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王永龙
清代早期王时敏十二幅绘画作品赏析(下)
清代早期王时敏十二幅绘画作品赏析(下)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
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
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
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朝初期。
这一时期,文人山水画兴盛,并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追求。
承续明末董其昌衣钵的四王画派,以摹古为宗旨,受到皇室的重视,居画坛正统地位。
活动于江南地区的一批明代遗民画家,寄情山水,借画抒怀,艺术上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以金陵八家、“四僧”、新安派为代表。
王时敏的画在清代影响极大,王翚、吴历和其孙王原祁均得其亲授。
王时敏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外加恽寿平、吴历合称“清六家”。
我这里主要介绍王时敏作品。
王时敏,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生,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卒,初名赞虞,字逊之,号烟客,自号偶谐道人,晚号西庐老人等,江苏太仓人,明末清初画家。
明代的大学士王锡爵孙,翰林王衡独子。
从荫官到太常寺少卿。
时敏系出高门,文采早著。
鼎革后,家居不出,奖掖后进,名德为时所重。
明季画学董其昌,时敏少时亲炙,得其真传。
於黄公望墨法,尤有深契,暮年益臻神化。
爱才若渴,四方的工画者踵接于门,得其指授,无不知名於时,为一代画苑领袖。
康熙十九年卒,年八十有九。
主张摹古,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清逸,构图较少变化。
王时敏的传世作品有《秋山白云图》《丛林曲涧图》《春日山水图》《松溪卜居》《仿黄公望山水》《落木寒泉图》《浮岚暖翠》《花溪渔隐》《仿王维江山雪霁图》《秋山图》《仿王蒙山水》《杜甫诗意图》等,并著有《西田集》、《疑年录汇编》、《西庐诗草》等。
龙年盛世_腾飞苍穹——师生龙年主题书画作品展示
编者按2024年,我们共同迎来了甲辰龙年,龙在绘画艺术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从传统到现《龙年万事如意》 李 易 绘艺熠生辉《龙年腾飞》 李 易 绘《龙年盛世,腾飞苍穹》 李 易 绘画《龙年盛世,腾飞苍穹》里龙的造型艺术变化,有点像人一样得志时纵横四海。
要使主体与配景巧妙结合,虚实中相互生色。
画面中的龙,在天上飞腾欲长啸高歌,龙在苍穹幽深杳渺的环境氛围中自适舒畅,彰显其艺术形式,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辉煌成就和精神风貌的境界。
——广州市真光中学附属鹤洞小学教师 李 易《龙》 李 易 书▲《龙》以古鼎文字形式去表现,不仅展现了古朴典雅的风格,还凸显了中国文字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凹凸不平的铁锈中,通过视觉上的冲击和触感上的变化,让观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龙”字所承载的历史重量和意义,向人们展示了中国文字历史文化遗产的悠久岁月。
——广州市真光中学附属鹤洞小学教师 李 易画龙要经过一个从小写意再到大写意的笔墨历练过程,在往前提炼中推进升华。
创作这幅水墨画作品《龙年腾飞》时,我捏笔从容画起大写意来,笔墨的自由和精神的自由一挥而成。
在创作中,以书法魏碑行笔为主,水墨浓淡相宜兼带侧锋,各种角度的骨法用线辅以少许皴擦,一挥而就龙身,意写龙麟,刻出龙角、龙爪、龙舌、龙须。
注重画龙点睛,为龙增添特色,使其气神突出。
我在其中运用了顾恺之论画:“四体妍蚩,本无善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注:阿堵即是眼睛)中。
”力求呈现不泥于古的大写意精神。
——广州市真光中学附属鹤洞小学教师 李 易▲▲《在太空中与龙凤呈祥》 黄思颖 绘《庆祝龙年》 黄思颖 绘这幅画的主题是庆祝龙年,同时也传达了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画中一条金龙与一条青龙盘旋于天,代表着吉祥和幸运,预示着来年的好运和繁荣。
——广州市真光中学金道学校初一(1)班 黄思颖这幅画展现了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景象。
画中,左侧一条生动的龙代表着力量和吉祥。
在龙的下方,一个穿着宇航服的小孩脸上洋溢着纯真无邪的笑容。
关于龙字的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汇总
关于龙字的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汇总瑶池虬嬉(中国画)耿明龙年来啦!属龙的人们,大约又要为自己的本命年做点准备了。
一提起龙,相信大多数中国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个吞云吐雾、呼风唤雨的老龙王形象,或者是一位英俊的龙王三太子,又或是一位美丽的小龙女。
作为中华民族的古老图腾,龙的形象可谓千变万化,龙的故事说都说不完。
中国人对龙再熟悉不过,但也不是所有中国人都能分清各种各样的“龙”。
国画《瑶池虬嬉》是根据虬龙造型创作的。
前人对没有生出角的小龙称为虬龙,古文献中注释:“有角曰龙,无角曰虬。
”另一种则说幼龙生出角后才称虬。
两种说法虽有出入,但都把成长中的龙称为虬,角成了区别虬的标志。
古书《抱朴子》则有这样的记载:“母龙称为蛟,子龙称为虬。
”不管怎么说,虬是成长中的子龙。
龙的传人(中国画)樊昌哲龙出现胡子和肘毛是从汉代开始的。
汉画像石的龙形主要是兽身龙,龙的躯体较短,似虎似马,颈长尾细,龙的颈部、躯干和尾部的区别十分明显,龙尾和虎尾相似。
龙的四足仍保留走兽的爪型,鹰爪的特点还不明显。
其形象具有雄健的力度和古拙的气势。
国画《龙的传人》根据兽身龙造型创作。
平步青云(中国画)郭震乾草龙造型颇为别致,是一种含有龙形象的卷草图案,又叫“卷草缠枝龙”,草龙的整体造型以S型的变化来形成一种连绵不断的艺术效果,画面动静结合、层次丰富。
国画《平步青云》表现的就是草龙形象。
苗绣里的龙憨态可掬在古代,龙一般是皇权的象征,代表了天子威严,而到了苗族地区,就不一样了。
在苗族人民眼里,龙并不是那么威严,家家户户都可以把龙纹绣制在自己的衣服上,龙的形象多样,有鱼龙、鸟龙、蚕龙、猪龙、象龙、蛙龙甚至双身龙、双首龙,千变万化却更为亲切。
您看这条和蝴蝶一起游玩的龙,是不是很可爱呢?。
关于龙或带有龙纹的国宝简画和简介
龙,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一直以来都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龙在我国文化中被视为祥瑞的象征,具有神秘、威严、力量和幸运等象征意义。
龙在我国的艺术品和文物中也是常见的形象之一,其纹饰和图案更是被运用于各种国宝之中。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件带有龙纹的国宝,并对其进行简要的描述和解读。
一、青铜器《四羊方尊》1. 介绍:《四羊方尊》是我国古代青铜器的代表作之一,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高棚岗楚墓中。
这件青铜器的主体部分呈现出四面对称的方形,四个角落分别镶嵌有四只神态各异的羊头龙身的动物纹饰。
整个器物精美绝伦,纹饰精湛绝伦,且极具神秘和象征意义。
2. 解读:《四羊方尊》上的龙纹饰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龙的崇拜和景仰之情。
龙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在这件青铜器上,龙的形象更是被巧妙地融入到了器物的设计之中,展现出了古代人民对于龙的崇拜和追求。
二、玉璧1. 介绍:玉璧是我国传统的礼器之一,被视为崇高的信仰象征。
其中,有一些玉璧上的纹饰也是带有龙的形象。
这些纹饰精美绝伦,纹路清晰,展现出了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
2. 解读:玉璧上的龙纹饰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对龙的崇敬和崇拜。
在古代,龙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因此在玉璧上表现出来的龙也代表着人们对幸福和福运的祈愿。
三、《乾隆御定十二生肖宝泉图》1. 介绍:《乾隆御定十二生肖宝泉图》是清代乾隆皇帝御制的一幅宫廷画作。
整幅画作呈现出了以龙形为主体的宝泉图,图中不仅有十二生肖的形象,更是有着巍然壮观的龙形造型。
这幅画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2. 解读:《乾隆御定十二生肖宝泉图》中的龙形图案展现出了帝王的皇权和尊严,同时也寓意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龙在这幅画作中的形象极具神秘和威严,体现了皇权和王者之气。
以上就是对几件带有龙纹的国宝的简要介绍和解读。
这些国宝在展现出我国古代文化的也体现出了龙这一传统的神兽在我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和价值。
希望通过对这些国宝的介绍和解读,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对龙这一神秘神兽的崇拜和景仰。
关于龙的画作及欣赏
关于龙的画作及欣赏龙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形象之一,它既是神话传说中的存在,也是艺术作品中的灵感来源。
无论是古代的绘画作品还是现代的艺术品,龙一直都是画家们钟爱的题材之一。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龙的形象常常被描绘得神秘而威严,给人一种庄重而又神奇的感觉。
让我们来欣赏一幅关于龙的画作。
这幅画作以墨色为主,画家采用了传统的水墨技法,通过墨线勾勒出龙的轮廓。
龙的身躯盘绕在画面中央,它的头昂起,眼神炯炯有神,仿佛在注视着观者。
画家巧妙地运用墨色的深浅变化,给龙的身体增添了层次感。
龙的鳞片细腻而有层次,每一片鳞片都被精细地描绘出来。
龙的身体弯曲有致,仿佛随时准备展开翱翔于天际。
整幅画作充满了动感和力量感,给人一种震撼的视觉效果。
这幅画作让人不禁想起中国古代的传说和神话。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被视为祥瑞之物,代表着权威和力量,被赋予了神圣的象征意义。
龙的形象在中国的绘画中被广泛运用,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除了传统的水墨画,现代的艺术家们也对龙进行了创新的表现。
他们运用了各种媒介和技法,将龙的形象演绎得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有的艺术家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线条表现龙的威严和神秘,有的艺术家则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创作龙的形象,使龙在画作中呈现出更加逼真的姿态。
无论是古代的传统绘画还是现代的艺术作品,龙的画作都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形式。
它们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通过欣赏龙的画作,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能够体味到艺术家们对于龙这一形象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龙的画作给人一种神秘而威严的感觉,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形象,也是艺术作品中的灵感来源。
通过欣赏龙的画作,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够领略到艺术家们对于龙的独特表达。
无论是古代的水墨画还是现代的创新作品,龙的画作都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形式,它们将龙的形象演绎得更加生动和多样化,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满足。
龙的画卷传世绘画作品中的龙图像
龙的画卷传世绘画作品中的龙图像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一直以来都在绘画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龙的形象在绘画中被赋予了神秘、威严和力量的象征,成为了艺术家们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
在龙的画卷传世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龙图像,每一幅作品都展现了艺术家对龙的独特理解和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几幅具有代表性的龙图像,并探讨它们所传达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一幅名为《龙图》的作品。
这幅画由明代画家陈洪绶创作,以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法。
画中的龙形象栩栩如生,身姿矫健,龙鳞清晰可见。
龙的头部高昂,双目炯炯有神,仿佛在注视着观者。
整幅画面以黑白灰三种色调为主,给人以庄重、肃穆的感觉。
这幅作品通过细腻的线条和墨色的运用,展现了龙的威严和力量,同时也传达了画家对龙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幅名为《龙图》的作品。
这幅画由清代画家郑板桥创作,采用了工笔绘画的技法。
画中的龙形象栩栩如生,身姿优美,龙鳞细腻而有层次感。
龙的身体盘绕在云雾之中,给人以神秘的感觉。
整幅画面以红、黄、绿等明亮的色彩为主,给人以活力和喜悦的感觉。
这幅作品通过精细的绘画技巧和鲜艳的色彩,展现了龙的灵动和生机,同时也传达了画家对龙的喜爱和祝福之情。
再来,我们来看一幅名为《龙图》的作品。
这幅画由现代画家徐悲鸿创作,采用了西方绘画的技法。
画中的龙形象独特而奇特,身姿雄壮,龙鳞粗犷而有力量感。
龙的身体融入了抽象的几何图形,给人以现代感和前卫感。
整幅画面以黑、白、红等强烈的对比色彩为主,给人以冲击和震撼的感觉。
这幅作品通过大胆的构图和鲜明的色彩,展现了龙的力量和创造力,同时也传达了画家对龙的探索和追求之情。
通过对这几幅龙图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龙在绘画作品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每一幅作品都展现了艺术家对龙的独特理解和创造力,同时也传达了他们对龙的敬畏、喜爱和追求之情。
龙的形象在绘画中被赋予了神秘、威严和力量的象征,成为了艺术家们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14课《中国龙》(共17张PPT)
03. 艺术创作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04. 拓展延伸
作业:
独立画一条龙,或大家动 手用各种材料做一条龙,共同 表演一个舞龙节目。
中国龙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课件
中国龙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课件
01. 情境导入 02. 探索新知 03. 艺术创作 04. 拓展延伸
01. 情境导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龙是古老中国的象征,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 象征,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远古“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巫术、图腾 崇拜有一定的联系,它是力量、神圣、庄重和地 位的象征。在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 们就有了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
龙是虚构的神物,它的形象是由许多动物形象中最神 秘的部分组合而成。
汉代学者王充曾指出:龙的角像鹿,头如驼,眼如兔, 颈如蛇,腹似蜃,鳞如鲤,爪似鹰,掌如虎,耳像牛。
02. 探索新知
龙的艺术——绘画
顾恺之《洛神赋》(局部)
龙的艺术——绘画
傅抱石《云中君 》
龙的艺术——服饰
龙的艺术——雕塑
龙的艺术——陶瓷
2024龙年绘画作品一等奖
2024龙年绘画作品一等奖概述本文档介绍了获得2024龙年绘画作品一等奖的作品,详细描述了作品的主题、风格、技法等方面,并对作品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作品名称:龙腾九天作品名称为《龙腾九天》,这幅画采用了传统绘画技法,以精细细腻的线条勾勒出一幅神奇的龙的图像。
通过绘画来表达对龙年的美好祝福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
主题本作品的主题是龙年。
龙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灵性、权力和幸运的象征,代表着祥瑞、吉祥和发展。
这幅画通过展示一条威武的龙腾空而起的姿态,向观者传递了祝福和勇气的信息。
风格本作品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强调了细腻的线条和准确的构图。
画面中的龙形象栩栩如生,呈现出神秘而雄伟的气质。
同时,画面背景运用了水墨渲染的技法,展现出一幅宏大而富有层次感的背景。
整个作品给人一种磅礴而庄重的感觉。
技法本作品主要使用了传统绘画的技法,包括用毛笔勾勒线条、利用水墨进行渲染等。
画家巧妙地运用透视和明暗处理,使得画面产生了层次感。
此外,通过运用线条的粗细和重复,画家成功地展现了龙的肌理和细节,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特点1.祥瑞与吉祥:作品以中国传统文化的龙为主题,寓意着祥瑞和吉祥,呈现出一种祝福的氛围。
2.细腻的线条:画家用毛笔勾勒了龙的形象,使得画面中的龙显得栩栩如生,展现出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美。
3.层次感:通过透视和明暗的处理,画家使得画面产生了层次感,让观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4.雄伟而庄重的气质:作品展现了龙腾空而起的姿态,给人一种磅礴而庄重的感觉,同时也彰显了中国文化的瑰丽。
结论《龙腾九天》是一幅以龙为主题的绘画作品,通过精细细腻的线条和准确的构图,展现了龙年的祝福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作品凭借其祥瑞的主题、细腻的线条和层次丰富的画面,获得了2024龙年绘画作品一等奖的殊荣。
中国龙画的神品---《九龙图》
中国龙画的神品---《九龙图》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龙形象及龙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内核。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不管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但龙文化的传承始终如一,龙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具体象征。
在中国的神化传说中,龙为鳞虫之长,司掌行云布雨,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常用来象征祥瑞。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龙在现实中无法找到实体,但其形象的组成物源于现实。
有关龙的形象,汉唐时多呈兽形,宋以后渐变为蛇形,以后最基本的特点是“九似”,就是像九种动物的模样。
龙的形象到了宋代几乎已成定式,《宣和画谱》把画科分为“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 10 门”。
龙鱼画赫然名列第五,可见当时画龙之盛。
宋代的董羽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画龙理论《化龙辑议》,里面写道:“画龙者得神气之道也。
神犹母也,气犹子也,以神召气,以母召子,孰敢不致?所以上飞于天,晦隔层云,下潜于渊,深入无底,人不可得而见也。
古今图画者,固难推其形貌,其状乃分三停九似而已。
自首至项,自项至腹,自腹至尾,三停也。
九似者,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角似鹿,耳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足似凤,是名为九似也。
雌雄有别:雄者角浪凹峭,目深鼻豁,须尖鳞密,上壮下杀,朱火奕奕;雌者角靡浪平,目肆鼻直,鬐圆鳞薄,尾壮于腹。
龙开口者易为巧,合口者难为功,但要挥豪落墨,随笔而生,筋骨精神,伫出为佳。
贵乎血目生威,朱须激发,鳞介藏烟,鬃鬣肘毛,爪牙噀伏。
其雨露踊跃腾空,点其目而飞去,若张僧繇叶公则某人也。
”。
到了南宋陈容时候,他更是承前启后,他画的龙“泼墨成云,噀水成雾,醉余大叫,脱巾濡墨,信手涂抹,然后以笔成之,或全体、或一臂一首,隐约而不可名状者,曾不经意而得,皆神妙”,后人在画龙方面称赞他为“画龙第一人”。
陈容字公储,号所翁,福建长乐人,南宋端平二年进士,曾做过福建莆田太守。
一代画圣丨王翚师古是创新的必由之路丨私享传承
故宫博物院藏清初四王绘画特展今年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书画馆开展,其较为全面地展示,又加深了观者对清初四王的印象。
此前,上海博物馆、澳门艺术博物馆都曾举办过“四王”专题展。
“四王”为何有如此魅力?为何影响中国绘画史三百余年?他们所承接的是一个怎样的绘画传统?《私享艺术》特选刊《东方早报·艺术评论》此前有关“四王”研究的部分文章,重温有清一代的绘画经典。
王翚(1632—1717)王翚杂论:师古是创新的必由之路文/江宏本文原刊载于《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王翚出身寒门。
但于绘画,却是“故家”,有着很深的渊源,曾祖、祖父、伯父、父亲都工画,可称作丹青世家了。
不待说,王翚自幼习画,是出于家传,他有较良好的绘画环境,有耳濡目染的绘画氛围,有时刻能提供绘画教益的长辈,甚至家里还会有点可供临摹、欣赏的古画。
这些对于王翚在绘画上的开蒙和最初的笔墨基础,有着很大的帮助。
清王翚仿古山水册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基于当时的绘画风气,王翚所受的绘画教育,应该是以董其昌的审美旨趣为主导的仿古、师古风气。
较下层的绘画人士,对董其昌的理解,只在仿古的浅表层面,而宋元古迹,优秀的明代作品,他们又能看到多少,即便看到了,又有多少是真,多少是伪。
这就给习画者造成审美障碍。
但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当年不乏行几百里求名迹一见者,也不乏借名迹早暮临写,至归还时还依依不舍地在默默追摹,数年重睹时竟有如见故友之情。
清王翚仙山楼观图王翚说自己“自童子时即嗜翰墨,得古迹真本,辄摹仿数纸,必得其神乃已”(王翚《清晖赠言》自序),想必王翚也是有过一番寻求古迹真本的热情。
他的得天独厚处为绘画世家代代积累下来的品画经验。
王翚幼时,虽然未必能见到古代名迹,但一定不会临摹低俗的作品。
清王翚仿古山水册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王鉴到常熟或者说王翚在常熟见到了王鉴,这是王翚绘画人生的转折点,等于一脚踏上了天梯。
王翚出示的一个扇面小景,令当时名重画坛的王鉴反复把玩并赞叹不已,最后竟“携之袖中”。
荣宝斋馆藏大师国画十二图暨大美中国赋——首届国画艺术家优秀学术作品展
荣宝斋馆藏大师国画十二图暨大美中国赋——首届国画艺术
家优秀学术作品展
佚名
【期刊名称】《艺术家》
【年(卷),期】2017(000)001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艺术是人的精神家园。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
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通知精神,''''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总页数】1页(P47-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12-28
【相关文献】
1.苏州市美术家协会“朝霞工程”苏州市优秀青年美术家系列作品展——美美与共——谢士强王永利中国画作品展 [J],
2.中国漆画在德国闪光——中国广州漆画艺术作品展暨德国法兰克福市美协艺术家与中国漆画艺术家的学术交流综述 [J], 关慧仪
3.金陵风骨其命惟新——江苏省国画院60年·中国画书法作品展系列专题“现任
艺术家”专题(二) [J], 刘筱;
4.“山东省中国画学会2019写生作品展”暨《2018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年鉴》济南首发式在山东新闻美术馆举行 [J],
5.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十二届全国美展作品征选暨“天津市美展”动员会召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仿古为多功力深厚-------安徽省博物馆清“四王”山水画欣赏
仿古为多功力深厚-------安徽省博物馆清“四王”山水画欣赏安徽马起来清代历时二百六十余年。
清前期的山水画有“摹古”与“创新”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风。
革新的一派,强调个性解放,提出“借古开今”,反对陈陈相因。
他们不受古人约束,自辟蹊径,代表画家有“四僧”(渐江、髡残、朱耷、石涛)。
与之对立的有所谓“正统派”的“四王”(王时敏、王鉴、王侔、王原祁),他们对于宋元名迹“日夕临摹”,笔笔讲求古人法度,叫做“摹古逼真便是佳”。
然而,有些时候,他们似乎也有发展传统,创新之作。
清代的山水画,“四王”的势力最大,“影响于画坛近两个世纪”。
让我们来观赏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四王”留给人类的宝贵艺术遗产。
王时敏《松下茅亭图》轴(图1),以全景式构图作新秋野趣。
巅峦重迭,多用小石积为大山。
岗峦层层推向高远,略低于主峰的左右远山,加强了画面的纵深感。
山上杂树繁茂,郁郁苍苍;山下溪水清凌,平平静静。
近处岗坡断岩,交迭相错。
平台建有茅亭,而又掩映于长松秀树之下,初秋之际,好一个凉风消暑的地方。
此图在立意、布局、运笔、水墨、线条等方面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圆润的干笔、湿笔互用,兼施以醇厚的墨色。
笔墨在保持明洁滋润的基础上,更具刚健老辣、,苍浑秀嫩的韵味。
可以看出它很有黄公望的面目。
王时敏,江苏太仓人。
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卒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
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
山水学宋元,尤对元黄公望山水刻意追摹,幼年在董其昌指导下临习古画,加之气质和性格因素,作品唯以自然景象为最高准则,强调“一树一石,皆有原本。
”从《松下茅亭图》可以看出,是以黄公望为宗,兼取董源、巨然和王蒙诸家之法。
既继承优良传统,又不是墨守成法,而是一变早期软毫湿墨,由清润转向苍浑,有了更多苍劲浑厚之趣。
多用豪放苍劲的干笔皴擦,山石的画法在披麻皴后,复加横笔皴,使丘壑有浑成之象,从而不再具有点苔的意义。
这种手法,也就是将点苔迭皴变为散笔干擦,笔意简净而气度沉雄。
关于龙的作品
1.陈容的《九龙图》:这是南宋时期画家陈容最著名的画作之一,现藏于美国
波士顿美术馆。
该画作通过九条龙的不同姿态,展现了南宋末年的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
陈容以其精湛的水墨技巧和对龙的深刻理解,使这一作品成为“中华第一龙图”。
2.《卧虎藏龙》:这部小说由张星坤所著,讲述了江湖之间的恩怨情仇以及主
角们的成长历程。
小说中的龙元素丰富,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武侠世界。
3.多部美术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凝聚——甲辰龙年五十六民族纹样创意字体
设计》、《辰龙》、《福运隆隆》、《龙腾云骧》、《龙腾四海》、《吉祥如意龙》、《一夜鱼龙舞》、《图形甲辰龙》、《五行龙之送祝福》等多部美术作品,这些作品涉及不同的创作者和指导教师,展示了龙在不同文化和领域的多样表现形式。
4.电影作品:有五部关于龙的电影值得推荐,如《狄仁杰之深海龙宫》、《坠
龙事件》、《寻龙夺宝》、《龙牌之谜》和《狄仁杰之四大天王》,这些电影中的龙元素通常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并且往往伴随着悬疑或冒险的故事情节。
龙门石窟的龙形壁画艺术赏析
龙门石窟的龙形壁画艺术赏析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南部的龙门山上。
它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以其精美的龙形壁画而闻名于世。
龙形壁画是龙门石窟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龙形壁画是龙门石窟中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以龙为主题,通过绘画的方式将龙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龙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神圣、吉祥、权威的象征意义,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和皇权的象征。
因此,在中国古代艺术中,龙形壁画常常被用来装饰皇家建筑和寺庙,以表达对皇权和神圣的崇敬。
龙门石窟的龙形壁画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技法。
首先,龙形壁画的线条流畅、优美,展现了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魅力。
龙的身体曲线流畅,线条柔和,给人一种动感和生命力。
其次,龙形壁画的色彩丰富多样,运用了丰富的颜色来表现龙的神秘和神圣。
龙的身体常常以金色、红色、绿色等鲜艳的颜色来装饰,给人一种华丽和庄重的感觉。
此外,龙形壁画还运用了浮雕和刻线等技法,使龙的形象更加立体和逼真。
龙门石窟的龙形壁画艺术不仅在艺术形式上独具特色,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具有深厚的内涵。
龙形壁画常常以神话传说和佛教故事为题材,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对神话和佛教的崇敬和追求。
龙形壁画中的龙常常被描绘成神圣的形象,具有超凡的力量和智慧。
龙的形象常常与佛教故事和神话传说相结合,寓意着对智慧和力量的追求。
龙门石窟的龙形壁画艺术不仅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世界艺术史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龙形壁画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龙形壁画的线条流畅和色彩丰富的表现方式,成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
同时,龙形壁画的神话和佛教题材也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了中国绘画艺术中常见的题材之一。
总之,龙门石窟的龙形壁画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法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龙形壁画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具有独特的特点,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具有深厚的内涵。
王永成 把文人画变成抽象的诗
《
列之二》147cm 147cm 布面 合 料 2020 年
人
文:
图:艺术家
的诗
过在画 看到一
画 的作品 看
在或
。其实, 代
画 之 的界
就
,是不
的。
,一
于 的 艺术家, 自 的作品
绪,要 文人画
的诗,让 世界都能看 。
画作品, 是
,
不
,
艺术的融
界、 叙事, 是 自 的
070
072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王 成主张自己的创作“一直在消 事 ,
而呈现自己的情感、情绪”。 来说, 是不
绘 大的题 或具 的内容,在他看来, 的画面
更具有“开 ”,观看者能看到 , 自己想 。
然外表是一名山东大汉,但王 成的内心是
西方, 来主义 建 的高 ,而是要从 的
文化基因里 建出 当今时代的艺术创新。”
的
常说 :“ 是民族的, 是世 的。”王 成一直在反思这 话,他觉得 是民族的,也 要 行“ 世化”的 释,才能 正成为大 乐于接受 的世 艺术。
王 成说自己一直 受中国传 绘画的 养, 他的创作更像中国画的大写意, 物 来表达自己 的情感。他长期研习中国画与传 文化,尤其 、 元四家、赵 頫、徐渭这些大家的文人画对他 生了
也一直是多 的,也 不少人 于此,其实 想说,
这种 多 只是 一个 索的阶 。”
如今,王 成在 南 工作、生 ,小 市
安、节的
他在这里能安心创作,只有参
、交流才会到大 市去,未来也没有到大 市
生 的打 。他 言小 市能 他远 一些 的
关于龙的画作及欣赏
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图腾之一,也是绘画艺术中常见的题材之一。
龙的画作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视为祥瑞吉祥的象征,常常被用来点缀宫殿、寺庙和传统文化艺术品中。
一幅成功的龙的画作需要艺术家对龙的形态、神态、神韵有着深刻的理解,能够在画面上表现出龙的威武、神秘和华美。
龙的画作色彩丰富多变,常常以红、黄、绿、蓝等鲜艳的颜色为主,以凸显出龙的神秘威严之感。
观赏龙的画作,可以使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体会到古人对龙的敬畏和崇拜之情。
而且龙的画作常常寓意着吉祥、权力和尊贵,能够为人们带来美好的寓意和愉悦的心情。
无论是古代的龙的画作,还是现代艺术家创作的龙的画作,都能带给人们深刻的感受和启发。
通过观赏龙的画作,还能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特点和魅力,对于推广中国文化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龙的画作是具有深远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绘画作品之一。
龙年艺术展览探索年龙年的艺术之美
龙年艺术展览探索年龙年的艺术之美龙年艺术展览——探索年龙年的艺术之美龙年艺术展览,是一个汇集了各种艺术形式的盛会,旨在探索并展现龙年这一特殊年份所具有的艺术之美。
本次展览以龙年为主题,集结了绘画、雕塑、写意花鸟、书法、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丰富多样的作品,向观众展示了龙年的独特艺术魅力。
艺术作品一:龙之神韵首先,展览中的绘画作品以龙为主题,以不同艺术风格呈现龙的形象。
绘画作品《神龙翱翔》通过细腻的线条和饱满的色彩,将龙的神韵展现得栩栩如生。
而《龙腾四海》则通过浓烈的笔墨和富有张力的构图,展示了龙的威严和雄伟。
这些作品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让人们对龙年充满了敬畏和向往。
艺术作品二:龙的造型艺术展览中的雕塑作品则通过立体的形式展现了龙的神秘和动感。
一件雕塑作品《龙腾九天》通过青铜材质和细腻的纹饰,栩栩如生地刻画了龙的身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另一件雕塑作品《龙吟九州》则通过流畅的线条和抽象的形态,传达出龙的独特气息和神秘感。
这些雕塑作品展示了龙的造型艺术在当代艺术中的表现力和魅力。
艺术作品三:文人雅士的书法艺术除了绘画和雕塑,展览中还有大量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象征意义。
一幅行书《龙起云涌》通过简洁有力的笔触,展现了龙的磅礴气势。
另一幅楷书《龙腾万里》则通过端庄秀丽的字体,传达了龙年的喜庆和祥和。
这些作品以优美的字体和文化内涵,让观众在欣赏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书法的独特魅力。
艺术作品四:大自然中的龙年之美此外,展览中还有一组摄影作品,通过镜头记录了大自然中与龙相关的景象。
一张摄影作品《云中龙舞》通过捕捉到了云层中龙形状的奇特景象,展示了大自然中龙年的神秘和美丽。
另一张作品《龙凤呈祥》则通过抓拍到一条龙与一只凤凰并飞的画面,传达了龙年的吉祥美好和和谐相处。
这些摄影作品通过独特的角度和抓拍技巧,将大自然与龙年紧密结合,展现出了龙年的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
龙年艺术展览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以及独特的展览设计和布展方式,创造出了一个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户县农民画 王景龙(陈王京龙)、严玲玲(闫玲玲)作品赏析
该画构图饱满,画出了元宵 节牛拉鼓、锣鼓阵、高跷表演 庆祝节日的壮观场面。画面突 破了透视关系和专业技法,将 锣鼓队、观众和果树融为一体。 此次改编,基本保留了原作面 貌,但去除了环绕四周像蛟龙 一样的树干画法。
创作 特点
《双喜》是王景龙早期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 是“原生派”艺术创作思维的集中体现。
《双喜》原作多为美术 馆收藏,此幅作品同为严 玲玲改编。 画面中,人畜喧闹,场 面壮观,大量形象、夸张 手法的运用,使猪、狗、 马、牛、驴等 “齐聚一 堂”的动物妙趣横生,有 的形体拙笨,有的憨态可 掬,有的奋蹄嘶鸣,有的 肥硕俊美… …整个画面 热烈奔放,痛快淋漓。此 次改编,在保留原貌的同 时,用色更为讲究,描绘 更为细致,使画面更加惟 妙惟肖。
严玲玲(闫玲玲)
《看戏》
画面 取材 创作 特点
绘画 手法
• 关中民间红白喜 事典礼中热闹的 唱戏场面
• 画面内容丰富, 构图饱满实在, 乡土气息浓烈
• 奇特、简朴,不 受束缚,造型稚 拙且粗犷有力。
《看戏》曾作为《中国户县农民画》等书的 封面,是王景龙出类拔萃的代表作品之一
《看戏》原作多为美术馆 和业界收藏,市面少见,此 幅作品为严玲玲在原作基础 上改编而成。
在该画中,严玲玲延续了 父亲王景龙稚拙简朴的绘画 风格,画面保留了大量寓意 丰富的民俗场景,但用色和 手法趋向精细化,并去除了 不少线条构造和装饰,使画 面在不失生趣的同时更具美 感。
《看戏》局部
《牲口市场》
画面 取材
• 关中传统集市 中牲口交易的 繁华场景
龙的名画作品赏析
龙的名画作品赏析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秘生物,一直以来都是艺术家们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
在中国的绘画艺术中,龙常常被描绘成一种神秘、威严的形象,代表着权力、财富和好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来欣赏一些以龙为题材的名画作品,并对这些作品进行深入的赏析。
首先,我们来看看清代画家郑板桥的《九龙图》。
这幅作品是郑板桥在其晚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整幅画面以深红色为主调,龙的身姿威武而神秘,栩栩如生。
郑板桥的龙不仅形态逼真,而且寓意深远,整幅画面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通过对《九龙图》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郑板桥对龙这一题材的深刻理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诠释。
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一幅近现代艺术家张大千的作品《龙图》。
张大千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而著称。
在《龙图》中,张大千将龙的形象描绘得极为夸张和夺目,整幅画面充满了张大千的个性化的艺术风格。
通过对《龙图》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张大千对传统题材的重新诠释和对艺术表现形式的大胆尝试。
除了中国画家的作品,西方艺术家们也对龙这一题材进行了创作。
比如,著名的法国印象派画家克洛德·莫奈就曾经创作过一幅名为《龙》的作品。
在这幅作品中,莫奈运用了典型的印象派的笔触和色彩,将龙的形象描绘得极为抽象和朦胧。
通过对《龙》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莫奈对龙这一题材的独特诠释和对艺术表现形式的独到见解。
总的来说,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一直以来都是艺术家们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
通过对一些以龙为题材的名画作品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艺术家对龙这一题材的不同理解和诠释,以及对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尝试。
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为我们展现了龙这一神秘生物的多重魅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龙这一题材在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并对这些作品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欣赏。
马海方|老北京民俗风情水墨画(125幅)
马海⽅|⽼北京民俗风情⽔墨画(125幅)京城的画坛,马海⽅是⼀⼈物。
能称得上“⼈物”,⾃然⾮等闲之辈。
马海⽅的画,越来越受到⼈们的抬爱,⼀提到京味⼉画家,便⾸先想到他。
喜欢京味⼉⽂化的⼈,⼿⾥如果没有马海⽅的画⼉,似乎缺点什么。
⼀个画家能画到这种成⾊,也算不⽩在家门⼝⽴着画家的招牌,马海⽅这两笔刷⼦对得起“画家”⼆字。
马海⽅1956年⽣于北京市⼤兴县。
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院中国画系。
师从卢沉、姚有多、刘渤舒诸先⽣。
中国美协会员,荣宝斋画院教授,荣宝斋签约画家,北京⽂史馆馆员,⽂化部国韵⽂华书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席。
近⼏年先后由⾹港⼼源出版社、福建美术出版社、⼤百科全书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画集多种。
他是⼈民美术出版社的编辑,是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的“科班”出⾝,但他从不把这当“资本”。
中央美院的名⽓固然⼤,可是,再好的庄稼地也会长草。
他信奉的是⾃⼰的后天努⼒。
马海⽅⾛的是⼀条常⼈难以想象的奋⽃之路,这么多年,他的勤奋和刻苦,画坛的诸位名家有⼝皆碑。
他秉承前辈⼤师叶浅予和黄胄的路数,⾛到哪⼉画到哪⼉。
速写本不离⾝。
前辈⼤师有⾔:“⼈物画若⽆速写素描功底,难以成⼤器。
”当今中国画家像他这样拿速写素描当回事的排不出⼏位来。
⼋⼗年代中期以后,艺术新潮涌起,马海⽅没有追逐时尚去搞现代⽔墨画,也没有去画所谓新⽂⼈画,⽽是脚踏实地地⾛⾃⼰的路。
他的作品连连在全国性⼤展上获奖,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中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沈鹏先⽣撰⽂盛赞他的风俗画,称之为“京味”没⾻。
|马海⽅题画摘录过去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的时候,听贺友直先⽣讲他画连环画创作总结的四⼩,即⼩⼈物、⼩动作、⼩场景、⼩道具,通过近⼏年的⼈物画创作,我想,在画⾯上再加点⼩情趣,这样画⾯可能更有看头⼉,或更耐⼈寻味。
爷——北京⼈,尤其是过去的⽼北京⼈,见了有点岁数的就⼀作揖,⼝称“爷”,你瞅瞅那叫⼀个顺⼝⼉,听着也顺⽿,如果年龄偏⼩的就称“⼩爷”,这“爷”是北京⼈对别⼈的⼀种尊称,他们⼀般都是把玩什么都能够玩的好的⼈称“爷”,管玩鸟⼉玩的好的称“鸟⼉爷”凑热闹——北京⼈就爱凑热闹,甭管⼲什么,只要是有了那么点⼉事,⼀个⼈往那⼉⼀站,往天上⼀看,后⾯⼀准⼉就有⼏位也跟过来看着,看什么?谁也不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教案设计题目: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姓名:王永龙班级:09 级 1 班学号: 2 0 0 9 0 9 4 1 1 3 9指导老师:李臣英课题: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课时:一课时课型:欣赏型授课对象:七年级教材分析:通过对作品的介绍与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空前盛况及作品的伟大成就。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介绍中国古代画的历史和代表作及其内容和特点,并引入相应背景资料;使同学们领略中国古代绘画的风采,提高学生们的欣赏能力,力争达到使同学开阔视野。
2.过程和方法目标:掌握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历史和具体内容,欣赏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画的部分作品的学习和欣赏,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
课本选取历代各时期代表性作品进行介绍,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基本的艺术素质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通过对中国古代绘画的鉴赏,提高同学们对古代绘画的了解和喜欢,促进同学们正确对待古代绘画。
教学重点:让同学们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本课中介绍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发展脉络和演变以及多种风貌的艺术风格和其代表作品。
第一,宋时期清明上河图的分析和欣赏,则要求教师讲课时结合图例作品的不同艺术特征,在理解艺术发展现律的基础之上,进行较深入的讲解和赏析,另外也可增加唐宋时期其他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画家作品来加强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
第二,中国古代绘画所强调的笔墨韵味和书性的表现要求,追求气韵的审美标准以及超越视觉表象的文化精神。
教学难点:本课中的内容涵盖比较广,要设置内容全面的讲解,提高同学们的艺术审美欣赏能力,是同学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教学方法:1.教法:欣赏、讲解和师生讨论结合。
2.学法:观察、讨论、理解、评述。
教具准备:教科书(借助多媒体教学,使用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1、教科书、笔记本。
教学过程:时间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预想)教学手段设计意图组织教学1-5分钟同学们,上课了!大家请坐好,把课本拿出来.环视教室一圈。
保持良好的上课环境引入新课2-5分钟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了线造型素描,你们掌握了多少?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它他的特点。
2、今天,我们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空前盛况及作品的伟大成。
3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她有着悠久的文明史。
有着自己璀璨的民族文化。
中国画----则是世界绘画艺术中的一颗绚丽的明珠。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多以中国画见长。
下面请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全盛时期的作品,中国古代最大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通过一些范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述及探讨引入今天所讲的课题讲授新课15-25分钟1、作者简介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
生卒时间不详。
约生活在十二世纪,为北宋未年着名的风俗画家。
早期游学于京师。
后习绘画,专攻界画,擅长舟船、车马、人物、街市、城郭等。
宋徽宋熏和、宣和年间供职于翰林图画院侍诏讲述通过对作品的介绍与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空前盛况及作品的伟大成就。
对学生(画院最高职称)。
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画》、《西湖争标画》、《武夷图卷》等。
2、《清明上河图》创作的历史背景公元十世纪后期(960年),赵匡胤统一中国,建立了北宋皇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政治上实行了中央集权,经济上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
农业上注重了精耕细作、使用良种;陶瓷、纺织等手工业产品闻名于世,畅销国外;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三大发明等科学技术使对外贸易和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城市集镇不断出现,并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有了专营经商的“”(商店)、“”(剧场)、“”娱乐场”等。
当时的京城汴梁(今开封市)则更显繁华。
但北宋后期各代皇帝为求苟安(亦称偏安),向辽国接受屈辱的澶渊之盟。
给西夏纳“岁币”。
向金割地、纳银、贡绢,宋徽宗时期则更甚,虽联金灭了辽国,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年金兵大肆攻宋,徽宗为求苟安,主张议和投降,罢免了主战派将领。
终在1127年,徽宗成了金兵的俘虏,北宋王朝被灭亡。
张择端生活在北宋末期。
皇帝宋徽宗赵佶虽昏庸腐朽,却是一个出色的画家。
在位期间是宋代画院的极盛时期。
招录了不少有才华的画师入画院供职。
宋徽宗很注重写生,他诏令翰林画院的画师都要写生。
张择端根据京城汴梁繁华的集市贸易与街景(一是说清明时节,但清明时节的景象描写不多,另一说法是从清明坊到虹桥一汴河上河的街景。
后者则更有说服力。
人物中有赤膊的、戴斗笠的、轿上插树技遮荫的、摊位上的遮阳伞、遮荫篷等可以作证)写生而创作了蜚声世界的《清明上河图》。
3、作品介绍:《清明上河图》全长5278厘米,高248厘米,绢本白描淡色长卷风俗画,现藏故宫博物院。
全画气势磅礴,规模宏大,场面复杂,结构严谨,为全景式构图。
总体上看,可分为田野、汴河、街市三个地方。
情节连绵不断,高潮迭起。
图中街市,屋宇栉比,货摊沿街,人物众多,神态各异,人喧马嚣,车轿穿梭。
正是这番形形色色,熙熙攘攘,百货俱陈,百态俱备的情景,呈现了北宋末期工商业发达的社会面貌。
从商业、交通、澶运建筑等几个具典型意义的角度,集中概括地再现了十二世纪我国都市生活状况。
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民俗。
构成了一件内容丰富的完整的艺术品,成为研究北宋社会的综合性形象史料。
画卷共画不同阶层的人物550佘人(教材上虹桥部分就有130佘人),不同种类和形态的牲畜五、六十匹,不同类型的车轿二十佘辆(顶),房屋三十佘幢,大小船只三十佘艘。
无论状物写人,还是写动描静,对每个细节都求一丝不苟于浩大工程之中。
画家具有非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写生功底。
用默写的手法,把游汴河两岸街景时遇到的典型事件描绘出来。
如全画的中心---虹桥部分,表现出桥上喧哗、桥下沸腾的热烈场面。
桥头货摊相连,左侧桥栏边的人物在观景赏流,桥右侧人物扶栏观船逆流过桥。
桥中达官贵人的轿马相遇,双方的豪奴都在呼喝让道,可见骑者勒马,;轿夫阻步。
表现出统治阶级的骄横。
并使桥上出现拥挤阻塞现象。
桥下水流湍急。
一大船头已过桥面,船身尚在桥下,船橹末端尚露出在桥右侧一方。
另一货船正要过桥,船身已横,船头已被激流冲下。
船夫们手忙脚乱,有的奋力撑船,有的挥手呼号,不进则退,船身已横,船夫们手手忙脚乱。
这种人声鼎沸、激浪奔腾的热烈场面,在画家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全景式构图的古代现实主义艺术大作,从远郊河野,一直至城郭街市,不但能鸟瞰繁华的街市,还可极目郊野;楼宇舟桥树木横列于近处,河道原野延伸至天边。
景物的大、小、远、近、疏、密、动、静、简、繁,通过画家传神之笔,都得到准确、慎密、生动、妥贴的有机表现。
使画卷具有长而不冗、繁而不乱、紧凑严密、起伏有节的鲜明的艺术节奏感。
充满“方寸之内,体百里之回“的宏伟气慨。
表现了画家在运思立意过程中,概括生活和选取题材方面的高度艺术才华。
以及在布局上不受固定视点的限制,充分运用“散点透视”的娴熟技巧。
4、《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1,作品体现了我国民族绘画的优秀传统和中国古代画家“目识心记”深厚的默写功能。
2,线描技法已臻和谐完美的高水平。
突出地体现了我国古代绘画以线造型的技法特色。
3,是人物刻划、景物描绘达到形神毕肖、生动准确的神品之作。
4,是中国画传统的“散点透视”的布局的典型。
5,是界画、山水、人物融为一体的以工带写,以写润工的典范。
6,是显示画家高度的组织技巧和概括现实生活能力的范例。
7,是研究宋代社会的综合形象史料。
课堂练习5-15分钟1、回顾《清明上河图》创作的历史背景2、掌握一些技法提出问题,互相探讨讨论以及评述让学生掌握清明上河图的一些特点以及对历史背景的了解总结2-5分钟通过对北宋都城汴梁繁荣的经济生活与民俗风物的描绘,歌颂了创造历史和社会财富的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清明上河图》是闻名世界的绢本白描淡色长卷风俗画。
是我国古代写实主义的杰作(早欧洲七百余年),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珍宝,是中国美术史上一颗评述加强巩固灿烂的明珠。
作业布置通过分析具体作品,分组讨论,谈谈自己最清明上河图的了解及认识。
让学生初步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空前盛况及作品的伟大成就。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板书设计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一、中国画含义二、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历史背景三、作者简介四、清明上河图的特点五、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六、中国画的形式:卷轴、扇面、屏风、册页、条幅、镜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