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低体温预防措施

术中低体温预防措施

【常见原因】

一、室温过低(低于22℃)。

二、手术床及平车温度低。

三、手术中暴露时间过长。

四、皮肤消毒挥发散热。

五、应用低体温冲洗液。

六、与静脉输液和麻醉用药有关。

【预防措施】

一、术中常规调节室温为22-24℃。

二、在秋冬季节接送患者时,平车上盖被先用电热毯加温至37℃在使用。

三、在危重患者麻醉手术过程中要使用体温监测仪,动态监测体温的变化。

四、术室配有恒温箱,放置常规用的液体,术中所用的冲洗液都需经恒温箱加热至37℃左右再使用。

五、手术完毕回病房后,应加盖棉被等保暖措施,取得良好的保温效果。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2

术中低体温预防 一、名词术语 1、低体温(hypothermia)指核心体温小于36.0度即定义为低体温。是最常见 的手术综合并发症之一。 2、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指人体内部—胸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因 受到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精细调节,通常比较稳定。一般不超过37加减0.5度。核心体温可在肺动脉、鼓膜、食管远端、鼻咽部、膀胱和直肠测得。 3、室温(indoor temperature)指手术间的直接环境温度,通常在21~25度。 4、强制空气加热(forced-air warming)指利用对流加热学方法,用可控的方 式将暖流空气分配到患者肌肤,如充气式加温仪,是一项常见的皮肤表面加温方法。 二、导致低体温的原因 1、自身因素:1.紧张、害怕、恐惧2.禁饮、禁食3.自身体质差:新生儿、婴 儿、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虚弱、老年患者等为发生低体温的高危人群。 2、环境因素:1.层流设备的应用2.室温调节过低 3、麻醉药物导致的体温调节障碍:麻醉药抑制血管收缩,抑制了机体对体温 改变的调节反应,病人只能通过自主防御反应调节温度的变化,核心体温变动范围约在4度以内。1.体温调节中枢受抑制2.肌肉运动、肌张力减退 3. 血管扩张 4、手术操作导致的固有热量流失:长时间手术,使病人体腔与冷环境接触时 间延长,机体辐射散热增加。体表散热因素:1.术前使用挥发性消毒液 2. 术中体表、体腔暴露面积大、时间长 3.术中反复、大量冲洗液的应用。5、“冷稀释”作用:1、静脉输注未加温的液体、血制品。2、手术中使用未 加温的冲洗液。 6、医护人员保暖意识淡薄:1.室温调节过低 2.保暖措施欠缺 三、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1、免疫系统:手术部位感染风险: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引起外周血管收缩致血流量减少,从而增加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中枢神经系统: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氧耗和氧需,减少脑血流量,降低颅内压,核心温度在33度以上不影响脑功能,28度以下意识丧失。 3、心血管系统:如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引起室颤、心搏骤停等。 4、血液系统:凝血功能障碍、血栓形成凝血功能:1、使患者机体循环血流减慢,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减弱,2、凝血物质的活性降低,抑制凝血功能,增加手术出血量3.深静脉血栓形成。 5、内分泌系统:抑制胰岛素分泌,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素、 多巴胺等儿茶酚胺水平随低温而增加,麻醉中易发生高血糖。 6、改变药物代谢周期:增加肌肉松弛药的作用时间,延长麻醉后苏醒时间。 7、对于创伤患者,低体温与死亡发生率的升高相关。 8、其他:低体温可使肾血流量下降,ph升高以及呼吸减慢等。 四、预防措施 1、设定适宜的环境温度:应维持在21-25度。根据手术不同时段及时调节温度。 2、注意覆盖,尽可能减少皮肤暴露。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标签:手术病人;低体温;预防;护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是指人体在麻醉和手术期出现的非控制性体温下降的现象,是麻醉和外科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有研究显示大约有50%的手术病人中心体温低于36℃,33.3%病人中心体温< 35℃[1]。低体温会对机体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减慢药物代谢导致麻醉苏醒延迟,呼吸抑制、循环功能抑制导致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血量增多,免疫功能抑制导致术后感染,术后寒战导致组织耗氧增加组织缺氧等等。维持患者手术过程中体温恒定是降低术中、术后和麻醉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1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原因 1.1 心理因素病人因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波动,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术中易致低体温。 1.2 环境温度过低手术室的适宜温度为22℃~25℃。暴露的体表面积越大,经皮肤丧失的热量越多,这是由于皮肤和环境温度差值过大,辐射和对流散热显著增加。 1.3 气管插管和麻醉剂的影响当气管插管后,气体不经鼻腔上呼吸道的加温加湿作用,低温干燥的气体直接进入肺内,可使中心体温下降约1~2℃[2]。麻醉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肌松药使全身骨骼肌处于松弛状态,消除了肌紧张及肌肉运动的产热而导致体温下降。 1.4 输液输血对体温的影响手术过程中患者输入大量与手术间等温的液体或血液,有冷稀释作用,可导致机体温度下降。 1.5 手术因素:胸、腹部手术术野消毒范围广,面积大,因消毒液挥发带走体内大量热量,手术时间长,体表暴露面积大,手术切口大,肠管、腹膜等腹腔内容物暴露时间长,术中反复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患者身体覆盖巾部分被冲洗水浸透,也可导致机体温度下降。 1.6 患者自身因素:患者如果自身体质较差,对于冷刺激敏感性强,术前禁食使机体释放化学能减少,慢性消耗性病人的体温调控能力不足,机体代谢率下降,易引起体温下降。 1.7年龄对体温的影响小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健全,体温易随室温下降而下降,如1岁婴儿常温下手术1 h体温可下降0.5℃,手术2 h体温可下降3~4℃[3]。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低,体温调节功能差,体温下降的发生率也较高。 2 保温及预防措施

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危害与预防.doc

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危害与预防 人的正常体温在健康状态下一般波动在36.5℃ -37.5℃之间,是一个相对恒定的值,它是靠人体下丘脑中的体温中枢调节人体产生的热量与散发的热量保持平衡。而在手术间中由于各种原因破坏了这种平衡,而出现了低体温(34℃-36℃)。有研究显示:大约50%手术患者体温低于36℃,33.3%的患者低于35℃。术中发生低体温对患者的危害非常大,现就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危害及预防综述如下。 1 低体温的原因 1.1 个体因素:术前患者禁饮禁食,灌肠及疾病本身等因素可能导致患者体质下降,对冷刺激敏感性增强;应急情况下产热率往往不如散热率高,易导致机体散热加快[1]。老年人及小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弱,更容易在手术中发生低体温。 1.2 麻醉药物: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是靠下丘脑来调节的,可以使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而麻醉剂对体温中枢的自我调节有抑制作用。有研究表明,全身麻醉时,全麻药物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其对低温反映的阈值降低约 2.5℃[2]。有学者提倡将中心体温>35.5 ℃作为病人搬出术后恢复室

的指标之一[3]。 1.3 环境温度:无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净化手术室也相当普遍,手术室环境温度一般控制在 22-24℃。研究显示,当手术室温度小于21℃时,则体温易低于36℃。有相关文献研究,体温下降的幅度与手术室环境温度相关[4]。 1.4 输血、输液及大量使用冲洗液:手术时输入大量与室温相同的液体与库存血或大量使用室温下的冲洗液,会达到“冷稀释”的作用,造成低体温的发生。 1.5 皮肤暴露:患者进入手术室在手术开始前,皮肤暴露时间过长,加之大面积消毒,给病人的保暖不到位,消毒液挥发带走热量,患者易出现寒战和低体温的发生。 2 低体温的危害 2.1 增加手术切口的感染率:低体温导致血管收缩,降低了组织的氧含量和灌注量,同时降低了中性粒细胞的活性,使中性粒细胞的氧化杀灭作用减弱,导致伤口感染率增加。 2.2 影响机体凝血功能:手术过程中轻度低体温可阻断血栓素A2的释放使血小板功能降低,降低凝血酶的活性,导致手术中出血量增加和对输血的需求

手术室低体温预防

手术室低体温预防 手术室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神秘的环境:眼花缭乱的医疗设备、滴答的报警声、冷冰冰的手术器械......你是不是有这样的疑问:进入手术时患者穿得那么少,会不会很冷?手术室里面怎么保温呢?有些手术患者回来后一直“哆嗦”,这是冷着了吗? 本文将从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危害、预防措施等加以阐述,以便大家了解手术室低体温预防健康科普知识。 体温是人体主要生命体征之一,我们的体温调节系统通常将体温恒定在36.3℃-37.2℃。术后患者打“哆嗦”,医学上称为“寒战”,低体温是其最常见的诱发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其发生与麻醉药物使用、心理应激等因素也密切相关。 一、手术室低体温发生原因 1.环境因素 按规范要求,手术间温度为21℃-25℃,加之手术时裸露皮肤面积过大,影响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冬天时患者会体感较冷。 2.麻醉药物导致体温调节障碍 麻醉药会抑制血管收缩,抑制机体对体温改变的调节反应;麻醉药还能阻滞运动神经,减少肌肉运动和张力,肌肉松驰后机体产热会相应减少。 3.“冷稀释作用” 手术时输注未加温液体、血液,或者使用大量未加温冲洗液等,形成“冷稀释作用”,造成患者体温过低。 4.其他因素

术前禁食禁饮、皮肤消毒、患者紧张等因素会影响机体体温调节。另老年人、婴幼儿、严重烧伤、大面积创伤、虚弱等也是低体温发生原因。 二、低体温对机体影响 1.手术部位感染风险 低体温降低人体免疫功能,引起外周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增加外科 手术部位感染风险,可使住院时间延长。 2.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低体温造成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如血压下降、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时可引起室颤、心脏骤停等。 3.对凝血功能影响 低体温使患者血液循环减慢,血小板数量减少、功能减弱,凝血物质活性降低,抑制凝血功能,增加手术出血量。 4.改变药物代谢周期 低体温使内脏血流减少,肝脏功能降低,药物排汇的半衰期延长,循环减慢 影响麻醉效果,药物代谢减慢延缓了麻醉术后复苏时间。 5.中枢神经系统系统影响 低体温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耗氧量,减少脑血流量,降低颅内压。 6.内分泌系统影响 低体温抑制胰岛素分泌,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素、多巴 胺等随低体温而增加,麻醉中易发生高血糖。 7.其他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 手术过程中使用的麻醉药物也是导致术中低体温的原因之一。麻醉药物会抑制机体的新陈代谢,降低体温调节中枢的敏感性,使机体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从而导致体温下降。特别是使用挥发性麻醉药物,如异氟醚、七氟醚等,更容易引起低体温,因为这些药物具有强烈的降温作用。 2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2.1保暖措施 术前准备时,要让患者穿上保暖的衣服和被子,以保持体表温度。手术室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为22-26℃,相对湿度为50%-60%。手术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保暖,可以使用加热毯、暖风机等保暖设备,以维持患者的体温。 2.2液体管理 术前和术中要注意补充患者的液体,尤其是温暖的液体,如温盐水、温生理盐水等。术中输液要控制速度,避免过快输液导致体温下降。 2.3麻醉管理 手术中应尽量减少挥发性麻醉药物的使用,可以选择静脉麻醉药物,如异丙酚等,减少机体的降温作用。麻醉医生要根

据患者的情况,调整麻醉深度,避免过度麻醉导致机体产热减少。 2.4监测体温 术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及时发现低体温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使用体温探头、耳温计等设备监测患者的体温。 总之,术中低体温对患者的危害十分严重,手术团队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麻醉药物会抑制中枢用于维持正常体温的自我调节系统。肌松药会消除肌震颤,阻碍产热。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在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的控制下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但全身麻醉时,全麻药物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其对低温反应的阈值降低约2.5℃。因此,麻醉后,患者的体温呈现下降的 趋势。气管插管后,低温干燥的气体直接进入肺内,使中心体温下降1℃~2℃。 手术室建筑设施的发展,如空气净化层流设备,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手术室的温度过低,会导致病人体热过度散失。因此体温下降的幅度与手术室环境温度有关。

防止手术患者低体温护理指引

预防手术患者低体温的护理指引 1、概述 术中低体温是指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中心体温低于36℃以下,围手术期低体温是麻醉和外科常见的并发症,如果不采取护理措施干预,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可达50—70%,其中1/2病人术中体温<36 ℃,1/3病人术中体温<35 ℃。2、护理目标 预防或减少手术病人低体温的发生。 3、护理措施 3.1 评估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对每个病人进行风险评估。 3.2 患者入手术室前的体温需保持在正常的体温范围内,冬天季节宜对使用的接送车床、盖被和手术床做好预先加温的工作。 3.3调节合适的室温,随时注意调节室温,病人入室时的温度宜为24 -25℃,术中保持22-24 ℃,不能过低。 3.4做好体温的监测,术中密切观察手术患者的体温变化,确保体温保持在36 ℃以上。 3.5覆盖体表防止暴露皮肤,应及时给患者盖被和穿衣,术中保持手、脚、颈等非手术部位的覆盖。保持体表覆盖物的干燥,包括手术切口铺巾、病人衣服等。 3.6输注液和冲洗液加温,输入液体使用输液加温泵或干热恒温箱、干热恒温柜和电热恒温浴锅(箱)等加温至36~37 ℃方可使用。如非手术特殊需要,手术创面、切口、体腔冲洗液宜加温至37~38 ℃后,方可使用。新鲜全血和成分血应严格掌握温度,以37℃左右为宜。 3.7正确使用保温仪器设备 术中能给患者直接保暖的仪器设备多种多样。如加压充气式保温毯、加温床垫(循环水变温毯、立体加热垫)、保温暖水袋、保湿加温气道过滤器等。其中加压充气式保温毯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有效等特点可对体温下降的危害有起到预防作用。 4、护理评价

能有效预防或减少低体温的发生。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 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 一.低体温概念: 人体正常的体核温度介于36℃至38℃之间。虽然低体温被定义为体核温度小于36℃,但是它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这三个等级: 1)轻度低体温是指介于34℃至35℃之间的体核温度。 2)中度低体温是指介于30℃至34℃之间的体核温度。 3)严重低体温是指低于30℃的体核温度。 二、低体温影响的原因 1、低温环境环境温度较高,体温略高,反之体温略低。如果环境体温太低,则可造成体温过低。通常情况下,手术间应该保持室温22~24摄氏度,手术间相对湿度在40%~60%。 2、大量输液输血由于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较多,需要通过静脉通道大量的输入库血和液体,可达每分钟100~200ml,若加压可达500~600ml。大量的、快速的冷液体进入病人体内,可导致低体温的加重。 3大量的冲洗在实施胸(腹)腔大手术时,体内脏器及暗语直接暴露于情形温度下,术中用大量的未加温的盐水冲洗体

腔,导致机体热量散失,并且覆盖在病人身体上的被单在冲洗时浸湿,进一步导致热量的散失 三.低体温的危害 1、血液系统的改动体温下降可出现多方面的血液系统异常,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凝血停滞,导致极差的预后。低体温主要是通过对凝血酶和血小板的影响引发凝血功用停滞。 2、心血管功能改变轻度低体温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和血液黏稠度升高,会增加心脏做功,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 3、代谢混乱低体温可降低代谢率和氧的供给,体温每降低1℃,约降低机体需氧量7%。尽管低体温时人体可通过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对氧的需求,但低体温引发的氧传送功用的下降可导致机体严峻缺氧,可引发代谢性酸中毒。 4、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高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极其明显,轻度出现意识错乱,进而出现淡漠、判别停滞、异常行为,严峻出现意识停滞,甚至昏迷。 1 四.温度监测设备建议 肺动脉导管探头(PAC)-黄金标准

围手术期“低体温”对机体的危害以及防范措施

围手术期“低体温”对机体的危害以及防范措施 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低体温这一现象,易被医务人员忽视。有文献报道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为50%~70%,一般全麻手术>3小时,其他麻醉手术超过2小时易出现低体温,术中出现低体温对病人造成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进行有效的预防是围手术期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术中低体温發生的原因 手术室的低温环境:手术室温度应在22~24℃,当室温<21℃时病人出现低体温,外科医生要求的较低室温、层流手术室空气的快速对流都可造成低体温。 麻醉剂的应用:围手术期使用所有的麻醉剂均可影响体温调节,机械的通气吸入干冷气体也会引起体温下降。 机体散热:使用挥发性的消毒液消毒皮肤、手术时间长、体表暴露面积大、大量盐水冲洗腹腔均可引起体温下降。 输液和输血:大量快速输注冷晶体或库存血,对病人机体造成冷稀释后体温下降。 自身因素:儿童、老人易发生体温下降,病人紧张及术前禁食水能增加对冷刺激的敏感,引起低体温。 手术低体温的危害性 增加伤口感染率:低体温直接损害机体免疫功能,主要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氧化作用,并减少白细胞向感染部位移动;同时减少皮肤血流和氧供,抑制组织对氧的摄取,增加伤口的感染率。 影响凝血功能:出血时间与皮肤的温度成反比,出血量与伤口的温度成反比,严重的低温可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 寒战发生率增加:人体的中心体温接近37℃,患者中心体温降低1℃,就出现寒战。寒战增加围手术期的氧耗和二氧化碳的生成,还可引起心脏传导阻滞的加剧和心肌收缩力降低会因吸入麻醉剂而加重;寒战增加患者的不适感和伤口疼痛。 增加心血管并发症:低体温时肺血管对缺氧的反应性降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而导致缺氧加重。术中低温的患者术后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是术中正常体温的3倍;当中心体温低于正常的37℃时,室速和心脏异常的发生率增加2倍。 其他:延缓术后的恢复,延长住院时间等。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 手术中低体温是指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体温降至正常体温以下的状态。低体温可能 会导致许多并发症,包括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术后感染率、加重术后疼痛等问题。如何有 效地预防和干预手术中低体温就成为了术前准备和围手术期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关于手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和干预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本 文就介绍一些关于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的新进展,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一、提前预防和干预低体温 要在手术前就进行预防和干预,避免术中体温过低。在术前准备工作中,医生应该对 患者的基础体温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体温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手术前的体温干预。对 于体温不稳定的患者,可以考虑提前进行保温措施,如加强衣物、提供热饮等来提高体 温。 术前进行贫血纠正。贫血会影响患者的机体代谢和体温调节,增加患者术后低体温的 风险。在手术前对患者的贫血状况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如输血、红细胞生成素 治疗等,来提高患者贫血的状况。 还要对体温监测仪器进行定期校准,以保证手术中体温监测的准确性。对于长时间手 术和高风险手术的患者,可以考虑在手术过程中持续监测术中体温,及时发现并纠正低体温,以防止低体温带来的各种并发症。 二、术中有效保温 术中有效的保温是防止低体温的关键。目前,术中常用的保温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预热患者、使用保温毯、改进手术室环境等。 预热患者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保温措施。预热患者在手术前15-30分钟应在手术室 内进行预热,采用温水袋、热毯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全身或局部的预热。预热可以提高患者 的体温,减少术中体温下降的风险。 使用保温毯也是一种常用的保温措施。术中可以采用一次性的保温毯,覆盖患者的身体,以减少术中体温的散失。手术室内的环境温度也要进行调整,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以减少环境对患者体温的影响。 三、术后及时复温 在手术结束后,及时进行术后复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术后复温是指在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复温处理,提高患者体温,减少术后低体温对患者的影响。目前,一些新型的 复温方法也在不断被应用和探索。

手术中预防低体温的措施

手术中预防低体温的措施 低体温是指人体核心温度降低至正常范围以下。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由于麻醉药物的作用和手术环境的特殊性,容易出现低体温的情况。低体温不仅会对患者的生理功能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因此,为了保障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预防低体温成为了手术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手术中预防低体温的措施。 1. 保持手术室温度适宜 手术室的温度是影响患者体温的重要因素之一。手术室的温度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通常为20-24摄氏度。温度过低会增加患者散热,导致体温下降。因此,在手术开始前,手术室温度应进行调整,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能够保持适宜的体温。 2. 使用预热设备 在手术前,可以使用预热设备对患者进行预热,以提高体温。预热设备通常包括温热毯、温热袋等。这些设备能够通过加热的方式提高患者的体温,减少低体温的风险。 3. 空气加温 手术室中的空气温度也是影响患者体温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空气加温的方式,可以提高手术室的温度,减少患者散热。常用的空气加温设备包括加温灯、加温器等。在手术中,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

进行空气加温,以维持患者的体温。 4. 保持患者皮肤干燥 患者的皮肤如果潮湿,会增加散热的速度,导致体温下降。因此,在手术中,应保持患者的皮肤干燥。可以使用吸湿剂或吸湿垫等辅助工具,帮助患者保持皮肤干燥,减少体温下降的风险。 5. 注意液体管理 手术中的液体管理也是预防低体温的重要环节。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补充患者的液体,以保持患者的水平衡。同时,应避免使用过凉的液体,以防止患者体温下降。 6. 使用保温设备 在手术中,可以使用保温设备对患者进行保温,以防止体温下降。保温设备通常包括保温毯、保温器等。这些设备能够有效地保持患者的体温,减少低体温的发生。 7. 注意术中换热损失 手术过程中,患者的体温也会受到换热损失的影响。为了减少换热损失,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手术过程中可以使用保温膜覆盖患者的暴露部位,减少散热;手术过程中可以使用保温液体,减少体温下降的风险。 总结起来,手术中预防低体温的措施包括保持手术室温度适宜、使用预热设备、空气加温、保持患者皮肤干燥、注意液体管理、使用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719303760.html,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作者:冯慧利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10期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175-01 【摘要】术中低体温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长时间手术、大手术、老年人手术后尤易发生。术中低体温会导致术中与术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外周血管收缩,循环阻力增加,血液黏滞度增高等不良后果。手术创伤、失血、失液、内脏长时间暴露、冲洗液温度较低、术中输血、输液,加之麻醉后肌肉松弛产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抑制等,均是术中低体温的诱发因素。 【关键词】手术;低体温;预防;护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复杂手术越来越多地在临床开展,手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术中低体温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长时间手术、大手术、老年人手术后尤易发生。临床上般将体温在34℃~36℃称低体温,在手术中体温降低1℃~2℃对机体虽有干扰,但可耐受,不致造成太伤害,然而对于病情重、体质弱,尤其是老年人及小儿,术中低体温可使机体耗氧增加、心率增快、免疫功能受损,甚至危及生命。在手术中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低体温的影响因素 1.1 环境因素通常情况下,手术间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2℃左右,这对全身裸露接受手术的患者无疑是冷环境。同时手术室为了增强消毒效果,常常采用快速的空气对流,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容易导致患者体温下降。 1.2 麻醉药物的作用正常人的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通过大脑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和神经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但麻醉剂的使用既损害中枢温度调节,又损害周围温度调节,尤其全身麻醉阻断了身体大部分的神经传导,因而机体较难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调节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出现体温下降。 1.3 手术因素手术时间长,体表暴露面积大,手术切口大,肠管、腹膜及胸腔内容物暴露时间长,使水分从手术中蒸发,也是重要散热源。同时术中反复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患者身体覆盖巾部分被冲洗水浸透,尽管加盖单巾仍可导致机体热量的散失。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摘要:利用科学的方式预防患者术中低体温现象的发生,有利于保障患者术 中体温的稳定性,提升患者手术过程的安全性,从而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良好 的保障作用。为此,本文结合引发术中低体温现象的相关原因,详细的分析了术 中低体温现象的预防措施,由此为术中低体温现象的相关研究提供部分理论参考。 关键词:手术治疗;术中低体温;引发原因;预防措施 1引发原因 1.1患者自身方面 首先,患者手术前通常会被禁饮禁食,所以会导致患者的机体能力下降,体 温调节能力也随之下降,在手术紧张与恐惧心理的影响下,患者极易出现低体温 现象。其次,针对患者而言,手术属于一种应激原,会导致患者的产热率低于散 热率,所以机体散热会加快,从而出现低体温现象。再次,由于衰老时人体的机 体成分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有机成分会出现下降情况,机体水的含量会减少,所 以机体热储降低进而导致手术时出现低体温现象。 1.2麻醉方面 使用麻药会导致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受到抑制,由此出现术中低温现象。主要 是因为麻醉药物会导致周围血管扩张增加散热情况,而肌松药通过消除人体肌震 颤阻碍热量的产生,从而引发术中低体温现象。 1.3低温环境方面 室内空气对流的速度过快,也会加速患者机体的散热速度,从而出现术中低 体温现象。如果手术室的室温过高,则会增加细菌繁殖的概率,同时也无法为医 护人员的工作提供理想的环境。所以,手术室的室温都相对较低,在使用层流设 备的条件下,手术室的对流散热比例会升高,进而引发患者出现低体温现象。

1.4“冷稀释”的影响方面 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会输入大量的液体药物,这些液体药物的温度与手术室的室温是大致相同的,所以液体药物则对患者的体温产生了“冷稀释”作用,由此加速了患者低体温现象的发生。例如,患者手术过程中输血,而患者所输入的血大部分都是在血库低温保存的,血库的室温要明显低于人体体温,所以输入患者的身体后容易引发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低体温症状。 1.5机体散热方面 手术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挥发性消毒液,从而在消毒液蒸发作用的影响下使得患者体内的热量被带走,由此出现低体温现象。此外,在手术过程中的冲洗操作,患者器官暴露等环节,都会使得患者机体的热量出现流失现象,同时受患者机体额外热量消耗的影响,患者自身的体温则会逐渐下降。 2预防及护理体会 2.1强化心理护理 首先,在手术前,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利用亲切耐心的态度有效的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从而实现缓解患者术前紧张与焦虑的心情。其次,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要确保各项保温措施运行的有效性,并结合患者的具体体温检测结果对保温措施进行调整与优化,从而保障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 2.2落实术前评估分析 在患者手术的前一天,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与综合评估,例如身体情况,病情等,并结合手术方案开展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如果患者术中低体温现象预估的发生概率较高,则要高度重视预防措施的可行性与针对性,从而保障术中低体温现象的有效预防。 2.3保障热量散失控制措施的科学性与全面性 2.3.1术前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措施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措施 摘要: 术中低体温是手术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许多不良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措施,包括使用预温设备、监测体温、保持手术室温度适宜、使用保温措施、避免术中感冒、进行有效的输液管理、术中定期活动以及调整麻醉药物管理等。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提高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患者的恢复效果。 1. 引言 -术中低体温的定义和危害 2. 使用预温设备 -温热毯、温热空气循环系统等的作用 -术前预温的重要性 3. 监测体温 -无创体温监测设备的应用 -体温探头的使用方法

-监测频率和及时干预 4. 保持手术室温度适宜 -适宜的手术室温度范围 -避免过低或过高的温度对患者的影响 -空调系统和温度调节的重要性 5. 使用保温措施 -温热毯、温热空气循环系统、保温覆盖物等的作用-选择合适的保温措施 6. 避免术中感冒 -冷冻液体或冷却设备的潜在影响 -避免术中感冒的措施 7. 进行有效的输液管理 -避免使用过冷的液体 -使用预温的液体输液方法

8. 术中定期活动 -活动对血液循环的促进作用 -术中定期活动的重要性 9. 调整麻醉药物管理 -麻醉药物对体温的影响 -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药物使用和剂量 10. 结论 -综合应用多种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麻醉团队和手术团队的密切合作 -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恢复效果的意义 通过采取上述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减少不良影响,并提高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患者的恢复效果。手术团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手术特点,合理选择和应用预防措施,并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以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麻醉团队和手术团队之间的紧密合作也是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关键,通过共同努力,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预防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预防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是常见的前列腺手术方式之一,术中低体温是该手术的一种常 见并发症,可能对术后患者的康复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术中低体温的预防非常重要。本文 将介绍一些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一、保持手术室温度适宜 手术室温度过低是导致术中低体温的重要因素之一,保持手术室温度在20-24摄氏度 是非常重要的。手术室里可以增加温度计来监测温度,并及时调整手术室的温度。 二、术前适度保暖 术前患者可以在手术床上用被子或加热毯进行保暖,以预防术中低体温。可以在患者 手术部位周围加盖潮湿热毛巾,增加手术部位的温度。 三、术中增加内外源性热量 术中可以通过给予患者热盐水、保暖灌肠等方式增加体内热量。可以通过手术室加热 空气、使用温暖的输液液体等方式增加手术室内的温度。 四、注意术中体温监测 在手术过程中,要对患者的体温进行监测,及时发现体温下降的情况。可以通过肛温 监测、鼠尾测温等方式进行体温监测。 五、采取积极的复温措施 如果患者体温下降,可以采取积极的复温措施。可以给患者提供热水袋、电热毯等物 品进行复温,同时可以调整手术室温度,增加室内的温暖。 六、术后保暖 手术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保暖,例如用被子盖住患者身体,尤其是手术部位。 可以在患者毛巾上盖热水袋,保持患者皮肤的温暖。 七、提前预防感染 感染是导致术中低体温的一种重要原因,在手术前应做好预防感染的措施。要严格遵 守手术室消毒规范,减少手术部位的感染风险。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保持手术室温度适宜、术前适 度保暖、术中增加热量、注意体温监测、采取积极的复温措施、术后保暖以及预防感染等。

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措施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是临床常见的问题之一,对患者的恢复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有不良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首先,术前评估是预防术中低体温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术前疾病状况、BMI指数等。特别重要的是了解患者是否有术前感染、体重过低、老年患者或术中麻醉方式等,这些因素都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密切相关。根据评估结果,护理人员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其次,在手术室内,护理人员需要控制手术室环境温度。手术室通常会保持较为低的温度,为了防止患者体温过低,护理人员可以增加室内温度,避免过度制冷。同时,在手术开始前预热手术室,尤其是患者的手术床及其周围区域,可以减少体温丧失。 再次,术前皮肤处理也是预防术中低体温的重要步骤之一、术前,护理人员应使用温水清洁皮肤,并且保证患者完全干燥,避免皮肤接触冷水引起的体温下降。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使用加热的皮肤解毒剂,并注意在皮肤解毒剂擦拭后立即覆盖患者以保持温暖。 此外,合理选择麻醉药物也有助于预防低体温。常见的全身麻醉药物如吸入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物均会导致体温下降。因此,在手术选择麻醉药物时,应尽量选择对体温影响较小的药物,并且减少使用维库溴铵等降温药物。 另外,术中使用保暖措施也是预防低体温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患者不同的手术部位和手术时间的长短,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类型的保暖措施,

如加热毯、热毯、热水袋等。此外,在手术期间,护理人员应常规监测患者的体温,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保暖措施。 最后,术后的护理也需要重视。术后低体温的发生主要与手术引起的代谢率增高和术后体温自调节能力下降有关。因此,护理人员在术后护理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并根据需要及时采取保暖措施。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关注患者的饮食状况,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增加热量摄入,促进患者体温的恢复。 综上所述,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特点、手术环境、麻醉药物选择以及术后护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护理人员应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并加强监测和保暖措施,以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手术室护士应高度重视手术病人在术中可能发生低体温,采取合理措施、选择合适的保暖方式,预防手术病人发生低体温,以减少因低体温给病人带来的危害。对术中发生低体温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防止低体温并发症的发生。 1. 调节手术间的温度 在手术病人进入手术间前30 min,应将手术间温度调节在22 ℃~24 ℃,湿度保持在40%~60%。可根据年龄不同进行调整,如果是婴儿、小儿和老人手术时,可适当调高室温,保证病人体温的正常,减少病人因为冷空气发生低体温,避免因低体温造成伤口疼痛、感染和寒战的发生。 2.使用保暖棉垫 手术病人在手术期间,可根据病情需要和手术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的保暖棉垫,当做上腹部手术时可用上肢棉垫套住外展的上肢,用下肢棉垫盖住双下肢爱心小坎肩围住患者的颈肩部;用当做下肢手术时,可用上腹部棉垫盖住上腹部,穿上爱心小坎肩暖住颈肩部,用上肢棉垫套住外展的上肢等等的保暖方法,确保病人在手术期间温暖、舒适。 3. 冲洗液加温 手术需要冲洗时,低温液进入人体内需要吸收机体的热量,从而增加机体额外热量的消耗,使体温下降。因此,

对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的胸腹腔及其他部位冲洗时,使用温度适宜的冲洗液进行冲洗,以减少机体散热,防止低体温发生。 术中低体温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低体温的发生,是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重视的工作,手术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和差错都会直接或间接给病人带来极大的伤害。加强对手术病人安全的保障,积极采取有效的保暖措施,给病人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有效防止手术病人术中发生低体温,使病人能够顺利通过手术期,从而提高手术护理质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