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
“比”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
比”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本文首先简要地介绍了“比”字句的基本句式和特殊句式,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的偏误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比”字句基本句式的对外汉语教学,从语法点的展示、讲解与练习三方面,针对教学方式、方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比”字句简介“比”字句是由介词“比”构成的介词短语充当状语的一种比较句,用于比较两种不同事物的性质、状态、数量,或者比较不同的行为、动作的程度。
"比"字句的基本形式包括:1.A (主语)+比B (状语)+C (谓语中心语),女口:今天比昨天暖和。
2.A (主语)+B1比B2(状语)+C(谓语中心语),如:这个学校的学生今年比去年增加了一千名。
3.否定式:用“没有”替换“比”或用“不比”替换“比” ,前者是直接的否定,没有歧义,后者可能包含两种含义即“没有/ 不如”或“一样” 。
此外,有时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在语言的表达中还有一些变化的形式,即不用单个介词“比”,而用一些固定的句式来表达,即“比” 字句的特殊句式。
如:A和/跟/与/同B相比/比起来,A怎么样;论D1, A不敢/能同/和/与/跟B相比;论D2, A比B怎么样。
本文主要探讨“比”字句基本形式的教学。
二、“比”字句的偏误李大忠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偏误作了细致的分析。
他指出“比”字句在习得过程中主要会出现三类偏误:误用、误加、否定式偏误。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比”字句的使用多数是正确的, 但也有一部分存在问题, 通过分析,我们总结出“比” 字句在用法上的偏误具体有:1.误加:“比”字句中的形容词不能受“很” 、“非常”等副词修饰。
但是由于学习者对目的语知识“很/ 非常+形容词”这一语法点的泛化,出现了误加。
如:大连的化妆品比衣服很贵。
2.搭配偏误:“比”字句常用形容词作谓语,但有些句子谓语形容词与比较项搭配不合适,学习者使用时造成偏误。
如:今天的温度比昨天热。
对外汉语“比”字句教学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比”字句教学研究综述姜伟杰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摘要:“比”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语法点。
多年来对于对外汉语“比”字句教学及本体的研究颇为丰富,并且提供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本文对“比”字句的本体及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综述了“比”字句的汉语本体研究现状、“比”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现状,并对这些研究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比”字句;综述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61(2015)22-0175-02“比”字句结构较为简单,概念也很易懂。
首先,“比”字句从句法形式上看,是由介词“比”构成的介宾结构作状语的主谓结构,是现代汉语中表示差比意义的典型的句式。
它的基本句法格式为:A比B VP,其中A为比较项,B为被比较项,VP为结论项。
其次,“比”字句的作用是通过对两项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不同方面的比较,显示出它们的差异。
1 汉语本体研究现状现代汉语关于“比”字句的研究起步较早。
《马氏文通》“静字”章“论比”一节将静字分为“平比”、“差比”和“极比”三类,与印欧语中形容词“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相比附,有模仿之嫌,但同时也注意到了汉语比较级、最高级的语法意义有自己特殊的表达形式;黎锦熙沿袭了《马氏文通》之说,并推广至复句之中,提出平比句、差比句和审决句。
高名凯提出了“比词”的概念——“比较量度的语法范畴,我们叫做比词”,并且就表示计较的程度,分为表示差级和极级两类,首次将“比较”与“范畴”联系起来。
吕叔湘先生将表达论分为“范畴”和“关系”,并根据“两件事之间可以有种种关系”,将句子分为六大类,其中“异同——高下”的一类所指的就是比较关系,包含类同、比拟、近似、高下、不及、胜过、尤最、不如、倚变等细目。
但这些著作对于“比”字句的句法和语义特点并未作详细的论述,有的甚至并未提及。
吕叔湘对“比”字句作了比较详细的描写,认为“比”有动词和介词两种词性,并且归纳了相关的句式特点及其语法意义。
近三十年来的汉语比较句研究
近三十年来的汉语比较句研究作者:田煜来源:《现代语文》2019年第02期摘要:通过对近三十年来的比较句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比较句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历时研究、类型学研究、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等多个方面;二是研究角度更为多样,认知理论、构式理论、生成语法理论等被广泛应用到具体研究中去;三是研究内容更加全面,语义特征、构成特点、句法结构、语用功能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
现有比较句研究总体呈现出重意义研究轻形式和功能研究、重个例考察轻系统研究、重本体研究轻对外汉语研究、重描写轻解释的特点。
关键词:现代汉语;比较句;现状;展望比较句一直以来都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
关于比较句的论述,最早见于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随后,比较句研究不断深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比较句研究取得长足进步,成果丰硕。
本文拟对近三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提出研究展望。
一、研究概况(一)比较句的定义比较句定义多沿袭传统,从意义角度出发,认为能够表现出事物之间异同或高下的句子都可以称为比较句。
随后,比较句的定义不断完善,或是从意义和形式的角度出发,如李蓝(2003)认为比较句就是表示比较关系、由相关的比较参项构成一定格式的句子;或是从意义、形式和功能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如刘焱(2004)认为比较范畴是一个语义—句法范畴,还需要语用功能作为参考。
虽然比较句的定义在不断完善,但形式特点尚未明确,功能作用只能作为参考,因此“也”字句、“越来越……”等句式是否属于比较句仍然存在争议。
除此之外,还有对邻近范畴的考察,其中以比喻为代表。
刘焱(2004)对选择、判断、对比、比较四者之间的语义特征进行对比和分析,认为它们形成了一个关于比较义的连续统。
刘大为(2004)认为比较可以发生在非同类事物之间,和比喻并非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陈昌宁(2011)认为比喻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特殊的比较;盛爱萍、张虹倩(2011)以温州方言为例,认为比喻句是比较句在修辞动因的作用下转化而来的。
“比”字句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162“比”字句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文/袁晓蓉摘要: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喜欢上了中国文化,热爱学习汉语。
对外汉语教育中的偏误分析也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研究,这不仅有利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对学习者学习汉语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偏误分析;“比”;字句一、绪论(一)选题的价值和意义在和留学生交流或听语言班的课时,经常会听到留学生使用这样的句子:我比他很高。
我的成绩比马丁不好。
玛丽的围巾比我的不一样。
妹妹的衣服比我漂亮。
诸如这类句子有很多,但是这都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不可能会说出来的句子。
研究发现这是汉语学习者在“比”字句中出现的一些偏误。
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从小在汉语语言环境中成长,虽然不知道其中的语法规则,但却并不会出现这样的偏误。
而外国留学生并没有中国人的那种语感,对自己出现的错误也感到困惑。
“比”字句的分类、成分、句型等种类多样、复杂多变,而且受教材,教师以及母语的影响,所以“比”字句成为留学生学习时经常会出现的偏误之一。
“比”字句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大重点和难点,它也是汉语比较句中最复杂、使用最普遍的一大类型。
(二)研究范围本文从“比”字句的本体研究入手,对留学生学习使用“比”字句产生的偏误进行总结分析研究,从偏误类型及产生偏误的原因两个方面着手,总结出“比”字句教学的方法,让学习者更轻松的掌握“比”字句。
(三)语料来源本论文参考HSK 语料库,以及使用在与渤海大学各国留学生交流、听课过程中积累收集的语料。
二、偏误分析理论(一)偏误分析理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偏误分析产生,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偏误的来源,研究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最终掌握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英国语言学家Corder 把语言学习者所犯的错误分为失误和偏误两种。
失误是紧张或疏忽造成的错误,是一种临时现象,不是语言能力的真实体现。
偏误是对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系统性的错误,它不符合目的语的规则,是学习者语言能力和水平的一种体现。
对外汉语比字句教案.
对外汉语比字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对外汉语教程》第5册第6章,详细内容为“比较句”的讲解与实践。
重点讲解“比”字句的用法,通过比较两种事物的异同,让学生掌握比较句的结构和用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字句的结构和用法,能够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在生活中用比较句进行交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从多角度进行比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较句的结构和用法,特别是“比”字句的连接词。
2.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比较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卡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两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异同。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比”字句的结构,结合例句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模仿。
3.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用“比”字句描述图片或生活中的事物。
4. 课堂互动(10分钟)老师提问,学生用“比”字句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较句——“比”字句2. 内容:(1)比较句的结构(2)例句展示(3)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比”字句描述一下你的学校和家乡。
(2)请举例说明比较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我的学校比家乡的学校大,有很多教学楼和操场。
(2)比如说,我们可以用比较句来形容天气:“今天的天气比昨天好多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比”字句的掌握程度如何,哪些环节需要改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比较现象,学会用比较句进行描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可以拓展一些相关词汇,如“相似”、“相同”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比较句的结构和用法,特别是“比”字句的连接词。
比较句对外汉语教学
比较句对外汉语教学
比较句是一种常用语法结构,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对外汉语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比较句的作用及教学方法的探讨:
作用:
1. 经常用于教学中的情景对比。
通过比较两个地方、两个时间、两种事物等,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汉语语言和文化的异同。
2. 比较句是进行汉语口语对话的常见语法结构之一。
通过模拟日常对话而进行比较句的学习,能够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和交际应用能力。
3. 比较句是语法结构相对简单、易于理解的一大类型,对于初学者的语法学习十分重要。
学会了比较句的用法,对于日后学习更为复杂的语法结构起到了铺垫和基础。
教学方法:
1. 从生活中实际情景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比较句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例如:通过比较中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让学生了解汉语中“两者之间相比较”的语境与应用方法。
2. 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文本来帮助学习比较句。
例如:对比两个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文化背景等以及两个故事的情节、人物、结局等等。
既能强化学生的语法表达能力,也能提升学
生提取信息和分析比较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口语模拟对话,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使用比较句,增强语言的运用能力和交际效果。
总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比较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元素,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教授比较句,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语言知识面,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跨文化对比能力。
初级汉语水平的对外汉语比较句教学设计-教育文档
初级汉语水平的对外汉语比较句教学设计1 比较句概述比较句是汉语里的常用句式,是一种用来表示事物之间比较关系的方式。
比较句通常用于两类情况:其一是比较事物性状的异同(例:西瓜比苹果大)。
其二是比较行为程度的高低(例:他骑车骑得比我快多了)。
比较句的基本格式是“A比B+怎么样”。
可以直接用形容词来表达“怎么样”(例:小张比小明高)。
也可进一步在形容词前加上“更” 、“还”等表示程度的副词(例:小李比小张还高);或者在形容词后面加上补语(例:小李比小明高得多/ 小李比小明高10公分)。
比较句的否定句式通常有两种:其一是“A 不比B怎么样”,另一种是“A没有B怎么样”。
另外,比较句形式复杂多样,除了“比”字句之外,汉语里常常还用许多非“比”字句来表达比较关系,如“不如”句等。
2 对外汉语教学实际应用2.1 比较句的句型选择据统计,大多教材中比较句一般只出现在初级阶段。
然而,汉语中的比较句形式多样,语义表达也有不同的层次。
因此,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第二语言学习者要选择与之学习能力相适应的不同句型来进行教学。
由此可见,在对外汉语比较句的教学中,句型的选择与排序问题尤为重要,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师应该根据形式的由简到繁,进行难度切分,分阶段进行比较句的教学,化难为易,循序渐进。
在初级汉语水平阶段,一般教授最为常用的是“比”字句、“不如”句,以及用“跟/和…(不)一样”表示比较的比较句。
另外,“有”字句的比较用法通常在初级阶段教授其否定形式(A没有B怎么样)。
2.2 比较句的具体教学“比”字句:第一,导入语法句型。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以旧带新。
老师展示教具一一生词卡片(上节课所学),以带读的方式带领学生复习,然后再请学生以游戏“开火车”的方式单独朗读。
生词复习后,老师根据已学生词进行提问:问题一:老师:前两天,我们给A同学过了18岁生日,老师今年是23 岁,那么谁年轻一点呀?学生:A同学。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喻句研究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喻句研究1.1选题缘由及意义比喻作为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对于比喻修辞的研究,从先秦至今都不曾间断。
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学术界有关比喻的论文和著作数以千计,但在知网的检索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多数的研究是基于比喻修辞格的。
修辞和词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修辞方式需要借助词语的近义形式、反义形式、词语的借用、词语的感情色彩、风格色彩等。
同时,修辞也是新词语和新词义的产生的原因之一,以比喻修辞为例,它不仅是一种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一种重要的造词和词义引申的方法。
比喻词语早在古代已有,更以其鲜明的结构特点和强烈的形象色彩。
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具有独具特色又具有探讨价值的一类词语。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留学生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是其汉语水平最重要的体现,因此,汉语要素教学的其中一个重要侧面就是词汇教学,且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独具细节性且贯穿始终的部分内容。
比喻词语修辞色彩浓重,恰当的运用此类词语会大大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但是,比喻词语的字面义和实际义往往相差甚远,不易理解与记忆,用常规的教学方法效果不佳,是外国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的难点。
如何使留学生有效习得比喻词语,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有:第一,对比喻词语展开讨论,对词汇与词义系统发展有积极影响,对比喻词语进行分类并研究其特点有助于探明词语的根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对探索词语衍生规律也有重要意义,可以丰富比喻词语的本体研究。
第二,比喻词语教学长期以来都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关卡,对比喻词语进行系统的学习可以帮助非母语学习者理解这些词的意义,更加有效地记忆、更加准确的使用这些词,甚至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这样不仅能激发其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能提高他们学习汉语词汇的效率。
第三,从对外汉语教师的角度来说,研究大纲、教材中的比喻词语可以使对外汉语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能把握重点和难点,从而实现针对性教学。
第四,比喻词语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意义,在讲解这些词语时将语言要素和文化要素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知识,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心理认知,从而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试论“比”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试论“比”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作者:黄丹丹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9期[摘要]“比”字句是在现代汉语中运用较多的一种句式,《马氏文通》最早将其纳入语法范畴进行研究,之后对“比”字句的研究就逐渐走向成熟。
“比”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将对“比”字句在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浅析,帮助对教师教学和留学生更好地使用“比”字句。
[关键词]“比”字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偏误[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215-02“比”字句是由“比”字短语充当状语的一种比较句,主要比较两种不同事物在性质、数量、状态以及动作行为等方面的差异。
范晓(1998)将“比”字句定义为由介词“比”构成的介宾短语做状语的“介宾谓语句”,吕叔湘(1980)在谈到“比”的动词用法时,提到“比”的后面可以带趋向补语“起来”,组成“比起”和“比起来”,表示“和……相比”的意思。
一般“比”字句都着重突出比较项、结论项、比较点和一些特殊句式的研究,例如,“X比Y还W”“比N还N”“不比……”等,这些句式结构都是汉语中常见的,文章将基于对留学生“比”字句的偏误分析,寻找合适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指导教学。
一、“比”字句的基本特征吕文华、周小兵和王茂林等诸多学者对“比”字句的结构做了比较详细和全面的分类,下面就以“比”字句的一些例子分析下它的句法、语义、语用特点。
(1)他比我这个搞销售的还能说话。
(2)他做事比男人还男人。
(3)看他笑,比看他哭还让人难受。
(4)老太太比年轻人记性还更好。
(5)这里的生活比猪狗还不如。
(6)他比小李还都应该多考几分。
(7)他比你还更有信心。
(8)我比你跳的高跑的远(9)没有人比你对我更好的/你比任何人都好。
(10)我的成绩不比你的差。
(一)句法结构特征从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前七句属于“X比Y还W”的结构,“X、Y”是句子的比较项,“W”是结论项。
浅析对外汉语“比”字句语法教学
浅析对外汉语“比”字句语法教学“比”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点。
现代汉语中关于“比”字句的研究起步早,成果多,但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出发研究“比”字句习得和教学的还很少。
且大都只是对汉语学习者偏误的分析,特别是研究结果与教学的联系还不够紧密。
一、“比”字句本体研究概述“比”字句,其特征是含有形式化的标记“比”,最早可见于朱德熙先生的《关于“比”字句》。
八十年代,明确为“比”字句下定义的是殷志平,他在《“比”字句浅论》一文的开头说:“‘比’字句是由‘比’字短语充当状语的一种比较句,用于比较不同事物的性质、状态、数量或者比较不同的行为、动作的程度。
”吕叔湘(1942)曾指出,两件事情必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才能有比较关系。
“比”字句就是对两件东西进行同中有异的比较,表示前者胜过后者。
丁声树(1979)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说:“‘比’字句的说法是程度差别,‘比’字的用法可以分成两小组,一是同类事物的比较,二是程度的差别随时间而变”。
1.句法层面殷志平(1987)指出,“比”字句由比较项、比较点和比较值构成。
被比较的事物是比较项,比较的内容是比较点,比较点的程度量值是比较值。
刘月华(2001)将“比”字句分为两类,(一)A(主语)+比B(状语)+谓语,在这一类中她详细分析了可以充当谓语的词或短语的词性,指出作为比较方面的谓语可以是:(1)形容词充任;(2)“有”+抽象名词;(3)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4)一般动词,前面带“早”、“晚”、“先”、“后”、“难”、“好(易)”、“多”、“少”等状语;(5)一般动词,后面有形容词充任的情态补语时,形容词之后还可以有“一点儿’,、“一些”、“多”、“得多”等;(6)能愿动词+动词;(7)表示增加或减少,提高或降低之类意义的动词。
(二)主语+A比B(状语)+谓语,这一类“比”字句往往用来表示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处所情况有所不同或者表示程度差别的累进。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比较句肯否定形式的“不对称”现象——以“一样”“不一样”为例
1 2 2・ - - — —
教 学经纬
万筱铭 /试论 对 外汉语教 学 中比较句肯 否定形 式的 “ 不对称 ” 现 象— — 以“ 一样 ” “ 不 一样 ” 为例
( 二) 程度 比较 在“ 程度 比较 ” 类的“ A X B一 样 Y ”中, “ 一样 ” 充 当状
的此特征 。这一类 的程 度比较有些 许“ 类 比” 的意 味 , 因此 ,
语文 学刊
2 0 1 3年 第3期
试 论 对 外 汉语教 学 中 比较句 肯 否定形 式 的 “ 不 对称 ” 现 象—— 以
( 华南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学院, 广州 天河 5 1 0 6 3 1 )
[ 摘 要 ] 在“ A x B一样 y ” q - , “ 一样” 有三种语用含义: 一种是对 A和 B的某种共同因素进行是非判断,
( 5 ) 刘斌和我一样 , 他也 是一 个“ 北漂” 画家。
究, 如郑巧斐的《 “ 一样 ” 与“ 不一样” 比较句 的不 对称 》 , 主要
是把“ 一样” 视为用来 表示两种事 物或性质 在某 一方 面相同
或相似 , 因此 , 研 究视角 主要集 中在这两 种结构 在对后 面的
形容词类成分的选择 限制方面是不 对称的。而本文则认 为 ,
不顾 父母 的死活劝 阻, 中途辍 学。
( 8 ) 他和我一样 , 想 出国玩 玩 。
下 面我们根据“ A x B一样 y ” 的三种 不同的语用类 型对
以上例句 中的 “ 一样 ” 也都 可以用 “ 不一样 ” 来否定 。
[ 作者简介] 万筱铭 , 女, 河南虞城人 , 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对外汉语教学。
试论对外汉语比较句教学策略和方法
题 的能 力, 这就 要 求上 课人 数 不能很 多。 以, 统的 单班级 上 所 传 课, 就可以在 这些方 面有效 弥补了合班 级上课 的不足。
五、 学生学 习思 想政 治 课学 生学习方式 的调 查。 对 对思 想政 治课老 师和学 校 的思 考和建 议
些也 都是 思想政 治课 的任务之一。
结 合起 来 , 行从形 式到意 义和 从意 义 到形 式的双 向教学 , 进 做到 形式和意 义并重 。 语法 教学 的 目的是 为了指导 学生 正确运 用语法 规 则去表 情 达意 。 把语法 结 构的教 学与语义 、 语用和 功能的 教学 相 结合 , 利 于训 练 学生 根 据 表 达 的需 要选用 相应 的 句式 去组 有 词造 句 。 比较句 的教 学 中, 在 要加 强教 学 的预 见性 、 针对性 和练 习方 法的 多样 性 , 当安 排练 习, 恰 像语境 法、 造句法 、 句型转换 法 等等 都可 以配合使 用。 例如 : 1 请根 据所 给 的情 景用适 当的 比较 句表 达 :通 过 语境 进 行 ) ( 句 型转换 练习) ’ ① 现在 人们的生活 水平 很高 , 以前的生 活水平 不太高 。 ② 我 们家乡那儿的 气候很 好, 儿的气 候同样 好。 这 2 请根 据 所给 的结 构式 造句 ) A比B 早/ 多/ V 数 量 ( 法形式与 语境结 合的 造句 + 晚/ 少+ 七 句 练习) ③ 他昨 晚 l点睡 的觉 . 妻 子l点半才睡。 他 1
合 班 上课
课堂 讨论 小课 题 或论文 社 会 实 践
() 1 要加强 教学 研 究 , 加强 各 门课程 之 间以及 与中学相 关课 程 之间相 互 关 系的研 究 , 开展 教 学观 摩 活动 , 织社 会考察 。 组 组 织 制作 “ 彩一 课 、 精 多媒 体课 件 , 现立 体化教 学 。2 要加 强 实 () 对思 想政 治理 论 课 教 师 的培 训 。 课 程 开设 前 , 抓 紧组 织 好 新 要 对 所有任 课 教 师 的培 训 。以掌握 教学 大纲 的基 本 要 求 , 悉 教 熟 材, 了解 教学方 法 , 手段 为重点 , 着力 提高教 师的思 想政 治素 质 专业 水平和 教学 能力() 等学 校 党 委要切 实负起 政 治责 任 , 3高 把 稳定 教师 队伍 , 高教 师 素质 作 为 当前加 强和 改 进 思想 政 治理 提 论 课 的一项 基 础性 工作 来 抓 , 好思 想政 治 理论 课教 师 的思想 做 政 治 工作和 队伍 建设 工作①
“比”字句研究综述
2017.11语“比”字句研究综述○李 楠摘 要:“比”字句是现代汉语常用句式,学界较为关注。
笔者从句法、语义、语用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等角度对“比”字句近40年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并总结了“比”字句的研究特点及问题。
关键词:“比”字句 句法 语义 语用“比”字句通常是由“比”字短语充当状语的一类比较句,是现代汉语常用句式。
20世纪80年代,学者多从语义层面研究“比”字句;90年代,语义和语用研究有了初步的发展。
进入21世纪,“比”字句的研究涉及到句法、语义、语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等多个层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一、“比”字句研究概况(一)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概况比字句的研究全面展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研究集中探讨了“比”字句的句法结构,在语义等层面也有初步的探索。
句法研究层面,主要是对“比”字句进行定性研究。
如刘月华等(1983)将“比”字句的句式分成两类:1.主语+A比B(状语)+谓语,往往表示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处所情况有所不同。
2.A(主语)+比B(状语)+谓语,表示同类事物的比较,谓语可由形容词等多种成分充当。
[1]同时,一些学者如李临定(1986)、任海波(1987)、殷志平(1987)等开始关注“比”字句中某一具体成分如结论项、比较项等的研究;也有一些学者如刘月华(1983),陆俭明、马真(1985)等还对“比”字句中“还”“更”等成分进行了探讨。
除了句法研究之外,语义层面也有初步的探索,代表性论文是马真《“比”字句比较项Y的替换规律试探》(1986)。
另外,这一时期,有学者关注到了“比”字句的生成条件,揭示“比”字句的生成和转化等规律,如邓文彬《“比”字句生成过程中的条件与制约》(1987)。
(二)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概况进入90年代,“比”字句的研究呈现横向与纵向同步发展的局面。
横向上,在不断深入句法研究的基础上,语义和语用研究也有一定的发展。
纵向上,“比”字句探源、“比”字句产生和发展原因的分析也成为学者逐步关注的焦点。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谓谓语句分析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谓谓语句分析随着汉语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语者在学习汉语。
而作为外语教学的基础,主谓宾句结构受到了广泛关注。
由于汉语主谓宾句结构的特殊性,不同于西方文化中以英语为主的主谓宾结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学者们对此有了深入的研究并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
首先,针对汉语主谓宾句结构,必须首先了解语言的结构特点,比如其中有哪些要素,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以及它们与整句的关系等。
研究发现,在汉语中存在主谓宾结构,相比其他结构而言,句子最重要的信息层次就在于这三个部分:主语、谓语和宾语。
这三个部分之间互相缺一不可,是汉语句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语法知识。
其次,在汉语教学中,必须做好各阶段的指导,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提出合理的要求,引导学生把掌握句子结构当作主要课程,掌握汉语的基本知识。
从简单的句式到复杂的句式,教师要布局合理的教学过程,以更高效有效地教授主谓宾句结构,锻炼学生把这三者结合起来使用、运用的能力。
此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主谓宾结构的运用,必须能从语言习得和话语交际的角度结合起来探讨。
即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学习句子结构看成是朗读、记忆、练习、应用、评价等等一系列互相关联的步骤,而不是只将句子结构看成单一的步骤,正确地把学习过程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做到学以致用,实现有效的教学目标。
最后,教师应当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多种课堂形式,通过互动式的学习活动,主动探究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交流、探究、合作的氛围中,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也能够有效地完成汉语主谓宾句结构的学习任务。
总而言之,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谓宾句结构分析是外语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语法知识。
针对汉语的特点,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提高效能的策略,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在培养学生对句子结构的掌握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能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汉语教学课程的有效品质。
比字句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概述
比字句的基本结构和常用搭配, 如“A比B+形容词”、“A比B+
动词+得+形容词”等。
比字句的语义特点和语用功能, 如比较对象、比较方面、比较结
果等。
比字句的常见偏误及纠正方法, 如误用、错序、搭配不当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语义变化
转换后的句子在语义上与原句有所不同,强调了比较对象 具有某种特征或程度,而原句则更侧重于两者之间的比较 。
用法限制
并非所有“比”字句都可以转换为“有”字句,需要根据 具体语境和语义来判断是否适用。
与“越来越……”句型的结合使用
01 02
结构结合
“比”字句可以与“越来越……”句型结合使用,表示某种程度或特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加深或加强。例如,“他比以前越来越努力了。 ”
反馈处理
对收集到的反馈信息进行整理 和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 方法,以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
。
教学总结与展望
教学总结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教学经验和 教训,分析学员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 处。
教学反思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 深入反思和探讨,寻找更好的解决方 案。
教学改进
根据总结和反思的结果,对教学内容 、方法和策略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 教学效果和质量。
03
指导学生用具体、准确的词汇描述比较结果,提高语言表达的
精确性和生动性。
实战演练与反馈
设计练习题
针对比字句的常见错误类型,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供学生反复 练习和巩固。
组织小组活动
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比字句的口语练习,互相纠正错误,共同提高 。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一样”类比较句肯否形式的不对称研究
() 2 我记得 , 那时候我跟你现在一样聪明。( C ) C L () 3 手续办得 跟上次一样 顺利 和快捷 , 然而我没来得及
登上那架飞机。( C ) C L
例( ) 1 中的比较点 “ 是表示积极 义的度量形容词 , 高” 例 () 2 中的 比较 点“ 明” 双音节 的性质形容词 , ( ) 聪 是 例 3 中的
语境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研究” 1544 ) (2203 资助 作者简介: 单威(91 )女 , 18 一 , 黑龙江海伦人, 讲师, 吉林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21 级博士研究生, 00 从事现代汉
语语 法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O
一
1 41 —
语充 当, : 如
个长度量级上 的所有量 , 也就是说积极 义的度量形容词 的语
进行 比较 , 主要表达两种事物或性质在某一方 面的相同或近
似 。其基本格式 是 “ x跟 Y一样 ( ” W) 。其 否定 式是 “ x跟 Y不一样 ( ” 平 比的否定形式 即为 差比 , w) , 该格式表示两种 事物或性 质在某 一方 面不相 同或 不 相 似。“ 一样 ” “ 、 不一 样 ” 比较结果 , 是比较点。 是 w
摘
要 :一样” 不一样” “ 与“ 类比较 句在 比较点的构成及 出现 情况、 面能 出现的修 饰性词语 、 义类型等方面 前 语
是不完全对称 的。“ 一样” 面的比较 点可以由多种类型的词语 充当 , 不一样” 只能 出现表 示积极 义的单音节 后 而“ 后 度量形容词 ; 由于“ 一样” 不一样” 与“ 的语 义差 别, 它们 前面能出现 的修饰性词语也有很 大不 同; 一样 ” “ 句可以表示
比较 , 以表示 比喻 ,不一样” 也可 “ 句只能表 示比较 。不 了解二者的不对称性 , 是留 学生 出现偏误 的主要原 因。
试论“有”字比较句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
2 0 8月 01 年
AU 201 Q. 0
文 海 艺 苑
LI RA R Y G A L TE LE RY
试论“ " 字比较 句在对外 汉语 中的教 学 有
些语义关 系、 用条 件方 面的内容 , 语 并尽 可能简单 的教 给学
( ) 一 省略 能否 成 立
生。
“ +有 + + + ” A B C D 格式 中,有 + + ” “ B c 省略掉 , 句子仍然成 立, 如不成立 , 则句子错误 。 如学生病句( ) 1省去“ + + ” , 有 BC后
式 时仍 然 出现 了很 多偏 误 。
写和解释 , 还要对该 句型在结 构 、 语义 、 语用等各个角 度的使 用条件进行详细交代 , 学生才能正确的运用该句型。
为什么留学生会造 出这样的句子来?我们 的教学是不是
存在什么问题 ?看来 , 只教会学生句 型结构还不够 , 还要讲解
一
刘殉先 生的《 实用汉语课本》 刘月华先 生的《 、 实用现代 汉 语语法》 和李英哲先生 的《 实用汉语参考语法》 等也都谈 到了
这类“ ” 有 字句 。
二 、 0年 代 以来 的研 究 9
( ) 一 A和 B位置上的词语性质。可以出现在 A和 B位置 上的成分主要是名词性词语 , 哥哥有弟弟那么高。 有时也 如“ ”
有 动 词 性词 语结 构 , 如 下 有 如
“ 他走得有你跑得那么快。” A和 B是 比较者和被 比较者 的关
在 教 留学 生 学 习 这 一格 式 时 ,不 能 只满 足 于 教 材 上 的 描
如何利用语言对比分析改进对外汉语教学
如何利用语言对比分析改进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对比分析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对于改进对外汉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对比,可以更好地揭示汉语的特点和规律,帮助学习者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教学效果。
一、语言对比分析的重要性语言对比分析有助于揭示汉语的独特之处。
与世界上其他语言相比,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例如,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声调的变化会影响字词的意义;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节和双音节为主,且存在大量的同音词和多义词;汉语的语法缺乏严格的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在表达语法意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让学习者更清晰地认识到这些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语言对比分析能够预测学习者的困难和错误。
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往往会导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偏误。
例如,对于以印欧语系为母语的学习者来说,汉语的语序和虚词的使用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困惑,容易出现语序不当和虚词误用的情况。
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可以提前预测这些问题,并在教学中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帮助学习者避免或减少错误。
语言对比分析还有利于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编写对外汉语教材时,可以根据对比分析的结果,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练习,突出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方法上,也可以针对学习者的母语特点,采用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二、语言对比分析在语音教学中的应用语音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比汉语与学习者母语的语音系统,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例如,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汉语的声调是一个难点。
英语是一种非声调语言,没有类似汉语的声调变化。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比汉语的四个声调与英语的语调,让学习者了解声调在汉语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大量的听、说练习来掌握声调的发音。
同时,汉语的声母和韵母也与许多语言存在差异。
如汉语拼音中的“zh、ch、sh”等卷舌音,在一些语言中并不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
【摘要】:比较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之一。
近年来有关比较句研究的论文及专著层出不穷,不过这些研究成果并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语法多局限于对单一句式的研究,对比较句间的差异描写不够;(2)将理论语法转化为教学语法的工作做得不够。
教学语法与理论语法是相辅相成的,教学语法可以为理论语法提供新的课题,理论语法也可以为教学语法提供所需的营养。
本文在已有比较句本体研究的基础上,从教学出发,针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偏误集中的问题,运用各种语言理论和方法,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比较句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比较句的语序类型、比较句的不对称特征、比较句的量性特征、比较句的否定特征以及比较句的主观性特征。
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研究目的、方法、范围和语料来源。
第一章首先作了比较句本体研究和比较句教学研究方面的文献综述,然后在对学习者“比”字句偏误的定量统计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出学习者学习的难点和重点,从而确立本文研究的重点。
第二章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探讨了汉语比较句的语序特点。
指出汉语两种句法性差比格式“X+J+于+Y”和“X+比+Y+J”虽然来源不同,但都体现出时间顺序原则。
“X+比+Y+J”中“比”词的位置所表现出的类型学差异在于它仍处于语法化的过程中。
除了句法性差比句外,汉语中还存在着很多非句法性比较形式,这些形式是对句法性差比句功能的补充。
与人类认知规律相一致的“X+比+Y+J”序列的语序习得难度低,会被泛化
使用。
第三章主要针对比较句结构不对称的问题,探讨了比较点的隐现和“N12的N”的替代规律。
对比较点的概念进行了新的界定,并从易于理解和操作的角度,对“N2的N”的替代规律进行了总结。
还对“比”字句的基本结构类型和基本语义类型进行了整理。
第四章探讨比较句结论项部分的量性表现。
比较句的句式义对结论项部分的量性要求,使结论项的形式表现出特殊性,这些特殊性正是学习者习得的难点。
本章节对充当结论项的不同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说明和对比分析,比如“形容词+多了”、“形容词+得+多”、“形容词+很多”三种形式。
第五章结合语法化过程,讨论“不比”句、“没有”句和“不如”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点,并明确了这些句式在比较句系统中的地位。
第六章讨论比较句的主观性特征。
一是对比较句中的情态动词的位置及语义进行考察,二是讨论“比”字句中趋向动词的主观性意义,三是对比较句结论项部分出现的主观标记“还”、“要”和“也”的主观性意义进行说明。
第七章在前几章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已有习得研究成果,对比较句语法项目的排序进行了调整,并对三本教材进行了考察,分析优点和不足,还提出了将“构式-语块”教学法运用于比较句教学的构想。
结语部分对全文作了简要总结,并指出了本文尚存的问题与不足。
【关键词】:比较句语序类型不对称量性否定主观性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195
【目录】:摘要5-7ABSTRACT7-13绪论13-160.1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13-140.2研究思路、方法与原则140.3本文所要讨论的范围140.4语料来源14-16第一章研究背景16-261.1比较句研究综述16-211.1.1比较句本体研究16-191.1.2比较句教学研究19-211.2比较句偏误情况21-26第二章比较句的语序类型26-452.0引言26-272.1比较句的基本序列27-382.1.1汉语中两种有标记的差比序列27-362.1.2极比序列36-382.2非句法性的比较表达序列38-442.2.1词汇性泛比序列38-422.2.2意会式差比序列42-442.3余论44-45第三章比较句的不对称特征45-623.0引言45-463.1比较项和比较点46-503.1.1比较项的不对称问题与比较点46-473.1.2比较点隐现的认知解释47-503.2”N_2的N”的替换规律50-553.2.1”N_2的N”的替换规律50-523.2.2比较项的不同形式与认知的关系52-553.3”比”字句的基本结构类型及语义类型55-603.3.1”比”字句的基本结构类型55-583.3.2”比”字句的语义类型58-603.4余论60-62第四章比较句的量性特征62-804.0引言62-634.1形容词性成分的量性特征63-704.1.1单个形容词的无界性与有界化63-664.1.2形容词后补语的有界化66-704.2动词性成分的量性特征70-784.2.1”有+属性名词”70-724.2.2心理动词72-744.2.3”增加”类动词74-754.2.4多/少/早/晚+动词/动词短语75-784.2.5”动词+补语”充当结论项784.3余论78-80第五章比较句的否定特征80-1015.0引
言80-815.1”不比”句81-905.1.1”不比”句的多义性81-825.1.2”不比”句的发展82-845.1.3”不比”句的语义分析84-865.1.4”不比”句的语用分析86-905.2”没有”句90-945.2.1”没”的功能扩展90-915.2.2”没有”句的形成与发展91-935.2.3”没有”句的语义分析93-945.3”不如”句94-995.3.1”不如”句的发展94-975.3.2”不如”句的结构和语义97-995.4余论99-101第六章比较句的主观性特征101-1226.0引言101-1026.1比较句中的情态动词102-1046.2比较句中的趋向动词104-1056.3比较句中的主观标记词105-1206.3.1比较句中的”还”105-1136.3.2比较句中的”要”113-1186.3.3比较句中的”也”118-1206.4余论120-122第七章比较句教学的相关问题122-1357.1比较句语法项目的选择与排序122-1267.1.1语法项目的选择与排序原则122-1237.1.2比较句习得的研究成果1237.1.3比较句语法项目排序123-1267.2对几种教材的考察126-1307.2.1教材选取及概况126-1277.2.2教材分析127-1307.3基于构式理论的比较句教学模式探讨130-1357.3.1构式理论背景130-1327.3.2比较句的教学模式探讨132-135结束语135-136附录136-150附录一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比”词偏误语料136-139附录二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比”字句偏误语料139-150参考文献150-160后记160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