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知识点总结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知识点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bf3117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c.png)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①基本定义: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呢,就是研究园林植物的遗传和变异规律,然后利用这些规律去培育新的园林植物品种。
简单说,就是弄明白园林植物的一些特征咋传给下一代,又咋让它有些新的变化来培育出更好看或者更有其他优点的植物。
②重要程度:在园林学科中那可是相当重要的。
要是没有这门学科,那园林里就老是那几种植物,没啥新意。
新的品种可以让园林更漂亮,在不同的环境里也能长得好,增强园林植物的适应能力之类的。
③前置知识:得先有点生物学基础知识,像细胞的结构啊,基因的基础概念等。
要是连细胞都不知道是啥,那理解这个学科里植物细胞里的遗传物质之类的就理解不了。
④应用价值:比如咱去公园看见一些特别好看、独特的花,可能就是育种弄出来的。
在城市绿化的时候,需要一些能抵抗污染或者耐旱的植物,靠这个学科就能培育出来。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园林学科里就像是一颗大树的重要枝干。
它和园林植物的栽培、园林植物的生态等都有联系。
就像一个人的家族关系,它和其他的知识也不少互动。
②关联知识:和植物生理学关联紧密,因为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这和遗传breeding都有关系。
还有植物病理学,因为培育抵抗病害的品种离不开对病理的了解。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我觉得对于初学者来说难在理解那些微观的遗传物质的传递啥的,像基因分离定律这些抽象概念。
- 关键点:搞清楚遗传的基本规律,像孟德尔遗传定律这些,再就是变异是咋产生的。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很重要,是园林专业考试少不了的部分。
- 考查方式:可能出选择题来考基本概念,也可能出简答题让解释育种的过程。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遗传:简单说就是生物的后代在一些特征上表现出和它的祖先相似的地方。
比如一朵红色的花,它的后代也是红色,这就是遗传了它的花色这个特征。
- 变异:跟遗传相反,后代有一些特征和祖先不一样了。
园林植物遗传学基础
![园林植物遗传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9f2b9e3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d7.png)
园林植物遗传学基础
一、引言
园林植物是指在园林环境中栽培、保存和利用的植物,其在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生态修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园林植物的遗传学研究对于提高园林植物的品质、抗逆性和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园林植物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遗传基因的传递、园林植物人工选择和遗传改良等内容。
二、园林植物遗传基因的传递
园林植物的遗传基因来自于亲本植物,遗传基因的传递是通过有性繁殖和无性
繁殖来实现的。
有性繁殖是指通过花粉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种子,从而传递亲本的遗传信息;而无性繁殖则是指通过分株、扦插、嫁接等方式进行繁殖,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相对简单,能够快速复制亲本植物的遗传特征。
三、园林植物的人工选择
为了培育出更具美观、抗逆性强、适应性高的园林植物品种,人们通过人工选
择的方式对植物进行育种。
人工选择主要包括选择适应性好的亲本、进行杂交育种、进行物种的改良和优化等措施。
通过人工选择,可以获得更符合园林植物美学和实用需求的优质品种。
四、园林植物的遗传改良
园林植物的遗传改良是通过选育、转基因等手段对园林植物进行遗传学改造,
以达到提高品质、增强抗逆性等目的。
在园林植物的遗传改良过程中,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环境适应性、对害虫病害的抵抗力等因素,保证遗传改良的品种能够在园林环境中良好生长。
五、结语
园林植物遗传学基础知识对于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和生态修复等方面都具有重
要意义,通过对园林植物的遗传基因传递、人工选择和遗传改良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培育出适应园林环境的优质园林植物品种,为园林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园林遗传育种复习资料整理
![园林遗传育种复习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e6b6bd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2.png)
园林遗传育种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植物细胞结构及特点2.染色体组织、形态特征及结构3.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4.高等植物的世代交替第三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细胞质遗传1.遗传的三个基本规律(1)分离规律:(2)独立分配规律:(3)连锁遗传规律:2.细胞质遗传的特点3.植物雄性不育现象概念以及基础第五章园林植物种质资源1. 种质资源:是具有一定遗传物质,表现一定优良性状,并能将这种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生物资源的总和,也称“遗传资源”。
2. 种质资源的意义和作用:(1)育种和栽培的物质基础(2)生物技术的基因资源(3)基础研究的实验材料3. 种质资源的分类及其特点:①本地品种资源:对当地自然和栽培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取材方便,其中部分可以直接利用。
②外地种质资源:反映了各自原产地的自然和栽培特点,具有不同的遗传性状,可作为改良本地种质资源的重要育种材料。
③野生种质资源: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抗性基因,但经济性差,常作为抗性育种的材料。
④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具有某些特殊性状的基因,可作为育种的中间材料或作为品种加以推广。
4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1)收集:考察收集、函件收集、异地(国外)引种(2)保存:1)就地保存:保存原有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存费用较低;但易受自然灾害。
2)种子低温保存:种子容易采集、数量大而体积小,便于贮存、包装、运输、分发,但无性繁殖植物及顽拗型种子不易保存。
3)异地种植保存:基因型集中,比较安全,管理研究方便;但费用较高,基因易发生混杂。
4)离体试管保存:大大节约土地和劳力,繁殖系数高,可免除病毒感染,超低温保存可长期保存种质。
5.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1)种类繁多(2)分布集中(3)变异丰富(4)品质优良6. 种质利用的方式①引种栽培;②种质转育(杂交、回交、系统育种等);③种质创新(诱变育种、基因工程等)第六章园林植物引种1.引种: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野生植物)或栽培区域(栽培植物)认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
园林植物育种学重点整理
![园林植物育种学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383464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1.png)
⎩⎨⎧缺点:易受自然灾害存费用较低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优点:保存原有的生态园林植物育种学重点整理1、园林植物育种学在遗传学理论指导下利用各种育种技术培育新品种并保持品种优良特性的科学。
2、品种的概念是指遗传上相对一致,具有相似性或一致性的外部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某一种栽培植物个体的总称。
3、品种的基本特征特异性(distinctness )、一致性(uniformity)、稳定性(stability) 4、种质资源指对花卉品种改良与栽培有利用价值的遗传质总体,即包含一定的遗传物质、表现一定的优良性状、能将其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园林植物资源。
5、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及特点(1)就地保存(2)迁地保存 ①种子保存 种子容易采集、数量大而体积小,便于贮存、包装、运输、分发 ②种植保存③离体试管保存 适用于顽拗型植物、水生植物与无性繁殖植物 ④利用保存种植资源在发现其利用价值后,及时用于育成品种或中间育种材料是一 种对种植资源切实有效的保存方式 ⑤基因文库保存⎩⎨⎧离措施化授粉植物,应采取隔易发生混杂,特别是异缺点:费用较高,基因较安全,管理研究方便优点:基因型集中,比面对遗传资源大量流失、部分资源濒临灭绝的情况,建立与发展基因文库技术,为抢救种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6、选择育种利用现有的园林植物种类,品种的群体所产生的自然遗传变异,通过选择、分离、提纯以及比较鉴定等手段获得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的途径。
7、选择育种的意义(1)选择育种是人类应用最早且卓有成效的一种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2)选择是植物进化与育种的基本途径之一。
(3)人工选择应充分利用自然创造的条件。
(4)选择虽不能创造变异,但其利用并不是单纯消极的过筛而是具有积极的创造性作用。
(5)选择不仅是独立培育良种的手段,而且也是其他育种措施如杂交育种,引种以及其他非常规育种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8、实生选种、芽变选种①实生选种:对实生繁殖的群体产生的自然变异进行选择,从而改进群体的遗传组成或将优异单株经无性繁殖建立营养系品种。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本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本](https://img.taocdn.com/s3/m/aaec901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3.png)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本一.1.植物品种保护也称“植物育种者权利”,是授予植物新品种培育者利用其品种排他的独占权利,是知识产权的一种形式。
2.两性花植物中,雄性器官表现退化、畸形、或丧失功能的现象,称为雄性不育3.自花授粉植物在进行连续多代自交后,会出现生理机能的衰退,表现为支柱生长势、抗病性和抗逆性减弱,生活力下降,经济性状退化,产量降低。
这种现象称为自交衰退。
4.选育细胞核中具有3套以上染色体优良新品种的方法。
5.以基因型不同的园林植物种或品种进行杂交形成杂种,通过培育选择,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二.CCBDDDDACCACADC三.1.顶交法、不等配组法和半轮配法2.显性假说,超显性假说3.化学诱变,电离辐射4.近缘杂交5.纺锤丝,染色体6差别繁殖7.空间隔离,时间隔离方式8.花药,花粉粒9.核不育型,质核不育型10.多样性、重演性、稳定性、局限性四.1.(1)重视拟引进花木品种在原产地的经济表现和观赏价值(2)比较植物原产地和引种地区的生态条件(3)分析限制植物引种驯化的主要生态因子(4)研究植物的生态历史(5)考虑引种植物的生态类型2.表现为:远缘亲本的花粉在柱头上不能萌发;或虽能萌发,但花粉管生长缓慢或花粉管太短,不能进入子房到达胚囊,虽能到达胚囊,但不能受精,或者只有卵核或极核发生单受精.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方法:选择适当亲本,并注意正反交;混合花粉和多次重复授粉;预先无性接近法;媒介法;柱头移植,短截法;植物激素或生长素处理.生物技术的应用;应用温室或保护地杂交,改善授粉受精条件;花粉预先用低剂量辐射处理,再进行杂交.3.组合育种的目的在于通过杂交,使不同亲本的基因重组,产生新的类型,再通过选择,培育出集双亲优点于一体的新品种.优势育种的目的则是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于一个杂种的个体中,形成在该性状上具有杂种优势的新类型.对于异花授粉的植物,组合育种需要经过几代的选择,使杂种后代的有利基因组合纯化,才能成为定型的品种.而在优势育种中,要想使杂种一代个体间表现一致;就必须使杂合亲本纯合化.简言之,组合育种是\先杂后纯\优势育种是\先纯后杂\在用于生产时,组合育种是同质结合的类型,可以继续留种繁殖;而优势育种是利用杂合类,不能继续留种繁殖.五.1.回答要点:(1)首先要确定明确的育种目标,(2)根据目标收集种质资源,(3)确定拟采用的育种方法,可选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分子育种多种育种方法同时进行,从而培育出更多的园林植物新品种.1、详细了此处气候条件,比如一年内降水、气温变化,土壤情况等为后期育种所适应的区域做基础。
园林必备知识点总结大全
![园林必备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162544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7.png)
园林必备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植物学知识1. 植物分类学(1) 植物的分类标准:植物的形态、生活史和遗传特征(2) 植物的分类等级:门、纲、目、科、属、种(3) 主要的植物分类:如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分类等2. 植物形态(1) 植株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树干、叶片、花朵、果实等(2) 植物的习性:如灌木、乔木、攀援植物等3. 植物生理学(1) 光合作用(2) 呼吸作用和气体交换(3) 植物的水分运输和营养吸收4. 植物生活史(1) 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授粉、结果结实(2)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5. 植物生态学(1)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碳循环、氧气释放、水循环(2) 植物的生态适应性6. 常见园林植物(1) 常见树木树种:如柳树、白蜡树、槐树、法国梧桐、水杉等(2) 常见草本植物:如牵牛花、鸢尾花、地被植物等二、土壤学知识1.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1) 土壤的颗粒组成:砂土、粉土、壤土等(2) 土壤的孔隙结构:大孔隙和小孔隙(3) 土壤的肥力: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2. 土壤理化性质(1) 土壤的颜色和质地(2) 土壤的酸碱度:PH值(3) 土壤的肥力和持水性3. 土壤生物学(1) 土壤中的微生物(2) 土壤中的动物:如蚯蚓、蝼蛄等4. 土壤改良(1) 土壤的施肥和施药(2) 土壤的翻耕和松土(3) 土壤的保护和恢复5. 土壤与园艺栽培(1)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 土壤肥力对植物品质的影响三、园林设计1. 园林设计基础知识(1) 园林设计原则:自然、艺术、实用(2) 园林设计方案:平面布局、植物配置、景观构建等2. 园林设计元素(1) 园林的空间构成:景观、庭院、树林、水体、建筑等(2) 园林的景观特色:如中式园林、西式园林、现代园林等3. 园林植物配置(1) 植物的选材原则:环境适应性、景观效果、经济性等(2) 园林植物的布局和构图4. 园林水体设计(1) 水景设计:喷泉、人工湖、溪流、水塘等(2) 水生植物配置5. 园林灯光设计(1) 园林照明的原则:照明方式、照明区域、灯光配色等(2) 园林夜景的设计6. 园林材料及构造(1) 园林石材:石阶、石桥、石台面等(2) 园林木材:木栈道、木亭、木栏杆等(3) 园林的金属构造:铁艺门、铁艺栏杆等7. 园林施工和养护(1) 园林施工工艺:浇水、翻土、栽植、修剪等(2) 园林养护管理:植物修剪、草坪修剪、植物病虫害防治等四、园艺学知识1. 园艺栽培知识(1) 园艺作物的选种和育种(2) 园艺作物的栽培技术:如施肥、浇水、修剪等2. 园艺设施(1) 棚室的构造和作用:温室、冷棚、蔬菜大棚等(2) 园林设施的管理和维护3. 园艺技术(1) 园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2) 新型园艺技术:如水培、空中园艺、绿墙技术等五、园林生态学1. 生态环境保护(1) 园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 生态园林的建设原则2. 生态景观(1) 生态景观设计原则(2) 生态公园建设3. 生态修复(1) 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2) 生态植被的修复六、园林管理1. 园林规划(1) 园林用地规划(2) 园林景观规划2. 园林公园管理(1) 公园绿化管理(2) 公园设施和设备的维护3. 园林绿化(1) 城市绿化规划和实施(2) 园林建设项目的管理和维护4. 园林景区管理(1) 景区植被的维护和管理(2) 景区环境的整治和保护七、园林美学1. 园林文化(1) 园林的历史渊源(2) 不同地域的园林文化特色2. 园林艺术(1) 园林设计艺术(2) 园林植物艺术3. 园林规划(1) 园林规划的审美要求(2) 园林设计的美学原则以上所提及的园林必备知识点是园林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园林工作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理论和技术,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园林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期末复习讲解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期末复习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42e4f0e6c175f0e7cd137c6.png)
绪论一、基本概念1、遗传和变异遗传:上下代之间性状的相似现象,即生物体世代间的连续性就是“遗传”。
变异:同种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2、基因型和表现型通常把生物体内具有发育成性状潜在能力的遗传物质的总和称为遗传基础,即基因型。
遗传基础得到必需的环境条件发育成具体的性状称为表现型。
3、表型模写(饰变)和反映规范表型模写: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有时与某些基因引起的变化很相似,但这种变化是不能遗传给后代的,这种现象叫做表型模写,或饰变。
反应规范:遗传学上把某一基因型的个体,在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所显示的表型变化范围称为反应规范。
二、基本问题1、遗传和变异的辩证关系遗传和变异是有机体在繁殖过程中同时出现的两种普遍现象1,是对立和统一的一对矛盾。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贯穿于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始终,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矛盾对立统一的结果,使生物向前发展。
遗传和变异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进化发展和品种形成的内在原因。
在生命活动历程中,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经常的、发展的。
没有变异,生物界就失去了进化的动力,遗传只能是简单的重复。
没有遗传,就不可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性,变异不能积累,变异将失去意义,生物也就不可能进化。
2、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基因型是生物性状遗传的可能性,表现型是遗传基础在外界环境条件的作用下最终表现出来的现实性。
基因型改变,表现型随之改变;但有时环境改变,表型也随之改变,而基因型并未发生改变。
3、个体发育的基本规律4、变异的类型和区分方法根据变异在繁殖过程中能否遗传,将其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区分方法:一种方法是控制外界环境条件,把实验材料栽培在尽可能一致的环境条件下,由此观察到材料之间的差异是由于遗传基础的不同造成的;另一种方法是将遗传基础相对一致的材料,栽培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由此获得的差异往往是不遗传的,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自学考试专题:园林育种学知识点
![自学考试专题:园林育种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94085323169a4517723a33c.png)
《园林育种学》知识点绪论1.园林植物育种、品种2.品种的三个基本特征§0 育种目标1. 制定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原则2. 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3. 实现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主要途径4. 园林植物育种程序§1 种质资源1.种质资源的概念及内涵2.我国花卉种质资源的特点及形成原因3.种质资源的分类及各自特点4.种质资源收集的原则5.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2 引种驯化1.引种的概念2.我国园林植物的引种实例及特有植物种类3.影响引种驯化成败的因子4.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5.引种驯化应注意的问题§3 选择育种1.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的概念2.选种的意义3.实生选种的概念及实生选种的方法4.混合选择的概念及特点5.单株选择的概念及特点6.芽变选种的概念及芽变的特点§4 杂交育种及杂种优势利用1.杂交育种、远缘杂交、体细胞杂交、F1代、回交、杂种优势、自交系2.杂交育种的意义3.有性杂交中,父本、母本、杂种一代的表示方法4.制定杂交育种计划的内容5.花粉生活力的测定方法6.杂交方式的种类7.杂交技术的步骤8.远缘杂交的特点9.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方法10.远缘杂种分离的特点11.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12.优势育种与重组育种的异同§5 非常规育种1.诱变育种的概念及特点2.辐射源的种类及化学诱变剂的种类3.辐射处理、化学诱变剂的处理方法4.辐射对染色体结构的影响5.化学诱变剂的机理6.化学诱变剂量的选择7.化学诱变处理应注意的问题8.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9.多倍体的特点、种类10.秋水仙素的浓度及处理方法、注意事项11.植物多倍体的鉴定方法12.单倍体育种的意义及获得单倍体的方法13.分子育种的概念及特点14.基因工程的主要工具酶15.载体的常用种类16.转化、转导、转染§6 品种登录、审定、保护及良种繁育1.我国具有国际品种登录权威的植物2.品种审定的申报条件3.品种认定的标准4.授予品种权的条件5.品种权的保护期限6.良种繁育的概念及任务7.品种退化的概念及原因、防止措施8.结合实例分析植物遗传改良的育种途径《园林育种学》知识点绪论3.园林植物育种、品种答:(1)园林植物育种:狭义的园林植物育种指选育或创造园林植物优良品种的技术与过程。
遗传学和林木育种学考试总结
![遗传学和林木育种学考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820f497daef5ef7ba0d3cd2.png)
种子园:由优良遗传特性的林木组成的人工林,目的生产大量优秀种子无性系种子园:用无性繁殖苗木建立的种子园,多嫁接,生产中最普遍,开花结实晚的红松、油松实生苗种子园:用优树自由授粉或控制授粉的种子培育的苗木建立的,通过去劣疏伐,保留优良家系中的优良单株生产种子,开花早的桉树初级种子园:从未经过改良的天然林或人工林中选择优树建立的种子园。
对初级种子园去劣疏伐即转化为去劣疏伐种子园。
改良种子园:由经过改良繁殖材料建立的种子园1.5代种子园(第一代改良种子园):根据子代测定结果,对初级种子园亲本无性系做重新选择再建的种子园第二代种子园:利用初级种子园建园亲本进行控制授粉,在子代测定林中选择优良家系中的优良单株,通过无性繁殖建立种子园。
杂交种子园目的生产优良杂交种子,室内种子园适用于种子小、结实多的树种优树选择:根据育种目的在适宜的林分条件下按一定标准评定选择优树。
优树:在相同地理条件下的同龄林分中,生长,干形,材性,抗逆性等形状特别优异的单株。
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每个染色体都有一个着丝粒和被着丝粒隔开的两个臂;着丝点:纺锤丝附着在着丝粒区域;主缢痕:着丝点所在区域(不被染色);次缢痕(核仁组织中心):染色体的臂上有一个或数个较细的缢缩区域,具有组成核仁的功能;随体:某些染色体次缢痕末端形成一个圆形或略长型的突出体,由染色较深的异染色质构成,一般不具活性。
中间着丝点染色体、近中着丝点染色体、近端着丝点染色体、顶端着丝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所含的基因位点往往相同非同源染色体:一对同源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之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所进行的分析减数分裂:生物体在性母细胞成熟后形成配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能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分裂的特点:细胞进行一次DNA复制,连续发生两次分裂。
M1是减数过程,染色体减半,M2是均等分裂。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https://img.taocdn.com/s3/m/9185ff67a216147916112834.png)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1.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和遗传的基本规律主要知识点:1.1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和繁殖单位。
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染色体是细胞分裂中期出现的结构,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染色体主要由DNA、蛋白质、RNA这3类化学物质组成。
图中为染色体模式图和从DNA到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示意。
细胞周期,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减数分裂:细胞依靠分裂而增殖。
分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保证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减数分裂:①保证了亲代与子代剑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为后代个体的正常发育和性状的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
②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物质基础,为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创造了机会,也为人工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1.2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一分离规律●性状是由独立的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有显隐性关系;●形成配子时分离,在性细胞中只含一个;●配子形成合子时机率均等。
分离规律实现的条件:●二倍体●减数分裂正常●配子形成合子机率均等●合子发育正常●分析的群体足够大第二自由组合定律不同对的遗传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自由组合,不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在结合子形成过程中自由组合。
实质:对两对性状来说,杂合体产生4类配子,各类配子的比例相等。
应用:基因互作的遗传分析基因互作:等位基因互作(4类):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镶嵌显性、超显性非等位基因互作(6类):互补基因(分离比9:7)、加性基因(9:6:1)、重复基因(15:1)、显性上位基因(12:3:1)、隐性上位基因(9:3:4)、抑制基因基因多效性:单一基因的多方面表型效应。
多基因效应:许多基因影响同一性状表现的现象。
第三连锁遗传与交换●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即每个染色体上集结了许多基因;●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符合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常常有在一起遗传的倾向,即连锁遗传。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https://img.taocdn.com/s3/m/896b26ec0029bd64793e2c02.png)
一、名词1.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与变异规律的科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信息和表达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和了解基因本质的科学。
2.遗传: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3.变异: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
4.表型模写: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表型变异与某些基因引起的变化相似的现象,有时亦称为饰变。
5.个体发育:生物体的性状是从受精卵开始逐步形成的,这就是个体发育过程。
6.细胞分化:在一个生命周期中,性状逐渐发生变化,这是细胞分化过程。
分化的细胞通过遗传控制的形态建成构成一个结构和功能完美协调个体。
所以,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的基础。
7.系统发育:种群从原有的一种共同形态向另—种共有形态功能过渡的过程。
是生物界共同的进化历程。
8.园林植物:园林植物是观赏植物的泛称,指具有一定观赏价值,使用于室内外布置以美化环境并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
主要包括:园林树木、花卉、草坪草和地被植物。
9.花卉:①狭义花卉:卉,草本植物总称,花卉--开花的草本植物--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
②广义花卉:除草本花卉外,包括木本观花植物。
10.园林植物育种学:园林植物育种是通过引种、选种、杂交或良种繁育等途径改良观赏植物固有类型而创造新品种的一门科学。
是一门应用科学。
11.品种:(1)经人工选择培育,在遗传上相对纯合稳定,在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上相对一致,并作为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作物类型(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DUS :品种的三个基本特征:特异性,稳定性,一致性。
(2)根据特异性(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可以和其它品种相区别的栽培植物群体,不因繁殖(有性或无性)而失去重要特性(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种子检验协会《种子法指南》)。
(3)具有在特定条件下表现为不妨碍利用的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性的家养动植物群体(景士西)。
12.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代谢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长发育的基础;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全能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发育成新的个体。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复习提纲.doc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复习提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d82bc9c277232f60ddcca1d3.png)
1.6细胞质遗传与雄性不育1、核遗传(染色体遗传):核染色体上基因决定遗倌现象。
2、核外遗传(非染色体遗传):染色体外基因决定的遗传现象。
细胞质遗传:细胞中固有成分中的基因控制或影响的形状遗传。
(细胞器基因组和非细胞器基因组:质粒等)2、细胞质遗传特点(1)杂种后代不表现经典的分离规律(2)正交与反交后,杂种表现不一样(3)杂种均表现母本的性状特点(母性遗传),由细胞质基因控制(4)被子植物,受精卵的细胞质物质主要由卵细胞控制,少量花粉。
(5)裸子植物,叶绿体DNA遗传主要或绝对来自父木线粒体DNA遗传(松科,母本遗传;杉科、柏科,父本遗传)3、叶绿体基因组:裸露的环装双链分子,一般含有一个至多个这样的DNA分子。
特点:(1)有自我复制能力,半保留复制(2)叶绿体DNA复制酶等许多参与蛋白质合成的成分均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转运至叶绿体。
(3)总结:有相对独立的遗传体(自己的转录翻译系统),但仍然与核基因组共同作用,半自主性细胞器功能:(1)编码多种蛋白质(2)参与光合作用(3)转录与翻译有关基因(4)AA、脂肪酸等物质合成的基因4、线粒体基因组:裸露的双链分子,主要呈环状,但也有线性的。
特点:(1)有自我复制能力,半保留复制(2)双重遗传控制,结构、生命活动同时需要核基因参与(3)半自主性细胞器功能:(1)合成与呼吸作用有关的多肽(2)编码自身需要的一些核糖体蛋白和核糖体rRNA5、雄性不育:植物花粉败育的现象。
特征: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可育花粉,而雌蕊发育正常,可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
(1)细胞核雄性不育(核不育型):细胞核基因控制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由多基因突变引起,隐形核基因控制(ms),纯合体(msms)表现雄性不育:采用有性繁殖时,无法保证后代群体保持不育型,在FI (Msms)制种屮,采用两用系体系(万寿菊两用系)(2)细胞质雄性不育(质不育型):细胞质基因控制细胞质遗传特点,用可育系给不育系授粉,后代均表现不育;这类雄性不与性状容易保持但是不容易恢复,主要利用在以营养体为产品的植物中,不可用于种子产物的作物:细胞质不育基因S,可育基因N。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https://img.taocdn.com/s3/m/7bc32724a300a6c30c229fe6.png)
绪论一、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概念:园林育种:通过遗传育种理论和手段,创造新种质,选育新品种。
内容:①资源收集、筛选、创新、利用②品种选育③杂交种组配选育④繁育苗木、推广应用任务:①创造新种质②筛选、利用新亲本③选育新品种④创造物种多样性二、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目标和途径目标:选育新、奇、特、香、抗、多物种园林花草树木的新种质和品种。
途径:改革名花木走新路,改造洋花木为中华,选拔野花木进花园,新的林木花卉王国靠共建。
三、我国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简史及成就简史:西方发达:加州的花木70%来自中国。
中国落后:广州还可以,花木是朝阳产业,后起之上,发展快,机遇大。
中国园林之母,园林植物的特点是名花好而多,野花多而奇,表现为:①早、特,②香,③常开,④特异性,⑤抗逆性强,⑥自播、随遇而安适应性广。
成就:①珠三角、长三角园林史悠久,从而复兴大大发起。
②形成产业,发展很快,国内、国外联合经营。
③产值由48亿元~1.3亿美元。
④交流的广而多。
⑤科研形成体系。
⑥新、名、特的花木,从色、型、抗性等方面有了新的创举。
⑦园林培育工厂化。
第一章园林植物遗传学第一节花色遗传花色:花瓣色,或花器官花萼、雄芯及苞片发育成花瓣的颜色。
遗传:主要是花色素的遗传。
花色素①胡萝卜素:素和醇的总称②类黄酮:羟化、甲基化、酰化、糖苷化等③花青素:天竺葵、花青、花翠、甲基花青、3′甲花翠、锦葵及报春花色素等育种中靠分离的比例决定基因的显隐性,靠色素中生化结构环决定其颜色。
花色和色素:纯、黄、橙、褐、红、粉、紫、蓝、黑、变色等花色,表3-1/P27花色的基因是以四倍体形式发生作用,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数量遗传性状,花色的深浅、多少、部分还受助色素基因和易变基因的微妙作用。
不同花色杂交,多表现为深色花为显性,浅色花为隐性,但也有白色花是显性,变色的花为基因突变而产生。
花色除与基因有关,与环境也依依相联,如光、温、水、土、肥等因素,一般温低、花鲜、花质好,温高花变色、素变质,所以鲜花开在适温中,也证明了南方高温花少、色差的原因。
林木育种学知识点总结
![林木育种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0e7be7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9.png)
林木育种学知识点总结一、林木育种学概述林木育种学是指利用遗传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对林木种质资源的选择、杂交、选择和繁殖等一系列遗传改良手段,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的科学。
它主要包括林木的遗传资源、种子生理学、遗传育种方法等内容。
二、林木遗传资源1. 林木种子的来源:林木的种子一般来源于自然环境中,包括野生林、人工林等,也可以通过人工收集进行保存。
2. 林木的基因资源:林木的基因资源是指具有遗传变异的林木个体,包括野生种、品种、栽培种等。
3. 林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林木资源的采集主要通过野外调查、样地调查等方法,同时需要进行种子的保存、人工繁殖等工作来保护这些基因资源。
4. 林木的遗传多样性:林木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林木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性,它是林木种质资源的重要特征。
三、林木的种子生理学1. 林木种子的特点:林木种子一般呈椭圆形,外表被有硬质种皮,内部含有营养物质和胚。
2. 林木种子的萌发机制:林木种子在一定的条件下,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最终萌发出新的植株,这是种子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3. 种子贮藏技术:为了保护和保存林木资源,需要对林木种子进行贮藏处理,以延长种子的保存时间。
四、林木的遗传育种方法1. 选择育种方法:选择育种是指通过对林木群体中的个体进行选择,挑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用于后代的育种。
2. 杂交育种方法:杂交育种是指通过不同的林木品种或株系之间的杂交,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品种。
3. 基因工程育种方法:基因工程育种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林木的基因进行改造,培育出具有特定性状的新品种。
五、林木育种的应用1. 优良木材的培育:通过林木的育种工作,可以培育出具有优良木材性质的林木品种,满足人们对木材的各种需求。
2. 林木抗逆性育种:通过林木的育种工作,可以培育出对各种逆境环境具有较高抗性的林木品种,提高林木的生存能力。
3. 林木观赏品种的培育:通过林木的育种工作,可以培育出具有良好观赏价值的林木品种,丰富人们的园林景观。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第七章种质资源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第七章种质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1dd8ed6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0.png)
PART 02
种质资源的分类与收集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分类方法
按地理分布
根据植物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特 征,将其分为本地种质、国内种 质和国外种质。
按遗传组成
根据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组成, 将其分为单一遗传种质和复合遗 传种质。
按利用价值
根据植物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 将其分为重要种质、一般种质和 低价值种质。
技术创新与应用
基因组学技术
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将有助于全面解析植物 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为育种提供更深入的理 论基础。
生物信息学分析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量基因组数据进行处理和 分析,挖掘有价值的基因资源和遗传信息。
智能化育种
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育种过 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育种效率和准确 性。
异地保存
将种质资源迁移至适宜的保存地点,进行集中保 存。
设施保存
在人工设置的保存设施内,模拟自然环境进行种 质资源的保存。
保存设施与技术
种子库
用于长期保存种子等繁殖材料的设施,具备 适宜的温湿度和光照条件。
基因库
用于长期保存植物活体、种子、组织等遗传 材料的设施,具备适宜的生长环境。
冷冻库
利用低温技术保存种质资源的设施,包括超 低温冰箱、液氮罐等。
种质资源保护的挑战与机遇
气候变化影响
气候变化对植物种质资源的影响日益显著,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 的挑战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生物多样性保护
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是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内容,需要采取有效 措施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脆弱地区。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种质资源保护的挑战,分享资源和 经验,促进全球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共同发展。
园林遗传育种学复习纲要
![园林遗传育种学复习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99f310808762caaedd33d487.png)
园林遗传育种学复习纲要遗传:亲代性状在子代出现,使子代与亲代基本相似的现象。
变异:亲子之间和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差异。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基因座上的两个不同形式的基因。
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点上存在的3个或3个以上不同形式的等位基因。
简并:多种密码子编码一种氨基酸的现象。
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和排列顺序的过程。
细胞质遗传:(核外遗传)由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或遗传规律。
种质资源:(遗传资源)具有一定遗传物质,表现一定优良性状,并能将这种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生物资源的总和。
引种驯化: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野生植物)或栽培区域(栽培植物)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
选择育种:(选种)对园林植物的繁殖群体所产生的遗传变异,通过选择、提纯以及比较鉴定等手段而获得新品种的一种育种方法。
单株选择法:把从原始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单株的种子或种植材料分别收获,分别保存,分别繁殖的方法。
混合选择法:从品种群体中,根据一定的表现性状(如成熟期、株型、产量性状、抗性等),选出具有一致特点的一些优良单株(单穗、单铃等),混合留种,下一代混合播种与原品种和标准品种进行比较的一种选择方法。
良种繁育:对通过(或否)审定或已授权的花卉品种,按照一定的繁育规程扩大繁殖良种群体,使产生的种苗保持一定的纯度和原有种性的一整套生产技术。
品种退化:园林植物园有的优良种性削弱的过程与表现。
变异根据能否遗传,分成能遗传变异和不能遗传变异两类。
各种生物染色体数目都是恒定的。
(染色体个数:小麦42,玉米20,水稻24,人46)表1 染色体不同臂比的各种类型名称臂比中部着丝粒染色体1~1.7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1.71~3.0亚端着丝粒染色体 3.1~7.0端部着丝粒染色体7.1~∞染色体有DNA与多种蛋白质相结合形成的棒状复合体,常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
表2 杂种咋和基因对数与F2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基因对数F1配子类型F1配子组合F2基因型F2表现型F2表现型分离比1 2 4 3 2 (3:1)12 4 16 9 4 (3:1)23 8 64 27 8 (3:1)3n 2n4n3n2n(3:1)n 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品种
知识点:遗传学诞生时间和标志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名词解释:染色体、染色质、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核型、有丝分裂、无丝分裂、联会、二价体、四分体、交叉互换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遗传三大体系,染色体组成,染色体形态结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特征及遗传学意义,植物细胞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特征及遗传学意义,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
第三章遗传定律
名词解释: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完全显性、表现型、基因型、纯合体、杂合体、不完全显性、共显性、基因多效性、多基因效应、完全连锁、不完全连锁、交换、重组值、交换值、基因定位、遗传距离、连锁群、连锁遗传图
知识点: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自由组合定律中后代表现型和基因型比例,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及其配子比例,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扩展,连锁互换规律及其细胞学基础,重组率的计算、基因间距离与交换值、连锁强度间的关系、三点测验
第四章遗传物质的改变
名词解释:外显子、内含子、遗传密码、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假显性、剂量效应、位置效应、罗伯逊易位、染色体组、整倍体、非整倍体、一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非整倍体、基因突变、显性突变、隐性突变、大突变、微突变
知识点:DNA的物质组成和结构,三种重要的RNA,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及其细胞学效应和遗传效应、多倍体的特征、突变的特征及其意义
第五章数量性状遗传
名词解释:质量性状、数量性状、遗传力、加性效应、显性效应、上位效应/互
补效应、杂种优势、主效基因、微效基因
知识点:数量性状遗传的特点、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遗传的差异、微效多基因假说。
第六章细胞质遗传
名词解释:细胞质遗传(核外遗传、母体遗传)、细胞核遗传、母性影响(前定作用)、雄性不育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
知识点: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两区三系法制种
第七章群体遗传与进化
名词解释:孟德尔群体、群体遗传学、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适合度、选择系数、遗传漂移、迁移、奠基者效应、隔离、近交、杂交、多态性、物种
知识点:哈迪温伯格定律(遗传平衡定律)、影响遗传平衡的七大要素、突变的动态平衡、对显性个体的选择和对隐形个体的完全选择作用、近交和杂交的遗传学效应、物种形成的两个阶段
第八章育种资源
名词解释:种质资源
知识点:种质资源在育种中的意义、种质资源的保存方式
第九章引种驯化
名词解释:引种、驯化、反应规范
知识点:引种驯化的意义、引种驯化的原理、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
第十章选择、杂交和倍性育种
名词解释:选择育种、混合选择、单株选择、无性系、无性系选种、杂交、杂交育种、单交、复交、三交、双交、多父本混合授粉、回交、单倍体、
知识点:园林植物选择育种的目标、选择育种的主要方法、混合选择的优缺点、单株选择的优缺点、芽变选种需要注意的事项、杂交育种计划的制定步骤、杂交育种中亲本选择的原则、回交的意义、套袋和隔离的意义、多倍体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