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成矿作用有关的流体过程
流体及成矿作用研究综述
流体及成矿作用研究综述随着矿物学研究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流体在精细岩石成因及金属矿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流体及其在成矿作用中的影响及角色已成为现代矿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对“流体及其在成矿作用中的影响及角色”一话题进行了综述,旨在介绍流体在成矿作用中的重要性及过程。
流体是指任何含水介质,可以包括集总水,饱和水和熔融岩浆,以及气体,包括空气,瓦斯,氯化气体和碳气体,它们可以在溶解和混合的熔融岩浆中以水溶液或气体的形式持久存在。
它们可以转移和传输有机物质和金属元素,为成矿作用提供热能,促进物质迁移和作用。
流体可以通过水溶液或气体的形式参与成矿作用。
水溶液大多是不相容物质,有机物质和金属元素,溶质可以通过流体转移至不同的地质层次。
例如,热液可以扩散有机物质和金属元素,并在深部热层矿化物质。
气体是指高温熔融岩浆中的气体,如二氧化硅和氯化气体,它们会通过其有毒性,润湿性及催化性来激活水溶液中的有机物质和金属元素,促进矿化反应。
流体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传递化合物,还可以携带能量。
早期的研究显示,温度是金属矿化的关键因素,而流体可以携带热能,使有机物质和金属元素溶解并催化矿化反应。
除此之外,流体还可以在深部热层中起到缓冲作用,抑制有害物质的沉积,促进金属元素的聚集。
它们还可以充当缓冲剂,有效降低成矿作用需要的最低温度,促进地下深部混合液的形成和成矿作用的发生。
总而言之,流体在成矿作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可以通过水溶液或气体的形式,携带和传递有机物质和金属元素,促进物质迁移和作用,对凝结液体,深部热层及矿化物质有重要影响。
此外,流体还可以携带热能和缓冲剂,降低成矿作用的最低温度要求,促进矿化反应。
因此,流体及其在成矿作用中的影响及角色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岩浆-热液过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岩浆-热液过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岩浆-热液过程是地球内部岩浆活动和地表热液活动的互动过程。
岩浆是由地幔深部高温高压下部分熔融形成的地质流体,具有高温、高粘度和高物质含量的特点。
热液则是由岩浆热量传递至地表水体形成的热液流体,具有高温、高压和富含矿物质的特点。
岩浆-热液过程是地球演化过程中重要的地质活动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地壳岩石的形成与变质作用,还与矿床成矿过程息息相关。
通过研究岩浆-热液过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地球内部物质循环与能量转移的机制,揭示地球系统中的能量平衡与物质分配规律,为地质资源勘探与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深入探讨岩浆-热液过程的生成机制、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地质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岩浆-热液过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接着介绍了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分别介绍了岩浆形成过程、热液生成机制以及岩浆-热液相互作用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结论部分,对影响岩浆-热液过程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在地质领域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通过这三个部分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岩浆-热液过程的相关知识和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岩浆-热液过程在地质作用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通过分析岩浆形成过程、热液生成机制以及岩浆-热液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动力学机制,揭示地质变迁的规律。
同时,通过研究岩浆-热液过程,我们可以探索地球资源的形成和富集规律,为资源勘探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最终,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拓展地质学领域的知识,为地球科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2.正文2.1 岩浆形成过程岩浆形成过程是地球内部高温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过程。
在地球内部的凝固和熔化过程是岩浆形成的基础。
岩浆主要由熔融的岩石和气体组成,其形成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地幔升华:地幔是地球内部最厚的部分,由硅酸盐岩石和镁铁质岩石构成。
矿床成矿作用与矿床演化
矿床成矿作用与矿床演化矿床是指地壳中聚集有一定规模的矿石体,其形成受到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多种因素影响。
矿床的成矿作用是指在一定的构造、岩石和流体条件下,通过物理、化学和地质作用使矿物元素从地壳中富集成矿石体的过程。
矿床的演化则是指在地质历史的长期作用下,矿床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形成、发展和变质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矿床的成矿作用与矿床演化。
一、矿床成矿作用1. 地壳构造作用地壳构造作用是矿床成矿作用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壳的运动和变形会产生裂隙、断裂和褶皱等,这些构造形态不仅储存了地壳中的矿物质,还为后续的流体运移创造了条件。
例如,断裂带可以形成一定的通道,使含有矿物质的流体能够顺利地上升到地表或者深入地壳。
2. 地质岩石作用地质岩石作用也是矿床成矿的重要因素之一。
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风化作用等地质过程都与矿床的成矿有关。
岩浆活动中,岩浆通过岩石裂隙进入地壳,带走了一定量的有价值的矿物元素,并在冷却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特定的矿床。
变质作用中,高温高压的岩石环境使岩石中的某些元素重新分配,形成了一些新的矿床。
风化是指地表岩石在长期气候作用下分解和溶解的过程,其中一些矿物质会被流体带走形成矿床。
3. 地下水活动地下水是矿床成矿作用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下水中溶解了大量的矿物质,在流体的溶解、迁移和成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地下水的活动可以改变原有岩石中的化学成分,使其中的矿物元素重新分离并富集成矿石体。
除此之外,地下水的温度、pH 值和氧化还原条件等变化也会影响矿物质的富集。
二、矿床演化矿床的演化是指在地质历史的长时间作用下,矿床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形成和发展。
不同的矿床类型有不同的演化历程,但一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形成阶段、变质阶段、再次富集阶段和矿床溶解阶段。
1. 形成阶段形成阶段是指矿床从无到有的形成过程。
在这个阶段,矿物元素从地壳中富集到一定程度,形成初级矿床。
初级矿床可能是由于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或者风化作用等产生的。
成矿流体的来源
三,成矿流体的来源:流体与成矿:众所周知,许多矿床的形成是与流体的作用分不开的,原来成分的单一的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获取了矿质和能量,迁移到一定的部位。
由于地质和物化条件的改变,导致矿质沉淀而形成矿床。
流体可以提供成矿物质,也可以溶解、搬运成矿物质。
同时,成矿作用也是在有流体存在的情况下发生的。
可以说,没有流体,就没有矿床。
下面将形成矿床的流体成为“成矿流体”。
流体:流体能带来能量,也能带来成矿物质。
在地壳甚至整个地球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大量流体分布在各种地质环境中。
那么,什么叫流体?流体即是:在应力或外力作用下发生流动或发生形变、并与周围介质处于相对平衡条件下的物质(Fyfe, 1978)。
从这个定义出发,地壳中的水、岩浆、各种状态的热液、高密度的气体、甚至处在塑性状态的岩石等均可看作流体。
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地热水、海底洋中脊或构造缝喷出的超临界流体和热液、卤水、岩浆、海水、雨水和地下水等流体是最为重要的。
萃取:并非所有的流体都可形成矿床,除非它们能形成流体。
由普通流体形成成矿流体,最重要的过程是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使流体和岩石的成分(原始和同位素成分)发生很大变化,导致流体中富含某种或某一类成矿元素而形成成矿流体。
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的程度、成矿元素在特定温度压力条件下活动的流体中的溶解度、流体中的挥发分如Cl、F、B、S、C等以及碱金属、碱土金属和可溶性硅与可溶性有机质的含量、存在形式和所起的作用等,是最重要的研究内容。
迁移:成矿流体形成之后,大多数情况下要迁移到合适的沉淀场所。
流体迁移需要“力”的作用。
因此在研究成矿流体的迁移时不仅要讨论导致流体迁移的因素、迁移形式、迁移过程的时间和空间、迁移的通道等,也必须研究成矿流体迁移的能量、质量、动量守恒以及不同流体的混合作用等。
由于构造作用通常是导致流体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迁移的通道也常与构造作用、岩石的性质及环境有关。
因此,建立和恢复构造—热液体系也是成矿流体迁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金属矿产成矿过程的基本认识
金属矿产成矿过程的基本认识1、绝大多数的金属矿产都是地下热液作用的产物。
广义的热液包括幔流、岩浆、热水、热气等流体,幔流上侵过程中,会不断地侵蚀溶解围岩将其熔入热液内成为岩浆,岩浆在沿裂缝继续上侵过程中会不断遇到地表下渗到地壳内的水,在接触面上岩浆、热水、热蒸汽往往会混合在一起或单独与围岩作用形成矿脉、矿体。
2、矿脉是碱交代作用的结果。
在碱交代的过程中,当热液中Na+、K+进入固相蚀变岩石后,溶液中的酸根也将与H+形成强挥发性气体,这些气体带着被萃取出的成矿元素与酸根结合成的络合离子离开碱交代体而逸出或随热液向外向上运移,在缝隙形成的减压区内与围岩产生交代反应形成各种酸性蚀变岩、硅质脉体或其它脉体。
3、矿脉是在热液流动过程中与围岩发生“淬火”作用形成的。
从实践中各种分布类型的矿体来看,热液成矿都是在热液与围岩接触面发生“淬火”作用的区域,也就是说只有在高温的热液遇到低温的围岩才能产生“淬火”作用,通过融离和结晶分异作用、交代蚀变作用,热液中的矿元素向作用面富集、重结晶,进而形成新的矿物质。
4、热液成矿的矿体形态和大小取决于热液自身及成矿条件。
热液对围岩交代蚀变的强度与范围,一方面取决于热液本身的温度、压力、活度、逸度,及Na+、K+、H+、酸根等的含量;另一方面取决于围岩的渗透性、孔隙度、裂隙的发育程度、与热液主通道的距离、热液流动通畅与否,及围岩的岩性、与热液化学性质的差异等。
5、热液成矿的种类和深度与围岩性质、成矿阶段有关。
热液沿裂缝孔隙流动过程中,温度和压力不断降低,热液中的碱金属与围岩接触产生交代蚀变,将矿元素按照周期表价位由低到高逐步进行活化、迁移、富集、成矿,由此自热液主通道沿裂缝向远处、自围岩边沿向外侧形成了厚薄不均、晶变程度不等、矿物质种类不同的各种矿脉。
6、热液与围岩“淬火”作用后形成的多为含硅矿脉。
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硅酸盐矿物,约占地壳重量的95%。
在碱交代作用下热液溶解围岩的硅酸盐析出二氧化硅,其与热液中的矿元素结合形成含硅矿脉。
含矿流体与成矿
含矿流体的成矿作用及矿产勘查广东韶关廖发科摘要:矿床是由含矿流体形成的,含矿流体的组成包括气体、液体、热流体、微量的造岩元素和成矿元素及呈细分散流形式的矿物等。
含矿流体的来源有地幔流体、岩浆流体、变质流体、沉积盆地热卤水流体和富含成矿元素的氧化带渗滤水,部分含有有用矿物细分散流或成矿元素的地表水体等。
势能是驱使含矿流体迁移成矿的主要因素。
含矿流体停止迁移的条件有:一为圈闭环境,二为势能平衡区,三为两种流体的混合区。
研究含矿流体停止迁移的条件,尤其是确定势能平衡区的具体产出位置(深度),温度与势能平衡区的具体产出位置(深度)的关系,对矿产勘查活动可能具有一定帮助。
矿产勘查必须把握含矿流体成矿的思路。
关健词:含矿流体来源迁移成矿作用矿产勘查1.引言矿产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对人类的发展、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矿产勘查是一项知识密集型的劳动,地质找矿要想取得成功首先要了解与矿床成因有关的成矿作用。
在地学界,有关矿床的成因及其对应的成矿作用一直以来是众说纷纭。
即使是同一矿床,不同的研究者对其成因也有不同的看法。
近年来,随着地球科学研究的深入与发展,含矿流体的成矿作用越来越引起各方学者的重视。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质作用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形成的矿床也是多种多样的,矿体的形态更是千姿百态。
广义上,除生物堆积形成的矿床外,几乎所有产于岩石圈及地球表面的矿床都与含矿流体的成矿作用有关。
含矿流体的成矿作用贯穿于矿床形成过程的始终。
含矿流体的流体特性和矿质沉淀作用方式决定了矿体具有各种各样的形态。
研究含矿流体的成矿作用、成矿作用方式对丰富矿床理论和提高地质找矿的成功率具有现实意义。
2.含矿流体的组成及其来源含矿流体的组成应包括四个方面,即气体、液体、热流体、微量的造岩元素和成矿元素以及呈细分散流形式的矿物等。
其中热流体(温度)对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结晶、交代成矿具有突出作用。
据1965年戴维思和亚当斯(Davis and Adams)的研究结果,1atm,450°C时,文石转化成方解石的反应时间仅为1分钟,而在室温时,反应时间增至4×1037年。
造山带的深部过程与成矿作用
造山带的深部过程与成矿作用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矿产资源和能源历来是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支撑GDP快速增长、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大宗矿产和大部分战略性资源日渐面临严重短缺的局面,并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因此,深入研究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形成过程及成矿成藏机理,拓展新的找矿领域,增强发现新矿床的能力,是缓解我国当前大宗矿产资源紧缺局面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内外矿床学理论研究和勘探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地壳浅表矿床日益减少枯竭的情况下,逐步提高深部矿床勘探和开发能力。
例如,我国大冶铁矿床、红透山铜矿床、铜陵冬瓜山特大型铜矿床、新疆阿尔泰阿舍勒铜、金、锌特富矿床, 会理麒麟铅、锌矿床、山东增城、乳山金矿床等开采深度均已超过1000米, 有的矿床已近2000米(滕吉文等,2010)。
加拿大萨德伯里( Sodbury) 铜-镍矿床已开采到2000米,最深矿井达3050米。
南非金矿钻井深4800米。
更为重要的是找矿勘探实践和地球深部探测实验证实,虽然绝大多数矿床的形成、就位和保存发生在地壳环境,但成矿系统的驱动机制和成矿金属的集聚过程则受控于岩石圈尺度的深部地质过程,地球深部蕴藏着巨量矿产资源,深度空间找矿潜力巨大。
深部过程与动力学是控制地球形成演化、矿产资源、能源形成,乃至全球环境变化的核心。
因此,深入研究地球深部过程与动力学,不仅是提高人类对地球形成与演化、地球系统运行规律认识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建立和研发新的成矿理论与勘查技术, 以促进我国找矿勘查的重大突破,是解决我国资源能源危机的根本途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地学界一直非常注重大陆岩石圈结构、深部作用过程和动力学研究,并将其作为国际岩石圈计划的主要研究领域。
美国于20世纪70-80年代开展了地壳探测计划,首次揭示了北美地壳的精细结构,确定了阿帕拉契亚造山带大规模推覆构造,并在落基山等造山带下发现了多个油气田。
矿床成矿条件与成矿流体性质
矿床成矿条件与成矿流体性质矿床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地质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
成矿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气候条件、地下水活动等,其中成矿流体的性质对于矿床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矿床成矿条件与成矿流体性质之间的关系。
矿床成矿条件矿床成矿条件是指有利于矿床形成的一系列地质因素。
首先,地质构造对于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构造活动可以使得地壳中的矿物质得以迁移和富集,从而形成矿床。
例如,板块构造运动导致的岩浆侵入和断裂活动,常常伴随着矿床的形成。
其次,地层岩性也是影响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地层岩性具有不同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这些差异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例如,沉积岩系中的有机质可以成为油气矿床的源岩,而变质岩系中的矿物质则可以形成金属矿床。
气候条件对于矿床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
气候条件影响地下水活动,进而影响矿物质的迁移和富集。
例如,雨水和地下水的淋滤作用可以溶解岩石中的矿物质,将其迁移到适合的地方形成矿床。
最后,地下水活动对于矿床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水流动可以作为矿物质的搬运工具,将其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富集成矿。
例如,地下水流动可以将岩石中的金属离子带到热液喷口附近,形成热液矿床。
成矿流体性质成矿流体是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它是指在成矿过程中流动的流体,通常富含矿物质和化学成分。
成矿流体的性质包括温度、压力、成分、流动方向等。
温度是成矿流体性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矿物质的溶解度和迁移能力会有所不同。
例如,高温条件下,矿物质的溶解度增加,易于在流体中迁移和富集。
压力也是影响成矿流体性质的重要因素。
压力的大小可以影响流体的流动速率和矿物质的溶解度。
例如,在高压条件下,流体的流动速率会减小,使得矿物质更容易在流体中富集。
成矿流体的成分对于矿床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
流体中富含各种矿物质和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在流体流动过程中与岩石发生反应,形成矿床。
地幔流体作用与成矿的关系
地幔流体作用与成矿的关系杨雨凡郑杰王少芳(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1.地幔流体作用简述1.1地幔流体成矿作用定义最早明确提出地幔交代作用的是Bailey,他指出在不发生部分熔融的情况下,通过富CO2或者富H2O的流体与地幔矿物或岩石相互作用而发生的物质交换的现象。
之后地幔交代的定义逐渐被人们所丰富,涉及范围从流体的交代扩宽到了熔体的交代。
刘显凡等(2010)对地幔交代作用与地幔流体交代作用进行了区分,他指出地幔交代作用作为地幔流体交代作用的先驱,引发的大离子不相容元素和某些成矿元素在地幔中的相对富集,为之后可能发生的地幔流体交代作用成矿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热动力源;两者结合构成的完整过程即为地幔流体成矿作用。
地幔交代作用及地幔流体交代作用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深部地质过程及岩浆活动有重大意义。
不同区域地幔流体的性质可能会有所差异,这导致了不同性质的地幔流体可能与不同类型的地幔成矿作用相关。
1.2地幔流体的分类地幔流体并不是一种均一稳定的物质,它处在不断运动的状态,其成分、性质随着温度、压力、所处地理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本文将根据地幔流体的埋深和物理、化学组成分别进行了分别分类,以来探讨它在不同条件下的特性。
根据地幔流体所处位置的深度不同,同时结合软流圈在地幔中的位置。
软流圈下部与地幔交界处压强约为3MPa,软流圈上部边缘压强约为2MPa。
综合以上成果,本文将地幔流体及其流体作用演化按不同深度和源区分为三个不同的状态:1.处于软流圈之下的位置,具有高密度,高扩散系数以及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粘度和超常高溶解度的特点,富含不相容元素和碱金属,表现为富H2O特征。
2.地幔流体处于软流圈的位置,CO2和H2O分别被碳酸盐和角闪石所吸收,考虑到软流圈处于熔融的环境,推测位于其中的地幔流体与岩浆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3.处于软流圈到莫霍面之间,此时地幔流体在化学成分上显示不相容元素和碱金属进一步富集,流体相表现为富CO2特征。
浅层火山热液金银矿床成矿模式
浅层火山热液金银矿床成矿模式成矿地质特征浅层火山热液金银矿床主要与复式火山体及火山碎屑岩相关,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热液蚀变带。
矿床分布于次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岩体顶部或侧缘浅部,深度一般小于1公里。
成矿流体矿床形成所需的流体主要来自火山活动。
火山岩浆体释放出大量的挥发分和热液,流体主要以水为主,伴有二氧化碳、氢硫化物、氯化物等多种气体。
流体上升的过程中,受到围岩制约,发生相变分离,形成液态和气态两个相。
热液蚀变流体进入围岩后,与围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系列蚀变带。
常见的蚀变类型包括:硅化:流体中二氧化硅的沉淀和交代作用,形成硅化岩。
绢云母化:流体中钾的交代作用,形成绢云母化的围岩。
碳酸盐化:流体中碳酸钙的沉淀,形成碳酸盐蚀变带。
绿泥石化:流体中镁和铁的交代作用,形成绿泥石化的围岩。
成矿过程成矿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火山作用阶段:岩浆侵入和喷发,释放出热液。
热液活动阶段:热液上升、流动,与围岩发生反应,形成蚀变带。
矿物沉淀阶段:金银等矿物从热液中沉淀,形成矿脉和浸染矿体。
矿物组合浅层火山热液金银矿床中常见的矿物组合包括:金、银、硫化矿物(如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氧化矿物(如赤铁矿、菱铁矿)和石英、方解石等脉石矿物。
矿床类型根据矿床形态和成矿背景,浅层火山热液金银矿床可分为以下类型:矿脉型矿床:矿体呈脉状产出,位于蚀变带中或蚀变带外围。
浸染型矿床:矿体呈浸染状分布,广泛存在于围岩中。
混合型矿床:矿体既有矿脉也有浸染状产出,是矿脉型和浸染型矿床的过渡类型。
成矿控制因素浅层火山热液金银矿床的成矿受多种地质因素控制,包括:火山活动规模和类型:复式火山体、破火山口型喷发等,有利于热液活动和矿床形成。
围岩性质:围岩的渗透性和可交代性影响流体的流动和矿物沉淀。
构造环境:断裂破碎带和构造活动有利于流体的上升和矿床的富集。
区带性分布:浅层火山热液金银矿床常沿一定构造带或火山带分布,呈带状或群状产出。
勘探与评价浅层火山热液金银矿床的勘探主要包括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和地球化学勘查等方法。
矿床成矿条件与成矿流体性质
04
成矿规律
成矿规律是指矿床形成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和原则
成矿规律是预测矿床分布和规模的重要依据
成矿规律研究有助于提高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效率
成矿规律包括成矿地质条件、成矿流体性质、成矿作用过程等
成矿预测方法
地质统计学方法:通过统计分析,预测矿床的分布和规模
地球物理方法:利用地震、重力、磁力等数据,预测矿床的位置和深度
流体物理性质
密度:流体的密度是成矿流体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到流体的流动和扩散。
粘度:流体的粘度是流体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它决定了流体的流动阻力和扩散能力。
温度:流体的温度是影响流体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到流体的密度、粘度和扩散能力。
压力:流体的压力是影响流体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到流体的密度、粘度和扩散能力。
地球化学方法:通过分析岩石、土壤、水等样品中的元素和同位素,预测矿床的类型和规模
数值模拟方法:利用计算机模拟,预测矿床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图像,预测矿床的分布和规模
人工智能方法: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预测矿床的类型和规模。
成矿潜力评价
成矿规律:矿床的形成、演化和分布规律
添加标题
勘查技术:遥感、GIS、大数据等现代技术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地壳运动:地壳的构造运动是形成矿床的重要因素
岩浆活动
岩浆活动是矿床成矿的重要条件之一
岩浆活动可以提供热源和物质来源,促进矿床的形成
岩浆活动可以改变岩石的性质和结构,为矿床的形成创造条件
岩浆活动可以引起地壳的变形和断裂,为矿床的形成提供空间
岩浆活动可以引起地下水的运动和变化,为矿床的形成提供流体条件
成矿作用类型
成矿作用类型成矿作用是指地质作用过程中,导致矿物聚集形成矿石的作用。
根据成矿作用的不同特征,可以将其分为多种类型。
1. 热液成矿作用:热液成矿作用是指地壳中含有热液流体的作用。
热液成矿作用可分为热液脉石型和热液储存型。
热液脉石型成矿作用是通过热液流体充填岩石裂隙,使其中的矿物沉淀而形成的;热液储存型则是热液流体在岩石中重新负责沉淀矿物,形成矿床。
热液成矿作用常见的矿石有金、银、铜、锌、铅等。
2. 火山喷发成矿作用:火山喷发成矿作用是指火山活动中所释放的气体、溶解性物质等通过喷发作用在地表或地下沉积形成矿床的作用。
火山喷发约存在于5500多万年至2000多万年前,也存在于其他地质时期。
火山喷发成矿作用常见的矿石有火山岩、蛇纹岩、斑岩、角岩等。
3. 流体包裹体成矿作用:流体包裹体成矿作用是指研究地球物质循环过程中的地热流体,从地壳回归地幔,通过成矿作用控制成矿作用。
在成矿作用的过程中,地热流体中的各种元素、矿物进入包裹体,形成流体包裹体成矿作用的基础。
流体包裹体成矿作用常见的矿石有金、银、铜、锡、锑等。
4. 断裂成矿作用:断裂成矿作用是指研究地壳中的断裂构造,通过断裂作用造成地壳崩塌或地壳旋转,形成断裂带,进而形成断裂带上的矿床。
断裂成矿作用通常与构造运动相关,常见的矿石有金、铜、铅、锌等。
5. 碰撞成矿作用:碰撞成矿作用是指两块大陆板块碰撞后形成的变形带上的地质作用,通常在造山带形成。
碰撞成矿作用可分为褶皱变形型和逆冲变形型。
碰撞成矿作用常见的矿石有黄铁矿、铁锰矿、磁铁矿等。
6. 侵入成矿作用:侵入成矿作用是指岩浆在地下运动过程中,通过向周围岩石渗透,从而使周围岩石中的某些元素、矿物质沉淀并聚集形成矿床的作用。
侵入成矿作用常见的矿石有火山岩、花岗岩、斑岩等。
这些成矿作用类型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岩石类型、构造特征、热液流体、地球大气圈变迁等。
深入研究成矿作用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找矿勘探和矿产资源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表2 云南腾冲地热区深层热水化学组成
因此,高温成矿流体主要与岩浆、火山或 高级区域变质作用有关,岩浆及高级变质 作用热流可以驱动各种地质流体演化为高 温Si+K成矿流体
2.中温碳酸盐型卤水
(1)概念
中温并富含Mn2+、Fe2+、Mg2+的碳酸盐化合物的 成矿流体-又称热水溶液(epithermal solution)
成矿流体的形成主要与地质作
用有关,是流体在特定环境、 特定演化阶段形成的特征产物
自然界中由单一起源的成矿流体的成矿 作用是极少发生的,在各种地质作用中 不同来源的流体会互相混合并与岩石发 生反应,成为新的流体类型或成矿流体
四、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一般成矿流体都是富含挥发份、卤素及不 相容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的流体溶液
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高F流体中,硅质经常 以SiF4的形式存在,这样明显增加了硅质的 溶解度
前人大量成矿流体研究发现,含F 矿物更 多产于高温热液矿床中,如云英岩、伟晶 岩、夕卡岩、钾质岩浆热液矿床中 F 在冰晶石、铁锂云母、黄玉、磷灰石、烧 绿石、香花石、硅镁石等矿物中置换OH-、 O2-进入矿物晶格。
这一特征与成矿作用中的高温钾化、硅化、 萤石化及电气石化蚀变(alteration)及热水沉 积作用(epi-thermal sedimentation)特征是一致 的
②一般高温Si+K卤水的形成与岩浆作 用或变质作用有关,由于充分的水-岩 交代作用,可以获得较高的温度及足 够的溶质组分
③热水沉积成矿研究资料表明,高温(中温) 卤水中SiO2和K2O丰度很高,并总是与高温 型(中温型)热液交代或热水沉积矿化有关
流体及成矿作用研究综述
流体及成矿作用研究综述流体是地球的构成元素之一,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它们与其他元素紧密结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控制了成矿作用机制。
流体作用可以改变岩石物理结构,促进金属元素迁移和富集,形成矿物质及矿床。
尤其是水、泥浆类流体及混溶流体,在成矿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流体包含着大量金属元素,它们可以和岩石相结合,形成复合物。
因此,流体成矿作用一直是研究矿床形成的重要课题。
流体在成矿作用中的作用,可以从物理、化学、地质学三个方面来探究。
一、物理作用流体物理作用是指流体在岩石中膨胀、收缩等物理性质的变化。
流体的作用,可以减少岩石的强度,使岩石更容易被侵蚀,进而影响岩石的地质属性,改变矿床的构造,完成矿床形成。
二、化学作用流体在岩石中运动时,可以和岩石反应,进而影响岩石的化学组成。
流体还可以与岩石内金属元素发生化学反应,使金属元素脱离岩石,迁移到其他环境,形成有组织的矿床。
三、地质学作用流体可以改变岩石的构造和地质特征,从而影响矿床的形成过程。
流体的作用使岩石的碎石变成细粒,大量细粒可以携带大量金属元素,便于金属元素的迁移和富集,从而影响矿床的形成。
综上所述,流体成矿作用是控制矿床形成机制的重要因素,其作用机制包括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地质学作用等,所以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是影响矿物的形成和演化的重要条件。
未来,流体成矿作用理论将在研究矿床成因和演化机制时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和系统分析流体的运动规律和作用原理,将会为更好的理解和利用矿床提供支持。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关于《流体及成矿作用研究综述》的内容,通过对流体与岩石、金属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流体作用对矿床形成机制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流体及成矿作用的机制。
此外,未来也将继续深入研究和发现流体成矿作用的新理论,以实现更好的矿床开发利用。
热液成矿作用机制及矿床成因研究
热液成矿作用机制及矿床成因研究矿产资源是地球所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而热液成矿作用作为一种常见的矿床形成机制,一直是地球科学家们研究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从热液成矿作用机制和矿床成因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热液成矿作用机制热液成矿作用是指由于热液对岩石的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从而形成矿石的过程。
热液成矿作用的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溶解-沉淀作用,二是渗流-替代作用。
在热液成矿作用中,热液通过与地壳中的岩石发生接触,使得岩石中的矿物发生溶解。
当热液中的成分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引发矿物的沉淀,形成矿床。
这个过程被称为溶解-沉淀作用。
另一种机制是渗流-替代作用。
热液通过脉管或岩石的裂隙渗入到固体岩石中,从而使岩石中的矿物发生变质和替代。
这个过程被称为渗流-替代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热液成矿作用的机制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在实际成矿过程中,溶解-沉淀作用和渗流-替代作用往往同时存在,相互促进。
研究者们通过对热液成矿作用的机制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矿床的形成过程,还能为寻找和探测矿产资源提供重要参考。
二、矿床成因研究矿床成因研究是研究矿床形成的过程及其相关因素,旨在揭示矿床的起源和演化。
通过深入研究矿床的成因,可以为矿床资源的勘探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在矿床成因研究中,热液成矿作用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成矿机制。
研究者通过分析矿床中的矿物组成、地质构造以及热液流体特征等来探讨矿床的形成过程。
以金矿床为例,热液成矿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在金矿床的形成过程中,热液成矿作用主要通过高温、高压的热液流体对岩石的化学作用以及渗透作用发挥作用。
热液中富集的金属元素在流体的携带下进入到固体岩石中,发生溶解、沉淀和替代作用,最终形成金矿床。
矿床成因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矿床的形成机制,还能为找矿者提供重要的勘探指导。
研究者们通过深入探索不同类型矿床成因,不断提高矿床勘探效率,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流体_熔体强相互作用的成矿功能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1212011120987-4;1212010911028);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0DFB23390);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危机矿山勘查理论项目(200699105-4)流体-熔体强相互作用的成矿功能罗照华(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矿床学家早就清楚地认识到内生金属成矿作用主要与含矿流体有关,因而含矿流体成为矿床学领域最重要的研究对象。
同时,矿床学家也深刻认识到内生金属矿床与火成岩密切相关。
因此,流体和火成岩都是矿床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流行的岩浆热液成矿理论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
然而,矿床学家继承了岩石学家的错误,以为含矿流体是岩浆分异的产物;也继承了地球化学家的错误,以为通过流体的同位素示踪可以查明成矿金属的来源;甚至将含矿流体与成矿流体的概念相混淆。
结果,导致岩浆热液成矿理论体系的崩溃(罗照华等,2011),成矿理论难以转换为勘查理论和勘查方法。
因此,重新认识成矿系统的基本属性是当前矿床学研究的当务之急。
基于复杂性科学的基本原理,岩浆系统和成矿系统的基本构成单元都包括熔体、流体和固体等三个子系统,可统称为岩浆成矿系统。
但是,熔体子系统是岩浆系统的核心,而流体子系统则是成矿系统的核心,固体是岩浆成矿系统演化的记录器(图1)。
据此,流体不再是岩浆成矿系统的副产品,而是可与熔体发生强相互作用的独立子系统,矿床的产生过程与这种强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所谓强相互作用,实际上就是说系统对于外部输入能量的初始敏感性,因而自发涌现系统原来所没有的性质,进而主导系统的演化。
综观可能影响岩浆成矿系统行为的所有因素,流体是唯一可能导致系统行为发生戏剧性变化和成矿作用的根本因素。
矿床是有用元素的异常聚集体,这样的基本定义包含了3个外延:①在理想系统中,成矿元素具有趋于分散的地球化学习性;②必须要有一图1 岩浆成矿系统的基本构成种介质将成矿元素有效地收集在一起而又不导致大规模物质运动;③收集的成矿元素必须堆积在一个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因而成矿作用是一种非平衡、非线性过程。
成矿动力学
成矿动力学
成矿动力学是地质学中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地球内部和外部的物质运移、变质、熔融和流体循环等各种作用与过程,以及这些作用和过程对成矿作用的影响和贡献。
在成矿作用中,成矿动力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研究成果对于找矿勘探和矿产资源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成矿动力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 岩浆起源、演化与流体活动:研究岩浆的形成条件、成因、成分、演化过程以及相关的流体作用,对于了解大型岩浆型矿床的成因和寻找斑岩铜矿等矿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热液作用与流体包裹体:研究热液成矿作用的起源、成因、特征、流体包裹体等,为金属矿床的勘探和分布以及矿物资源的评估提供依据。
3. 岩石变质与变形:研究岩石变质机制、变质带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变质带中的壳源金属矿床提供理论基础。
4. 碳酸盐岩成矿作用:研究碳酸盐岩的成因、氧同位素组成和与热液作用之间的关系,为寻找大规模的铅锌银矿床和金属碳酸盐矿床提供理论基础。
5. 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金属探测方法:研究与开发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金属探测方法,为快速寻找金属矿床提供技术手段。
总之,成矿动力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科学,涉及地球的多个方面,为研究和开发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稀土金属等各类矿产资源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地质流体与成矿作用综述
矿床地质地质流体与成矿作用综述李伟,刘显凡,秦志鹏(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地质流体(Geofluid)指储存于地壳和地幔中的各种成因的液体(H2O)、气体(CO2、CO、CH4、N2、H2和H2S等)、超临界流体以及熔体等。
流体对地壳的演化及其地质过程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包括热量的传递、组分的迁移、对围岩性质的影响、热液蚀变和热液矿床的形成、岩石的形变、构造作用、诱发地震等。
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地质流体称成矿流体(Ore-forming fluid),包括热液矿床的含矿热液、斑岩型矿床中的热水对流循环系统、SEDEX等矿床的洋底热水喷气沉积成矿系统、矽卡岩型矿床中的含矿汽水热液及地幔成矿流体等。
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于成矿流体的研究侧重在对不同成因流体与成矿的关系。
现今,成矿流体的研究主要是应用现代分析技术(如包裹体分析技术、高温高压水-岩作用模拟技术、地幔流体成矿模拟技术等)分析矿床的成因,当前研究的焦点是对成矿流体热力学领域中的高温高压成矿流体、气—液相分离、成矿流体专属性的研究,而利用流体力学交叉构造动力学来研究全球的或区域的成矿作用(即构造-流体-成矿)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文章从流体来源、流体成矿作用及流体成矿专属性3个方面简述流体与成矿作用。
1 流体来源地壳中存在着相当于地壳总质量的3%~6%的流体,海水(水圈)、地壳和地幔中的流体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并且又是互相循环的。
地壳中流体来源于各种作用的“去流体”过程,这种“去流体”作用包括沉积岩经埋深、压实、脱水和成岩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流体;岩浆热液阶段放出岩浆水;变质岩形成过程中受大规模的区域和接触变质作用,并释放出变质流体及地幔排气作用产生的流体。
杨巍然(1996)提出了构造流体系指岩石圈各不同层次构造活动中产生的流体或参与构造作用的流体: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岩石矿物将发生各种物理及化学变化,产生压实、压溶、剪切、交代、重结晶等作用,致使岩石矿物释放出结晶时封存的流体或释放出矿物岩石的结晶水、晶间水和裂隙水,形成构造动热流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成矿作用有关的流体过程
一、概述
地壳中流体的存在及其运动是成矿的重要因素。
二、成矿流体来源与性质
1、一般来讲,流体主要是水的溶液,其来源归根讲是指
水的来源。
热液矿床中“热液”是典型的流体作用过程的介质。
D.E. White, 1974, Econ. Geol. V ol. 69. P954-973(AM)
B.J. Skinner, 1979, Geochestry of Hydrothermal Ore Deposit(有
中文版)
2、white(1974)认为有六种水:
1)出生水juvenile water
来自地幔的水,其未经历过水圈的循环,数量少,与成矿关系不大,研究不多,更多的研究主要是关于地幔交代作用,如杜乐天,1998,地幔交代作用
2)大气水meteoric water
3) 海水ocean water
以上两种水合称为地表水(surface water)
4) 同生水connate waterr----formation water
是指与沉积物同时形成并封存其中的水,经历了某些地质作用过程,从沉积——成岩,即经过了某些地质演化过程,故也称为演化水(evolution water)即fossil wate 此处fossil为形容词,原为化石,这里指“过去的”、“古代的”“历史的”
如:fossil geothermal system 古地热体系
5) 变质水metamorphic water
变质过程中形成的水,包括孔隙水、结晶水等
6)岩浆水magmatic water
岩浆冷凝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水
3、海水和大气降水的性质
该两种水约占地球表面积的97.5%,二者的主要的区别:1)化学物质成分上:Total Disolved Solids,缩写为TDS(总的溶解固体物),海水高于大气水175倍,主要成分为Na+1--Cl-1型和,Ca+2—HCO3-型
2)氢氧同位素组成
SMOW(标准平均海水):
δ18O δD
海水-1~0‰-10~0‰
大气水10~-40‰30~-300‰
δD=8δ18O+10
以上同位素的差别是由于海水蒸发导致同位素分馏的原因。
4、同生水
主要来源:
1)封存水:大部分为孔隙水,约占原始沉积物水的20%
2)成岩作用中的化学反应产生的水
3)外来水
埋藏压实作用:
如果是来自海水,则其矿化度、盐度高。
随深度增加,矿化度增大;温度增大,溶解度增大,盐度就高。
卤水-----TDS>10%,成矿作用
1)美国加州南部盐湖(Solten Sea)
T --300℃
D---1100m埋深
Pb---80ppm
Zn---500ppm
2)Red Sea、Alberta 盆地富Zn的卤水,T=76℃,Zn-19ppm
3)Mississippi valley中部油田卤水,MVT Pb-110ppm,Zn-360ppm(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
同生水成因、演化及其来源判别
White,1965 根据盐度,矿化度提出了薄膜过滤(渗透)作用(osmosis)。
半透膜作用:化学上有部分物质能透过而另一部分不能透过的膜,如:页岩----细粒沉积物→粘土矿物表面充满大量负电荷。
蒙脱石→伊利石 Al3+被Mg2+取代
Smectite + Al3+ → illite + Si4+
一些中性分子如H2O,H2S,H2CO3可以通过,而某些阴离子如Cl-,SO42-等滞留不通过,造成阳离子补偿性滞留,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非海水的沉积物中盐度也较高的原因。
另:蒸发浓缩作用---蒸发岩(石膏岩层)盐类沉积
例:胜利油田沙四段厚岩层;
东川铜矿固氏组的石膏、盐类、假晶。
另外有人认为成岩过程中的水岩反应是造成盐度高的重要原因。
来源判别
一般来说海水和湖水好判别,而成岩过程中加入的水不好判别。
氢氧碳同位素值判别
Br/Cl 海水来源比值较高;
MeCl2(氯化物),海水浓缩者较高。
在Gulf Mexico 椐Land 研究资料,盆地卤水盐度高, CaCl2含量高,但Br/Cl比之低。
Sr isotope 的值也背离海水来源。
因次认为不是海水,富钙是由于斜长石碎屑在富钠的流体作用下强烈溶解,使得Na置换Ca,从而流体中Ca2+含量高。
CaAl2Si2O8 + H4SiO8 + 2Na+ → 2NaAlSi3O8 + 8H2O + Ca2+ 5、岩浆水:硅酸盐熔体中溶解的水,与其它挥发组分Cl,S,H2S 等存在岩浆上部逸出。
因此很难知道岩浆中水的初始量。
但一般认为初始量很小,< 5%。
W.C.Luth (1976)进行了含水人造花岗岩试验:
压力: P=500b 1000b 2kb 5kb
相当深度: 2km 4km 8km 20km 水的溶解度(%): 2.3-3.0 4.0-4.5 6.0-6.5 9-11 Hwang and Wyllie,1984,对S型白云母花岗岩进行试验:P 10kb 15kb 25kb
% 16 24 30
水:出熔exsolution
δ18O岩浆=δ18O岩浆岩
δD岩浆略>δD岩浆岩
出熔原因:1)压力下降;2)分离结晶作用,无水矿物先结晶,水在残余熔体中含量相对增高则水就出熔而沸腾有先固结的岩石使得内蒸汽压升高,最终水热爆破—形成爆破角砾岩或引爆角砾岩,空隙大,金属矿物结晶成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