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说课稿-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6.4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说课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由物体的运动情况决定
“供求”平衡 物体做圆周运动
问题:如果铁路弯道的内外轨一样高,那么火车转
弯过程中需要的向心力由谁来提供?
中国铁路
圆心 O
G
侧
F=
轮缘
如何让火车既能安全的通过弯道又能减少轨道与轮缘之间的挤压?
l
G
h
=
设计速度: =
当很小时, ≈
运动的发生。
思维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分
析问题,通过启
发、交流以及讨
论得出结论。
解决问题
构建完整的圆
周运动知识体
系,深化学生
对与圆周运动
的理解。
教学过程
四、拓展课堂,探索新知
生活中其他与圆周运动相关的科技
板书设计
6.4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一、火车转弯
1.汽车过凹形桥最低点时的超重现象
2.汽车过拱形桥最高点时的失重现象
三、航天器的失重现象
四、离心运动
第十四届“格致杯”全国物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展评活动
§6.4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郑佳茹
是什么原因导致火车会发生脱轨现象呢?
问题:火车在转弯的过程中做的是什么运动?
F=
提供物体做圆周
运动的力
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就决定
圆周运动
物体做圆周运动需
问题:转弯的行驶速度大于设计速度时究竟是导
致哪侧轨道与哪侧轮缘产生挤压呢?
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
=
设计速度: =
依据《中华人民共
人教版必修2 5.7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本次说课我将分为6个步骤,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的第七节,是圆周运动的应用课,内容丰富,教材中例子的选择都各有特点,很有代表性:铁路的弯道——是分析水平面上的匀速圆周运动,拱形桥和凹形桥是分析竖直面上的非匀速圆周运动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研究失重问题离心运动是研究向心力不足时物体的运动趋势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本节内容安排两课时,本课只研究前两部分,铁路的弯道分析,也会放在先分析汽车在水平路面转弯之后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探究从易到难。
学习本节内容既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学习过的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等知识,又能增强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宇宙开发的联系,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本课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加深对向心力的认识,会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学会分析圆周运动的方法,并应用到拱形桥、弯道等实际的例子中。
3、通过对几个圆周运动事例的分析,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向心力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向心力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体会圆周运动的奥妙,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认识向心力的来源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生常常误以为向心力是一种特殊的力,是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另外受到的力,如何正确认识向心力的来源,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这一点,因此,分析向心力来源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在教学中注意通过多分析实例使学生获得正确认识,抓住先分析物体所受的力(受力分析),再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明确告诉学生受力分析只分析性质力。
四、教法学法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法主要有:图示法利用图片、影片、示意图等使本节内容更加形象直观简洁的展现给学生。
5.7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25.7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说课模块: 1.教材分析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4.教法、学法 5.课堂教学设计 6.板书设计7.教学总结反思一、教材分析地位二、《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第五章《曲线运动》的第7节。
上接曲线运动,下引天体运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如何描述圆周运动后,侧重于以生活现象为引导,以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分析为主的应用课。
学生对于刚刚学习圆周运动的基本规律,对物理规律的运用,基本式子的表达和掌握不是很得心应手,对圆周运动尚未构建全面的认知。
想要深入理解,需要通过生活实例的渗透,圆周运动多样化来丰富,大量的计算来巩固。
因此本节引入了较多的生活实例,以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的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等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物理,同时激发学生学兴趣,让学生用物理来解析生活。
课本是学生的第一手学习资料和基础学习工具,本节课内容依赖于课本,展现内容与学生认知同步,为以后补充奠定基本规律。
本节内容如下:实例1:铁路的弯道——用来分析水平面上的圆周运动;实例2:拱形桥和凹形桥——用来分析竖直面的圆周运动;实例3: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研究失重问题;实例4:离心运动——用来研究合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时物体的运动趋势。
二、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加深对向心力的认识,会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学会分析圆周运动的方法,并应用到铁路弯道、拱形桥、凹形桥、水平弯道等实际的例子中的圆周运动。
3、了解生活中的常见的圆周运动,能较好的联系物理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几个圆周运动的事例分析,掌握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向心力的方法。
2.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与圆周运动有关的知识,并能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发现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向心力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圆周运动的奥妙,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一)地位《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六章《曲线运动》一章中的第八节,也是该章最后一节。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以后的一节应用课,通过研究圆周运动规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深入理解圆周运动规律,并且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生活体验,加深物理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
(二)教材处理教材中的“火车转弯”与“汽车过拱桥”根据学生接受的难易程度,顺序作了对调,并把最后一部分“离心运动”放到下一节课处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向心力的认识,会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
(3)了解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分析圆周运动方法,会分析拱形桥、弯道等实际的例子,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对几个圆周运动的事例分析,掌握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向心力的方法。
(3)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与圆周运动有关的知识,并能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发现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向心力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2)体会圆周运动的奥妙,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求知欲。
(四)重点分析具体问题中向心力的来源。
依据:学生常常误认为向心力是一种特殊的力,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另外受到的力,课本中明确指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向心力的来源,并且对向心力的来源分析地比较仔细,因此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这一点。
(五)难点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来源,尤其是在火车转弯问题中。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1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永州市双牌二中:王国华一、教材简析本课题是圆周运动知识的一个具体应用,学习它有助于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也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如天体的圆周运动、带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等)奠定基础和铺平道路。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知道描述圆周运动的基本物理量(如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等和向心力);但对向心力的理解还不够透彻,例如部分学生错误地理解:是圆周运动产生了向心力。
导致不能正确的分析向心力的来源以及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动力学方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提供向心力,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掌握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有关圆周运动的动力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拐弯和过桥的实例分析,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发展交流与合作能力;(2)调查公路或铁路拐弯处的倾斜情况,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物理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3)学生亲身经历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深挖掘现实生活中易忽视的细节,发展学习兴趣;(2)假设自己是工程师,亲身体验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所带来的愉悦感;(3)发展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以及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1.在具体问题分析分析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来源;2.在圆周运动中沿半径方向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
五、教学难点具体问题中向心力的来源,如火车转弯。
六、教法方法1.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 问题诱思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表达和归纳规律。
3. 在探究活动中进行科学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渗透了七、课前准备自制轨道、玩具小车、压力传感器、小球、课件。
八、教学流程九、教学设计过程教学总体设计思路:围绕一“中”一“法”二“面”三“点”展开,既:体现“一个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为教学中心。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案 说课稿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重点1.理解向心力是一种效果力.2.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到向心力,并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求解有关问题.教学难点1.具体问题中向心力的来源.2.关于对临界问题的讨论和分析.3.对变速圆周运动的理解和处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如果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的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它就是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2.能理解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分析和处理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实例.3.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适用于变速圆周运动,会求变速圆周运动中物体在特殊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应用,渗透特殊性和一般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通过对离心现象的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意识;运用生活中的几个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探索动机;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建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观念.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知识回顾思考:1、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受力有何共同点------物体要受到指向圆心的向心力2、向心力的特点?------方向:总是指向圆心------大小:F n =m a n=m v2r=m rω2=mr(2πT)2.引入:1、赛车在水平路面经过弯道时都会减速,如果不减速赛车就会出现侧滑,从而引发事故。
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如何才能使赛车在弯道上不减速通过?2、2、自行车在水平路面通过弯道时都是向内侧倾斜,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赛场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结论:赛车和自行车都在做圆周运动,都需要一个向心力.而向心力是由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提供的,由于摩擦力的大小是有限的,当赛车与地面的摩擦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时赛车就会发生侧滑,发生事故.因此赛车在经过弯道时要减速行驶.而自行车在经过弯道时自行车手会将身体向内侧倾斜,这样身体的重力就会产生一个向里的分力和地面的摩擦力一起提供自行车所需的向心力,因此自行车手在经过弯道时没有减速.同样道理摩托车赛中摩托车在经过弯道时也不减速,而是通过倾斜摩托车来达到同样的目的.下面大家考虑一下,火车在通过弯道时也不减速,那么我们如何来保证火车的安全呢?分析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力情况受力分析提供向心力向心力公式的理解提供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力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力“供需”平衡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从“供”“需”两方面研究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实例研究1——火车过弯火车以半径R= 300 m在水平轨道上转弯,火车质量为8×105kg,速度为30m/s。
圆周运动说课稿
圆周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周运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圆周运动”是高中物理必修 2 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圆周运动是一种常见的曲线运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汽车转弯、摩天轮的转动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曲线运动有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对圆周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圆周运动的概念、线速度、角速度等物理量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数学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弧度制和三角函数的相关内容,这为理解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然而,学生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上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圆周运动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2)掌握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速等物理量的定义、公式及单位。
(3)能运用线速度、角速度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推导线速度、角速度的公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圆周运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速等物理量的定义和公式。
(2)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1)线速度、角速度的矢量性。
(2)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的理解。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圆周运动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周运动的特点。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向心力的认识,会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2)通过对几个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掌握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向心力的方法;(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分析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来源;(2)熟练应用向心力公式和向心加速度公式。
三.教学难点:(1)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尤其火车转弯问题中;(2)掌握处理圆周运动中特殊点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引导法讲授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五.教具:导学案六.教学过程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本第26,27页内容,并填写导学案中空出的内容。
(讨论的部分可以暂不填)1.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向心力,那么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定义、方向、表达式、来源及向心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对速度的影响,然后提问学生回答后与学生一起回顾向心力的求解过程。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即第7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板书)本节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汽车过桥问题;二是火车转弯问题。
(板书)2.新课教学A.汽车在桥上对桥的压力问题引入:汽车过桥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汽车通过桥时对桥的压力问题。
提问学生: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或静止时受力问题和汽车过凸型桥与凹型桥时做什么样的运动?1)【过渡】那么汽车在凸形桥的最高点时对桥的压力是怎样的?提问学生:【思考并回答】的四个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受力情况,逐步求得桥面所受的压力。
主要让学生体会并掌握求解向心力过程:a.确定研究对象;b. 分析受力情况;c.找圆心;d.确定合力即向心力的方向;e.列方程,得结论。
结论:汽车在凸形桥的最高点时受重力,桥给车的支持力,所以向心力就是这两个力的合力提供。
因为圆心在下方,则有F合=mg-F N=mv2R。
又因牛顿第三定律:F N=F N’则F N’=mg-mv2R,则汽车在凸形桥上运动时,对桥的压力小于重力。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
各位老师,晚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一、说教材《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第六章《曲线运动》一章的第八节,也是这一章的最后一节。
本节课是对本章圆周运动的总结,对下一章的万能有引力与航天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对象在上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对圆周运动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学生对于向心力来源还比较模糊,这样就不能很好的进行知识迁移。
不仅如此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高。
三、教学目标考虑到这些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方面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分析类似火车转弯等实际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明确物体在做圆周运动过程中向心力的来源;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适用于变速圆周运动。
2、因为这节课偏重于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主要是通过受力分析,联系生活中典型的圆周运动的例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明白进行科学的推理与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对几个实例的分析,使学生能够明确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
通过对离心运动利与弊的分析,使学生明白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在分析了学生情况、确立了教学目标之后,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放在让学生理解理解向心力是一种效果力上,并且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中找到向心力,并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求解有关问题。
而教学中的难点就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具体问题中向心力的来源和对临界问题的讨论和分析。
五、说教法由于本节课是一节应用课,所以我主要是以教师启发、引导的方式,运用讲授法、分析归纳法和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究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手段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是ppt演示文稿、图片,并辅以视频,使枯燥的知识能够形象具体,吸引学生的注意。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说课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衡山四中周军民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的基础上;1.进一步加深对向心力的认识,会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2.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几个圆周运动的事例分析,掌握用牛顿第二定律;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向心力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具体问题.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以后的一节应用课,通过研究圆周运动规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深入理解圆周运动规律,并且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生活经验,加深物理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
在教材处理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铁路的弯道”与“拱形桥”两部分内容顺序做了调整,并把最后一部分“离心运动”放到下一节课处理。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向心力的认识,会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几个圆周运动的事例分析,掌握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向心力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向心力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具体问题中向心力的来源。
由于向心力是一种效果力,而不是性质力,学生虽然知道,但还不真正理解,因此,本节课通过几个实例分析,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向心力的来源,并且我把“分析具体问题中向心力的来源”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来源,尤其是在火车转弯问题中向心力的来源。
突破方法:组织学生多讨论,多做练习,对学生不太熟悉的火车车轮结构等问题通过用实物模型、演示图片以及视频辅助说明,使学生更易理解。
四、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综合运用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推理法和分析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并借助现代教学媒体通过实物模型、演示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
四、课堂教学设计
复习回顾 (2分钟) 汽车转弯 (8分钟) 铁路弯道 (12分钟) 拱形桥 (10分钟)
当堂检测 (5分钟)
小结 (3分钟)
五、课堂教学设计
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向心力公式,解决运动圆周 问题的解题步骤等知识,这些是解决本节两个问 题的依据; 播放生活中汽车转弯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探究的欲望;再通过习题引导,使学生联系 实际能解释视频中的现象。同时也对学生注意交 通安全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实现情感价值观教育 的渗透;
五、板书设计
一、汽车转弯
二、铁路的弯道
生活中的匀速圆周运动
三、汽车过拱形桥
过凸形桥最高点
F m g tan m v r
2
F N FN G m
v gr时 , FN 0
'
v2 G r
过凹形桥最低点
v2 FN G m r
v gr tan
又tan sin h / l
(3)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向心力来源是本节的重点 也是本节的难点。 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来源时,学生 往往对向心力的本质认识不清,误认为向 心力是一特殊的力,经常会在受力分析完 后再额外加上一个向心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 速度、向心力的概念,已经对圆周运动有了 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学生对于向心力来源, 向心力由谁来提供,还比较模糊,这样就不 能进行知识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而解决实 际问题,学生还是比较渴望的。
三、教学模式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 决疑点,根据高效课堂的精神,再结合本节 内容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 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 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 1、创设情景法 —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问题探究—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学生展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一、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已经对圆周运动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学生对于向心力来源,向心力由谁来提供,还比较模糊,这样就不能进行知识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
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还是比较渴望的。
二、教材分析:1、本课是人教2006年版必修2 第五章的第8节,也是这一章的最后一节。
这一节是本章关于圆周运动的总结,相对于下一章的万能有引力与航天,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使学生理解建筑工程上关于修铁路、修公路、修桥梁与圆周运动的联系;B、车转弯时,路的外侧要高于内侧,且对速度有限制;C、航天器中,航天员失重的解释;D、生活中其它关于圆周运动的例子的解释;(2)过程与方法:通过受力分析,并联系圆周运动推出修铁路和公路时在转弯处为何外侧高,航天器航天员为何处于失重状态,让学生明白进行科学的推理与计算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另外,联系在生活中观察的现象,结合物理学进行思考也是获取物理知识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一些交通事故的解释,使学生明,作为建筑施工工程师的重大责任,严谨科学态度的重要性,使学生建立学习物理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3、重、难点:(1)火车车轮轮缘的作用(2)汽车过拱桥临界问题(3)航天器中失重的解释(4)汽车转弯离心运动的解释三、教法和学法:教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在关键处给予点拨,让学生亲自动笔、推导并表述;学法:推导、探究、讨论,发表意见;四、教学程序:1、引题讲一个真实报到:湖南长沙市天心区与湘府西路与书院南路交叉中处,四个月内连续发生11起车祸,其间,有关部门在540米内设立两个黄灯、5个橡胶减速带、5个警示标志,并限速10Km/h,但车祸还是继续发生,车总是撞到路对面的房子上,害得这家的人不敢在临街的屋子里住。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说课稿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是高中物理必修 2 第五章第七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如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等,也掌握了牛顿第二定律。
本节课将圆周运动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圆周运动实例的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圆周运动的规律,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打下基础。
(二)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火车转弯、汽车过拱形桥和凹形桥、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以及离心运动这四个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实例。
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来解决问题,理解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来源和变化。
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能够计算圆周运动中的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等物理量。
但对于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还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方法。
(二)能力水平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但在处理复杂的物理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同时,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三)学习特点高中生对物理实验和实际现象比较感兴趣,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死记硬背公式、不注重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本质等问题。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分析火车转弯、汽车过拱形桥和凹形桥、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以及离心运动等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实例,理解向心力的来源和变化。
2、学生能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圆周运动问题。
3、学生了解离心运动的概念和应用,知道离心运动产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圆周运动实例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课件
当 “供”“需”平衡时,物体做圆周运动 想一想:当 “供”“需”不平衡时,物体 将如何运动呢?
观察
实例
四、离心运动
1、定义:
当向心力突然消失或者指向圆心的合力不足 时,物体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叫做离心运 动。
2、离心运动的应用与防止
离 心 运 动 的 应 用 离 心 甩 干 离 心 抛 掷
离 心 脱 水
• 【研究与讨论】
如果火车在转弯处的速度不等于 规定速度,会发生怎样情况?
讨论:
1.当v gR tan ,
Fn > Fn=
F提 合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
外轨对轮缘有挤压;
2.当v gR tan , 3.当 v gR tan , F提合力恰好等于向心力
内外轨对轮缘都无挤压
Fn < F提合力大于向心力,内轨
)
gRsinθ
图 3-4-2
gRtanθ
实例
二、拱形桥
思考:
公路上的拱 形桥是常见的, 汽车过桥时, 也可以看做圆 周运动。那么 是什么力提供 汽车的向心力 呢?
二、汽车过桥
1 2
3
以“凸形桥”为例分析:
汽车通过桥最高点时, 车对桥的压力
1、分析汽车的受力情况 2、找圆心 3、确定F合即F向心力的方向。
• 学生分析汽车通过最底点时车对桥 (过 水路面)的压力
v N Gm r
2
模拟实验
图9)。
小结:
汽车对桥面的压力 超重失重状态
最高点
v N Gm G r
2
最低点
v N Gm G r
2
思考与讨论 地球可以看做一个巨大的 拱形桥,桥面的半径就是地 球的半径。会不会出现这样 的情况:速度大到一定程度 时,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零? 这时驾驶员与座椅之间的压 力是多少?……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教材分析:圆周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
本节内容是对前几节运动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应用和提升。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分析,明确物体做曲线运动的向心力的来源,不仅使学生对圆周运动规律及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具体、深入的认识,而且使学生在独立获取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等方面获得具体的成果,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的热情和责任感。
学生情况:1.学生已备知识:通过对前几节曲线运动的知识的学习,已初步掌握有关圆周运动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但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受力分析不太过硬,向心力是个新知识点,学生不太熟悉。
2.学生特点:555班的学生整体不是很活泼,能积极回答问题、甚至主动提出问题的同学不多。
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向心力是物体沿半径方向的合外力。
2、知道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适用于变速圆周运动。
3、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推理能力,明确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几个实例的分析,使学生明确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2、通过实例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法规。
教学重点: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公式及与圆周运动有关的几个公式能用上述公式解决有关圆周运动的实例教学难点:理解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向心力是由某几个力的合力提供的,而不是一种特殊的力。
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圆周运动需要学生准确掌握。
而探究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是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重要体现,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节课教学过程为:提出问题一设疑一探究一得出结论一应用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探究、讨论、讲授等方法。
让学生自主进行理论探究,再联系实际,将课本所学应用于实际中。
教学中怎样应用信息技术手段:1、火车与桥梁,学生都见得多,但对于铁轨的具体构造并不很熟悉,特别是轮缘的作用更不知道,为此我通过课件展示一下,让学生有个直观的印象。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说课稿 教案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设计思想】本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为依据,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强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力图在教学中营造活跃、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创设更多的机会,也为教学活动中的“生成”搭建舞台。
其设计特色有二,其一,密切联系和关注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火车提速);其二,创造性地利用现代化仪器和设备进行实验为教学服务,突破教学难点。
【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向心力,明确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然后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布列方程。
本课内容是圆周运动有关知识的综合应用,是牛顿第二定律的重要应用之一,学习它有助于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也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这节内容安排2课时,这是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描述圆周运动的运动学量(如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等)和向心力;并已知道对于一般的曲线运动,尽管这时曲线各个地方的弯曲程度不一样,但在研究时只要取足够短的一小段,就可以采用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进行处理;但学生对向心力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存在一些错误的前概念,例如部分学生错误地理解为因为圆周运动而产生了向心力。
处于高一阶段的学生,其思维习惯中形象思维占的比例还比较大,逻辑思维的能力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和提高;对于物理学科特定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方法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不是非常的熟练,有待进一步地培养。
【教学目标】(1)巩固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知识;(2)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3)会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圆周运动问题。
【教学重点】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教学难点】(1)分析具体问题中向心力的来源;(2)理解超重和失重。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是高中物理必修 2 第五章第七节的内容。
本节是圆周运动的应用课,教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圆周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前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圆周运动的基本规律,如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等概念及相关公式。
本节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对于圆周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和深入的理解。
此外,学生在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分析生活中常见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
(2)学生能够运用圆周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生活中常见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
(2)运用圆周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1)理解火车转弯、汽车过拱形桥等问题中的向心力变化。
(2)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的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问题驱动法: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7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新授课说课稿
一、地位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六章《曲线运动》一章中的第八节,也是该章最后一节。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以后的一节应用课,通过研究圆周运动规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深入理解圆周运动规律,并且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生活体验,加深物理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
二、教材处理
教材中的“火车转弯”与“汽车过拱桥”根据学生接受的难易程度,顺序作了对调,并把最后一部分“离心运动”放到下一节课处理。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向心力的认识,会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
(3)了解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分析圆周运动方法,会分析拱形桥、弯道等实际的例子,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对几个圆周运动的事例分析,掌握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向心力的方法.
(3)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与圆周运动有关的知识,并能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发现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向心力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2)体会圆周运动的奥妙,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求知欲。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知识:
分析具体问题中向心力的来源。
依据:学生常常误认为向心力是一种特殊的力,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另外受到的力,课本中明确指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向心力的来源,并且对向心力的来源分析地比较仔细,因此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这一点。
2、难点知识:
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来源,尤其是在火车转弯问题中.
突破办法:组织学生多讨论,多做练习,对学生不太熟悉的火车车轮结构等问题借助演示图片加以说明,使学生更易理解。
五、教法分析
1、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讨论法,推理法和分析归纳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PPT以及图片,并辅以视频。
多媒体使用说明: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使空洞的语言描述得以形象地展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六、学法分析
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创设情境,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问题的讨论,并归纳总结出结论。
过程中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让学生进入角色充当课堂教学的主体,帮助学生自觉、生动地进行思维活动.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学习方法,既培养了能力又发展了智力。
七、课堂教学过程
(一)引课
复习提问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相关知识,以及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来源。
请同学举例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以此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主要过程
●火车转弯的问题
展示火车沿直线运动情况,火车车轮的特殊结构.
问题1:请根据你了解的以及你刚才从图片中观察到的情况,说一说火车的车轮结构如何?轨道结构如何?
车轮内侧轮缘半径大于车轮半径,轨道将两车轮的轮缘卡在里面。
问题2: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时,所受合力如何?
问题3:如果轨道是水平的,火车转弯时火车做曲线运动,所受外力怎么样?
问题4:如果轨道是水平的,火车转弯时,做曲线运动,需要的向心力由哪些力提供呢?
问题5:火车的质量很大,行驶的速度也不很小,如此长时间后,对轨道和列车有什么影响?
问题6:如何改进才能够使轨道和轮缘不容易损坏呢?
提示:从分析向必力的来源着手。
设计:使路面向圆心一侧倾斜一个很小的角度,使外轨略高于内轨,这样,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了向心力,外轨就不受轮缘的挤压了。
再次展示火车转弯时候的图片,提醒学生观察轨道的情况。
总结:
1、如果在转弯处使外轨道略高于内轨道,火车受力不是竖直的,而是斜向轨道的内侧.它与重力的合力指向圆心,成为使火车转弯的向心力。
2、如果根据R和火车行驶速度v适当调整内外轨道的高度差,使转弯时所需要的向心力完全由重力G和支持力FN的合力提供,这样外轨道就不再受轮缘的挤压了。
问题7:当轨道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和转弯半径R确定的时候,速度多大时轨道不受挤压?问题8:如果火车实际行驶的速度大于此速度时,向心力应该由哪些力提供?如果小于此速度又怎么样呢?
引申:公路转弯处路面的特点。
●汽车过拱形桥的问题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问题1:如果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或静止时,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如何?
问题2:如果汽车在拱形桥顶点静止时,桥面受到的压力如何?
问题3:如果汽车在拱形桥上,以某一速度v通过拱形桥的最高点的时候,桥面受到的压力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受力情况,并逐步求得桥面所受压力。
分析过程:
(1) 确定研究对象;
(2) 分析汽车的受力情况;
(3)找圆心;
(4) 确定F合即F向心力的方向;
(5)列方程,得结论。
问题4:根据上式,结合前面的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a、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mg;
b、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汽车对桥面的压力越小。
问题5:试分析如果汽车的速度不断增大,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当速度不断增大的时候,压力会不断减小,当达到时,汽车对桥面完全没有压力,汽车“飘离”桥面。
问题6:汽车的速度比更大呢?汽车会怎么运动?(提示,此时汽车受力、速度、加速度如何)
汽车以大于或等于的速度驶过拱形桥的最高点时,汽车与桥面的相互作用力为零,汽车只受重力,又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的 ,因此汽车将做平抛运动.
问题7:如果是凹形桥,汽车行驶在最低点时,桥面受到的压力如何?
问题8:前面我们曾经学习过超重和失重现象,那么试利用“超、失重”的观点定性分析汽车在
拱形桥最高点,凹形桥的最低点分别处于哪种状态?
超失重现象不只发生在竖直方向运动的物体上,而是竖直方向是否有加速度,与速度方向无关。
强调:汽车做的不是匀速圆周运动,我们仍使用了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原因是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对于高速圆周运动同样适用。
汽车过桥问题,实质上是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由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mg及方向(竖直向下)恒定不变,因此当物体经过圆周上各个不同位置时,重力对物体做圆周运动的作用是不同的.
此处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竖直面内圆周运动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以外的向心力的来源。
(三)巩固练习
针对“汽车过桥"和“火车转弯”分别设计两道例题,再做两道拓展习题。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来完成,再进行适当补充。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