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立体定向放疗 SS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名词解释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名词解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是一种利用高精度放射束传递,以非入侵性方式治疗脑内疾病的方法。
它是通过引导系统将放射束聚焦到异常组织上,从而使正常组织受到最小的辐射损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以用于治疗良性和恶性脑内病变,如肿瘤、动脉瘤和神经元疾病等。
它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放射肿瘤学和神经放射学等领域。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核心原理是利用三维空间定位系统精确测量和定位要治疗的病灶。
基于这些定位数据,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确保放射束准确地照射到病灶上,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脑组织。
具体治疗过程包括影像学评估、放射学计划和治疗传递。
影像学评估常常使用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技术,以获取准确的病灶位置和形状信息。
医生根据这些数据制定治疗计划,确定放射束的大小、形状和方向。
在治疗传递过程中,患者通常需要佩戴特殊的头架或面面罩,以固定头部位置,保证放射束准确照射到病灶上。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具有诸多优点。
它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不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因此能够避免传统手术所带来的风险和并发症。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准确性,可以实现亚毫米级的病灶定位和准确照射。
它还可以一次性完成治疗,无需分次治疗,减少了盲区的风险。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不会对正常组织产生显著的副作用,使患者在治疗期间可以正常生活。
然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对于一些特殊的病灶和位置,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能无法实现完全覆盖,需要采用其他治疗方式进行补充。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估和选择,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费用较高,并且在一些地区可能无法得到普及。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作为一种高精度、非侵入性的脑内疾病治疗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临床价值。
通过精确的定位和放射传递技术,它可以实现对病灶的精确治疗,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脑组织。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评价标准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评价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SRS)是一种高精度的放射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大脑和脊柱肿瘤、畸形、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SRS已经成为治疗神经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治疗的推广,评价SRS治疗效果的标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SRS治疗的评价标准,以指导临床实践并提高治疗效果。
一、治疗前评估在进行SRS治疗之前,患者需要接受一系列的评估,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颅脑MRI、CT、PET-CT 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肿瘤类型、大小、位置、形态等特征,患者的全身情况、病史、症状等。
还需评估患者的心理素质、术前准备情况等。
二、治疗计划制定治疗计划是SRS治疗的关键环节。
在制定治疗计划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位置、形态、临床症状等因素,以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评价治疗计划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合理的剂量分布、辐射穿透深度、保护正常组织器官等。
三、治疗过程在SRS治疗过程中,需要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姿势稳定度、呼吸运动等。
还需确保患者的头部定位准确、姿势正确、辐射剂量适当等。
评价治疗过程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治疗时间、辐射剂量、姿势稳定度等。
四、术后随访术后随访是评价SRS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在术后随访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变化、影像学表现等,以评估治疗效果。
评价术后随访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肿瘤缩小程度、放射性脑炎发生率、生存率等。
以上是关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评价标准的一些内容。
通过严格遵守评价标准,可以有效提高SRS治疗的效果,并为患者的康复带来更好的希望。
希望本文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第二篇示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是一种高精度的放射治疗技术,通过准确的定位和精确的辐射剂量传递,可有效地治疗恶性肿瘤和一些良性肿瘤。
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对SRT治疗的评价标准至关重要。
立体定向放疗是什么
立体定向放疗是什么放疗是目前癌症治疗手段之一,同时也是副作用最大的治疗手段。
很多病人并不愿意接受化疗,从内心抵触化疗。
或者有的病人相信化疗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要求增加化疗或减少化疗次数。
那么到底立体定向放疗到底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的概念随着伽玛刀的发明和良好的治疗效果得以变成现实,成为一门新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的概念随着伽玛刀的发明和良好的治疗效果得以变成现实,成为一门新的分支学科。
围绕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概念,不同医疗设备的发明及新技术相继出现。
上世纪八十年代,Colombo和Betti等学者对医用直线加速器加以改进,增加了立体定向系统和准直器,采用非共面多弧度小野三维集束照射病灶,取得了与伽玛刀类似的治疗效果。
将这种经过改进的直线加速器称为X刀(X-knife)。
一般采用分次治疗,在学术界称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radiotherapy,SRT )。
上世纪九十年代逐渐成熟起来的直线加速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yapy,3DCRT)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全身伽玛刀及体部伽玛刀等设备均属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范畴。
其特征是三维、小野、集束、分次、大剂量照射。
根据单次剂量的大小和射野集束的程度,SRT目前分为二类。
第一类SRT的特征是使用三维、小野、集束、分次、大剂量(比常规分次剂量大的多)照射。
此类均使用多弧非共面旋转聚焦技术,附加的三极准直器一般都为圆形。
一般X-刀、全身伽玛刀及体部伽玛刀等属于此类,但X-刀在采用颅骨固定定位和单次大剂量治疗时可称为SRS。
第二类SRT是利用立体定向技术进行常规分次的放射治疗。
3DCRT特别是IMRT属于此类。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它们既有相同点,又有明显的区别。
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治疗规范
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和治疗需求,制定合适的分次方案,通 常为3-5次照射。
治疗实施
治疗设备
选择合适的放疗设备,如直线加速器、伽马刀等,确保治疗的精度和安全性。
质量控制与安全监测
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监测,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4
SRT治疗肺癌的效果评估与 随访
短期效果评估
SRT与免疫治疗的比较与联合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在某些肺癌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疗效 ,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
联合应用
SRT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SRT可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负荷,为 免疫治疗提供更好的条件。同时,免疫治疗可增强患者免疫力,提高对SRT的耐受性。
随访内容
每次随访时应进行体格 检查、血液学指标检测 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 以监测治疗效果和及时 发现复发或转移。
注意事项
患者在随访期间应保持 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医 嘱按时服药,如有不适 及时就诊。
05
SRT治疗肺癌的不良反应及 处理
急性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
由于放疗过程中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可 能导致恶心呕吐等急性不良反应。
放疗过程中或放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放射性肺 炎,表现为咳嗽、气短等症状,需要及时治疗和 干预。
心脏疾病
放疗过程中,心脏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导致心 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的发生。
不良反应的处理与预防
01
02
03
04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的不良反应,医生会 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营养支持
放疗期间,患者需要保持良好 的营养状态,增加蛋白质、维
立体定向放疗优势是什么
立体定向放疗优势是什么
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简称SRS)是一种高精度、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脑部和颈部的肿瘤或其他异常的病变。
与传统的放疗方法相比,立体定向放疗具有以下优势:
1. 高精度定位:立体定向放疗使用三维空间坐标系统,将放疗器械定位到亚毫米的准确度,能够精确瞄准肿瘤或病变部位,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2. 高剂量辐射:立体定向放疗使用高能量X射线或伽马射线,可以以很高的剂量辐射照射肿瘤或病变,从而避免周围正常组织的过度辐射,并提高治疗效果。
3. 短时间治疗:与传统放疗相比,立体定向放疗通常只需进行一次或少数几次的治疗,每次治疗时间较短,不需要住院,可快速恢复日常生活。
4. 无创伤:立体定向放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不需要进行手术或切口,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和患者的痛苦。
5. 适用范围广:立体定向放疗可用于治疗脑部和颈部的肿瘤、血管畸形、良性瘤和部分神经疾患等,适用范围广泛。
虽然立体定向放疗有许多优势,但也有一些潜在的风险和不适应症。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和病变性质,结合医生的建议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利益最大化。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72Y 男 右肺腺癌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51
55Y 女 右下肺癌术后化疗后复发 中分化鳞癌 T3N2M0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52
67Y 男 左肺中分化鳞癌
治疗后2个月
治疗前
53
纵膈肿瘤气管气管受压狭窄支架置入后 伽玛刀治疗后56周
右肺鳞癌治疗前后10周对照
治疗前
治疗后10周
肝癌
腹膜后肿瘤
AVM的血供
AVM伽玛刀治疗后随访
治疗后常见反应为局部再出血及放射性
损伤 闭塞时间多在治疗后1年-3年开始闭塞, 早期主要表现为流空效应的减少,一般 每年复查一次MRI,2-3年以后复查 DSA 一般1年闭塞率70%,2年85%, 3年90%左右
动静脉畸形(AVM)
治疗前
治疗后12个月
17
1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0Y 右肺中分化腺癌术后化疗后 12 脑内多发转移
治疗前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19
20
垂体瘤
垂体瘤为垂体前叶的肿瘤,99%以
上为良性。 为放射敏感性肿瘤,为伽玛刀治疗 的较好适应症。 生长较慢,正常垂体射线耐受量大。
垂体瘤的伽玛刀治疗
目的 消灭肿瘤,防止复发 减轻周围结构的受压 控制内分泌症状 最大程度的保护正常垂体结构及
头部伽玛刀治疗流程
立体定向框架安装
MRI定位扫描
TPS治疗计划制定
治疗的实施
疗效
疾病
垂体瘤 脑膜瘤 听神经、三叉神经鞘瘤 脑转移瘤 血管畸形 脑胶质瘤 功能性疾病
肿瘤局部控制率(%)
90-100 85 80-95 >95 78-92 74-87 60-80
立体定向放疗如何治疗肝转移癌
肝转移癌,是指原发于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或淋巴液流到肝脏形成的肝内转移灶。
肝转移癌是一种常见的晚期肿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立体定向放疗是一种特殊的放射治疗技术,它利用高精度的定位和定向系统,将高剂量的射线集中照射到肿瘤上,而尽量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立体定向放疗如何治疗肝转移癌立体定向放疗可以作为肝转移癌的一种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适用于以下情况:1.肝转移灶数量较少,一般不超过5个。
2.肝转移灶直径较小,一般不超过5厘米。
3.肝转移灶位置较隔离,不紧邻大血管或重要器官。
4.肝功能较好,没有严重的肝硬化或肝衰竭。
5.不能接受或拒绝接受手术切除或其他消融治疗的患者。
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肝转移癌的步骤如下:1.治疗前,患者需要进行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肝转移灶的位置、大小和形态,以及周围正常组织的分布。
2.根据影像学资料,医生和物理治疗师会制定一个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包括射线的来源、方向、剂量和时间。
3.在治疗时,患者需要平躺在特殊的治疗床上,身体被固定住,以防止呼吸或其他运动造成的误差。
4.治疗机会自动调整射线的角度和强度,将射线精确地对准肝转移灶,同时避开正常组织。
5.治疗过程中,患者不会感到疼痛,也不会看到或听到射线,只需保持安静和放松。
6.治疗结束后,患者可以立即离开,不需要住院或休息,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肝转移癌的效果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肝转移癌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射线剂量和肝转移灶的大小、数量。
一般而言,射线剂量越高,肿瘤越容易被消灭;转移灶越小,局部控制率越高,数量越少,生存期越长。
根据不同研究,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肝转移癌的局部控制率在70%—90%,中位生存期在20—40个月。
与手术切除或其他消融治疗相比,立体定向放疗具有相似或更好的疗效,同时具有更低的并发症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肝转移癌的注意事项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肝转移癌虽然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但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包括:1.治疗前,患者需要接受详细的评估,以确定是否符合立体定向放疗的适应证,以及是否有禁忌证或风险因素。
肿瘤立体定向放疗PPT课件
预防措施建议
1 2
精确制定放疗计划
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及周围组织情况,精确制定 放疗计划,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剂量。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合并症等因素,制定 个体化的放疗方案,降低并发症风险。
3
加强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放疗相关知识及可能出现 的并发症,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
处理方法探讨
及时就医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出现的具体症状,采 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止 痛药、抗过敏药等。
营养支持
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提高身 体抵抗力,促进受损组织的修 复。
心理干预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提供必 要的心理支持和干预,减轻患 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对于严重并发症患者,应及时 就医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避 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1
放射性脑病
由放疗引起的脑组织损伤,表现为头痛 、恶心、呕吐、认知障碍等。原因可能 与放疗剂量、照射范围及个体差异有关 。
2
放射性脊髓病
脊髓受照射后出现的损伤,表现为肢体 麻木、无力、感觉异常等。原因可能与 放疗剂量、照射范围及脊髓敏感性有关 。
3
放射性皮炎
皮肤受照射后出现的炎症反应,表现为 红斑、水肿、瘙痒、疼痛等。原因可能 与放疗剂量、照射范围及皮肤敏感性有 关。
肿瘤立体定向放疗ppt课件
目录
• 立体定向放疗概述 • 肿瘤立体定向放疗技术 • 肿瘤立体定向放疗流程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临床效果评价与长期随访管理 • 总结与展望
01
立体定向放疗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确聚焦于肿瘤组织,实现对肿瘤的精确打击。
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是什么
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是什么
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是一种精确治疗肿瘤的方法,通过使用三维
成像技术和精确的定位系统来将放射照射限制在肿瘤组织中,尽量
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该技术允许医生以更高的剂量辐射肿瘤,
并在放射源的不同角度和位置之间切换,从而达到更精准的放疗效果。
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凭借其精确性和安全性,在治疗各种肿瘤类
型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常用于治疗脑肿瘤、头颈部肿瘤、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
该技术需要患者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检查,以生成肿瘤的三维模型。
医生根据这些模型,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并使用立体定
向装置将放射源定位到精确的位置,确保辐射照射仅限于肿瘤组织。
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具有如下优势:
- 高精度:通过使用成像和定位系统,可以将辐射照射限制在
肿瘤组织中,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
- 安全性:由于放射源的精确定位和剂量的可控性,立体定向
放疗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免受辐射损伤。
- 个体化治疗: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允许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是一种通过精确的成像和定位系统,将辐射限制在肿瘤组织中,以达到更精准和安全的肿瘤治疗方法。
这种技术在不同类型的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肿瘤放射治疗常用英文缩写
肿瘤放射治疗常用英文缩写1.RTRadiotherapy,Radiation Therapy放疗,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是当今治疗肿瘤的三大手段之一。
据统计,大约有60~70%恶性肿瘤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疗。
有些恶性肿瘤通过放疗可以得到根治,并可能获得同类同期肿瘤的手术治疗的疗效,且可保存所在的器官及其功能。
2.IMRT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调强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与以往放射治疗技术不同,它通过调节各个方向照射野的野内射线的强度产生非均匀照射野,达到肿瘤的高剂量三维适形分布和危及器官的低剂量分布,从而提高肿瘤的照射剂量,尽可能地减少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的受量,最终提高肿瘤局部的控制率,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3.MLCMultiLeaf Collimator多叶准直器,多叶光栅MLC最初设计主要是用于替代射野挡铅,后来发展成了IMRT的基础,控制叶片运动可实现静态MLC和动态MLC调强。
4.QA & QCQuality Assurance & Quality Control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放射治疗的QA是指经过周密计划而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措施,保证放射治疗的整个服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按国际标准准确安全的执行。
这个简单的定义意味着质量保证有两个重要内容:质量评定,即按一定标准度量和评价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和治疗效果;质量控制,即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QA的执行,并不断修改服务过程中的某些环节,达到新的QA级水平。
5.AAPM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ists in Medicine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6.SADSource to Axis Distance源轴距放射源到机架旋转或机器等中心的距离。
SSDSource to Surface Distance源皮距放射源到模体表面照射野中心的距离。
肿瘤的立体定向放疗 ppt课件
Onishi H, ASCO 2004
17
Total cases: Age: Pulmonary disease: Histology:
I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的转归
作者 Onisi, 2007 Negata, 2005 Uematsu, 2001 患者 257 45 50 MFU T 38 36 30 RR or LR 8-14 2 6 DM 20 16-31 14 OS 65 83 66 CSS 90 88
22
放疗前定位CT 图像
右图为放疗后 2月余复查
23
24
患 者 病侯 肿灶某 瘤直男 周径 边: 剂 岁 量 右 侧 中 心 次 型 , 肺 隔 鳞 日 癌 79 次
25
5x6cm 5Gyx7 1
SRT
三 月 后 复 查 结 果
26
肝癌的立体定向放疗
27
肝癌的治疗情况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 手术仍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但能够 获得手术治疗的病例仅占5%-20%,因此, 肝癌的非手术治疗是提高肝癌预后的关 键;
Zimmerman, 2006
Fakiris, 2009 RTOG, 0236
68
70 55
17
50 25
12
12 6
16
13 15
51
43 72
73
82 -
18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成为早期NSCLC的另一 根治性治疗手段 放射治疗在早期NSCLC治疗中的 地位的确立,是肺癌治疗进展中 的一个里程碑
38
病例介绍
2016-03-28入院查胸部CT
39
脑肿瘤立体定向间质内放疗术
脑肿瘤立体定向间质内放疗术
一、定义:立体定向间质内放疗就是用立体定向技术由CT或MRI
引导,把后装治疗管或放射性核素准确地置入脑瘤实质内进行放射性核素近距离照射。
二、重要性:颅内肿瘤的发生率为4-10/10万。
恶性胶质细胞瘤为颅内常见肿瘤。
恶性胶质细胞瘤大多呈浸润性生长,手术效果不佳,往往需要放疗辅助。
普通外放射治疗剂量因受到可导致脑坏死的最大照射剂量(60Gy左右)限制,而且射线经过颅骨、正常脑组织后肿瘤的实际吸收剂量下降,效果不甚理想。
肿瘤内放疗自上世纪初出现以来,随医疗设备的不断革新而飞速发展;尤其80年代以后,125碘籽粒以其对脑胶质瘤的良好治疗效果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部分取代了常规外放射治疗,成为脑胶质瘤的重要治疗手段。
三、手术特点:
1、创伤小,手术切口5mm,骨孔3mm;
2、内部照射可达到200-400Gy剂量,短期减少肿瘤负荷效果明显;
3、死亡率:小于1‰;
4、并发症:小于1%;
5、手术时间30-60分钟;
6、总费用在3-4万元/例;
7、住院在5-7天
四、适应征:
1、常规开颅手术难以达到的脑深部肿瘤,或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耐受开颅手术肿瘤患者;
2、病变呈双侧生长或多发性生长肿瘤;
3、肿瘤位于脑重要功能区,预计开颅手术将导致严重神经功能缺失者;
4、肿瘤复发,无法进行外放疗患者。
五、开展条件:
1、医院拥有常规CT、MRI;
2、科室拥有立体定向手术设备;
3、医院有核医学科,能够申请内放疗药物。
立体定向放疗是什么
立体定向放疗是什么
放疗是一种治疗癌症的方法,但也是副作用最大的治疗手段之一。
有些病人不愿接受化疗,或者相信化疗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要求增加或减少化疗次数。
那么,什么是立体定向放疗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是随着伽玛刀的发明和治疗效
果的显著提高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
围绕SRS的概念,不同的医疗设备和新技术相继出现。
上世纪八十年代,学者对医用直线加速器进行改进,增加了立体定向系统和准直器,采用非共面多弧度小野三维集束照射病灶,取得了与伽玛刀类似的治疗效果。
这种经过改进的直线加速器称为X刀(X-knife)。
一般采用分次治疗,在学术界称为立体定向放射治
疗(SRT)。
上世纪九十年代,直线加速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技术、全身伽玛刀
及体部伽玛刀等设备也属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范畴。
其特征是三维、XXX、集束、分次、大剂量照射。
根据单次剂量的大小和射野集束的程度,SRT目前分为两类。
第一类SRT使用三维、小野、集束、分次、大剂量照射(比常规分次剂量大得多)。
此类治疗一般使用多弧非共面旋转聚焦技术,附加的三极准直器一般都为圆形。
X-刀、全身伽玛刀及体部伽玛刀等属于此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刀治疗
MLC
放射手术和立体定向
放射手术(Radiosurgery ):
指用小野集束照射靶区,靶区≤50mm,给以单次 大剂量照射,致病变组织坏死的一种治疗技术。 由于高剂量集中在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剂量很小, 射线起到手术刀的作用,故称放射手术。
靶区加大与总体积增加的关系
CTVd=5cm
Margin
2mm 5mm 7mm 10mm 15mm
65.5cm3
Volume
82.5cc 113.0cc 137.3cc 179.6cc 268.1cc
Volume
Increase(%)
26 72.5 110 174 309
提高分次剂量,缩短总疗程
在放射生物学研究滞后的情况下,经典 模式的常规放疗在提高局控率方面己到 了极限。
– 放疗次数较少
10次左右但不超过20次
– 治疗疗程较短
不超过1个月
为什么要做SRT ?
局部治疗失败导致死亡的比例
脑
95%
前列腺
61%
宫颈癌
59%
膀胱
54%
头颈
41%
乳腺
14%
肺
10%
摘自:S.Webb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2001
照射剂量不足
– 照射技术落后; – 靶区设置过大。
剂量精度误差与肿瘤控制关系
剂量精度误差(%) D5(Gy)
10
68.73
5
71.76
2
72.85
1
73.01
0.1
73.01
D5=dose required for 5% response
TCP(%) 50.0 62.9 67.2 67.9 68.1
特点:小野、集束、大剂量
立体定向(位 )Stereotaxy:
利用现有的影像技术,如CT、MRI、DSA、血 管造影、X光片等,借助计算机的特殊软件得到 病变在体内的精确空间位置的一种技术。
SRSபைடு நூலகம்
立体定向(位 )放射手术 SRS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利用立体定向技术进行病变定位的, 用小野集束单次大剂量照射靶区, 实施手术式治疗的一种技术。
立体定向放射手术的历史发展
– 1951年 Lars Leksell 率先用200KVX线开展 SRS;
– 1968年Leksell用60钴179个钴源集束照射 ;
–
201个钴源集束照射;
– 50~60年代:Larson Uppsale;Lawrence Berkekey;KjellbergBeston利用离子束的 Bragg Peak特性进行照射(离子刀 );
疗床联合运动 );
精确放射治疗
精确放疗包括:
– 精确定位 – 精确计划 – 精确照射
精确放疗的优点:
– 局部控制率提高 – 可能增加存活 – 提高存活质量
有创定位头环
立体定向治疗框架
立体定向适形放疗
什么叫立体定向放疗(SRT)
是精确放疗的一种治疗方式
– 单次剂量较大
3Gy~12Gy
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的重要性
Fuks分析了697例局限性前列腺癌:
125Ⅰ组织间近距离放疗
– 局部肿瘤控制病例15年无远处转移存活率为 77%;
– 局部肿瘤未控制病例15年无远处转移存活率 仅为24%;
– P<0.0001
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的重要性
Leibel等分析了2648例头颈部肿瘤放疗 效果:
现代放疗技术的进展
现代放疗技术可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 和周围组织对射线的敏感程度来决定总 剂量、分次剂量和总的治疗时间,即个 别情况个别对待,不能对所有病人都采 用千篇一律的治疗方法;
因此三维适形放疗的照射方法将向个体 化、多样化、高分次剂量、短疗程的方 向发展。
肿瘤的放射敏感性的相对性
50Gy/5W使肿瘤消退的称为高度敏感肿 瘤,如恶性淋巴瘤、小细胞肺癌等;
常规照射模式源于30年代,是一种对皮肤癌治 疗有效的模式,由于对正常组织损伤较轻,故 沿用至今;大量的临床结果表明, 60~70Gy/6~7周,只是一个对正常组织不造成 严重损伤,但难以根除大多数肿瘤的方法。
肿瘤放疗的理想模式
理想的放疗技术应按照肿瘤形状给靶区 很高的致死剂量,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 不受到照射,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T)在 技术上可使靶区在剂量分布上完全符合 这一要求,达到了靶区剂量分布非常均 匀和靶区周围组织受量很少的理想目的。
– 80年代:开始用6~15MV直线加速器X线集 束旋转照射(X刀 );
SRS现行的几种治疗技术
60钴r线装置:201源,每个源30Ci, SAD=39.5cm,等中心剂量率 约 400cGy/分;
直线加速器 X线:单平面旋转; 直线加速器X线:多个非共面集束旋转; 直线加速器X线:动态旋转(机架和治
60~70Gy/6~7W使肿瘤消退的称为中度敏 感肿瘤,如鼻咽癌、喉癌、宫颈癌等;
超过70Gy仍难以使肿瘤消退的称为不敏 感肿瘤,如非小细胞肺癌、软组织肉瘤 等;
现代放疗技术的进展
在三维空间上、从多角度、多方位对病灶进行 聚焦式照射或三维适形照射是现代放疗技术的 进展的集中体现;
伽马刀、X刀是三维适形放疗的一种特殊类型, 具有体位固定可靠、肿瘤定位精确,射线从多 方位准确的聚焦于肿瘤,形成一个紧扣肿瘤的 高剂量区,使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间的剂量差 拉大,最终达到杀灭肿瘤细胞,减少周围正常 组织放射损伤的目的;
– 远处转移率:
局部肿瘤治疗失败病例是获得局部肿瘤控制 的3.9~15倍;
口腔、喉、声带癌在放疗后0.5~2.5年期间获 得局部肿瘤控制病例为7%;治疗失败病例为 19%;
鼻咽癌和下咽癌没有表现这一倾向;
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靶区设置错误
– 靶区太小导致直接脱靶 – 靶区太大:
正常组织放射损伤增加; 影响靶区照射剂量增加;
立体定向放疗能使高剂量集中于靶区, 较好的保护正常组织。
在采用这些放疗技术的基础上,目前许 多单位都采用了提高分次剂量,缩短总 疗程的低分割方案 。
常规放疗技术的局限性
X-模拟定位机定位无法实现多野非共面聚焦式 照射,多数只能采用简单的单方向照射方式, 使过多的正常组织在照射范围内,因而无法提 高肿瘤的照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