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美澳同盟的形成和发展(1945-1973)

合集下载

冷战后美日同盟的演变及其发展前景

冷战后美日同盟的演变及其发展前景

冷战后美日同盟的演变及其发展前景作者:许刚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23期摘要美日同盟在冷战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漂流”阶段、发展阶段和强化阶段。

其中,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环境的变化是重要的促成因素。

本文指出美日同盟将在国际舞台长期存在,并呈现出越来越巩固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美日同盟演变前景中图分类号:K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8-231-01美日同盟是冷战的产物,是美国在东北亚地区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的工具。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局势乃至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和深刻变革,由此产生的美日两国不同的国家利益诉求更是对旧有的美日同盟造成了极大冲击,冷战后二十多年来,美日同盟关系经历了比较波折和明显的变化。

一、美日同盟的短暂“漂流”冷战结束后,随着美日同盟的共同遏制目标苏联的解体,美日同盟是否还有必要存在引起了各界的普遍关注。

在美国,著名战略家托马斯·麦克纳格和乔治·凯南认为,伴随冷战的结束,美军在东亚的存在意义和现行的防卫政策本身应该进行重新研讨,既然共同的敌人已经不复存在,就应该解散美日同盟。

精明的美国人意识到,再用庞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成本去维护美日同盟对美国没有好处。

美国政界和国际关系学界出现了强烈的反对延续美日同盟存在的声音。

在日本,要求修改甚至废除美日同盟的声音也越发强烈。

苏联的解体,对日本的军事威胁不复存在。

日本潜心发展国内经济,实力与日俱增,人均GDP一度超越美国,要求摆脱在美日同盟中不平等地位的声音此起彼伏,争取“平起平坐”呼声愈来愈高。

同时,由于美日两国都把自己的国家利益放在对外战略的首位,两国经贸摩擦加剧互不相让并开始呈现出政治化趋势,最终上升为国家关系层面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政府学界和民众日益表现出对美国的离心倾向。

1994年日本《通口报告》提出了“多边安全保障结构”的概念,主张“应将冷战性质的防卫战略转向多边安全战略”,建立起在联合国等国际制度下的以美国为中心的主要国家合作集体处理冲突的保障体制。

冷战史基础知识点总结

冷战史基础知识点总结

冷战史基础知识点总结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40 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这一时期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冷战史的一些基础知识点:一、冷战的背景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和军事最强大的国家,妄图称霸世界。

苏联的军事力量也迅速壮大,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同时,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存在根本差异,这为冷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扩张,提出了“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二、冷战的表现1、政治上(1)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华约)。

(2)美苏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势力范围在欧洲,出现了德国的分裂;在亚洲,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

2、经济上(1)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国家恢复经济,同时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2)苏联则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加强与东欧国家的经济合作。

3、军事上(1)双方进行军备竞赛,研制核武器和常规武器。

(2)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期间美苏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

4、太空竞赛美苏在太空领域展开竞争,苏联率先发射了人造卫星,美国则实现了载人登月。

三、冷战的发展阶段1、冷战初期(1945 1955 年)这一阶段,美苏双方的对抗较为激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2、冷战中期(1955 1970 年)双方在军事、政治等领域的对抗持续,但也有一定的缓和迹象,如美苏领导人的会晤。

3、冷战后期(1970 1991 年)美苏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苏联在经济上逐渐陷入困境。

美国则采取一系列战略手段,加剧了苏联的内部矛盾。

四、冷战的结束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苏联国内政治经济危机加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这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

冷战的结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冷战的历史原因是什么结果怎么样

冷战的历史原因是什么结果怎么样

冷战的历史原因是什么结果怎么样冷战是指1947年—1991年之间,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

冷战主要表现为以美国与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峙。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夺,是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的主要根源。

冷战历史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1945年9月11日至10月2日的伦敦第一届苏、美、英、法四国外长会议开始,围绕与意、罗、保、匈、芬五个次要敌国缔结和约的问题,四国外长前后共开了四届7次会议进行讨论。

经过反复争论,最后终于就战败国的领土划分、赔款以及政治军事条款达成一致,并于1947年2月10日缔结了五国和约。

五国和约的签订反映出大国划分势力范围的意图。

根据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上所达成的协议,确立了处理德国问题的各项政治经济以及军事原则。

德国投降后,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并由四国总司令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

但是,后来在非军事化、民主化以及赔款等问题上,苏、美主张不同。

美国从一开始就有重新扶植德国的意图,以便把它纳入美国的战略体系。

而苏联则要最大限度限制和削弱德国。

针对西方在1948年制裁德国的做法,苏联于同年2月改组苏占区经济委员会,使之成为准政府组织。

3月,苏联宣布退出盟国管制委员会。

德国分裂不可避免。

在处理战败日本问题上,美国一开始就有独占的意图,而苏联方面则进行了不少斗争。

经过几轮讨价还价,在美国满足苏联占领日本北方四岛要求的情况下,斯大林最终同意美国占领日本本土。

冷战历史影响1、冷战给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带来了长期的对峙和对抗阻碍了全球一体化发展,也造成了德国、朝鲜等的分裂,并引发局部战争。

2、在冷战大环境下,因美苏双方势均力敌,所以两方都在极力的避免战争,所以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大规模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军事同盟体系

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军事同盟体系

添加 标题
军事同盟如何应对国际法和国际舆论的挑战:军事同盟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以应对国际法和国际舆 论的挑战,例如,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沟通和合作,提高透明度和问责制等。
区安全形势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地区安全形势 的变化:恐怖 主义、民族矛 盾、宗教冲突 等安全问题日
益突出
不确定性:国 际政治经济格 局的变化、大 国竞争的加剧、 地缘政治风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经济合作:促进贸易和投资,推动 经济发展
政治合作:加强民主和人权价值观 的传播,推动全球治理改革
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机制和协调方式
北约:美国、 英国、法国等 国家组成的军 事同盟,共同
防御和进攻
欧盟:欧洲国 家组成的政治 和经济联盟, 共同应对安全
挑战
美日同盟:美 国和日本之间 的军事同盟, 共同应对亚太 地区的安全挑
1949年,北约成立,标志着西方军 事同盟体系的建立
1955年,华约成立,标志着苏联和 东欧国家对北约的回应
1961年,柏林墙建立,标志着冷战 达到高潮
1989年,柏林墙倒塌,标志着冷战 的结束
1991年,华约解散,标志着西方军 事同盟体系的胜利
后冷战时期
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开始主导 全球事务 1994年,北约开始东扩,吸收中东 欧国家加入

成员国之间的 军费分担不均, 导致矛盾和分

军费开支的透 明度和效率问 题,引发公众
质疑和反对
军费开支对成 员国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影响, 需要权衡考虑
战略利益分歧和竞争关系
北约内部成员国 之间的战略利益 分歧
美国与其他西方 国家在军事合作 中的竞争关系

【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思维导图】第16课冷战【课程标准】知道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与“华约”知识。

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1.定义: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开始:1947年3月,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3.表现(1)政治上:出台了杜鲁门主义。

(2)经济上: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3)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形成: 1955 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5.德国的分裂: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

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程标准】知道欧洲的联合和美国、日本经济发展的知识,了解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关知识。

1.欧洲的联合(1)经济发展的原因①美国给予了大量的援助。

②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积极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成果。

③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欧洲的联合①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

②欧盟的成立: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2.战后的美国(1)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原因: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

(3)新经济:20世纪90 年代以后,出现了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特点的“新经济”。

3.日本(1)经济发展的原因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颁布了“和平宪法”。

②冷战开始后美国开始扶持日本。

③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

④日本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

(2)崛起: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4.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1)目的:缓和社会矛盾。

关于美菲、美澳同盟演化的评析

关于美菲、美澳同盟演化的评析

CONTEMPORARY WORLD68地区情势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传统同盟体系中,亚太北部的美日同盟和美韩同盟在冷战结束以来不断强化,与之相比,亚太南部的美国与菲律宾、澳大利亚的同盟则不那么突出。

然而,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展开,美菲、美澳同盟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再加上驻日本冲绳美军部分迁往关岛、澳大利亚等地,中国的东部战略空间越来越受到对接的美国同盟体系的影响。

然而,美菲、美澳同盟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制约力量。

在特朗普政府推行以美国利益为中心,要求亚太盟国分担更多军费的背景下,美菲、美澳同盟的发展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在美“重返亚太”战略下的美菲、美澳同盟美国提出“重返亚太”战略后,着重加强和修复了与亚太南部地区盟友的关系,其中美菲关系是美国投入相当多的一组双边关系。

美菲同盟得到相当程度的优化和提升。

与菲律宾比较薄弱的军事基础相比,澳大利亚关于美菲、美澳同盟演化的评析美国在亚太南部的同盟关系现在面临着新的、复杂的发展态势。

菲律宾逐渐淡化与美国的军事关系,澳大利亚则正在反思对美国的认识,寻求更独立的空间,对美国保持一定的距离,并逐渐认识到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基于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

虽然美国不会放弃对同盟国的安全承诺,但前几年美国亚太同盟战略出现的南北并重趋势将出现变化,美国的亚太盟友体系整体强化的趋势也将出现新的变数。

■ 沈 鹏 花 馨/文DOI: 10.19422/ki.ddsj.2017.07.018是美国西太平洋安全的“南锚”和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桥梁。

美澳同盟的协调力度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美澳同盟的地位虽然比不上美日同盟和美韩同盟那样重要,但随着美国战略重心的东移,澳大利亚的地缘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在“重返亚太”的战略背景下,美菲、美澳同盟在同盟的协作机制、具体军事合作等方面都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第一,不断健全的美国与菲律宾、澳大利亚的战略与安全合作机制。

2011年1月,在美菲同盟建立60周年之际,首次美菲双边战略对话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

试论美澳军事同盟的变化及其走向

试论美澳军事同盟的变化及其走向

试论美澳军事同盟的变化及其走向
张刚
【期刊名称】《外国军事学术》
【年(卷),期】2006(000)007
【摘要】澳大利亚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友之一,美澳军事同盟关系经历了多年的考验和变化,正在日益走向成熟和更加牢固。

美澳军事同盟的不断强化与两国的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需求以及价值观念的驱使是分不开的。

在可见的未来,虽然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美澳军事同盟将会继续得到巩固和强化。

【总页数】5页(P22-26)
【作者】张刚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研究生院19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712
【相关文献】
1.论二战期间澳美军事同盟关系的建立 [J], 汪诗明;王艳芬
2.美日军事同盟将走向何方? [J], 梁明
3.诚信责任创新让美澳走向成功和辉煌--记黑龙江省美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宪奎 [J], 李学平;陈靓;何达
4.略论澳大利亚的地缘战略地位和美澳军事同盟关系 [J], 刘新华;秦仪
5.美澳加强军事同盟与中国海上能源通道安全 [J], 周云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七讲 二战以来的国际关系(1945-至今)

第七讲 二战以来的国际关系(1945-至今)

第七讲二战以来的国际关系(1945-至今)1、二战后至苏联解体前国际关系格局主要是美苏两极冷战的格局,但是从六十年代末开始世界出现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苏联解体后,特别是世纪之交,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快;但是直到现在世界格局最终局面仍未形成,世界仍处在多极化演变进程中。

2、冷战是指二战后美苏为称霸世界而进行的除战争之外其他一切手段的的对抗。

一部分战后国际关系一、美苏冷战格局形成(1947-1991)1背景雅尔塔体系:二战后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美苏等国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安排战后世界的会议,该会议实质是美苏划分战后世界势力范围的安排。

①二战结束,美苏失去合作的基础;②战后美国制定称霸世界的计划(实力膨胀的体现);③苏联实力增强并努力扩大世界影响;④美苏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⑤双方存在猜疑与不信任。

注意:美苏冷战的根源在于两国的超强实力与称霸世界计划的冲突,两国对抗局限于冷战则是因为两国认为双方实力旗鼓相当。

2开始标志及冷战表现①开始: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要求公开援助希腊、土耳其政府,并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这就是杜鲁门主义,随即美苏进入冷战时期。

②表现:A注:济领域的运用,该计划是美国旨在帮助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恢复发展经济,增强抵抗苏联扩张的能力。

经互会:成立于1949年,全称经济互助委员会,是苏联与东欧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联系和援助的组织。

共产党与工人党情报局:成立于1947年,是苏联联系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的机构。

北约:全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12月,是美国为首的对抗苏联的军事组织,一直存在至今。

华约:全称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于1955年波兰首都华沙,是苏联在军事方面与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合作维护自身安全、对抗美国为首的北约的组织。

该组织一直存在到苏联解体前后。

同时华约的城里也标志着美苏冷战局面的最终形成。

柏林危机:二战后,德国领土与首都柏林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后来美苏冷战开始,西方占领区合并成立联邦德国,苏占区成立民主德国,德国因为美苏冷战分裂,后来,斯大林为打击西方分裂德国的举动封锁西占柏林区,由此导致1948年,第一次柏林危机的出现。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美苏冷战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美苏冷战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美苏冷战冷战:冷战(1945年至1990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即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国)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以遏制共产主义的对峙格局。

冷战形成背景:1、雅尔塔体系确立;2、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②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4、主观: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势力的战略目标。

冷战开始:1、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美国的“冷战”政策:(1)含义: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和区别: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为隐蔽的、更为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各有特色。

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3)冷战过程:(4)“冷战”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在欧洲导致德国分裂;在亚洲则表现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

(5)“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①引发了美苏间的军备竞赛,导致世界面临战争威胁,严重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如美苏两国的核竞赛以及古巴导弹事件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不安。

但核竞争的相对平衡,也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在竞争中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学习,吸取教训,推动了各国的社会改革,促进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促使美国对日政策由压制转为扶植,美国片面对日媾和,使日本走上重新武装的道路,美国还对日本法西斯势力予以袒护,为当今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美日关系的发展演变

美日关系的发展演变

美日关系的发展演变本文对美日同盟的调整主要分为四个阶段阐述,分别为:冷战时期美日同盟的形成、冷战结束后美日同盟的再定义、9·11事件后美日同盟的强化及新时期美日同盟的全面调整。

标签:美日同盟演变一、冷战时期美日同盟的形成二战结束后,战胜国美国对战败国日本进行单独军事占领和控制。

美国迫切希望日本成为其远东的工具,有效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的扩张。

而日本也不得不依靠美国来保障其安全,这就为两国确立同盟关系奠定了基础。

1951年美国和日本签订《旧金山和约》、《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2年2月两国又签订了《日美行政协定》。

这些条约中规定,美军可以驻扎在日本国内及其周围地区,日本得向美军提供基地,并分担驻扎费用。

”这一系列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美日战略同盟的正式建立。

虽然同盟建立之初奠定了“美主日从”的同盟关系,但日本充分的利用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在美国的军事保护下,使本国经济逐渐转向正轨并取得飞速的发展。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改善战败国的国家形象,希望在对美外交中表现出更多的自主性。

日本各党派要求修改不平等的旧条约的呼声越来越高。

美国为了缓和日本的反美情绪,防止日本倒向中苏,同时确保在日本的美军基地和通过经济合作加强对日控制,也愿意以较平等的态度对待日本。

经过多次谈判,1960年1月19日美日在华盛顿签署了《新日美安全条约》。

新的条约废除美国干涉日本内部事务的条款,从范围上突破了旧条约关于保卫日本本土的合作范围。

该条约在一定程度上使日本获得更多的自主权,顺应了日本国内社会希望与美国建立平等关系的政治诉求,使得美日关系从原来的不平等逐渐走向平等,但条约实质上依然是针对中国与苏联的军事同盟条约,美日之间不对称的地位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提出了“多边自主外交”政策,日本不在一味追随美国,对外政策逐渐变得积极主动,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化。

这一时期,美国也希望日本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配合其全球战略的实施。

高中历史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19讲 课题52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高中历史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19讲 课题52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1.二战后,美苏两国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使它们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逐渐形成两极格局。

在对峙过程中,美苏互有攻守,既有对抗,也有缓和;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同时随着战后西欧、日本的崛起,以及中国与第三世界的发展,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两极格局中又出现多极化的趋势。

2.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对经济宏观调控,迅速恢复发展生产力,并通过建立福利国家等形式,缩小贫富差距,维持社会稳定。

外部资本主义国家间建立国际经济组织,维护国际经济秩序。

二战后,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发展,智能化生产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3.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但未能突破苏联模式而失败,引起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4.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二战在带给人们深重灾难的同时,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

课题52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1)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原因:美苏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战时同盟基础不复存在、国家利益严重冲突、意识形态尖锐对立。

(3)开始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

(4)主要表现项目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政治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1949年,成立“北约”1955年,成立“华约”2.两极格局(1)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特点①“不对称”的两极格局: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②“不完全”的两极格局: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美日同盟的发展轨迹

美日同盟的发展轨迹

美日同盟的发展轨迹吕耀东2013-2-16 16:04:42 来源:《当代世界》(京)2007年9期美日同盟关系经历了冷战时期同盟关系的确立、冷战后美日同盟的“漂流”及调整、“9•11”事件后美日同盟强化的阶段性演化过程。

由于美日同盟各个时期核心现实利益的变化、发展,一方面,美日同盟正在发生结构性嬗变,“美主日从”关系正在向“对等性”、“双向性”和“平等化”的方向演变;另一方面,随着美日同盟功能的扩展,美日同盟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走向全球化和军事一体化。

冷战时期美日同盟关系的确立1945年日本战败后,美国确立了对日本的单独占领,按自己的价值体系对日本实行改造和制定扶植日本的政策,这为日本选择与美国签署安全条约奠定了基础。

1951年日美签署的《旧金山和约》规定:缔约国可在日本驻军,日本可以自愿加入集体安全协定等。

这就为美日结盟提供了法律依据。

同时,日本与美国还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并根据这一条约,于1952年2月缔约了《日美行政协定》。

根据这些条约和协定,承认美军驻扎日本国内及其周围地区,规定日本向美军提供基地,并分担驻扎费用。

这些“美主日从”的规定为确立美日事实上的同盟关系奠定了法律基础,并构成了美日同盟的基本框架。

日本作为战败国被美国单独占领,在政治上完全丧失发言权。

日本的决策层在美国的压力和对自身利益的判断之下,选择了与美国签署安全条约的方式。

当时,日本首相吉田茂的基本思路是:在安全上以向美军提供军事基地换取美军的保护,采取“重经济轻军备”路线,腾出主要资源来专心致志地搞经济建设,使日本尽快地强大起来。

正是基于政治上的被迫性和经济上的主动性,日本接受了“美主日从”的同盟关系,确立了“以美日关系为基轴”的外交与安全政策。

美日两国于1960年1月又签署了《美日相互合作及安全保障条约》等相关协定。

该新安保条约规定不经美同意不得将基地权利给予第三国的规定,写明了美国对日本负有防卫义务,规定了要加强相互防卫的力量和促进美日经济合作等内容,这体现了同盟当事国的协作关系及其法律地位。

会考历史复习资料:美苏争锋

会考历史复习资料:美苏争锋

会考历史复习资料:美苏争锋国家之家的争霸会给世界各国带来消极的影响。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会考历史《美苏争锋》的复习资料以供大家学习。

会考历史复习资料:美苏争锋一、两极格局(冷战)的形成的基本过程(表现)美国及其盟国方面:苏联及其盟国方面①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1946)(拉开冷战序幕)②政治:杜鲁门主义出台(1947)——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③经济:马歇尔计划(1947——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④军事:北约成立(1949)——华约成立(1955)(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注意的基本概念:A.冷战: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

B.杜鲁门主义的核心内容:遏制苏联,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称霸世界。

C.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用经济手段稳定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从而加强美国对抗苏联的力量两者关系: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运用,其本质还是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D.北约:1949年美国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集会,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的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E.华约:1955年苏联和东欧7国在华沙缔结《友好互助条约》,建立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二、两极对峙(冷战)格局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① 消极影响:引发了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世界笼罩在核战阴云下。

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国际局势长期紧张。

② 积极影响:a.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b.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的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用于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发展。

c.亚非拉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会考历史复习资料:新兴力量的崛起一、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⑴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6国签定《巴黎条约》,欧洲煤钢共和体建立⑵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2019学年高二历史选修三学案:(人教版) 第4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

2019学年高二历史选修三学案:(人教版)  第4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
【答案】D
2.针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冷战,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反击措施有()
①成立经互会②成立情报局③组织华约④组织社会主义阵营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组织社会主义阵营并不是应对西方国家冷战的措施,排除④,故选C项。
【答案】C
3.造成德国于1949年分裂为两个国家的原因有()
②美苏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如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③冷战也导致了美苏战后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破坏民主与法制的行为,如苏联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美国迫害进步人士等。
④冷战在人们的心理方面也投下了阴影,冷战思维至今余毒未消,如美国借人权等问题,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培植反华势力等。
【答案】(1)西方制定并实施发展原子武器计划;战争后期盟国内部矛盾显现;美国垄断原子弹;冷战氛围逐渐加强,危机意识强烈。
(2)条件:具有相关科学研究基础;国家高度重视,设有专门领导和研究机构;举全国之力研制。积极作用: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核战争的发生;巩固了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地位,有利于世界格局的稳定。
2.概况
(1)1948年6月,美、英、法及苏联分别在各自占领区实行币制改革,随后苏联封锁柏林,切断西占区与西柏林之间的联系。
(2)柏林危机加快了德国的分裂,西占区与东占区分别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3.冷战的影响
(1)冷战局面的形成,是美国推行霸权政策和强权政治的结果。
(2)美苏冷战导致了双方的激烈对抗。
(3)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
2.表现
(1)美国制定“遏制战略”。

冷战后美日同盟的演变及其发展前景

冷战后美日同盟的演变及其发展前景

战略 家托 马 斯 ・ 麦克纳 格和乔 治 ・ 凯南认 为 , 随冷战 的结 束 , 伴 美 军在 东亚 的存 在意 义和现 行 的防卫 政策 本身 应该 进行 重新 研
的安全 问题 , 国由原 来 的独挑 大梁 变为 美 日共 同参 与 。 美 “ .l 91 事件 ” 国际形 势 日渐复 杂 , 后 各种 问题层 出不 穷 , 国 美

美 日同盟 的短 暂“ 流” 漂
是地理 概念 , 而是着 眼 于事 态 的性质 , 日同盟的性 质 已经 发 生 美
其进 攻性 得到 了明显加 强 。 日本在 美 日安全合 冷 战结 束后 , 随着美 日同盟的共 同遏制 目标 苏联 的解 体 , 美 了根本 性 的改变 , 日同 盟是否 还有 必要存 在引起 了各 界的普 遍关 注 。 在美 国 , 名 作 中 的地位 由被 动 的接 受保 护转 向主 动参 与周 边乃至 亚太 地 区 著
出了“ 多边安 全保 障结构 ” 的概念 , 主张 “ 应将 冷 战性质 的 防卫战 略转 向多 边安全 战略 ” 建 立起 在联合 国等 国际制 度 下的 以美 国 , 三 、 日同盟 的发展 前景 美 美 日同盟作 为两 国实现各 自国家利益 、 维护 已有全 球秩序 的
为 中心的主 要 国家合 作集 体处理 冲突 的保障 体制 。 同年 , 国 的 手段 和工 具 , 其存 在 的坚实 基础 。 美 有 亚太 地 区是美 日双方 极 为看
诉求 更是 对旧有 的美 日同盟造 成 了极 大冲 击 ,冷 战后二 十 多年 美 日签 订 了 《 日防卫合 作 指针》 19 美 , 9 9年春 日本 国会通 过 了这
来 , 日同盟关系 经历 了 比较 波折 和明显 的变 化 。 美

美苏关系演变

美苏关系演变

经济方面,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 占美国的31%,到1960年上升到58%, 10年内缩小了27个百分点。 军事方面。50年代初苏联的军事编制 达到550万人以上,而美国在1947年到 1950年间,只维持140万人左右的规模。 在核力量方面,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 一颗原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 从而结束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
“尼克松主义”“关岛主
义”
2、特点: 苏联以攻势为主、美国以守势为主;
争霸优势在苏联方面。
3、重大事件 :
苏 联
建成进攻性的远洋海军; 洲际导弹数量超过了美国; 1979年,出兵阿富汗。
美 国
1973年,美军从越南撤出;
70年代,实现同中国关系正常化。
1972年尼克松访华
1979年邓小平 访问美国
三、80年代中后期的美苏关系
1、美苏的战略构想 苏(戈尔巴乔夫) 全球缓和战略; 实行全面收缩。 美(里根) 里根主义; 星球大战计划。
2、特点: 苏联处于守势、美国处于攻势;
争霸优势在美国方面。
3、重大事件 : 苏 联 苏军撤出阿富汗 中苏关系正常化 苏退出东欧 签署中导条约
美国: 1983年里根提出星球大战计划
美国的 30%
1968
洲际导弹 苏:858 美:1054 核弹头 苏:1300 美:4300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0年对 外政策报告中指出:“美国将参 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 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 定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 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 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我们的帮 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 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 给以帮助。”
美国
美国实力相对削弱 经济增长趋缓, 越战受挫

冷战时期美韩同盟的发展历程

冷战时期美韩同盟的发展历程

冷战时期美韩同盟的发展历程发表时间:2011-05-19T11:48:06.733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第3期下作者:刘玉珍[导读] 在冷战时期,美韩两国之间的合作是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出发的,互相合作。

◎刘玉珍(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世界史,广西桂林 541004)中图分类号:K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058-02摘要:在冷战时期,美韩两国之间的合作是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出发的,互相合作,对付共同面临的共产主义威胁,从而产生了美韩同盟。

在此前提之下,美国主要追求的是自己权力的最大化,他通过美韩同盟成功地遏制了朝鲜及朝鲜半岛的周边大国,形成了海洋力量对大陆力量的相对优势;韩国则主要借助美韩同盟达到了以较小的代价实现了自己的安全与发展的目标。

但在美韩同盟中由于利益和目标不同也存在一定的冲突,并且随着韩国经济迅速发展,两国的矛盾和冲突便日益加深。

本文将从国家间的合作与冲突这一方面的国际理论来阐述冷战时期美韩同盟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冷战时期;美韩同盟;发展历程引言国家在国际社会里的行为并不是孤立的。

任何一种国际行为都反映了该行为主体所要追求的特定价值、利益和目标,在实现这些价值、利益和目标的行动过程中,该行为主体将会遭到其他国家的支持或反对,从而使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合作、冲突或竞争等不同状态。

其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是指国家之间的利益和目标比较接近,其中某国追求自身利益或目标行为同时对其他国家也是有利的,那么就会赢得互相的支持,从而为它们合作提供了基础。

在冷战时期处于美苏争霸的格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的情形之下,美韩两国之间的合作是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出发的,互相合作,对付共同面临的共产主义威胁,从而产生了美韩同盟。

在此前提之下,美国主要追求的是自己权力的最大化,他通过美韩同盟成功地遏制了朝鲜及朝鲜半岛的周边大国,形成了海洋力量对大陆力量的相对优势;韩国则主要借助美韩同盟达到了以较小的代价实现了自己的安全与发展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战时期美澳同盟的形成和发展(1945-1973)
【摘要】:美澳同盟,作为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其在亚太地区遏制共产主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45-1973年是美澳同盟关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而同盟的形成、发展乃至特质无不同冷战联系在一起。

以往对美澳同盟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从澳大利亚外交政策的视角,本文则把研究视角转向美国,考察美国对澳大利亚政策调整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决策意图及美澳双方的政策互动,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冷战时期的美澳同盟。

本文以美澳现有的美澳同盟关系史专著和论文为起点,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文件、《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美国国务院关于澳大利亚的解密档案等史料为基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从美国地缘战略与亚太安全战略的演变这一政策视角出发,以美澳关系形成发展过程的核心历史事件为切入点,解读冷战时期美澳同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揭示冷战时期美澳同盟关系形成发展过程及特点。

论文分为绪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绪言部分介绍了本论文选题意义,回顾了美澳同盟关系研究的学术史并阐明写作思路。

结论部分呼应绪言提出的研究目标并对正文述论进行总结概括。

正文部分由五章组成。

第一章从战后初期美苏冷战对抗的亚太局势与美澳两国外交政策构想,分析澳大利亚作为美国在西南太平洋军事同盟体系一环的重要价值,论述了美澳同盟关系形成的背景。

战后初期美澳关系发展并不顺利,在马努斯基地使用问题和日本问题上,美澳立场相去甚远。

但随着冷战在亚太地区逐步展
开,美国开始着手建立以其为核心的地区性安全保障组织体系。

一向为政策决策者视为“边缘地区”的西南太平洋地区逐步被纳入到冷战之中。

而作为大洋洲主体的澳大利亚则积极寻求同美国缔结太平洋公约。

第二章讨论了朝鲜战争后,美国对太平洋公约政策的调整,并详尽剖析美澳同盟的缔结过程。

朝鲜战争是美澳同盟关系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朝鲜战争加剧亚洲冷战氛围,无论在朝鲜战场,还是对日和约上,美国都需要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盟友的支持,这极大地提高了澳大利亚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

为了应对朝鲜战争爆发后亚太形势的变化,美国在对外政策上进行了调整,在加快对日媾和步伐的同时也积极推进缔结太平洋公约,给各盟国以安全保障。

1951年初杜勒斯的太平洋之行促使澳大利亚接受美国所拟定的对日和约,美国同澳新缔结三方条约,1951年澳新美条约标志着美澳同盟关系的建立。

第三章将美澳对东南亚政策的基本纲领和具体政策相结合,分析美澳对印度支那政策动因。

为了干涉印度支那,美国极力争取澳大利亚支持,而澳大利亚逐步放弃在英美之间的平衡政策,全力支持美国构建东南亚条约组织。

东南亚条约的建立使美澳同盟关系有了“双保险”,这对于理解这一时期美澳同盟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通过分析美国对澳基本纲领NSC5713号系列文件,考察美国对澳大利亚的长期政策。

尽管这一时期美国有意识地强化美澳同盟关系,但在与美澳同盟有紧密关系的一系列问题上,两国存在分歧。

通过分析美澳在苏伊士运河危机、西伊里安,印尼同马来西亚边境冲突等问题上的争执和协调,充分说明美国全球战略与地区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而澳
大利亚在美国既定政策调整中的从属地位也体现了美澳关系的非对称性。

在这个过程中,同盟关系能够在调整的基础上得以发展,也反映美澳同盟关系的稳定性。

第五章叙述了在越南战争中美澳同盟关系强化的历史。

澳大利亚跟随美国卷入了越南战争,在政治和军事上大力支持美国,澳大利亚成为冷战时期美国最重要、最可信赖的盟友之一。

美澳同盟关系的加强强化了澳大利亚外交和防务政策对美国的依赖。

【关键词】:美澳同盟冷战美国澳大利亚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871.2;D861.1
【目录】:论文摘要6-8ABSTRACT8-12绪言12-21一、研究动因12-14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4-18三、研究思路和方法18-20四、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与资料运用20-21第一章冷战波及大洋洲21-40第一节战后初期美国亚太政策中的澳大利亚21-26第二节美澳马努斯基地之争26-29第三节围绕日本问题的分歧29-35第四节澳大利亚与“太平洋公约”构想35-40第二章朝鲜战争与美澳结盟40-67第一节朝鲜战争与美澳防务合作40-45第二节对日媾和与美国对太平洋公约政策的变化45-50第三节缔结澳新美条约—美澳同盟关系的建立50-61第四节澳
新美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61-67第三章从澳新美条约到东南亚条约组织67-95第一节美澳插手印度支那的政策动因67-71第二节“奠边府危机”与美澳在“联合行动”问题上的分歧71-82第三节日内瓦会议期间美澳立场的协调82-86第四节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建立86-95第四章地区冲突与美澳同盟关系的发展95-129第一节美国对澳大利亚长期政策的制定95-102第二节苏伊士运河危机与美澳关系102-109第三节“西伊里安问题”与美澳关系109-121第四节印尼—马来西亚冲突与美澳关系121-129第五章越南战争与美澳同盟的强化129-159第一节澳大利亚与南越政权的关系129-133第二节澳大利亚与老挝危机133-139第三节澳大利亚卷入越南战争139-159结束语159-165附录165-173附录一:澳新美安全条约165-167附录二:国家安全委员会第5713/2号文件167-173参考文献173-182后记182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