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上消化道出血时,由于胃酸、消化酶等刺激,可能导致腹 痛。腹痛多为上腹部或右上腹部疼痛,可呈持续性或阵发 性。
黑便
上消化道出血时,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经过肠道 细菌作用后,血液变成黑色,随大便排出,表现为黑便。 黑便多为柏油样或黏稠状。
失血性休克
大量上消化道出血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表现为头晕、乏 力、心悸、出汗、口渴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 昏迷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常见病因包括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 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和胃癌等。
发病机制
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胃酸 、胃蛋白酶的消化有关,以及门脉高 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因 素有关。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呕血
上消化道出血时,血液通过胃食管反流,表现为呕血。呕 血多为鲜红色或棕褐色液体,有时呈咖啡渣样。
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粪便潜血试 验等可帮助诊断上消化道出血
。
内镜检查
通过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 上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和原因,
同时可以进行止血治疗。
X线钡剂造影
对于已经接受过内病变情况。
腹部CT或MRI
对于某些病因如血管畸形、肿 瘤等,CT或MRI可以帮助明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0
目录
• 概述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治疗方案 • 预防与护理
01
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 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管、 胆管病变引起的出血。
分类
根据出血量可分为少量出血(< 500ml)、中等量出血(5001000ml)和大量出血(> 1000ml)。
急诊科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疗指南
急诊科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疗指南【诊断要点】1、病因诊断:(1)消化性溃疡:有溃疡病史,与HP感染有关,上腹周期性、发作性疼痛,出血后常可缓解。
(2)炎症:胃、十二指肠的急性、慢性糜烂性炎症,可由复激素、水杨酸制剂、饮酒等引起。
(3)肿瘤:主要为渗血和间断性小量出血。
(4)血管性因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多由肝病引起。
(5)全身性疾病:胆道出血、胰腺疾病、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症。
2、呕血与黑便:幽门以上出血常先有呕血,后有黑便;幽门以下出血多表现为黑便。
3、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出血量<400ml一般不引起全身症状,出血量>1000ml以上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有头晕、出汗、心悸、晕厥甚至休克。
4、贫血及血常规变化:失血性贫血,出血早期表现不明显,出血3~4小时以上出现贫血。
5、发热:主要与周围循环衰竭有关,表现为低热。
6、氮质血症:大量血液蛋白质的分解产物在肠道吸收,表现为肠源性氮质血症。
【鉴别诊断】1、咯血:多为鲜红色,泡沫样,混有痰液,伴有咽痒、咳嗽,大便正常,多有肺或心脏病史,咯血量一般较少。
2、鼻咽、口腔出血:行鼻镜及口腔检查。
【急救处理】1、观察生命体征,平卧位,活动性出血期间禁食。
2、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
补液、输血。
3、止血:(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止血措施:①垂体后叶素0.2~0.4u/次,持续静滴12~14小时,可加硝酸甘油0.2ug/Kg/min,15~20滴/min,冠心病者忌用。
②生长抑素:施他宁250ug静注,继以250ug/h持续静注,连续36~48h。
③气囊压迫止血:药物不能控制时暂时止血用。
④内镜治疗:对胃内出血灶进行电凝,激光及喷洒止血药,局部出血灶用1:10000肾上腺素注射。
⑤外科手术治疗。
(2)非静脉曲张所致消化道出血,大多为溃疡病:①抑酸药:西咪替丁每次200~400mg静滴,每6小时一次,或法莫替丁每次20mg,12小时一次静注。
2023年急性消化系统出血诊疗指南(精选干货)
2023年急性消化系统出血诊疗指南(精选干货)概述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2023年急性消化系统出血的诊疗指导。
以下是一些重要注意事项和治疗策略的简要概述。
症状和诊断- 急性消化系统出血的常见症状包括呕血、黑便、腹痛等。
- 临床检查应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 胃镜检查是诊断消化系统出血的首选方法。
紧急处理- 对于急性消化系统出血的患者,及时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 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
- 依据患者的病情,可采取内镜治疗、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等措施。
内镜治疗- 内镜治疗对于严重出血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方法。
- 内镜止血可采用多种技术,如喷洒止血剂、电凝止血、夹闭等。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可以用于治疗部分出血性溃疡。
介入治疗- 对于无法通过内镜治疗或出血严重的患者,可考虑介入治疗。
- 介入治疗包括经动脉栓塞或血管内插管治疗。
- 该方法可用于控制出血并防止再次出血。
外科手术- 对于无法通过内镜治疗或介入治疗控制出血的患者,外科手术是最后的选择。
- 外科手术可以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如胃切除术、胃动脉等。
后续治疗和预防- 出血控制后,患者应接受适当的后续治疗和预防措施。
- 患者需要留院观察,密切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
- 针对原发病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再次出血的风险。
以上为2023年急性消化系统出血诊疗指南的精选干货,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指导。
更详细的信息和具体策略,请参阅相关专业文献和权威指南。
*注意:文档中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实际情况和医生的专业意见进行决策。
*。
中国儿童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中国儿童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4)儿童下消化道出血为屈氏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包括小肠和结直肠出血,临床上常以便血为主要表现。
成人LGIB 发生率低于上消化道出血,占全部消化道出血的20%~30%。
LGIB可由多种病因所致,严重出血者可危及生命,但国内外目前尚无针对儿童的共识或指南供临床借鉴。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消化疾病诊治协同创新联盟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牵头组织专家制订了“中国儿童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4)”(以下简称本指南)。
本指南对小肠和结直肠出血的临床诊治方法进行总结和推荐,旨在规范儿童LGIB的诊治流程。
一、儿童LGIB的定义儿童LGIB是指屈氏韧带以下的消化道病变所引发的出血,部位包括近段空肠及以下的小肠、盲肠、阑尾、结肠与直肠,不包括痔疮、肛裂等出血。
LGIB最常见症状为便血,粪便颜色因出血量、出血部位与出血速度而异。
显性出血常表现为柏油样便、果酱样便、暗红色便或鲜红色血便,小肠近端出血量大时偶有呕血;而隐匿性出血的粪便颜色可基本正常。
二、LGIB的病因【推荐意见1】LGIB病变最常见于结直肠,病因随年龄及出血部位不同而不同,要具体分析并排除消化道假性出血(证据等级Ⅱa;推荐强度B)。
LGIB的原发病灶约90%以上位于结直肠,其余发生于小肠。
儿童结直肠出血常见的病因依次为结直肠息肉、慢性结肠炎、肠套叠、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肠道过敏性疾病、IgA血管炎(过敏性紫癜),少见病因包括肠重复畸形、肠白塞病、移植物抗宿主病、血管畸形、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等。
小肠出血常见病因为梅克尔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MD)、克罗恩病、IgA 血管炎、小肠血管畸形、小肠溃疡及小肠炎等。
不同年龄儿童LGIB病因有所不同,新生儿出血病因:食物过敏、维生素K1缺乏、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凝血功能障碍、未定型结肠炎、先天性巨结肠、肠扭转、肠重复畸形等。
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04
定期随访
定期随访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01
定期随访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02
定期随访可以提醒患者注意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复发。
03
定期随访可以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04
谢谢
02
血管造影:可发现出血部位、血管损伤程度等
03
超声检查:可发现肠道病变部位、范围、程度等
04
CT检查:可发现肠道病变部位、范围、程度等
05
MRI检查:可发现肠道病变部位、范围、程度等
06
3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输血治疗:对于出血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输血治疗,补充血容量
06
内镜治疗:通过内镜检查和治疗,如止血夹、激光、热凝等
4
发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与感染有关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观察红细胞、血红蛋白、白隐血
02
血清学检查:检测血清中相关抗体和抗原水平
内镜检查:观察消化道内壁情况,判断出血部位和原因
04
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平片:可发现肠腔积气、液平、肠壁增厚等征象
01
钡剂造影:可发现肠道病变部位、范围、程度等
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演讲人
01.
02.
03.
04.
目录
出血原因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预后与预防
1
出血原因
常见病因
消化性溃疡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肠道炎症
肿瘤
其他原因,如外伤、感染等
血管畸形
药物副作用
特殊病因
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畸形、血管瘤等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诊断:1.病史询问:医生首先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出血时间、频率、颜色、量多少等方面的信息。
2.体检:医生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对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进行评估。
此外,医生还会注意观察患者的黏膜、皮肤、腹部等有无明显出血迹象。
3.实验室检查:患者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血型、血液生化等,以帮助确定出血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4.影像学检查: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有上消化道内镜和放射性核素肝脾扫描。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出血的部位和程度,还可以进行活检。
肝脾扫描可以检测出血部位是否有活动性出血点。
治疗:1.一般支持性治疗:针对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失血,需要保持患者呼吸通畅,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贫血并补充凝血因子。
2.止血药物治疗:根据出血的原因给予相应的止血药物。
例如,对于静脉曲张出血,常用硝酸异山梨醇或硝苯地平进行扩张治疗,并可以给予硬化剂注射。
3.内镜止血:对于明确出血部位的患者,可以通过内镜技术进行止血。
内镜止血包括四种方法:热凝、机械压迫、注射药物和夹闭。
4.药物治疗:除止血药物外,还可以追加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抗胆碱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以减少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和促进溃疡愈合。
5.外科手术治疗:在内镜治疗无效或不适用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行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包括止血手术和切除病变部位手术。
预防:1.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最重要的方法是治疗原发病,如消化道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等。
2.保护胃黏膜:避免饮酒、吸烟和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注意合理饮食、作息规律,减少精神压力。
3.药物预防:对于有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可以给予药物预防,如普萘洛尔、硝酸异山梨醇等。
4.定期随访:对已经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内镜检查,及时发现病变并及时治疗。
总结: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诊性疾病,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检和相关检查。
治疗包括一般支持性治疗、止血药物治疗、内镜止血、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病因诊断
2.重视病历与体征在病因诊断中作用。
病因诊断
3.内镜是病因诊断中的关键检查 ❖ 应尽早24-48h进行,备好止血药物和器械。 ❖ 内镜检查禁忌者:HR>120bpm,SBP<90mmHg
或较基础SBP降低>30mmHg、Hb<50g/L等,应 先纠正。 ❖ 仔细检查易遗漏部位:贲门、胃底、胃体垂直 部、胃直小弯、十二指肠球部后壁及球后。
上消化道出血
鉴别出血病因(病史、 临床表现、化验、内镜)
评估失血量(症状、 判断有否活动性出血(伴
Bp、P、化验等)
随症状、Bp、P、化验等)
静脉曲张 相应处理
非静脉曲张
中高危(Rockall评分>3分) 监护病房
病情严重度分级 (Rockall评分)
低危(Rockall评分<3分)
监测(出血征 象和生命体征)
定义
• ANVUGIB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的 非静脉曲张性疾患引起的出血,包括胰 管或胆管的出血和胃空肠吻合术吻合口 附近疾患引起的出血,年发病率为50150/10万。
诊断
1.出现呕血、黑便症状及周围循环衰竭体征,急性上消出 血诊断基本可成立。
2.内镜检查无胃底静脉曲张并在上消化道发现有出血病灶, ANVUGIB可确立。
病因诊断
4.内镜阴性患者的病因检查 ➢ 仍有活动性出血,应急诊动脉造影,明确部位和
病因,必要时栓塞止血。 ➢ 出血停止、病情稳定可胃肠钡餐造影或放射性核
素扫描,此特异性差。 ➢ 慢性隐性出血或少量出血可考虑小肠镜检查。 ➢ 各种检查仍不能明确而出血不停,病急可考虑剖
腹探察,术中可结合内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
出血严重度与预后的判断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是指发生在食管以上直至十二指肠九十部之间的消化道出血。
它是一种常见且紧急的疾病,患者出现黑便、呕血、呕黑物等症状,有时伴有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循环衰竭的表现。
早期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对患者的生存和治疗结果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关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指南详细内容。
一、诊断1.临床表现:对于出现黑便、呕血、呕黑物症状的患者,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病史询问,同时也要对相关器官进行相关检查。
2.评估出血严重程度:可以根据临床表现、血红蛋白浓度、休克指数等来评估患者出血的严重程度,以指导后续的治疗策略。
3.血液学检查:包括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功能等的检查,用于评估患者的血液状态以及出血的原因。
4.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诊断手段。
对于早期出血或患者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急诊内镜检查,寻找出血源。
二、治疗1.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呕吐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有需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引流。
2.纠正和维持血容量:患者出血后需要通过输液、输血等方式纠正和维持血容量,以保证组织器官的正常血液供应。
3.止血治疗:根据出血的原因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止血方法,包括内镜下止血、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
4.药物治疗:对于未能及时获得内镜检查或介入治疗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药物进行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血管加压素类药物等。
5.预防再出血: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质子泵抑制剂)、内镜下治疗(如内镜下止血)等方式来预防再出血的发生。
三、进一步处理1.儿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处理:对于儿科患者,特别是新生儿和早产儿,出血原因较为复杂,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同时迅速进行输血和药物治疗等。
2.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处理:老年人的出血原因多样,治疗应个体化,并注意老年人的全身健康状况,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小肠出血诊断
• (一)初步临床评估 • 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用以评估出血的严重程度、可能的出血部位和原因。
同时,应采集病史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消化道出血等相关病史,其中也包括近期 是否做过消化道外科手术或者内镜下治疗的病史,以及在便血前是否进行过直肠 灌肠等局部治疗的病史。 • 体格检查应该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精神状态,以及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等全身 体格检查,并应进行肛门指诊。 • (二)出血严重度与预后判断 • 病情严重度与失血量呈正相关。当患者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的征象时也提示失血量 较大。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是判断失血量的重要指标。
治疗
• (二)药物治疗 • 1.小肠出血的药物治疗 • 出血病变部位不明或病变弥漫,不适用内镜治疗、手术治疗或血管造影栓塞治
疗和治疗无效者,可考虑采用药物治疗。针对小肠出血的药物中生长抑素及其 类似物和沙利度胺有一定疗效。 • 2.结直肠出血的药物治疗 • 常用止血药物有生长抑素、垂体后叶素、蝮蛇蛇毒血凝酶(巴曲亭)等。 • (三)内镜下治疗 • (1)热凝固治疗。(2)金属夹止血。(3)黏膜下注射。(4)联合方法。
小肠出血诊断
• 小肠出血的诊治流程图 • 根据出血的部位、速度、出血量及相关病因,可表现为缺铁性贫血、粪便隐血
试验阳性、黑便、血便、呕血或全身循环衰竭表现如头晕、乏力、心悸、晕厥 等。 • (2)体格检查: • 对于怀疑小肠出血的患者,需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及全身体格 检查。
腹部体格检查,是否存在腹部压痛及腹部包块;详细的肛门指检。 • (3)辅助检查: • 1)影像学检查。2)内镜检查。
治疗
• (一)支持治疗 • 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尤其是对于急性大出血患者,应先复苏再治疗。 • 首先要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循环容量缺失程度、出血速率、年龄和并发症情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一、诊断1.病史询问:询问患者有无呕血、黑便等症状,了解病史,包括有无消化道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等病史。
2.体格检查:包括查体、血压测量、心率观察等。
3.实验室检查: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电解质等检查,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4.内镜检查:内镜是诊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手段,可以直接观察到出血部位、出血程度等情况。
二、治疗1.一般处理:包括保持患者休息,卧床休息,不要进食固体食物,适当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内镜治疗:内镜治疗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止血、内镜下黏膜下注射、内镜下电凝等。
根据出血部位和出血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3.药物治疗:包括给予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抗生素等药物,以减少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预防感染。
4.介入治疗:对于内镜治疗失败的患者,可以考虑介入治疗,包括血管内栓塞、血管内介入止血等。
5.手术治疗:对于内镜治疗和介入治疗无效的患者,或者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紧急手术治疗。
三、并发症的防治1.休克的防治:对于出血严重导致的休克,要及时进行补液、输血等处理,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2.感染的防治:给予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的发生。
3.再出血的预防:对于有再出血风险的患者,可以给予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药物进行长期治疗,以预防再出血的发生。
四、随访和预后评估1.随访:出血停止后,要随访患者的病情,观察是否再出血、感染等情况。
2.预后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对预后进行评估,给予相应的建议和治疗。
总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诊疗指南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能够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及时就医,以便及早治疗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1.早期识别和评估:下消化道出血时,早期识别和评估患者的病情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通过患者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下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
常见的早期症状包括黑便、呕血、贫血等。
2.放射学检查:对于怀疑有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以进行放射学检查来确定出血的部位和原因。
常用的放射学检查包括消化道造影、CT血管造影和放射性同位素扫描等。
3.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诊断下消化道出血最为准确和直接的方法。
通过内镜可以观察到出血部位,进行组织活检以确定病因。
常用的内镜检查包括内镜下止血和内镜手术。
4.血流动力学的维持:在诊断下消化道出血后,需要及时纠正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紊乱。
这包括给予输血、血管活性药物等措施来维持患者的血液供应和循环稳定。
5.止血治疗:对于确定的出血部位,需要进行止血治疗以控制出血情况。
可以通过内镜下止血、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等方式来实现。
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取决于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
6.病因治疗:除了止血治疗外,还需要对导致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进行治疗。
常见的病因包括胃溃疡、胃癌、脾静脉曲张等。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手术、放疗、化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7.患者护理:对于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需要进行积极的患者护理工作。
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和心理支持等。
8.随访和复查: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治疗后需要进行随访和复查。
目的是评估治疗效果、预防再出血,及时处理并发症。
总之,下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通过早期识别、放射学检查、内镜检查、止血治疗和病因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出血情况,提高患者的预后。
患者的护理和随访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2024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2024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4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主要包括出血病因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下面将对该指南进行详细介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胃和/或十二指肠的大出血,造成呕血和/或黑便。
病因多样,可能包括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消化道血管畸形等。
此指南强调了对患者进行基本的临床评估和治疗原则,以及根据特定情况选择适当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1.临床评估:-快速整体评估病情是否稳定,包括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红蛋白水平。
- 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采用Rockall评分或Blatchford评分系统进行评估。
-利用内镜检查进行风险评估和确定出血原因,可以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包括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和/或结肠镜检查。
2.治疗原则:-确保病人的气道通畅,过程中监测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快速进行血液输注,根据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和输血需求情况决定输血量。
-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进行胃酸抑制治疗,可以减少溃疡病变的继续出血。
-确定出血病因和根据特定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策略。
根据内镜检查的结果,可以选择内镜止血、血管内介入或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法。
3.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和内镜止血。
常用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和抗酸剂等。
-对于高风险患者,推荐进行内镜止血和PPI维持治疗。
4.再出血的处理:-重新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尤其是血压和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
-确认再出血的原因和位置,可以通过内镜检查和放射学检查等进行诊断。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再次内镜止血、血管内介入或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法。
以上是2024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的主要内容。
该指南通过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治疗原则的明确,为医生提供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和治疗中的指导。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以选择适当的诊断和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UGIB)是指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黏膜破损引起的出血。
该病情较为常见,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下面是关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指南。
诊断:1.病史询问:询问患者发病时间、出血量、呕血或便血的情况,是否有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及是否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等。
2.体格检查:检查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皮肤黏膜的颜色,寻找出血迹象(如呕血、黑便、皮肤瘀点等)。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水平,以及血型、Rh因子等。
4.影像学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金标准,可以观察出血部位、出血程度及进行局部止血。
处理:1.确定病情稳定性: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确定是否需要临床干预,如气管插管或胃肠减压。
2.补液和输血:根据患者的循环状态,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红细胞,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3.药物止血:常用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抗酸剂、抗生素和促胃黏膜修复药物等,但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用。
4.内镜治疗: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在补液稳定后进行内镜检查和治疗。
内镜治疗包括止血夹夹取、电凝止血和喷射治疗等。
5.根除幽门螺杆菌:如病情稳定,应考虑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根除治疗,以减少再出血的风险。
预防:1.合理用药:避免滥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和抗凝药物等容易引起消化道溃疡的药物。
2.减少饮酒:大量饮酒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诱因,应适量饮酒。
3.避免抽烟:吸烟会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应戒烟。
4.幽门螺杆菌的根除:如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应进行根除治疗。
并发症:1.恶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可能是恶性溃疡的症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及时进行内镜检查和治疗。
2.再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再出血的风险,应密切观察,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再出血。
3.急性肾损伤:由于出血造成的低血压和缺氧等原因,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应积极进行液体复苏。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一、诊断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出血的时间、频率、量和性质等。
2.体格检查:包括查体、血压测量、腹部触诊等,以便发现出血的迹象。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胃镜等。
4.放射学检查:如胸腔X线、胸部CT、上消化道造影等。
5.内镜检查:胃镜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主要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出血的原因和部位。
二、治疗1.止血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止血和内镜止血。
(1)药物止血:常用的药物包括PPI、H2受体拮抗剂、硫酸铁、五胺等。
这些药物能够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溃疡表面的刺激,促进溃疡的愈合。
(2)内镜止血:内镜止血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出血的部位,并进行止血措施,如电凝、热凝、注射药物等。
2.液体复苏:对于大量失血的患者,需要进行液体复苏,以维持循环稳定。
常用的液体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3.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要及时纠正,以防止出血的进一步恶化。
4.抗感染治疗:由于上消化道出血可能导致感染的风险增加,对于患者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5.手术治疗:对于无法通过内镜止血或内镜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切除病变部位、结扎出血血管等。
三、并发症管理1.胃肠道出血后综合征:出血后可能出现胃肠道动力减弱,需要给予相应的治疗,如胃肠动力药物。
2.再出血:对于出血后再次出血的患者,需要重新评估出血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3.贫血:出血后可能导致贫血,需要补充红细胞悬液或输血。
4.内镜相关并发症:内镜检查可能引起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等,需要及时处理。
四、预防1.控制危险因素:如戒烟、限制酒精摄入、避免过度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
2.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溃疡:对于已知有潜在溃疡的患者,应进行定期的内镜检查和药物治疗,以预防和控制溃疡的发生和复发。
3.定期随访:对于已经发生过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定期随访,检查溃疡的复发情况,及时干预。
2023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2023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部位的消化道出血。
由于其症状突然、出血量大、病情危重,因此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2023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疗指南进行详细阐述。
一、诊断标准1. 主要症状及体征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包括呕血、黑便、鲜红色便血和贫血等。
体检时可触及腹痛、腹塌等症状。
2. 诊断方法(1)放射学检查:包括胃肠道X线检查、CT血管造影和射血流动力学检查等。
(2)内镜检查:包括上消化道内镜、腹腔镜和直肠十二指肠镜检查等。
3. 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结合放射学或内镜检查结果,可以做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二、治疗原则1. 确定病情严重程度根据出血的程度和患者的一般状况,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程度。
轻度出血可自行止血,中度出血需要介入治疗,重度出血需要紧急手术。
2. 控制出血(1)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禁食、忌烟酒、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2)药物治疗:口服或静脉注射药物,如止血药物、负压吸引等。
(3)内镜治疗:通过内镜介入止血,如电凝、激光光凝、血管内注射等。
3. 预防并发症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可能伴发休克、贫血等并发症,要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红蛋白水平稳定。
三、注意事项1. 术前准备若经过评估后决定进行手术治疗,需要准备术前检查,确保患者身体状况适合手术。
2. 术中操作术中要注意操作规范,尽量减少创伤,掌握合适的止血方法,并及时处理手术中出现的并发症。
3. 术后处理手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术后效果,按照术后护理要求进行处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四、常见问题解答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是什么?常见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克罗恩病等。
2.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有哪些可能的并发症?可能的并发症包括休克、贫血、感染等。
3.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官方发布:《2023版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下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官方发布:《2023版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下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前言下消化道出血是指从回盲部到肛门的消化道出血,不同于静脉曲张性出血,非静脉曲张性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多样,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为了提高我国医疗机构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疗水平,规范诊疗流程,降低病死率,我们组织专家编写了《2023版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下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1. 定义与分类1.1 定义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下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ous Low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ANLGIEH)是指由于下消化道(回盲部至肛门)病变引起的急性出血,且排除静脉曲张性出血。
1.2 分类根据出血原因,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下消化道出血可分为以下几类:1. 动脉性出血:包括动脉瘤、动脉炎、血管畸形等。
2. 静脉性出血:包括静脉炎、静脉血栓等。
3. 毛细血管性出血:如炎症、肿瘤等引起的出血。
4. 结构异常:如憩室、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5. 药物或毒素引起的出血:如非甾体抗炎药、抗凝药物等。
2. 诊断2.1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出血的诱因、病程、伴随症状等信息。
2.2 体格检查全面体检,注意腹部压痛、肿块、腹膜刺激征等体征。
2.3 实验室检查1. 血常规:评估贫血程度、白细胞计数等。
2. 凝血功能检查:排除凝血功能障碍。
3. 便常规:观察粪便颜色、红细胞计数等。
2.4 影像学检查1. 腹部超声:检查腹部器官结构、血管情况。
2. 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估出血部位、病因及周围组织情况。
3. 内镜检查:必要时进行胃肠道内镜检查,直接观察出血部位。
2.5 动脉造影对于难以定位的出血,可采用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
3. 治疗3.1 保守治疗1. 禁食、补液、纠正贫血。
2. 药物治疗:如止血药物、抗炎药物等。
3. 监测:观察出血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3.2 内镜治疗对于内镜下可见的出血病灶,可采用内镜下止血治疗,如注射硬化剂、套扎、电凝等。
中医内科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及胆道等部位的出血。
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黑便,以及由大量出血而引起的贫血、休克等一系列全身症状。
本病可因肝硬变、食管癌、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脱垂、胰腺癌、尿毒症、血液病等多种疾病引起。
属于中医学中“呕血”、“吐血”、“便血”范畴。
病因有饮酒过度、嗜食辛辣、情志过极、劳倦过度等。
病机多为湿热壅胃,肝火犯胃、热迫血行,或气虚不摄、血溢脉外、瘀血内停所致。
血出之后,气随血脱,可致气血大亏,甚可出现血竭气脱阳亡之危证。
【诊断】1.呕吐物呈咖啡色或暗红色,吐血量多者可呈鲜红色,多夹食物残渣,混有胃液。
2.初起常有恶心,胃院不适或疼痛。
吐血量多者,头晕心慌,汗出肢冷,甚或晕厥。
3.皖腹有压痛,肠鸣音活跃,出血量多者心率增快,血压下降,面色苍白。
4.呕吐物或粪便潜血强阳性,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下降。
5.胃镜检查及胃肠X线钢餐造影,可明确出血病灶部位和性质。
出血后48小时内行紧急内镜检查,对出血原因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般不主张在出血急性期内行X线饮餐检查。
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对明确出血部位也有帮助。
6.肝功能、甲胎蛋白测定、癌胚抗原及对胆、胰、肝、脾等的B超或CT等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病的治疗以止血为首要。
其病理环节有热与虚的不同。
凡因热所致者,当以清热凉血止血为主;因虚引起者,当以益气摄血为主,酌加滋阴或温涩之品。
凡出血者,多有留瘀,故可适当加入活血止血之品。
1.胃热壅盛证吐血色红或紫暗,常夹有食物残渣,皖腹胀闷,甚则作痛,口臭,大便干结或解黑便,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方药举例: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
生大黄(后下)15g,黄连6g,黄苓10g,大蓟15g,小蓟10g,侧柏叶10g,茜草根10g,白茅根10g,棕枢!炭10g,牡丹皮10g,炒桅子10g。
加减:胃气上逆而见恶心呕吐者,可加赭石10g,竹茹10g,旋覆花IOgo口渴,舌红而干,脉象细数者,加麦冬10g,石斛10g,天花粉15g。
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上消化道出血【病史采集】1.呕血或/和黑粪。
2.出汗、口渴、心悸、头昏、黑蒙或晕厥。
老年人应注意精神萎靡、神志淡漠、意识不清。
3.近期有烧伤、创伤、手术、严重感染、休克、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或应用过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4.有反复发作上腹痛、慢性肝病等既往史。
或曾内镜检查发现消化性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等。
5.患有血液病、尿毒症、结缔组织病等全身疾病。
【物理检查】1.贫血貌、精神萎靡、烦燥不安、意识模糊、皮肤湿冷、呈灰白色或紫灰花斑。
静脉充盈差、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心动过速、尿少、呼吸急促。
2.低热,持续3~5天。
3.不同病因有相应体征,如肝硬化有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腹壁静脉曲张、脾大、腹水等。
【辅助检查】1.血象,包括血常规、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数、凝血酶原时间。
2.粪便隐血试验。
3.肝功能、尿素氮、肌酐。
4.急诊内镜检查应在出血24~28小时内,在纠正休克的基础上进行。
但在病情危急时,则在纠正休克治疗的同时进行胃镜检查。
5.选择性动脉造影,经急诊内镜不能确诊者,可行选择性动脉造影。
6.X线检查,在出血停止、病情稳定后进行。
7.放射性核素显像,应用静脉注射99锝标记的胶体后,用ECT扫描,探测标记物从血管外溢的证据发现出血的部位。
8.CT检查。
【诊断要点】1.呕血或/和黑便。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证实消化系统有引起出血病变存在。
【鉴别诊断】1.与因进食某些食物或药物引起的黑粪鉴别。
2.与呼吸道出血咽下后出现黑粪或呕血鉴别。
3.消化道出血的病因鉴别。
【治疗原则】1.一般急救处理措施卧床休息,禁食,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镇静,监测生命体征。
2.补充血容量输液选用生理盐水、林格液、右旋糖酐或其它血浆代用品、输血,肝硬化病人宜用新鲜血液。
3.止血措施遵循二个原则一是应区别不同原因上消化道出血而采用不同的止血措施;二是先一般止血措施,效果不理想则选用特殊止血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上消化道出血
【病史采集】
1.呕血或/和黑粪。
2.出汗、口渴、心悸、头昏、黑蒙或晕厥。
老年人应注意精神萎靡、神志淡漠、意识不清。
3.近期有烧伤、创伤、手术、严重感染、休克、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或应用过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4.有反复发作上腹痛、慢性肝病等既往史。
或曾内镜检查发现消化性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等。
5.患有血液病、尿毒症、结缔组织病等全身疾病。
【物理检查】
1.贫血貌、精神萎靡、烦燥不安、意识模糊、皮肤湿冷、呈灰白色或紫灰花斑。
静脉充盈差、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心动过速、尿少、呼吸急促。
2.低热,持续3~5天。
3.不同病因有相应体征,如肝硬化有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腹壁静脉曲张、脾大、腹水等。
【辅助检查】
1.血象,包括血常规、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数、凝血酶原时间。
2.粪便隐血试验。
3.肝功能、尿素氮、肌酐。
4.急诊内镜检查应在出血24~28小时内,在纠正休克的基础上进行。
但在病情危急时,则在纠正休克治疗的同时进行胃镜检查。
5.选择性动脉造影,经急诊内镜不能确诊者,可行选择性动脉造影。
6.X线检查,在出血停止、病情稳定后进行。
7.放射性核素显像,应用静脉注射99锝标记的胶体后,用ECT扫描,探测标记物从血管外溢的证据发现出血的部位。
8.CT检查。
【诊断要点】
1.呕血或/和黑便。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证实消化系统有引起出血病变存在。
【鉴别诊断】
1.与因进食某些食物或药物引起的黑粪鉴别。
2.与呼吸道出血咽下后出现黑粪或呕血鉴别。
3.消化道出血的病因鉴别。
【治疗原则】
1.一般急救处理措施卧床休息,禁食,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镇静,监测生命体征。
2.补充血容量输液选用生理盐水、林格液、右旋糖
酐或其它血浆代用品、输血,肝硬化病人宜用新鲜血液。
3.止血措施遵循二个原则一是应区别不同原因上消化道出血而采用不同的止血措施;二是先一般止血措施,效果不理想则选用特殊止血措施。
(1)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采用垂体后叶素加三腔二囊管压迫,或生长抑素类药物加三腔二囊管压迫。
止血间期可行急诊内镜硬化剂治疗和/或食管静脉套扎术治疗。
(2)消化性溃疡出血应用8mg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口服,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静脉滴注,效果不理想则经内镜注射、电凝、血管夹、微波或激光等止血,亦可采用选择性动脉插管动脉灌注药物、动脉栓塞疗法止血。
4.上述治疗无效时则手术治疗。
【疗效标准】
1.治愈,出血停止。
2.好转,出血量减少或间断小量出血。
3.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出院标准】
凡达到治愈标准者可出院。
下消化道出血
【病史采集】
1.粪便带血或全血便,鲜红、暗红或黑粪。
2.出汗、口渴、皮肤苍白、四肢湿冷、头晕、心跳加速、血压下降、休克等。
3.炎症性肠病、或血液病、尿毒症、结缔组织病等全身性疾病既往史。
【物理检查】
1.贫血征象,如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口渴、出汗、头晕、心跳快、血压下降等。
2.引起出血病因的体征,如发热、腹部压痛、腹部包块、紫癜等。
【辅助检查】
1.粪便常规,隐血试验,粪便培养。
2.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
3.肛门指诊及肛门镜检,结肠镜检查。
4.口服钡剂下消化道X线检查或钡灌肠结肠造影。
5.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
6.选择性动脉造影对小肠出血诊断意义较大。
7.CT检查。
【诊断要点】
1.便血或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2.失血性贫血或周围循环衰竭。
3.实验室检查证实失血及贫血。
4.肛门指检或特殊辅助检查证实有引起出血的病变存
在。
【鉴别诊断】
1.与因进食某些食物或药物引起的黑粪鉴别。
2.与呼吸道出血咽下后出现黑粪鉴别。
3.下消化道出血各病因鉴别。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休息,进流质或少渣半流饮食,监测生命体征。
2.补充血容量:根据出血量可选用晶体、胶体或输血。
3.止血:
(1)止血:1%盐酸麻黄素加生理盐水溶液棉球压迫止血,去甲肾上腺素8mg加冷生理盐水100ml保留灌肠。
(2)经内镜止血经内镜注射、止血夹、电凝、激光、微波等止血。
(3)选择性动脉插管止血应用垂体后叶素灌注或动脉栓塞。
4.上述止血措施无效时采用手术治疗。
【疗效标准】
1.治愈:出血停止。
2.好转:出血量减少或间断小量出血。
3.未愈:达到上述标准者。
【出院标准】
凡达到治愈标准者可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