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课件:理气剂
方剂学理气剂课件
![方剂学理气剂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62e8f1647d27284a7351c5.png)
32
2021/3/20
按语
王肯堂说:“口鼻出血,皆系上盛下虚, 有升无降,血随气上,越出上窍,法当顺其气, 气降则血归经矣,宜苏子降气汤加人参、阿 胶……”(《证治准绳·杂病》卷3)。本案鼻衄于 上,肾虚于下,为上盛下虚之证,故以苏子降 气汤降逆上之气,并可引火归元,再加太子参 益气养阴,阿胶养血止血,藕节、小蓟凉血止 血,诸药合用,治上顾下,使气降而血自归经。 此乃变法,颇资启发。
旋覆代赭汤
(《伤寒论》)
38
2021/3/20
组成 旋复花 代赭石 生姜 半夏 人参
炙甘草 大枣
主治 胃气虚弱,痰浊气逆证。
立法 降气化痰,益气和胃
39
2021/3/20
配伍意义
(君) 旋覆花——降逆化痰止噫
代赭石——助君药降逆(注意用量)
(臣)
生姜、半夏——助君药化痰降逆 (佐) 人参、炙甘草、大枣——益气补虚
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花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
桑白皮、黄芩——清肺止咳平喘 甘草——和中调药
36
2021/3/20
功用 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宣、降、清、散、收并用)
1、使用本方的主要依据为何?
2、本方与苏子降气汤、小青龙汤、麻杏 石甘汤均可治疗咳喘,临床如何区别应用? 为什么?
37
2021/3/20
咳喘案
某男,52岁。宿有咳喘之疾, 近日感凉而发。诊见咳嗽气急,痰 多色白而粘,胸中痞闷,恶心纳差, 舌苔白腻,脉弦滑。
A.小青龙汤 B.半夏厚朴汤 C.三拗汤 D.麻杏甘膏汤
20
2021/3/20
厚朴温中汤
主治寒湿中阻,气机失畅证; 以脘腹胀满冷痛,舌苔白腻为使用指征。
2024年度-《方剂学各论理气剂》PPT课件
![2024年度-《方剂学各论理气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b6d75f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3.png)
通过疏通气机、调和脏腑功能,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常见类型与特点
01
02
03
行气剂
具有行气散结、疏肝解郁 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肝气 郁结、胸胁胀满等病证。
降气剂
以降逆止呕、平喘止咳为 主要作用,常用于治疗胃 气上逆、肺气上逆等病证 。
补气剂
通过补气养血、益气健脾 等作用,增强机体正气, 提高抗病能力。
临床应用
广泛应用于慢性肝炎、胆囊炎、慢性胃炎等属肝气郁结者。
12
香附丸类方剂
组成成分
香附、砂仁、陈皮、甘草等。
主要功效
行气止痛,温中和胃。用于治疗气滞寒凝所致的 脘腹胀痛、呕吐酸水等症。
临床应用
常用于治疗胃寒疼痛、消化不良、神经性胃痛等 病症。
13
逍遥散类方剂
组成成分
01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等。
过敏反应
如皮疹、瘙痒等,严重者可能 出现过敏性休克。
其他不良反应
如心悸、胸闷、口干等。
22
防范措施建议
01
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及用 药史,避免用药不当。
02
严格控制理气剂的剂量 和疗程,遵循个体化用 药原则。
03
04
加强用药监测,密切观 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23
对特殊人群进行重点监 护,确保用药安全。
5
临床应用范围
消化系统疾病
如慢性胃炎、胃溃疡、 功能性消化不良等,通 过理气剂调和脾胃功能
,缓解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
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 管哮喘等,通过降气剂 平喘止咳,改善呼吸功
能。
妇科疾病
如痛经、月经不调等, 通过理气剂疏肝解郁, 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目
方剂学课件7理气剂
![方剂学课件7理气剂](https://img.taocdn.com/s3/m/0276364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7.png)
旋覆代赭汤
1 2
组成
旋覆花、半夏、甘草、人参、代赭石、生姜、大 枣。
功效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3
主治
胃虚痰阻气逆证。胃脘痞闷或胀满,按之不痛, 频频嗳气,或见纳差、呃逆、恶心,甚或呕吐, 舌苔白腻,脉缓或滑。
橘皮竹茹汤
组成
橘皮、竹茹、大枣、生姜、甘草、人参。
功效
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主治
胃虚有热之呃逆。呃逆或干呕,虚烦少气,口干,舌红嫩,苔白 ,脉虚数。
名老中医经验方整理
收集、整理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方,挖掘其独特的用药思路和组 方规律。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方式
通过师承教育、学术交流、著作出版等方式,将名老中医的经验传 承给年轻一代中医工作者。
名老中医经验方的现代研究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名老中医经验方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其 科学内涵和疗效机制。
THANKS
功效
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方解
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为君药。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 滞为臣药。桂枝通阳散寒,降逆平冲为佐药。瓜蒌实开胸 散结,祛痰宽胸为使药。
半夏厚朴汤
• 组成: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 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 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
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 • 方解:半夏辛温入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厚朴
配伍
在配伍方面,理气剂常根据不同的病证和病因进行灵活变化。如治疗脾胃气滞证时,常 配伍消食药、祛湿药等;治疗肝气郁滞证时,常配伍活血药、疏肝药等;治疗肺气上逆 证时,常配伍止咳平喘药等。同时,理气剂还常与补益药、清热药等配伍使用,以达到
标本兼治的目的。
方剂学理气PPT精品课件
![方剂学理气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ba69b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3.png)
目录
• 方剂学理气概述 • 常用理气中药及配伍 • 肝郁气滞证治与方剂应用 • 脾胃气滞证治与方剂应用
目录
• 肺气郁闭证治与方剂应用 • 现代研究与应用前景展望
01
方剂学理气概述
方剂学定义与特点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专门研究药物配伍与提 高临床疗效的学科,是中医药学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常用理气中药介绍
陈皮
辛苦温,归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 化痰。
木香
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经。行气止痛 。
枳实
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破气化痰 ,消积除痞。
常用理气中药介绍
香附
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 三焦经,疏肝理气,调
经止痛。
沉香
辛苦温,归脾胃肾经。 行气止痛,温中止呕,
纳气平喘。
川楝子
苦寒,归肝胃小肠膀胱 经。有小毒。行气止痛
理气方剂是指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作 用,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
理气方剂的作用:调理气机,行气解郁;降逆止呕, 和胃止痛;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历代医家对理气方剂的贡献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创立了 许多理气方剂,如四逆散、半夏厚朴汤
等,为后世医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收载了大量 行之有效的理气方剂,如越鞠丸、枳实 薤白桂枝汤等,丰富了中医方剂学的内
治法
02
药物治疗为主,辅以针灸、推拿等外治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代表方剂
03
麻杏石甘汤、柴胡疏肝散等。
案例分析:麻杏石甘汤治疗肺气郁闭证
案例介绍
患者,男性,45岁,因胸闷、咳 嗽、气喘等症状就诊。经辨证为 肺气郁闭证,给予麻杏石甘汤治 疗。
方剂学理气剂课件
![方剂学理气剂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b630a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ef.png)
方剂学理气剂课件一、方剂学概述二、理气剂的定义与作用理气剂,顾名思义,是指具有调理气机、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作用的方剂。
理气剂在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气机不畅、气血不和、阴阳失衡等病证。
根据病证的不同,理气剂可分为行气剂、降气剂、补气剂、温气剂、清热剂等类型。
三、理气剂的制法与特点1.制法理气剂的制法主要有两种:煎剂和丸剂。
煎剂是将药物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分次服用。
丸剂是将药物研成粉末,加蜜或水制成丸状,每次服用一定数量。
2.特点(1)药物配伍:理气剂在药物配伍上,注重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实现调理气机、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
(2)药效缓和:理气剂药效缓和,适用于慢性病、虚弱病患者。
(3)药力持久:理气剂药力持久,作用范围广泛,可同时治疗多种病证。
四、临床常用理气剂1.行气剂行气剂具有疏肝解郁、调和气血、止痛等作用,适用于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等病证。
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
2.降气剂降气剂具有降逆止呕、疏肝解郁、调和气血等作用,适用于胃气上逆、肝气犯胃等病证。
如半夏厚朴汤、四逆散等。
3.补气剂补气剂具有补益气血、调理气机、强壮身体等作用,适用于气血两虚、气虚等病证。
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4.温气剂温气剂具有温中散寒、调和气血、止痛等作用,适用于寒凝气滞、脾胃虚寒等病证。
如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
5.清热剂清热剂具有清热解毒、调和气血、止痛等作用,适用于热毒内蕴、气滞血瘀等病证。
如黄连解毒汤、凉膈散等。
五、理气剂的临床应用1.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选用相应的理气剂进行治疗。
2.灵活加减:在原有方剂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加减,以增强疗效。
3.联合用药:理气剂可与其他类型的方剂联合使用,发挥协同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4.注意事项:理气剂不宜过量服用,孕妇、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六、理气剂作为中医药学中的一种重要方剂,具有调理气机、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
掌握理气剂的制法、特点和临床应用,对于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方剂学理气剂ppt课件
![方剂学理气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ce226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10.png)
理气药物临床应用研究
03
总结了理气药物在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
领域的临床应用成果,证实了其确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新型理气药物研发动态关注
01
基于传统理气药物的二次开发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理气药物进行改良和优化,提高疗效和降低副
作用,如新型复方制剂、纳米制剂等。
02
新型理气药物的发现与筛选
其他常用药物
沉香
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主 治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 虚气逆喘急。煎服,1.5~4.5g,宜后 下。
檀香
乌药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主治寒凝气滞 之胸腹胁肋诸痛证、尿频、遗尿等。 煎服,3~10g。
行气止痛,散寒调中。主治寒凝气滞 之胸腹疼痛、胃寒疼痛、呕吐清水等 。煎服,2~5g;宜后下。
组成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 茯苓、甘草、生姜、薄荷
功效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
肝郁血虚脾弱证,症见两胁 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 ,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 乳房胀痛,脉弦而虚等
方解
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当归 、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 苓健脾去湿,共为臣药;甘 草益气补中,生姜温胃和中 ,薄荷疏散郁遏之气,共为 佐使。全方合用,共奏疏肝 解郁,养血健脾之功。
临床应用价值
01
02
03
04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如胃痛、胃胀、消化不良等。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如胸闷、气喘、咳嗽等。
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如头痛、失眠、抑郁等。
治疗其他疾病
如痛经、乳腺增生、更年期综 合征等。
02
常用理气药物介绍
Chapter
陈皮
性味归经
方剂课件理气剂.ppt
![方剂课件理气剂.ppt](https://img.taocdn.com/s3/m/dd89d82fc5da50e2534d7f14.png)
旋复代赭汤《伤寒论》
草枣
一、组成:
1、小柴胡汤变方—旋代姜夏参
2、代赭石生姜的用量 3、旋复花包煎
气,
二、作用特点:
功专胃脘,降气力强,且化痰益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降胃—代赭石,旋复花、半夏、生姜 化痰—旋复花、半夏 益气—人参、大枣、炙草
三、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
1、病机:胃虚痰阻,胃失和降 2、主症:呕、呃、噫气、反胃 、哕、
理气剂概述
一、定义(理气药、理气、气分实证)
二、立法:《内经》:“结者散之”;“高者抑之
”。
三、作用*理气 行气—疏肝解郁,行脾和中。
降气—降肺平喘,降胃止逆。
四、适应证—气分实证 气滞证
气逆证
五、分类: 1、行气剂:气机郁滞 脾胃气滞 、肝气郁滞 胀痛。
作用:行气疏肝、理脾和胃。 配伍:疏肝药配调血药,理脾药配健运药; 代表方:越鞠丸、半夏厚朴汤。 2、降气剂:气机上逆 肺气上逆、胃气上逆 呕吐、
茯苓:甘淡、渗湿健脾除痰 生姜:辛温、和胃助降逆止呕 ------------ 佐
苏叶:辛温、疏肝宣肺、宣通散结-----------使
四、运用: 1、原则 2、加减
暧肝煎 天台乌药散
《景岳全书》
《医学发明》
二方均为治疝之代表方。
一、病 因:发病多与肝经有关,病变在肝,寒伤厥阴
肝经,气滞血脉凝涩,寒凝气血湿痰凝
寒凝气滞之小肠疝 气
少腹牵引睾丸疼痛
讨论:天台乌药散中为什么川楝子与巴豆 同炒?再去巴豆
苏子降气汤 定喘汤
《局方》
《摄生众妙方》
一、共性:
1、组方—苏子、半夏 2、作用—降肺、化痰、平喘 3、主治—痰气壅肺之喘
最新方剂学--理气剂课件PPT
![最新方剂学--理气剂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a42bd25302d276a200292eef.png)
井冈山大学辅导员心理辅导知识专题讲座
• 意志行为的障碍 意志始动性的障碍 1.意志缺乏。 2.精神运动性抑制。严重者可进入木僵状态。 3.木僵症。 4.精神运动性兴奋。见于躁狂症、精神分裂症、麻
痹性痴呆等多种精神疾病。 5.运动性兴奋。 6.意向到错 意志自主性障碍 1.矛盾意向 2.被动服从 3.模仿症 4.违拗症 5.重复与刻板动作 6.强迫现象
方剂学--理气剂
一、含义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功能调理气机, 治疗气病的方剂,统称理气剂。
理论依据
《素问,至真要大论》“逸者行之”, “结者散之”, “高者抑之” 。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气机失调引起的各种气病。
如
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 肝气郁滞之胁痛、疝气; 肺气上逆之喘咳; 胃气上逆之呕、呃等。
第一节 行 气
经历的遗忘。 (1)顺行性遗忘(2)逆行性遗忘(3)选择性遗忘 2.错构 3.虚构 4.似曾相识症和旧事如新症
井冈山大学辅导员心理辅导知识专题讲座
• 情感障碍 1.情感高涨,多见于心境障碍的躁狂发作。 2.情感低落。 3.病理性焦虑。 4.病理性恐怖 5.情感迟钝 6.情感淡漠。精神分裂症患者,特别是单纯型、紧
复出现,如一个想法、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 数字等等,欲罢不能。多见于强迫性神经症。
7.病理性赘述
井冈山大学辅导员心理辅导知识专题讲座
• 逻辑结构障碍 1.象征性思维 2.破裂性思维与语词杂拌 3.诡辩症与逻辑倒错性思维。多见于精神
分裂症。
井冈山大学辅导员心理辅导知识专题讲座
• 思维内容障碍-妄想
井冈山大学辅导员心理辅导知识专题讲座
大学生心理异常的诱发因素及事件
中医方剂理气剂培训课件
![中医方剂理气剂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1f1b5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9.png)
佐:白酒─行气活血
【配伍要点】
瓜蒌+薤白
中医方剂理气剂
15
【运用】
1、辨证要点: 胸痛,喘息短气,苔白腻, 脉弦紧。本方是治胸阳不振, 痰阻气滞之胸痹的基础方
2、临证加减: 寒邪较重,加干姜、桂枝、附子 气滞甚,加厚朴、枳实 兼血瘀,加丹参、赤芍
胁肋疼痛,
志
嗳气善太息,脉弦
不
调 肝气犯脾,气机不畅
脘腹胀满
【病机】 肝失疏泄,气滞血郁,肝胃不和
【治法】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中医方剂理气剂
10
【方解】
君: 柴胡─疏肝解郁 臣:香附─理气疏肝
川芎─行气活血止痛 佐:陈皮,枳壳─理气行滞
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使: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
柴胡+香附、川芎
以消补兼施,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立 法,均具有调和寒热,散结除痞,健脾 和胃之功,用治脾胃虚弱,寒热互结, 升降失司之心下痞满,舌苔腻微黄之证
本方重在调和寒热,和胃降逆止呕。 用治脾胃虚弱,寒热互结,肠胃不和, 升降失司之心下痞满不痛,呕吐肠鸣 下利,中舌医方剂苔理气腻剂 微黄,脉滑数之证。26
【组成】
【治法】 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中医方剂理气剂
37
【方解】
君:麻黄─宣肺平喘,兼散风寒
白果─敛肺定喘,化痰
▲ 两者相配,一散一收,散不耗气,
收不留邪, 加强平喘之功
臣:桑白皮─泄肺平喘
黄芩--清热化痰
佐:杏仁、苏子
降气平喘
款冬花、法夏
止咳化痰
使: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麻黄+白果;桑白皮+黄芩
理气剂.ppt
![理气剂.ppt](https://img.taocdn.com/s3/m/7acfd516866fb84ae45c8dbe.png)
心下痞硬 —脾胃受损,痰涎内生,阻滞心下 脾胃受损,痰涎内生, 脾胃受损 噫气不除 或反胃呕逆 吐涎沫 舌淡苔白滑 胃气虚伏饮内动之体征 脉弦而虚 汗吐下后,邪去胃气已伤, 汗吐下后,邪去胃气已伤, 胃气因虚而上逆, 胃气因虚而上逆,伏饮内动 胃 虚 痰 阻 胃 气 上 逆
概
述
定义: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和降气的作用, 定义: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和降气的作用, 或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主治气滞 或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属八法中的“消法” 属八法中的“消法”。 气虚 气病 气机失调 气逆 肝气郁滞 脾胃气滞 胃气上逆 肺气上逆 气脱、气陷、 气脱、气陷、气闭 降气
肝 肾 虚 寒 疝 气 证
舌质淡白 肝肾虚寒 之体征 脉沉细
茯苓—渗湿健脾 茯苓 渗湿健脾 生姜—温散寒凝 生姜 温散寒凝
佐 使
方名 橘核丸
相同 均有行气散 结,祛寒止 痛作用,用 治 寒疝 腹痛 。
不同 长于软坚散结, 长于软坚散结 , 且能活 血除湿, 血除湿 , 主治寒湿客于 肝脉之颓疝。 肝脉之颓疝。 散寒之力强。适用于寒 散寒之力强 。 凝气滞之小肠疝气。 凝气滞之小肠疝气。 温补肝肾之力强。 温补肝肾之力强 。 善治 肝肾虚寒之疝气腹痛。 肝肾虚寒之疝气腹痛。
君
郁 化 火
臣 佐
金匮要略》 瓜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 胸中闷痛 甚至胸痛彻背 胸 喘息咳唾 痰浊中阻,肺失宣降 痰浊中阻, 短气 舌苔白腻 痰浊气滞之象 脉沉弦或紧
胸阳不振, 胸阳不振,津液不得 输布, 输布,痰阻气机
胸
金匮要略》 瓜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
通 阳 散 结 行 气 祛 痰
君 瓜蒌 涤痰散结,宽胸利膈 瓜蒌—涤痰散结 涤痰散结, 臣 薤白 宣通阳气,散寒化痰 薤白—宣通阳气 宣通阳气,
《方剂学》PPT课件:11-理气剂
![《方剂学》PPT课件:11-理气剂](https://img.taocdn.com/s3/m/3967007dfab069dc50220195.png)
(温肾纳气)
当归 止咳逆上气
生姜、苏叶──宣肺散寒
佐使:炙甘草、大枣──和中调药
配伍特点:治上顾下,标本兼治,以治上实为主,治标为主
[运用]
1、本方是治上实下虚喘咳之常用方,以喘咳短气, 痰多稀白,胸膈满闷,舌苔白滑或白腻为辨。
2、喘甚者,加沉香以降气平喘;痰多胸闷,可加陈 皮理气化痰;痰盛而肺肾两虚者,加人参、蛤蚧补益肺肾, 纳气平喘。
臣:厚朴──行气散结,下气除满
佐:茯苓──渗湿健脾,助半夏化痰 生姜──化饮散结,和胃止呕,既助 夏之用,又制半夏之毒
行气散结 降逆化痰
苏叶──宣肺疏肝,行气通郁以助厚
朴行气散结
[运用]
1、本方为治疗痰气互结所致梅核气的常用方,以咽喉如 有物阻,吞吐不得,胸隔满闷,舌苔白腻,脉弦滑为辨。
2、如气滞较重,胸胁胀痛者,加香附、郁金、川芎疏肝 解郁,行气止痛;胸闷痰盛可加瓜蒌、薤白理气化痰,宽胸 散结;嗳气呕吐者,加代赭石、旋复花下气降逆;咽痛者, 加桔梗、射干以宣肺利咽;久病不愈者,加威灵仙以软坚散 结。
★寒重者,加附子、干姜温阳祛寒;
★气滞重者,加重枳实、厚朴用量,或加檀香行气活 血止痛;
★兼瘀血加郁金、川芎活血化瘀。
[主治证病机]
半夏厚朴汤
情志所伤 气机不畅
肝气郁结 肺失宣降 胃失通降
津液失布 聚而为痰
痰气互结 阻于咽喉
梅核气
[治法] 行气散结,化痰降逆。
[方药配伍]
君: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
3、使用注意:本方以治上实为主,药多温燥,故肺虚 或肺肾两虚之虚证喘咳,或热痰咳喘均不宜使用。
定喘汤
[主治证病机]
素体痰多 肺气郁闭 痰热内蕴 风寒外束
方剂学7理气剂ppt课件
![方剂学7理气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2b782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18.png)
四逆散
• 组成: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 • 功效: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 主治:阳郁厥逆证或肝脾气郁证。手足不温,或腹
痛,或泄利下重,脉弦;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 脘腹疼痛,脉弦。 • 方解:四逆散以柴胡为君药,入肝胆经,升发阳气 ,疏肝解郁;枳实为臣药,行气散结,泄热破结; 芍药和营敛阴,柔肝缓急止痛;炙甘草益气健脾和 中缓急。四药配伍共奏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
CHAPTER 03
和胃降逆剂
旋覆代赭汤
组成
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
功效
和胃降逆,化痰下气。
主治
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证。症见胃脘痞闷或胀满,按之不痛,频频嗳气 ,或见纳差、呃逆、恶心,甚或呕吐,舌苔白腻,脉缓或滑。
橘皮竹茹汤
组成
01
橘皮、竹茹、生姜、甘草、人参、大枣。
功效
02
组成
半夏、橘红、茯苓、枳实、南星、甘草。
功用
燥湿祛痰,行气开郁。
3
主治
痰厥证。头目眩晕,或痰饮壅盛,胸膈痞塞,胁 肋胀满,头痛吐逆,喘急痰嗽,涕唾稠粘,坐卧 不安,饮食少思。
CHAPTER 06
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
现代药理研究
01
药效成分
理气剂中的药效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等,具有抗炎、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6g,一日2 次。
金铃子散
组成
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各 9g)。
功效
疏肝泄热,活血止痛。主 治肝郁化火证。心胸胁肋 脘腹诸痛,时发时止,口 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9g) ,酒调下。
天台乌药散
组成
天台乌药、木香、小茴香、青皮 、高良姜各半两(各15g) ,槟榔 二个(9g),川楝子十个(12g) ,
2024版中医方剂学第讲理气剂PPT课件
![2024版中医方剂学第讲理气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368cb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8.png)
中医方剂学第讲理气剂PPT课件•理气剂概述•常用理气剂介绍•理气剂组方原理与配伍禁忌目录•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现代研究与进展•总结与展望01理气剂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理气剂是以理气药为主配伍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
分类根据作用不同,理气剂可分为行气剂和降气剂两类。
行气剂主要用于气机郁滞的病证,降气剂主要用于气机上逆的病证。
功效与作用功效理气剂主要具有行气散结、疏肝解郁、和中止痛、降逆止呕等功效。
作用理气剂可用于治疗多种因气滞或气逆引起的病证,如胸胁胀满、胃脘疼痛、嗳气呕吐、月经不调等。
适用范围与注意事项适用范围理气剂适用于多种因气滞或气逆引起的病证,如肝气郁结所致的胸胁胀痛、胃气上逆所致的恶心呕吐等。
注意事项使用理气剂时,应注意辨别病证的虚实寒热,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
同时,理气剂多辛香温燥,易耗气伤阴,故气虚、阴虚者慎用。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也应慎用或禁用。
在服药期间,还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02常用理气剂介绍组成柴胡、陈皮、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
主治肝气郁滞证,症见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方解柴胡疏肝散以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配伍香附、川芎活血行气止痛,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诸药相合,共奏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功。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柴胡疏肝散•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
•功效: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症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
•方解:逍遥散以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配伍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薄荷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生姜温胃和中。
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功。
方解四逆散以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配伍枳实行气散结,芍药柔肝缓急止痛,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湿气滞证。脘腹胀满疼痛,不思 饮食,舌苔白腻,脉沉弦
【组成】 高良姜 香附子
良附丸
《良方集腋》
各等分
良附丸
《良方集腋》
【方解】 高良姜 辛散温通,散寒止痛 香附子 疏肝气,解郁结,止疼痛
两药等分相配,行气疏肝与温中散寒并重
【功用】行气疏肝,祛寒止痛
【主治】 气滞寒凝证
胃脘疼痛,胁肋胀闷,畏寒喜热,以及 妇女痛经等
川楝子十个(15g) 佐使 理气止痛
与辛热之巴豆同炒,去巴豆而用川楝子, 既能增强川楝子行气散结之力,又可制 其苦寒之性
功用
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橘核丸
《济生方》
【主治】 颓疝 睾丸肿胀偏坠,或坚硬如石,或痛引脐腹,甚
则阴囊肿大,轻者时出黄水,甚则成痈溃烂 【病机】 寒邪客于肝脉,肝经气血郁滞
【方解】
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 暖肝煎《景岳全书》
主治
肝肾虚寒证。睾丸冷痛,或小腹疼 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脉沉迟
方 肉桂一二钱(10g)
第一节 行气
越鞠丸《丹溪心法》
方解 香附10g 君 行气解郁(治气郁)
川芎10g
活血祛瘀(治血瘀)
臣
苍术10g
燥湿运脾(治湿郁)
栀子10g
清热泻火(治火郁)
佐
神曲10g
消食导滞(治食郁)
功用
行气解郁
主治 郁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
吞酸,饮食不消等。
越鞠丸《丹溪心法》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瓜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
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 厚朴温中汤《内外伤辨惑论》
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
主治 小肠疝气。小腹引控睾丸而痛,偏
坠肿胀,或少腹疼痛,苔白,脉弦
病机
寒滞肝脉,气机阻滞
方解
乌药半两(20g) 君 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青皮半两(10g) 臣 疏肝理气 木香半两(10g) 臣 行气止痛 小茴香半两(10g) 臣 暖肝散寒 高良姜半两(10g) 臣 散寒止痛 槟榔二个(10g) 佐 下气导滞
功用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越鞠丸《丹溪心法》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瓜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
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
方 枳实五钱(25g) 解 厚朴四钱(20g)
半夏三钱(15g) 黄连五钱(25g) 干姜一钱(5g) 人参三钱(15g) 白术二钱(10g) 茯苓二钱(10g) 炙草二钱(10g) 麦芽二钱(10g)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 气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统 称理气剂。
适应范围 气滞(肺气郁滞、肝气郁滞、
脾胃气滞) 气逆(胃气上逆、肺气上逆)
分类
行气、降气
使用注意事项
1.辨清虚实。 2.气滞而兼气逆者,宜行气与降气并用。 3.理气剂多属芳香辛燥之品,慎勿过剂。
阴虚体弱者慎用。
君 行气消痞 臣 下气除满 佐 和胃,散结除痞 佐 清热燥湿 佐 温中祛寒
佐 补中健脾,祛湿和中
使 调和诸药 佐 消食和胃
功用 行气消痞,健脾和胃
主治
脾虚气滞,寒热互结之痞证。心下痞 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失调
越鞠丸《丹溪心法》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瓜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
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 厚朴温中汤《内外伤辨惑论》
方解
厚朴一两(15g) 君 行气消胀,燥湿除满 草豆蔻五钱(10g) 臣 温中散寒,燥湿运脾
陈皮一两(15g) 木香五钱(10g) 干姜七分(5g) 生姜三片(5g) 茯苓五钱(10g) 甘草五钱(10g)
佐 行气宽中,消胀除满 佐 温胃暖脾,散寒止痛 佐使 渗湿健脾和中
功用
行气温中,燥湿除满
主治
金铃子散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主治】 肝郁化火证 心胸胁肋脘腹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
黄,脉弦数。
【方解】 金铃子一两 疏肝行气,清泄肝火 玄胡索一两 行气活血,增强金铃子行气止痛之功
两药合用行气止痛,疏肝泄热,使气血畅,肝热清
【功用】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越鞠丸《丹溪心法》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主治 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
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病机
情志不畅,痰气郁结
治法
行气解郁,化痰散结
方解 半夏一升(20g) 君 化痰散结,降逆和胃 厚朴三两(15g) 臣 行气开郁,下气消痰 茯苓四两(20g) 佐 健脾利湿化痰 生姜五两(20g) 佐 降逆化痰,助半夏之力 苏叶二两(10g) 使 行气解郁,轻宣上行
君: 橘 核一两15 散结止痛,为治疝之要药
臣: 川楝子一两15 行气疏肝而止痛 气血并治 桃 仁一两15 活血止痛
海藻、昆布、海带各一两15 软坚散结以助消肿散结
佐: 延胡索半两10 活血散瘀
木香半两10
厚朴半两10
枳实半两10 木通半两10
行气散结
下气除湿 行气破坚
行气,助疏肝, 助活血散结
通利血脉而除湿
脉弦。
越鞠丸《丹溪心法》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四磨汤《济生方》
组成
人参 槟榔 沉香 乌药
功用
行气降逆,宽胸散结
主治
肝气郁结证。胸膈胀闷,上气 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
越鞠丸《丹溪心法》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瓜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
胸痹。胸中闷痛,甚至胸痛彻背,
主治 喘息咳唾,短气,舌苔白腻,脉沉弦
或紧。
病机
胸阳不振,痰阻气滞
治法
通阳散结
方解 栝蒌实一枚(30g) 君 理气宽胸,涤痰散结 薤白半升(20g) 臣 通阳散结,行气止痛 白酒七升(200g) 佐 行气活血
功用
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越鞠丸《丹溪心法》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瓜蒌薤白白酒汤《金匮咯吐不出,
方解
柴胡二钱(10g) 君 疏肝解郁,条达肝气
芍药一钱半(10g) 柔肝,配柴胡疏肝
佐
枳壳一钱半(10g)
理气宽中
香附一钱半(10g)
理气疏肝
臣
川芎一钱半(10g)
行气活血
陈皮二钱(10g) 甘草五分(5g)
佐 行气和胃 佐使 调和诸药
功用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
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或寒 热往来,嗳气太息,脘腹胀满,
肉桂半两10 温肝肾而散寒凝, 并制川楝子、木通之寒
【功用】行气止痛,软坚散结
【鉴别】
橘核丸与天台乌药散均能入肝行气止痛, 治疗疝气疼痛,二者如何鉴别应用
越鞠丸《丹溪心法》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瓜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
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 厚朴温中汤《内外伤辨惑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