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研究综述

试论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研究综述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公平效率

[论文摘要]全球化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面临着诸如国际化与本土化、继承与创新等多方面的挑战。其中,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是最迫切、最亟待解决的难题,成为近年来教育研究热点。本文对有关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研究,并对处理二者关系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公平与效率是高等教育追求的两大目标,是教育史上永恒的话题。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一直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两难抉择。笔者基于“中国知网”五种数据库通过梳理文献发现,谈论焦点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及对二者关系的处理方面。

一、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研究的回顾

对高等教育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学术界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视角进行了研究。

1.基于理论视角的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学术界主要有三种意见:

一是对立说。此意见认为,公平和效率之间存在着一种非此即彼的交替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存在着资源需求冲突。提高高等教育公平水平,使更多的社会成员能够平等地获得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必然

要求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增加高等教育经费投入;而提高高等教育效率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当前高等教育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公平与效率就表现出明显的矛盾冲突;二是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存在着资源配置方式的冲突。一定时期,政府和社会所能提供的高等教育投入是有限的。按照公平的一般原则,应不分类型、层次、地区地在各种高等教育机构间平均分配高等教育资源,以使所有的高等教育机构都能平等地占有高等教育资源。但这样资源配置,又会使优质教育资源因得不到必要的重点支持而失去快速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而水平较低的高等教育机构却因“公平”而得到长期“保护”。按照效率一般原则,在资源配置上应加大向优质教育机构的政策倾斜,但这又进一步拉大各高等教育机构之间获得资源能力的差距,形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现象。

二是统一说。此意见认为,效率和公平在本质上是统一一致的。效率提高有助于机会增加从而促进公平实现,社会公平也有助于提高效率,当人们亲身感受到公平后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关心他人互相帮助,从而会产生巨大的效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终价值追求是公平,通过效率不断提高以实现更高层次的公平。

三是分立说。此意见认为,公平与效率之间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追求公平并不必然牺牲效率,追求效率也并不以牺牲公平为代价。公平与效率发生矛盾原因多由人们认识上

的误区造成。高等教育领域公平与效率并非一对矛盾,其一,讨论层面不同。高等教育领域中公平主要是在社会学层面上谈,而高等教育效率主要是在经济学层面上谈;其二,影响因素来源不一。影响高等教育效率因素主要来自高校内部,而影响高等教育公平的因素则主要来自高等教育外部。

笔者认为,在理解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时不应简单视为对立关系,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1)高等教育公平是高等教育效率的方向与目的。提高高等教育效率,目的在于满足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同时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必须坚持公平原则。高等教育公平作为发展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追求的目标,为高等教育效率提高指明了方向,也是高等教育效率的目的。

(2)高等教育效率是高等教育公平的前提和手段。教育是纯公共产品的理念导致教育由政府垄断供给,而财政不足必然出现教育供求资源配置失衡。从“教育服务产品”来看,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一个人接受教育必然排斥他人接受教育。

2.基于实践视角的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从实践角度即实践中如何处理高等教育效率与公平关系,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第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论。一些学者指出,在教育资源有限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矛盾是存在的。经济与社会转型时期,对改革与发展问题一般采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以加

快改革与发展步伐。“优先”也应当“适度”,首先,要“兼顾”而不是不顾,效率优先要兼顾公平。其次,要根据进程及时调整政策。政策调整不仅是为了避免矛盾激化,而且是为了寻求更高层次上公平。

第二,公平优先论。一些学者认为,无论从实施《教育法》依法办教育角度出发,还是基于社会公平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平等发展这一教育的基本目标,实现高等教育领域内的公平应始终是我们在制定高等教育政策时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

第三,效率与公平的兼顾论。这种观点认为,只要政策导向正确调节有利,就能够使高等教育效率与公平产生共生效应,达到二者兼顾目的,高等教育效率与公平得以共生,存在着三个主要基本条件:一是市场成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基础机制;二是政府成为促进高等教育效率与公平共生助推装置;三是高等学校自我规范成为高等教育效率与公平共生的重要条件。

第四,分层认识论。有的学者将高等教育“效率与公平”问题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在不同层面上分别对处理高等教育效率与公平关系进行探讨。宏观层面高等教育“效率与公平”以国家整体教育事业为背景,将高等教育置于整个教育事业中,探讨有限资源在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等之间的分配问题。即高等教育应该占有多少资源是公平的,是符合整个教育事业有效率可持续发展的。“效率与公平”在宏观层面上,

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在中观层面的高等教育“效率与公平”以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为背景,针对高等教育领域内而言,所指问题主要涉及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如何利用和配置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对于高等教育需求,才符合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效率与公平”在中观层面上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微观层面的高等教育“效率与公平”不再涉及教育资源配置,而是具体到高校的管理教学过程。在微观层面“公平优先”是应该的选择,而效率是兼顾还是同时达到高效有赖于学校具体改革方法和管理以及教学技术。

上述观点可看到,对于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学者们有不同看法,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教育追求的是高层次公平和效率,只要效率不要公平或只要公平不要效率都不是社会主义。当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发生矛盾时,为实现公平而置效率于不顾或为追求效率而牺牲公平都是不可行的,在处理二者关系时,我们应根据我国国情制定相应政策。

二、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研究中的不足

通过对近年来关于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文献总结,笔者发现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存在如下方面的一些不足:

1.实证研究不够

在研究方法上理论探讨多于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高等教育效率与公平问题,若不知道我国高等教育效率和公平现状,提出的观点又怎能有说服力?对

高等教育效率与公平问题需要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理论探讨,但是作为一个现实问题理论探讨需要以实证研究为依托,这样提出的观点才经得起推敲。

2.研究未能充分体现高等教育特点

探讨高等教育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需要从高等教育中具体问题出发,而且研究重点应放在如何实现高等教育效率和公平。

3.高等教育效率研究不足

在关于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中,关注公平问题较多,而对高等教育效率问题关注研究不够,要重视研究和提高高等教育效率问题。因为一方面,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有着巨大需求,对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功能有着强烈呼唤。加强效率研究用有限教育资源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创造更多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研究过分偏向经济学视角

关于高等教育公平和效率相互关系,在高等教育领域内争议颇多,原因是大家关注的侧重点不同,但最重要原因,还是对公平和效率两个术语内涵的不同理解甚至是误读,笼统地谈公平和效率不可能有个确定的内涵。高等教育公平应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同样其效率也应包括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因此,只有从经济和社会两个维度对公平和效率进行考察,才能澄清两者关系不能偏废其一。

5.把握二者关系时过分强调绝对性

高等教育公平只能是一种相对公平,但多数研究对二者都侧重于绝对性,因此导致二者完全对立。事实上,因为高等教育阶段教育资源很大程度上不再是公共教育资源,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是一种弱相关关系。

三、总结

目前,在教育领域中,公平与效率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不论是探讨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本身,还是探讨与这个问题密切相关的高等教育现状,最终目的都是要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在处理二者关系时,以下方面值得注意:

1.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公平与效率问题上,我们更应重视统一的方面力求缓和矛盾

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不是简单对立关系,二者处于一种动态均衡状态,我们应用联系、发展、辩证观点来分析认识二者关系,并把这种复杂关系作为制定教育政策制度的合理性支柱和现实基础,同时,从影响二者诸多因素出发动员社会各届多角度、多途径促进教育公平和效率的实现。

2.与经济领域不同,教育领域中公平与效率有其自身特殊性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面向每一个儿童,教育机会应是一种“赠予性机会”,义务教育演变成追求效率的阶段是完全背离义务教育宗旨。因此,义务教育阶段应坚持公平第一的

价值标准。

在非义务教育阶段,由于中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资源不足,教育机会是要靠个体自身努力和能力争取来竞争性机会,也就是说,非义务教育阶段公平与效率的价值至少应并重,这样才能保证教育事业健康、有序、高效、和谐发展。

3.义务教育效率对高等教育效率影响不容忽视

初等教育是高等教育基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尤其是基础性、普通性和理论性教育,具有周期长特点社会功能具有明显迟效性。办教育绝不能急功近利,追求立竿见影是不符合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的。从这个意义上看,没有义务教育的效率就没有高等教育的效率,也没有整个教育的效率。

关于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学者们的观点都有其道理,也都有其产生的背景制度作基础。我国在处理二者关系时,要结合实际,特别是在当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社会前提下,我们要处理好它们的关系,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试论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研究综述

试论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研究综述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公平效率 [论文摘要]全球化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面临着诸如国际化与本土化、继承与创新等多方面的挑战。其中,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是最迫切、最亟待解决的难题,成为近年来教育研究热点。本文对有关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研究,并对处理二者关系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公平与效率是高等教育追求的两大目标,是教育史上永恒的话题。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一直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两难抉择。笔者基于“中国知网”五种数据库通过梳理文献发现,谈论焦点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及对二者关系的处理方面。 一、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研究的回顾 对高等教育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学术界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视角进行了研究。 1.基于理论视角的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学术界主要有三种意见: 一是对立说。此意见认为,公平和效率之间存在着一种非此即彼的交替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存在着资源需求冲突。提高高等教育公平水平,使更多的社会成员能够平等地获得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必然

要求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增加高等教育经费投入;而提高高等教育效率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当前高等教育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公平与效率就表现出明显的矛盾冲突;二是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存在着资源配置方式的冲突。一定时期,政府和社会所能提供的高等教育投入是有限的。按照公平的一般原则,应不分类型、层次、地区地在各种高等教育机构间平均分配高等教育资源,以使所有的高等教育机构都能平等地占有高等教育资源。但这样资源配置,又会使优质教育资源因得不到必要的重点支持而失去快速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而水平较低的高等教育机构却因“公平”而得到长期“保护”。按照效率一般原则,在资源配置上应加大向优质教育机构的政策倾斜,但这又进一步拉大各高等教育机构之间获得资源能力的差距,形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现象。 二是统一说。此意见认为,效率和公平在本质上是统一一致的。效率提高有助于机会增加从而促进公平实现,社会公平也有助于提高效率,当人们亲身感受到公平后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关心他人互相帮助,从而会产生巨大的效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终价值追求是公平,通过效率不断提高以实现更高层次的公平。 三是分立说。此意见认为,公平与效率之间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追求公平并不必然牺牲效率,追求效率也并不以牺牲公平为代价。公平与效率发生矛盾原因多由人们认识上

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的多种观点及启示

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的多种观点及启示 摘要:为正确认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合理处理两者的关系,通过研究综述法,探讨了学者们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多种观点。认为要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从长远的、整体的、辩证的视角认识把握公平与效率关系。 关键词:公平;效率;关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公平和效率关系问题是任何一个国家都要面对的经济社会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阶段必然出现的发展性矛盾,解决的好坏,不但关系到经济建设能否顺利进行,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基础性问题。正确处理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以马克思主义公平效率理论为指导,借鉴不同学者专家的观点,从中得到启发,对正确认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合理处理两者的关系,逐步实现更高水平的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概念界定与观点综述 (一)公平的涵义。研究视角不同,对公平的定义也就不同。关于经济领域内的公平,理论界长期研究形成了不同的公平论,可概括为机会公平、结果公平、效率公平、多维公平、规则公平、主观公平等公平论断。 结果公平论以收入或产出的平均分配程度作为衡量的标准,认为社会成员分配的结果越均等越公平。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往往依据基尼系数的大小分析判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机会公平论认为经济领域的公平主要是指分配过程中的机会均等,认为只要给予每一个社会成员均等参与竞争,获取社会资源的权利,就是公平的。尽管由于每个个体能力的差异,结果是财富占有的不均等、不公平,甚至出现两极分化,那也是公平的。规则公平论认为公平是指收入分配规则的公正平等。如王家新、许成安认为公平的实质与核心内容是规则公平。包括了机会平等和过程平等。主观公平论认为公平是指一种主观感觉,心理平衡。认为公平与否,主要是一种心理感觉,由每一个人做主观评价;认为公平是一种价值判断,是一个规范的概念,是对收入分配状况的主观评价,反映着人们对不同的平等和效率组合的好恶和取舍。效率公平论承认公平评价标准的客观性,认为应该将公平与效率结合起来,以效率作为衡量公平与否的主要依据。多维公平论认为公平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和范畴。张宇认为应从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劳动公平等多方位全面认识公平。宋圭武等认为特定的公平可界定为四维空间上的一个特定点,认为公平的四个维度分别是时间维、空间维、领域维、价值维等等。 (二)效率的涵义。效率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是给定投入和技术的条件下,经济资源没有浪费,或对经济资源做了能带来最大可能性的满足程度的利用,也是配置效率的一个简化表达。具体包涵多方面含义,如果是指单位时间里实际完成的工作量,那么,所谓效率高,就是在单位时间里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多,对个人而言,意味着节约了时间;如是输出瓦特数与输入

浅谈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浅谈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一、高等教育的教育公平、高等教育效率的内涵 首先公平不能同平等划上等号塞卡达认为公平、平等两个概念至少是不相同的。公平、平等的根本差异为公平表达为Qualitative property即质的特性而平等表达为Quantitative property即量的特性。所以教育公平并不是数量意义上的绝对公平而是本质上的相对公平。在如今的社会高等教育公平主要涉及到公民能够均等地接受高等教育。在我国最主要实现教育公平形式莫过于保证每一个条件符合的公民能够公平地参与高考的权利最后凭借高考的分数拥有公平享有步入高等教育学校学习的机会。 高等教育中的效率主要包括社会效率和学生个人的效率。其中社会效率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则为那些获得高等教育的人为整个社会创造的财富比没有进入高等教育学校学习的人要多而广义则为高等教育不但为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培养了不可缺少的社会人才还可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加强国家的综合实力不断推动社会向前和谐发展。在学生自身效率方面教育效率主要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努力学习文化、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综合成绩以及提升个人能力将来能够较好地参加工作获得与之学历相匹配的工资收入等。 二、高等教育的教育公平与高等教育效率的关系

首先谈及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二者之间存在不可忽视的矛盾关系比如在一个国家由于资源有限经济发展水平缓慢等国家就往往先发展一些地区将教育资源优先分配给先要发展的地方。就算在同一区域顾及高等教育的效率也会存在高等教育公平失衡的现象教育资源、教育资金等被优先运用到重点大学上比如985、211学校等。在同一学校也通常将教育资源先分配给重点学科及专业。综上可以看出我们往往面临着难以取舍的抉择是先将大部分教育资源分配给重点发展的地区的学校、学科还是将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公平地分给每一个高校因此面对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我们须正面对待二者之间的矛盾关系。 另外在看待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上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二者之间存在的统一性。具体表现在其一高等教育公平可以促进高等教育的效率使得人们都可以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获得文化知识提升个人素质最终可以为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和谐大环境有利于社会有序向前发展是提高社会效率的有效保障。其二注重提高教育效率也会更好的促进与完善教育公平提高高等教育效率可以更好地为教育公平提供物质条件比如引入高校竞争机制通过高校对自身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广泛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以及充分获得更多渠道的教育资源最终能够让更多的公民接受高等教育。再比如先重点加快提高部分高等学校的科研水平使得学术水平能够接近或者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重点培养一些综合

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论文

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论文 教育公平要以人为本,以战略的眼光,为全体受教育者提供一个公正公平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公平的竞争中健康前行。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论文篇一 《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对于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方向有重要的导向规范作用。教育公平要以人为本,以战略的眼光,为全体受教育者提供一个公正公平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公平的竞争中健康前行,同时也为应该那些享受受教育权利的成员提供广阔的选择余地和有效的发展空间,从而激发现代教育发展的活力,提升教育的质量,实现社会的真正进步。教育公平要力争充分运用公平和效率两大原则,兼顾“形式上的教育公平”和“实际上的教育公平”。做到坚持底线,均衡考虑,以推进教育健康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教育公平;效率;形式上的教育公平;实际上的教育公平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而保证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就是全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康发展。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因此,教育公平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公平的评价标准,其精神价值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公平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教育公平可以广大的受教育者创造一种奋斗方向,加快开发每个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在公平的竞争中健康成长,为我国受教育的所有儿童提舒适的教育场所和行之有效的、可不断进步的的发展空间,为他们设计出更高的符合儿童成长的发展期望和和谐发展蓝图,让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优越性得以体现,以此来提升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谈 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对策思考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姓名*** 摘要随着现在社会的贫富差距增大,效率和公平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从社会主义本质来看,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本文从本国对待效率和公平的历史与现状出发,深刻认识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思考,认为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问题,必须要将公平提升到与效率同等的地位上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合理分配、推进教育、完善社保和法制,才能使效率和公平更加平衡。 关键词效率公平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对策思考 一、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理论概述 效率是指人的活动的效率;公平是一定历史条件下 通过经济、政治、法律、道德等方式整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准则。从社会主义本质 来说,效率就是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公平就是要达到消除剥削,消灭两极分化。因此,效率和公平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指标,却同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 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问题,首先是要正确认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效率和公平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在我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一直都被形象的称为“扩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问题。没有蛋糕何来分蛋糕之说,所以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效率,空谈公平是毫无意义的。从本国发展来看,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的一直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分配非常公平,但生产效率低下,社会物质匮乏,大家的生产生活资料都得不到满足,根本就谈不上分配公平。从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来看,只有物质财富更加丰富时,公平才会增长,越是在不发达的阶段,收入分配就越达不到不公平。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全社会也才能达到最大的公平。也就是说,效率使公平建立在更雄厚的物质基础上,公平的最终实现要以效率的极大提高为基础的。没有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效率的极大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另一方面,公平为效率的提高提供了保证,也就是说“分好蛋糕”可以为持续“做大蛋糕”提供持久动力,同时可以为持续“做大蛋糕”营造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对效率有重大影响,分配公平合理能够使各个阶层的劳动者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能够促使社会稳定发展,从而全面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相反,严重的分配不公,无论是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还是收入差距过大乃至产生两极分化,都会降低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甚至发生社会动荡,影响效率。但这里我们所说公平并不是绝对的公平,而是相对的公平。绝对的公平只能降低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导致

公平与效率21世纪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厦门大学

教育学家茶座——关于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聚谈 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是一个由一大批教育学家和非教育学家回答了好几年都没有说清楚的问题,它既是一个难以回答的理论难题,更是一个难以操作的实践难题。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高等教育阶段过渡,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问题愈发凸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高等教育领域内尤其是在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过程中出现的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涉及高等教育发展的许多方面,大多数难以完全避免,至少在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未能避免,使得这一问题又具有高度的普适性。无论从哪个角度考察,在新世纪的洪钟大吕敲响过后,关于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问题的研究和讨论都显得十分必要又极具意义。2002年9月26—28日,来自美国、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中国台湾、香港及国内的专家学者150余人汇聚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就“公平与效率: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开研讨,话语的力量,思想的声音,前所未有地在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语境中蔓延开来,怒放如花。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如何? 潘懋元(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平与效率,就其抽象性说,是永恒的命题。是人类不断追求的价值观念。但在特定的时代就特定的事物来说,则是一个适时性的问题。人们需要根据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对具体的实际问题,从理论层次上进行审视,作出比较准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中国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许多热点问题,如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大学生收费问题、统一高考问题、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重点大学与重点学科的设置问题等等,都要根据公平与效率原则及其相互关系,作出判断与选择。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正如有学者所认为的那样,从逻辑上说,不是一对矛盾概念,而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但在一定的情况、一定的条件下往往产生矛盾。从现实出发,人们往往把它们视为一对矛盾统一的概念,而并非所谓“认识的混淆、失误”。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协调得当,相得益彰,可以双赢;处理失当,矛盾激化,可能两败。为实现公平原则而置效率于不顾,或为追求效率达标而置公平于不顾,都是不足取的。理论研究者、政策研究者的任务就是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求它的平衡点,也就是公平与效率间的最佳区域。 冷余生(湖北大学教科所教授):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本质上属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由不公到公、由低效率到高效率,是公平与效率演化的逻辑。公平与效率是辨证的对立统一关系,既有互动性、又有矛盾性,不应看作“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问题在于要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 胡建华(南京大学高教所副教授):经济领域的公平与效率一般被认为是一对有着矛盾关系的概念。然而在高等教育领域,高等教育的效率从本质上来讲是指资源的有效使用与有效配置,主要是在经济学层面上加以讨论,高等教育的公平说到底是指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均等,主要是在社会学层面上的讨论;影响高等教育效率的因素主要来自高等教育内部,诸如资源的有效配置、学校的师生比、校舍设备的利用率等,影响高等教育公平的因素则主要来自高等教育外部,如家庭背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住环境等。因此,与经济领域内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关系有别,在高等教育领域内似乎不存在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直接的矛盾关系。 公平优先还是效率优先? 潘懋元:公平与效率,不是同一层面的概念。公平,体现平等、正义、人权等基本理念,

教育公平文献综述

关于教育公平的文献综述 教育公平的问题作为社会公平的一个方面,自古就有。但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才先后将教育公平问题作为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开始实际调查和理论研究。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也开始丰富起来。随着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理论界的讨论热点由最初提出入学机会均等,扩展到教育选择的自由、资源分配的公平,再延伸到教育过程的公平,重视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等方面。因此,各国在努力实现入学机会、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公平之外,注意力已开始转向对教育过程公平的追求,并尽量采取更积极的方式来保证它的实现。 (一)国外的研究视角及其主要理论成果 1.人权角度 学者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研究与西方国家争取民主平等、维护人权尊严等社会运动有着深刻的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涌现出一股巨大的争取民主平等和维护人权尊严的潮流,这些潮流也极大的影响了教育领域,引起了教育界的巨大反响和呼应。 联合国1948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规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论任何社会阶层、经济条件、父母的居住地,在享受教育权利时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公平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基本人权的体现。在确认教育公平是一项基本人权的基础上,同时确认了享有公平的教育过程是一项基本人权。 2.现象分类角度 从现象分类角度对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公平现象进行阐述,希望引起社会的关注。其中涉及教育过程方面论述的主要有:麦克马洪(McMahon)的三类型说和托尔斯顿?胡森(Torsten Husen)的教育机会均等时期说。 麦克马洪提出,教育公平有三种类型:(1)水平公平(horizontal equity),指对相同的人相同对待;(2)垂直公平(vertical equity),指对不同的人不同对待; (3)代际公平(intergenerational equity),指确保上一代人的不平等现象不至于全然延续下去。麦克马洪提出的水平公平和垂直公平的概念,对教育过程公平进行了阐释,即在教育过程中应确保相同者受到相同对待,不同者受不同对待。 瑞典的胡森在《社会环境与学业成就》一书中提出了教育机会均等时期说。他认为根据受教育时期不同,可将其分为: (1)起点均等。指个体入学机会公平,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与社会给每个适龄儿童提供相等的入学条件。 (2)过程均等。指接受教育机会公平,使人人都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 (3)结果均等。是指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即在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接受教育后达到一个最基本标准,进而使学生成就机会更加均等。其中,过程均等即包含了教育过程公平的含义,指出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应受到平等地对待,拥有教育条件以及享有的各种机会的均等。 3.罗尔斯的伦理学视角 罗尔斯(John Rawls)的公平原则对教育公平的规范在伦理学上,公平(equity)更多地被理解为公正、正义(justice)。 他提出了公平三原则:平等自由原则、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其中,第一个原则优先于第二个原则,第二个原则优先于第三个原则。罗尔斯的公平观明确提出了三个原则孰先孰后的优先性问题,反映了“合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的公平基准。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了关于公平的补偿理论,即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先天不利者和有利者使用并非同等的尺度,达到了某种补偿效果。现代教育均等运动对处境不利儿童的援助,就是补偿理

700字教育公平的论文

700字教育公平的论文 篇一:教育公平论文 教育公平论文 摘要:教育公平的起点是量性公平,终点是质性公平;真正意义的教育公平是质性公平。 关键词:课程;资源;教育;公平 高等教育公平,自20世纪末,已经成为全球性社会发展诉求。“基于个人禀赋,所有的人应公平地接受高等教育”[1],在此理念推动下,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使得高等教育接受者比率逐渐趋于均化,高等教育起点公平基本上成为现实。然而,起点公平是高等教育公平的初级阶段,仅是量性公平(quantitative equity; quantitative equality)。在量性公平实现之后,人们必然会将目光转向于更高层次的公平即质性公平(qualitative equity; qualitative equality)之上。教育质性公平的衡量标准是学生所获教育质量的高低,而课程资源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课程资源的优劣与否,关涉教育质量的高低,也进而影响教育公平的实现。 一、优质课程软资源是影响教育公平的决定性因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年第6号工作文件《教育公平与公共政策:十六国比较结果》将教育公平划分为入学公平、资源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面度[2]。入学公平可以纳入量性公平范畴,而资源公平和结果公平则可以纳入质性公平范畴。教育量性公平只是教育公平的初级公平、表层公平;教育质性公平才是教育公平

的高级公平、深层公平。量性公平实现之后,人们必然追求质性公平。有学上,然 篇二:毕业论文《浅谈教育公平.》 系(院):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黄思桃 指导教师:周艳 论文题目:浅谈教育公平 08高初等2班学号:0806420234职称:讲师完成日期:2021年9月30日 【摘要】 教育公平的内涵《辞海》对“公平”是这样定义的:“作为一种道德要求和品质,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性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我国在法律上规定了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教育公平有法律上的保障。但在现阶段,我国教育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 【关键词】 教育公平、策略、教育现状、教育不公平 目录 一、从当今社会上的不同阶段来谈谈教育公平的现状-4 二、分析教育不公平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 - - - 7

高等教育的公平及效率问题探讨

高等教育的公平及效率问题探讨 一、“教育公平”的历史性、发展性和相对性 从本质上来说,“教育公平”是和教育资源的享受联系在一起的。有 人享受到了这部分资源,有人则没有;有人享受到了较多的资源,有人则 相对较少。这就是教育的不公平。“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 理念之一就是针对这种不公平的现象而提出的。不过,遗憾的是:只要 社会教育资源不能满足全社会所有人需要时,绝对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则注定只能成为理想,而成不了现实。为此,人们逐步把眼光指向了相 对意义上的公平。不过,这个相对意义上的公平也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发 展的,具有历史性、发展性和相对性的特点。 研究表明,教育资源分配方式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的变化: 1.权力公平阶段。在封建社会,教育资源的分配都以父亲的社会地位 和政治权力为依据。父亲有多大的权力,子女则享受相对应的教育。这 种方式与当时把教育主要当作维系统统治阶级政治地位的工具相关。“学在官府”则是权力垄断教育的典型表现。中世纪的欧洲,能够发现 同样的情况。 2.水平公平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理解到:教育不但在维系一 定社会权力结构中有重要作用,对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各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几乎都选择了以学生的水平为依据的 教育资源分配方式。日本国宪法第26条规定:“全体公民适合其水平,具有公平受教育的权利”,并在教育基本法第3条关于教育机会均等中 规定:“必须给予一切国民接受适合其水平的教育机会,不能根据种族、信仰、性别、社会身份、经济地位或门第在教育上造成差别。”强调 了“教育机会”与水平之间的联系。在水平公平背后存有的假设是: 与一般学生相比,最有水平的学生在接受相同教育后,为社会能做出最 大的贡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得到了最大水准 的统一。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提高资源配置 效率和公平性 效率和公平是相伴而生的。任何一件事都有效率和公平问题。效率和公平在某些事件中可以同时实现,“双赢”和“多赢”就属于这种情况。而大多数情况下,两者存在着矛盾。效率和公平是一个历史性难题,因为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常常处在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境地,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效率与公平的获得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当政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而对高等教育资源进行有重点和选择性的分配时,会丢失公平;而当政府为了公平而对高等教育资源平均配置资源时,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就会受到损害。 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遇到的不公平问题 (一)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地区间不平衡 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致使人均教育经费及教育资源配置地区之间的差距相当显著,这种教育资源的配置状况直接造成了我国不同地区之间高等教育在质量、水平、数量及发展速度上的差距。 (二)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的下放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育部将绝大多数的大学下放给地方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分权管理,在于调动地方自主办学的积极性。这一举措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对于发达地区而言,其经济足以支撑当地的高等教育的生存与发展,与以前比较,甚至在很大程度上盘活了高等教育,使高等教育的运行同经济发展呈现出良性循环的局面,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而经济落后的老工业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情形却不容乐观,甚至令人担忧。以老工业基地为例,由于老工业基地经济的转型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撑,因而经济的转型很

困难。地方政府在应对经济上的关停并转方面已经是捉襟见肘了,就更谈不上对教育的投入了,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数量也就成为了问题。越是在经济发展的断裂带上,学历主义上演得越激烈。家长们把孩子上大学当成了孩子未来发展的唯一出路。其结果,使得质量平平、数量有限的地方大学的身价被抬高了许多,明显地表现是入学分数的提高和学费的激增。 (三)市场经济追求效率优先的原则在短期内也加强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 我们目前选择的是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主要目标是效率。在教育方面,为了追求教育的效率,我们还将公益性的教育事业产业化、市场化。甚至还试图通过刺激教育消费来拉动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发展。尤其在高等教育领域,我们学习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采取产学合作、校企联系、教学科研统一、创建科学园区、高等教育私营化、高等教育产业化、高校后勤社会化等措施,旨在提高高等教育效率。目前,我国的教育市场已初具规模。但是,由于教育的市场公平与教育的社会公平在内涵上存在显著差距,使得教育在追求效率时,忽略了社会公平。这是因为,教育的社会公平以平等为其内核,目标是实现教育的机会均等;而从市场的角度看教育的市场公平,则以不平等为其内核,目标是实现教育效率,这必然会对教育机会实行有差别的分配。当教育走向市场,教育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买卖时,就会出现谁花钱谁受教育的局面,教育的社会公平就成为一种理想。 (四)历史上高校布局不均衡也导致了教育的不公平 我国多数大学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相对集中于大城市。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大学的差距进一步加大。发达地区不仅在大学的数量上占有优势,而且在大学的质量上也占有绝对优势。名牌大学大多坐落于发达地区。其结果,当地的孩子就有更多的机会上大学、读高水平的大学。由于地方的保护政策,就出现了发达地区的孩子仅仅凭借较低的高考分数便赢得了名牌大学的入门证的教育社会现实。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一、问题及重要性 2000年9月偶然去看看学生现在读的政治经济学,想了解其中有什么新内容。让我惊讶地发现,其中讲“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并把它列为政治原则。(《政治经济学原理》,主编:李茂文,彭迈)。这观点太大胆,令我震惊。细读该书,却没有见到有关“效率优先”的论证,它只是主编武断地将它作为了经济学的 一个原则。再问学生:“老师怎样讲?”“老师讲:‘过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没有搞清,现在搞清了──效率优先。效率上去了,生产发展了,物质丰富了,人民生活水平就会普遍提高,就自然有了公平。因此效率优先。’”公平与效率是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遇到的极重要的问题。弄清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弄清如何怎样发展经济,治理经济;弄清如何怎样使社会长治久安,使人民幸福生活的大问题。因此弄清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经济学中极其重要的问题。认识错误将会误国害民。然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复杂深奥,难以论证。所以它是经济学一直无法实证,论证不清的一个问题。为此本人经过较长时间的思索,感觉有所心得,现拿出来与理论爱好者共同求证其关系。 二、问题的难点 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经济学界观点多种多样,一种观点: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公平多,效率就差;效率高,公平就差。另一种观点认为:

公平与效率并不总是对立与矛盾。认为公平与效率是矛盾的观念,大概起源于古典经济学者。 在当今中国,许多人认为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矛盾的。其思想过程与依据其一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探索实践过程中,实行个人收入差别较小的平均分配,形成生产效率降低,经济短缺的事实。另外的人反驳这种观点,认为平均分配是不公平,是假公平,是由于不公平、假公平造成了效率低。认为造成社会生产效率低的都是假公平。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个难点与关键,是认识“公平”,弄清什么是“公平”。 这个问题论证的第二个难点,也是经济学的难点,是人们对实事的认识不一致。人的利益差别形成立场观念差别,形成人们对事实解说不一致,对事实不认同。不同立场观点的人对同一事实的解说往往很矛盾。历史事实是不会自己说话的,事实要靠人来解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事实解说不一致,真理确立就困难了。如有些人把“人民公社”实行的“大锅饭”制度解说成公平。另些人把“大锅饭”解说成假公平不公平。前者论证公平与效率对立,公平使效率降低。后者认为不公平导致效率降低,公平是效率的基础,有公平才会有经济发展。又如,左派理论家把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解说成不公平,由于西方生产效率高,经济发展快,以此论证并很容易征服人们,使之认为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矛盾的。这是许多中国人认为公平与效率对立矛盾的第二个思想过程与依据。因此对这个问题的实证,及经济理论的实证,读者要注意立论者对事实解说是否对,是否“真”。目前在社会经济知识领域,由于经济学不成熟,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缺乏科学的正确的认知,加上人的立场观念干扰,我们所谓的政治经济历史“知

对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思考

对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思考 教育公平和效率一直是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教育公平是指每个学生都有平等机会接受教育,而教育效率则是指教育系统的效率和教育质量之间的平衡。虽然这两个问题看似没有直接联系,但实际上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首先,教育公平是实现教育效率的前提。在一个公平的教育系统中,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公正的评估和适当的支持。这样,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质量更高、更具挑战性的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成绩。相反,如果教育系统存在不公平,即一些学生在教育机会上处于劣势地位,那么这些学生往往会在学业上落后于其他学生,并导致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的差异扩大。 其次,教育效率与公平相互支持。一方面,教育效率的提高可以帮助解决教育的不平等问题。例如,在贫困地区,由于学校的资源和条件相对较差,学生常常面临着无法获得优质教育的困境。但是,提高教育效率可以使学校更好地利用自身资源,在更短的时间内提供更好的教学质量。因此,教育效率的提高可以缩小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的差距。 另一方面,教育公平也可以促进教育效率的提高。一个公平的教育系统可以鼓励所有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不受社会或经济背景的约束。这样能够诱导更多学生进入学校,并且以更积极的态度学习。最终,这将产生更高的学习成果和更高的总体教育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注意到一些风险。一方面,过于追求教育效率可能会削弱教育公平,导致一些学生的教育机会和教育体验很大程度受到限制。与此同时,过于强调公平可能会降低教育效率,因为某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总之,教育公平和效率之间存在着相互支持的关系。一个健康的教育系统必须同时关注教育的效率和公平,并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方法,达到平衡和增进教育质量的目标。

2023年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公平和效率的问题

2023年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公平和效率 的问题 教化的公允与效率问题 教化公允,从根本上讲它是受社会公允的影响,也就是说教化,面对着社会公允的状况,它必定要影响到教化公允的程度,而教化公允的实现程度它和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允的现实是有干脆的关系。当然,教化的公允,反过来讲它也会影响社会公允,它可能会起缩小社会差距的这种作用但是它可能也会教化上的一些决策问题,它也会拉大社会差距。所以,我想分析,中国现在社会公允的状况,中国是一个二元结构的社会,从历史上看,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是存在着明显差距的。这种差距和发达国家,有一点不一样的它是跨越历史阶段的差距,在东部一些沿海城市,正在探讨向学问经济,向学问社会发展的时候,在西部的许多农村地区,它还没有起先工业化它还处在前工业社会,所以它这个落差是特别大的这是一个历史现实,我们不行能在短期内,认为地去拉平这种差距。 现在一个新的状况是随着安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发展,效率优先在完全的经济发展中间,已经占了主导地位,那么

在这样状况下,既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拉大了地区和人群之间的差距,事实上在整个80年头和90年头这种差距是不拉大的。我想不举这个详细数字,我只讲一点,就是说,根据世界衡量贫富差距的一个指标,经济系数,这个经济系数在中国,现在,梁定邦先生说的是40,我看到的材料是46。什么概念呢?就是说,中国现在的贫富差距是处在世界中上水平,也就是说是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所以这就是我们教 育现在面对的社会的一个公允的实际。这样一个实际。那么在这种状况下,教化必定会受到社会目前这样一种贫富状况,或者说,社会分层的这种现实的影响。 同时,中国教化在公允和效率上,还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因为,中国在现阶段,它存在着教化供求的一种明显的不平衡。就是,教化的供应不能满意社会日益增长的教化需求。尤其是高层次,高质量的教化,和供求冲突是非常尖锐的。而且,在短期内,我们还不行能完全缓解这种冲突,等谈不上从根本上立刻解决这个冲突,在这样一种状况下,教化,如何处理好公允和效率的关系呢?我觉得,中国要解决教化上公允和效率这样一对冲突,它首先要建筑在加快教化发展,这样一个基点上,因为,没有教化事业的加快发展,就没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公允和效率的冲突。也可以说,假如经济上讲,发展是硬道理的话,道理也应当说,发展是硬

高等教育价值取向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高等教育价值取向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引言 在当前社会中,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备受关注。高等教育的效率和公平是其中两个重要的考量因素。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中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分析二者的相互影响和平衡。 效率与公平的概念 首先,让我们明确效率和公平的概念。 效率 高等教育中的效率通常指的是资源的合理利用。它反映了教育机构和个体在达成学习目标、完成任务和生产知识方面的能力。在高等教育中,效率的提高可以确保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成果。 公平 公平则是指资源的合理分配,确保每个人有机会接受和利用高等教育。公平的追求是为了使教育机会能够平等地分配给每个人,不论其背景、性别或社会地位。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高等教育中,效率与公平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两者常常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下面我们从不同角度来探讨二者的关系。 资源配置与公平 高等教育中,资源的分配是一项关键任务。如果资源的分配过于趋向于效率,可能会导致某些群体无法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从而降低了教育的公平性。相反,如果资源的分配过于趋向于公平,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降低。

为了平衡效率与公平,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制定公正的入学政策、建立多元的奖学金体系等措施,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此外,透明的资源分配机制、有序的资源调度和监测系统也是保障教育公平性的重要手段。 教学质量与效率 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是提高效率和保障公平的基础。优质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率。然而,如果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受到限制,效率也将下降。 教育机构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估机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也是保证高等教育效率的重要措施。 就业与公平 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的支持。就业机会的均等是高等教育公平性的体现。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地区差异等因素可能导致就业机会的不均等。 为了保障公平,教育机构应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此外,建立起与社会、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加强就业信息的分享和不同地区就业机会的平衡分布,也是促进就业公平的有效手段。 结论 高等教育价值取向中的效率与公平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只有在效率与公平的平衡中,高等教育才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个体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育机构应加强资源配置的公正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就业机会的均等分配,以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率和公平。

浅析教育公平与效率

浅析教育公平与效率 作者:杨琳 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年第11期 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是一个难以回答的理论问题,也是—个难以操作的实践问题。一个被许多教育家和非教育家研究了很多年都没有回答清楚的问题。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今天,对教育公平与效率这一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是十分必要的并极有意义的。 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在讨论两者关系之前,必须对教育公平与效率这两个概念做一个界定:本文将就教育公平、平等、公正这三个词语作为同义词笼统使用,因为在汉语中,它们几乎是同一内涵的词语。同样的,教育效率、效益、效果也以效率为代表(其实三者是有区别的)。2002年9月26日至28日,来自美国、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中国台湾、香港及国内的专家学者150余人汇聚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就“公平与效率: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开讨论,会上大多数人认为教育公平与效率是一组矛盾的统—体。另—部分则认为,两者并不矛盾,理由是:从逻辑上说,公平是伦理学上的概念,效率是源于经济学上的概念,两者不属于同一范畴体系,更说不上相互矛盾。其实,公平是—个价值问题,效率也是一个价值问题,它是人的实践活动的结果,明确地体现出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反映了一种活动与人自身的价值关系。把这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在具体情况和具体条件下,两者往往产生矛盾。美国学者阿瑟·奥肯说:“(虽然)并不意味着凡有利于这一方的因素就必然有害于另一方,但有时,为了平等就要不惜牺牲效率,为了效率又不得不影响到平等,因为平等和效率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它们互相需要的原因——在平等中放入一些合理性,在效率里添加一些人性。”瑞典教育家托尔斯·胡森则提出了“均等不相容性”理论。认为:一方面由于遗传性的差异。人与人之间是生而不平等的,即遗传性差异与平等之间具有不相容性;另一方面当代社会对分工要求过高、过细以及专业性过强等都与教育平等之间形成了不相容性。所以,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与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均等不相容性”密切相关。在现在的教育活动中,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与教育公平之间存在不相容性,即有限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与追求教育公平的目标相矛盾。这种“均等不相容性”在理论上就表现为: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例如,在国家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是先发展中部,然后凭借东部的力量发展西部还是中西部同时并进,或者把有限的资源平均分配给东西部?同样,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是优先发展重点学校、重点学科,加快部分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在科学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培养一批高科技高质量的专门人才。然后带动全国教育水平的提高,还是把有限的教育资源平均分

教育公平文献综述

有关教育公平的文献综述 姓名:彭春春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号:21005015 摘要:公平是人类始终追求的目标,而教育公平是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教育公平问题也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教育公平是我国目前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问题在教育领域的折射和反映,也是公平价值观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延伸,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社会不公平. 关键字:教育公平;对策;原因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教育公平的基本内容就是实现教育利益分配的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之本。关于教育公平我国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教育不公平问题在我国当前社会中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全面理解教育公平有重大的意义. 一、关于教育公平内涵的研究 (一)伦理学视角。从伦理学视角来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在伦理学上,公平更多地被理解为公正、正义。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二层次是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第三层次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而通常,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从伦理学来看,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社会不公平,因为教育的不公平不仅影响人的一生,而且影响世代人的平等发展。 (二)经济学视角。我国近十年关于教育公平的讨论是从经济领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命题切人的。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教育公平是与教育效率相关的概念。从经济学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来看,教育公平本质是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动态平衡,教育公平的核心价值是平等与效率. (三)法学视角。从法学角度看,教育公平就是受教育权利的普遍化问题,是一个基本人权问题。受教育权利的发展经历了从平等到不平等,又趋于平等的演变过程,由一种少数人的特权转化为普遍的公民权利并受到法律的肯定和保护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现象。目前,受教育已经从自然权利发展为法律权利从不平等的特权发展为普遍的乎权从义务性规范发展成为以权利为本位的,权利与义务统一的法律规范从个人权利发展成为民族的、国家的乃至全人类的共同权利。 (四)社会学视角。基于这一视角的研究,主要从社会学中关于社会分层的观点,探讨社会分层(包括经济分层与文化分层)与教育获得之间的关系,认为阶层差距也成为除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性别差距之外影响教育公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想改变教育不公平现状,除了进行教育改革,更为重要的是要进行彻底的社会改革,从根源上来改变产生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制度本身。 (五)法理学视角.

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兼顾论

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兼顾论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随着人类社会与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日趋复杂,高等教育合理分流在促进公平与效率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试图在辩明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兼顾的价值,以及合理分流在促进公平与效率兼顾中的作用。 一、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复杂辩证关系 近年来,关于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在学术界讨论甚多,莫衷一是,大致有五种观点: 一是不可兼得论。这种观点认为,公平和效率之间存在着非此即彼的冲突关系。这种冲突因高等教育系统中同时存在正义、能力、自由和忠诚四大价值观念而不可避免。维护社会正义的价值观主张高等教育系统内应该处处体现公平精神,而推崇能力的价值观却认为盲目追求平等不但没有实效而且会浪费资源,贻误学生。“正义与能力价值观的冲突本质上是公平与效率的冲突。强调能力是为了追求效率,因为教育资源稀缺的现实使教育公平的理想难以实现,极度匮乏的高等教育资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教育需求,要合理分配和使用教育资源就必须考虑效率问题。此外,追求公平往往会忽视个体能力的差异,违背因材施教的原则;而过分强调能力又会影响民主的进步,阻碍高等教育大众”。 二是相互统一论。这种观点认为,效率和公平“本质上并不是对立的双方。从长远过程和根本利益上考虑,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没有一定的教育公平和机会均等就会制约效率的提高,而教育效率的提高又在促进和呼唤着教育的公平”。 三是效率优先论。这种观点认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经济与社会转型时期,以及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只有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取向,才能切实解决高等教育资源稀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