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女性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

论《雷雨》中的女性形象

姓名:王萌

论《雷雨》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雷雨》这一戏剧作为曹禺的成名作,在中国近代戏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其中的几位女性形象,她们的悲剧命运,更是给一代代读者和研究者印象深刻,扼腕叹息。本文以形象为切入点,分析她们的性格特征及最终悲剧结局的原因。

[关键词]:女性形象悲剧戏剧

[正文]:

在曹禺的早期话剧中,女性形象大多以个性鲜明、性格独特著称,但她们同时又是受害而至于怜悯同情的一类人物。《雷雨》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雷雨》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的家庭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纠葛所造成的悲剧,展现了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家庭的全部罪恶历史,从而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本质,以雷雨般的激情写出了当时令人压抑的时代气氛,预示了社会变革的一场“大雷雨”的到来。剧中的三个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悲剧。侍萍是个纯朴、善良的劳动妇女,她所遭受的命运的不公,使她承受着最沉重的心灵压力。蘩漪是一位具有新思想的女性——她所发出的悲愤的呐喊,体现了反对封建主义,追求个性解放的民主精神。尽管她有着“雷雨”式的性格,但在当时的社会及家庭环境下,作为一个女人,她的合理需求却被视为“异类”。四凤是美丽纯真的少女,却鬼使神差地重蹈母亲的覆辙。

受过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繁漪

如果从戏剧中挑选一个人物来表达《雷雨》二字的真谛。非繁漪莫属。繁漪个性中的不屈不挠,无拘无束、,敢爱敢恨的倔强性格也正是曹禺作品人物众生相中最闪亮的一个,从而成为戏剧《雷雨》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的最耀眼的形象之一。但繁漪这一人物也是可悲的,其结局是凄惨的,繁漪的悲剧留给我们深刻的思考。

繁漪作为名门之女,正值花样年华的她十八岁的嫁给了周朴园。繁漪与周朴园的结合,表面上看是门当户对,实际上却是貌合神离,无论在年龄上还是在思想上,他们两者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物质方面,繁漪可以得到一切用来满足女人虚荣心的东西,但在精神方面,繁漪非常空虚,她不仅不能得到真正的爱情,还要被封建专制主义铐上精神枷锁。曹禺在剧本中,第一次繁漪出场是的评价是“她是一个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明慧。”显然,在繁漪这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人身上还带有非常浓厚的封建色彩。

繁漪具有旧式女人的“文弱,明慧”以及在仆人面前那种旧式大家主妇的风范,如对于侍萍、四凤的阶级偏见——当她知道儿子喜欢四凤时,提醒周冲“她始终是个没受过教育的下等人”。在周冲面前,繁漪对四凤的偏见显然不是出于对四凤的嫉妒,而是反应了繁漪真实的封建意识、等级观念和门第思想。

其次,繁漪上过私塾,又受过新式教育,这不仅使她具有了跟当时大多数女性相比所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了她的感情,开阔了她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使她具有了较易接受新事物及新思想的条件,所以当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掀起后,受到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使她不能安于“三从四德”所规定的命运,她要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力图作为一个“人”而真真活着。但她身为旧式女人而无法找到合理的反抗方式与途径,只得把眼光投向她不该爱的周萍,最终导致了她一步一步地走向悲剧的结局。

再次,周家作为一个束缚人、压迫人的笼子,是繁漪反抗的对象,但长期的大家庭生活在她身上留下了极为深刻的烙印,使她的反抗带有被扭曲的痕迹。繁漪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但她却不是一个有开创性的能力和思想的人。她的反抗对象仅局限于周朴园,她与周朴园之间的矛盾的表面化、尖锐化,是发生在私通关系被周萍主动终止之后。她对周朴园表面的对抗完全是由失望和绝望产生的报复心理的表现。繁漪的悲剧是没有爱情的婚姻悲剧,是封建婚姻制度自身的矛盾,也是社会的悲剧。繁漪作为不幸婚姻的牺牲品令人同情,但她仍旧以门当户对的封建标准来设计儿子周冲的幸福。她是个反抗者,但在她身上并未表现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主题”,她也不是什么反封建与追求个性解放女性,传统文化的积淀对她的思想和行为依然有着很深刻的影响,使她的意识深层还潜伏着某些软弱的、妥协的因素,仍然备受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虽然繁漪对周朴园的反抗,带有个性解

放思想跟封建专制斗争的性质,具有较积极的社会意义,可是繁漪性格中的封建性,使她的反抗又得不带有旧式女人的痕迹,具有软弱无力、色厉内荏的特点。

总之,对繁漪这个形象要辨证地来看:一方面,她身上具有反封建专制的个性解放色彩,她很大胆,勇敢地去追求自由、爱情。她是周公馆这个死寂的封建专制家庭的一场突发的“雷雨”,另一方面,她并不是一个追求真正个性解放和民主自由的新女性,她身上仍然具有封建落后女性的局限性,这使她无法摆脱社会的束缚,无法获得最起码的个性解放,最后终被黑暗吞噬。通过追求个性自由而产生的爱情,不是美丽的。所以,她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她的悲剧也就成了社会的必然。她是旧制度、旧家庭里被凌辱、被摧残、被遗弃的受害者,是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和黑暗社会造成的悲剧人物,具有较深刻的典型意义。

统女性悲剧的延续:从侍萍到四凤

侍萍是一个符合传统道德规范的女性。与天下许多传统妇女一样,年轻时的侍萍将自己半生的幸福押在了爱情和婚姻上。少女时代的侍萍与周家少爷相爱并生下了两个儿子,但是在门第和出身面前她还是被遗弃了。从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少女的爱情之梦破灭。老年时的侍萍最让人敬佩的不是她被遗弃后再艰苦的环境中没有丧失尊

严的努力,而是她知道一切后体现出身为一个母亲的慈悲胸怀——当她得知周萍和四凤的恋情后,竟然决定放他们走。毫无疑问,这个决定受伤害最大的还是侍萍自己,但她甘愿承受这个伤害。与年轻时被周家的遗弃不同,这是她自己主动选择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四凤就是年轻时侍萍的延续。她青春美丽,单纯善良,一直是诸多观众乃至批评家喜爱的角色。按理说,像这样的女性,应该是在剧中重点描写并且褒扬有加的角色,但四凤却似乎不是这样。确切地说,她出彩的地方只是第一幕的一瞬间——而在此后,在跟男性交往没多长时间,她就丢盔弃甲,甘愿缴械,甚至失去了自己的处女之身,变成了男权社会中传统的苦女及怨妇。作者用了静态的描绘手法让读者去自由想象她曾经的美,然后逐渐体会出一个残酷的现实——她的美只是昙花一现。

鲁家的母女,将所谓中国传统的女性美德体现的淋漓尽致:温柔,顺从,忍让。几千年来,就是这种传统的美德观念一直禁锢着传统的女性,让她们在男性的奴役下面安之若素。在周朴园面前的侍萍是这样,在周萍面前的四凤也是这样。她们最大的可悲之处就在于她们是用封建传统的道德礼教来为自己度体量身的,以此求得中规中矩的生活。但命运却对她们百般捉弄,以至于把她们逼上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