本国的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写出本国的建筑史”,而日本学术界的许多知名学者也已着手研究中国建筑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国建筑史》一书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完成的,它无疑也是当时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的历史产物。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16331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a.png)
同样的问题——怎样选择建址、怎样使地基更 坚实、怎样使结构更稳定牢固、怎样让装饰更加引 人注目……
同样的情感——比如人民英雄纪念碑、希腊的 神殿、北京的天坛……基于对人的怀念之情,和对 神的敬畏之情。
分析第五部分:
学习第20段:
【写作目的探讨】
读了此文,你觉得梁先 生写作此文目的何在?
写作目的: 探求如何建造新中国的建筑,呼吁
屋 颜构建 顶 色件材 翘 装装装 角 饰饰饰
整体感知:
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 顺序介绍的?
九大特征的说明顺序
总 立体构成 整
体 平面布局 体
中 国 建 筑
结 构 特征主
特 征结 构 方
木材结构
斗拱
局
举折和举架 部
法 屋顶的装饰作用
的 特 征
次
装 大胆着色 饰 部件的装饰作用
特 材料的装饰作用
梁启超长子
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 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 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 习。1928年回国。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 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 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 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喻体已经写出,请根据文本写出本体
语言和文学
文法 词汇 大文章 小品
建筑学
中国建筑的规则和惯例 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
宫殿、庙宇等 山亭、水榭等
分析第四部分:
学习第19—20段:
中国的华表柱与巴黎的图拉真纪念柱
同样的情感——比如人民英雄纪念碑、希腊的 神殿、北京的天坛……基于对人的怀念之情,和对 神的敬畏之情。
分析第五部分:
学习第20段:
【写作目的探讨】
读了此文,你觉得梁先 生写作此文目的何在?
写作目的: 探求如何建造新中国的建筑,呼吁
屋 颜构建 顶 色件材 翘 装装装 角 饰饰饰
整体感知:
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 顺序介绍的?
九大特征的说明顺序
总 立体构成 整
体 平面布局 体
中 国 建 筑
结 构 特征主
特 征结 构 方
木材结构
斗拱
局
举折和举架 部
法 屋顶的装饰作用
的 特 征
次
装 大胆着色 饰 部件的装饰作用
特 材料的装饰作用
梁启超长子
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 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 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 习。1928年回国。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 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 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 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喻体已经写出,请根据文本写出本体
语言和文学
文法 词汇 大文章 小品
建筑学
中国建筑的规则和惯例 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
宫殿、庙宇等 山亭、水榭等
分析第四部分:
学习第19—20段:
中国的华表柱与巴黎的图拉真纪念柱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完美)优秀课件精选全文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完美)优秀课件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7d1db28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f.png)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任务二】 了解说明方法2.作者在介绍中国建筑的第六个特征“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一段中,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提示:①比较说明,用“在其他体系建筑中,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突出中国建筑中屋顶的特征和重要性;②引用说明,引用《诗经》中的语句说明屋顶的建筑特征。3.文章的第15段“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在结构上和手法上各具有怎样的特点?提示:这段文字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任务一】 筛选概括要点1.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作者如此安排体现了怎样的匠心?其中着重说明了哪几项特征?提示: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总体特征(包括个体建筑特征、群体建筑特征)、结构方法、外观装饰的顺序展开的。其中(三)(四)(五)项属于结构特征,(六)(七)(八)(九)项属于装饰特征。而(一)(二)项因为是从总体上来谈中国建筑的,所以既涉及结构特征,也涉及装饰特征。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特点,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也有理论层面上的解释,给读者一个明晰的印象。在材料的安排上,作者总结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二)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四)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六)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七)色彩,大胆使用朱红和彩绘成为中国建筑鲜明的特色。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完整版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8f0c46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7.png)
干旱地区
建筑需注重集水和节水,采用 雨水收集系统、蓄水窖等集水 措施,以及滴灌、渗灌等节水
灌溉方式。
07
CATALOGUE
中国建筑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
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传统建筑符号的运用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建筑符号如斗拱、檐口、雕花等 被巧妙地融入,使现代建筑既具有时代感,又散发出浓郁 的文化气息。
中西建筑风格的融合
中国建筑师在吸收西方建筑风格的同 时,也将其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相融 合,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
现代建筑时期
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
01
20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传入中国,强调功能主义、理性
主义和机器美学。
中国现代建筑的探索
02
中国建筑师在吸收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同时,也积极探索具有
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之路。
当代建筑师积极挖掘和整理传统建筑文化,通过 学术研究、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传统建筑 的精髓和特点。
融合传统与现代设计理念
建筑师在设计中将传统建筑理念与现代建筑设计 理念相融合,创造出既符合现代功能需求又具有 文化内涵的建筑作品。
创新传统建筑技艺
在传承传统建筑技艺的基础上,建筑师不断进行 技艺创新,提高施工效率和建筑质量,为现代建 筑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窗花艺术
窗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窗花多采用纸、布等材料制作,通过剪、刻、贴等 工艺手法呈现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和纹样。窗花的题材广泛,包括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既美化了建筑外观,又 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06
CATALOGUE
中国建筑地域性特征
不同地域的民居建筑风格差异
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 征,理解其文化内涵和建筑技术 ,提高对建筑艺术的鉴赏能力。
建筑需注重集水和节水,采用 雨水收集系统、蓄水窖等集水 措施,以及滴灌、渗灌等节水
灌溉方式。
07
CATALOGUE
中国建筑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
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传统建筑符号的运用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建筑符号如斗拱、檐口、雕花等 被巧妙地融入,使现代建筑既具有时代感,又散发出浓郁 的文化气息。
中西建筑风格的融合
中国建筑师在吸收西方建筑风格的同 时,也将其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相融 合,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
现代建筑时期
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
01
20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传入中国,强调功能主义、理性
主义和机器美学。
中国现代建筑的探索
02
中国建筑师在吸收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同时,也积极探索具有
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之路。
当代建筑师积极挖掘和整理传统建筑文化,通过 学术研究、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传统建筑 的精髓和特点。
融合传统与现代设计理念
建筑师在设计中将传统建筑理念与现代建筑设计 理念相融合,创造出既符合现代功能需求又具有 文化内涵的建筑作品。
创新传统建筑技艺
在传承传统建筑技艺的基础上,建筑师不断进行 技艺创新,提高施工效率和建筑质量,为现代建 筑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窗花艺术
窗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窗花多采用纸、布等材料制作,通过剪、刻、贴等 工艺手法呈现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和纹样。窗花的题材广泛,包括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既美化了建筑外观,又 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06
CATALOGUE
中国建筑地域性特征
不同地域的民居建筑风格差异
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 征,理解其文化内涵和建筑技术 ,提高对建筑艺术的鉴赏能力。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ea5e87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6b.png)
苏派:园林式布局,曲径通幽,藏而不露。
闽派:土楼。
晋派:高墙深院,白墙黑瓦、四水归堂。还有窑洞,利用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 凿洞而成,坚固,冬暖夏凉。
川派:川西吊脚楼、傣族竹学小论文
自然科学小论文是指对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某些现象、原理、问题等,进行专门 的考察、分析、研究所写成的科学小论文。
③创造性。是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是衡量自然科学小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 在科学小论文里,要提出自己在观察、调查或考察中获得的新发现,在实验或制作 中运用的新方法,在科技活动中所得到的新成果,在深入钻研某种科学知识中积累 的新见解,从而给人以一定的启发。
任务一:通读全文,梳理层次,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
1.提取关键词 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小论文。学习这类文章首先要阅读文本,提
课堂总结
本文是一篇科学论文,作者在文中阐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总结 了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并提出了一个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 问题,表达了应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 中国的建筑”的热切愿望。
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 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 这事实明显的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失的现象。(梁思成(《中国 建筑史》)
2.“独特”概括了中国建筑体系的成就和地位,表现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示例】① 第2段:3500年来,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体系的特长,不 断地在技术上和艺术上把它提高,达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辉煌成就。(“3500年” 突出了中国建筑历史之悠久,“高度水平”和“辉煌成就”透露出作者对中国传统建 筑取得成就的自豪)
④第15段段末连用5个“极不相同”展现中国建筑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中国的建筑 ,你看都是千篇一律,同时千变万化——梁思成)表现对中国建筑的赞美和自豪。
闽派:土楼。
晋派:高墙深院,白墙黑瓦、四水归堂。还有窑洞,利用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 凿洞而成,坚固,冬暖夏凉。
川派:川西吊脚楼、傣族竹学小论文
自然科学小论文是指对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某些现象、原理、问题等,进行专门 的考察、分析、研究所写成的科学小论文。
③创造性。是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是衡量自然科学小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 在科学小论文里,要提出自己在观察、调查或考察中获得的新发现,在实验或制作 中运用的新方法,在科技活动中所得到的新成果,在深入钻研某种科学知识中积累 的新见解,从而给人以一定的启发。
任务一:通读全文,梳理层次,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
1.提取关键词 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小论文。学习这类文章首先要阅读文本,提
课堂总结
本文是一篇科学论文,作者在文中阐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总结 了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并提出了一个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 问题,表达了应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 中国的建筑”的热切愿望。
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 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 这事实明显的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失的现象。(梁思成(《中国 建筑史》)
2.“独特”概括了中国建筑体系的成就和地位,表现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示例】① 第2段:3500年来,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体系的特长,不 断地在技术上和艺术上把它提高,达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辉煌成就。(“3500年” 突出了中国建筑历史之悠久,“高度水平”和“辉煌成就”透露出作者对中国传统建 筑取得成就的自豪)
④第15段段末连用5个“极不相同”展现中国建筑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中国的建筑 ,你看都是千篇一律,同时千变万化——梁思成)表现对中国建筑的赞美和自豪。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59506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a0.png)
纽约联合国大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人民英雄纪念碑 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 北京市城市规划与建设
题目释义
研
究 中国建筑
对 象
探究重点 指事物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
的 特征
研 究 方 向
内容分析
作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请同学们用2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这九大基本特 征,并说说这九大特征可以概括为几个角度?它 是按怎样的说明顺序进行的?
拓展延伸
面对今天城市化的进程,高楼林立,现代建筑焕发出无与伦无 的美,中国建筑的这些特征还能保留下去吗?我们还能不能找到中国 建筑的印迹?
结语
当我们走入一个陌生的城市时,首先看到的就是它的 建筑。建筑是一个民族,一座城市的生动面孔,也是生活 在历史之中的一部分人的共同记忆和身份凭据。保护这份 记忆,就是让我们的文化得以更绵长的传承,让我们的子 孙可以在这些建筑中找寻到父辈留下的气息,以及一个民 族的记忆。
依据课文,填写下表。
语言和文学
建筑学
词汇
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
文法
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
大文章 小品
宫殿、庙宇等 山亭、水榭等
思考 怎样理解“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热河普陀拉和文艺复兴建筑
天坛皇穹宇和布拉曼特的设计
罗马凯旋门和北京琉璃牌楼
巴黎纪念柱和北京华表
思考 怎样理解“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这也是一种比喻,用“语言和文学”的比喻。 中国的建筑,在经历了千年的洗礼后形成了自己固有的建筑
特征,而每一个民族在自己生存繁衍的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特有 的建筑风格,风格虽然不同,但解决的本质问题却是相同的,作 者把它称作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我们了解中国建筑的 特征,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中体现出的中中国建筑的美。
题目释义
研
究 中国建筑
对 象
探究重点 指事物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
的 特征
研 究 方 向
内容分析
作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请同学们用2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这九大基本特 征,并说说这九大特征可以概括为几个角度?它 是按怎样的说明顺序进行的?
拓展延伸
面对今天城市化的进程,高楼林立,现代建筑焕发出无与伦无 的美,中国建筑的这些特征还能保留下去吗?我们还能不能找到中国 建筑的印迹?
结语
当我们走入一个陌生的城市时,首先看到的就是它的 建筑。建筑是一个民族,一座城市的生动面孔,也是生活 在历史之中的一部分人的共同记忆和身份凭据。保护这份 记忆,就是让我们的文化得以更绵长的传承,让我们的子 孙可以在这些建筑中找寻到父辈留下的气息,以及一个民 族的记忆。
依据课文,填写下表。
语言和文学
建筑学
词汇
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
文法
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
大文章 小品
宫殿、庙宇等 山亭、水榭等
思考 怎样理解“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热河普陀拉和文艺复兴建筑
天坛皇穹宇和布拉曼特的设计
罗马凯旋门和北京琉璃牌楼
巴黎纪念柱和北京华表
思考 怎样理解“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这也是一种比喻,用“语言和文学”的比喻。 中国的建筑,在经历了千年的洗礼后形成了自己固有的建筑
特征,而每一个民族在自己生存繁衍的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特有 的建筑风格,风格虽然不同,但解决的本质问题却是相同的,作 者把它称作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我们了解中国建筑的 特征,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中体现出的中中国建筑的美。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5cd2a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1.png)
写 作 背 景
1931年9月,在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宗旨的中国营 造学社社长朱启钤先生的邀请下,梁思成离开东北大学, 回到北平,进入中国营造学社任职,踏上了他研究中国建 筑发展史的漫漫长路。为了积累资料和寻求科学依据,梁 思成开始了他艰苦的,同时也是颇具独创性的建筑调查活 动。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他跋山涉水,历尽艰难,陆 续实地考察了河北、山西、浙江、山东、河南、陕西以及 西南地区的古建筑遗迹,进行了大量的拍照、测绘、资料 整理和科研工作,于1944年写成《中国建筑史》。
的 桃省 特 与,
杏帘
征 ,外 人红 间墙 望, 梁 眼高 思 何与 成 由银 骋河 。
学 1.概括全文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习 2.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理解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 目 理解性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 标 3.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1min
知识卡片
科学小论文 定义: 指作者根据所制定的科研项目和确定的科研课题,通过实验、观察等手 段,获得大量的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结论, 从而写出的科研报告。 特点: ①科学性。这是科学小论文有别于其他各类体裁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 它要求选题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论据确凿,论证合理且符合逻辑,文字 简洁准确。 ②创造性。小论文的选题、主要观点要有自己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 而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如果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 步研究,提出新颖、独到而又论据充分、言之有理的见解也是可行的,也不 失创造性。 ③实践性。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支持主要观 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有实践 依据;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不能有任何虚假。
斗拱作用:减力、加固,承托、装饰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ba39b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1.png)
中 国
总体 主 特征
结构
个别建筑构成 群体建筑构成
整 体
建
举折和举架
逻 辑 顺
基 本 特 征
屋顶的装饰作用
次
装饰
装饰 颜色选择—朱红 特征 部件的装饰作用
局 部
序
材料的装饰作用
四、细读文本,合作探究 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1、依据课文第14、15段,填写下表。
语言和文学
④列数字 作用: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 准确更有说服力。
武 汉 归 元 寺
斗拱
4、说明斗拱的作用,先描述“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 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它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 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
斗拱
①下定义
“在一副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 做‘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做‘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 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拱’”。 作用: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 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群体建筑的平面布局特征
左右对称 坐北朝南 有主有从 户外起居
北京四合院住宅
举例子
“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的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 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等”。 作用: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 体,更有说服力。
3、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并 解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这与现代的结构原则上是一样的。
②举例子
“斗拱也可以由柱头挑出去承托上面其他结构,最显著的如屋檐,上层楼外 的‘平坐’(露台),屋子内部的楼井、栏杆等”。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de2e0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4.png)
未来可持续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建筑将更加注重智能化设计,实现自动化控 制、智能化管理等功能,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和使用效率。
绿色低碳发展
未来建筑将更加注重绿色低碳理念,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优化建 筑形态等方式,降低碳排放,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人文关怀与文化传承
未来建筑在追求功能性和美观性的同时,将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文化 传承,体现地域特色和历史文脉。
06
中国建筑与环境关系探讨
Chapter
传统建筑与环境融合思想解读
尊重自然
传统中国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 中,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 ,遵循自然规律,减少对自然环
境的破坏。
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地形、材料 等条件,传统建筑采用相应的建筑 形式和构造方式,以适应当地环境 。
风水理念
风水学说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 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追求“天 人合一”的境界。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利用数字技术对建筑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设计、施工、运营等阶段。BIM技术可以 提高设计效率、优化施工方案、降低运营成本,是现代建筑领域的重要创新。
04
中国建筑装饰艺术与文化内涵
Chapter
传统装饰元素及寓意解读
传统装饰元素
包括龙、凤、狮子、蝙蝠、鱼等 动物;牡丹、莲花、菊花、梅花 等植物;以及云纹、水纹、回纹 等抽象图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目录
• 中国建筑概述 • 中国建筑风格与流派 • 中国建筑结构与技术特点 • 中国建筑装饰艺术与文化内涵 • 中国建筑空间布局与功能设计 • 中国建筑与环境关系探讨 • 总结:传承与创新并举,展现中国魅力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新优选全文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新优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63f6187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4.png)
武 汉 黄 鹤 楼
北京故宫
滕王阁
整体感知:中国建筑的特征
• 宏伟气派、金碧辉煌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2024年10月9日星期三
5
梁思成(1901— 1972),我国著名建 筑学家,清华大学教 授,广东省新会县人。
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 大学建筑系硕士,后 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 院学习。1928年回国。
结构
体 群体建筑构成
征
建 筑
建 筑 的
主 特征
木材结构 斗拱
结 局构 部方
的基
举折和举架
法
特本
屋顶的装饰作用
征特
征
次 装饰 特征
颜色的选择——朱红 部件的装饰作用
外 观 装
材料的装饰作用
饰37
检查学习效果
看看下面这些现代建筑, 体现了中国建筑的哪些特征?
2024年10月9日星期三
38
红色
国家大剧院内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一)讲立体构成,单个的建 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主 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 分构成的。
2024年10月9日星期三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二)讲平面布置,一所房子 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 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 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 空间”。
2024年10月9日星期三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后主 持创建中国营造学社。
主要著作《清室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 6
主要建筑作 品有:纽约联合国 大厦、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徽、人民英 雄纪念碑、扬州鉴 真和尚纪念堂等, 并参与北京市城市 规划与建设。
7
• 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 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什么呢?作者是从 哪些方面写中国建筑的特征的?
北京故宫
滕王阁
整体感知:中国建筑的特征
• 宏伟气派、金碧辉煌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2024年10月9日星期三
5
梁思成(1901— 1972),我国著名建 筑学家,清华大学教 授,广东省新会县人。
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 大学建筑系硕士,后 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 院学习。1928年回国。
结构
体 群体建筑构成
征
建 筑
建 筑 的
主 特征
木材结构 斗拱
结 局构 部方
的基
举折和举架
法
特本
屋顶的装饰作用
征特
征
次 装饰 特征
颜色的选择——朱红 部件的装饰作用
外 观 装
材料的装饰作用
饰37
检查学习效果
看看下面这些现代建筑, 体现了中国建筑的哪些特征?
2024年10月9日星期三
38
红色
国家大剧院内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一)讲立体构成,单个的建 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主 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 分构成的。
2024年10月9日星期三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二)讲平面布置,一所房子 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 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 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 空间”。
2024年10月9日星期三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后主 持创建中国营造学社。
主要著作《清室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 6
主要建筑作 品有:纽约联合国 大厦、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徽、人民英 雄纪念碑、扬州鉴 真和尚纪念堂等, 并参与北京市城市 规划与建设。
7
• 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 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什么呢?作者是从 哪些方面写中国建筑的特征的?
中国建筑特征ppt课件
![中国建筑特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a63ea3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f.png)
近代建筑中出现了一种中西合璧的风 格,既有西方建筑的立面构图和装饰 手法,又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
传统建筑风格的延续
在近代建筑中,仍可见到中国传统建 筑风格的影子,如四合院、庙宇等建 筑形式。
现代建筑的探索与创新
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
01
20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传入中国,强调功能主义、简洁
明快的建筑风格。
05
中国建筑的文化内涵与 社会价值
建筑与文化传承
01
02
03
传统建筑元素
斗拱、飞檐、藻井等,体 现中国古代建筑技艺与审 美。
建筑风格
四合院、江南水乡、福建 土楼等,展现地域文化特 色。
建筑装饰
彩画、雕刻、楹联等,富 含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建筑与社会生活
居住建筑
反映家庭观念、等级制度 和生活习俗。
中国建筑特征ppt课件
目录 CONTENT
• 中国建筑概述 • 中国古代建筑 • 中国近现代建筑 • 中国建筑的技术与艺术 • 中国建筑的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 • 中国建筑的未来展望与发展趋势
01
中国建筑概述
建筑的定义与分类
建筑的定义
建筑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生活、生 产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包括 房屋、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遵循中轴线对称原则,前朝后 寝,左祖右社。
建筑风格
高大雄伟,富丽堂皇,体现皇 权至上。
屋顶形式
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等, 彰显皇家尊贵。
斗拱结构
独特的斗拱结构,既承重又起 装饰作用。
坛庙建筑
祭祀对象
建筑风格
坛庙布局
祭祀仪式
天坛祭天,地坛祭地, 日坛祭日,月坛祭月。
庄重肃穆,体现对神灵 的敬畏。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94779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6d.png)
传统建筑技艺的创新与发展
在传承传统建筑技艺的基础上,建筑师们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 合,推动传统建筑技艺的现代化发展。
传统建筑材料的改良与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建筑材料得到了改良和优化,如新型仿古砖瓦、环保涂料等。这些新 型材料不仅保留了传统材料的质感和视觉效果,还具有更好的性能和环保性。
证建筑的干燥和安全。
防水材料
采用琉璃瓦、青瓦等防水材料, 既保证了屋顶的防水性能,又增
加了建筑的美观性。
05
中国建筑装饰艺术
彩绘与雕刻艺术
彩绘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彩绘主要体现在梁枋、斗拱、天花等部位,采用矿物颜料绘 制各种图案和纹样,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雕刻
雕刻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石雕、木雕、砖雕等多种形式。 雕刻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人物、动物、花卉、山水等,工艺精湛,形象生动。
近现代建筑时期
近代建筑
受西方建筑影响,出现中西合璧的 建筑风格。代表建筑有广州骑楼、 上海外滩建筑群等。
现代建筑
以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为主,注重功 能性和简洁性。代表建筑有北京国 家大剧院、广州歌剧院等。
当代建筑时期
当代中国建筑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建筑呈现出多 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代表建筑有上 海中心大厦、广州塔等。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建筑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各国之间的文化 交流活动为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园林与景观建筑
江南园林
如苏州拙政园、留园等,以山水意境 为灵魂,通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和 建筑营造等手段,创造出“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在传承传统建筑技艺的基础上,建筑师们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 合,推动传统建筑技艺的现代化发展。
传统建筑材料的改良与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建筑材料得到了改良和优化,如新型仿古砖瓦、环保涂料等。这些新 型材料不仅保留了传统材料的质感和视觉效果,还具有更好的性能和环保性。
证建筑的干燥和安全。
防水材料
采用琉璃瓦、青瓦等防水材料, 既保证了屋顶的防水性能,又增
加了建筑的美观性。
05
中国建筑装饰艺术
彩绘与雕刻艺术
彩绘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彩绘主要体现在梁枋、斗拱、天花等部位,采用矿物颜料绘 制各种图案和纹样,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雕刻
雕刻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石雕、木雕、砖雕等多种形式。 雕刻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人物、动物、花卉、山水等,工艺精湛,形象生动。
近现代建筑时期
近代建筑
受西方建筑影响,出现中西合璧的 建筑风格。代表建筑有广州骑楼、 上海外滩建筑群等。
现代建筑
以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为主,注重功 能性和简洁性。代表建筑有北京国 家大剧院、广州歌剧院等。
当代建筑时期
当代中国建筑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建筑呈现出多 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代表建筑有上 海中心大厦、广州塔等。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建筑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各国之间的文化 交流活动为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园林与景观建筑
江南园林
如苏州拙政园、留园等,以山水意境 为灵魂,通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和 建筑营造等手段,创造出“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中国建筑的特征(完美版)ppt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完美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ea1ed4de80d4d8d05a4f95.png)
(二)讲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 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
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 举 例 子 打 比 方
;.
24
三、木材结构方法
;.
25
柱子支撑的亭子
;.
26
四合院里的木质的墙门窗一体
;.
27
举列 例数 子字 作打 比比 较方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三)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即以“木 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 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这与现代的结构原则上
筑的“文法”和“词汇”。 (18-20)
;.
14
一 、个体建筑构成
;.
15
天坛
;.
16
天坛回音壁
;.
17
中国建筑的特征
作 诠 释
(一)讲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 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的。
;.
18
问题与思考
中国建筑体系的 时空分布是怎样的?
(1)空间分布:西起葱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 人民共和国的区域在内
是一样的。
;.
28
四、斗拱
;.
29
;.
30
;.
31
摹
举 例 子
状 貌 下 定
义
中国建筑的特征
(四)说明斗拱的作用,先描述“拱”是“弓形 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 “斗拱”。它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
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
;.
32
五、举架
;.
33
;.
34
;.
;.
3
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 举 例 子 打 比 方
;.
24
三、木材结构方法
;.
25
柱子支撑的亭子
;.
26
四合院里的木质的墙门窗一体
;.
27
举列 例数 子字 作打 比比 较方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三)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即以“木 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 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这与现代的结构原则上
筑的“文法”和“词汇”。 (18-20)
;.
14
一 、个体建筑构成
;.
15
天坛
;.
16
天坛回音壁
;.
17
中国建筑的特征
作 诠 释
(一)讲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 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的。
;.
18
问题与思考
中国建筑体系的 时空分布是怎样的?
(1)空间分布:西起葱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 人民共和国的区域在内
是一样的。
;.
28
四、斗拱
;.
29
;.
30
;.
31
摹
举 例 子
状 貌 下 定
义
中国建筑的特征
(四)说明斗拱的作用,先描述“拱”是“弓形 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 “斗拱”。它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
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
;.
32
五、举架
;.
33
;.
34
;.
;.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作 者 梁 思 成
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
筛选文中信息
1、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根据 什么顺序展开的?哪些特征属于结构特征, 哪些特征属于装饰特征? 2、在总结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时, 作者为什么称之为“中国建筑的’文法’”? 3、你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 间的‘可译性’”?
•
•
•
•
。
• 2.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 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 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以“帷幕”比喻墙壁,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中 国建筑中墙壁的作用:“隔断内外”,“划 分内部空间”,而不担负承重的任务。
•
• 3.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 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 “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长 廊
回 廊
结构方法
房 屋 框 架 图
亭 子
斗拱斗 拱斗 拱 侧来自面屋子一角屋 脊
筒 瓦 、 戗 兽 、 脊 吻
脊 吻 和 戗 兽
彩 绘
彩 绘
屋角
夹 道
隔 扇
亭子
轩
榭
岳 阳 楼
滕 王 阁
鹳 鹊 楼
黄 鹤 楼
2、在总结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时, 作者为什么称之为“中国建筑的’文法’”?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 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 ‘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 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 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 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 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以“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 宏大壮观的建筑,用“小品”比喻小巧别 致的建筑,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 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恰切 明了。
小布达拉宫
天 坛
北 京 牌 楼
凯 旋 门
华 表
外 国 的 纪 念 柱
老 牌 坊
3、你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 的‘可译性’”?
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 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 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 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 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 “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 读出来。
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
•
• 1.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 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 于一家的关系。
• 以弟兄关系来比喻中国周边国家的建筑与中国 中心地区的建筑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它们属 于一个系统(大家庭),从而可见中国建筑的
•
影响力之大已超出了国家的界限。
梁思成
作 者 梁 思 成
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
筛选文中信息
1、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根据 什么顺序展开的?哪些特征属于结构特征, 哪些特征属于装饰特征? 2、在总结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时, 作者为什么称之为“中国建筑的’文法’”? 3、你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 间的‘可译性’”?
•
•
•
•
。
• 2.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 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 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以“帷幕”比喻墙壁,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中 国建筑中墙壁的作用:“隔断内外”,“划 分内部空间”,而不担负承重的任务。
•
• 3.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 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 “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长 廊
回 廊
结构方法
房 屋 框 架 图
亭 子
斗拱斗 拱斗 拱 侧来自面屋子一角屋 脊
筒 瓦 、 戗 兽 、 脊 吻
脊 吻 和 戗 兽
彩 绘
彩 绘
屋角
夹 道
隔 扇
亭子
轩
榭
岳 阳 楼
滕 王 阁
鹳 鹊 楼
黄 鹤 楼
2、在总结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时, 作者为什么称之为“中国建筑的’文法’”?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 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 ‘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 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 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 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 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以“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 宏大壮观的建筑,用“小品”比喻小巧别 致的建筑,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 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恰切 明了。
小布达拉宫
天 坛
北 京 牌 楼
凯 旋 门
华 表
外 国 的 纪 念 柱
老 牌 坊
3、你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 的‘可译性’”?
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 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 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 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 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 “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 读出来。
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
•
• 1.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 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 于一家的关系。
• 以弟兄关系来比喻中国周边国家的建筑与中国 中心地区的建筑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它们属 于一个系统(大家庭),从而可见中国建筑的
•
影响力之大已超出了国家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