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风筝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风筝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风筝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风筝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风筝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风筝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风筝公开课教案1【课文解读】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开头先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然后作者回忆了自身同学时代的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上课和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议论形式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

课文赞扬了刘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学和蔼可亲,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

课文借景抒情,以第一人称叙述,采用倒叙的写法,运用典型事例来表示人物精神境界,写人的方法值得借鉴。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之间的关系。

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能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在语言描述中体会人物精神境界。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朗读语段,导入1、出示语段: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身的腰身。

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身的心也飞上云端。

2、谁愿意读一读?(提示轻声字:喇叭、风筝)大家再一起读一读。

3、谈谈你们的感受。

(可能会说春天的美好)4、小结:春天生机勃发,春天蕴含着希望,春天代表着美好生命。

春天来了,作者想起了谁?他是怎样一个人?快读读课文吧。

二、学习课文,评价1、边阅读边在课文中作上考虑的记号。

2、检查生词:喇叭、天穹、屁帘儿、擎着、抻动。

谁会做“擎”、“抻动”两个动作。

3、评价人物: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文中有关语句加以说明。

(残疾、热爱工作、关心同学、教学有方、热爱生活……)4、提问:为什么要把放风筝这件事写得这样具体呢?5、过渡:刘老师课上的表示,也许别的残疾人也能做到,但课后的表示,是一般人做不到的,这也是让作者最佩服的地方,所以作者发出感叹。

部编四上语文《风筝》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四上语文《风筝》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四上语文《风筝》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理解《风筝》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 学生将能够掌握一些相关的汉字词语,并能够正确运用。

- 学生将能够分析故事情节中的人物形象,并思考其中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教学内容- 课文《风筝》的阅读理解和分析。

- 词语研究: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生词和词语。

- 人物形象分析:通过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描写,讨论其个性特点和行为方式,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导入活动(5分钟)1. 引入《风筝》这篇课文,与学生共同推测故事内容。

阅读理解与分析(15分钟)1. 学生阅读《风筝》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故事情节。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词语研究(10分钟)1. 教师介绍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并给出相关解释和例句。

2. 学生跟读词语和例句,并进行词语研究的小练。

人物形象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风筝》中的人物形象,讨论他们的个性特点和行为方式。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收获。

2. 学生回顾课文和讨论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反思。

教学评估- 学生阅读理解练:提供几道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

- 学生个人发言:鼓励学生就人物形象进行发言,展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拓展活动-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形象分析,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 学生可以以《风筝》为主题,写一个短小的故事或心得体会。

《风筝》教学教案

《风筝》教学教案

《风筝》优质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作品《风筝》的背景资料;(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通过分析课文,理解作者对风筝的象征意义及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关注生态环境;(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风筝的象征意义及对传统文化的看法;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2. 运用想象力,将课文中的抽象描述转化为具体形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风筝》的电子文档及相关的背景资料;2. 学生准备课文《风筝》的纸质文本;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风筝》的背景资料;(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风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划出关键词语和句子;(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风筝的象征意义及对传统文化的看法;(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象征、比喻等。

4. 欣赏与感悟:(1)学生分享对课文的欣赏和感悟,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5. 创意写作:(1)教师提出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风筝”为主题,进行创意写作;(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3)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小学语文《风筝》 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小学语文《风筝》 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小学语文《风筝》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几个孩子放风筝的情景,点击后,画面出现清代诗人高鼎的诗《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PPT课件:(1)本课要求会认及会写的生字词。

(2)宋代寇准的诗《纸鸢》: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

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3)明朝徐渭的诗《风鸢图》:柳条搓线絮搓绵,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女上青天。

3、借助课后资料袋的内容,引导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风筝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2、观察说话,导入新课:谁能把看到的画面向大家说一说?(根据回答板书课题:风筝)3、联系生活,请放过风筝的同学谈谈放风筝的情景、感受以及风筝的来源。

4、交流资料,展示查阅能力。

教师也一起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简介古代风筝的七个名称:纸鸢、风鸢、风鹞、鹞子、纸鹞、纸鸦、纸鸱。

二、初读感知,了解文章大意。

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聪明的小朋友读书的时候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列内容:(1)童年时候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2)课文分写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情。

三、朗读感悟,体会心情的变化。

(一)整体感悟。

1、默读思考: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2、小组交流:将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并说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理由。

3、全班交流(最有趣),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做、放都很有趣。

如果有学生认为找也很有趣,应予以特别肯定和鼓励。

风筝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风筝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风筝公开课教案风筝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风筝公开课教案1设计理念:孩子们在谈话的时候,很多孩子说到公园、广场放风筝,风筝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享受溢于言表。

《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于是我抓住孩子们的兴趣,设计了《风筝》这节活动,让幼儿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知道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增强幼儿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风筝的起源。

2、鼓励幼儿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表述自己的情感。

活动准备:1、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风筝,并把场地布置成“风筝展”。

2、风筝幻灯片、音乐。

活动过程:一、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风筝。

1、幼儿和教师走进活动室欣赏风筝展。

教师:孩子们,这儿是我们大家制作的风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幼儿介绍自己和爸爸妈妈制作风筝的情况。

(教师先请大家说出自己喜欢那一只风筝,再请风筝的制作者介绍自己和爸爸妈妈制作风筝的一些情况,增强幼儿的自豪感。

)二、让幼儿了解风筝的起源。

1、教师出示“龙”形风筝的幻灯片。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样的风筝?(龙形风筝)龙代表什么?(代表中国)教师:没错,“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风筝就诞生在我们中国,是我们的祖先发明创造的。

2、故事《风筝的起源》教师讲故事《风筝的起源》后,提问:是谁发明了风筝是在很久很久教师小结:风筝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叫墨子的人发明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艺术。

三、幼儿欣赏风筝的幻灯片。

1、教师:很多年过去了,到了现在,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喜欢到大自然里放风筝。

你们有放过风筝吗?老师这里有一些风筝图片,一来欣赏一下。

2、幼儿欣赏风筝图片。

图一:蝴蝶风筝教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蝴蝶风筝?(五颜六色的、好看的……)它的形状左右是一样的,有什么特点?(对称)是的,这是一只五颜六色的对称的蝴蝶风筝。

图二:鱼形风筝教师:这只风筝上有什么?(可爱的胖娃娃抱着一条红鲤鱼、荷叶、荷花……)人们在制作风筝时为什么会画上这样的图案?教师:这是一只具有年画特点的风筝。

《风筝》公开课教案及小结

《风筝》公开课教案及小结

《风筝》公开课教案及小结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基本情节,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风筝》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风筝》的基本情节,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学会风筝的制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分析文中人物心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风筝》的阅读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中人物心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讲解风筝的制作方法。

5.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制作风筝,教师巡回指导。

6.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风筝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四、教学方法1.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文本的能力。

3. 合作探讨法:激发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操作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反思与小结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学生学习效果如何。

2. 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自己有哪些收获和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

3. 教学调整:根据教学反思和学生小结,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拓展1. 风筝的历史与文化:介绍风筝的起源、发展以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风筝的种类与特点:分析不同种类的风筝及其特点,如软翅风筝、硬翅风筝、平板风筝等。

3. 风筝的制作工艺:详细讲解风筝的制作流程,包括选材、设计、绘画、放飞等环节。

七、课堂活动设计1. 制作风筝比赛:分组进行制作,比一比哪个小组的风筝制作得最好。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16 风筝》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16 风筝》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16 风筝》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风筝的形态和种类;2.能够描述风筝的飞翔过程;3.理解风筝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风筝的特点;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设计自己的风筝飞行计划。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通过合作制作风筝增进同学间的友谊;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珍爱大自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风筝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2.能够用简洁语言描述风筝的特点;3.通过合作制作风筝,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教学难点1.理解风筝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2.设计风筝飞行计划,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幅描绘风筝的图画,让学生发表对风筝的看法,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风筝”。

2. 学习课文(20分钟)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16 风筝》,并解释生词和理解难点。

然后分组讨论风筝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3. 风筝制作(3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利用教师准备的风筝制作材料,制作他们自己的风筝。

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4. 风筝飞行(20分钟)在风筝制作完成之后,学生到操场上进行风筝飞行活动。

可以设计小游戏,让风筝飞得更高更稳。

5. 总结与展望(10分钟)请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分享风筝飞行的体验,展望未来有哪些想法和计划。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通过制作风筝的亲身体验,更深刻地理解了风筝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通过小组合作制作风筝和风筝飞行活动,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对创造力的积极探索。

下一节课可以引入更多相关的文学作品和手工制作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能力。

以上就是部编四年级上语文《16 风筝》优质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风筝》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风筝》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风筝》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理解课文《风筝》的主要内容,领会其中的道理和感情。

•能够掌握关于风筝的相关词语,如“系”、“慌”等。

•能够运用语文知识,描述和表达风筝在课文中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朗读、品读课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简单的作文练习,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制作风筝,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耐心。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珍惜传统手工艺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风筝》的主要内容,抓住其中的情感和意义。

•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课文的朗读和诵读。

教学难点•理解风筝在课文中所代表的象征意义。

•进行合作制作风筝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教具或图片引导学生谈论风筝的特点和用途。

2.通过与学生互动的形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风筝》。

二、学习课文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大声朗读。

2.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含义。

3.引导学生探讨课文的主题和情感,引发学生对风筝的思考和感悟。

三、交流讨论1.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就风筝的象征意义展开讨论。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理解风筝在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四、合作制作风筝1.老师简单介绍制作风筝的过程和技巧。

2.学生分组合作,制作属于自己的风筝。

3.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风筝,并共同欣赏、讨论。

五、课堂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学生表达对风筝的认识和感悟。

四、板书设计•风筝的特点:高飘荡绚丽多彩,自由飞翔。

•词语解析:系、慌、一闪一闪、吆喝、笑,随风飘荡。

•主题词语:气势、抓住、慌、一一闪一闪、吆喝、笑,随风飘荡。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在语文知识方面有所提高,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制作风筝的活动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手工制作的乐趣,也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中风筝的象征意义。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6《风筝》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6《风筝》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6《风筝》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风筝》是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通过教授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制作和飞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开展本课公开课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科要求,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风筝的制作和飞行。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和飞行原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制作风筝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主动学习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风筝的制作方法和飞行原理。

•难点:理解风筝的平衡原理,并通过动手实践掌握。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课文内容,熟悉风筝的制作过程,并准备相关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学生提前准备好制作风筝所需的材料,如纸张、竹棍、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作用和飞行原理,引发学生对风筝制作的兴趣。

2.观察探究:通过图片展示或视频介绍,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风筝,并讨论其各自特点。

第二步:学习课文1.听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风筝》,学生跟读并尝试理解课文的内容。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风筝制作和飞行的关键步骤,梳理出风筝的制作流程。

第三步:动手实践1.制作风筝: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使用准备好的材料,制作风筝,并在过程中体会平衡原理和飞行规律。

2.合作交流:学生可以分组合作制作风筝,互相之间交流分享经验,共同完善各自的风筝作品。

第四步:展示成果1.展示风筝: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风筝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

2.飞行比赛:组织风筝飞行比赛,让学生通过比赛体验风筝的飞行乐趣并互相鼓励。

六、教学总结在本节公开课教学中,通过“导入-学习课文-动手实践-展示成果”四个步骤的设计,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风筝的制作和飞行原理,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年级语文风筝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三年级语文风筝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三年级语文风筝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风筝的基本概念,并能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进行表达;2.学习并运用课本中的生字词和句型,提高语言运用能力;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制作风筝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风筝的基本概念,了解风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2.学习并运用与风筝相关的词汇和句型;3.通过实际制作风筝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三年级语文教材(包括相关课文和练习题);2.教具:黑板、粉笔、风筝制作材料(纸张、竹子、绳子、彩色纸等);3.课前准备:布置好教室,准备风筝制作材料。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风筝的特点,谈论他们对风筝的认识;2.教师简要介绍风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课文(10分钟)1.教师通过课文等方式,向学生介绍风筝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风筝;2.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共同探讨风筝的好处和制作风筝的过程;3.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重点词汇和句型,引导学生进行操练。

第三步:风筝制作活动(30分钟)1.教师将风筝制作材料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制作风筝;2.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风筝的制作;3.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设计和装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第四步:风筝展示与交流(15分钟)1.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风筝,互相欣赏和交流彼此的作品;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创新;3.引导学生就飞行风筝的过程和感受进行交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第五步:小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提醒学生掌握好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2.教师布置相应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3.鼓励学生在家尝试制作更多的风筝,或者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了解更多关于风筝的信息。

2024年小学五年级语文《风筝》教案精选

2024年小学五年级语文《风筝》教案精选

2024年小学五年级语文《风筝》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风筝》一课。

该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与朋友们一起制作、放飞风筝的经历,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乐趣和启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友谊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各种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筝,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放风筝的时候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发生呢?”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2)让学生用彩笔勾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查字典进行学习。

3. 合作交流4. 例题讲解(1)选取课文中的一个重点句子,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含义。

(2)让学生模仿例题,分析课文中的其他重点句子。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并进行讲解。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风筝》2. 主要内容:童年放风筝的经历风筝的制作过程放风筝的乐趣和启示3. 生字、新词:放飞、翱翔、争奇斗艳、小心翼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一次放风筝的经历。

选取课文中的一个重点句子,进行分析并写出感悟。

2. 答案:示例:句子:“风筝在空中翩翩起舞,我们高兴地欢呼着。

”感悟: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风筝在空中飞舞的美丽画面,同时也表达了我们内心的喜悦。

《风筝》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风筝》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风筝》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短篇小说《风筝》,学习并理解主题和情节。

2. 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刻画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赏析:短篇小说《风筝》。

2. 文学理论学习:主题和情节分析。

3. 人物形象塑造: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分析。

4. 阅读理解训练:通过问题回答和写作练习。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引发学生对风筝的联想和思考,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话题。

2. 阅读理解训练:a. 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份《风筝》的阅读材料。

b. 学生独立阅读故事,并回答老师提供的问题。

c. 小组讨论并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答案。

d. 整理问题的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第二课时:1. 主题和情节分析:a. 学生回顾故事的情节,分析其中的高潮和转折点。

b. 分组讨论故事的主题和核心观点。

c. 汇总各组的观点,展开整体讨论和辩论。

第三课时:1. 人物形象塑造:a. 学生深入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包括他们的性格、外貌、行为等方面。

b. 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和个人理解,绘制人物形象图或撰写人物简介。

c.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分析和创作,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第四课时:1. 写作练习:a. 要求学生根据故事的内容,以某一人物视角写一篇小短文。

b. 学生交换作文,在小组内互相点评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

c. 学生继续修改,最后将作文用投影仪展示给全班。

四、教学方法:1.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问题导向学习: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故事中的主题和情节。

3. 创造性写作: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讨论参与情况。

2. 学生小组讨论时的解答和观点汇报。

3. 学生的写作作品和个人评价。

《风筝》公开课教案及小结

《风筝》公开课教案及小结

《风筝》公开课教案及小结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风筝》这篇课文,使学生掌握风筝的基本制作方法,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风筝》的阅读与理解。

2. 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技术要领。

3. 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教学难点:风筝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风筝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风筝》,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 制作方法讲解:教师讲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包括选材、设计、组装等步骤。

4. 技术实践:学生动手制作风筝,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风筝,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6. 风筝文化介绍:教师讲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调查家乡的风筝文化,下一节课分享。

9. 教学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0. 学生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风筝制作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给出意见和建议。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风筝制作质量和文化调查报告进行综合评价。

七、作业布置1. 完成风筝制作: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回家后自行制作一个风筝。

风筝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篇

风筝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篇

风筝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篇《风筝》教学设计篇一一、初解“和”字1、小朋友们,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从形成到现在有着悠久的历史,任何一个看似平常的字背后或许都蕴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和特殊的含义呢!2、比如,这个简简单单的“和”字,板书。

3、小朋友,什么情况下我们会用到这个“和”字呢?如:你和我等,说得是人。

小花和小草,这是物。

跳高和跑步,这是运动项目……两个同类的词都能用“和”联系起来。

4、生自由地说一说。

二、读文找“和”1、今天咱们来学习的这篇课文与“和”字就大有联系呢!2、请小朋友们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小伙伴。

想一想你能从课文里找到几对“和”。

3、生自由读课文。

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4、出示课文生字词语,请生个别读,读得好的做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读不好的请小朋友提提意见。

5、这些词语宝宝可调皮了,一不注意它们都跑回句子妈妈怀里去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出示带生字词的句子,请生读一读。

6、小朋友们真能干,这么快就学会了这么多的生字宝宝,接下来就考考小朋友们的眼睛亮不亮了,小脑筋动得快不快了,快速读课文你从课文里能找到几对“和”呢?7、生汇报。

预设:纸船和风筝、松鼠和小熊、山顶和山脚、松果和草莓、快乐和幸福、漂和漂、折和扎、放着和挂着、拿和抓……据生答板书。

三、细品“和”乐1、你能用黑板上这些词根据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2、预设: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

课文里有句话和你们说得很像,出示句子: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3、松鼠和小熊一个住在山顶,一个住在山脚,这普普通通的纸船和风筝居然能让两个隔得那么远的小动物成了好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呢?莫非这两样东西有着神奇的魔法?4、让我们仔细研究下课文的2-5自然段,相信大家肯定能找到答案。

5、出示2-5自然段。

请生自由读读课文,思考:纸船和风筝给松鼠和小熊分别带去了什么?a、纸船(2-3)1、纸船给小熊带去的是快乐(松果)。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优质教案精选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优质教案精选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风筝》一课。

该文为第七单元一篇精读课文,详细描述风筝种类、制作及放飞过程,以及孩子们在放风筝时喜悦心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生字、生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风筝制作过程及描述孩子们心情。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生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生字卡片、彩笔、剪刀、胶水、风筝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种类风筝,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词义,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掌握字音、字形,理解字义。

4. 精讲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风筝制作过程及孩子们心情。

5. 实践活动:分组让学生动手制作风筝,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进行朗读、默写、填空等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风筝》2. 生字:、、、3. 课文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生词,每个写5遍。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3)用“好像”写一个句子。

2. 答案:(1)略(2)略(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教学,反思教学方法、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解其他民间传统活动,如剪纸、泥塑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特别关注课文《风筝》中风筝制作过程和孩子们心情描述,这些是本节课重点。

我需要确保学生们能够通过我讲解,不仅理解文字表面意思,还能感受到其中蕴含情感和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风筝》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风筝》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风筝》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风筝的喜爱之情。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学会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风筝的喜爱之情。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风筝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风筝是什么吗?你们放过风筝吗?”2.课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情感的表达。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

3.课文解析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如:“课文中的小主人公为什么喜欢风筝?”4.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组词、造句。

学生分享自己的造句,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放风筝的场景,分享自己的感受。

学生讨论:为什么作者那么喜欢风筝?6.观察与想象教师出示各种风筝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风筝的特点。

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自己的风筝,并分享设计思路。

7.合作学习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风筝的故事,并进行分享。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风筝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合作能力。

在生字词学习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情感体验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部分环节仍需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朗读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读,让学生注意句子的停顿和重音,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节奏和美感。

《风筝》的优秀优质教案(通用8篇

《风筝》的优秀优质教案(通用8篇

《风筝》的优秀优质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具体内容为《风筝》一课。

该章节详细描述了风筝的制作、放飞以及与风筝相关的文化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制作工艺以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观察、思考、感悟来品味文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体会作者对风筝的深厚感情。

重点:掌握风筝的制作工艺,了解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风筝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风筝的制作、放飞及文化背景。

3. 课堂讲解:a. 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文章结构、写作方法等。

b.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共同解答。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风筝制作,亲身体验传统工艺的魅力。

5.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课文《风筝》2. 课文结构:总分总3. 重点词语:风筝、制作、放飞、传统文化、民族自豪感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风筝的制作过程。

b. 课文从哪些方面展现了风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c. 结合课文,谈谈你对风筝的认识和感悟。

2. 答案:a. 风筝制作过程:选材、设计、剪裁、绑扎、绘画、放飞。

b. 风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民间艺术、传统节日、民间竞技、象征意义等。

c. 学生结合自己的感悟进行回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风筝的制作、放飞及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优秀7篇)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优秀7篇)

风筝教学设计风筝教学设计(优秀7篇)风筝教学设计篇一三年级上册《风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

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点: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课前准备: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

〔课件出示:猜谜〕你们了解风筝吗?小组交流找到风筝的资料,(课件出示:资料袋)你们放过风筝吗?我们一起来说说放风筝的事吧。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风筝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3、小组合作,检查反馈(1)同桌互相本课的生字词,互相正音:坊要读第二声,磨是个多音字,在这儿要读第四声(2)小组汇报自己难读难写的字,小组交流特别难读的句子。

4、再读课文,请大家边读边想:(课件出示: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5、再读课文,边读边划出“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

6、交流找到的句子,小组交流,读后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生疑:我们的心情为什么会起这样大的变化?)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0《风筝》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0《风筝》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0《风筝》优质课教学设计课程背景本节课是针对四年级学生的语文课程,主题是《风筝》。

通过本课的研究,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风筝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1. 掌握相关的风筝知识,包括风筝的种类、制作方法等。

2. 培养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事物。

教学重点1. 风筝的种类和制作方法。

2. 文章中的关键信息提取。

3. 简短描述自己喜欢的事物。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课件、风筝图片、制作风筝的材料。

2. 学生准备:学生课本、笔、纸。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的天空,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引入本课主题“风筝”。

2. 研究课文(10分钟)- 让学生阅读课文《风筝》。

- 学生读完后,向他们提问相关问题:文章中提到了哪些风筝的种类?制作风筝的方法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将一起了解。

3. 风筝知识研究(15分钟)- 使用教师课件或风筝图片,介绍不同种类的风筝,并讲解制作方法。

- 学生可以向教师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观点。

4. 阅读理解训练(10分钟)- 教师提问关于课文的理解问题,并让学生回答。

- 教师可组织小组讨论,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回答。

5. 写作练(15分钟)- 让学生简短地描述自己喜欢的事物,并写在纸上。

- 学生可将自己的描述与同伴分享。

6. 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研究到的风筝知识和提高的阅读写作能力。

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题。

2. 制作一个简单的风筝模型,并写一段简短的文字描述。

教学评价方式1. 参与度: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发表观点等。

2. 课堂表现:学生完成练题的准确率和写作练的质量。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来校园进行风筝制作和飞行的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体验。

2. 组织学生自己制作风筝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风筝》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观摩课《风筝》教案设计【教材分析】《风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走进秋天”为专题,抓住秋天的特点,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的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的美好景色。

这些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可以让学生感受秋天的韵味,体会秋天的美好。

本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本文语言朴实,笔调亲切、温馨、自然,自始自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能借助拼音识字,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

但三年级的学生情感体验和积累还远远不够,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本文贴近生活,学生对风筝并不陌生,并有放风筝的生活体验,因此对于理解文中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心情并不难,但要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仍然比较困难。

【教学目标】1.会认“依、歇”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等6个生字,理解“憧憬、大惊失色、垂头丧气”等词,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联系自己的体验,体会孩子们心情的变化。

3.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体会孩子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心情的变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孩子们心情的变化。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小朋友们,你们放过风筝吗?那你们放风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2.风筝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快乐,那你们知道风筝的秘密吗?老师这里有段小资料(在中国,风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叫木鸢(yuān),后来改用纸做,叫纸鸢。

在纸鸢上装上竹哨,风吹竹哨,便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声音,因此有了风筝的称呼。

山东潍(wéi)坊(fāng)是著名的风筝之都,从1984年开始,那里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国际风筝节。

世界最大的风筝博物馆也在潍坊。

)小朋友先自己读一读。

你从这段资料中知道了风筝的哪些秘密呢?3.这不起眼的风筝藏着这么多的秘密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风筝》,(板书:风筝)看看贾平凹先生笔下的风筝又藏着什么秘密?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哪几件事。

(出示要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读好了课文,我们来看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希望依然憧憬歇息拼命抖动寻找继续田埂磨坊奔跑倏地精心千呼万唤凌空而起翩翩飞舞垂头丧气大惊失色(1)自读(2)指名读:我们来比赛,每组请一个小朋友,比一比谁读得又正确又响亮。

(“拼命”前鼻音,“田埂”、磨坊、倏地(shū dī轻声)(3)领读:第一行:你们能为“希望”这个词找些朋友吗?(希望-期望、愿望、渴望)“憧憬”都是竖心旁,你能说几个这样的词吗?(懊悔、愉快、惧怕……)第二行:“继续”,老师这里有个小练习,你们敢挑战吗?【继续(连续下去),陆续(有先有后,时断时续),连续(一个接一个)】选词填空:陆续、继续、连续1.开学了,同学们()地来到学校。

2.她成绩很好,()几次都考了满分。

3.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田埂”是什么呢?(出示图片,这就是田埂,田埂就是田间小路)第四行:这些都是用来表示(动作)的词语,你能用一个词说句话吗?第五行:“垂头丧气”是什么样子?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对,“垂头丧气”就是耷拉着脑袋,神情沮丧。

“大惊失色”是什么意思呢?(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这些都是用来描写(神态)的词语。

(4)齐读: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2.现在老师把生字单独拿出来,你们还认识吗?出示生字:精希却依拼命奔村抖丧磨坊(1)我们来开火车。

(2)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需要提醒我们大家的?(3)教师范写:丧、却、磨(4)请小朋友们自己在本子上写一遍,注意写字姿势。

3.还记得刚才的问题吗?大家找一找,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哪几件事?(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板书)做风筝是哪一段?(2)放风筝呢?(3-4)找风筝就是(5—8)4.分段读:你们喜欢哪一部分?(请同学读,第1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三、细读“做风筝”,感受快乐过渡:现在就让我走进这群孩子的生活,去感受做风筝的过程吧。

请同学们认真读第2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孩子们心情的句子和词语。

(出示第2自然段)1.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1)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又是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精心”孩子们做得很认真,心中充满了希望)(2)理解“憧憬”。

同学们,这里有一个词“憧憬”(板书),它是什么意思呢?(向往)(3)想象说话:是的,它们都是竖心旁,心里有着向往,有着希望。

那么他们做风筝时,心中有什么向往,有什么希望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

(3)朗读:这是他们的憧憬,可能也是你们的憧憬。

让我们带着向往的心情一起读。

2.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1)从这个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快活)(板书)(2)理解“依然”。

你能为“依然”找个近义词吗?(仍然、依旧、还是)(3)我们精心地做着,结果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为什么说“我们依然快活”?预设:1.因为这是我们亲手做的。

2.因为我们做风筝时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指名读:请你带着憧憬读一读。

3.因为这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指名读:请你把快乐带给大家。

(4)风筝上寄托着我们的憧憬和希望,虽然做出来的风筝什么也不像,但是我们的心中仍然很(快活)。

快乐就快乐吧,但风筝就是风筝,为什么把它叫做“幸福鸟”呢?想一想,它寄托着谁的幸福?(“我们”、孩子们的幸福)(5)那为什么又要把自己的名字写上去呢?你们是怎么想的?(学生不会回答时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你们放过孔明灯吗?那你们有在孔明灯上写上自己的愿望吗?)预设:1.希望风筝能把自己的愿望带向远方。

2.希望自己能像风筝一样在天空飞翔。

3.希望把自己的幸福放飞。

(6)朗读:是啊,虽然做好的风筝什么也不像,但那里面有着孩子们的快乐、憧憬和希望,寄托着孩子们的幸福。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小结:怪不得作者说童年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憧憬和快乐美美地读读第2自然段。

四、作业布置1.《课堂作业本》2.摘抄喜欢的句子观摩课《风筝》教案设计【教材分析】《风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走进秋天”为专题,抓住秋天的特点,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的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的美好景色。

这些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可以让学生感受秋天的韵味,体会秋天的美好。

本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本文语言朴实,笔调亲切、温馨、自然,自始自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能借助拼音识字,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

但三年级的学生情感体验和积累还远远不够,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本文贴近生活,学生对风筝并不陌生,并有放风筝的生活体验,因此对于理解文中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心情并不难,但要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仍然比较困难。

【教学目标】1.会认“依、歇”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等6个生字,理解“憧憬、大惊失色、垂头丧气”等词,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联系自己的体验,体会孩子们心情的变化。

3.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体会孩子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心情的变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孩子们心情的变化。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小朋友们,你们放过风筝吗?那你们放风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2.风筝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快乐,那你们知道风筝的秘密吗?老师这里有段小资料(在中国,风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叫木鸢(yuān),后来改用纸做,叫纸鸢。

在纸鸢上装上竹哨,风吹竹哨,便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声音,因此有了风筝的称呼。

山东潍(wéi)坊(fāng)是著名的风筝之都,从1984年开始,那里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国际风筝节。

世界最大的风筝博物馆也在潍坊。

)小朋友先自己读一读。

你从这段资料中知道了风筝的哪些秘密呢?3.这不起眼的风筝藏着这么多的秘密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风筝》,(板书:风筝)看看贾平凹先生笔下的风筝又藏着什么秘密?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哪几件事。

(出示要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读好了课文,我们来看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希望依然憧憬歇息拼命抖动寻找继续田埂磨坊奔跑倏地精心千呼万唤凌空而起翩翩飞舞垂头丧气大惊失色(1)自读(2)指名读:我们来比赛,每组请一个小朋友,比一比谁读得又正确又响亮。

(“拼命”前鼻音,“田埂”、磨坊、倏地(shū dī轻声)(3)领读:第一行:你们能为“希望”这个词找些朋友吗?(希望-期望、愿望、渴望)“憧憬”都是竖心旁,你能说几个这样的词吗?(懊悔、愉快、惧怕……)第二行:“继续”,老师这里有个小练习,你们敢挑战吗?【继续(连续下去),陆续(有先有后,时断时续),连续(一个接一个)】选词填空:陆续、继续、连续1.开学了,同学们()地来到学校。

2.她成绩很好,()几次都考了满分。

3.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田埂”是什么呢?(出示图片,这就是田埂,田埂就是田间小路)第四行:这些都是用来表示(动作)的词语,你能用一个词说句话吗?第五行:“垂头丧气”是什么样子?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对,“垂头丧气”就是耷拉着脑袋,神情沮丧。

“大惊失色”是什么意思呢?(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这些都是用来描写(神态)的词语。

(4)齐读: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2.现在老师把生字单独拿出来,你们还认识吗?出示生字:精希却依拼命奔村抖丧磨坊(1)我们来开火车。

(2)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需要提醒我们大家的?(3)教师范写:丧、却、磨(4)请小朋友们自己在本子上写一遍,注意写字姿势。

3.还记得刚才的问题吗?大家找一找,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哪几件事?(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板书)做风筝是哪一段?(2)放风筝呢?(3-4)找风筝就是(5—8)4.分段读:你们喜欢哪一部分?(请同学读,第1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三、细读“做风筝”,感受快乐过渡:现在就让我走进这群孩子的生活,去感受做风筝的过程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