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结构理论文献综述
第一次修改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范文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文献综述1.Introduction1.1 Introduction of the Writer and the WorkIan McEwan,an English novelist and screenwriter,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writers in British literature。
He is good at describing inherent insecurities and fears with an exquisite,sharp and cold modern prose and he tends to actively explore the issues of violence,death,love and good and evil。
His many works are short stories which are absurd, droll and quaint and therefore are called as "black comedy”。
As the finest contemporary British writer of his generation,Ian McEwan is referred to as "England’s national author" by New Yorker. In 2008,The Times featured him on their list of ”The 50 greatest British writers since 1945”(http://en。
/wiki/Ian_McEwan)。
His short collection First Love,Last Rites helped him win Somerset Maugham in 1976. In 1987,he published his third novel The Child in Time which won the Whitbread Novel Award (1987)。
文献综述的撰写方法 (1)
文献综述的撰写方法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
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文献综述的要求1.一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字数不少于2000字;2.为了使开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一般要求大学生在论文开题之前完成文献综述。
3.文献综述应包括综述题目、综述正文、文献资料等几方面内容。
4.在文献综述时,学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
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15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篇。
5.在文献综述中,学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6.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7.资料运用恰当、合理。
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按照引用次序标志。
8.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鼓励学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参考范文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学生:体育学院指导老师:体育学院(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荆州 434020)[前言]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
《员工激励问题与完善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600字》
员工激励问题与完善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综述国外动机研究相对较快。
Mass(1954)在动机与人格理论中指出了动机与人格的关系,指出,当人们满意时,我们才能发展到更高的层次。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了工作动机的双因素理论。
它声称,我们必须首先从个人开始,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
为了根据自己的具体工作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他必须找到一个对自己更有吸引力的地方。
员工最大的激励是企业的激励机制。
我对我的工作态度很满意。
这两种态度有很大区别。
对员工工作不满的主要因素是公司政策、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
从理论上讲,这两个因素影响医疗和激励因素,两者都会影响员工的工作。
耶鲁大学的克莱顿·奥尔德教授在马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ERG理论。
哈佛大学的大卫·麦克莱伦教授指出了绩效激励理论,并指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为水平。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就不公平报酬对劳动质量的影响提出了公平理论,并认为公平待遇对个人热情有显著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Maslow(1943)的研究作品《人类激励理论》刚发行,立刻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提出的人类需求层次的理论影响至今,在其理论中,将人的需求按照从低到高的次序分为以下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只有满足了底层需求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在之后大量的激励问题分析和研究中,都是基于该理论,并且在进行该激励行为时,所遵循的理论就是人类激励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Herzberg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因素理论,并且在《工作的激励因素》一书中对该理论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
研究者主要将激励因素分为两种类型: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其中保健因素是指在员工的基本需求得以满足后,滋生出可以降低他们对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激励因素指的是可以提高职员对工作满意度的要素。
学者麦克利兰基于深入性和持续性的探究,提出成就需要理论,他认为在结构方面,人的需求具有主次层次性。
文献综述
如何做文献综述一、什么是文献综述1.文献综述的界定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信息资料后,进行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2.文献综述的类型根据搜集的原始文献资料数量、提炼加工程度、组织写作形式以及学术水平的高低,综述可分为归纳性、普通性和评论性三类。
(1)归纳性综述归纳性综述是作者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按一定顺序进行分类排列,使它们互相关联,前后连贯,而撰写的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术论文。
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当前研究进展,但很少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普通性综述普通性综述系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作者,在搜集较多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学术论文,文中能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或倾向性。
因而论文对从事该专题、该领域工作的读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3)评论性综述评述性综述系有较高学术水平、在该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作者。
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原始素材归纳整理、综合分析、撰写的反映当前该领域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的评论性学术论文。
因论文的逻辑性强,有较多作者的见解和评论。
故对读者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并对读者的研究工作具有导向意义。
二、为什么要开展文献综述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3.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大五人格对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的影响及干预沉浸体验的中介作用
大五人格对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的影响及干预沉浸体验的中介作用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网络购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过度沉迷于网络购物,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网络强迫性购买行为,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这种行为不仅可能导致经济负担,还可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探讨网络强迫性购买行为的成因及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大五人格特质对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行为的影响,并深入分析沉浸体验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大五人格理论是心理学领域广泛接受的一种人格分类方法,包括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五个维度。
通过量化研究,我们分析了这些人格特质与网络强迫性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沉浸体验如何在这两者之间起到桥梁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大五人格特质中的某些维度与网络强迫性购买行为存在显著关联。
例如,神经质水平较高的大学生更容易陷入网络强迫性购买行为,而外向性和尽责性则可能对此行为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沉浸体验在人格特质与网络强迫性购买行为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说明人格特质通过影响个体的沉浸体验程度,进而对网络强迫性购买行为产生影响。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念。
针对神经质水平较高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方式进行干预,以降低其网络强迫性购买行为的风险。
通过优化网络购物平台的用户体验设计,降低用户的沉浸体验程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网络强迫性购买行为的发生。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五人格特质对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行为的影响及干预措施,以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网络购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过度或不适当的网络购物行为,即网络强迫性购买,也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了不起盖茨比-文献综述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摘要: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从人物、细节到背景象征的运用,几乎是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对深化作品主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本文针对作品中的色彩象征进行解析,阐述了象征在拓宽作品的思想深度方面的作用。
《了不起的盖茨比》之弗洛伊德解读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弗洛伊德人格结构来源期刊:《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摘要:本文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论分别对菲茨杰拉德与其小说中的人物盖茨比及尼克进行分析,探究他们命运发展的不同以及必然性。
在菲茨杰拉德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之间的关系中,始终存在着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种人格之间不断的矛盾,约束而统一。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之梦”的泥潭摘要:1.0引子美国曾经是全世界很多年轻人都日思夜想的“天堂”,至今也仍是霞光四射。
人们来到美国大陆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
对多数人来讲,这恐怕是他们离开家园来到这个陌生而又神奇的土地上的最大动力。
美国大陆拥有广袤的土地、富饶的资源,千千万万的人来到这里都是为了寻求财富。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年轻人大陆土地天堂家园来源期刊:《山花:下半月》2011年第7期《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两位男性角色分析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爵士时代”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的半自传体作品。
书中的两位男性角色:主人公盖茨比和讲述者尼克,分别代表着作者恨漫感性和冷静理智的一面。
这两个角色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菲茨杰拉德在喧嚣的爵士时代的传奇人生和细腻感悟。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爵士时代盖茨比尼克菲获杰拉德来源期刊:《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年第12期《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主人公黛西多重个性特征探析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也是公认的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成功之处之一是对女主人公黛西多重个性格特征的生动细微的刻画。
创新人才培养的文献综述及理论阐释
创新人才培养的文献综述及理论阐释
吴松强
【期刊名称】《成才之路》
【年(卷),期】2015(000)014
【摘要】创新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
国内外相关文献在理论上一般从创新人才的人格特质、能力结构等层面进行界定;实践上一般从政府、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支持措施、培养模式和方法的角度进行研究。
从心理学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终身教育理论三个理论视角全面阐释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对于当前科学制定跨世纪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总页数】2页(P4-5)
【作者】吴松强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61;G649.21
【相关文献】
1.创新人才培养的文献综述及理论阐释
2.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誓词的变迁、内容及价值——基于文献综述的阐释
3.阐释的超越与回归——强制阐释论与中国当代文本阐释批评的理论拓展
4.从文本中心到理论中心——反对阐释、过度阐释与强制阐释的意义危机和范式转换
5.城市治理的理论阐释与中国实践:一个文献综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BTI 研究论文
工商管理专业人格类型与潜在管理能力研究摘要随着工商管理专业的逐年升温,越来越多的高三学生把目光投向了工商管理专业,但是有些学生在进入该专业后,发现自己似乎并不具备这方面的天分,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感到很吃力。
究竟是何原因使得这些学生如此困惑,为了找到其间的内在联系,本文将从人格类型和潜在管理能力等角度对此进行探究。
本文的研究目标就是要探究人格类型与潜在管理能力之间的关系,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了解非潜在管理者进入工商管理专业的原因,并借助于MBTI人格类型理论和MBTI量表展开分析和研究。
本研究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管理系2008级工商管理专业全体学员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学员人格类型的分类、比较,将学员分为潜在管理者和非潜在管理者,并对非潜在管理者选择该专业的因素进行探究,得出以下结论:1.工商管理专业具有潜在管理能力的学员不足被调查学员总数的四分之一,即工商管理专业的学员只有少部分潜在管理能力,而大多数人并不适合做管理者。
2.工商管理专业中存在大量非潜在管理者的主要原因:第一、将近九成的非潜在管理者的专业选择存在盲目性,即他们对本专业不甚了解;第二、大部分非潜在管理者对工商管理专业十分有兴趣或看好该专业的发展前景,但他们并不了解自身是否具有管理者的潜质,即他们对自身不了解。
3.个人兴趣与潜在管理能力无必然联系。
关键词:MBTI,人格类型,潜在管理能力目录摘要 (I)1、绪论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1)2、文献综述 (2)2.1 MBTI人格测评工具溯源 (2)2.1.1 MBTI发展简介 (2)2.1.2 MBTI四维内涵 (2)2.2 MBTI人格评测工具的发展 (3)2.3 人格类型分析 (3)2.3.1 五种具有管理潜质的类型 (3)2.3.2 对于各人格类型分析中适合职业项的说明 (4)3、研究设计 (5)3.1 研究的思路及框架 (5)3.2 研究方法 (5)3.3 问卷的编制 (5)3.4 样本分布 (5)4、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6)4.1 样本情况 (6)4.2 工商管理学员MBTI人格类型统计分析 (6)4.2.1 工商管理学员MBTI各维度分布统计分析 (6)4.2.2 工商管理专业学员MBTI人格类型分布情况统计分析 (7)4.3 被调查者反馈量表的数据统计 (8)4.3.1 工商管理专业中存在大量非潜在管理者的因素统计 (8)5、结论与展望 (10)5.1 结论 (10)5.2 本次研究的不足和对未来的展望 (10)6、致谢 (11)7、参考文献 (12)1、绪论1.1 选题的背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和文化事业的繁荣,人们对将科学心理学应用于社会实践中的需求日渐高涨。
自我概念的研究综述
、
自我概 念的不 同结构 观
( 一) 詹姆斯的 自 我概念结构观 詹姆斯最早于 1 8 9 0年提出了他 的 自我概念 的
他将 自我概念视为个体通过对环境和经验来形成有
关 自己的知 觉 , 同时 这种 知 觉 会 对 自己 的行 为 进行
相关理论。詹姆斯将 自我概念看作是个体对 自己的
特点 及存在 的认 识 。正 是 由于这 样 特 殊 的认 知 , 赋
实验 : 关于工作满意度与绩效关 系的实验研究 。实 验要求每一位被试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要摆出计算机
描述的动作 , 最后要求被试完成 关于态度 的量表 。
标准, 任何一个 自我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心理健康 。 随着研究的深入 , 有关 自我概念结构的研究也 从笼统转向多侧面、 由粗线条转向多等级 、 由描述性
自我概念是将 自己作为知觉客体 , 是对 自己的 看法及评价 。自詹姆斯 1 8 9 0年首次提出 自我概念 理论以来 , 教育心理学家在 自我概念 的研究方 面取 得了许多理论成果, 促使 自我概念 的研究得到了长
足 的进展 。
一
的转向结构的发展趋势。
( 三) S h a v e l s o n的自我概念模型
结果表 明, 笔直站立的被试对 自我评价更高 , 结果与
收稿 日期 : 2 o l 4 —O 1 —1 6 作者简介 : 王 云( 1 9 8 9 一) , 女, 新疆伊犁人 , 新疆师范大学教 育科学学院 , 硕士在读 , 研究方 向: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闻素霞 ( 1 9 6 5 一) , 女, 新疆乌鲁木齐人 , 新疆师范大学 , 教授 , 研究方向 : 跨文化认知与人格研究。
2 0 1 4年第 0 4 期 第3 o 卷 ( 总3 6 4 期)
大五人格论文
从辽宁北营子村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老师研究课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时间:2009年9月27---2009年10月20日负责人:苏学颖小组成员:苏学颖(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工商管理系大二学生)周超(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工商管理系大二学生)赵辉东(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工商管理系大二学生)张迎彩(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工商管理系大二学生)王曼青(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信息管理系大二学生)卫朝鹏(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工商管理系大二学生)闫凯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信息管理系大二学生)近年来,大五人格因素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大五”五因素:情感稳定性、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尽责性也越发被评定为判断人格特质的基本维度。
而作为新世纪的当代大学生,认清自我、提高自我有着极其现实的意义。
基于此,本研究探究大五人格因素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采用适合大学生的问卷即大五人格量表,在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08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中展开调查,并探究了性别与大五因素的相关关系。
本研究结论:(1)情感稳定性与学习适应性成负相关的关系;(2)外向性与学习适应性无关系;(3)开放性的两个极端对学习适应性有不良有影响,学习适应性一般对学习适应性有积极影响;(4)宜人性倾向一般的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更强,宜人性倾向一般对学习适应性有较强的积极影响;(5)尽责性高有利于学习适应性,对学习适应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6)男性较女性情感更稳定、更外向;女性较男性更宜人、尽责;而外向性则与性别无关。
关键词:大五人格学习适应性性别大五人格量表第一章绪论 (5)1.1研究背景 (5)1.2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5)1.3研究的意义 (6)1.4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7)第2章大五人格理论文献综述 (8)2.1大五人格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8)2.1.1大五人格理论的起源 (8)2.1.2大五人格理论发展 (8)2.2大五人格模型的内涵 (9)2.2.1基于词汇研究的五因素模型 (9)2.2.2基于问卷研究的五因素模型 (9)2.3大五人格量表 (10)2.4大五人格的应用 (11)2.4.1大五人格与工作绩效 (11)2.4.4大五人格与满意感 (12)2.5 大五人格模型与麦氏人格模型的比较 (14)第3章研究设计 (15)3.1问卷的编制 (15)3.1.1量表编制原则 (15)3.1.2编制适合大学生的人格量表 (16)3.2样本分布 (18)3.3提出研究课题 (18)第4章大五人格研究 (19)4.1大五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 (19)4.1.1情感稳定性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 (20)4.1.2外向性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 (21)4.1.3开放性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 (21)4.1.4宜人性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 (22)4.1.5尽责性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 (24)4.1.6小结 (25)4.2大五人格与性别关系 (25)4.3研究总结 (26)第5章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28)5.1大五人格研究的局限 (28)5.2研究的展望 (28)参考文献 (30)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学习适应性指学生善于克服学习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一种倾向,也是一种学习的适应能力。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文献综述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文献综述摘要: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无意识,人格结构,人格发展,梦在现代西方思想史上,有一个褒贬不一、毁誉参半的人物——弗洛伊德。
有人给予高度赞赏,将之与哥白尼、达尔文相比,与马克思、爱因斯坦并论,认为他们都给人类自以为是的信念——地球中心说、人类神创论和理性主体观以重创,最富于革命创新精神。
另有人则予以猛烈抨击,视之为洪水猛兽,性解放的罪魁祸首。
无疑,弗洛伊德撕开了盖在人性上的遮羞布,揭示了人类的原始心灵世界。
他首创精神分析学说,在西方心理学史上异军突起,独树一帜。
它一反19世纪心理学的理智主义倾向,重视人的情感、欲望特别是性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深究无意识的动机、冲突。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是无意识理论、本能理论、人格结构理论、人格发展理论和梦的理论。
(杨卫华对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哲学审视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2月第八卷第一期)。
一、意识和无意识理论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所谓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反映客观现实的高级形式,是人有目的的自觉反映;这种反映,主要表现在认识活动上,即“意识到”的活动上。
所谓无意识,一般是指不知不觉的、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不能用言语来表述。
在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中认为,人的心理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意识,另一部分是无意识。
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在治疗歇斯底里病中曾经发现,患者不能意识到自己的一切情绪经验。
患者在催眠状态中,如果能够回忆起自己的有关病症的经验并向医生和盘托出,心里就会感到舒畅,病也就好。
弗洛伊德认为,这是患者经历过的情绪经验受到压抑,被排挤到意识之外,潜伏在无意识之中,因此产生了病症。
从这一早期的设想开始,弗洛伊德逐渐形成了他的意识和无意识的概念。
从而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两部分。
无意识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部分,弗洛伊德也曾说过,精神分析是一种关于无意识心理过程的科学。
尽管在这之前就有人,如哈特曼和叔本华提出无意识的作用问题,但均未形成理论体系。
B.近10年关于BPD的研究的文献综述
近10年关于BPD的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BPD(边缘性人格障碍)在国外已有近30年的研究历史,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晚。
综述总结了边缘性人格障碍研究的现状,探讨了其理论起源和诊断标准,并在与相关病症和治疗方式方面做了梳理。
边缘型人格障碍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临床诊断标准,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诊断标准及量表,同时也有必要进行跨文化背景下的研究。
关键词:边缘性人格障碍1引言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在精神科病人中检出率比较高,且患者有较高的自杀死亡率以及治疗上的困难。
研读近十年各种期刊上有关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文章,发现越来越多的认识和研究正帮助提高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和了解。
同时,它仍然处在一个倍受争议的情况下,尤其当女性病患远远多于男性病患时,质疑了性别偏见。
尽管缺乏确切的数据,但是在美国有1~2%的成人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病患(此项数据来自于一项统计:每33个妇女中有一个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病患,而男性是每100个中有一个此种病患,并且通常是在刚成年阶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各种各样的心理精神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相对于其他疾病的研究,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研究却相对薄弱,时间上也相对较晚。
2边缘性人格障碍起源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这个疾患从发现到确定为临床诊断名有一段很长的历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1801年的Pinel的观察,他发现有些精神病患者仍然保持着理性。
Prichard(1837)提出其实人们认为的很多“无理由的疯癫”的人其实是有精神疾患,只不过这种精神疾患主要以情绪、习惯、气质的不同体现出来。
他们观察到的很多患者其实就是今天所说的边缘性人格障碍。
Rosse(1890)第一次使用“边缘”这个词来形容介于神经症和精神病之间的一组患者。
Kraepelin(1907)描述了边缘状态,并认为这种情况和体质性的病态人格性低劣有关,并提出:边缘类型是一个广阔的但无一定标志的领域,这一状态介于疯癫和正常人的各种离奇表现之间。
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综述的基本方法与步骤文献综述不仅仅是对一系列无联系内容的概括,而且是对以前的相关研究的思路的综合.文献综述的基本步骤为:1. 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概括归纳收集文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检索, 也可利用光盘或网络进行检索;二是从综述性文章,专著,教科书等的参考文献中,摘录出有关的文献目录.选择文献时,应由近及远,因为最新研究常常包括以前研究的参考资料,并且可以使人更快地了解知识和认识的现状.首先要阅读文献资料的摘要和总结,以确定它与要做的研究有没有关系,决定是否需要将它包括在文献综述中.其次要根据有关的科学理论和研究的需要,对已经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做进一步的筛选,详细,系统地记下所评论的各个文献中研究的问题,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及其存在的问题,观点的不足与尚未提出的问题.将相关的,类似的内容,分别归类;对结论不一致的文献,要对比分析,按一定的评价原则,做出是非的判断.同时,对每一项资料的来源要注明完整的出处,不要忽略记录参考文献的次要信息,如出版时间,贞码和出版单位所在城市等.对要评论的文献先进行概括(不是重复),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和对照,目的不是为了对以前的研究进行详细解释,而是确保读者能够领会与本研究相关的以前研究的主要方面.个别地和集中地对以前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进行分析和评论,这在文献综述中是非常重要的.2. 文献综述的第二步:摘要不同的学科对引用摘要的要求与期望不同[1].虽然文献综述并不仅仅是摘要,但研究结果的概念化与有组织的整合是必要的.其做法包括:将资料组织起来,并连到论文或研究的问题上;整合回顾的结果,摘出已知与未知的部分;理活文献中的正反争论;提出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3. 文献综述的第三步:批判文献综述是否有价值,不仅要看其中的新信息与知识的多少,还要看自己对文献作者及编辑者的观点与看法如何.阅读文献时,要避免外界的影响甚至干扰,客观地叙述和比较国内外各相关学术流派的观点,方法,特点和取得的成效,评价其优点与不足.要根据研究的需求来做批半0,注意不要给人以吹毛求疵之感.一个具有批判性的评论,必须要有精确性,自我解释性和告知性.批判的程度,主要在测试研究生评鉴技巧:是否能分析出文章的中心概念与所提出的论据,做出摘要,并提出简要评估.文献综述的第三步是在形式上批判其是否符合一些基本写作的标准,即判定其是否为一篇好文章还要看文献中引用的文章与评论的标准.有的台湾学者将其归纳为:代表性,显著性,相关性,适时性和简捷性.表1香港大学建议的论文撰写模式导论开头段落◊简介主题;◊主题的重要性;◊理活首要问题;◊简介各篇(例如A.B.)文章与作者,及其不同或互补之处.主文部分(3个示范)1.1分析A与B的理论/观点1.2分析B的理论/观点1.3比较A与B的理论/观点2.1找出A与B的共同性2.2找出A与B的差异性2.3探讨出一个中心议题议题1:探讨A&B议题2:探讨A&B议题3:探讨A&B结论提出一个比其他更好的理论与立场提出一个优丁每一个理论与立场的部分的摘要一文献综述特征1. 一般字数控制在4000-6000字左右,大约8-15贞;2. 以评述为主,不可罗列文献;3. 基本格式通常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4. 中文参考15-20篇,英文参考20篇左右,文献要新,50% -80%最好为3年内的文献。
复杂的人性:大五人格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的定性比较分析
复杂的人性:大五人格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的定性比较分析一、内容简述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员工的创新行为越来越重视,而激发员工的创新行为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有研究者探索了人格特质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
五大人格特质(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被认为是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对五大人格特质的定性比较分析,探讨它们如何影响员工创新行为,并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文基于大五人格理论,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某企业的员工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旨在深入了解五大人格特质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
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介绍大五人格理论与员工创新行为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五大人格特质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联;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
了解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因素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
大五人格理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理学领域的理论,已被证明能够有效地预测个体的各种行为和态度。
将大五人格理论应用于员工创新行为的研究,有助于企业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创新潜力,从而制定更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本研究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我们对某企业的员工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企业文化和人格特质的理解和看法。
我们设计问卷,收集员工在五大人格特质上的得分,并对其进行分析。
我们将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人格特质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揭示大五人格特质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
1. 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竞争加剧,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不断创新、保持竞争优势,员工需要展现出高度的创新行为。
人性是复杂多变的,不同的个体在面对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时,可能会有不同的人格特质。
了解大五人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对于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提升组织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大五人格理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理学领域的性格分类模型,包括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五个维度。
运动员人格研究综述
运动员人格研究综述作者:王娟王潇颍来源:《体育时空》2011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G80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0-000-02摘要运动员人格研究是人格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的跨领域交叉研究,对当代竞技体育有巨大的实践价值,近些年来备受关注。
其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拥有一些研究成果,但是研究深度不足,没有形成理论体系。
该文以文献综述法,分析了运动员人格研究的角度、特点、方法及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希望可以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运动员人格文献综述一、前言在心理学中,人格一词译自于英文的personality,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适应过程中,对己、对人、对事、对物做出反应时,其自身所显示出来的异于别人的独特心理品质(许燕,2009)。
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的特征。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它在研究内容上侧重于人的心理差异,在研究策略上强调人格的整体统合性,在研究特征上注重人的内部稳定性。
对于人格研究的成果,迄今为止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理论体系,在解释人格的个体差异时,依据所强调重点的不同,其理论主要可以归为六个一般类型:精神分析流派,特质流派,生物学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和认知流派。
人格的研究可以为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分析与解释结果的依据,由此引出许多交叉研究,运动员人格研究就是人格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的跨领域的交叉研究。
二、研究背景运动员人格研究是运动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它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在我国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
运动员人格研究的根本在于运动员人格特征和运动成绩之间有稳定的相关性(陈静,等,2006),这对于当代竞技体育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因此,大量研究人员试图能够准确描述运动员的人格特征,以抓住其与比赛水平之间稳定的关系,从而掌握人格对竞技体育表现的影响,可以很好的应用于运动训练、心理训练等实践。
运动员人格研究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很短,拥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比较零散,没有相应的专著,更没有形成理论体系。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的修订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的修订一、本文概述1、1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简称EPQ)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Hans Eysenck)教授和其夫人西尔维亚·艾森克(Sylvia Eysenck)根据艾森克的人格理论编制而成,是国际上广泛应用的人格测量工具之一。
该问卷旨在评估个体的性格特质,包括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和说谎倾向等维度。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EPQ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
然而,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差异,直接将原始的EPQ应用于中国人群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对EPQ进行本土化修订,开发出适合中国人群的版本具有重要意义。
这不仅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中国个体的性格特质,还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更可靠的工具。
通过修订EPQ,我们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方在人格特质方面的差异,为跨文化心理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旨在介绍《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的修订》的过程和结果。
通过对原始EPQ的翻译、回译、文化适应和验证等步骤,我们成功开发出了适合中国人群的EPQ简式量表。
该量表不仅保留了原始EPQ的优点,还充分考虑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特定因素,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我们相信,这一修订版的推出将为我国心理学研究和实践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价值。
2、2在修订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的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心理测量学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化流程。
我们对原版的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理解其结构、题项和评分标准。
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中国文化和社会背景,对量表进行了初步的翻译和改编。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广泛的预测试。
选取了一定数量的样本,包括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教育背景的人群,进行了初步的施测。
通过对预测试数据的分析,我们评估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发现了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结构理论文献综述
人格是指个体在行为、思维和情感方面的稳定模式和特征。
人格结构理论是研究人格的一种方法,旨在描述和解释人格的组成和运作方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心理学家和研究人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人格结构理论,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
本文将综述一些经典的人格结构理论,包括特质理论、心理动力理论和认知社会学理论。
特质理论是最为广泛接受和研究的人格结构理论之一、特质是人格的基本建构模块,是表现稳定一致的个体差异的特征。
最早的特质理论之一是戈登·阿伦的五因素模型,也被称为大五人格特质。
这个模型将人格特质分为五个维度: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
这些维度被认为是普遍适用于各种文化和国家的个体差异,并能有效地预测人们的行为、态度和情绪。
心理动力理论关注人格的驱动力和动机。
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是最有影响力和广泛接受的心理动力理论之一、他认为人格结构由三个互相作用的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人格的原始核心,包含了基本的冲动和欲望。
自我是中介和调解冲突的一部分,超我则是内化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观。
根据这个理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认知社会学理论认为人格是通过认知和社会交互来形成和塑造的。
阿尔伯特·班达拉的人格原型理论是认知社会学理论的一种应用。
他认为人们根据他们对不同人格特征的偏好和评价来形成人格原型。
人格原型是一种社会认知结构,指导和影响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和行为。
这个理论对于解释个体差异和人际关系的形成和维持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人格结构理论,还有许多其他理论和模型也被广泛研究和讨论。
例如,卡尔·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亨利·莫里斯的需求层次理论以及亨利·埃里生的着眼取向理论等。
这些理论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方法来理解人格结构和人们的行为差异。
综上所述,人格结构理论是研究人格的重要方法,并对心理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特质理论、心理动力理论和认知社会学理论是其中一些经典的理论。
通过对这些理论的研究和探索,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格的组成和运作方式,从而提高对个体差异和行为模式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