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骨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骨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骨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有关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的信息。

骨科是一门专注于骨骼系统疾病和损伤的医学领域,包括骨折、关节疾病、韧带受伤等。

了解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有助于提供合适的医疗护理和治疗方案。

诊断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疼痛程度、伤害发生的方式等。

2.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骨骼的触诊和活动度评估。

3. 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CT扫描、MRI等,可帮助医生确定骨骼的病变情况。

4. 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骨密度检查等,有助于确定病因或评估骨骼健康状况。

常见疾病和治疗常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骨科疾病和其相应的治疗常规:骨折- 诊断:通过X射线检查确定骨折的类型和位置。

- 治疗常规:根据骨折类型和程度,可能需要进行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或手术治疗(如内固定术)。

关节炎- 诊断:通过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确定关节炎的存在及程度。

- 治疗常规: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改善生活方式。

若病情严重,可能需要进行关节置换手术。

韧带损伤- 诊断: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MRI)确定韧带损伤的程度和位置。

- 治疗常规:轻度韧带损伤采取非手术治疗,如休息、物理疗法和短期石膏固定。

严重损伤可能需要手术重建韧带。

脊柱疾病- 诊断:通过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CT扫描、MRI)确定脊柱疾病的性质和程度。

- 治疗常规:根据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可能采取非手术治疗(如药物、物理疗法、康复)或手术治疗(如椎间融合术)。

结论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是基于患者个体化的情况而定的。

及时获得准确的诊断和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恢复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患者应尽早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骨科常见病中医诊疗常规课件

骨科常见病中医诊疗常规课件
的前提和基础
03
04
辨证论治要求医 生根据患者的症 状、体征、舌象、 脉象等综合分析, 确定病因、病机、 病位、病性等, 制定相应的治疗
方案
辨证论治强调整 体观念,注重脏 腑、气血、经络、 情志等各方面的 协调平衡,以达 到治病求本的目

因人而异
01 02 03 04
01
患者年龄:不同年龄段的患者, 治疗方法不同
02
症状: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 限等
04
案例:患者张某,50岁,膝关节 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经中药内 服、外敷、针灸、推拿等治疗后, 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提高。
中医诊疗常规的 注意事项
辨证论治
01
辨证论治是中医 诊疗的核心思想, 强调个体化治疗
02
辨证论治包括辨 证和论治两个部 分,辨证是论治
02
患者体质:根据患者的体质,选 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03
患者病情:根据患者的病情,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04
患者生活习惯:根据患者的生活 习惯,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诊疗的核心思想,强调人 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分之间相互联 系、相互影响。
在中医诊疗过程中,要注意整体观念的运用, 不能只关注局部症状,而要从整体出发,全 面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
判断病情
02
闻诊:听患者的声音、呼吸、咳嗽等,判
断病情
03
问诊: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生活习惯
等,判断病情
04
切诊:通过切脉、按诊等方法,判断病情
05
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苔、
脉象等,综合分析,确定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方法
01
针灸疗法: 通过针刺穴 位,调整气 血,缓解疼 痛

门诊部医生的骨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门诊部医生的骨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门诊部医生的骨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指南是门诊部医生不可或缺的工具。

作为骨科门诊部的医生,需要准确诊断和治疗各种骨科疾病。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包括骨折、关节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相应的诊疗指南。

一、骨折骨折是指骨骼的完整性被破坏,通常是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的。

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闭合骨折和开放骨折。

1. 闭合骨折的诊断与处理闭合骨折是指骨折发生后,伤口未直接与外界相通。

在诊断闭合骨折时,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可以使用X光片、CT等影像学检查。

治疗上,关键是保持骨折部位稳定,通常采用石膏固定或外固定器固定。

2. 开放骨折的诊断与处理开放骨折是指骨折发生后,骨块直接露在体外。

在处理开放骨折时,应先进行伤口清创,防止感染。

然后进行骨折复位和固定,最后进行伤口缝合,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二、关节炎关节炎是一类关节疾病的总称,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受限。

常见的关节炎类型包括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

1. 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与处理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关节。

诊断风湿性关节炎需要满足相应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标准。

治疗上一般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和疾病修饰抗风湿药物等。

2. 骨性关节炎的诊断与处理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主要由于关节软骨的损伤和退化引起。

诊断骨性关节炎需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治疗上,除了控制疼痛和炎症外,还可以进行康复训练和使用辅助器具。

3.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处理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多个关节,还可能伴有全身症状。

诊断类风湿关节炎需要依据特定的疾病标准。

治疗上,除了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免疫抑制剂,还可以进行物理治疗和生物制剂治疗。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的核心物质向椎管内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症状。

常见的症状包括腰痛、下肢放射痛和肌力减退。

骨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骨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骨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1. 前言
本指南将为骨科专业人士提供骨科常见病的诊疗指南。

指南旨在帮助医生进行正确的病情评估、诊断和治疗,以提供最佳的病患护理。

2. 常见病列表
以下是常见的骨科疾病列表(但不限于):
- 骨折
- 关节炎
- 腰椎间盘突出症
- 骨刺
- 手足麻木
- 骨肿瘤
- 韧带损伤
- 脱位
- 骨质疏松症
- 骨科感染
3. 诊断准则
针对不同的骨科疾病,以下是一些诊断准则的示例:
3.1 骨折
- 临床表现:疼痛、肿胀、变形等
- 影像学:X光、CT扫描等
- 诊断标准:骨折线、位移程度等
3.2 关节炎
- 临床表现: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 影像学:X光、MRI等
- 诊断标准:关节退变、滑膜炎症等
4. 治疗方法
根据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4.1 保守治疗
- 休息和限制活动
- 物理疗法和康复训练
- 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止痛药等
4.2 手术治疗
- 内固定手术:使用钢板、螺丝等
- 关节置换手术
- 脊椎手术:如椎间融合手术等
5. 后续护理
根据不同疾病和治疗方式,以下是常见的后续护理措施:
- 需要定期复诊
- 进行康复训练
- 注意饮食和生活惯
- 忌烟酒等不良惯
6. 参考文献
请参考以下文献获取更多详细信息:
- 文献1
- 文献2
以上是一份完整版骨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提供了骨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指导。

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医生应选择适当的诊断准则和治疗方法,以确保对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

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股骨骨折【病史采集】1. 24小时内必须完成病史采集。

2.内容必须包括外伤发生的时间、致伤因素、创伤机制、有无合并症、疼痛性质及程度、功能活动障碍情况、曾经经历的治疗经过及效果,过去有无类似病史。

【检查】1.必须及时完成体格检查(按照望、触、动、量程序)。

2.辅助检查:(1)摄伤侧X线片。

(2)血常规、血型及凝血四项检查。

老年病人查心电图、血糖。

【诊断】1.具有外伤史。

2.肢体疼痛,功能障碍。

3.骨折专有体征:畸形、骨擦感(音)、反常活动。

4.合并症体征。

5. X线片骨折征象。

【治疗原则】1.手法复位、外固定:选择石膏,滑动型骨牵引。

适应证:(1)儿童。

(2)病人体质差,不能耐受手术。

(3)骨折可疑,复查X线片前宜外固定。

2.急症手术适应证:(1)开放性骨折。

(2)伴有紧张神经、血管、肌肉损伤。

(3)合并其它重要脏器损伤,病人一般情况尚可,手术后有利于搬动。

3.择期手术适应证:(1)合并失代偿休克等极度衰竭的病人。

(2)没有急症手术客观条件。

(3)手法复位不克不及达到功能性复位或不克不及保持功能性复位。

(4)关节内骨折。

(5)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6)对儿童慎重考虑。

4.手术办法选择:(1)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选用DHS、“γ”钉、锁定板等。

(2)股骨干中段以上骨折:选用髓内针、钢板等。

(3)股骨干中段以下骨折:可选用钢板、交锁钉、锁定板等器械。

(4)股骨髁及髁上骨折:可选用“L”型钢板、“T”型钢板、DCS等。

5.辅助性治疗:(1)抗生素。

(2)抗休克:止痛、输血、补液。

(3)预防、防止并发症,老年患者术后及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针对其它器官、组织损伤应用药物。

(5)物理治疗。

(6)功能锻炼可用辅助设备、器械。

【疗效标准】1.治愈:不扶拐行走三分钟、且不少于三十步。

2.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

【出院标准】骨折功能复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门诊随访。

骨科诊疗常规与技术操作规程

骨科诊疗常规与技术操作规程

骨科诊疗常规与技术操作规程一、概述本文档旨在规范骨科诊疗的常规和技术操作,以提高医疗质量和病患安全。

以下是骨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点。

二、常规诊疗流程1. 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疼痛部位、症状、伴随疾病等。

2. 体格检查:全面检查患者的病情,包括观察疼痛部位、活动受限情况等。

3. 影像检查: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

4. 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结果,进行诊断,并综合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三、技术操作规程1. 手术准备:对手术室、手术器械进行严格消毒和检查。

2. 麻醉管理: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并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麻醉安全。

3. 手术操作:按照手术方案进行手术操作,操作时注意细节,并随时与团队成员做好沟通配合。

4.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必要的术后护理,包括伤口处理、引流管理、镇痛等。

5. 康复计划: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并定期跟踪患者的康复情况。

四、安全措施1. 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操作的无菌环境。

2. 事前确认患者身份,并进行必要的标识,避免手术患者混淆。

3. 确保手术器械的正确选择和使用,以减少手术操作风险。

4. 注重团队协作和沟通,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5. 预防术后感染,包括严格控制伤口的护理、使用适当的抗生素等。

以上是骨科诊疗常规与技术操作规程的要点,具体操作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标准进行调整。

在执行过程中,请始终关注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要求。

骨伤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骨伤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骨伤科诊疗规范锁骨骨折【诊断要点】1、有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的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5、骨折分类:(1)青枝型骨折:多见于幼儿,骨折处形成向上弯曲的弓形。

(2)横断型骨折:多见成年人,骨折端可具有典型的重叠,近端向上后方移位,远端向下前方移位。

(3)粉碎型骨折: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常于中1/3处有小骨片呈垂直移位。

6、证候分型:(1)气滞血瘀:外伤初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肿胀较甚,疼痛剧烈,压痛明显,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眩。

(2)筋骨未续:骨断中期,骨位已正,尚有瘀血未去,筋骨连接未坚,局部肿,瘀未消尽,疼痛压痛固定,功能活动障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

(3)瘀血凝滞:骨伤日久,肿胀消退,瘀血残留肌揍、关节,以至筋膜粘连,关节屈伸不利,舌红苔薄,脉结。

(4)气血亏虚:损伤后期,外伤筋骨,内伤气血,加之长期卧床伤血耗气,体质虚弱,短气、懒言、四肢不温。

舌淡苔薄,脉细缓。

(5)肝肾不足:损伤后期,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肝肾不足之症。

偏于肝肾阴虚者,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或有烦躁失眠,五心烦热,盗汗,遗精,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偏于肾阴虚者,兼见形寒肢冷,神疲乏力,遗精早泄,月经量少,色淡,小便清长,夜尿频数,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要点】【一般治疗】1、手法复位:患者端坐,挺胸抬头,双手插腰姿式。

术者双手握其患者两肩外侧,以一膝顶住背部正中;双手向后徐徐扳拉,双肩外旋后伸挺胸,骨折移位可获整复。

亦可在助手维持此姿式下,术者直接按压其骨折端使之复位。

2、固定:(1)“∞”字绷带固定法:局部外敷伤科膏,于骨折处放一葫芦形压垫,压垫上再贴一膏药,两腋窝垫以软垫。

用大号绷带从伤侧肩后经腋下,绕过肩前上方,横过背部,经对侧肩后腋下至肩前上方,绕回背部至伤侧腋下,包绕8~12层。

骨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骨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骨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1. 介绍本文档旨在规范骨科诊疗的常规流程和技术操作,以提高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2. 诊疗常规- 2.1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疾病发作时间、症状表现、既往治疗情况等。

- 2.2 体格检查:仔细观察和检查患者的相关部位,包括肿胀、疼痛、畸形等情况。

- 2.3 辅助检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方法,如X射线、CT、MRI等,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 2.4 诊断判断: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确立准确的诊断。

3. 技术操作规程- 3.1 骨折复位:采用手法或手术的方式将骨折的骨片重新复位,恢复骨骼正常形态。

- 3.2 骨折固定:选用合适的固定方法,如石膏固定、内固定或外固定等,稳定骨折断端,促进骨折愈合。

- 3.3 关节镜检查:通过关节镜检查术,观察和诊断关节疾病,如滑膜炎、半月板损伤等。

- 3.4 手术操作:对于一些严重的骨科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操作时需遵循操作规程和消毒防护措施,确保手术安全。

- 3.5 康复护理:对于手术或创伤后的患者,要进行康复护理,包括恢复锻炼、功能训练等,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4. 注意事项- 4.1 患者安全第一,操作时需谨慎,避免操作失误和意外发生。

- 4.2 严格按照卫生要求进行消毒和隔离,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 4.3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避免不当使用。

- 4.4 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和培训,更新骨科诊疗技术和知识。

以上是骨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骨科医生们在日常工作中有所帮助。

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具体疾病和患者情况,以医生的专业判断为准。

骨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骨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骨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一、骨折1.1 骨干骨折急性期处理:1. 及早将骨折段复位。

2. 确定骨折部位的血循环状态,对于供应血液有困难的部位,宜及时诊治。

3. 饮食或高蛋白饮食以补充营养,促进愈合。

4. 应用适当镇痛剂减轻疼痛。

稳定期处理:1. 监测骨折处的生理状态,饮食及运动量等。

2. 积极应用理疗、运动疗法促进骨折愈合。

3. 积极预防钙、磷等营养素不足。

1.2 关节骨折处理:1. 关节面复位,恢复正常的髋内旋和外旋功能。

2. 禁止步行,无痛条件下活动髋关节,避免关节僵硬。

3. 应用支具、理疗等措施以促进骨折愈合。

二、半月板损伤2.1 半月板损伤初期治疗1. 采取绝对休息,禁止活动,采取卧床休息。

2. 应用冰敷,消除肿胀炎症。

3. 应用支具以固定膝关节。

4. 应用按摩以促进半月板损伤的愈合。

2.2 半月板损伤后期恢复1. 逐步恢复正常的活动量,包括逐步进行走路和跑步的活动。

2. 应用理疗,有利于肌肉和膝关节软组织的恢复。

3. 逐步地重返体育活动。

三、脊柱损伤3.1 脊柱损伤早期处理1. 采取背板固定,以保持患者脊柱位置的稳定。

2. 注射肌肉松弛剂,以减轻肌肉张力。

3. 应用制动和牵引,以减小脊柱压力。

3.2 脊柱损伤后期治疗1. 应用手术矫正椎间增生并稳定脊柱。

2. 应用理疗和康复治疗,帮助肌肉组织恢复,促进神经恢复。

3. 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日常惯让其加重局部疼痛。

四、骨关节炎4.1 骨关节炎早期处理1. 应用理疗、康复治疗、运动疗法等增强患者肌肉、韧带和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以促进关节的营养和修复。

2. 合理地锻炼,适当地运动,促进关节的恢复和健康。

3. 使用中药或药物治疗,以减轻炎症和疼痛。

4.2 骨关节炎后期治疗1. 应用手术矫正或置换,当病情变得非常严重时,以消除疼痛和恢复功能。

2. 应用理疗、康复治疗,帮助肌肉组织恢复,促进神经恢复。

3. 接受专业的物理治疗,如止痛电流、超声波、磁疗等。

骨伤科常见急危重症诊疗常规

骨伤科常见急危重症诊疗常规

骨伤科常见急危重症诊疗常规骨伤科常见急危重症诊疗常规开放性骨折的诊疗常规【定义】骨折附近皮肤及皮下软组织破裂,骨折断端和外界相通者,为开放性骨折。

【分类】㈠根据伤因及损伤情况分类:1、切割伤或穿刺伤多为锐器或骨折端穿破皮肤所致。

创口较整齐,骨折多为单纯横断或斜形。

2、撕裂、剥脱伤皮肤和肌肉等有较大面积的撕裂或剥脱,创面大而不规则,骨折多为粉碎。

3、绞轧,碾挫伤多由重物压榨、车轮碾压或机器绞轧等所致,骨折粉碎,损伤组织多且失去活力。

4、枪弹伤多为子弹或弹片等所致的投射伤,创口大小范围及深度等,与投射物的速度和爆炸力的强弱有关。

㈡按损伤程度分型:Ⅰ型:创面清洁,创面小于1㎝。

Ⅱ型:创口撕裂大于1㎝,但无广泛软组织伤或皮瓣撕脱等。

Ⅲ型:有多段骨折和广泛软组织损伤,或创伤性断肢。

【临床特点】1、创伤后失血多,全身反应严重;2、局部污染严重,易发生严重的感染;3、骨折移位大,内外固定均困难;4、皮肤损伤严重,易出现骨外露;5、骨折不易愈合。

【并发症与合并损伤】开放性骨折主要并发症为休克、脂肪栓塞和感染。

合并伤中最多见的是血管神经损伤和腹腔脏器损伤。

【诊断】根据伤因,局部和全身症状,结合X线片及其它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㈠清创时间愈早愈好。

伤后6-8小时以内是清创的黄金时间。

其基本步骤如下:1、清洗伤肢以生理盐水、稀碘伏彻底清洗伤肢和创面四周健康组织上的污染。

刷洗后将肢体擦干,常规消毒,铺巾。

2、清创首先以生理盐水、双氧水和稀碘伏液反复冲洗创面,清楚其表面的污垢和异物。

再按皮肤、深筋膜、肌肉、肌腱、血管、骨折端等的顺序由浅入深进行彻底清创。

剪除坏死失活组织,清除异物,检查各组织的损伤情况。

3、清创完成后,再次以稀碘伏液浸泡和冲洗创面5-10分钟。

㈡骨折固定根据皮肤条件,污染情况,骨折粉碎程度等具体伤情,合理选用石膏,钢板螺钉,外固定架等方式固定骨折端。

对于开放性骨折,如果单纯外固定可以达到治疗要求者,外固定仍应作为首选方法,对只有内固定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病例,则应该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正确使用内固定。

常见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常见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常见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作为人体重要的支撑结构和活动器官,骨骼系统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疾病。

在骨科领域,常见的疾病包括骨骼肿瘤、关节炎、骨质疏松、骨折等,这些疾病都会导致患者身体功能的受限和活动能力的下降,严重的还会导致残疾和生命威胁。

本文旨在介绍常见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骨骼肿瘤骨骼肿瘤是指起源于骨骼的各种良性或恶性的肿瘤。

其中恶性骨肿瘤较为常见,如骨癌、骨肉瘤等,这些肿瘤生长较快,易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

骨骼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如有必要可以使用穿刺或骨髓活检等方式进行病理分析。

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疗等,具体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病理类型、年龄、全身情况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对于良性骨肿瘤,手术切除的治愈率较高;对于恶性骨肿瘤,多种治疗手段结合使用可以提高生存率和治愈率。

二、关节炎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通常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

其病因比较复杂,与年龄、遗传、环境(如感染、外伤、骨质疏松等)等因素有关。

诊断关节炎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指标。

早期诊断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治疗方案多种多样,包括改善生活方式、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生活方式改善包括控制体重、多运动、避免过度使用有问题的关节等。

物理治疗包括物理疗法、按摩、理疗等。

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青霉素类药物等。

三、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和骨质变薄,易导致骨折。

骨质疏松通常与年龄、性别、遗传、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诊断骨质疏松通常采用骨密度测定,可以使用DXA、QCT等方法。

此外,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也可以作为参考。

治疗骨质疏松包括生活方式改善、药物治疗等。

生活方式改善包括增加日光浴时间、增加钙摄入、运动等。

药物治疗包括抗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等。

四、骨折骨折是指骨骼的断裂或破碎,通常由外力作用引起。

骨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骨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骨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1. 背景
骨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人体骨骼系统的疾病和损伤诊疗。

骨科常见病包括骨折、关节炎、脊柱疾病等。

为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骨科常见病,本指南提供了完整的诊疗指南。

2. 骨折
2.1 诊断
骨折通常通过X射线或CT扫描来确定。

常见的骨折表现包括骨折部位的肿胀、疼痛以及活动障碍。

2.2 治疗
骨折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固定、石膏包扎、物理治疗等;手术治疗适用于骨折不稳定或无法通过保
守治疗恢复的情况。

3. 关节炎
3.1 诊断
关节炎通常通过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常见的关节炎表现包括关节疼痛、红肿、活动受限等。

3.2 治疗
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
治疗可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物理治疗包括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手术治疗适用于关节破坏严重的情况。

4. 脊柱疾病
4.1 诊断
脊柱疾病通常通过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常见的脊柱疾病包括脊柱骨折、脊柱侧弯、腰椎间盘突出等。

4.2 治疗
脊柱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
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手术治疗适用于脊柱疾病严重或无
法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的情况。

5. 结论
本完整版骨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提供了骨折、关节炎和脊柱疾病
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鉴于个体差异和病情复杂性,患者在接受治疗
前应咨询专业医生,结合具体情况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股骨骨折[病史采集】1.24小时内会须完成柄史采集.2..过去有无类似病史.【检査】1.必须及时完成体格检査(按熙望、触、动、量程序).2.辅助检査:(1)摄伤侧X线片.<2)血常规、血型及缺血四顼检査,老年病人査心电图、血糖:【诊断】1.具有外伤史.2.肢体疼翘,功能祢周•3.骨折专有体征,畸形、骨擦感(音),反常活动.4.合并症体征.5.K线片骨折征象:[治疗額则11.手法复位、外闹定:选择石膏,滑动型骨牵引.适魔证:(1)儿童,<2)病人体质差.不能耐受手术.(3>骨折可段,复査X线片前宜外尻定・2.急雅手术适应iE<1)开放性骨折.(2)伴有車要神经、血管、肌肉损伤.(3)仑并其它車要脏器损伤.病人一般情况尚可.手术后有利F搬动:3.择期手术适应iE(1)合并失代偿休克等极度衰竭的病人。

(2)没有急雅手术客观条件.(3)手法复位不能达到功能性負位或不能维持功能性复位.(4)关节内骨折.(5)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6)对儿童慎重:考虑。

I.手术方法选择:(1)股骨粗隆间特折:可选用DHS、"丫”钉、锁定板等.(2)股骨干中段以上骨折:选用88内针、钢板等,(3)股骨干中段以下骨折:可选用钢板、交後钉、镜定板等器械,(4)股骨般及躲上骨折:可选用“L”型钢板、"T”型钢板.DCS等.5.辅助性治疗,(1)抗生素:抗休克:止孤输血、补液•⑵(3)预防、防止并发雅.老年思者术后及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胶深静脉血栓形成;(4)针对其它器盲、组织损伤应用药物.(5)物理治疗,(6)功能锻炼可用辅助设备、器械;[疗效标准】1.治愈:不扶拐行走三分钟、且不少于三十步.2.未念:未达到上述标准.【岀院标准】骨折功能豆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珥可出院,门诊随访.颈椎病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址发病理改変索及其周同组织结构(神经根,肯88、椎动脉、交感神约等),出现相成的临床表现为颈椎病,【病史釆集11.年龄:多发生于10岁以上.2.拓史:缓慢,罪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3.症状,头、颈、启疼痛:上陂放射性麻木或疼痛:下液乏力,行走不毯,大小便功能失常:体位性眩呆或瞥有猝倒发作;眼花、耳鸣、心动过速或心前区疼痛,【体格检査】1.颈、用部压痛点.2.压颈成騒或臀从牵拉眺阳性;3.旋扬试验阳性.4.四肢肌力减退.処干感觉平面障码.5.病理神经反射征阳性:霍氏征.巴氏征.6.四肢肌张力増高.腱反射亢进.【辅助检査】摄颈部X光片,CT, MR:、肌炬图、椎动脉造#等.[诊断和鉴别诊断】1.,般原则:<1)临床雅状与影像学表现一致可确诊.<2)有矣型的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正常.应除外其它疾病方可作岀诊断.<3»仅有影像学表现而无典型临床雅状,诊断不成立.2.分型:<1)颈型:<2)主诉头、颈、肩疼痛.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1) X光片&示颈椎不稳。

骨科诊疗常规

骨科诊疗常规

骨科诊疗常规创伤外科、骨科专业诊疗指南目录.一、锁骨骨折【病史采集】1.及时完成病史的采集,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内容应包括受伤的时间、机制、部位及伤后处理的颠末。

【搜检】1.接诊后必须及时完成体格检查。

2.尤其注意是否合并血气胸;锐利伤还应注意臂丛神经损伤及锁骨下血管的损伤。

3.应摄锁骨X线片,如果体检怀疑胸腔损伤,应摄胸部X 线片以利确诊。

必要时行CT、MRI检查。

4.入院行三大通例、血型RH血型、凝血四项、生化全系、心电图、B超等,拟手术的病人有需要时行风湿三项、有高血压、心脏病史者行心脏彩色B超和心肌酶谱搜检等。

【诊断】1.有明确的外伤史。

2.伤处出现疼痛、肿胀、皮下瘀斑,有时局部隆起,伤侧肩及上臂拒动;局部压痛,有的可能触及到骨折端,可能触及骨擦感。

由伤侧肩向锁骨方向纵向叩击痛阳性。

3.锁骨X线片可显示锁骨骨折及其移位情形。

【治疗原则】.1.手法复位:锁骨固定带或横“8”字石膏固定4周。

无移位或青枝骨折可直接用上法固定3周后拍摄X线片,骨折愈合可去除外固定。

2.手术治疗:对锁骨骨折移位严重,骨折片刺破锁骨下血管或臂丛神经或胸膜顶,则在手术搜检的同时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牢固内牢固。

也可根据患者的请求施行手术,通例利用锁骨重修钢板。

3.围手术期:麻醉前1小时用一次青霉素类、头孢一代、头孢二代抗生素其中一种(如头孢拉啶或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

4.术后防备性应用青霉素类、头孢一代、头孢二代抗生素其中一种3至5天(如头孢拉啶或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

术后按期换药观察伤口情形。

术后3天内通例复查手术部位x片,住院期间每周复查1次。

术后3天复查血通例,各项搜检如有异常随时复查。

5.一旦手术部位出现感染迹象,如术后持续发热,伤口疼痛、肿胀,白细胞增高,可考虑应用抗生素,作为治疗感染,应选用广谱,高效及敏感的抗生素(如头孢呋辛,头孢曲松),而且要有足够的剂量,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应给与全身支持疗法,当发现切口有脓性液时,应根据手术具体情况采用切开引流或闭合冲洗的方法,将脓性液排除。

骨科诊疗方案

骨科诊疗方案

骨科诊疗方案一、引言骨科是一门专注于骨骼系统疾病的医学学科。

骨骼系统由骨骼、关节、肌肉和韧带组成,其功能是支撑和保护身体器官,并提供机械支持。

由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受到外力的影响,因此骨骼系统容易受到损伤或疾病的侵袭。

本文将介绍骨科的诊疗方案,主要包括骨科常见疾病、常用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二、骨科常见疾病1.骨折:骨折是骨骼系统最常见的损伤之一。

常见的引起骨折的原因包括意外摔伤、交通事故、运动损伤等。

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例如平复固定、手术复位、骨折修复等。

2.关节炎:关节炎是指关节发生炎症引起的疾病。

最常见的类型是骨性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

治疗关节炎需要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关节注射和手术治疗等综合方法。

3.脊柱疾病:脊柱疾病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治疗方案。

三、诊断方法1.体格检查:通过对患者的体格检查,包括观察患者的姿势、行走方式、关节活动度等,以了解患者的病情。

2.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MRI),用于观察骨骼系统的结构和病变情况。

3.实验室检查:例如血液检查、关节液检查等,用于了解炎症程度和相关指标的异常情况。

四、治疗方案1.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镇痛剂、消炎药、抗生素等。

2.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理疗、康复训练等,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3.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疾病或无法通过保守治疗得到有效缓解的患者,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是修复骨骼结构、恢复关节功能等。

4.康复护理: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和护理,以促进伤口愈合、重建肌肉力量和关节功能。

五、结论骨科诊疗方案是骨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具体情况所制定的治疗方案。

骨科常见疾病包括骨折、关节炎、脊柱疾病等,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骨科常见病中医诊疗常规ppt课件

骨科常见病中医诊疗常规ppt课件
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我 们将其分为以下六型。
风湿痹阻型 腰腿痹痛重者,腰部活动受限,阴雨天 症状加重,痛处游走不定,怕风,得温则减或下肢 乏力麻木,或有肌肉萎缩,屈伸不利,趾端麻木不 知痛痹,舌质淡红或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紧、 弦缓。
湿痹阻型 多有外感风寒或涉湿感寒等病史,腰腿部 冷痛,活动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不减或发而加 重,昼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小便通利, 大便溏泄,舌质淡胖`苔白腻`脉弦紧或沉紧。
发病机制
我们通过对大量病例临床特征的分析,认为腰椎 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系“伤、痹、虚、瘀”四 者合而为病。其外以“痹、伤”为因,“瘀”贯 穿其中,以“虚”为本。伤即劳伤、损伤之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数有腰部劳损或损伤现象。 腰部劳损、外伤,以致气滞血瘀,经络不通,而 见腰痛。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因劳损或损伤为诱因 或加重占70%以上,可见腰部损伤史是造成腰椎 间盘突出症的重要病因之一。痹者,“风寒湿三 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阻腰间,气血运行不畅, 因而发生腰痛。因伤寒冒湿,寒湿痹阻足太阳之 脉,致使太阳经经输不利亦为腰痛的病因病机之 一。
临床表现
下肢放射性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后引起腰痛及坐 骨神经放射性痛的原因有4个:
根性疼痛:突出物直接压迫神经根所致。
椎间盘性疼痛:①突出物对后纵韧带及候补纤维环 支配神经的刺激而引起腰痛和反射性肌紧张;②锥 体周围的炎症性变化和增生刺激了锥体周围的交感 神经和感觉神经;③有退行性改变的椎间盘有来自 腰部交感神经的神经末梢,也会引起椎间盘性疼痛。
下肢痛觉检查;膝腱、跟腱反射;骨神经牵拉试 验等检查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有一定临床 意义。
辅助检查—X线检查
包括试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常规试验室检查对腰椎间 盘突出症的确诊并无明显意义,但有助于鉴别是否患有其 它疾病。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CT、MRI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常规临床表现20~60岁多发,以45岁最为常见,发病率女性为男性的2~3倍;大部分起病缓慢,在出现明显关节症状前有一段乏力、全身不适、发热、纳差等症状。

关节表现:晨僵、痛与压痛、关节肿、关节畸形、关节功能障碍关节外表现: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肺部改变(间质性变、结节样变、胸膜炎),心包炎,胃肠道不适(上腹不适、胃痛、恶心、纳差、甚至黑便,多为抗风湿药所致),贫血、干燥综合征。

实验室检查:RF(+)、急性期ESR升高,补体升高X线片:以手指和腕关节的X线片最有价值。

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标准:1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每天),病程至少6周;2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3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4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5有皮下结节;6手X线摄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狭窄);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20)。

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鉴别诊断1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男性青年,以非对称性的下肢大关节炎为主。

骶髂关节炎具典型的X线改变。

RF(—),HLA-B27(+)。

2骨性关节炎: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关节痛不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明显,以累及负重关节如膝、髋关节为主。

血沉增快多不明显,血清RF(—)。

3系统性红斑狼疮:本病关节病变较类风湿的关节炎症为轻且关节外的系统性症状如蝶形红斑、脱发、蛋白尿等较突出。

血清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多阳性,补体则多低下。

4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青少年,其关节炎的特点为四肢大关节游走性肿痛,很少出现关节畸形。

关节外症状包括发热、咽痛、心脏炎、皮下结节、环形红斑等,ASO(+)。

治疗1一般性治疗:适当休息,急性期关节制动、恢复期关节功能锻炼等2药物治疗:(1)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萘普生、双氯灭痛、炎痛喜康等)(2)慢作用抗风湿药甲氨蝶呤7.5~15mg/次,每周一次,口服或肌注雷公藤多甙片20mg/次,口服,Tid金合剂:硫代苹果酸金钠, 每周肌注1次,由最小剂量开始,逐渐增至每次50mg, 待有效后注射时间可延长; 金诺芬3mg, Po, Bid 柳氮磺吡啶2g/日,分3~4次口服,由小剂量开始其它有青霉胺、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霉素A等。

(3)生物制剂:γ干扰素、抗TNFa抗体、抗T淋巴细胞及其受体的单抗(4)中药风湿仙丹系列、顽痹康胶囊等内服、风湿康擦剂外用(5)肾上腺皮质激素,只有在其它疗法无效后才用,不良反应多3电针治疗、穴位埋线、理疗等4痛点阻滞治疗5对有关节畸形或粘连者可用小针刀治疗6药浴,每日一次强直性脊柱炎诊疗常规临床表现起起病缓慢面隐匿,发病年龄多在15~30岁,40岁以后发病者少见。

男性患病率至少是妇性的5倍,且男性症状往往重于女性;早期症状往往是腰痛,位于骶髂关节处或臀部,逐渐加重并影响腰部活动。

最终脊柱出现驼背、颈强等畸形。

另约半数患者因下肢周围关节炎为首症而求治。

尤其是年青患者,表现为髋、膝、踝大关节非对称性肿痛,反复发作和缓解,往往遗有活动障碍。

诊断标准:参照美国1966年纽约标准:1腰部前弯、后仰、侧弯的三向活动受限;2腰背或腰椎痛;3胸廓扩张度<2.5cm;4骶髂关节炎的X线分级:0级为正常;1级为可疑;2级为微小病变;3级为中度,即关节面出现侵蚀、硬化、关节狭窄或增宽;4级为重度,即关节强直。

凡具有X线3~4级的双侧骶髂关节炎并伴有上述任一症状者可以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或有3~4级的单侧骶髂关节炎或2级的双侧骶髂关节炎伴有第1或同时有第2和第3条症状者即可以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无临床症状的双侧骶髂关节炎者则为可能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鉴别诊断1类风湿性关节炎:见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常规;2弥漫性原因不明骨骼增生症:脊柱强直出现在老年人,病变以胸椎段为主,不出现骶髂关节炎。

3 Reiter综合征:可出现脊柱区疼痛,查HLB-A27可能为阳性,起病均较急,仅有不足半数患者会出现骶髂关节炎,且不对称性发病,大多数出现周围关节炎症,可伴有皮肤或指甲病变或尿道炎等;4银屑病性关节炎:可出现脊柱区疼痛,骶髂关节炎为不对称性发病,查HLB-A27可能为阳性,大多数出现周围关节炎症和皮肤银屑病性皮损;5 炎性肠病性关节炎:发病较慢,伴有胃肠道炎性症状,多数是周围关节发病,少数出现骶骼关节炎的患者为对称性发病。

治疗1一般治疗:鼓励患者适当锻炼,尤其是脊柱及髋的屈曲活动。

睡硬板床,用低枕,避免脊柱负重、过久弯腰和创伤。

2药物治疗:(1)非甾体类抗炎药(2)慢作用抗风湿药:甲氨蝶呤10mg口服,每周1次;柳氮磺吡啶2g/日,分3次口服;此外也可口服雷公藤片(3)中药风湿仙丹系列、顽痹康胶囊等3针灸治疗:取华佗夹脊穴电针治疗或穴位注射或穴位埋线;4小针刀治疗5 理疗:超短波、微波、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热敷、TDP等风湿性关节炎诊疗常规诊断1症状:四肢膝、肘、肩、踝、腕等大关节游走性疼痛,急性期可有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慢性者表现为关节酸痛、凉痛或困痛等,在天气变冷或阴雨天时症状加重。

关节外症状包括发热、咽痛、心脏炎、皮下结节、环形红斑等。

2体征:一般无关节变形。

3 X线片:无骨质病变或有轻度骨质增生,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影。

4实验室检查:急性期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但一般不超过80mm/h。

查ASO(+),RF(—)。

鉴别诊断1类风湿性关节炎:见相关诊疗常规;2骨性关节炎:见相关诊疗常规;3狼疮性关节炎:本病关节外的系统性症状如蝶形红斑、脱发、蛋白尿等较突出。

血清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多阳性,补体多低下,ASO(—)。

治疗1药物抗风湿治疗:口服Aspirine,0.3g,Tid;青霉素800万单位静滴;风湿仙丹胶囊口服;中药风湿康擦剂外擦;中药外敷等2电针治疗,每日一次,10次/疗程;理疗(中药离子导入、微波、超短波)3对于有明显压痛点的患者可行痛点封闭或小针刀治疗。

干燥综合征诊疗常规临床表现起病缓慢,多有乏力,甚至发热。

口干、眼干、皮肤干燥瘙痒,关节痛。

近半数并发肾损害,肺功能检查显示下降,17%有干咳,消化系统可出现萎缩性胃炎、小肠吸收不良、胰腺分泌功能低下、肝肿大等,神经系统症状包括癫痫、偏瘫、偏盲、脊髓炎、脑神经炎及周围神经炎。

血象1/4~1/5出现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部分患者有淋巴细胞增生。

诊断:1992年SS国际诊断标准:1口干持续3个月以上;2眼干持续3月以上;3 Schivmer试验阳性,滤纸浸湿长度:正常15mm/5min,<5mm/5min肯定不正常。

或角膜染色试验阳性;滴孟加拉红、裂隙灯检查角膜,一侧>着色点为不正常。

4唇活检示≥1灶性淋巴细胞浸润4mm2,凡有≥50淋巴细胞聚集为一灶。

5唾液流量减低,未经刺激、唾液流量<0.05ml/min为减低。

或腮腺造影异常。

或唾液腺闪烁显像异常。

6抗SS-A或抗SS-B抗体阳性。

在除外淋巴瘤、HIV感染、结核病、移植物抗宿主病后,符合其中至少4条者即可诊断SS。

治疗1对症治疗:口干可适当饮水或用人工唾液,注意口腔卫生;眼干可用人工眼泪滴眼;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对口眼干燥无效,但并发内脏损害和淋巴细胞增生症时可使用;2对于关节疼痛者,采用电针、痛点阻滞、理疗等治疗3中药养阴清热解毒治疗:风湿仙丹2号丸4药浴骨性关节炎诊疗常规临床表现起病缓慢,多在40岁以后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多出现在负重关节如膝、髋等,关节痛与活动有关,休息后痛缓解;在关节静止久后再活动时局部出现短暂僵硬感,持续时间不超过30分钟,活动后消失,病情严重者即使在休息时都有关节痛和活动受限;受累关节往往伴有压痛、骨性肥大、骨性磨擦音、少数患者有畸形。

第一跖趾关节也可出现,穿紧鞋和反复外伤是其病因,症状为局部疼痛、骨性肥大和第一足趾外翻。

诊断: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定的标准。

1手关节标准:有手关节痛或僵硬,伴以下四条中至少三条者:(1)双手第2、3指的远指和近指关节和第1腕掌关节,此10关节中有2个或更多的关节呈硬组织的肥大;(2)有至少2个远指关节呈硬组织的肥大;(3)掌指关节受累(肿胀)少于3个;(4)上述10个关节中至少有1个出现畸形。

2膝关节标准:详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常规3髋关节标准:髋痛同时有以下三条中至少两条者:(1)血沉<20mm/h;(2)X线示股骨或股骨头有骨赘;(3)X线示至少有关节腔狭窄;鉴别诊断1类风湿性关节炎: 两者都累及指关节、膝关节等,然而类风湿以近指关节和掌指关节的病变为突出,且关节肿痛、滑膜炎症远较骨性关节炎明显,很少出现Heberden结节,且类风湿因子(+),血沉增快;2银屑病性关节炎:亦易累及远指关节但X线表现与骨性关节炎不同,患者皮肤有银屑病皮疹;3假性痛风:为焦磷酸钙晶体沉着于关节软骨、滑膜、包膜、韧带而引起局部关节(其中以膝受累多见)的肿痛,X线示关节软骨面有钙化线,关节液中可找到焦磷酸钙的结晶。

后两者可与骨性关节炎鉴别。

4髋关节结核:略5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常规临床表现主要临床症状是行走不便,伸屈不利,关节疼痛,下蹲困难,或因突然活动刺痛,并常伴有腿软现象。

膝关节伸直到一定程度时,出现疼痛,并且在膝关节的伸屈过程中,往往发出捻发响声。

严重者甚至可有肌肉萎缩,并可出现关节积液。

诊断: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定的标准有膝痛及该膝X线示有骨赘,同时伴有下述任一条者:(1)年龄>50岁者;(2)受累膝僵硬<30分钟;(3)有骨磨擦音;治疗1针灸、火罐、理疗等治疗2痛点封闭、关节节腔内阻滞等治疗3针刀治疗4手法治疗5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6托板固定治疗7其它治疗:积液较多者可在无菌条件下抽积液,并用纱布绷带加压包扎8对用上述方法无效者可转外科行关节镜治疗或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其主要临床表现有:症状:1)下腰痛2)下肢放射性神经痛3)麻木感体征:1)一般体征:如腰痛,跛行身体前倾等。

2)脊柱偏斜: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特征之一。

3)脊柱运动受限4)腰部压痛点5)坐骨神经痛6)直腿抬高试验7)屈颈试验8)伸拇试验9)下肢痛觉检查10)膝腱、跟腱反射11)大小便障碍及广泛的感觉运动影响12)股神经牵拉试验辅助检查:1)X线检查2)CT检查3)MRI检查诊断:通常根据病史中腰痛规律,以及间歇性发作、咳嗽、打喷嚏加剧史,同时结合下肢的放射痛、脊柱侧弯、直腿抬高试验的阳性率、腰椎旁压痛点、伸坶肌明显减弱、下肢外侧痛觉减低、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体征,通过X线拍片或CT、MRI可确诊。

定位诊断有:1)腰3-4椎间盘突出症(压迫腰5神经):a疼痛在骶髂关节、髋关节后外侧,并向大腿前方及小腿前内侧放射b 小腿前内侧麻木c 膝反射减弱或消失d 腰3椎棘突旁相当于椎间隙处有压痛点e 膝关节伸展力减弱f 髋关节过伸试验或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2)腰4-5椎间盘突出症(压迫腰5神经):a 骶髂关节、髋关节及大腿小腿后外侧疼痛,并放射至小腿前外侧足背b 腿外侧或足背有麻木感c 趾拇背屈力减弱d 跟腱反射可无改变或减弱e 第4腰椎棘突旁明显压痛3)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压迫骶1神经):a 骶髂关节上方、髋关节大腿及小腿后外侧或足部有疼痛b 小腿足外侧包括外侧3趾麻木c 足坶及趾跖屈力减弱d 小腿三头肌无力或萎缩e 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f 第5腰椎棘突旁明显压痛4)多脊椎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指2个或2个以上脊椎间隙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应将临床体征综合考虑,同时应行CT或MRI摄片确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