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部件电磁兼容

合集下载

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标准

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标准

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标准目前,适用于汽车电子零部件产品的电磁兼容标准种类繁多,本文将从国际标准、地区法规及指令、国家标准选取与电磁兼容相关内容,以方便业界研究与应用。

一、国际标准1.CISPR 25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该标准由CISPR/D技术委员会发布,对汽车电子零部件的辐射骚扰和传导骚扰的参考限值要求、测量方法和技术指标要求进行了论述。

2. ISO 11452 道路车辆——窄带辐射电磁能量产生的电骚扰——零部件试验方法。

该标准是研究汽车电子零部件抗扰度测试方法的系列标准,依据ISO官方网站的最新信息,共分为11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总则和定义,2005年颁布,版本为3.0。

第二部分为装有吸波材料的屏蔽室,2004年颁布,版本为2.0。

第三部分为横向电磁波小室,2001年颁布,版本为2.0。

第四部分为大电流注入,2005年颁布,版本为3.0。

第五部分为带状线,2002年颁布,版本为2.0。

第六部分为平行板天线,1997年颁布,版本为1.0,但是该标准已在2002年9月17日撤销。

第七部分为射频功率直接注入,2003年颁布,版本为2.0。

第八部分为磁场抗扰度,2007年颁布,版本为1.0版。

第九部分为便携发射机,文件编号是ISO/DIS 11452-9,DIS代表该部分还处在国际标准草案阶段。

第十部分为对扩展音频范围的传导骚扰的抗扰度性能,2009年颁布,版本为1.0。

第十一部分为混响室,文件编号是ISO/DIS 11452-11.2,该部分亦处于草案阶段。

ISO 11452系列标准主要研究不同频率范围,汽车电子零部件度电磁骚扰的抗干扰能力,针对耦合路径的不同,测试设备的不同,提供了不同的测试方法,厂家和实验室在标准使用上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

3. ISO 10605:2008 道路车辆静电放电产生的电骚扰试验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安装在道路车辆内的电子模块的静电放电(ESD)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放电情况:装配过程中的静电放电、维护人员产生的静电放电、司乘人员产生的静电放电。

车载测试中的电磁兼容性测试指南

车载测试中的电磁兼容性测试指南

车载测试中的电磁兼容性测试指南随着汽车科技的不断发展,车载电子设备在汽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电磁兼容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车载测试中的电磁兼容性测试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为你介绍车载测试中的电磁兼容性测试指南。

一、引言车载测试中的电磁兼容性测试是为了确保车载电子设备在汽车中能够正常工作,并且不受车辆内外部电磁场的干扰。

通过测试可以评估车载电子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从而提高车载电子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测试范围和对象车载电磁兼容性测试应覆盖以下范围和对象:1. 车辆内部电磁兼容性测试:涵盖车载电子设备与车身导体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包括车载电子设备之间的互相干扰以及与车身导体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

2. 车辆外部电磁兼容性测试:涵盖车载电子设备与外部环境电磁场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包括电磁辐射和传导干扰等。

三、测试方法车载测试中的电磁兼容性测试应采用以下方法:1. 传导敏感性测试:通过在车辆内部引入不同频率、幅度和形状的电磁场,评估车载电子设备对传导型干扰的敏感性。

测试应包括车载电子设备各个输入和输出接口。

2. 辐射敏感性测试:通过在车辆内部放置电磁辐射源,并调节辐射源的频率和功率,评估车载电子设备对辐射型干扰的敏感性。

测试应包括车载电子设备各个输入和输出接口。

3. 静电放电测试:通过模拟静电放电的情况,评估车载电子设备对静电放电的抵抗能力。

测试应包括车辆内部的触摸面板、按钮等易受静电放电影响的部件。

4. 过电压测试:通过施加高于额定电压的过电压脉冲,评估车载电子设备对过电压的抵抗能力。

测试应包括车载电子设备的电源输入和数据通信线路。

四、测试步骤车载测试中的电磁兼容性测试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准备测试环境:确保测试环境符合设定的要求,包括温度、湿度和电磁环境等。

2. 设定测试参数:根据测试范围和对象,设定测试参数,包括频率、幅度和形状等。

3. 进行测试:按照设定的测试参数进行传导敏感性测试、辐射敏感性测试、静电放电测试和过电压测试等。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磁兼容测试及案例分析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磁兼容测试及案例分析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磁兼容测试及案例分析摘要: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不断发展,汽车电气系统在整车成本的占比不断上升,车内及车外的电磁环境也更加复杂;同时,汽车EMC法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使得传统的汽车EMC试错整改方法成本大幅度提高。

如何在复杂的汽车电磁环境条件下,以可控的成本研发出一款EMC性能较高的汽车产品,已经成为各个主机厂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磁兼容电机控制系统引言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针对充电桩质量安全问题出台了多项国家标准,要求相关企业和机构对充电桩进行强制检测,例如GB/T34657.1—2017标准用于规范充电桩的兼容性测试与生产制造过程控制GB/T20234系列标准对电动汽车的交直流充电接口功能与技术指标进行了规定。

同时为了保证充电桩的质量,需要建立检测标准和检测机构对各个厂家生产的充电桩产品进行型式试验和检测认证。

尽管目前国内充电桩测试装备制造企业已具备充电桩测试解决方案,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产品功能不完善、测试自动化程度偏弱、操作流程复杂、规范化和标准化不够等问题。

直流充电桩现场测试装置的标准化、规范化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设计研发了一种便携式模块化直流充电桩测试装置,该装置采用兼顾电磁兼容和电磁屏蔽的模块化设计,可对充电桩的互联互通、输出性能、计量计费等实现一体化、便携式检测,从而能保证充电桩的建设投入与稳定运行。

装置中的模块支持盲拔插,便于用户的使用和维护,为直流充电桩现场测试装置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1新能源汽车电磁兼容概述电磁兼容性是指设备或者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而且不对该环境中其它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

新能源汽车由于处于很复杂的电磁环境中,而且车上的电子电气设备繁多,设备的电磁敏感度也各不相同。

为达到电磁兼容性的设计要求,就要分析各种电磁干扰源,确定干扰路径和耦合方式,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抑制干扰、消除干扰的措施。

汽车部件电磁兼容

汽车部件电磁兼容

汽车部件电磁兼容
汽车部件电磁兼容是指汽车部件在电磁环境下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兼容性。

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汽车部件电磁兼容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汽车部件电磁兼容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汽车部件之间的电磁干扰,二是汽车部件对外部电磁环境的敏感度。

对于第一个问题,汽车部件之间的电磁干扰可能会导致汽车电子系统的故障,影响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对于第二个问题,汽车部件对外部电磁环境的敏感度可能会导致汽车电子系统的干扰,同样会影响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为了解决汽车部件电磁兼容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需要对汽车部件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以确保汽车部件之间的相互兼容性。

其次,需要对汽车电子系统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以确保汽车电子系统对外部电磁环境的敏感度符合要求。

此外,还需要采用一些电磁兼容性设计措施,如采用屏蔽技术、地线设计、滤波器等,以减少汽车部件之间的电磁干扰和汽车电子系统对外部电磁环境的敏感度。

汽车部件电磁兼容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只有通过科学的测试和设计,才能确保汽车部件的电磁兼容性,提高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汽车电磁兼容解决方案(3篇)

汽车电磁兼容解决方案(3篇)

第1篇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电子设备日益增多,电磁兼容性(EMC)问题逐渐成为汽车行业关注的焦点。

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不会对其他电子设备产生干扰,同时也能抵抗外部干扰的能力。

良好的电磁兼容性是保证汽车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

本文将针对汽车电磁兼容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汽车电磁兼容性概述1. 电磁干扰(EMI)与电磁敏感性(EMS)电磁干扰(EMI)是指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能量对其他设备或系统产生干扰的现象。

电磁敏感性(EMS)是指电子设备对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

汽车电磁兼容性主要涉及EMI和EMS两个方面。

2. 汽车电磁兼容性标准为了规范汽车电磁兼容性,国内外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如GB 18655、GB/T 15089、ISO 11452等。

这些标准对汽车电子设备的EMI和EMS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二、汽车电磁兼容性问题分析1. 电子设备增多导致的EMI随着汽车电子设备的增多,如车载娱乐系统、导航系统、车身电子控制单元等,EMI问题日益突出。

这些设备产生的电磁能量在汽车内部形成复杂的电磁场,对其他电子设备产生干扰。

2. 外部电磁干扰对汽车电子设备的影响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电磁环境,如无线电波、静电场等。

这些外部电磁干扰可能导致汽车电子设备工作异常,甚至损坏。

3. 汽车电子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汽车内部电子设备众多,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信号传输和交互。

若电磁兼容性设计不当,可能导致设备之间相互干扰,影响汽车的整体性能。

三、汽车电磁兼容解决方案1. 设计阶段(1)合理布局:在汽车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电子设备的布局,尽量缩短信号线长度,降低电磁干扰。

(2)隔离设计:对于易产生EMI的电子设备,应采用隔离措施,如光隔离、磁隔离等。

(3)滤波设计:在电子设备输入、输出端加装滤波器,减少EMI的产生。

(4)接地设计:合理设计接地系统,降低电磁干扰。

2. 电磁屏蔽(1)屏蔽材料:采用屏蔽性能好的材料,如金属板、金属网等。

汽车电磁兼容测试标准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汽车电磁兼容测试标准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汽车电磁兼容测试标准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汽车电磁兼容测试是对汽车和其相关设备在电磁环境下的性能进行评估和验证的一种测试方法。

随着现代汽车中电子设备的不断增加,如导航系统、行车安全辅助系统、无线通信装置等,汽车对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也越来越重要。

因此,汽车电磁兼容测试标准应运而生。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解释和说明什么是汽车电磁兼容测试,并探讨为什么需要进行这种测试。

随后,将介绍目前存在的几个重要的国际标准和规范,包括国际汽车电工委员会(IEC)标准、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标准以及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标准。

最后,将给出关于进行汽车电磁兼容测试流程与方法的建议,并给出相应的结论。

1.3 目的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并解释汽车电磁兼容测试标准以及相关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领域的知识,并为相关行业人士提供实际操作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了解到关于汽车电磁兼容测试的基本概念、方法与标准,并掌握进行该类测试的流程和步骤,在实践中提高对汽车电磁兼容性能的评估和验证能力。

2. 汽车电磁兼容测试标准解释说明:2.1 什么是汽车电磁兼容测试?汽车电磁兼容测试是指针对汽车内部和外部的电子系统以及整车进行的一系列测试,以确保它们能够在不受无线电频段干扰的情况下正常运行。

这些测试旨在确保汽车在接收和发射无线信号时不会干扰其他设备,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抵御来自其他设备的干扰。

2.2 为什么需要进行汽车电磁兼容测试?随着现代汽车中使用的电子器件越来越多,特别是通信和导航系统等,其对于无线频段的敏感性也逐渐增加。

若没有经过充分测试和防护措施,这些电子系统可能会相互干扰或者受到来自其他设备的干扰,在极端情况下可能造成驾驶员误操作、引发交通事故或者导致其他系统功能失效。

因此,进行汽车电磁兼容测试是为了确保无线通信和导航系统与其他电子装置之间能够正常工作并且不会相互干扰。

这也有助于提高整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汽车电磁兼容总结

汽车电磁兼容总结

电磁兼容总结一、汽车电磁兼容简介汽车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与汽车技术的密切结合,是汽车技术和电子技术两个领域的相互融合。

汽车电子技术包括:(1)车载电子设备,如车载音视频设备、移动通讯设备、GPS导航等;(2)车辆电子控制装置,如燃油喷射电子控制装置、防抱死制动电子控制装置等。

汽车与电子电气技术有关,就应该考虑电磁兼容性。

汽车电磁兼容是研究汽车整车及内部电子电气部件电磁兼容性的一门科学,它关系到汽车及其周围电子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如电子控制制动系统、电子控制传动系统、电子控制转向系统等。

正如汽车排放、汽车安全等专业词汇一样,汽车电磁兼容也是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新词,它们都属于汽车的共性技术。

汽车电磁兼容性(EMC)定义:车辆或零部件或独立技术单元在电磁环境中能够令人满意的工作,并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造成不应有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也就是说,当汽车运行时,汽车本身及周围的电气设备能够共存,而且性能或功能都不会降低。

汽车电磁兼容分为电磁骚扰(EMI)和电磁抗扰(EMS)两个方面。

电磁骚扰指汽车及其电子电气系统或零部件所发射的电磁能量,对周围设备的干扰程度,它分为传导干扰(CE)和辐射干扰(RE)。

电磁抗扰指汽车及其电子电气系统或零部件在恶劣的电磁环境中仍然能够正常工作的能力,它分为传导抗扰(CS)和辐射抗扰(RS)。

衡量电磁抗扰有两个名词,一个是电磁抗扰性,一个是电磁敏感性,电磁敏感性就是缺乏抗扰性。

二、电磁兼容性(EMC)试验1、试验测试结构(1)传导干扰测试:在设备连接口处所传导的电磁波噪声都会对电子类仪器有干扰影响,其放射出的辐射应低于一定的限度。

传导干扰测试,即探测记录待测物所发出的传导干扰信号,检验其是否低于标准限制。

测试结构示意图如下:(2)辐射干扰测试:电子设备会放射出一定的辐射能量,对其它电子类设备产生干扰。

辐射干扰测试,即模拟的辐射屏蔽空间中,探测记录待测物的辐射释放能量,并确认其低于标准限制。

汽车零部件emc测试流程

汽车零部件emc测试流程

汽车零部件emc测试流程
汽车零部件的EMC(电磁兼容性)测试流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确保了汽车零部件在电磁环境下的正常工作。

一般来说,汽车零部件的EMC测试流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确定测试标准,首先需要确定适用于汽车零部件的EMC测试标准,例如ISO 11452系列标准、ISO 7637系列标准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测试的方法、要求和限值,对于确保汽车零部件的电磁兼容性非常重要。

2. 确定测试环境,确定测试环境是进行EMC测试的关键一步。

通常情况下,需要在专门的EMC实验室中进行测试,以确保测试环境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 进行预测试,在正式进行EMC测试之前,可以进行一些预测试,例如预扫描测试和辐射测试,以帮助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4. 进行正式测试,正式的EMC测试包括辐射发射测试、辐射抗扰度测试、传导发射测试、传导抗扰度测试等。

这些测试可以通过
使用专业的测试设备和仪器来进行,以评估汽车零部件在电磁环境下的性能。

5. 分析测试结果,一旦测试完成,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

如果测试结果符合相关的EMC标准和要求,则汽车零部件可以被认为是电磁兼容的;如果不符合,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改进。

总的来说,汽车零部件的EMC测试流程是一个严谨而复杂的过程,需要遵循严格的标准和方法,以确保汽车零部件在电磁环境下的正常工作和安全性。

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EMC测试

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EMC测试

NISSAN (日产尼桑) ISO 11452-8
PSA (标志,雪铁龙) ISO 7637-2
谌伦文 TEL 185-03-01-64-32
广电计量汽车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测试能力全面,测试范围包括辐射抗扰度、无线电骚扰、零部件 /模块的传导和辐射发射、电压瞬时骚扰、电源线瞬时传导抗扰度、信号线瞬时传导抗扰度、静 电放电、 电波暗室法辐射抗扰度和大电流注入法辐射抗扰度, 完全满足 ISO7637 汽车电子产品瞬 时抗扰度测试标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还满足了各大汽车厂商如大众、宝马、奔驰等的企业标准的要求。
汽 车 部 件 车系标准 GMW(通用) GMW3097-2004 GMW3172 检 测 标 准 28400NDS21(3) 28401NDS02 B21 7110-2005 TOYOTA(丰田) TSC3351 TSC7001 TSC7006 TSC7508 Conducted Emissions (20Hz-108MHz)(传导骚扰) Radiated Emissions (20Hz-40GHz)(Chamber) Measurement of magnetic field radiated emissions (20Hz-250kHz)(低频磁场骚扰测试) BCI (10kHz-1GHz)(电流注入时的抗扰度) RI/RS ALSE (电波暗室法辐射抗扰度) 检 测 项 目 Immunity to Electrical transient conduction (瞬态抗扰度 ISO7637) Immunity to audio frequency magnetic field (20Hz-250kHz)(低频磁场抗扰度) Resistance to impulsive transient (瞬态噪音抗扰度测试,高周波,低周波实验) ESD (30kV)(静电放电) Resistance to handy transmitters (手持发射设备辐射抗扰度) Power Supply Interruptions Batttery Voltage Dropout (电源间断跌落实验) Discontinuities in supply voltage (电源微断路的稳定性) Ground Offset( 接地偏移) Power Offset(电源偏移) 编 号 国际标准 ISO 11452-2 ISO 11452-4 ISO 11452-7 ISO 11452-9 ISO 11452-10 ISO 7637-3 ISO 16750-2 ISO 10605 CISPR 12 CISPR 25 中国标准 GB 14023-2006 GB 18655-2002 GB 18655-2008 GB/T 17619-1998 GB/T 18387-2001 GB/T 19951-2005 美国标准 SAE J551 系列 SAE J1113 系列 欧洲标准 Emark ECE R10 emark 2004/104/EC & 2009/19/EC CE DOC EN50498 多功能车载娱乐系统、GPS 导航系统、车载冰箱、车充、车载逆变器、车载功放、倒车后视系统、倒 车雷达、汽车防盗系统、汽车胎压监测系统驱动马达、HID 镇流灯、ABS 系统、ECU 控制器、……

电磁兼容汽车零部件与整车

电磁兼容汽车零部件与整车

汽车电磁干扰防止措施及相关标准汽车防止电磁干扰的措施无论是汽车内部还是外部的电磁干扰对车用电子设备尤其是车用ECU(电控单元)影响都很大,这些电磁干扰会严重影响汽车电子设备的工作性能。

众所周知,半导体元件对脉动电压非常敏感,当瞬变电压值超过其电压值时,半导体元件会被击穿而损坏,而脉冲信号一旦被ECU(电控单元)误认为输入信号便会使电子设备做出错误的判断,以至产生故障。

因此,为了防止异常现象发生且允许汽车电子设备在这种环境下正常工作,要求在现代汽车上采用一些防干扰措施,以保证车用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抗干扰的基本技术一是消除干扰源,二是防止干扰信号的串人。

下面介绍几种提高汽车电子设备抗干扰性能和抑制其产生电磁干扰的基本技术。

1)电路设计模块化。

在电路板设计中,根据电路在汽车上发挥的功能及位置的不同,将执行器电路、传感器电路、系统控制电路分开设计,形成不同的电路模块,使不同模块的电源、搭铁(金属车体)线分开,减少不应有的耦合,提高绝缘阻抗。

为避免干扰,应先将电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主要由发电机供电)传输到各个模块,而后分别进行整流、滤波、稳压、供电。

模块中的数字搭铁与模拟搭铁分开,工作搭铁与安全搭铁一点连接。

2)阻尼电阻。

在点火装置的高压电路中,串入阻尼电阻,削弱火花产生的干扰电磁波。

阻尼电阻值越大,抑制效果越好。

但阻尼电阻太大,又会减少火花塞电极间的火花能量。

阻尼电阻一般用碳质材料制成,电阻值约10-20 kll。

阻尼电阻加在点火线圈端和火花塞接头端。

3)并联电容器。

在可能产生火花处并联电容器,如在调节器的“电池”接柱与“搭铁”之间和发电机“电枢”接柱与“搭铁”之间并联0.2~0.8 的电容器;在水温表和机油压力表的传感器触点间并联0.1~0.2 的电容器;在闪光继电器和电喇叭的触点处并联0.5 F电容器等。

4)金属屏蔽。

发电机、起动机、火花塞等电器设备产生的火花,都能产生电磁波。

屏蔽是抑制电磁波干扰的有效方法。

汽车电磁兼容国标

汽车电磁兼容国标

汽车电磁兼容国标
汽车电磁兼容(EMC)的国际标准通常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 International)等组织制定。

常见的汽车电磁兼容标准包括:
1.ISO 11452系列标准:这一系列标准覆盖了车辆和其零部件在
电磁环境中的性能测试,包括耐受电磁干扰、发射电磁干扰等方面。

2.CISPR 25:由国际特种委员会电磁兼容(CISPR)制定,涵盖了
车辆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包括车辆的发射和抗扰度。

3.SAE J1113系列标准:由SAE International制定,包括一系列
有关电磁兼容性测试的标准,涵盖了从电子设备到整个车辆的范围。

请注意,这些标准的版本和适用范围可能随时间而变化,而且可能有新的标准发布。

因此,在寻找最新的国标时,建议查阅最新版本的标准文档或咨询相关的标准制定组织。

关于汽车电子的电磁兼容性分析

关于汽车电子的电磁兼容性分析

关于汽车电子的电磁兼容性分析汽车电子设备包含了诸多电子系统,包括引擎控制单元(ECU)、制动系统、给排气系统等,同时,车载娱乐系统、导航系统、车载电话等也已成为现代汽车的标配。

这些系统虽然为汽车带来了更高的智能化和便利性,但在其间,各系统之间的电磁干扰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本文将介绍汽车电子的电磁兼容性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和解决方案。

一、电磁干扰问题的原因汽车机电系统具有复杂的物理和电磁特性,可以导致各种电磁干扰问题的发生,其中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 汽车系统内部各模块之间的电磁耦合汽车系统内部各模块之间的电磁耦合可能会导致传递模块之间的电磁干扰信号,从而影响到其他模块的正常工作。

2. 车身钣金结构的影响车身结构的设计会直接影响车内电磁场的分布和强度,从而影响到汽车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3. 外部电磁场的影响汽车经过高速行驶时,外部电磁场、地磁场、雷电等都可能会产生电磁干扰,从而影响到汽车系统的正常工作。

二、电磁兼容性的解决方案针对汽车电磁兼容性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1. 有效的电磁屏蔽汽车所有电磁系统都需要进行电磁屏蔽处理,以防止不同系统之间发生电磁耦合,从而引发不必要的故障。

2. 建立适当的发射以及接收标准建立适当的电磁发射和接收标准,以确保在日常使用中各系统能够满足高质量、高可靠性的电磁兼容性要求。

3. 电子线束的设计针对模块之间的电磁干扰,可以通过设计恰当的电子线束,以降低电磁干扰的几率,以防止故障的产生。

4. 选择合适的地点选择合适的位置安装汽车电子设备,这样可以使设备更远离电磁辐射、更接近电源和信号源,有助于减少电磁干扰和提高汽车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总之,为确保汽车电子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重视汽车电磁兼容性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

未来,在汽车电子设备以及电力系统的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汽车系统的电磁兼容性问题也必将更加严重和复杂,因此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将更显重要和紧迫。

大众公司汽车电子部件电磁兼容(EMC)测试方案

大众公司汽车电子部件电磁兼容(EMC)测试方案

TL82366 对传感器电缆以及信号和控制电缆的抗扰度实验
ISO 11452-4 大电流注入,对信号线、控制线及传感器线设备同 TL82166 部分,不用另购 ISO 7637-3 采用 ISO 7637 配置中的 CDN 5000 即可完成,不需另购其它任何产品
TL82466 静电放电抗扰度实验
在大众汽车标准中采用 IEC 61000-4-2,但针对汽车及车载电子设备有专门标准 ISO10605,因 此为了配合这些标准,选用电阻电容模块:R=330Ω,R=2000Ω;C=150pF,C=300pF 组合结果为:
E-mail:info@
免费服务热线:800 810 7051
另外也应针对标准的要求,完成如下测试: 传导骚扰测试,分别对电源端以及数据和控制线进行骚扰测量: 1) 电源端传导骚扰采用 AN,两个;配合接收机完成测量 2) 信号线传导骚扰采用电流探头:100kHz-30MHz, 30MHz-300MHz,配合接收机完成测量 辐射骚扰测试,应该在半电波暗室(ALSE)中完成,主要使用天线 VUBL9163(20MHz-2GHz) 配合接收机完成测量
最好采用半电波暗
络 TEM 小室整车电波 150kHz-200MHz
室,TEM 小室上限频率只
暗室
70kHz-2500MHz
有 200MHz
TL82066 ISO7637-2
传导暂态干扰测量暂
最好能够完成 12V,24V,
态干扰抗扰度
42V 供电的测试
TL82166 ISO11452
ISO11452-2
TL82166 射频抗扰度测试
频率 标准 主要 设备
10kHz-400MHz
400MHz-1GHz

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检测

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检测

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检测摘要:为了全面检测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能力,令汽车产业能够高效率生产,就此提出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检测。

明确国内外对于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标准的设定,并分析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为我国汽车产业提出后续指导。

进行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检测流程分析,分别为设计汽车电子零部件模型结构、设计模型接口、设计PCB地平面,进而实现对整体结构的设计,不仅加快了汽车电子零部件检测的效率,还确保了各个检测环节的有序进行,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存在积极意义。

关键词: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电磁兼容检测1.国内外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标准1.1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国际标准对于汽车电子零部件的电磁兼容问题而言,国外非常重视,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制订了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性标准,该电磁兼容性标准大致分为4个部分,分别为IS011451、ISO 11451,以及IS011452的两个系列,目前该领域电磁兼容性标准体系,已经逐渐趋于完善。

为了更好的检测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性,研发人员提供了完整的抗干扰方法,并对注意事项进行了细致说明,详细分析了电磁辐射干扰的来源,为汽车制造企业提供了电磁辐射的相关测试。

就当前国际汽车行业的发展情况而言,他们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汽车电子零部件检测流程,相比国际上通用的电磁兼容标准,国际上各大汽车公司都有更加严格的检测标准,比如说德国大众公司、美国福特公司,他们成立国际标准化组织,并持续深入汽车电子零部件的科研工作,实时指导汽车电子零部件干扰信号的排查工作,并以此为基础,采用SAE J1113兼容标准体系,确保车辆各电子零部件的有序运行[1]。

1.2国内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标准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标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针对汽车无线电干扰问题,我国开设了汽车检测机构,用于控制无线电对汽车的干扰水平。

随着汽车产业不断壮大,相关企业开始认识到汽车电子零部件的重要性,争相收购了电磁干扰测量接收机系统,并紧急制定电子电磁兼容标准。

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标准

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标准

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标准目前,适用于汽车电子零部件产品的电磁兼容标准种类繁多,本文将从国际标准、地区法规及指令、国家标准选取与电磁兼容相关内容,以方便业界研究与应用。

一、国际标准1.CISPR 25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该标准由CISPR/D技术委员会发布,对汽车电子零部件的辐射骚扰和传导骚扰的参考限值要求、测量方法和技术指标要求进行了论述。

2. ISO 11452 道路车辆——窄带辐射电磁能量产生的电骚扰——零部件试验方法。

该标准是研究汽车电子零部件抗扰度测试方法的系列标准,依据ISO官方网站的最新信息,共分为11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总则和定义,2005年颁布,版本为3.0。

第二部分为装有吸波材料的屏蔽室,2004年颁布,版本为2.0。

第三部分为横向电磁波小室,2001年颁布,版本为2.0。

第四部分为大电流注入,2005年颁布,版本为3.0。

第五部分为带状线,2002年颁布,版本为2.0。

第六部分为平行板天线,1997年颁布,版本为1.0,但是该标准已在2002年9月17日撤销。

第七部分为射频功率直接注入,2003年颁布,版本为2.0。

第八部分为磁场抗扰度,2007年颁布,版本为1.0版。

第九部分为便携发射机,文件编号是ISO/DIS 11452-9,DIS代表该部分还处在国际标准草案阶段。

第十部分为对扩展音频范围的传导骚扰的抗扰度性能,2009年颁布,版本为1.0。

第十一部分为混响室,文件编号是ISO/DIS 11452-11.2,该部分亦处于草案阶段。

ISO 11452系列标准主要研究不同频率范围,汽车电子零部件度电磁骚扰的抗干扰能力,针对耦合路径的不同,测试设备的不同,提供了不同的测试方法,厂家和实验室在标准使用上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

3. ISO 10605:2008 道路车辆静电放电产生的电骚扰试验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安装在道路车辆内的电子模块的静电放电(ESD)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放电情况:装配过程中的静电放电、维护人员产生的静电放电、司乘人员产生的静电放电。

汽车零部件电磁兼容整改对策

汽车零部件电磁兼容整改对策

汽车零部件电磁兼容整改对策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辆中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而这些电子设备对电磁兼容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电磁兼容性是指当汽车中多个电子设备同时工作时,它们之间不会相互干扰,也不会受到外界电磁辐射的干扰。

为了保证汽车的电磁兼容性,需要进行相应的整改对策。

一、提高零部件的屏蔽性能汽车零部件中的电子设备往往会产生较强的电磁辐射,因此需要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考虑屏蔽措施。

可以采用金属壳体对电子设备进行屏蔽,以阻隔电磁辐射的传播。

此外,还可以在电子设备周围设置金属屏蔽罩,进一步提高屏蔽效果。

二、优化电磁辐射噪声的传导路径在汽车中,电子设备之间的电磁辐射噪声会通过导线、电缆等传导路径相互干扰。

因此,需要优化这些传导路径,减少电磁辐射噪声的传导。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布局和固定导线、电缆,避免它们之间的相互干扰;2.采用高抗干扰的导线和电缆,减少电磁辐射噪声的传导;3.对传导路径进行屏蔽,阻断电磁辐射噪声的传导。

三、加强电磁辐射噪声的滤波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噪声可以通过滤波器进行滤波处理,减少其对其他设备的干扰。

可以采用以下滤波措施:1.在电子设备的输入和输出端口处设置滤波器,阻断电磁辐射噪声的传输;2.选择合适的滤波器参数,使其能够有效地滤除电磁辐射噪声;3.定期检查和更换滤波器,确保其工作正常。

四、加强电磁兼容性测试与评估为了保证汽车零部件的电磁兼容性,需要进行全面的测试与评估。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进行电磁辐射测试,检测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是否符合标准要求;2.进行电磁抗干扰测试,检测电子设备在外界电磁干扰下的工作状态;3.进行电磁兼容性评估,分析电子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五、加强电磁兼容性管理与培训为了确保整改对策的有效实施,需要加强电磁兼容性的管理与培训。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电磁兼容性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与要求;2.加强对零部件供应商的管理,确保其产品符合电磁兼容性要求;3.组织电磁兼容性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车辆零部件电磁兼容设计与应用

车辆零部件电磁兼容设计与应用

车辆零部件电磁兼容设计与应用零部件军用电磁兼容考核标准为GJB 151B-2013《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与测量》,其中陆军地面设备考核项目为CE102、RE102、CS101、CS112、CS114、CS115、CS116、RS103,共8项。

CE102、RE102考核零部件发射指标是否合格,CS101、CS112、CS114、CS115、CS116、RS103考核零部件抗扰性指标是否合格。

军用车辆零部件考核指标要求严格,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应重点设计,避免进入设计-试验-整改-再设计的循环过程,耗费大量资金和资源,延长项目开发周期。

1 零部件电磁兼容性分析通过对标准中试验项目的理解,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应同时进行发射和抗扰性设计,图1为多数电子控制器的结构图。

电子控制器由外壳、控制器盖、PCB、安装螺栓、连接器、壳体搭铁点及连接线缆构成。

电磁干扰产生的三要素为干扰源、干扰途径和敏感设备。

通过对控制器进行分析,控制器内部电路板产生的空间辐射频率大于1MHz,将从缝隙、孔洞直接辐射到外部空间,PCB线路上的无用信号将通过插接件连接的线缆辐射出去。

对于1MHz以下的信号,由于频率较低,只能通过传导方式对外产生辐射,主要途径是对外接口的线缆。

抗扰的考核方式与发射相反,但路径都相同,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首先找出发射产生的源头,通过滤波、屏蔽、布置等措施进行干扰抑制,在减少干扰的同时提高抗扰能力。

图1中潜在的电磁兼容问题位置见表1。

图1 电子控制器结构图表1 控制器电磁兼容潜在位置注:表中所列位置为主要位置。

从表1可以看出,电磁兼容设计涉及结构、原理、PCB、器件等多学科领域,是一个跨学科综合设计的过程,因此应掌握多领域基本知识去解决问题。

2 零部件电磁兼容设计方法汽车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设计主要包括五大部分。

1)电路图电磁兼容设计:接口电路防雷击、静电与滤波组件的计算选型、信号线分类滤波和阻抗匹配处理、搭铁线特性分类、电源特性划分和滤波处理、芯片引脚特性校核及滤波处理等。

汽车配件电磁兼容机构

汽车配件电磁兼容机构

汽车配件电磁兼容机构
汽车配件电磁兼容机构是指针对汽车配件进行电磁兼容测试和
评估的机构。

由于汽车配件种类繁多,使用环境复杂,因此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电磁兼容标准和法规,以确保配件不会对整车电磁兼容性造成负面影响。

汽车配件电磁兼容机构通常会对各种汽车配件进行测试,包括车灯、音响、导航、电子控制模块等,以评估其电磁兼容性能。

测试过程中会使用不同的测试方法和设备,如磁场辐射测试、电场辐射测试、传导干扰测试等,以检测配件是否符合相关的电磁兼容标准和法规。

通过汽车配件电磁兼容机构的测试和评估,可以确保汽车配件在使用过程中对整车电磁兼容性不会造成负面影响,从而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可以帮助汽车配件生产厂家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

总之,汽车配件电磁兼容机构在汽车产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测试和评估结果对于汽车整车的电磁兼容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部件电磁兼容
1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EMC)是指一个系统之间的可互操作性。

它是汽车部件
可以与其他设备和系统兼容,不受到任何影响的能力。

E-MC是一种复杂的技术,以确保一个设备不会破坏另一个设备或者另一个系统所产生的电磁场,从而提高汽车部件的体验和安全性能。

这是一个系统或者部件可以在受到电磁能量暴露来自其他源的环境中
安全可靠运行的能力。

E-MC也叫做静态和动态电磁兼容。

静态电磁兼容指的是汽车部
件不会影响干扰周围的其他设备和系统的功能,而动态电磁兼容则是
指在有外部干扰的情况下汽车部件仍能保持正常运行的能力。

电磁兼容的重要性表明,在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时候,必须进行严
格的测试,以确保该部件不会对其他系统和设备构成任何电磁污染。

任何不符合相关规定的部件在进行测试后,都必须更换或者维修,以
保证汽车系统的稳定运行。

电磁兼容在汽车工业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是今天汽车系统和设备
可靠运行的重要保证,也使汽车部件的体验性和安全性能受到更大的
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