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的结构组成
城市道路与交通期末复习知识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期末复习知识点《城市道路与交通》复习知识点1、城市道路的定义:城市中组织⽣产、安排⽣活所必需的车辆⾏⼈交通往来的道路;是连接城市各个组成部分,并与郊区公路相贯通的交通纽带。
2、城市道路的组成:1)车⾏道;2)路侧带;3)分隔带;4)交叉⼝和道路⼴场;5)停车场和公交停靠站台;6)道路⾬⽔排⽔系统;7)其他设施。
3、城市道路系统定义: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辖区范围内各种不同功能道路,包括附属设施有机组成的道路体系。
4、城市道路⽹定义:城市道路⽹是指城市中各种道路在城市总平⾯图上的布局。
5、我国城市道路出现的问题:1)交通拥堵;2)停车难;3)公共交通满⾜不了客运交通的增长;4)盲⽬建⽴⽴体交叉;5)事故发⽣率⾼;6)路⾯反复维修率⾼,排⽔不畅。
6、我国的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路、次⼲路、城市⽀路。
7、城市交通定义:各种车辆(包括步⾏)在城市道路系统上⾏驶往来,以完成各种性质的客货运输任务,称为城市交通。
它包括动态交通(车辆、⾏⼈流动)和静态交通(车辆、⾏⼈停驻)。
8、城市交通对道路的要求:1)道路运输经济;2)交通流畅、安全、迅速;3)注意环境保护;4)注意造型协调。
9、影响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布局的因素:1)⾃然条件⽔⽹城市道路⽹、⼭区城市道路⽹等;2)城市规模;3)城市⽤地布局和形状;4)对外交通设施;5)社会与⼈为因素。
10、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1)城市中有⼤量的交通吸引点,吸引点的车辆和⾏⼈交通错综复杂;2)城市中⼤部分交通的流动路线和流量经常变化,不稳的;3)城市道路中的交通运输⼯具类型多,速度不⼀;4)⼈流和车流以及车流和车流交叉多,相互⼲扰⼤;5)城市道路交通需要⼤量的附属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
11、影响汽车⾏驶速度的因素:汽车性能、道路技术标准、交通状况、司机驾驶技术、⾃然⽓候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等。
12、交通基础图:车速和车流密度关系、间距平均车速和车流量的关系、车流量和车流密度的关系13、交通量:道路上某⼀断⾯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和⾏⼈的数量。
城市道路的级别、类别和构成
城市道路的级别、类别和构成2k311010城市道路的级别、类别和构成2k311011 掌握城市道路构成城市道路主要分为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两大类。
刚性路面以水泥砼路面为代表,柔性路面以沥青路面为代表。
一、城市沥青路面道路的结构组成(一)路基路基的断面形式分为:路堤、路堑和半填半挖三种。
从材料上分为:土路基、石路基、土石路基三种。
(二)路面路面分为垫层、基层和面层结构层。
1.面层面层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刚度、耐磨、不透水和高温稳定性,并且其表面层还应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和粗糙度。
面层分为磨耗层、上面层、下面层或称为表面层、中面层、下面层。
2.基层基层是路面结构的主要承重层,应具有足够的、均匀一致的强度和刚度。
沥青类面层下的基层应有足够的水稳定性。
用作基层的主要材料有:(1)整体型材料。
又称无机结合料基层。
特点:强度高、整体性好、适宜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
(2)嵌锁型和级配型材料。
包括级配碎(砾)石、泥灰结碎(砾)石和水结碎石三种。
3.垫层。
介于基层与土基之间。
作用: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扩散荷载应力。
要求:其水稳定性必须要好。
(1)路基经常处于潮湿或过湿路段,以及在季节性冰冻地区应设垫层。
(2)垫层材料有粒料和无机结合料稳定土两类。
(3)垫层厚度一般≥150mm(二)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的基本原则1.面层、基层的结构类型及厚度应与交通量相适应。
2.层间必须紧密稳定,保证结构整体性和应力传递的连续性。
3.各结构层的回弹模量自上而下递减。
4.层数不宜过多。
5.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应适当加厚或采取其他措施减轻反射裂缝。
二、路基与路面的性能要求(一)路基的性能要求1.整体稳定性2.变形量(二)路面的使用指标1.平整度。
为减缓路面平整度的衰变速率,应重视路面结构及面层材料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2.承载能力。
路面必须具有足够抗疲劳破坏和塑性变形的能力,即具备相当高的强度和刚度。
3.温度稳定性。
城市道路的构成
1、城市道路的构成:由路基、路面、人行道构成,主要分为刚性
路面(水泥混凝土)、柔性路面(沥青路面)。
2、路基断面形式有:路堤、路、半填半挖,从材料上分有土路基、
石路基、土石路基。
3、路面:行车荷载和自然因数对路面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
对路面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要求也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
按使用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撑条件、自然因数影响条件的
不同,在路基顶层采用不同规格和要求的材料分别铺设垫层、
基层、面层、结构层。
4、面层: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刚度、耐磨、不透水、高低稳定
性、平整度和粗糙度。
面层可有一层或多层组成,高级路面可
包括磨耗层、面层上层、面层下层或称为上(表)面层、中面
层、下(表)面层。
5、热伴热铺沥青碎石可做双层式沥青面层的下层或单层面层,做
单层面层时,为了达到防水和平整性的要求,应加铺沥青封层
磨耗层,沥青碎石常用的厚度为50—70mm.
6、沥青罐人式碎石可做面层或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下层,作面层时,
应加铺沥青封层或磨耗层,常用厚度50—80mm。
7、基层: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应有足够的和均匀的强度和刚度。
做基层常用材料有:整体性材料、嵌锁式、级配性材料(应密
实稳定,为防止冻胀和湿软,应控制小于0.5mm颗粒的含量和
塑性指数。
8、垫层:介于基层和土基之间,通常在土基湿、温状况不良时设
置,水稳定性必须要好。
材料有粒料和无机结合料稳定土俩类。
道路工程的组成和分类
道路工程的组成与分类㈠道路的组成按所在位置、交通性质及其使用特点,可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
1.公路的组成⑴线形组成。
公路线形是指公路中线的空间几何形状和尺寸。
⑵结构组成。
公路的结构是承受荷载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物,它包括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排水系统、防护工程、特殊构造物及交通服务设施等。
2.城市道路的组成道路工程的主体是路线、路基(包括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等)和路面三大部分。
㈡道路的等级划分1.公路的等级划分。
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二、三、四级5个等级。
⑴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是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道,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立体交叉,全部控制出入,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高速行驶的公路。
⑵一级公路。
一级公路与高速公路设施基本相同。
一级公路只是部分控制出入.⑶二级公路。
二级公路是中等以上城市的干线公路。
⑷三级公路。
三级公路是沟通县、城镇之间的集散公路。
⑸四级公路。
四级公路是沟通乡、村等地的地方公路。
2.城市道路的等级划分按城市道路系统的地位、交通功能和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分为四类。
⑴快速路。
快速路主要为城市长距离交通服务。
⑵主干路。
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
⑶次干路。
次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道路网,它是城市交通干路。
⑷支路。
支路是一个地区(如居住区)内的道路,以服务功能为主。
二、路基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
㈠路基基本构造。
是指路基填挖高度、路基宽度、路肩宽度、路基边坡等。
㈡路基的作用是路面的基础,是路面的支撑结构物。
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称为路堤,低于原地面的挖方路基称为路堑。
路面底面以下80c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称为路床。
㈢路基的基本要求1.路基结构物的整体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2.路基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水温稳定性水温稳定性是指强度和刚度在自然因素的影响下的变化幅度。
㈣路基形式1.填方路基⑴填土路基。
城市道路等级分类
一、道路的组成及等级划分:(一)道路可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
1、公路的组成:线形组成、结构组成(路基、路面、桥涵、排水系统、隧道、防护工程、特殊构造物、交通服务设施)2、城市道路组成3、道路工程的主体是路线、路基(包括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等)和路面三大部分。
(二)道路等级的划分:1、公路的等级划分:高速公路、一、二、三、四级5个等级。
2、城市道路的等级划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二、路基1、定义: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
2、分类:填方路基(路堤):填土路基、填石路基、砌石路基、护肩路基、护脚路基挖方路基(路堑):土质挖方路基、石质挖方路基半挖半填路基3、组成:路肩、边坡、排水设施、挡土墙。
4、对路基的要求:1)有足够的强度:在车辆荷载、路面及路基自重作用下,变形不超过允许值。
2)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在行车及自然因素作用下,不发生滑坡、塌陷等。
3)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在水温变化时,路基强度变化小,不产生翻浆。
三、路面(一)结构组成:路层:是直接与行车及大气接触的表面层,应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良好的温度稳定性、耐磨、抗滑、平整和不透水。
基层:承受面层传来的垂直荷载并扩散至垫层和路基中。
垫层:在基层和土基之间的结构层,起隔水、防冻及扩散传力作用。
(二)度与路面排水(三)路面的等级与分类1、路面等级:高级路面、次高级路面、中级路面和低级路面。
2、路面类型:(1)路面基层的类型:按照现行规范,基层(包括底基层)可分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和粒料类。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有:1)水泥稳定土基层:不应用作高级沥青路面的基层,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面板下2)石灰稳定土基层:适用于各级公路路面的底基层,可作二级以下的公路的基层,但不应用作高级路面的基层。
3)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基层。
4)级配碎(砾)石基层。
级配碎石可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
级配砾石可用于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底基层。
城市道路工程复习纲要
第一章绪论1、城市道路的组成:城市道路由各种类型、各种等级的道路、交通广场、停车场及加油站等设施组成。
①车行道②路侧带③分隔带④交叉口和交通广场⑤路边停车场和公交停靠站⑥道路雨水排水系统2、城市道路的功能:①交通功能②公共空间功能③防灾救灾功能④城市结构及建筑艺术功能3、城市道路的特点:①组成复杂、功能多样②需要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③交通分布不均衡④道路交叉口多⑤道路两侧建筑物密集⑥景观艺术要求比较高⑦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较多⑧政策性强4、城市道路的分类:①快速路②主干路③次干路④支路5、城市道路设计车辆的种类:小客车、大型车、铰接车6、城市道路设计车速:道路设计车速,也称为计算行车速度,是指天气良好、交通密度低的情况下,具有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在路段上保持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速度。
7、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参考交通工程) 8、城市道路设计要求:①道路运输尽可能经济。
②交通应流畅、迅速和安全。
③要特别注重环境的保护。
④注重道路的配合、协调。
第二章城市道路交通特征1、路段通行能力:路段通行能力可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①基本通行能力计算公式:0010006.3/3600t 3600l vv l C ===车安车安制反l l l l l l l 254v 6.3v 20+++=+++=φC ————路段基本通行能力:pcu/h0t ————车头最小时距:s0l ————车头最小间距:m 车l ————车辆平均长度:m 安l ————车辆间的安全间距:m 制l ————车辆的制动距离:m反l ————驾驶员在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mt ————驾驶员的反应时间:sφ ————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系数②实际通行能力计算公式:Hv cw w f f f C C ⨯⨯⨯=基实实C ————路段实际通行能力:pcu/hw f ————车道宽度修正系数 cw f ————侧向净空受限的修正系数 Hv f ————纵坡度修正系数③路段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公式:通行能力服务交通量实设⨯=C C设C ————路段设计通行能力:pcu/h第四章: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城市沥青路面道路的结构组成
1.城市沥青路面道路的结构组成:路基、路面、人行道。
2.路基的性能要求:整体稳定性变形量。
3.路面的使用要求:平整度、承载能力、湿度稳定性、抗滑能力、透水性、噪声量。
4.路面的使用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撑条件、自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在路基顶面分别铺设垫层、基面、面层。
5.面层性能:较高的结构强度、刚度、耐磨、不透水和高低温稳定性,表面层还应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和粗糙度。
6.高级路面的面层包括:磨耗层、面层上层、面层下层(上表面层、中面层、下表面层)。
7.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
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
有足够的水稳定性。
材料:整体性材料(无机结合稳定粒料)嵌锁型和级配型材料。
8.垫层作用:①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②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冻胀能力③扩散由基层传来的荷载应力④减小土基所产生的变形。
9.垫层性能:水稳定性必须好。
材料:粒料(天然砂砾、粗砂、炉渣);无机结合稳定土。
厚度≥150mm。
城市道路的级别和类别10.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必须设分隔带)、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11.路面等级分为:高级(15-30年)、次高级(8-12年)、次干路(5年)、支路(5年)。
12.路面按力学分为:柔性路面: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力小;性路面;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很小。
13.路基工程包括路基本身及有关的土方、沿线的小桥涵、挡土墙、路肩、边坡、排水管的项目。
多以人工配合机械施工,采用流水或分段平行作业。
14.路基施工程序包括:准备工作、修建小型构造物与埋设地下管线(“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路基土石方工程(测量桩号与高程、开挖路堑、填筑路堤、平整路基、修正路肩、修建防护工程等)、质量检查与验收。
15.路基工序:挖土、填土、松土、运土、装土、卸土、修整、压实。
依照设计的平面、横断面位置、标高等几何尺寸施工,保证强度稳定性。
16.路基施工要求:①路基施工测量:恢复中线测量、订线外边桩(在道路边线外0.5-1m两侧,以距离5m、10m、15m钉木桩)、测标高。
城镇沥青路面道路结构组成
城镇沥青路面道路结构组成1.上表层(面层):上表层是道路结构中最上面的一层,也是车辆行驶的表面。
它通常由沥青混凝土(AC)或沥青混凝土面层(ACW)制成。
上表层的厚度一般在2-3厘米左右,它具有较好的抗滑性、噪音阻尼和舒适性。
2.基础层:基础层是上表层下面的一层,它通常由矿渣、碎石或再生材料等填充物构成。
基础层起到承重和瓦解压力的作用,使道路能够承受车辆的荷载。
基础层的厚度一般在10-15厘米之间。
3.路基层:路基层是道路结构的下部,它承担着整个路面结构的重量和压力。
路基层的材料通常由土壤、砂土和填充料等构成。
路基层需要有很好的承载力和排水性能,以确保整个道路结构的稳定性。
路基层的厚度一般在30-60厘米之间。
4.路基基底层:路基基底层是路基层下面的一层,它主要由较坚硬的材料如砂石和石子等构成。
路基基底层的作用是进一步增强路基层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它的厚度一般在15-30厘米之间。
除了上述主要的结构层次外,城镇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还包括以下几个附属结构:1.排水系统:为了排除道路表面上的雨水,道路中通常设置有排水系统,包括雨水下水管、雨水篦子和排水沟等。
这些系统能够有效地排除道路表面积水,减少对路面和桥梁的损坏。
2.边沟和人行道:城镇沥青路面道路通常会设置边沟和人行道,边沟用于收集和排除附近建筑物和道路两侧的雨水,人行道则为行人提供安全和便利的步行通道。
边沟和人行道的材料通常为混凝土或石材。
总之,城镇沥青路面道路结构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包括上表层、基础层、路基层、路基基底层以及排水系统、边沟和人行道等附属结构。
这些结构层次的设置能够保证道路的稳定性、承载能力和排水能力,提供车辆行驶和行人通行的安全和便利。
市政道路结构
市政道路结构市政道路结构是指城市中的主要道路的构造和组成方式。
市政道路的结构包括路面、路基和排水系统。
这些结构的设计和建设对于道路的安全性、耐久性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市政道路结构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一、路面路面是市政道路结构的最上层,承载着车辆和行人的交通负荷。
路面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良好的行车和行人通行条件,减少不平整和摩擦阻力。
在设计和建设路面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交通量、车辆类型、气候条件和预算限制等。
常见的路面材料包括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在市政道路中广泛使用,具有较好的弹性和抗滑性能,并且施工周期较短。
水泥混凝土适用于重载交通和需要较长使用寿命的道路,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抗久化性能。
二、路基路基是路面下的支撑层,用于分散车辆和行人的荷载,保证路面的平稳和稳定。
路基的设计和施工应注意以下几个因素:土壤类型、排水性能、地基稳定性和荷载分布。
常见的路基材料包括砂土、碎石和砂石混合料。
砂土具有较好的排水性能和承载力,适用于较轻载荷和排水良好的道路。
碎石和砂石混合料适用于较重载荷和排水较差的道路,具有较好的承载性能。
三、排水系统排水系统是市政道路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排除降雨和路面积水,保持路面的干燥和安全。
排水系统的设计应满足道路的排水需求,包括雨水的收集、集中和排放。
常见的排水系统包括雨水口、排水管道和雨水沟。
雨水口用于收集路面上的降雨,排水管道将雨水从雨水口输送到合适的排水出口,雨水沟用于收集路边的降雨并将其导入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的设计应考虑道路的横坡和纵坡,以保证雨水能够顺利排放。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结构是市区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路面、路基和排水系统。
这些结构的设计和建设对于道路的使用寿命和交通安全至关重要。
在设计和建设市政道路时,应根据道路的使用情况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技术,以提供良好的行车和行人通行条件。
二建市政必看重点汇总
二级建造师市政工程必看考点汇总知识点1城市道路的级别、类别及构成掌握:城市道路构成一、城市沥青路面道路的结构组成城市道路构成:路基、路面、人行道一路基路基分类:按断面形式:路堤、路堑、半填半挖按材料分:土路基、石路基、土石路基二路面路面结构:面层、基层、垫层1、面层:上面层、中面层、下面层1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常用厚度2 热拌沥青碎石的常用厚度为50~70mm可用作双层式沥青面层的下层或单层式面层;3 沥青灌入式面层常用厚度为50~80mm,可用作面层或下面层;4 沥青表面处治主要作用:放水、防磨耗、防滑、改善碎砾石路面;常用厚度:15~30mm;2、基层对基层的要求:强度、刚度、水稳定性基层的材料:整体型材料、嵌锁型和级配型材料适用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基层材料: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适用于大多数沥青路面的基层材料:工业废碴混合料级配碎石材料的要求:密实、稳定;控制小于0.5mm颗粒的含量,砾石最大粒径宜采用60mm;3、垫层要求:水稳定性好、处于潮湿地段及产生冰冻危害的路段应设垫层、厚度≥150mm;采用粗砂或天然沙砾时<0.075mm的颗粒含量应<5%,采用炉渣时<2mm的颗粒含量宜<20%;三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的基本原则各结构层的材料回弹模量应自上而下递减,基层材料与面层材料的回弹模量比应≥0.3,土基回弹模量与基层的回弹模量比宜为0.08~0.4二、路基路面的性能要求一路基性能要求性能要求主要指标:1、整体稳定性 2、变形量二、路面使用要求使用要求的指标:1、平整度2、承载能力3、温度稳定性4、抗滑能力5、透水性6、噪声量熟悉:城市道路的级别类别一、城市道路分类一快速路特征:1、车行道间设中间分隔带,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进入快速车道2、进出口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3、与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道相交采用立体交叉;与交通量较小的次干路相交可采用平面相交;过路行人集中处设置过街人行天桥或地道;4、设计车速为80km/h二主干路三次干路四支路三、城市道路路面分级一面层类型、路面等级与道路等级1、高等级路面2、此高等级路面3、中等级路面4、低等级路面二按力学特性的路面分类1、柔性路面2、刚性路面掌握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的区别及特征;熟悉:城市道路的级别与类别掌握:城市道路分类及各自特征一、城市道路分类一快速路特征:1、车行道间设中间分隔带,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进入快速车道2、进出口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3、与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道相交采用立体交叉;与交通量较小的次干路相交可采用平面相交;过路行人集中处设置过街人行天桥或地道;4、设计车速为80km/h二主干路三次干路四支路三、城市道路路面分级一面层类型、路面等级与道路等级1、高等级路面2、此高等级路面3、中等级路面4、低等级路面二按力学特性的路面分类1、柔性路面2、刚性路面这里要掌握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的区别及特征;知识点2城市道路基层工程掌握:不同基层施工技术要求一、石灰土稳定土基层包括:石灰土、石灰碎石土和石灰砂砾土;特点:石灰稳定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一定的抗弯强度和抗冻性,稳定性较好,但干缩性和温缩较大;适用范围:可用于各类种交通类别的底基层,可作次干路和支路的基层;但不应用作高级路面的基层;在冰冻地区的潮湿路段以及其他地区过分潮湿路段,不宜用石灰土作基层;如必须用,应采取防水措施;一影响石灰土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1.土质;塑性指数小于10的土不宜用石灰稳定,塑性指数大于15的土更宜用水泥石灰综合稳定;有机质含量超10%的土不宜用石灰稳定;2.灰质;磨细的生石灰的效果优于消石灰;3.石灰剂量;是指石灰干重占干土重的百分率;石灰剂量较小时,石灰起主要稳定作用;4.含水量;以达到最佳含水量为好;5.密实度;强度随密实度的增加而增长;且密实的灰土,其抗冻性、水稳定性也好;6.石灰土的龄期;强度随龄期增长;7.养护条件湿度和温度二石灰稳定土施工技术要求1.粉碎土块,最大尺寸不应大于15mm;生石灰在使用前2-3d需要消解,并用10mm方孔筛筛除未消解灰块;工地上消解石灰的方法有:花管射水和坑槽注水消解法两种;为提高强度减少裂缝,可掺加最大粒径不超过0.6倍石灰土厚度的集料;2.拌合应均匀,摊铺厚度虚厚不宜超过20cm,严格控制含水量;3.应在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时碾压,先用8t稳压,后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控制原则是:“宁高勿低,宁刨勿补”;4.交接及养护:施工间断或分段施工时,交接处预留30~50cm不碾压,便于新旧料衔接;养生期内严禁车辆通行;二、水泥稳定土基层概念类似于石灰稳定土;包括:水泥土、水泥砂、水泥碎石和水泥砂砾特点:良好的整体性,足够的力学强度,抗水性和耐冻性;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交通类别的基层和底基层,不应做高级沥青路面的基层,只能作底基层;在快速路和主干路的水泥砼面板下,水泥土也不应用作基层;一影响水泥稳定土强度的主要因素1.土质;用水泥稳定级配良好的碎石、砂砾效果最好,其次是砂性土;再次之是粉性土和黏性土;对有机质含量较多的土、硫酸盐超过0.25%的土及重黏土,不宜用水泥稳定;2.水泥成分和剂量;对于同一种土,硅酸盐水泥稳定效果较好,而铝酸盐水泥的稳定效果较差;水泥土强度随水泥剂量增加而增长;水泥剂量以5~10%较为合理;3.含水量;含水量对水泥稳定土强度影响最大;在最佳含水量时最好;4.施工工艺过程;水泥稳定土从开始加水拌合到完全压实的延迟时间一般不超过3~4h;二水泥稳定土施工技术要求1.必须采用流水作业法;一般情况下,每一作业段以200m为宜;2.宜在春季和气温较高的季节施工;施工期日最低气温应在50C以上,在有冰冻地区,应在第一次重冰冻到来之前0.5~1个月前完成;3.雨季施工,应注意天气变化,防止水泥和混合料遭雨淋,下雨时停止施工,已摊铺的水泥土结构层应尽快碾压密实;4.配料应准确,洒水、拌合、摊铺应均匀;应在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1~2%时碾压,碾压时先轻型后重型;5.宜在水泥初凝前碾压成活;6. 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7. 必须保湿养生,防止忽干忽湿;常温下成活后应7d养护;8.养护期内应封闭交通;三、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砂砾、碎石基层一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分为两大类:石灰粉煤灰类和石灰煤渣煤渣、高炉矿渣、钢渣等类特点:良好的力学性能、板体性、水稳性和一定的抗冻性,其抗冻性比石灰土高得多,抗裂性能比石灰稳定土和水泥稳定土都好,适用范围:适合各类交通类别的基层和底基层;但二灰土不应作高级沥青路面的基层;在快速路和主干路的水泥砼面板下,二灰土也不应做基层;二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施工技术要求1.宜在春末和夏季组织施工;施工期间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并应在第一次重冰冻-3℃~-5℃到来前1-1.5个月完成;2.配料应准确;以石灰:粉煤灰:集料的质量比表示;3.城市道路宜选用集中厂拌,运到现场摊铺;应在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碾压;4.二灰砂砾基层施工时,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应适当挖补;5.必须保湿养生,不使二灰砂砾层表面干燥,在铺封层或者面层前,应封闭交通,临时开放交通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四、级配碎石和级配砾石基层粒料基层一级配型集料可分为级配碎石、级配砾石、级配碎砾石;二级配碎石和级配砾石施工技术要求4.应用12t以上三轮压路机碾压,轮迹小于5mm5.未洒透层沥青或未铺封层时,禁止开放交通,以保护表层不受破坏熟悉:土工合成材料施工要求一、定义及功能功能:加筋、防护、过滤、排水、隔离二、种类与用途种类:土工网、土工格栅、土工模袋、土工织物、土工复合排水材料、玻纤网、土工垫用途:1、路堤加筋2、台背路堤填土加筋3、过滤与排水4、路基防护三、土工合成材料施工要求土工布加固地基的方法及施工要求一垫隔土工布加固地基法2、施工:当采用搭接法连接,搭接长度宜为0.3~0.9m,采用缝接法时,粘接宽度不小于50mm,粘接强度不低于材料的抗拉强度;现场施工时上下层接缝应交替错开,错开长度不小于0.5m;二垫隔、覆盖土工布处理基底法同上第三章沥青混凝土面层工程掌握: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要求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要求施工工艺要求1、一般规定:密集配沥青混合料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宜小于级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3倍;2、施工准备:重要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宜先修100~200m实验段,分试拌、试铺两个阶段;了解:沥青混凝土组成和对材料的要求一、沥青混合料的组成二、沥青混凝土对材料的一般要求一沥青二石料三填充料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掌握:水泥混凝土道路的构造结构组成:路基、垫层、基层及面层一、路基材料要求: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有机质细粒土,不能用做城市道路路床填料,如必须采用,应添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二、垫层2、垫层的宽度应与路基宽度相同,其最小厚度为150mm.3、防冻垫层和排水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三、基层1、作用:防止和减轻唧泥、板底脱空和错台;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的不利影响;为混凝土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并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3、基层的宽度:根据混凝土面层施工方式的不同基层的宽度比面层每侧至少300mm 或500mm或650mm掌握: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要求一混凝土的搅拌、运输1、混凝土配合比:按弯拉强度作配合比设计,以抗压强度作强度检验;拌合物摊铺塌落度为0~65mm;最大水灰比不大于0.48;2、搅拌:常用搅拌机械有自落式和强制式搅拌机;每盘最长搅拌时间宜为:80~120s;3、运输:允许运输最长时间与水泥初凝时间、施工气温和摊铺工艺有关;二混凝土的浇注1、模板:宜采用钢模板;木模板直线部分板厚不宜小于50mm,每0.8~1m设一处支撑;2、摊铺:板厚不大于220mm时,可一次摊铺,大于时分两次摊铺,下层厚度宜为总厚的3/5;3、振捣:插入式振动器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至模板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4、钢筋设置:厚度大于250mm的板,上下两层钢筋网片分两次安放,厚度不大于250mm的板,一次安放;5、接缝:伸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宽宜为20mm;缩缝采用切缝法施工,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时用切缝机切割,宽度宜为4~6mm.三混凝土养护有湿法养护和薄膜养护;养护时间为14~21d;了解:沥青混凝土组成和对材料的要求;知识点4 城市桥涵工程掌握:明挖基坑施工技术要求明挖基坑种类:有支护和无支护一、无支护基坑一无支护基坑适用条件:1、基础埋置不深,施工期较短,挖基坑时不影响邻近建筑物的安全2、地下水位低于基底,或渗透量小,不影响坑壁稳定;二无支护基坑的坑壁形式:垂直坑壁、斜坡坑壁、阶梯形坑壁和变坡坑壁;三无支护基坑施工注意事项二、有支护基坑一有支护基坑适用情形1、基坑坑壁土质不稳,并有地下水2、放坡开挖工程量过大3、受条件限制,不能采用放坡开挖二网喷混凝土加固基坑壁施工1、一般要求:坑壁上有出水点处,应设导管排水喷射完成后检查混凝土的平均厚度和强度,其值不小于设计要求;锚杆的平均抗拔力不小于设计值的90%;2、喷射混凝土: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喷射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强度的30%时,以及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喷射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强度的40%时,不得受冻;掌握:各类围堰施工技术要求围堰的种类:土围堰、土袋围堰、竹、铅丝笼围堰,间隔有桩围堰、钢筋混凝土板桩围堰、钢板桩、双壁钢、套箱围堰等一、各类围堰的适用范围当围堰的水深≤1.5m,水流速度≤0.5m/s可用土围堰当围堰的水深≤3m、水流速度≤1.5m/s时,应采用土袋围堰当围堰的水深为1.5m~4m、水流速度较大时,应采用竹、铅丝笼围堰各类土的深水基础,可用钢板桩围堰黏性土、砂类土及碎石类河床上可用钢筋混凝土板桩围堰对埋置不深的水中基础或修建桩基的水中承台可用套箱围堰深水基础适用双壁钢围堰二、对各类围堰的基本要求1、围堰高度应高出施工期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包括浪高0.5—0.7m2、围堰外形设计应考虑河水流速增大的影响3、围堰的基底应比基础的平面尺寸增宽0.5~1.0m;4、围堰结构和断面应满足堰身强度、稳定和防水要求;三、对土围堰的施工要求1、堰顶宽度可为1~2m;2、筑堰材料宜用粘性土或砂夹黏土,围堰填筑应自上游开始至下游合龙;四、土袋围堰的施工要求1、堰顶宽度可为1~2m;2、土袋码放应自上游开始至下游合龙掌握:沉入桩施工技术要求沉入桩基础常用的施工方法:锤击沉桩和静力压桩一、锤击沉桩法一锤击沉桩法的特点二锤击沉桩设备选择沉桩设备选择的一般思路:选择锤型—选择锤重—选择桩架三沉入桩的施工技术要求1、水泥混凝土桩要达到100%设计强度并具有28d龄期2、重锤低击;3、打桩顺序:一端——另一端、先中心后周围、先深桩后浅桩、先坡顶后坡脚4、在桩的打入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锤、桩帽和桩身在同一直线上5、沉桩时,以控制桩尖设计标高为主6、无论桩多长,打桩和接桩均须连续作业,中间不应有较长时间的间歇7、在一个墩、台桩基中,同一水平面内的桩接头数不得超过桩基数的1/48、沉桩过程中,如遇贯入度剧变,桩身突然发生倾斜、位移或有严重回弹,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破碎等应暂停沉桩;二、静力压桩法、掌握: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要求一、钻孔灌注桩一钻孔灌注桩的特点二钻孔灌注桩常用的成孔方法、适用范围及泥浆作用1、正循环回转钻孔原理2、反循环回转钻孔原理3、选择钻孔设备的一般思路:选择钻孔方法——选择钻孔设备,选择钻孔设备的依据孔径、孔深、土质状况和设备能力二、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要求一对护筒的要求二骨架存放与运输三骨架的起吊与就位四水下混凝土灌注掌握:现浇混凝土墩台施工技术要求一、模板配置常用的模板有:固定式、拼装式、整体吊装式、组合定型钢模板对模板的技术要求:验算模板刚度时,其变形值不得超过下列数值:1、表面外露的挠度:构件跨度的1/400.2、表面隐蔽的挠度:构件跨度的1/250二、支架搭拆主要用途是脚手架,最常用的是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三、现浇混凝土墩台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注施工要求1、水平钢筋的接头也应内外、上下互相错开;2、浇筑混凝土的质量应从准备工作、材料、操作技术和灌后养护这四个方面加以控制;滑模浇筑应分层分段对称浇筑;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时,应插入下层砼50~100mm;3、若墩台截面积不大,砼应连续一次浇筑完成,以保证其整体性;如截面积过大,应分段分块浇筑;4、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所设置的预埋螺栓、预留空、预埋制作的位置是否位移,若发现应及时纠正;还应注意模板、支架情况,若变形或沉陷应立即校对并加固;2、高大的桥台,未经填土的台身施工高度一般不宜超过4m,以免偏心引起基底不均匀沉陷;掌握:现浇混凝土盖梁施工技术要求盖梁指桩柱墩墩帽,有装配式,也有现场浇注;要控制的三大环节:模板设计、支架搭拆、预应力张拉一、盖梁模板设计二、盖梁支架和施工脚手架一地基处理:1、地基处理,一般采用先用压路机碾压人工整平后,再在土基上铺设枕木或路基箱板,或在土基上铺设100mm碎石,然后铺设150mm砼的方法处理;2、地基处理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支架和脚手架的搭设;二盖梁承重支架1、立杆底部应有通长的槽钢或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板且上有100×100mm的钢板座垫衬;2、必须设纵、横向扫地杆;3、立杆的接长除顶部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的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4、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必须交错布置;6、搭设完毕的盖梁承重支架,必须经验收合格挂牌后,方可投入使用;三盖梁施工脚手架1、盖梁施工脚手架部分与承重支架必须分隔设置,施工脚手架一般采取双排落地脚手架;2、严禁在吊运盖梁模板及钢筋等作业时随意拆除脚手架的防护杆件;3、脚手架必须可靠接地;4、必须经验收合格挂牌后,方可投入使用三、预应力张拉1、张拉前,必须做到“六不张拉”,即:没有预应力筋出厂材料合格证、张拉前交流不清、预应力筋规格不符合设计要求、配套构建不符合设计要求、准备工作不充分安全设施未做好、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不张拉2张拉过程中,构件张拉两端不准站人,并设置可靠防护措施;3每次张拉完毕,必须稍等几分钟再拆卸张拉设备;掌握:预制混凝土梁、板安装的技术要求在城市中安装简支梁、板的主要方法为:A.人字扒杆B.龙门架C.吊机单机、双机装配式桥梁的构件在脱底模、移运吊装时,混凝土的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 吊装、移动装配式桥梁构件时,吊绳与起吊构件的交角应大于60°一、架设安装前的准备工作二架设安装设备安全性验算为了保证架设安装工作的安全,应按架设安装的荷载及规范验算一些大型的架设安装设备和相应的临时构造物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三预制梁、板构件的安全性验算二、架梁的主要基本作业一注意事项1、注意梁板的重心2、选择好起落梁板的方法3、移梁操作方法的选择梁板纵移或横移时,在坚固的轨道上使用平车较为安全可靠,且速度较快;4、设置好控制方向的钢丝绳二千斤顶起落梁1、千斤顶的选择一般起落钢梁或较轻的砼梁时可选用油压或螺旋千斤顶;起落大型的砼梁时,宜选用油压千斤顶,而不使用螺旋千斤顶三吊放梁板四横移梁、板五梁板落位7.梁、板的顺桥向位置,一般以固定端为准,横桥向位置应以梁的纵向中心线为准;熟悉: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施工技术要求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常用施工方法:支架法、移动模架法、悬臂浇筑法一、在支架上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在支架上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要求验算倾覆稳定系数不得小于1.3 ,受载后挠曲的杆件,挠度不得大于结构跨度的1/400二、在移动模架上浇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在移动模架上浇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应该注意的问题:三、悬臂浇筑法1、浇筑段落四大部分:墩顶梁段0号块、0号块两侧对称悬浇梁段、边孔支架现浇梁段、主梁跨中合龙段2、悬浇顺序在墩顶拖架或膺架上浇注零号段并实施墩梁临时固结、在0号段上安装悬臂挂篮,向两侧依次对称分段浇筑主梁至合龙前段、在支架上浇筑边跨主梁合龙段、最后浇筑中跨合龙段3、张拉及合龙顺序张拉顺序:上下左右对称张拉合龙顺序:先边跨、后次跨、再中跨4、高程控制悬臂浇筑段前端底板和桥面标高的确定是连续梁施工的关键问题之一确定前段标高时应考虑:挂篮前端的垂直变形值预拱度设置施工中已浇筑段的实际标高温度影响前三项为施工中监测工程,必要时还有结构物的变形值和应力;了解:钢梁安装的技术要求一、安装方法1、自行式吊机整孔架设法2、门架吊机整孔架设法3、支架架设法4、缆索吊机拼装架设法5、悬臂拼装架设法6、拖拉架设法三、钢梁安装要求3、钢梁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前,复验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高强螺栓连接副按出厂批号每批抽验不小于8套扭矩系数;4、螺栓穿入孔内应顺畅,不得强行敲入,穿入方向应全桥一致,施拧顺序为从板束刚度大、缝隙大处开始,由中央向外拧紧,应在当天终拧完毕;5、钢梁落梁前后应检查其建筑拱度和平面尺寸掌握:管涵施工技术一、涵洞施工准备工作二、管涵的施工顺序管涵分两种:有圬工基础、无圬工基础一有圬工基础管涵施工程序:二无圬工基础管涵施工程序包括:三、管涵施工注意事项涵洞完成后,当涵洞砌体砂浆或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方可进行回填土了解:箱涵顶进技术要求一、箱涵顶进的基本要求1、桥涵顶进前应检查验收桥涵主体结构的混凝土强度、后背,应符合设计要求2、顶进作业应在地下水位降至基底以下0.5-1.0m进行,并避开雨季施工,必须在雨季施工时应做好防洪及防雨排水工程3、顶进挖运土方应在列车运行间隙时间内进行开挖4、按照侧刃脚坡度及规定的进尺由上往下进行,侧刃脚进土应在0.1m以上;二、箱涵顶进的测量与校正三、箱涵在穿越铁路、桥涵和管线等结构时的安全防护措施顶进过程中,应对原线路加固系统、桥体各部位、顶力系统和后备进行测量监控掌握: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一、分类:按浇筑方式分:预制钢筋混凝土连续墙、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墙;通常指现浇;按成槽方式分:桩排式、壁式和组合式;按挖槽方式分:抓斗式、冲击式和回转式二、地下连续墙工法的优点施工时振动小、噪声低,墙体刚度大,对周边地层扰动小;可适用于多种土层,除夹有孤石、大颗粒卵砾石等局部障碍物时影响成槽效率外,对黏性土、无黏性土、卵砾石层等各种地层均能高效成槽;三、槽段的划分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1.地质条件; 2,后续工序的施工能力 3.其他因素;四、泥浆的功能泥浆应具有以下功能1.护壁功能;2.携渣作用;3.冷却与润滑功能;五、浇筑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混凝土应采用导管法灌注,管节连接应严密、牢固,施工前应对拼接好的导管接缝进行水密性实验;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不得中断;掌握:盖挖法施工技术隧道工程主要施工方法:明挖法、盖挖法、喷锚暗挖法浅埋暗挖法、盾构法盖挖法:盖挖顺筑法、盖挖逆筑法盖挖顺作法:自地表向下开挖一段后先浇筑顶板,在顶板的保护下,自上而下开挖、支撑,由下而上浇筑结构内衬盖挖逆作法:自地表向下开挖一段后先浇筑顶板,在顶板的保护下,自上而下开挖、。
城市道路工程知识点汇总
1. 公路的建设与管理隶属交通部门,城市道路则隶属于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部门.2. 城市道路的组成:(1)车行道,(2)路侧带,(3)分隔带(4)交叉口和交通广场(5)停车场和公交停靠站台(6)道路雨水排水系统(7)其他设施3. 城市道路的功能:1交通设施功能,2公用空间功能,3 防灾救灾功能 4 城市规划及建筑艺术功能4.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应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5. 城市道路设计包括:几何线形设计和结构构造设计6. 城市的道路设计依据:1 设计车速2设计车辆3设计小时交通量4 设计年限 5 道路红线7. 通行能力:道路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车辆的极限数8. 量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分界控制线,红线之间宽度即是道路用地范围,亦称道路的总宽度或规划路幅。
9. 城市道路的施工程序:1)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2)先深后浅的原则3)先道路工程后安装工程的原则4)先道路工程后绿化工程的原则10. 快速路与主干路属交通性道路;次干路兼有交通性与生活性两重性功能并以交通功能为主;支路一般为生活性道路;快速路及主干路是路网的骨架,次干路与支路是对交通走廊的补充。
11. 城市道路网规划原则:1快速路规划2主干路规划3 次干路规划4支路规划 5 环路规划 6 城市出入口道路规划7 交叉口规划12. 道路网的密度:是指单位城市用地面积内所有的各级道路的平均长度。
13. 道路网络节点分类:立体交叉口和平面交叉口。
平面交叉口又细化为全无控制交叉口,优先控制交叉口,信号控制交叉口和环形交叉口14. 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为四种类型:方格网式,放射环式,自由式,混合式15. 方格网式:优点是交通分散,灵活性大;缺点在于道路功能不明确,交叉口多,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16. 放射环式路网:有点是有利于市中心区与各分区,郊区,市区外围相邻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道路功能明确;缺点是容易将各方向交通引至市中心,造成市中心交通过于集中,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式路网17. 自由式路网:有点是不拘一格,充分结合自然地形,线形生动活泼,对环境和景观破坏较少,节约工程造价;缺点再与绕行距离较大,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较分散。
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及路基设计
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及路基设计市政道路的路面结构及路基设计是保证市政道路交通安全、稳定、持久的重要措施。
路面结构是由路基、基础层、面层以及附属设施等组成的,其中路基是整个路面结构的基础,是各路层的支承体系。
路面结构按照不同的运营性质和设计要求,可以分为高速公路、快速路、一般公路、城市道路等不同类型。
一般公路以及城市道路的路面结构比较简单,由路基、基础、面层共同构成。
在路基土质地比较均匀时,一般采用水泥和石子混合的垫层作为基础层,保证路面表面的平整和耐久度。
而在繁华地区或者重要的城市交通干线上,通常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作为路面面层,保证路面单向或者双向交通的顺畅性以及耐久度。
相对于一般公路和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的路面结构要求更高。
一般采用水泥路面、沥青路面或者沥青总厚度超过12cm的复合路面结构。
水泥路面是以水泥混凝土或半刚性基层为基础,以水泥混泥土面层作为路面主要部分,具有平整度好、耐久性高和抗裂性强等特点,是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的主推工程。
而沥青路面的优点是施工速度快,可快速通车,同时沥青基层作为补强材料可以提供路面稳定性,在保证路面耐久度的同时,更加适合于一些环境寿命较短,施工条件不利的路段。
市政道路的路基设计是按照各种类型道路不同的车速、载荷、使用年限等方面的特点,选择符合要求的路基厚度、路基强度及基底宽度等参数进行设计。
如若设计不合理,将会导致道路损害、钩车事故频发等影响交通安全的事故。
设计中还要考虑到各种自然条件和地质情况的影响,如水文、冻融、地震及风压等因素。
市政道路的路面结构及路基设计是保证市民道路行车安全的关键。
路基密实、结构合理、公路沥青路面等均能够有效地保证道路平整、司机行车舒适,安全到达目的地。
因此,在设计、施工和维护中应尽量避免不规则的路面凹凸、路基沉降等现象的出现,减少车辆及路面损坏,并定期进行路面维护和检查,保障市民出行安全有序。
城市道路等级分类
一、道路的组成及等级划分:(一)道路可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
1、公路的组成:线形组成、结构组成(路基、路面、桥涵、排水系统、隧道、防护工程、特殊构造物、交通服务设施)2、城市道路组成3、道路工程的主体是路线、路基(包括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等)和路面三大部分。
(二)道路等级的划分:1、公路的等级划分:高速公路、一、二、三、四级5个等级。
2、城市道路的等级划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二、路基1、定义: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
2、分类:填方路基(路堤):填土路基、填石路基、砌石路基、护肩路基、护脚路基挖方路基(路堑):土质挖方路基、石质挖方路基半挖半填路基3、组成:路肩、边坡、排水设施、挡土墙。
4、对路基的要求:1)有足够的强度:在车辆荷载、路面及路基自重作用下,变形不超过允许值。
2)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在行车及自然因素作用下,不发生滑坡、塌陷等。
3)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在水温变化时,路基强度变化小,不产生翻浆。
三、路面(一)结构组成:路层:是直接与行车及大气接触的表面层,应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良好的温度稳定性、耐磨、抗滑、平整和不透水。
基层:承受面层传来的垂直荷载并扩散至垫层和路基中。
垫层:在基层和土基之间的结构层,起隔水、防冻及扩散传力作用。
(二)度与路面排水(三)路面的等级与分类1、路面等级:高级路面、次高级路面、中级路面和低级路面。
2、路面类型:(1)路面基层的类型:按照现行规范,基层(包括底基层)可分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和粒料类。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有:1)水泥稳定土基层:不应用作高级沥青路面的基层,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面板下2)石灰稳定土基层:适用于各级公路路面的底基层,可作二级以下的公路的基层,但不应用作高级路面的基层。
3)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基层。
4)级配碎(砾)石基层。
级配碎石可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
级配砾石可用于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底基层。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资料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资料城市道路设计复习资料1.我国将道路工程分为三大类:公路城市道路特殊道路2.城市道路系统:各类型,各等级道路,交通广场,路边停车场,加油站等设施组成。
3.城市道路的组成:高架道路地下隧道人行过街天桥人行过街地下通道和大型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
城市道路指大、中、小城市、建制镇及特大城市的卫星规划内的道路、广场、停车场、桥梁(隧道)及其附属工程。
4.城市道路的功能组成部分:(1)车行道(供各种车辆行驶的道路部分)(2)路侧带(行车道外边缘石至道路红线之间的部分,包括人行道、设施带、路侧绿化带)(3)分隔带(4)道路交叉口和交通广场(5)路边停车场和公交停靠站(6)道路雨水排水系统,街沟、雨水口、检查井、排水干管(7)其他设施,如渠化交通岛、安全护栏、照明设施、交通信号等。
5.中央分隔带:分隔对向行驶的机动车流,以避免或者缓冲对向行驶的机动车发生相撞的恶性交通事故。
6.两侧分隔带/机非分隔带:分隔同向驶行驶的快慢机动车流,或者用来分隔同向行驶的机动车流和非机动车流。
7.人行分隔带:作用是分隔行人与非机动车流或者分隔不同流向的行人交通流,起组织和渠化交通的作用。
8.城市道路的功能体现:(1)交通设施功能(2)公共空间功能(3)防灾救灾功能(4)城市结构功能9.城市道路的特点:(1)功能多样,组成复杂(2)需要考虑行人,非机动车的交通(3)道路交叉口多(4)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5)景观艺术要求高(6)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7)政策性强10.城市道路分级的目的:在于充分实现道路的功能价值,并使道路交通运输更加有序、更加有效、更加合理。
11.城市道路的分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12.几何设计基本依据:设计车速设计车辆设计小时交通量设计年限13.交通量:指在道路一定时间段内实际通过的车辆(行人)数。
14.通行能力:通常的道路、交通和管制条件下,在一定时间段内车辆或行人能合理的期望通过一条车道或者道路的一点或均匀道路断面所能达到的最大小时流率。
城市道路等级分类
城市道路等级分类一、道路的组成及等级划分:(一)道路可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
1、公路的组成:线形组成、结构组成(路基、路面、桥涵、排水系统、隧道、防护工程、特殊构造物、交通服务设施)2、城市道路组成3、道路工程的主体是路线、路基(包括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等)和路面三大部分。
(二)道路等级的划分:1、公路的等级划分:高速公路、一、二、三、四级5个等级。
2、城市道路的等级划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二、路基1、定义: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
2、分类:填方路基(路堤):填土路基、填石路基、砌石路基、护肩路基、护脚路基挖方路基(路堑):土质挖方路基、石质挖方路基半挖半填路基3、组成:路肩、边坡、排水设施、挡土墙。
4、对路基的要求:1)有足够的强度:在车辆荷载、路面及路基自重作用下,变形不超过允许值。
2)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在行车及自然因素作用下,不发生滑坡、塌陷等。
3)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在水温变化时,路基强度变化小,不产生翻浆。
三、路面(一)结构组成:路层:是直接与行车及大气接触的表面层,应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良好的温度稳定性、耐磨、抗滑、平整和不透水。
基层:承受面层传来的垂直荷载并扩散至垫层和路基中。
垫层:在基层和土基之间的结构层,起隔水、防冻及扩散传力作用。
(二)度与路面排水(三)路面的等级与分类1、路面等级:高级路面、次高级路面、中级路面和低级路面。
2、路面类型:(1)路面基层的类型:按照现行规范,基层(包括底基层)可分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和粒料类。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有:1)水泥稳定土基层:不应用作高级沥青路面的基层,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面板下2)石灰稳定土基层:适用于各级公路路面的底基层,可作二级以下的公路的基层,但不应用作高级路面的基层。
3)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基层。
4)级配碎(砾)石基层。
级配碎石可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
城镇道路工程结构与材料
城镇道路工程结构与材料一、城镇道路路面分类按力学特性分类柔性路面:弯沉变形大,抗弯强度小刚性路面:抗弯强度大,弯沉变形小二、沥青路面结构组成与特点L道路结构由面层、基层、路基组成,各结构层的材料回弹模量自上而下递减。
2、地下水位较高时,①宜提高路基顶面标高②选用粗粒土或低剂量石灰或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路基填料,同时应采取在边沟下设置排水渗沟等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3、基层是路面结构的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的额力。
4、热拌沥青混合料、温拌沥青混合料使用各种整道路的面层;冷拌沥青混合料适用支路以下道路的面层。
5、路基的性能指标:(定变)整体稳定性和变量6、路面的性能指标:(承平温滑水声)承载能力、平整度、温度稳定性、抗滑能力、不透水性、噪声量。
7、降噪排水路面结构组合一般为:上面层采用OGFC沥青混合料,中、下面层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三、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特点L路面结构的组成包括路基、垫层、基层、面层2、在温度和湿度不良的环境下设置垫层。
路基湿度较大,设排水垫层;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设半刚性垫层;防冻或排水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
3、垫层宽同路基宽,最小厚度150mm。
4、基层材料选用原则:根据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
特重交通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重交通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中、轻交通直选用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湿润多雨地区宜采用排水垫层。
5、防止下渗水影响路基,设不透水底基层、底基层顶面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
(多选)6、我国多采用普通素混凝土板。
7、在临近桥梁、小半径平曲线处、板厚改变处、应设胀缝。
纵横缝8、主要原材料选择①重交通以上道路、快速路、主干路应采用42.5级以上的道路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他的道路可选用矿渣水泥,强度不低于32.5级。
②粗集料宜使用人工级配③细集料用中、粗砂,淡化海沙只能用于支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的结构组成
1K411012 掌握城市道路的结构组成
城市道路主要分为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两大类,前者以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代表后者以引汤形式的沥青路面为代表。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本构造特点将在1K411051 条阐述,这里不再介绍本条主要介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路面的基本结构、结构性能及材料。
一、路基与路面的性能要求
城市道路由路基和路面构成。
路基是在地表按道路的线型(位置)和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不同粒料或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
(一)路基的性能要求
路基既为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提供基本条件,也是道路的支撑结构物,对路面的使用性能有重要影响。
对路基性能要求的主要指标有:
1 整体稳定性
在地表上开挖或填筑路基,必然会改变原地层(土层或岩层)的受力状态。
原先处于稳定状态的地层,有可能由于填筑或开挖而引起不平衡.导致路基失稳。
软土地层上填筑高路堤产生的填土附加荷载如超出了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就会造成路堤沉陷;在山坡上开挖深路堑使上侧坡体失去支承,有可能造成坡体坍塌破坏.在不稳定的地层上填筑或开挖路基会加剧滑坡或坍塌。
必须保证路基在不利的环境(地质、水文或气候)条件下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以发挥路基在道路结构中的强力承载作用。
2 变形量
路基及其下承的地基,在自重和车辆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变形,如地基软弱填土过分疏松或潮湿时,所产生的沉陷或固结、不均匀变形,会导致路面出现过量的变形和应力增大,促使路面过早破坏并影响汽车行驶舒适性.由此,必须尽量控制路基、地基的变形量,才能给路面以坚实的支承
(二)路面的使用要求
路面直接承受行车的作用。
设置路面结构可以改善汽车的行驶条件,提高道路服务水平(包括舒适性和经济性),以满足汽车运输的要求。
路面的使用要求指标是:
1. 平整度
平整的路表面可减小车轮对路面的冲击力,行车产生附加的振动小不会造成车辆颠簸,能提
高行车速度和舒适性,不增加运行费用。
依靠优质的施工机具、精细的施工工艺、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及经常、及时的维修养护,可实现路面的高平整度。
为减缓路面平整度的衰变速率,应重视路面结构及面层材料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2.承载能力
当车辆荷载作用在路面上,使路面结构内产生应力和应变,如果路面结构整体或某一结构层的强度或抗变形能力不足以抵抗这些应力和应变时,路面便出现开裂或变形(沉陷、车辙等),降低其服务水平。
路面结构暴露在大气中,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周期性影响,也会使其承载能力下降.路面在长期使用中会出现疲劳损坏和塑性累积变形,需要维修养护,但频繁维修养护势必会干扰正常的交通运营。
为此,路面必须满足设计年限的使用需要,具有足够抗疲劳破坏和塑性变形的能力,即具备相当高的强度和刚度.
3.温度稳定性
路面材料特别是表面层材料,长期受到水文、温度、大气因索的作用,材料强度会下降,材料性状会变化,如沥青面层老化,弹性一黏性一塑性逐渐丧失,最终路况恶化,导致车辆运行质量下降.为此,路面必须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即具有较低的温度、湿度敏感度.
4 抗滑能力
光滑的路表面使车轮缺乏足够的附着力,汽车在雨雪天行驶或紧急制动或转弯时,车轮易产生空转或溜滑危险,极有可能造成交通事故。
因此,路表面应平整、密实、粗糙、耐磨,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和较强的抗滑能力。
路面抗滑能力强,可缩短汽车的制动距离,降低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频率。
5 透水性
路面应具有不透水性,以防止水州参人道路结构层和土基,致使路面的使用功能良失。
6.噪声量
城市道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交通噪声,使人们出行感到不舒适,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城市区域应尽量使用低噪声路面,为营造谧静的社会环境创造条件。
二、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的结构组成
(一)路基
路基的断面型式有:路堤一路基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
路堑--全部由地面开挖出的路基(又分重路堑、半路堑、半山桐三种型式);半填、半挖--横断面一侧为挖方,另一侧为填方的路基.从材料上分,路基可分为土路基、石路基、土石路基三种。
(二)路面
行车载荷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对路面材料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也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为适应这一特点,绝大部分路面的结构是多层次的.按使用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承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在路基顶面采用不同规格和要求的材料分别铺设垫层、基层和面层等结构层。
1.面层
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相接触的层位承受行车荷载引起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又受降水的侵蚀作用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因此面层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耐磨、不透水和高低温稳定性,并且其表面层还应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和粗糙度。
面层可由一层或数层组成,高等级路面面层可划分为磨耗层、面层上层、面层下层,或称之为上(表)面层、中面层、下(底)面层。
( 1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常用厚度和适宜层位见表1K411012 ,可按使用要求结合各城市实践经验选用.
( 2 )热拌、热铺的沥青碎石可用作双层式沥青面层的下层或单层式面层。
作单层式面层时,为了达到防水和平整度要求,应加铺沥青封层或磨耗层。
沥青碎石的常用厚度为50 -70mm 。
( 3 )沥青贯入式碎(砾)石可做面层或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下层。
作面层时,应加铺沥青封层或磨耗层,沥青贯入式面层常用厚度为5 0~80mm .
( 4 )沥青表面处治主要起防水层、磨耗层、防滑层或改善碎(砾)石路面的作用。
常用厚度为15 - 30mm .
2 基层
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并把由面层下传的应力扩散到土基,故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均匀一致的承载力和刚度.基层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虽不如面层强烈,但沥青类面层下的基层应有足够的水稳定性,以防基层湿软后变形大导致面层损坏。
用于基层的材料主要有
( 1 )整体型材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石灰稳定砂砾、石灰煤渣、水泥稳定碎砾石等,其强度高,整体性好,适用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工业废渣混合料的强度、稳定性和整体性均较好,适用于各种路面的基层。
使用的工业废渣应性能稳定、无风化、无腐蚀。
( 2 )嵌锁型和级配型材料
级配碎(砾)石应达到密实稳定。
为防止冻胀和湿软,应控制小于0.5mm 颗粒的含量和塑性指数。
在中湿和潮湿路段,用作沥青路面的基层时,应掺石灰。
符合标准级配要求的天然砂砾可用作基层.不符合标准级配要求时,只宜用作底基层或垫层,并应按路基干、湿类型适当控制小于0.5mm 的颗粒含量。
为便于碾压,砾石最大粒径宜不大于60mm.
泥灰结碎(砾)石——适用于中湿和潮湿路段,掺灰量为其含土量的8 % - 12 %。
骨料的粒径宜小于或等于40mm ,并不得大于层厚的0.7 倍。
嵌缝料应与骨料的最小粒径衔接.
水结碎石——碎石的粒径宜小于或等于70mm ,并不得大于层厚的0.7 倍。
掺灰量为小于0.5mm 颗粒含量的8 % - 12 % .
3 垫层
垫层是介于基层和土基之间的层位,其作用为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保证面层和引县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冻胀能力,扩散由基层传来的荷载应力.以减小土基所产生的变形因此,通常在土基湿、温状况不良时设置。
垫层材料应具备良好的水稳定性.
( 1 )路基经常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的路段.以及在季节性冰冻地区产生冰冻危害的路段应设垫层。
( 2 )垫层材料有粒料稳定土和无机结合料稳定土两类。
粒料包括天然砂砾、粗砂、炉渣等。
采用粗砂或天然砂砾时,小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应小于5 % ;采用炉渣时,小于2mm 的颗粒含量宜小于20 %。
( 3 )垫层厚度可按当地经验确定,一般宜大于或等于150mm 。
(三)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的基本原则
1 面层、基层的结构类型及厚度应与交通量相适应。
交通量大、轴载重时,应采用高等级面层与强度较高的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基层。
2 层间结合必须紧密稳定,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应力传递的连续性。
面层与基层之间应按基层类型和施工情况洒布透层沥青、粘层沥青或采用沥青封层。
3 各结构层的材料回弹模量应自上而下递减,基层材料与面层材料的回弹模量比应大于或等于0.3 .土基回弹模量与基层(或底基层)的回弹模量比宜为0.08 ~0.4.
4 层数不宜过多。
5 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应适当加厚面层或采取其它措施以减轻反射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