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的表现手法

合集下载

新闻写作课件(第三章)

新闻写作课件(第三章)
新闻写作 (思考与训练)
.
第三章 新闻报道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一节 新闻报道的语言特征
一、确切 新闻报道语言要求表达准确而明晰 。用词 多使用中性词语,不轻易评判和定性,不 轻易使用感情色彩过重或倾向性过明显的 词句。 注意语言和整篇报道的协调性。
例:
5月12日凌晨,河南鹿邑县法院原院 长、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高天峰和26 岁的女儿高炜艺在家中遇害。昨日,周口 市警方表示,此案件为预谋作案,高天峰 的儿子高炜晟涉嫌此案。但是否为雇凶杀 人,目前具体案情尚不明朗,警方现在不 能给予评论。 (新京报报道)
京华时报讯(记者刘晓旭)前天傍晚, 奥美中国北京分公司一名年轻员工在办公室 突发心脏病,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年仅 24岁。昨天,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事 发前一周,该名员工已有身体不适,目前, 公司正在同其家属处理善后事宜。
新华网三沙5月14日电 5月6日至 14日,海南省三沙考察团对三沙市相关 岛礁和海域进行实地考察,并慰问守礁 官兵和渔民,以加强和推动三沙市后续 各项建设。 此次考察是三沙设市以来,海南省组 织的第一次对三沙市的全面考察活动。 考察人员乘坐“中国渔政310”船深入三 沙海域及其岛礁,全程2270海里,重点 考察了南沙曾母暗沙、永暑礁、美济礁 、渚碧礁等地,并在曾母暗沙举行了主 权宣示活动。
四、抒情 1、用事实打动读者,尽量少用直接抒 情的方式 2、对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题材报道, 应点到为止,不可过度渲染 3、简约、客观的描述更能为读者所接 受,更能打动读者。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 行情系统监测,与前一日相比,11月1 7日,监测蔬菜价格已连续一周整体上涨 ;猪肉价格持平;鸡蛋、牛羊肉价格微涨 ;水产品价格微幅波动;成品粮、食用油 、水果、奶类价格基本稳定。

新闻导语写作技法20条

新闻导语写作技法20条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1、一语破的法新闻是“抢”出来的,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9年4月20日午夜时分,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开始了震惊世界的渡江战斗。

4月22日2时,新华社在播发如此重要的新闻时,导语仅用了一句话: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

“30万人渡过长江”,这就是当时人们最急于想要知道的新闻,其他的尽管按下后说。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

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更是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5个字,一语破的,如雷贯耳,这篇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悬念”,又称“扣子”或“关子”,常用于文学作品和戏剧表演。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自然富有魅力。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新华社记者的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全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

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

你想知道么?你就得往下读。

美联社1981年6月13日播了该社驻伦敦记者的一条电讯稿,它的导语给人的“悬念”更玄:据警察和目击者说,今天正当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数百万臣民观看下骑马巡行伦敦中部时,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失业青年突然跑上前去,朝着女王连打六响空炮弹。

失业青年向女王开枪,这“关子”卖得够大的,不由得你不弄个明白才罢休。

3、欲擒故纵法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放是为了更好地抓。

一放一抓,先放后抓,看似消闲,却暗藏杀机,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

新闻中的抒情技巧

新闻中的抒情技巧

新闻中的抒情技巧描写就是刻画形象、展示画面,它是使新闻形象化的重要手段。

描写按表现风格可分为白描和细描。

(1)白描。

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

(2)细描。

细描就是运用比喻、比拟、夸张、引用等多种修饰手法对人物或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按描写的视角可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1)直接描写。

直接描写又叫正面描写,就是记者直接对人物和事物本身进行描写。

白描多属直接描写,新闻的真实性要求多用直接白描,这样描写出的形象才会实在、真切,可信度高。

(2)间接描写。

间接描写又称侧面描写,就是记者通过描写与对象有关的人或物来烘托对象。

在通讯写作中,问接描写是存在的,主要有两点原因:是记者不可能事事亲见,二是有些内容必须间接描写。

间接描写比较虚,形象难以确定,但往往能给人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按描写的内容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1)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2)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白然环境的描写。

环境描写借境说话,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主题;可以加强事件的真实感、可信性;表现人物的身份或精神风貌;烘托主人公的心情抒情表现手法的展现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抒发记者对通讯所写人和事的褒、贬、爱、憎之情。

抒情要抒真情,只有真切自然才能打动人抒情可以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1)直接抒情。

即直抒胸臆,由记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2)间接抒情。

指记者不直接出面,而是依附于事、理、景来抒发感情,它可以融情于叙述、议论和描写之中。

新闻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写作复习资料一.新闻写作的主要题材:(1)常规的基本题材:报道性题材:消息,通讯评论性题材:例如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等(2)边缘性,交叉性新闻题材:1,文学,社会学,与新闻结合的题材2,结合“社会想象力”而发展的题材3,广电等新媒体中的新闻题材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一,追求真实1.坚持以事实出发2.注意观察的全面性3.严谨主观想象4.坚持核实原则二.保证确有此事1.保证确有此事2.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真实3.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真实4.新闻中涉及的新闻事件的各种细节必须真实三.交代来源:1.下述情况可以考虑不注明消息来源:消息来源是公报,众所周知的消息,已经被多种来源证实的消息,记者就是事件的目击者,不具有争议性的消息,2.关于匿名消息来源的处理:对于要求不公开报道的材料,记者不能直接使用,除非另外找出消息来源。

3.隐藏记者身份:只有当记者成为直接的新闻事件的目击者或者是记者本人构成新闻要素的时候,记者才能现身于报道之中四.谨慎验证五.保持公正六.坚守客观:1.客观的叙述事实而不带有个人的感情和偏见2.使用直接引语提供新闻事实当事人和知情者的原话3.交代消息来源4.报道新闻的全貌5.记者不发表个人的议论和见解七.力求简洁八.确保完整新闻写作的公共性理念1.新闻写作立场的公共性:新闻写作的基本立场和出发点不应是写作者私人的利益和情感,也不应仅仅是写作者个人所属的社会阶层或利益和情感,而应是全社会的公共利益以及写作者对这种公共利益的关切。

2.新闻写作题材的公共性:3.新闻写作方式的公共性:主要指当写作者把公众视为一个抽象的集体读者时,对其作品的“可认知性”“可理解性”“可激发性”“可感染性”“可想象性”“可参与性”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一.新闻写作是一种受限制的写作,一是传播产品,二是组合产品1,传播产品与读者观念2,组合产品与版面观念二.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1.时效性:新鲜,快速,简短2.可读性:具体,生动,通俗新闻角度一.一个关系成败的切入点:1.新闻角度的定义: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2.不同的角度讲不同的话,有不同的报道角度根据不同读者群的定位寻找最佳报道角度根据“接近性”原理现则最佳报道角度二.选择新闻角度的方法:1.以旧见新找角度2.以小见大找角度3.虚中觅食找角度4.逆向思维找角度5.发散思维找角度6.统摄思维找角度7.全局高度找角度新闻标题(重点)一.新闻标题的特点:事实性:以事实为依据是新闻标题的最基本特征动态性:是新闻标题与通讯,特写,评论标题的区别二.新闻标题的动能:揭示新闻内容,评论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三.新闻标题的结构:标题分为引题,主题,副题结构:第一种,主题第二种:引题+主题第三种:主题+副题第四种:引题+主题+副题既分为单一型结构,复合型结构1.单一型标题结构分析:单一型的消息标题必须是实题,而且意义必须完整实题:新闻标题中叙述事实的部分,着重表现具体的人物,动作和事件等虚题:发表议论的部分,着重说明原因(虚题必须依附实题而存在)2.复合型的结构:既有主题,又有副题(一)引题引出主题的方式1.以交代和说明相关的背景,意义,目的等引出主题2. 以直接叙述主干事实的起始部分引出主题,使长主题短化3.以提出疑问或发表议论引出主题(二)副题解释与补充主题的方式1.补充主题中未交代的事实2.补充交代主题所述的事实产生的结果或影响3.印证问题的观点或回答主题的提问4.解释主题中概括的事实或描述的细节(三)复合型的标题需要注意防止的问题:1.主题与副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正确2.标题的虚实结合不恰当(复合型标题可全部由实题组成)3.标题的分行不合理,致使读者产生误解4.各行标题语言连接与转换不连贯(四)新闻标题的制作:1.从新闻中选择列入标题的内容2.确定标题的立场态度和感情色彩3.确定标题的结构与表现手法【新闻标题的表现手法】:(1)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使标题形象化)(2)运用修辞手法使标题生动4.锤炼标题的文字消息写作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就是------导语一.导语概念:用简练而生动的文字,表达新闻中最重要或最精彩的内容,且置于消息的开头,具有启发性和诱惑力二.导语类型:1.直接式导语(硬新闻导语)突出特征:从第一句话就集中描述新闻事件的主题2.延迟式导语(软导语)突出特征:不在导语开始的时候直接叙述事件根据修辞手法分类:1.比喻型导语 2.拟人型导语三.主体:既消息的主体,文章的“躯干”展开导语,使之具体化(一)补充导语中尚未出现的新闻要素(二)将导语中高度概括的事实具体化结构类型:1.主体展开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2.沙漏式结构:按照新闻事件的自然进程,以时间为主线,(导语:概括新闻内容,然后主体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事件的过程)3.焦点展开结构(国外常用):方法:聚焦于独特的要素—过度到主体—展开主题—精彩的结尾3,板块组合结构:在主体比较复杂的时候三.背景的运用:1.背景的作用:1)对比衬托,阐明意义2)解释说明,加深认识3)提供知识,增加趣味4)巧用背景,表明观点2.背景材料的类型:1)说明性背景材料2)注释性背景材料3)对比性背景材料4)提示性背景材料3.背景穿插的方法:标题—导语—背景—主题—结尾天女散花式:指将较多的背景材料化整为零,逐渐的,分散的插入于对主体事实的叙述之中通讯写作一.通讯的含义:通讯是一种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详细深入而又生动形象的报道新近发生出现的典型人物或事件的一种体裁二.通讯与消息的对比:共同点:新闻性,现实性,时效性不同点:1.从内容上说,消息简单单纯,通讯详细丰富2.从形式上说。

新闻导语写作十大妙法

新闻导语写作十大妙法

新闻导语写作十大妙法新闻导语写作十大妙法1.抑扬顿挫法音乐中的抑扬顿挫讲究的是旋律,新闻中的抑扬顿挫讲究的是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或名贬实褒,或名褒实贬,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

【案例】美联社1979年3月28日发了一条关于中国任丘油田的稿子,导语是这样写的:在这里,地面上燃料奇缺,农民不得不靠挖掘玉米根来生火取暖、煮饭。

然而,在3200米的地下,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燃气。

先说任丘“地面上燃料奇缺”,显然是抑。

后说“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燃气”,显然是扬。

先抑后扬,一抑一扬,“任丘油田”就是在这种抑扬顿挫中受到了人们的瞩目。

2.特写镜头法拍电影离不了大量的特写镜头,特写镜头特别吸引人。

导语写作也可借鉴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采用一连串的特写镜头,或截取有特点的片断、情节,一开始就先声夺人,牢牢吸引住读者。

【案例】《湖北日报》1981年发表了一篇歌颂老师的消息,由于导语中用了一个“老师为学生送棉大衣”的特写,感人极了。

这则导语绘声绘色地写道:9月初的一天早晨,从钟祥县开往武汉的长途汽车就要起动了。

考取了北京大学的农家子弟柯洪云欢欢喜喜地登上了汽车。

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急急忙忙地赶来,把一件棉大衣塞到了他手上。

乘客们以为,这一定是这个学生的妈妈!可是,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位妇女却是柯洪云的老师。

多好的老师!通过这个“送棉大衣”的特写镜头,我们足以认识和接受了这位可敬可爱的老师。

3.曲径通幽法元代翁郎夫说:“山似论文不喜平”(《尚湖晚步》)。

比喻文章要充满激情,像高山似的有起伏。

新闻导语要做到尺水兴波、文短味长,曲折迁回地表达主题,不失为一种好的表现手法。

汉城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我国选手在进入决赛阶段后的第一天便遭受了意想不到的严重挫折,一下子成了国内外舆论的焦点。

如何报道这件事,中外记者在导语的表现手法上,有些不一样。

试看两例:【案例一】中国体育报9月29日电奥运会乒乓球进入决赛阶段后的第一天便风云突变,在分组赛中表现较佳的中国选手江嘉良、陈龙灿、许增才在单打中均被淘汰,未能进入前4名。

新闻创优要注重以小见大

新闻创优要注重以小见大
新闻工作者在采写“以小见大”的新闻时间时,要通过对一个具体的“点”上的新闻事实的报道,从中挖掘出大的主题,也即人们所说的“以点及面”、“以点见面”。为什么“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能够更多地出精品呢?这是因为“以小见大”符合现代新闻传播活动的要求。目前,许多新闻报道均提倡新闻报道的事件化、故事化、具体化,对“点”上的事实要多予报道,同时,由于考虑到受众的认知要求,新闻报道不能就事论事,而要就事论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真的不行,黄应山问,“你家住的远么,叔叔用车送你回家吧!”
“不远,就在前面。”小女孩侧身向后指了指。
黄应山趁机把钱塞到小女孩的口袋里,然后从小女孩手中接过腊肉,又牵着她的小手,一直把她送回了家。到了小姑娘家里,黄应山才弄明白,原来小女孩叫王珊,今天下午因消化不良,刚找过医疗队的叔叔阿姨看过病,看着医疗队的叔叔阿姨那么热情,又看到他们连饭都吃不好,小女孩很感动,回家征得爸爸妈妈同意后,就把家里仅剩的一块腊肉送到了医疗队驻地。
“收下吧,一定要收下。”小女孩有点急了。
“真得不能收!”黄应山一个劲地推让。
“你要不收就是看不起人。“小女孩真急了。
见实在无法拒绝,黄应山连忙从口袋中掏出200元钱,往小女孩口袋里塞。
“不不不,我不能要你的钱……”小姑娘连忙躲闪。
“你要不收叔叔的钱,叔叔就不收你的腊肉。”
新闻创优就是要走出“以事论事”的禁锢,而且要善于以小见大,大中见小,由一滴水见到太阳的光辉。也就是说创优出精品不能人云亦云,吃别人嚼过的馒头,而要在大量的一般化的事物中,找到与众不同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东西,这独特的新闻事实往往新闻价值高,含金量大,容易产生优稿和精品。这里说的“以小见大”还有另一个涵义,那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问题,也就是一个由面到点,由分散到集中,由一般到特殊,由肤浅到深入的一个思维过程,这个思维方法实际上就是科学逻辑思维的演绎法,它的思维过程是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个别的思维运动。可见“小中见大”是科学的思维方法,我们在创优出精品的实践中要认真领会和运用。

新闻导语写作技法20条

新闻导语写作技法20条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1、一语破的法新闻是“抢”出来的,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9年4月20日午夜时分,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开始了震惊世界的渡江战斗。

4月22日2时,新华社在播发如此重要的新闻时,导语仅用了一句话: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

“30万人渡过长江”,这就是当时人们最急于想要知道的新闻,其他的尽管按下后说。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

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更是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5个字,一语破的,如雷贯耳,这篇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悬念”,又称“扣子”或“关子”,常用于文学作品和戏剧表演。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自然富有魅力。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新华社记者的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全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

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

你想知道么?你就得往下读。

美联社1981年6月13日播了该社驻伦敦记者的一条电讯稿,它的导语给人的“悬念”更玄:据警察和目击者说,今天正当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数百万臣民观看下骑马巡行伦敦中部时,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失业青年突然跑上前去,朝着女王连打六响空炮弹。

失业青年向女王开枪,这“关子”卖得够大的,不由得你不弄个明白才罢休。

3、欲擒故纵法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放是为了更好地抓。

一放一抓,先放后抓,看似消闲,却暗藏杀机,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

写作指导:新闻写作的方法与要求

写作指导:新闻写作的方法与要求

新闻写作的方法与要求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 一、准确? 语言准确,指新闻作品中必须用准确的语言表达事实,既不能添枝加叶,也不允许措词不当的现象存在。

新闻报道中的准确,包括事实准确、思想准确、措词准确几个方面。

新闻语言准确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1、少用形容词,多用动词。

2、注意词义的本义,分辨词义的差别。

3、不用含混不清的、笼统的词语? 二、具体? 所谓具体,就是原原本本地描述出事物的情况。

新闻是事实的报道,要求把新闻六要素具体说出来,有的还要求有现场感,如果语言表达不具体,这些就无法做到。

新闻语言要做到具体,就必须克服概念化的毛病。

1、尽量化抽象为具体。

2、多用子概念,少用母概念。

3、从写实出发,不轻易给报道对象作一般的评语。

? 三、简明? 简明包括简洁、明了两方面的要求。

新闻语言的简明要求,体现了新闻简短性的原则,适合于一切新闻体裁。

1、要在思考的能力上下工夫。

2、要想念和尊重读者。

3、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努力学会用最简短的文字去表达较多的内容。

▲四、通俗语言的通俗从三个方面实施1、尽量采用群众口语中新鲜活泼的语言,但不乱用方言。

2、对专业必一、拔术性很强的语言,要尽量作些通俗的解释、说明,不要硬塞进新闻中。

3、尽量用读者熟悉的词语来表达,不用或少用读者生疏的词中,更不要任意生造词语。

▲五、生动? 新闻语言的生动是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去表现事实本身所包含的生动活泼因素。

写作时要注意:1、要形象化,即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去报道事实,努力使文字的内容有“可视感”。

2、寓庄于谐,表现生活中的情趣。

使用引语? 直接引语在报道中的作用? 直接引语是报道中直接引用新闻中涉及的人物所说的原话。

? 在新闻报道中,没有任何一个因素能够像直接引语那样,可以在一瞬间将读者置于新闻人物面前,让读者亲身感受新闻的环境与过程。

? 使用直接引语的作用:? 可以增加新闻的可信度? 可以增加新闻的兴趣度? 有助于澄清冲突与问题? 直接引语能够刺激读者的注意力? 直接引语能够改变报道的节奏怎样使用直接引语? 采访对象说的是关系到新闻本质的话? 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话? 重要人物说的话。

新闻的格式及范文(必备5篇)

新闻的格式及范文(必备5篇)

新闻的格式及范文11.新闻特写的概念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和一种体裁。

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2.新闻特写的特点(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透视全局。

3.新闻特写的种类新闻特写共分以下几种:(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4.新闻特写的写作第一,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第二,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第三,要抓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动态、动势。

第四,要抓有感情色彩的东西。

情能感人,要善于把人的喜怒惊思忧悲恐的感情xxx好处地表达出来,让情融于事中,使情满而不溢。

第五,要抓取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

第六,要运用较多的描绘手法,把已逝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构,更不能合理想象。

4.新闻特写的实例实例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本报通讯员3月12日下午3点,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在x省x市政府五楼会议室举行。

能容纳500多人的会议室里,端坐着全市49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他们将通过闭卷考试获得任职“科技资格”。

主考官:分管农业的市委副书记和副市长。

主监考:市委组织部长。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题目《农业综合技术测验题》,涉及本地主要农作物、林果业及养殖业等方面的实用技术。

担任考务工作的高级农艺师xxx老师对笔者说:“试题虽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但大部分是培训过的知识。

几 种 新 闻 体 裁 的 区 别 及 其 写 作

几 种 新 闻 体 裁 的 区 别 及 其 写 作

(三)主体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 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 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 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 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 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 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四)背景 1、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 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 面的联系等。也就是回答五个“ 中的Why(为什么)。 面的联系等。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 (为什么)。 西方新闻学认为背景就是对新闻事件作出的解释。 西方新闻学认为背景就是对新闻事件作出的解释。但是 解释”不是议论,就是说用事实去解释。 “解释”不是议论,就是说用事实去解释。所以新闻背景又称 之为“事实背景” 之为“事实背景”。 3、背景的类型有几种?常见的有三种:对比性的,说明 背景的类型有几种?常见的有三种:对比性的, 性的,注释性的。有的新闻学则将背景分为四种:人物背景、 性的,注释性的。有的新闻学则将背景分为四种:人物背景、 地理背景、历史背景和事物背景。 地理背景、历史背景和事物背景。 (五)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 等等。 式……等等。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 等等 不同。 不同。
四、新闻特写的特点 (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 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 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 程。 (3)透视全局。
五、报告文学的特点 (1)新闻性,是最基本的特点,其核心是科学的真实准确,而不 能象文学作品那样追求作者心理表现的艺术真实。报告文学反 映和推动现实的功能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 (2)文学性,是显著但不是本质的特点。报告文学多种表达方式 共用,叙述和描写并重,文学性首先体现在形象性上,就是说 寓报告于文学, 为了更好地刻划人物形像, 报告文学吸取小 说的表现手法最为明显,诸如性格刻划、心理描写、环境渲染、 细节铺陈等。然而,报告文学仍不是文学作品. (3)时代性。(或政论性)这是报告文学的灵魂,以明显的社会 作用为目的。作为时代产物的报告文学,应当强烈地体现时代 精神, 把具体事实放在全中国全世界的大局中衡量, 反映当 代人民的意志、愿望和要求。

新闻由头以小见大的主持稿

新闻由头以小见大的主持稿

新闻由头以小见大的主持稿为什么要重视运用以小见大1.以小见大,是新闻写作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具体地讲,就是将日常工作、生活中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体现党的方针政策的小事写成新闻稿件,刊登在报纸等新闻媒介上,给读者以政治、思想、道德上的教育。

记者要搞好新闻报道,宣传好党委政府的政策方针,发挥报纸舆论引导的作用,做到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回答好、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就必须要掌握这一新闻写作的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深得进,导得正,引得快,鼓得足,走得稳”,才能在色彩斑斓的工作、生活中把握时代脉搏、感悟生活真谛,不断采写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闻佳作。

2.以小见大的新闻写作方法也是记者增强和体现宗旨意识、水平意识、基层意识、结合意识、借力意识、创新意识、文风意识的重要武器,更是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具体体现3.以小见大的新闻写作方法是记者走进基层、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反映基层的重要武器之一脱离基层,闭门造车,飘浮无根,以小见大的新闻写作方法就毫无用武之地。

不善于运用以小见大的新闻写作方法,就有可能跟职工群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疏远,那么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胜利油田的通讯员大多数分布在二、三、四级单位甚至一线岗位。

通讯员地处一隅,接触那些牵涉到全局的大事的机会,不能说没有,但是毕竟很少。

这是劣势。

但是通讯员们经常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小事,有的甚至是旁证者、亲历者。

这是优势。

一位哲人说过:“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都闪耀着无穷无尽的色彩。

”我们身边的小事就犹如这一滴滴露水。

我们要善于从身边小事中发现新闻,用小事例说明大道理,用小事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用小事例去表现重大的主题思想。

以小见大的新闻写作方法是通讯员的新闻写作入门之道。

怎样运用以小见大的新闻写作方法1.“居高临下”看小事,胸怀全局看小事2010年胜利油田开展“比学赶帮超暨精细管理年”主题活动,在基层,这一活动开展得怎么样?因为报纸上没有这方面的详细报道,谁也不知道。

新闻写作技巧汇总分析

新闻写作技巧汇总分析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

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何写好导语?消息导语的几种写作方法1、叙述式导语的写作: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

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

一般分为三种形式:评论式、引语式、设问句。

具体写作方法:1.一语破的法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

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

”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3.欲擒故纵法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

华盛顿 新闻 写作法

华盛顿 新闻 写作法

华盛顿新闻写作法
华盛顿新闻写作法是一种新闻写作的方法,它的基本原则是简洁、准确、客观和完整。

以下是华盛顿新闻写作法的一些要点:
1. 标题:标题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准确概括新闻的内容。

2. 导语:导语是新闻的第一段,应该简洁明了地介绍新闻的主要内容。

3. 正文:正文应该按照时间或逻辑顺序,详细介绍新闻的内容。

每一段应该有一个主题,并且应该简洁明了。

4. 引用:如果需要引用他人的话,应该准确引用,并注明出处。

5. 结尾:结尾应该简要总结新闻的内容,并提供相关的联系方式或链接。

总的来说,华盛顿新闻写作法强调简洁、准确、客观和完整,它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能够快速了解新闻的内容,并提供相关的信息。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华盛顿新闻写作法的内容,可以参考相关的书籍或网站。

新闻的特点及写作方法

新闻的特点及写作方法

新闻的特点及写作方法导读:一、消息的特点1、短小精练:消息要短小精练,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就小记者采写新闻来说,写好短消息,便于迅速及时的报道新闻事实,同时也锻炼小记者的采写能力;就读者阅读新闻来说,它便于阅读。

2、语言生动简洁:消息的语言只有生动、简洁,才能吸引读者。

3、“倒金字塔”结构:消息的写作是将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按事实重要性程度和读者关注的程度先主后次的安排,内容越是重要的,读者越是感兴趣的,越要往前安排,然后依次递减。

这在新闻写作中称为“倒金字塔”结构。

二、消息导语的几种写作方法1、叙述式导语的写作: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

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

一般分为三种形式:评论式、引语式、设问句。

三、学会恰当运用新闻背景材料背景材料在不少新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是新闻稿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交代背景应根据需要因稿而异,更要紧扣主题,还有交代背景时不宜太多,材料要写的生动活泼。

四:新闻通讯的写作方法1、通讯的特点:通讯是一种详细、深入的报道,也是一种具有多种表现方法的新闻媒体,通讯报道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2、通讯的种类: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下面重点介绍其中两类:(1)人物通讯:是以报道人物为主要内容的通讯。

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要体现当今的时代特征;要写出人物的特点;要用人物的行为表现人物。

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对人物一生或是某个阶段、某一个方面,作比较全面的报道;还有就是不对人物作全面的报道,而是抓住某个特定的情景,简单几笔,把人物的精神、特点写出来,或是作一个侧面报道。

新闻阅读答题技巧

新闻阅读答题技巧

新闻阅读答题技巧新闻的文体特点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1.人物通讯人物通讯即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的通讯。

一是善于通过选择典型材料、组织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风貌、精神境界,透视人物内心世界,并且善于站在时代高度对人物进行观照。

二是写出人物的个性,不与别人笔下形象相似。

人物通讯还要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和典型细节等来表现人物。

2.事件通讯事件通讯是详尽、具体而形象地描写新闻事件的通讯。

它具有新闻性、典型性、完整性、形象性等特点。

一般有一个中心事件,其它人物或事件都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展开。

事件通讯以写具有典型意义的正面事件为主,但也有揭露性的事件通讯。

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1.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2.筛选并整合新闻的信息;3.分析新闻思想内容;4.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5.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6.评价新闻的社会功用;7.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8.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9.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10.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基本特征:结构特征、语言特征、新闻特点(时效性、真实性、受众性)把握新闻结构题型:新闻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的作用新闻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1)标题标题的好处:新闻类文本的标题要求醒目、突出,达到吸引读者的作用,或者能很好地概括文本内容,凸显感情倾向,彰显主题。

回答此类问题可从这两方面考虑。

例:《人前我是乖乖仔一上贴吧就爆粗》这篇题为“一个爱吴××的女生的告白”,来自百度广州某重点小学的贴吧,作者署名为“爱的泪太苦”。

紧随其后的是一条写着“你有病!”的回帖。

──《人前我是乖乖仔一上贴吧就爆粗》节选题目:新闻的标题被喻为新闻的“眼睛”,标题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新闻导语写作技法20条分析

新闻导语写作技法20条分析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1、一语破的法新闻是“抢”出来的,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9年4月20日午夜时分,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开始了震惊世界的渡江战斗。

4月22日2时,新华社在播发如此重要的新闻时,导语仅用了一句话: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

“30万人渡过长江”,这就是当时人们最急于想要知道的新闻,其他的尽管按下后说。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

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更是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5个字,一语破的,如雷贯耳,这篇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悬念”,又称“扣子”或“关子”,常用于文学作品和戏剧表演。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自然富有魅力。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新华社记者的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全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

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

你想知道么?你就得往下读。

美联社1981年6月13日播了该社驻伦敦记者的一条电讯稿,它的导语给人的“悬念”更玄:据警察和目击者说,今天正当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数百万臣民观看下骑马巡行伦敦中部时,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失业青年突然跑上前去,朝着女王连打六响空炮弹。

失业青年向女王开枪,这“关子”卖得够大的,不由得你不弄个明白才罢休。

3、欲擒故纵法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放是为了更好地抓。

一放一抓,先放后抓,看似消闲,却暗藏杀机,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

新闻表现形式指的是什么

新闻表现形式指的是什么

新闻表现形式指的是什么篇一:新闻体裁是指新闻所报道内容的表现形式新闻体裁是指新闻所报道内容的表现形式,在报纸上最常见的体裁有消息、通讯、述评性新闻等。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体裁。

它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最新鲜的事实,及时加以报道,文字精练,主题突出,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

消息一般可分为简讯、短消息、长消息、综合消息。

通讯是由消息演变而来,因篇幅可稍长,能对新闻事实进行更具体、形象、生动的报道,通讯又可分为特写、速写、游记、专访、介绍、小故事(小通讯)等。

述评性新闻是带有议论性质的新闻,它以新闻性为主,述评性新闻不同于评论,而以新闻事实为依据。

不同文体的语言有不同的特点。

文学作品要运用形象的语言,科学论文要运用逻辑严密的说理性语言,新闻报道则要运用新闻语言。

新闻语言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具体新闻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它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事件原因、结果等因素构成,因而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应当少用抽象的概念。

这就要求如实地记叙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经过,也要求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细节描写等。

鲁迅先生说过,写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新闻作品更应真实、具体。

写得具体。

新闻的可信程度就高。

有人认为,要把事实写得具体就得形容,写领导人喜欢用“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写气势喜欢用“排山倒海,乘风破浪”,写精神面貌喜欢用“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一类词句其实并不能使人对客观事实有一个切实具体的感受。

新闻当然要求写得鲜明、生动,也并不绝对排斥形象和艺术的语言,但必须以能够准确、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为前提,不要以为把字典拿来抄了好多华丽辞藻就能够吸引人、感动人。

如果只注意字句雕琢,堆砌辞藻;只求文字的华丽,内容却很贫乏,这样的新闻作品难以真正吸引读者、听众,也难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写新闻不同于诗词歌赋,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总以平实朴素为宜,加之新闻要求完全真实,报纸篇幅有限等原因,写新闻不能采用合理想象和虚构的手法,并应讲究表达上的简练和质朴,因此,新闻报道更多地运用白描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写作的表现手法
新闻写作的表现手法有以下几种:
1. 事实陈述:新闻写作以客观、准确地陈述事实为基础,通过直接叙述事件的发生、经过和结果,让读者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

2. 引用报道:新闻写作常常会引用相关人士的言论、专家的观点或其他媒体的报道,以增加报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3. 描述细节:通过详细描写事件的细节,如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等,使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事件的发生和影响。

4. 逻辑推理:新闻写作常常会运用逻辑推理的手法,通过分析事件的原因、结果和影响,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事件的背后逻辑。

5. 比喻和类比:通过使用比喻和类比的手法,将复杂的事件或概念与读者熟悉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6. 人物故事:通过讲述事件中的主要人物的故事,如他们的经历、感受和反应,使读者更加贴近事件,产生共鸣。

7. 观点评论:新闻写作常常会加入作者或媒体的观点和评论,以引导读者对事件的理解和态度。

总之,新闻写作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旨在通过不同的手法和技巧,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闻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