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福建泉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泉州市初升高语文试卷答案

泉州市初升高语文试卷答案

泉州市初升高语文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A. 正确B. 错误C. 正确D. 错误2.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掌握和运用。

A. 正确B. 错误C. 正确D. 错误3.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背诵。

A. 正确B. 错误C. 正确D. 错误二、填空题1. 请根据题目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答案:__________2. 请根据题目要求填写相应的古文名句。

答案:__________三、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文章中提到的“他”是谁?答案:__________(2)文章中“他”做了哪些事情?答案:__________2.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1)请解释文中“________”的含义。

答案:__________(2)文章的主旨是什么?答案:__________四、作文题1.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答案:__________五、附加题1. 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__________2. 请列举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四大名著,并简要介绍每部作品的内容。

答案:《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 《三国演义》:__________- 《西游记》:__________- 《水浒传》:__________- 《红楼梦》:__________试卷结束语:本次考试到此结束,感谢同学们的参与。

请同学们认真检查自己的答案,确保无遗漏。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祝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注】以上答案仅为示例,实际考试答案应根据具体题目内容进行填写。

福建省泉州市历届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福建省泉州市历届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5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本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1、按拼音写出汉字。

(5分)寂寞的瓦片风(zhēng) ,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língdīng)地显出(qiáo cuì)) 可怜模样。

2、古诗文默写。

(6分)①感时花溅泪,。

②,天涯若比邻。

③后值倾覆,,,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④登斯楼也,则有,,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写出与“月”相关的两组诗句,并简要说明诗人所抒发的情怀。

(6分)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抒发情怀:对人生的美好祝愿①,抒发情怀:②,抒发情怀:4、初中三年来,同学们读过一些文学名著。

在此,请你简述其中一个精彩情节或简介一位令你印象深刻f6人物形象,并写下读后的点滴收获。

(7分)①书名作者②精彩情节或人物衫象简介:(不少于40字) ③阅读收获:5、“学生该不该做家务?”请你就这一问题,简要谈谈看法。

(不少于40字)(4分)二、阅读(62分)(一)阅读《爱莲说》,完成6—10题(16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6、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陶渊明独爱菊香远益清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无独有偶精益求精屡见不鲜因地制宜7、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水陆草木之花 ( )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 )③可爱者甚蕃 ( ) ④濯清涟而不妖 ( )8、翻译句子。

(4分)①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9、理解填空。

(3分)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的生活态度。

2009.2010.2011年泉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9.2010.2011年泉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9年泉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知识积累与运用(32分)1.(6分)(1)A (2)D (3)B2.(10分。

每空1分,错、漏、添字的,每字扣0.5分,扣完该空为止)①蜡炬成灰泪始干②浊酒一杯家万里③隔江犹唱后庭花④醉翁之意不在酒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6分)(1)示例:①望文生义,不能准确地辨音析义。

②粗心大意,书写潦草。

③喜欢标新立异,尚未养成使用规范汉字的习惯。

④受社会中不规范汉字及网络语言的影响。

(2)示例:不仅不利于语言表达与交流,而且严重地损害了汉字使用的严肃性。

(3)示例:④让错别字无处藏身!②使用规范汉字,人人有责。

③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汉字。

④规范汉字书写,彰显汉字魅力!4.(10分。

每小题5分)(1)①—D ②—E ③—C ④—A ⑤—B(2)(情节示例略。

起因、经过、结果各1分,语言表达2分)二、阅读(58分)(一)(15分) 5.(2分)C 6.(4分)①同样②左右、多③往高处伸展(只写“高”扣0.5分)④同“返”返回7.(6分,每题3分)示例:(1)山水风光(山光水色)奇异,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2)富春江激流飞腾,比射出去的箭还快;波浪汹涌,像骏马在奔腾。

8.(3分。

意思相近,结构相似即可)①示例:百里江水皆缥碧②示例:寒树间好鸟相鸣(二)(9分)9.(3分)“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只觉得身在山间”或“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没写出“只觉得身在山间”的,扣1分)10.(4分。

其中举例2分)示例:如“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这一景致,富有诗情画意,给人以审美的愉悦。

11.(2分)B(三)(14分)12.(4分)含义示例:(1)朋友的影响力之大,大到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改变你的一生。

(2)什么样的朋友,就预示着什么样的未来。

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2009年泉港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本卷共25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友情提示:请认真作答,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毕业学校姓名考生号一、积累与运用(32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4分)有的说,是当年文成公主在进藏( )途中,行至明山口,回首汉宫,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禁( )不住shān( )然泪下,泪水huì( )成这蓝色的湖……(《青海湖,梦幻般的湖》)2、观察下面例子,根据例子的短语类型分别写出两个四字短语.(4分)一整整齐齐(提示:AABB型) 、二讨论讨论(提示:ABAB型)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拟写一份会议通知,写明会议地点、内容和参加对象即可.B征文启事一般没有时限,所以不用注明截稿日期.C拟写课外活动计划,要明确活动的目标任务、要求、活动措施等.D在拟写介绍信时,一般不用注明介绍信的有效期.4、诗文默写(12分)(1)蒹葭凄凄, . (2)日暮乡关何处是, . (3) ,东方无力百花残. (4) ,似曾相识燕归来.(5)落红不是无情物, .(6)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磅礴气势写出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句子是: , .(7)古诗文中有不少咏“月”的句子,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两句: , .(8)《曹刿论战》中,能够体现“取信于民”的观点的句子是:小大之狱, , .(9)天时不如地利, .语文试题第1页(共6页)5、名着阅读(10分)请从下列名着精彩片断中任选一个,简要概述该情节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对这一情节的体验或感悟.一武松斗杀西门庆二格列佛在大人国的遭遇三鲁宾逊搭救“星期五”四孙悟空三调芭蕉扇(1)精彩片断:__ __(2)情节概述(提示:要注意情节的起因、经过和结果)___ ________ ______ _(3)体验或感悟:_______ __二、阅读(58分)(一)阅读《与朱元思书》一文,完成6-10题(17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6.整体感悟全文,用原文语句回答下面问题.(3分)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文中“”一句写水流势湍急,与《三峡》一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7.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6分)⑴一一百许里许: ⑵一猿则百叫无绝绝:二遂许先帝以驱驰许: 二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三杂然相许许: 三天下独绝绝:8.下列加点的词不能解释为“全”或“都”的一项是(2分)(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语文试卷(J)

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语文试卷(J)

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语文试卷(J)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拟写一份会议通知,写明会议地点、内容和参加对象即可B. 征文启事一般没有时限,所以不用注明截稿日期C. 拟写课外活动计划,要明确活动的目标任务、要求、活动措施等D. 在拟写介绍信时,一般不用注明介绍信的有效期【答案】C【解析】A.拟写一份会议通知,写明会议地点、内容和参加对象之外,还要有时间;B.征文启事一般有时限,所以要注明截稿日期;C.正确;D.在拟写介绍信时,一般注明介绍信的有效期.故选:D.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做本题时注意应用文的格式和内容..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2.诗文默写(1)蒹葭萋萋,______。

(2)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

(3)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

(4)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5)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

(6)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磅礴气势写出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7)古诗文中有不少咏“月”的句子,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两句:______,______。

(8)《曹刿论战》中,能够体现“取信于民”的观点的句子是:小大之狱,______,______。

(9)天时不如地利,______。

【答案】白露未晞;烟波江上使人愁;相见时难别亦难;无可奈何花落去;化作春泥更护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虽不能察;必以情;地利不如人和【解析】注意难写的字词有“晞、奈何、汗青、察”,注意这些字不能写错.答案:(1)白露未晞(2)烟波江上使人愁(3)相见时难别亦难(4)无可奈何花落去(5)化作春泥更护花(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8)虽不能察,必以情(9)地利不如人和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默写能力.对课文内的古诗词要注意加强背诵,不能写错字、加字.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3.阅读《最苦与最乐》,完成下面的问题。

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市2011年初中毕业学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全卷分第I卷和第II卷,第I 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其他类型的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注意事项:1.第I卷共2页,计8小题,共24分。

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第I卷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积累与运用:(50分)(一)选择题(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和......的一项是()...注音完全正确A.星宿.(xiù)赈.灾(zhânɡ)解剖.(pōu)悲怆.(chuànɡ)B.忌讳.huì脑髓.(suǐ)酝酿.(niànɡ) 骠.悍(piāo)C.纨绔.(kù)磐.石(pán) 恻.隐(châ)提.防(dī )D.烙.铁(lào) 亵渎.(dú)啮.齿(niâ) 御聘.(pìn)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使用..的一项是( )......正确A.“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的成就。

B.在王平同学上次作文时因用词不当丢了丑以后,我决心吃一堑,长一智.......,苦下功夫背词造句,一定不要吃他那样的亏。

C.跟别的地方比,遂宁的经济总量不是强项,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使得遂宁可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走出一条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

D.为了**高速公路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了许多困难。

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尽植芙蓉。

饱赏着多姿多彩的芙蓉花,我不禁联想到:芙蓉花傲霜而开,体现的正是她敢于抗争的勇气;而不吝美艳,彰显的则是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年泉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年泉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2015年泉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泉州山川毓秀,人文鼎盛,哺育出无数英才俊杰,素有海滨邹鲁。

从唐至清一千多年间,见载史书的人物就有3500多人,他们中有才华横y 的文学家欧阳詹、王慎中,_________的思想家李贽蔡襄,_________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俞大猷,_________的政治家曾公亮、梁克家,智勇双全的军事家施琅等等。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2分)才华横y _______ 毓秀_________(2)文段中三处横线依次填写的词语是( )(2分)A.政绩卓著学识渊博可歌可泣B.可歌可泣政绩卓著学识渊博C.学识渊博可歌可泣政绩卓著(3)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答案:(1)溢xi (2)C (3)泉州山川毓秀,人文鼎盛,哺育出无数英才俊杰,素有海滨邹鲁之称。

2.古诗文默写。

(13分)(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6)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泊秦淮》)(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8)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过零丁洋》)(9)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相见欢》)(10)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3.按课文内容填空题。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具体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等等(写一处即可)4.综合性学习:汉字文化【材料一】某校开展汉字造型秀活动,有同学设计出下列图形。

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根据扫描版,手工录入,严格校订。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6分)年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举国盛事,更是世界瞩目。

世博将成为一座交流的桥梁..,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有朋自远方来”,作为东道主...的我们,_________不是礼仪大使,也没有入选世博礼仪小姐,但言谈举止仍然时刻代表着国人形象。

讲究礼仪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和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身为礼仪之邦的国民,完美礼仪,义不容辞。

(1)下列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A、世博.——搏.击风浪B、作为.——为.富不仁C、仍.然——忍.辱负重D、词.章——义不容辞.(2)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论B、虽C、因为D、如果(3)对文中“桥梁”、“东道主”词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架在水面上接通两岸请客的义务B、比喻起沟通作用请客的主人C、比喻起沟通作用请客的义务D、架在水面上接通两岸请客的主人2、古诗文默写。

(10分)①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

⑤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

⑦自三峡七百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问题探究。

(6分)中国传统文化的起名学是一门趣味性与知识性兼有的学问,这学问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文元素。

现在,让我们运用语文知识对名字进行探究,从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你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名字的字面现象....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揣摩名字所含意义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以下名字中,任选一个探究其由来及意义。

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考试题及答案_0.doc

 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考试题及答案_0.doc

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未分类(共3题)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

(6分)“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

”在泉州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化遗产举世瞩目。

海丝史迹、宗教胜迹、古建筑奇观历经岁月洗礼,风雨沧桑,每块青砖绿瓦都铭刻着古城人民的智慧,闪耀着城市文明的光芒。

徜徉在如此诗意、如此魅力的城市,____________D .神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④雨后彩虹被喻为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②见余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此__________________ 8.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

(5分)9.在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l赵华美国的质量管理大师戴明博士传授了成功最简单的方法——每天进步一点点。

每天进步一点点,听起来好像没有冲天的气魄,没有轰动的声势,可细细地琢磨一下:每天、进步、一点点,那简直是在默默地创造一个意想不到的奇迹,在不动声色中酝酿一个真实感人的神话。

撑杆跳高王子布勃卡的纪录是一厘米、一厘米升高的;110米跨栏飞人刘翔的速度是0.01秒、0.01秒加快的。

一个骄人的成就来自于一点一滴的进步,有赖于一步一步地积累。

每天一点点地进步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天天都有目标,时时都能努力,人人都可为之,仅此而言,已弥足珍贵。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最初也许只有一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产生天壤之别,原因就在于平时进步积累的多与寡。

2011年泉州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1年泉州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1年泉州中考语文试卷答案一、积累与运用(35分)1.(7分)(1)(2分。

每个词各占0.5分)略。

(2)(2分)D (3)(3分)排比(1分)(效果)(2分)示例:①在内容上,具体说明“悠久古老的中原文化和晋唐遗风,在泉州比比皆是,随处可见”。

②句式整齐,表意简洁,读起来琅琅上口。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如只答“增强语势”得1分)2.(10分。

每空一分,错、漏、添字的,每字扣0.5分,扣完该空分为止)①家书抵万金②东临碣石③夜吟应觉月光寒④角声满天秋色里⑤忽复乘舟梦日边⑥落红不是无情物⑦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号占1分)4.(1)(2分)(弱智题,不解释)春节赏月————尝月饼清明赛龙舟———包粽子端午踏青————吃润饼中秋舞狮————吃团圆饭(2)(3分)示例::①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②民俗活动与民俗饮食相结合。

③民俗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④文化色彩浓厚。

(3)(2分)示例:①诗句内容与民俗节日相关。

②描述民俗节日活动、节日气氛。

③表现不同节日的不同特色。

(答出两点即可)5.(8分)(1)(2分)示例一:奋斗,是理想的阶梯。

示例二:爱拼才会赢。

(2)(2分)A (3)(4分。

每个事例2分)(示例见第3页)(这里确实没有)二、阅读(55分)(一)(15分)6.(2分)B7.(3分)D8.(6分。

每句3分)(1)其余的人又各自请渔人到他们的家,都拿出酒饭来招待他。

(其中“复”、“延”各占0.5分)(2)(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回去,处处做了记号。

(其中省略部分、“志”各占0.5分)9.(4分)答案要素:①文本中理想社会内涵(2分)②儒家“大同”思想或道家“避世自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思想。

(2分)示例一:(儒家)如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表现了“桃源”中的老小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幸福,这体现了“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大同”思想。

(二)(15分)10.(6分)地声是地震前地壳中岩体的脆弱部位发生断裂或摩擦而引起的声现象。

2011泉州市中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2011泉州市中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2011年语文学科初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抽样分析试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不予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明月松间照,。

(《山居秋暝》)2.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愤》)3.,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其二》)4.关河梦断何处,。

(《诉衷情》)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小石潭记》)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孤蓬”在诗中喻指。

(2分)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诗的一、二两句,点名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B.诗的三、四两句交代了朋友此次要漂泊天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恋恋不舍。

C.诗的五、六两句是写景,作者借“浮云”写出了“我”四海为家、行程不定,借“落日”则写出了友人在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D.“萧萧班马鸣”是诗人的想象,写出了分别后友人在古道上骑马行驶的孤单和落魄。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岳阳楼记(节选)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9.选文作者是,他是朝人。

2011年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

2011年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

2011年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27分)(一)(6分)1.(6分)(1)群贤毕至(2)朝不虑夕(3)惑而不从师(4)水面初平云脚低(5)樯橹灰飞烟灭(6)濯清涟而不妖(每处1分,有错、漏、添字的该处不得分)(二)(15分)2.(3分)C(置:放弃,弃置)3.(3分)C(①只是介绍蓼花庄的地理位置;⑤是写赵恒夫对蓼花庄的喜爱;⑥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内容)4.(3分)C(“当地官府轻徭薄赋”和“对统治者关心民生的祈盼”原文找不到根据)5.(6分)(1)这是先生把京城看作是蓼花庄的缘故啊。

(意思对、语言通顺1分,“视”、判断句式各1分)(2)现在先生有房屋在那里,不会有迷失道路的担忧。

(意思对、语言通顺1分,“焉”“患”各1分)(三)(6分)6.(6分)(1)渲染夕阳下平凉凄迷荒凉的气氛,为下面的抒情作铺垫。

(意思对即可)(2)答案示例:抒发了诗人想仿效班超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更流露出诗人的遗憾之情,既对自己在谈经中虚度年华深感愧疚,又对自己想在边塞为国效力却已力不从心深表叹息。

二、(16分)(一)(10分)7.(5分)(1)(3分)D(2)(2分)檀溪凤雏8.(5分)(1)要点:①赵姨娘的兄弟去世,探春依照往例赏银,②引发赵姨娘的不满,因此发生争执。

③探春取消宝玉、贾环、贾兰三人上学的点心、纸笔费用,④免去了每个姑娘每月的头油脂粉费,⑤将大观园里的田地、苗圃、花木等包给专人管理。

(2)要点:①涅赫柳多夫把土地交给农民,收取租金;②然后把租金定为农民的财产,由他们支配,用于纳税和村社事业。

③他打听到,卡秋莎生下孩子后就病了;④孩子被送到育婴堂,但很快就死了;⑤后来卡秋莎去当仆人,但不久就被赶走了。

(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语言表达1分。

由于版本不同,外国文学部分人物译名可酌情放宽)(二)(6分)9.(6分)(1)(3分)相同。

意思都是言行适中,不偏不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35分)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

(7分)悠久古老的中原文化和晋唐遗风,在泉州比比皆是,随处可见:那建于唐代的庄严宏伟的千年古寺开元寺和东西双塔,那我国古代桥梁中长度首屈一指的安平桥以及我国最早的梁式跨海长桥洛阳桥,那九日山上东西两面的摩崖祈风石刻,那清源山下的巨大的老君石像,以及南天寺的大石佛……闻名遐迩,有口皆碑。

⑴为加点的同音字组词。

(2分)宏伟——弘()桥梁——粱()摩崖——摹()遐迩——暇()⑵下面所列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悠久古老”中,“久”字笔画数是3画,义为“时间的长短”。

B.“首屈一指”中,“屈”字的起笔是“丿”,义为“弯”。

C.“晋唐遗风”中,“遗”字的起笔是“丶”,义为“遗失”。

D.“有口皆碑”中,“碑”字笔画数是13画,义为“镌刻功业事迹的石碑”。

⑶指出这段文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品味其表达效果。

(3分)2.诗文默写。

(10分)①烽火连三月,②,以观沧海。

③晓镜但愁云鬓改,④,塞上燕脂凝夜紫。

⑤闲来垂钓碧溪上,⑥,化作春泥更护花。

⑦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3.按提示填空。

(任选3处作答)(3分)初中阶段,我们学了不少鲁迅先生的文章,从中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更被他的伟大精神所感染。

读《故乡》,我们感受到他的强烈愿望;读《风筝》,我们钦佩他的可贵精神;读《鲁迅自传》,我们敬仰他的崇高品格;读《藤野先生》,他那令我们油然而生敬意。

4.民俗节日探究。

(7分)民俗节日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

同学们伴随着这些节日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而对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那么,让我们一起去熟悉它,探究它,从而增进了解,获得知识。

⑴了解民俗节日。

(2分)请用线段将下列相关内容连接起来。

民俗节日民俗活动饮食文化春节赏月————尝月饼清明赛龙舟———包粽子端午踏青————吃润饼中秋舞狮————吃团圆饭⑵品评民俗节日。

(3分)请结合⑴⑶题提示的内容,说说我国民俗节日的特色。

特色一:特色二:⑶探究诗句内涵。

(2分)下列诗句所表现的共同的文化内涵有哪些?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汨罗沉没一流恨,湘楚常怀千古羞。

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名著阅读。

(8分)⑴以“奋斗”为话题,阐明自己的一个观点。

(2分)⑵下列名著中人物的经历与“奋斗”关系不够密切的一项是()(2分)A.格列佛B.鲁滨逊C.保尔·柯察金D.骆驼祥子⑶从以上与“奋斗”关系密切的人物中选取两位,各简述一个例子,作为你所阐述的观点的论据。

(不少于30字)(4分)①人物事例:②人物事例:二、阅读(55分)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6.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7.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A.便舍船B.欲穷其林太丘舍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问今是何世忠之属也斯是陋室8.翻译句子。

(6分)⑴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9. 本文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儒家、道家思想,请选择其中一“家”作简要说明。

(4分)神奇的地声韩长代田锟地震到来之前,或早或晚地总会有一些异常现象发生。

古今中外的例子也证明了这一点。

例如,地震前发生的地光、地声,以及水位变化等。

其中的地声,可以说是大自然在给人类带来灾难前向人们发出的最后警告信号。

我国史书上记载地声的例子很多。

《魏书·灵征志》载:山西“雁门崎城有声如雷,自上西引十余声,声止地震”。

清朝乾隆年间的《三河县志》记载1679年三河8级地震前的情景:“忽地底如鸣大炮,继以千百石炮,又四远有声,俨然十万军飒沓而至,余知为地震……”1976年8月28日,唐山大地震前五六个小时不少人也听到特别奇怪的声音。

地声的响声多种多样,这与震级的大小、距离、远近和震源的深度及地面覆盖物有关。

有的像雷声、狂风怒吼声、炮声及汽车声、飞机声,还有的似撕布声、大树折断声、铅球在地板上滚动声、击鼓声等。

同一次地震,各地听到的地声情况也不尽相同。

地声,同其他声音一样,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

地震前,由于地壳中岩体的脆弱部位首先发生断裂或滑擦,引起的声现象,是地震孕育过程中的一种物理现象,是一种地震先兆现象。

注意观测地声,对地震预防有重大意义。

我国已有利用地声成功预测地震的先例。

唐山大地震前,滦南县有位中学教师,凌晨两点钟听到隆隆的地声后,立即喊醒周围所有的人离开建筑物,到空旷地带躲避。

结果,凌晨3时42分,大地震就发生了。

地震发生前,地壳岩石断裂或者滑擦,有时要经过几个小时或者几十个小时才发出声音;有时是震前几秒钟或几分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研制了无人地震监测仪,由地声接受器、放大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组成的监测系统,能采集、记录各种地声信号,再经过识别、判断、分析、综合整理后通过打印机,制成图形材料,供地震专家分析地震趋势,预报地震发生的大概时间、地点及强度。

科学家们和人民群众总结出用地声预报地震的谚语。

谚语曰:“临震前,一瞬间,地声发,最常见。

震级大,地声沉;震级小,地声尖。

响声长,隔得远;响声短,在眼前。

闻地声,宜果断;速躲避,少危险。

”观测地声作出判断,采取措施,达到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选自《青年科学》2011年1月)10.什么是地声?地声有哪些神奇之处?(6分)11.作者所要说明的事理是什么?明白这个事理对地震的预防有何意义?(5分)12.试分析文中引史料和引谚语对说明事理的不同作用。

(4分)(三)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

(25分)故乡滋味凸凹这是8年前的旧事。

那年,刚刚过完40岁的生日,突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思乡之情。

这种感情很强烈,近乎一种烧燎,若不回故乡住上一段日子,心里难以平静下来。

于是我回了一趟老家。

到了母亲的老宅院,推开那一道柴门,母亲“哦”了一声,显出意外的喜悦,眼睛潮潮地红起来。

走近母亲身边,觉得母亲很矮小,依旧是粗布衣裤,与那道柴门一个色调。

多少年了,故乡仍带着那种逼人的质朴。

我心里很温暖,觉得自己就是为这质朴而来。

母亲烧起柴草,煮了几穗青玉米。

柴草很干,火烧得热烈。

“住几天吗?”母亲问。

我说:“当然要住几天,陪您唠一唠近20年来不曾细唠的家常。

”母亲笑一笑:“你已是老家雀了,只有老家雀才知道回窝哩。

”在母亲的感觉里,我居然跟她一样老了。

青玉米煮熟了,剥了玉米的苞衣,米粒很黄。

一粒一粒剥着吃,很绵软,香得和奶一样。

母亲同我一起剥玉米吃。

炉膛的余火闪着黄黄的光。

我一下子找到了故乡的感觉,即黄色的温暖。

晚上,母亲问:“你到哪儿睡呢?娘就这一条土炕。

”我说:“除了娘的土炕,我哪儿都不去。

”躺在土炕上,感到这土炕就是久违了的母亲的胸怀。

母亲就是在这土炕上生我的,揭开席子,肯定还能闻到老炕土上胎衣的味道。

而今,母亲的儿子大了,自己也老了,却依然睡着这条土炕。

土炕是故乡永恒的岁月、不变的情结吗?这一夜,母亲睡不着,她的儿子也睡不着。

母亲很想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也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却都不知道从何说起,只能清晰地听到对方的呼吸。

其实,岁月已使母子很隔膜了,却仍爱着,像呼吸,虽然有时感觉不到,却须臾不曾停止。

天亮了,我却酣然地睡沉了。

睡醒来,小饭桌早已放在身边。

“酒给你温好了,喝几盅吧。

”母亲安然说道。

饭桌中央,果然就是那把几代人用过的黄泥酒壶。

说温酒,其实是把罐中的老酒舀到壶里去。

母亲给祖父舀酒,给父亲舀酒,如今,又给她的儿子舀酒,那么,在她眼里,儿子是条有分量的汉子了。

在老家的日子,我彻底让自己放松了。

每天起得很迟,睡到日上三竿。

母亲从不叫醒我,开心地放任她的儿子。

“快把娘的儿子宠坏了。

”我跟母亲开玩笑。

“还能宠几天呢?世道上,除了娘宠儿子,还有谁宠呢?”听了娘的话,我心中竟生出一丝莫名的酸楚。

媳妇好,爱情的后面是温柔的束缚;儿子好,伦常会把一副叫责任的担子不由分说地让你担下去;朋友好,友谊时时提醒你要保持一种无奈的却是必须的心灵对等……这一切,都美丽而忧伤,美得让人感到有些累。

吃过母亲的早酒,便是走走儿时的路,爬爬儿时的山……路依旧,山依旧,我的感觉却大不一样了。

儿时高高的曾绊得我摔破了膝的石阶,已显得很矮很矮。

儿时深深地看一眼都眩晕的水井,也显得很浅很浅。

山路曲折悠长,我却走来走去,又走回原处。

折回母亲的柴门,看到柴门下的母亲,霜雪已浸染了大片发际。

我不禁低沉地吟了一声:“哎,故乡。

”晚上,盘腿坐在母亲的土炕上,在小饭桌上摊了几页纸,想随便写些什么。

笔落下去,却写出了这么几行字:故乡,就像母亲的手掌,虽温暖,却很小很窄。

它遮不了风雨,挡不住光阴,给你的只是一些缠绵的回忆……写到这里,我抬头看一眼熟睡的母亲,想到明天就要走了,泪水不禁热热地流下来。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10月20日)13.揣摩品味语言。

(6分)⑴“故乡滋味”中“滋味”的含义是什么?(2分)⑵请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划线句中“酸楚”所包含的情感。

(4分)14.文章重点叙写“我”回故乡后的哪几件事?(8分)15.根据文意,简要描述“我”眼中的“母亲”和我所见的故乡。

(4分)“母亲”:故乡:16.说说你所感受到的作者对故乡的深情。

(4分)17.文题为“故乡滋味”,而内容以写“母亲”为主,作者是如何将“母亲”与故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3分)三、作文(60分)18.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不仅仅是标点符号,它们各自蕴含着丰富的意义。

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就所领悟到的意思,结合生活经历,或叙事,或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