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理学对绘画影响的概念
“格物致知”影响下的宋代工笔花鸟画刍议
【美术理论研究】宋代工笔花鸟画承继南唐徐熙、西蜀黄筌两派并加以创造发扬,形成诸多流派和风格。
宋代工笔花鸟画深受理学思想影响,注重写实,遵循物理,是中国工笔花鸟画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
一、理学“格物致知”学说对宋代绘画观念的影响理学是儒家学说发展到宋代后不断吸收、融合佛、道思想而孕育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儒学思想,也被称为义理之学和道学。
理学在宋代是一种新兴的儒家思想,从两宋至明清,在七百余年的时间里,作为中国哲学史上最为成熟的哲学形态,广泛渗透到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中,对文艺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格物致知”的思想对宋代绘画观念的影响颇大。
“格物致知”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中:“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1]“格物致知”简单来说,便是探究事物原理,使个体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心得。
宋代理学家沿循前代儒学思想,进一步发展了“格物致知”学说。
如程颢认为:“格,至也。
穷理而至于物,则物理尽。
”程颐认为:“格,至也,谓穷至物理也。
”朱熹也认为:“格,至也。
物,犹事也。
穷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由此可知不同理学家对“格物致知”学说的主张虽有侧重,或认为在“格”,或认为在“知”,然而对于通过“格物”以“穷理”的主张则极为相似。
宋代理学认为“理”是万物之本源,“格物”的目的之一便是探求世间万物原本的道理。
宋代绘画理论同样主张“格物穷理”,即通过仔细观察事物的生长规律、形态特征、自然属性等,进而将其写实地反映在绘画作品中。
北宋实行画院制度,其院体画尤以工笔花鸟画为盛。
院体画的绘画观念受“格物致知”思想的影响,主张穷究事物之理,在描绘事物的过程中尽可能细致入微地将事物的本来面目勾画出来,也认为只有深入观察并细致刻画的作品才能起到助教化、成人伦的作用,使人们通过欣赏作品得到美的享受。
宋代理学对文人画的影响
宋代理学对文人画的影响
宋代理学对文人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主观情感和意境:宋代理学注重人的主观性和情感体验,文
人画继承了这一思想,强调画家的内心情感和意境的传达。
在文人画中,画家通过笔墨的运用,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2.追求自然与本真:宋代理学提倡“格物致知”,即通过观察、研
究自然来获得知识。
文人画中,许多作品以自然为题材,强调对自然的感悟和表达,通过对山水、花鸟、鱼虫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
3.注重文化修养和艺术性:宋代理学强调文化传承和艺术修养,文
人画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文人画家通常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他们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文化思考和审美追求,使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4.倡导简约与淡雅:宋代理学提倡简约、淡雅的生活方式,文人画
也受到了这一思想的影响。
在文人画中,许多作品采用简约的构图和淡雅的色彩,营造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氛围,表现出一种高洁、超脱的生活态度。
综上所述,宋代理学对文人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情感表达、自然观、文化修养到艺术风格等方面都有所涉及。
这些影响使文人画成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的绘画形式。
宋代理学对花鸟画的影响
宋代理学对花鸟画的影响
宋代理学对花鸟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绘画理念:理学思想强调对事物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追求“格物致知”的理念。
这种理念对宋代花鸟画产生了深远影响,画家们开始更加注重对自然和生命的细致观察,以探求其内在规律和本质。
这种追求真实、深入的理念,推动了花鸟画在写实技巧上的发展。
2. 绘画题材:理学思想提倡“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这种观念反映在花鸟画中,表现为画家们更加关注自然界中的花鸟鱼虫等生命体,将其作为表达自身情感和理想的重要载体。
同时,理学思想中的“比德”观念也在花鸟画中得到体现,画家们常常通过描绘花鸟的某些特性来象征人的道德品质。
3. 绘画风格:理学思想注重内敛、含蓄的表达方式,这种风格也影响了花鸟画的创作。
宋代花鸟画在构图上更加注重简洁、明快,色彩运用上更加淡雅、清新,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内敛而含蓄的美学特征。
4. 绘画技法:理学思想对宋代花鸟画的技法也产生了影响。
画家们在创作过程中更加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技法的创新,通过精细的笔触和丰富的墨色变化来表现对象的质感和生命力。
这种技法的运用不仅提高了花鸟画的艺术表现力,也为中国绘画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宋代理学对花鸟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促进了花鸟画在理念、题材、风格和技法等方面的创新和发展,使得宋代花鸟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浅析南宋四家绘画中“理”学的表现
笔墨简练明快,构图严谨 细致。
受到“理学”思想的影响 ,强调道德观念和人文精 神。
03
“理”学在南宋四家绘画中的 表现
“理”学概念及内涵
“理”学概念
理学是宋明理学的开端,由周敦颐、 程颢、程颐等人创立,强调天理、性 命之学,注重内心修养和天人合一的 境界。
“理”学内涵
理学强调天理、人伦、道德等观念, 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表现,追求 内心的平静和外在的和谐。
“理”学在南宋四家绘画中的体现
注重内心修养
南宋四家绘画注重表现画家的内 心修养,通过绘画表达对自然、
社会、人生的感悟和理解。
追求天人合一
南宋四家绘画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通过绘画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 系,以及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强调意境
南宋四家绘画注重意境的表现,通 过绘画表达画家的情感和思想,使 观众在欣赏作品时能够产生共鸣和 思考。
05
“理”学对后世绘画的影响
对明清绘画的影响
01
02
03
强调个性表现
明清绘画在“理”学的影 响下,注重个性表现和情 感表达,强调画家的主观 感受和情感体验。
追求笔墨意趣
明清画家在“理”学的引 导下,注重笔墨意趣的追 求,通过笔墨的运用来表 现画家的情感和意境。
强调气韵生动
明清绘画在“理”学的影 响下,注重气韵生动的表 现,追求画面的整体感和 生动性。
02
南宋四家绘画概述
南宋四家简介
01
02
03
04
李唐
南宋初期画家,对南宋绘画产 生了重要影响。
刘松年
南宋中期画家,以山水画和人 物画著称。
马远
南宋后期画家,擅长山水画和 人物画。
[word格式] 试论宋代理学对宋代水墨山水画的影响
试论宋代理学对宋代水墨山水画的影响中国美术学院?双月刊试论宋代理学对宋代水墨山水画的影响口计王菁宋代是我国山水画发展的高峰时期.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录》中云:”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则古不及近.”这个时期的山水画逐渐脱离了隋唐以来以”先勾后填”技法为主,着色浓重,装饰性强的青绿山水的绘画风格,出现了讲究笔墨韵味,以皴,擦,点,染等笔墨技法程式为主,不设色或少设色的水墨山水画,甚至形成了”水墨为上”的现象.如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中提到:”中国的艺术精神,可说由唐代水墨淡彩山水的出现而完成了它自身性格所要求的形式.但水墨和淡彩山水画发展的高峰,乃出现在第10世纪到¨世纪百余年间的宋代.”傅抱石在《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中也提到:”水墨山水画是萌芽于多姿多彩的唐代而成熟于褪尽外来影响的宋代”而宋代,也正是宋明理学构建成熟并盛极一时的时代.本文认为宋代这种”水墨为上”的现象的形成虽然受着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但宋代宋明理学的构建和成熟对水墨山水画的发展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如李泽厚先生在华夏美学中所说:”有趣的现象,宋明理学高潮时期也大体是中国山水画的高潮时.哲学思辨与艺术趣味的这种同步,是否说明其中有贯通一致的东西.”(这里所指的山水画应该正是指水墨山水画.)这”贯通一致的东西”也正本文所希望深思和探讨的.宋代的理学,主要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即程朱理学.它的学说消除了儒,道,释三家文化中不和谐的部分,融合了儒的济世理想,道的审美境界,禅的修身方式,是儒,道,释三教合流产物.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把包括人伦关系在内的万物存在形似理想化,并将其从现实世界中抽出,认为它是万物存在的根据,这就是”天理”.程颐说:”道未始得天人之别,但在天为天道,在地为地道,在人为人道(《二程遗书》卷二上)又云:”天者,理也.”(二程遗书》卷十一)朱熹也说:”天地之间,理一而已.”(《西铭解义)”天理”概念的提出重构了儒家的意识形态,是理学的哲学理论中一个创举,现已有不少学者认为,我们现在所讨论的儒学并不是最初的儒学,而正是指对儒学进行了重构的宋明理学.宋代理学的建构和发展也大大丰富了水墨山水画的精神内涵,使其无论从形式, 技法,审美,意境等方面都前所未有地成熟和发展起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格物致知”说促成了丰富多变的技法特点程朱理学中,天理世界的确立,要求儒生应该事先认识作为宇宙乃物本质的天理,直至达到某种境界,然后再去实现.故朱熹的《大学》中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后来,朱熹专门写了一篇<补《大学》格物致知传>,提出:”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这是朱子对”格物致知”最概括,精确的表述.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因此,宋代的水墨山水画的技法非常重视法度,以使其能够更加精确的的表现自然景物,突出”理”的合理性和可延续性,使之达到心手相应,聊无障碍的创作状态.五代画家荆浩隐居太行山,对自然山川真情感悟,他在《笔法记》中说:”凡树万本,方如其真.”在”格物致知”理念的影响下,他的创作观念对宋代山水画家产生极大影响.山水画中”皴法”的初时即是为了忠实地模拟对象而发明的,宋代不同地域的不同画家与画派创立了不同的”皴法:董源创立了不同于荆浩”小斧劈皴”而更适宜表现江南山质的”披麻皴”;李成既不同于荆关,也不同于董巨,根据齐鲁地域山貌的特点而创立了”卷云皴”;范宽则以直笔短线刻画关陕高山巨石之风貌而创立了”雨点皴”;郭熙师法李成,但在创作中比李成更多真意,将其画法发扬广大,也成为北宋一大画派;二米得董巨山水启发,不同凡俗,创立了”米点皴”.他们笔精墨妙,穷极造化,对现实生活,现实感情的关注取代了对宗教迷恋与虚幻天国的向往,致使宋代山水画构图大势逼人,笔墨法度严谨,意境清远高旷.皴法的创立是山水画技法运用中的一个创举,它大大增强了水墨山水画的表现力,它源于生活,却又是对生活景物高度的概括,既能表现各地地貌的不同,又能展现作者不同的绘画风格,这对水墨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这点来说,青绿山水画却没有如此丰富多变且一直有所创新的表现方式了.宋代伟大的画家兼理论家郭熙在《林泉高致里的话也表达了宋代画家对自然景物细致的观察与深刻的感悟:”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春晃,夏苍,秋净,冬暗.”“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暗淡.”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清,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云:”况宋人之画,讲物理以求精妙,尤非定神一精不可.”正是对生活有如此细致的观察和体悟使宋代水墨山水画在写实主义方面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峰.“文以载道”说促成了重”传神”的风格面貌“文”与”道”的关系是儒学美学中一直关注的问题,它同样受理学家的关注.在理学的意识形态中,要求儒生的全部人生追求就是去认中国美术学院?双月刊81识天理世界的存在,于是,文艺也要为这一感悟过程所服务.宋理学大师周敦颐在其《通书?文辞》中说:”文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文辞,艺也;道德,实也.笃其实,而艺者书之,美则爱,爱则传焉.贤者得以学而至之,是为教.故日:’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朱熹朱子语类?论文》也说:”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惟其根本乎道,所发于文皆道也.三代圣贤文章皆从此心出.从主流方面来看,理学家是重”道轻”文”的,但他们也看到了“文”具有传”道”的价值,也不可轻视.晋代宗炳在山水画序中提出了对山水画的艺术理想:”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至于山川,质有而趣灵.……夫圣人以神发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亦几乎?”艺术与道相通,正是宗炳这类文人画家们所理想的.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更是这样评价宗炳的这一段话:”这里便把山水画得以成立的精髓,通过不太精确的语言表达了出来;而山水画之终于代替了人物画,成为尔后中国绘画的主流的消息,也透露了出来.”这种山水画的艺术理想在”文以载道’的观念影响下被更加强调,重视起来.深受”文以载道”理学思想影响的文人画家们更是把对绘画的终极关怀放在了对”道”,”理的体悟上.于是,宋代苏轼那首论画诗才会这么脍炙人口,甚至成为论画的至理名言:”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桂二首》)这里就提出了,绘画形似固然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画面中所要表现的精神气韵才最需要关注.宋沈括日:”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是之观画者,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色彩,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梦溪笔谈》卷十七)宋韩拙日:“古云’画者,圣也.’盖以穷天地之至奥,显曰月之不照.挥纤毫之笔,则万类由心,展方寸之能,则千里在掌,岂不为笔补造化哉!”(《山水纯全集》)邓椿日:”画之为用大矣.盈天下间者玩物,悉为含毫运思,曲尽其胎.而所以能曲尽者,止一法耳;一者,何也? 日:’传神而已矣.’(画继》)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便提到:”所以宋代对画提出的理字,乃与’传神’一脉相承.以写意,传神见长的水墨山水画在这种美学观念中也是迅速脱颖而出.”以简胜繁”,”以虚胜实”正是”文以载道”审美意识的体现.作画时注重心灵的体悟,画面注重传神,文人画的审美趣味在宋代逐渐成熟起来,审美特色由政教,宗教精神逐渐转向了人文精神,这对元, 明,清的水墨山水画风格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心观物”说促成了重”写心”的绘画功用理学中的”天理作为一种有别于外在道德规范的内心境界,在形式和意义上肯定了君臣,父子等人伦关系的意义和最终合理,而又可以用佛教”去欲,主静,贵无”的修身功夫指向这种理想状态.文人们依旧信奉着儒家齐家,治国的人生理想,又以禅的”静心,冥想,体悟”的方式来修身,当时儒生的行为模式往往被形象地概括为半天读书,半天静坐.后来的许多思想史学家认为宋明理学的学说是”阳儒阴佛”.佛家禅语日:”天地可谓大矣,而不能置于虚空之外;虚空可谓无尽矣,而不能置于吾心之外.故日:以心观物,物无大小.”在理学的修身过程中,”以心观物”便更是必修课了.因此宋代大理学家邵雍在皇极经世?观物内经》中对如何”观,做了深刻的论述:”夫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焉,莫不有性焉,莫不有命焉.所以谓之理者,穷之而后可知也;所以谓之性者,尽之而后可知也;所以谓之命者,至之而后可知也.此三者,天下之真知也.”邵雍认为观物有以目观,以心观,以理观三个层次,但以心观和以理观才算得上真正的观物,才能跳出”有我”之局限而获”天下之真知”.早在晋代宗炳在画山水序》:”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唐张璨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绘画正是对”美”的观望,至宋代理学的兴起,山水画便更加重视”以心观物”的观望方式,”写心”也成了山水画的主要功用.宋郭熙《林泉高致》中所云:”君子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素养,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长鸣,所常亲也.”米芾云:”山水心匠,自得处高也.”(画史》)韩拙日:”是以山水之妙,多专于幽闲隐逸之流,名卿高蹈之士,悟空识性,明了烛物,得其趣之所作也.”(山水纯全集》)这也正如李泽厚在《华夏美学》中所评述的:”于是,对热衷仕途的积极者来说,它给予闲散的境地和清凉的心境;对悲观遁世的消极者,它又给予生命的安慰和生活的勇气.这,也许就是山水画的妙用所在吧!水墨山水画勾,皴,染,点的绘画程序比青绿山水画细致的勾勒和几十甚至上百遍地渲染颜色要简略不少,凝练了的技法,程序使画家们有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放在”写心和”述怀上,能令画家们更好地捕捉住那稍纵即逝的思想体悟和变化莫测的心灵感受,并去体悟”理”的境界.可以说,水墨山水画很好的诠释了”以心观物的艺术状态,因而成为当时文人们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一种主要方式,从而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孔颜之乐”说促成了”牧歌式”的审美境界宋明理学最为突出的,不同于其它各个时期的儒学便在于宋明理学最为注重理想境界.”孔颜之乐”正是理学安身立命的充分体现,又是理想境界即圣贤境界的标志.”孔颜之乐的故事来源于《论语?先进》篇《侍坐》中一段孔子与学生畅谈理想的言论,孔子十分肯定了他的学生曾点”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人生理想境界.宋代理学大儒朱熹说:”仰不愧,俯不怍,其乐可知”.周敦颐说:”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宁麟美书掌艰墨县83地间有至贵至富可爱可求而异乎彼者,建起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而心泰,心泰则无不足.”(通书?颜子》)理学家们强调情感的”中和”,心灵的”平静”“无欲.周敦颐的”立人极”,”希圣”,“希贤”,张载的”民胞吾与”,”天人合一”,程颢的”仁体”,程颐的”理”,朱熹的”心与理一”,”气象浑成”,王阳明的”乐是心之本体”,刘宗周的”慎独”,王夫之的”情景妙合无垠”等,这些观念无不体现着这一”乐”之基本精神和意义.被理学家们津津乐道的”孔颜乐处”是一种超道德具有本体意味的审美快乐,是一种对于和谐生态的渴望!剥离炽盛而繁杂的个人欲望, 提纯出一颗单纯天真的心,私我与大我得以在冥冥中感受到彼此并且合而为一.这种境界正是如”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派”牧歌式”气象.崇尚理性,面对现实人生,追求平淡的艺术风格和自然性的人生境界成为宋代美学的基本精神.这深深地影响着宋代文人画家们对艺术审美趣味的取舍.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米芾说董源的画”平淡天真”,这更成了后来文人画的标准.正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所评论的:”宋元山水画所展现出来的题材,主题,思想情感比六朝以至唐代的人物画,具有远为深厚的人民性和普遍性……人与自然那种愉悦亲切和牧歌式的宁静,成为它的基本音调,即使点缀着负薪的樵夫,泛舟的渔夫,也绝不是什么劳动的颂歌,而仍然是一幅掩盖了人间各种痛苦和不幸,懒洋洋,慢悠悠的封建农村的理想图画.”水墨山水画那褪尽铅华,淡泊朴素的画面意境正是对这审美的人生境界很好的体现.水墨山水画其朴实无华,变化微妙的黑,白,灰为主的画面效果更切合了”孔颜之乐中所蕴含的”萧散,恬淡”,”清远,幽深”的审美境界.五彩缤纷的世界在这黑白世界中得到纯化和升华,就如同文人们在繁芜纷扰的世俗世界里通过修身不停地纯化自己的心灵,感悟有着”孔颜之乐”的”天理世界”.在美学界,有人认为程朱理学那里只有非常顽固不化的,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说话的极其狭隘的文艺理论,其思想是与美学对立的,或者是”反美学的”,或者认为程朱理学是一幅抽象的,冷漠的,道貌岸然的纯哲学,纯伦理面孔.其实不然,程朱理学的美学继承儒家重伦理的审美传统,又注重道,释对现实人生的分析,思辨和感悟的审美境界.程朱理学中潜藏着深层的美学因素,正是宋代山水画,尤其是水墨山水画兴盛的重要条件.可以说,宋代水墨山水画辉煌的艺术成就正是源于这强大的民族文化的孕育和滋养,也是中国文化魅力的体现!。
理学对宋徽宗花鸟画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花鸟画在经历了唐代的萌芽和五代的生长之后,在两宋时期达到了顶峰,开启了美丽的绽放之旅。
宋代花鸟画登顶的原因众多,但不可否认宋徽宗赵佶为此做出的贡献。
宋徽宗的身份不仅仅是北宋君主那么简单,他还是杰出的书法家和画家,在整个古代君主中艺术成就排名最高。
赵佶所创的瘦金体,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绘画中,宋徽宗偏爱花鸟画,光是收集的花鸟画就高达两千多件,而他本人也是画花鸟的一把好手。
《画继》中对宋徽宗的评价是:“徽宗皇帝天纵将圣,艺极于神。
”这一评价高度肯定了赵佶在艺术上的造诣。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正统文化,在人们的思想中逐渐根深蒂固,同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方方面面,绘画自然也不例外。
儒学在宋朝时期,发展为理学,纵观宋朝时期的花鸟画,无不体现着这一观点。
在宋徽宗时期产生巨大影响的是二程理学,二程是理学的奠基人,他们发展并创新了唐代儒学,形成了特立独行的理学学派,二程的主要观点是“天理”“气质之性”和“格物致知”。
一、“天理”的思想体现二程言:“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已?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人得之者,故大行不加,穷居不损。
”二程所说的“天理”,就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最高存在,是天地万物的最高主宰,是永恒的最高精神实体。
由此,“天理”在宋代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并且这一观点对宋代绘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宋朝以前,中国的绘画讲究“天人合一”,注重神似而非形似,写意画大行其道,受到大众的追捧。
但到了宋代,由于受到理学的影响,万物成为了天地的主宰,众人的目光更多的从关注自身转变为关注宇宙万物,因此绘画风格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注重神似转变为注重形似。
邓椿在《画继》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北宋翰林图画院应召考试者源源不断,但很多人不合要求,因为当时所崇尚的标准是“专以形似”,不合法度之人便不免放逸,可见宋徽宗对写实的重视。
在宋徽宗少量能够流传后世的花鸟画作品中,也都体现了他对于写实的追求。
理学影响下的宋代绘画
理学影响下的宋代绘画闵雪摘要:宋朝人才辈出,由于统治阶层对绘画艺术的热爱与重视,宋代绘画得到了空前发展,无论是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风俗画,还是绘画理论等,皆成绩斐然,这些都离不开二程理学的推动。
哲学是促进时代蓬勃发展的内在动力,反映时代的精神并引导着艺术家的审美取向。
二程理学是宋代产生的哲学流派之一,这个时期的理学思想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因此其对绘画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对此进行深入阐释。
关键词:二程理学;宋代;绘画;哲学;审美取向;理学自宋代开始就对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直至今日它依然指导着我们。
那么何谓理学?简单地说,儒学发展到宋代被称为理学或宋明理学,是中国儒学发展的中心环节,在我国的哲学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理学是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在此,仅以其中的三点来举例说明:“天理”说、“格物致知”说、“定性”说。
一、“天理”对花鸟画的影响说到理学,就不可避免地联系到二程理学,二程理学是宋明理学形成的基础和核心。
北宋时期程颢、程颐兄弟被称为“二程”,是宋明理学的实际开创者和奠基者,二程的思想理论史称为二程理学。
二程理学以“理”或“天理”为最高哲学范畴,以“心”为最高心理范畴,并以此为标准来规范世人。
二程理学之“理”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道理、理论,它是以理、气、道关系为基础的道德与宗教的合一,引导人们建立规范的道德修养,解放人们僵化的思想。
宋代花鸟画的发展异常兴盛,出现了诸多花鸟画名家,如崔白、宋徽宗等人。
追根究底,花鸟画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二程理学中“天理论”的推动,“天理论”的出现促使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与自然万物之“理”。
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了绘画的传神论,明确了画家对绘画表现对象的要求——传神,中国绘画开始走向注重“神似”的道路。
唐朝韩愈、李翱首开“理”之先声,宋朝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等人继承并发展前人的思想,二程兄弟的“天理论”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天理论”对于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促进理学快速地兴起,进而影响到宋代画家的创作。
理学启发下的宋代山水画
浅谈理学启发下的宋代山水画摘要:所谓“理”,就是宇宙的本源,人生心源,万物生息之根源有机结构的基本规律。
两宋时期,儒家思想由于其对治国的功用,在吸取了佛家、道家的大量精华之后,脱颖而出产生了一个新的儒学思想“新儒学”,即理学。
这一思想在以后的四百多年中一直统领着中国文化的主脉,成为宋元两朝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思想依据。
我们从李成、苏轼、郭熙父子等宋代山水画名家的作品及画论中皆能明显看到理学思想的精神。
关键词:宋代山水画;理学;绘画创作观念;影响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188-01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转折时期,其突出标志就是儒学的再度繁荣。
正如陈锺凡认为:“兹言近代,自赵宋开始”。
此时的儒学,我们称之为“理学”。
理学在宋代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文化、政治、思想背景,它以义理来注释经典,吸收佛、道方法,形成思辨特征,从而构建理论体系。
而在绘画方面,我们更能清晰看出理学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对宋代绘画观念的深远影响。
如:绘画的本质观,绘画的创作思维方式,绘画作品的布局和构图,审美观等。
宋代山水画的发展,除了在画论中可以比照出许多理学精神,我们还可以从大量山水画作品中看到理学的渗透。
宋人山水画以讲究“形似”、“格法”,以真山水来践行自己对于天地自然的那种“格物”精神,小到物理、法度、大到精神、境界,无处不彰显着人与自然山水真性情中那种“合内外之理”的“天理”思想。
一、理学启发下的宋代两种绘画本质观:院体画和文人画众所周知,宋代是反映皇家趣味、宫廷生活的院体画与代表文人士大夫趣味的士夫画竞相发展、并行不悖且共同铸造中国古代绘画发展至巅峰状态的时代。
这两种画家群体尽管不同程度的受到理学思潮的影响,但却有着不同的绘画本质观。
院体画以伦理教化的写实观念为主,文人画以真实率性的写意观念为主。
宋代的翰林图画院是统治阶级御用创作机构,而院体画就主要是由画院画家创作的以满足帝王等赞助人的审美趣味或日常需要的绘画。
论宋代理学对宋代工艺美术的影响
论宋代理学对宋代工艺美术的影响
宋代理学对宋代工艺美术影响巨大,现在已在中国文化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理学也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当时社会文化发展,体现在宋代工艺美术上尤为显著,形成了宋代审美文化的一部分。
宋代理学,五经注释和诗词论释的理论造就了宋代的审美文化。
五经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法律读物,它们包括“易”、“诗”、“书”、“礼”和“春秋”。
五经记载了指导宋代社会风俗、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和经典信仰的守则,是宋朝人们汲取审美观念的主要来源。
同时,宋代的诗词论释,如苏轼的《苏贶芳语》,详细阐述了五行理论,审美标准等,对理解宋朝审美文化、审美观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宋代理学理论的影响引发了宋代艺术美学的独特革新,影响深远。
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出现在宋代的书画艺术上。
当时,书画艺术形式更加完善,画面内容更加丰富,意境上更加抒发人情气息。
其次,宋代理学理论对雕塑艺术也有一定影响,人物造型、面部表情更加具有生动特色,展现出人物的情感世界。
瓷器的大放异彩也归功于宋代理学的理论,宋代的格局、色彩以及纹饰,都体现了五行之美。
当然,宋代理学理论也对丝织、服饰艺术、剪纸、刺绣、锦缎等工艺美术形式同样起到了指导审美观念的作用。
宋代理学理论在宋代艺术美学上的影响,深刻影响了后世文化发展,是宋代艺术及其审美文化形成的基础。
在当今,宋代理学现仍被认为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的重要教科书,在影响着现代文化的发展。
初探宋代绘画中的“理”
初探宋代绘画中的“理”摘要 (冒号):宋代是1个理学集大成的时期,作为文化1部分的绘画艺术不可避免地受到理学的1些影响,宋代对“理”的认可,1方面造就了绘画写实主义的顶峰,另1方面又拉开了写意画的序幕,而由写实的形似到写意的神似的过渡,同样也是依据“理”来凝缩物象本质特征的过程。
关键词 (冒号):理学绘画艺术文人画1、理学之兴宋代最高统治者提倡以文治天下,政治上虽未达到预期的文治效果,但却造就了1个相对繁荣的文化时代,成就了1批文人志士。
理学的发展是宋代文化的1个亮点,虽不能肯定地说理学肇始于宋代,但却是集大成于这个时期。
宋以前,宗教极为盛行,唐代3教鼎立,其中道教沿南北朝以来的符箓、丹鼎2派发展,而佛教也是宗派林立,各有师承,其着作也大量涌现;为了与佛、道抗衡,儒学兼取南北经学流派,并进1步发掘传统儒学中深层次的东西,促使孔子儒学发展到了1个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高峰。
①新儒学把自然规律主体化、伦理道德本体化,构建了以自然、社会、人生为1体,以天人合1为最高境界的哲学体系。
入宋以后3教思想修养方式发生了变化,理学逐渐兴盛,并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宋初3先生”孙复、胡瑗、石介认为“明体达用”,开理学之先声。
其中影响更大的理学代表人物周敦颐、邵雍都引道教思想入理学,又将宋初处于转变中的佛、道修养方式、目的、对象移入新儒学。
随后理学经2程、朱熹、陆九渊等人的发展,得以大成,“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理学贯穿了宇宙论与伦理学,又因其“在世间”的地位区别于佛、道,故理学对知识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中国哲人是富于探索精神的,《周易大传·说卦》云(冒号):“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宋代理学家们认为必须先就天下之物研究所有道理,然后才能达到心性的自我认识。
从宋代初年起就有1批文人志士坚信只要对事物进行精深透彻的研究,就能够达到对于宇宙原理的了解,这就是理学中“格物致知”的原则。
这1原则介入绘画领域成就了宋代绘画极端写实主义的高峰,同时由苏轼所倡导的写意文人画也受北宋理学的影响,其思想之中产生出了诸多富于哲学意味的理论。
试论宋代理学精神对宋代绘画的影响
关键词: 宋代理 学精神 宋代绘 画 影响 要理解绘 画, 就必须真 正地 了解 其背后的绘画观念 , 而要 了 解绘 画观念 , 就应该把 它放到文化的大背景中予以考察 。 现代 著名 学者 陈寅恪先 生 曾经说 : “ 华夏 民族 之文 化, 历 数 千 载之演 变, 造极 于赵宋之世 。 ” 可见 , 宋代 的文 化在 中国封建 感 性是 相对理 性而言 的, 感 性主要是通过感 觉器 官与认 识对象 的接触 , 形成关于认识 对象 的生动的 、 直接 的形 象, 感 性反映 的 是事物 的具体特性和外部联 系。 综观 宋代绘 画发 展的状况 , 可以发现理 性与感性存在 着有
我 们 应该 主 动 地 去 探 求 事 物 的 客 观 规 律 。 这 种 内 省 的 、 讲 求 细
节 的“ 格 物致知” 理 学精 神对于宋代绘 画产生 的影 响就是 , 非常 重视 对“ 物” 的细致入微 的观察 与表 现, 这 也是宋代 院体 画的写 实观念 , 这种 艺术表现形式主要体 现在北 宋时期。 二是 心 性为 主, 外物 为从 。如南 宋陆 九渊认 为“ 人 皆有是 心, 心 皆具是理 , 心 即理 也” , 即强调 从人 的内心世界 出发来理 解 外物, 这种理 学精神让 写实绘 画本 质观转 向了文人 的率真 、 超 脱 性情 的写意绘 画本 质观。也就是 说 , 宋代绘 画更加注 重的是
略 分为三个 时期 : 重理 时期 ( 先秦 至两 汉) 、 情理 平衡时期 ( 魏 晋
至宋元 ) 与重情 时期 ( 明清) 。所谓 重理 , 是指重视文艺 的理性作
用, 强调文艺与政治 、 教 化的联 系, 相对 来说 , 文艺 的情感特性处 于次要的甚 至是 受到一定 压抑的地 位。这种艺术观念主要 出现 于 先秦 和两 汉时期。所谓 情理平衡 , 是指 文艺上重理 的倾 向在 向重情的倾 向转化过程 中, 两种倾 向随着时代和 文艺的发展 , 不 断在 争论 中求平 衡 , 又在新 的平 衡基础上进 行着辩争 。其主要 表 现是在魏 晋到宋元时期。所谓重情 , 并非不要理 , 而是指人们 对艺术 的情感特性有 了更深刻 的认识 , 对情感在艺术 中的地位 、 作 用和意义有 了更深入 的理解。 它标志着人们 的审美观念在 日
浅析北宋理学思想对山水画的影响
浅析北宋理学思想对山水画的影响夏绍毅【摘要】北宋理学主要讨论:理气、心性、格物、致知、道心人心、天理人欲、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等。
在绘画技巧上,北宋的山水画也必然受到理学的熏陶,延续着“理”的外延和内涵。
理学大家们对“格物致知”、“观物察己”和“穷理尽性”十分重视,提倡对自然山水细致入微地的探究,从而表现人的内在精神,为山水画家提供了新的技法和途径。
北宋山水画精神理念的可贵之处,那就是处处以物度理,以理度性,以景度情。
本文试从理学思想的核心范畴出发,浅析其理学思想对北宋山水绘画的构图、取材和立意等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对当代山水绘画的研究和创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理学思想;格物致知;穷理尽性;山水画;一、理学思想的核心范畴。
理学也可以称之为道学,甚至是义理之学,在宋元明三代统称儒家学说。
北宋的儒家学说主要追求天地万物共存的道理,因此而得名。
理学分两大流派:一是程朱理学,以“二程”、朱熹为代表,即“理本论”,“理”高于一切;二是陆王心学,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强调心是宇宙万物的主宰,即“心本论”,心外无物;三是“气本论”一派,以张载为代表;理学的各个学派所信仰和追求的方向不同,在“自然哲学”、“政教方案”、“心性伦理”和“本体论”等内容上观点各异。
但理学的核心范畴,如“理”、“气”及功夫形成的“涵养”却是一致的,应该说理学涵盖了宋元明时期儒学研究的主要特征。
范宽《溪山行旅图》二、理学思想对北宋绘画的构图、取材和立意的影响。
理学的本源概念深刻改变了绘画理论的内涵,使得绘画中的“画理”和“气韵”及画家在人格修养上都有了新的变化。
绘画是在静态的环境中进行取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其思想境界和表达方法都讲究天人合一,人是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此其绘画构图为全景式,所表现的是大山大水,意向沉雄,给观者强烈的心灵震撼,这样形成了北宋绘画的总体特征。
这些特征也是外化的理学思想表现,是人们内心的真实反映,追求的是平淡生活,向往的是天人合一境界。
理学对宋代绘画的影响
宁鹏 飞
( 渭南师范 学院 , 陕西 渭南 7 l 4 0 9 9 )
【 摘
教 育 研 究 学 刊
要】 在中国的发展史上理念变得极为重要, 宋代理学观念成为 当时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一个 印记。 人们通常讲解 宋
代水墨山水画绝大部分是从禅宗的角度看待 它, 但是宋代水墨 山水画在很大程度上也被宋代理学观念所影响。
【 关键词 】 宋代理学 水墨山水画 技法特 点 审美境界
中图分类号: G 4 文献标识码 : A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0 4 0 7 . 2 0 1 7 . 2 1 . 1 8 0
不 同的画 系 ,中唐 时期山水画是 色彩鲜艳 的青绿 山水 画 , 看 起来甚是张扬不能体现 出中国画 的朴 实美 ;而后宋 代的水墨 山水画是颜色清淡 、画面简约 的单纯美 。水 墨山水 画朴 素淡 雅 的画风既 表现 了道 家思想 中蕴 含的简 单 、朴 质 的审美 境 界; 也体现 了儒 家思想 中所发扬 的雅士精神 的理念 , 正是其所
首先 , 本篇文章介绍宋代理学产生 的背景和意 旨。 其次 , 从 宋代水墨山水画形成 的画面风格 、 技法特点 、 绘画特色 以及审 美境界等方面论述宋代理学对其的影响。 宋代水 墨山水画从来 都 不只是表面上的写实 , 而是将 自然万物充分融会贯通所作于 画面之 中, 尽显画家理性的写实技法 , 理为万物本为源 , 两者相 互交融 , 互相渗透。 宋代理 学对宋代水墨山水 画的影响可谓推 陈出新 、 至关重 要 。虽然在 中国的绘画史上 , 程朱理学的认知有一部分人它是 顽 固不化的 , 对宋代水墨山水画的影响存在瑕疵。其实不是这 样 的, 程朱理学的理论性知识对其的影响是深远的 , 王世襄先 生说 : “ 宋代画者 , 最喜谈理。 ” [ 1 1 由此可见“ 理” 作为万物 的法则 , 在宋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具有其独特性和重要性 。宋代 山水画元不渗透着 “ 理” 学对其 的感染 , 使得画家们的境界得到 升华 , 作画的技法方面和审美方面更加深人甚至更加完美 。对 其我们应该取其精华 、 去其糟粕 , 借 鉴它优 秀的认 知弥补画家 们 自身的不足。
宋代理学对绘画影响的概念
宋代理学对绘画影响的概念
宋代理学对绘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主张以性格情感为核心的艺术创作。
宋代理学注重人的主观性和情感体验,提倡艺术家通过自身的感受和思考来表达艺术作品中的意境和情感。
在绘画中,这种观念的影响使得画家注重表达自身情感和意境,创造具有内在情感体验的作品。
2. 强调历史和文化传承。
宋代理学强调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和传承,并提倡通过绘画来表达和传递这些价值观。
在绘画中,这种观念的影响使得画家注重历史和文化的表达和再现,通过对古代文人画的学习和继承来打造自己的艺术风格。
3. 倡导自然写生和笔墨表现。
宋代理学主张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体验来表现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尤其注重笔墨的自由流畅和个性化表现。
在绘画中,这种观念的影响使得画家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和精神感受,追求真实和具体的表达,注重笔墨的变化和自由运用。
总体来说,宋代理学对绘画的影响体现了一种情感化、传统化和自然化的艺术表现方式,使得宋代绘画在这些方面展现了自己独特的风貌和魅力。
理学思想下的宋代绘画探析
理学思想下的宋代绘画探析作者:焦其鑫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年第01期摘 ; 要:宋代理学盛行。
理学的出现是中国传统儒、释、道三家哲学思想融合的结果。
以“理”为万事万物的本源,以“格物致知”为其基本的命题。
提出“理一分殊”的概念。
指出天地万物之理为总的“一”,在此之外,每个事物又各自有一个理。
那么在绘画方面的表现则是尚工写实,“理趣”盎然。
关键词:理学;绘画;格物;践履中图分类号:J212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2-0191-01自隋唐三教融合的观点提出以后,三教便相互借鉴,完善己身。
到了宋代,理学家在传统儒家哲学的基础上吸取了道家辩证的思想和禅宗的“心性”之说,取长补短、相互借鉴,阐明了“理”的基本内涵。
因其讨论的内容为“义理” 、“性命”之学,故又称为理学。
宋代理学思想以“理”为万事万物的本源,以“格物致知”为其基本的命题概念,朱熹认为“格,至也;物,犹事也。
穷其极处无不到也。
”认为只有“格物” 才能“致知” ,强调“内省”和“践履” 。
在这种大的哲学背景下,宋人作画多受理学的影响,在绘画创作方面要求画家能够深入自然,分析客观对象的生命构造,抓住物象之内理,集于情思,发于笔端。
正如郭熙在《林泉高致集》中所说:“欲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饱游饫看。
历历罗列于胸中,而且不见绢素,手不知笔墨,磊磊落落,杳杳漠漠,莫非吾画。
”意思是说在绘画创作时既要多观察,勤观察,观察入微,又要深刻体验客观对象的内在规律,这样在作画的时候才能做到物我两忘,最终表现出物象之神、造化之韵。
随着宋代理学的兴盛,宋代绘画在功能上也出现了相应的转变,从以前的维护伦理道德且富有功利性的目的转向对艺术本质的内在探求。
在观察方法上理学家邵雍认为:“以物观物,性也;以我观物,情也;性公而明,情偏而暗。
”又说:“夫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非观之心而观之以理也。
理学影响下的宋代绘画观念的开题报告
理学影响下的宋代绘画观念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宋代是我国绘画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大量的优秀绘画作品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
在宋代绘画中,理学思想对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传统绘画观念进行了深刻的理论阐述和实践探索。
因此,本次研究选题为“理学影响下的宋代绘画观念”。
二、研究内容1. 理学思想对宋代绘画观念的影响在宋代,理学书院盛行,儒学思想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儒学思想对宋代绘画观念的形成、发展和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理学家朱熹提倡“格物致知”,要求绘画作品一定要有学问,才能达到审美价值;以及南宋绘画家米芾提出的“破石之愚”,要求绘画家对自然物象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研究,从而提高对自然的表现力。
2. 理学影响下的宋代绘画观念变革理学思想的影响下,宋代绘画观念发生了许多变革。
如理学家朱熹提倡的“格物致知”,要求议论艺术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从而推进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论研究。
高踪翰《画苑志》也提出“文之有画,譬如万象有体”,认为绘画是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要求绘画家具备丰富的文化素养。
这些观念的提出,对宋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 理学影响下的宋代绘画技法与表现手法理学思想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绘画观念,还对绘画技法的发展和表现手法的创新产生了影响。
如米芾提倡的“破石之愚”,要求绘画家从大自然中汲取创作灵感和表现技巧;同时他还在绘画实践中大胆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如写生、富贵山水等元素的融合等。
这些技法和手法的创新,为宋代绘画的艺术表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论文的研究意义本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探讨理学思想对宋代绘画观念和技法的影响,并指出这种影响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意义。
通过对宋代绘画观念和技法的分析研究,提高了我们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认识,对于推动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宋明绘画追求意境受理学影响
宋明绘画追求意境受理学影响
宋代历史绵延三百余年,不仅有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独具一格的文化体系,还有极具代表性的哲学思想、百花齐放的艺术系统。
绘画在宋代时期逐渐繁荣、分工明显,宫廷画、风水画等都各具特色。
绘画艺术别出心裁的发展及其与时代特色的融合,打造了宋代绘画的独特风采。
对绘画艺术影响最深的莫过于特殊的思想体系,尤其是居于中心地位的宋代“理学”思想。
“理学”思想是对宋代文化的高度概括,影响范围之广上到官员士大夫、下到文人艺术家,对绘画特征的影响更是值得一提。
在现代以来,学者们对宋代绘画的研究数不胜数,对宋代理学的研究更是不胜枚举,综合分析这些历史遗留下的宝贵资料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深受理学影响的绘画艺术是如何发展的。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根源,绘画作为精神文化上层建筑,与社会发展条件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
中国画历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成分,其中也必然反映出传统精神。
宋代的绘画艺术在吸取了“理学”思想精华的基础上继续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在中华文化艺术卷册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也难怪王伯敏先生对宋代绘画给出“宋代的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标志着我国中古时期绘画高峰的出现”这样高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理学对绘画影响的概念
宋代理学对绘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调格调和风骨:宋代理学强调人的性情品德的修养,提倡思想境界和审美情趣的塑造。
绘画在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和个性时,注重通过画面的格调和风骨来表现,追求内涵和品位的提升。
这一概念对后来的绘画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绘画逐渐从简单的技术表现转向更加注重艺术家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表达。
2. 追求写意和意境:宋代理学提倡超脱于客观形象的视角,注重艺术家对事物内在本质的感悟与表达。
绘画中强调意境的塑造和意象的写意,追求笔墨意境的凝练和灵动,力图通过画面所传递的情感来激发观者的共鸣。
这一理念对后来的绘画风格和技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绘画从写实到写意的转变。
3. 崇尚古典和传统:宋代理学重视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强调古人智慧的发掘和传播。
在绘画中,宋代理学强调学习和借鉴古人的作品和技法,注重传统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念,尊崇古代名家的艺术传统。
这种崇尚古典和传统的理念对后来的绘画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形成了以传统技法为基础的绘画传统,并在后来的历史时期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