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法竖井基坑监测技术与控制要点

合集下载

顶管施工要点及控制措施分析

顶管施工要点及控制措施分析

顶管施工要点及控制措施分析
顶管施工是一种针对地下管道施工的方法,通常用于排水、给水、燃气、通信等管道的维修、修建和改建。

这种施工方法采用机械推进方式,将管道推入地下进行施工。

以下是关于顶管施工的要点和控制措施分析:
1.施工前准备
在顶管施工前,必须对地层进行详细的勘探,掌握调查区域的地质情况、土壤质地和地下设施分布等信息,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同时,需要对顶管推进井、起点井和终点井进行施工,确保井口安全开挖和井体加固等工作。

2.管道地质状况的监测
在顶管时,需要对管道所经过的地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以避免因地层变化导致的管体损坏。

监测方法一般采用地下影像技术,通过录制管道周围的地质状况图像,对管道周围的变化进行监测和记录。

3.管道安全控制
在顶管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管道的变形和管道周围的土壤松动情况,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变形或管道畸变等情况时,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同时,还需要合理使用工艺参数,如顶管推进速度、推进力等,确保管道稳定推进。

4.管理安全风险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合理管理,特别是顶管施工的过程通常伴随着危险、污染、噪音等,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和人员的影响。

5. 施工环境保护
在顶管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护施工环境的安全与稳定,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

主要措施包括:垃圾清理、废水处理、施工压路机低噪音和低污染、建筑光污染避免等,全面保护环境,保证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总之,顶管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施工者全面了解技术要点,科学选择控制措施,才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顶管施工监测专项方案10

顶管施工监测专项方案10

顶管施工监测专项方案为了保证工程顺利地进行,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及周边构筑物的安全,为了实行动态化、信息化施工管理,也为了优化设计、指导施工提供可靠依据,做到施工措施安全适用,施工方法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本工程须进行全程监控量测,监测重点分为基坑与顶管施工两大部分。

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的标准,根据基坑的开挖深度h、邻近建(构)筑物及管线与坑边的相对距离比α、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将基坑侧壁的安全等级分为三级。

本工程的开挖范围不大,但基坑深度超过10米,接收坑距燃气管线较近,将安全等级定为二级。

基坑安全等级划分5.1 监控对象顶管施工分为基坑施工、管道顶进两大阶段,根据施工阶段,工程监控也分为基坑施工监控与管道顶进监控两大部分,监控对象主要有基坑、顶管及周边环境三大部分。

5.2 监控手段采用巡视检查与仪器观测两大手段。

5.3 基坑监控对基坑的监控有巡视仪器监测二种手段。

5.3.1 基坑的巡视检查1. 巡视检查基本要求设立专职巡视检查员一名,在顶管施工过程中每天不间断巡视;巡视检查以目测为主,辅以量尺、摄影等器材进行;检查情况须进行详细记录,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观测数据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2. 巡视检查内容支护结构的巡视包括:支护结构成型质量;地圈梁、侧墙有无裂缝、较大幅度变形;工字钢支撑有无较大变形;墙后土体有无沉陷、裂缝及滑移现象;基坑底部及侧墙有无涌土、流砂、管涌、进水等现象。

施工工况的巡视包括: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排水设施是否运转正常;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情况,有无超堆荷载。

基坑周边环境的巡视包括:地下管线有无破损、泄露情况;周边构筑物有无裂缝出现;周边道路及地面有无裂缝、沉陷、变形现象。

地面检查范围通常是1-3倍基坑深度的范围以内。

监测设施的巡视包括:基准点、测点的完好状况;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监测设施的完好及保护情况。

顶管施工要点及控制措施分析

顶管施工要点及控制措施分析

顶管施工要点及控制措施分析顶管是一种施工技术,用于在地下隧道工程中安装管道。

它是一种较为专业的工程施工方法,需要特殊的控制措施和要点。

以下是对顶管施工要点和控制措施的分析。

顶管施工要点:1. 设计和规划:在进行顶管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设计和规划。

这包括选择适当的管道材料、确定顶管的深度和长度、考虑地下设施的影响、预测地质条件等,以确保施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2. 加强人员培训:顶管施工需要高度专业化的技能,施工人员需要经过充分的培训和资质认证。

他们需要对管道材料、顶管机械、施工过程和安全注意事项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以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

3. 选择适当的顶管机械:顶管机械是顶管施工的核心设备,需要选择适当的机械来完成顶管施工。

机械要具有足够的工作能力、灵活性和可靠性,以适应不同地质条件和管道类型的施工需要。

4. 控制施工速度:顶管施工的速度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避免因过快或过慢而引起的问题。

施工速度过快可能导致安全隐患和管道损坏,而施工速度过慢可能造成施工周期延长和成本增加。

5. 加强质量监控:顶管施工的质量监控需要密切关注管道的弯曲程度、接口的质量、管道内部的清洁度等因素。

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施工质量,以确保管道的安全和可靠性。

6. 注意环境保护:顶管施工需要在地下进行,可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如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沉降等。

因此,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和损害。

2. 保证工人安全: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工人的安全。

这包括必要的安全培训、安全保护设备的装备、现场监测和安全标准制定等。

工人必须按照规定的安全程序进行工作,并严格遵守安全规定。

3. 控制施工速度:顶管施工的速度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避免管道损坏的风险。

人员需要严格遵守工作计划和操作规程,以保证施工进度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顶管施工是一项需要特殊控制措施和要点的工程施工方法。

必须充分掌握相关技术和安全规定,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并保证工人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2024年基坑施工安全整治技术要点

2024年基坑施工安全整治技术要点

2024年基坑施工安全整治技术要点
如下:
一、定期检查基坑围护结构的稳定性,包括支撑体系、围护结构等,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严禁出现任何质量问题。

二、加强基坑施工现场监测,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对基坑周边的地下水位、土体变形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规范施工操作流程,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施工现场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经验,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相关安全规程,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器材,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五、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与协调,确保基坑施工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一致,减少因相互影响而导致的安全隐患。

六、建立健全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与水平,保障工程施工期间安全生产。

七、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增强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

第 1 页共 1 页。

顶管施工测量和方向控制

顶管施工测量和方向控制

顶管施工测量和方向控制
1 测量及控制指标
为了保证顶进轴线控制在设计轴线允许偏差范围内,在顶进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激光点的偏向。

轴线测量的控制系统设在工作井内液压主顶装置中间。

施工中需经常对控制台进行复测,以保证测量精度,控制台基础应用混凝土浇筑在沉井底板上。

按独立坐标系放样后用测量控制台使它精确地移动至顶管轴线上,用它正确指挥顶管的施工方向。

2 施工顶管测量和方向控制
在后顶观察台架设J2型激光经纬仪一台,通过后视测机头的光靶及后标点的水平角和竖直角各一测回,编排程序计算顶管的头部及尾部的平面及高程。

测量与方向控制要点
(1)有严格的放样复核制度,并做好原始记录。

顶进前必须遵守严格的放样复测制度,坚持三级复测:施工组测量员→项目管理部→监理工程师,确保测量万无一失。

(2)布设在工作井后方的仪座必须避免顶进时移位和变形,必须定时复测并及时调整。

(3)顶进纠偏必须勤测量、多微调,纠偏角度应保持在10’~20’不得大于0.5°。

并设置偏差警戒线。

(4)初始推进阶段,方向主要是主顶油缸控制,因此,一方面要减慢主顶推进速度,另一方面要不断调整油缸编组和机头纠偏。

(5)开始顶进前必须制定坡度计划,对每一米、每节管的位置、标高需事先计算,确保顶进时正确,以最终符合设计坡度要求和质量标准为原则
3 注意问题
顶管施工初次放样及顶进尤为重要,另外由于顶管后靠顶进中要产生变化,后台的布置应保持始终不变形、移位来确保顶管施工测量的正确性。

顶管施工监测监控措施

顶管施工监测监控措施

顶管施工监测监控措施现场施工中,通过适当的监测手段,随时掌握基坑周边环境的变化及顶管通过地段地面的稳定状态,为顶管施工提供可靠的信息,通过监测反应,通过及时采取优化施工方案、改善施工工艺等有效措施, 预防平安事故的发生。

一、监测工程(1)工作井工作井基坑施工监测主要以位移监测为主,坑内有毒气体监测为辅。

监测工程及方法见下表。

为了及时收集、反应和分析围护结构在施工中的变形信息,实现信息化施工,确保施工平安,确定本工程主要设置围护体系观测。

顶管变形监控点布置详见附图本工程的基坑根据实际情况,监测工程如下:(1)、工作井基坑顶的水平位移;(2)、工作井基坑顶沉降;(3)、基坑周边地面沉降;(4)、附近建(构)筑物沉降和裂缝;表基坑监测工程表顶管变形监控点布置详见附图顶管施工监测主要以位移监测为主,主要内容包括:1)顶管通过路线的地面水平位移观测;2)顶管通过路线的地面沉降观测;3)顶管通过路线周边建筑物的沉降观测;4)顶管内有毒气体监测。

监测工程及方法见下表:表-2顶管施工检测表二、监测监控要求(1)沉降位移观测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施工开始之前,按要求埋设沉降位移观测点并记录初始数据,施工期间根据基坑开挖及顶管顶进情况进行观测。

(2)施工过程中假设暂停施工,在暂停施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分别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间隔2〜3周观测一次。

(3)在观测过程中,假设基坑周围附近地面荷载发生突然变化、施工区域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当基坑、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立即增加观测次数加以证实,如变形过大,可能有发生危险事故征兆时, 立即撤离现场所有人员,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1)基准点的初始值测设第一节护壁混凝土浇筑完成,锁口圈形成后,在第二节护壁土方开挖前,监测点埋设完毕,并测定初始值。

初始值按如下方法设置:①设置了两个基准点,以离工作井最远的一个基准点为高程基准点,用三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出工作井基坑顶锁口圈上四个沉降观测点, 和工作井周边四个沉降观测点的相对高差。

顶管施工质量监理工作要点

顶管施工质量监理工作要点

顶管施工质量监理工作要点顶管施工是一种在城市地下管道建设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施工方法。

它具有快速、经济、无振动、对地面影响小等优点。

然而,由于施工方式独特,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监测和监理工作,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本文将从顶管施工质量监理的角度,并介绍一些要点。

一、顶管施工技术与控制要点1.选择合适的顶管机和管道:顶管机必须能够满足管道长度、直径、管材质量的要求。

此外,管道要选择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的合格产品。

2.合理设置监测点和监测时间:设置顶管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环境、构筑物和地下管道等监测点,并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工作特点合理设置监测时间。

需要根据工程进度和实际情况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安全施工。

3.注意机身稳定性:顶管施工机的稳定性对整个顶管施工过程至关重要。

通过对机身内部压力进行监测和控制,以及合理设置路基支撑,使机身保持平稳运行是保证顶管施工质量安全的关键。

4.注意管道搭接:顶管施工管道采用搭接方式,要求搭接长度符合规范。

搭接平整度的要求,搭接处填填实程度等要通过监测手段进行控制。

需要定期检查管道开挖面土方回填质量,保证管道埋深的准确性、施工质量和可靠性。

二、顶管施工质量监理要点1.监理人员应了解施工工艺和设计要求,负责监督施工单位的施工过程,以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2.对顶管机的日常维护和操作进行监督。

特别是安全设施和保护设备,监理人员应及时发现并通知施工方进行处理。

3.监管施工过程中的环境质量,包括空气质量、噪音、振动、排放、污染控制等方面,防止环保问题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4.对顶管施工过程中的物资进场、材料使用、质量验收等方面负责监督,防止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和物资,导致施工质量问题。

5.监管顶管摩擦系数的测定和调整,保证摩擦系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避免损坏顶管机。

三、顶管施工是一种具有高效性和经济性的工程施工方法,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其特殊性,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细致的监测和监理工作,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顶管施工技术及质量安全注意事项

顶管施工技术及质量安全注意事项

顶管施工工艺及过程中质量、安全控制要点简介一、顶管施工工序如下:①认真阅读设计图纸,了解施工区域内已有地下管线及构筑物,确定其准确位置,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指导施工;②测量放线主要是针对接收井、工作井位置;③工作井、接收井基坑开挖、砼浇筑、下沉、封底、地板浇筑等;④管道顶进过程;⑤触变泥浆置换及局部位置加固处理;⑥清理管道、封堵注浆孔、管缝位置,浇筑顶板、安装井桶、井盖板及恢复原状地面;二、工作井、接收井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①工作井的结构必须满足井壁支护及顶管推出后坐力作用的施工要求,②沉井周边围护结构需根绝设计图纸要求施打;③后背墙结构强度与刚度必须满足顶管最大允许顶力和要求;④沉井下沉可采用排水、不排水下沉两种方式,可根据现场土质条件进行,但是不管采用任何方式都必须派专人进行监督下沉施工,挖土过程必须分层、均匀、对称进行,下沉应平稳、均衡、缓慢,发生倾斜应通过调整开挖顺序和方式,及时纠偏;封底前应整理好坑底和清除淤泥,对超挖的部分应回填砂石至规定高程;⑤工作井、接收井质量验收参照: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主控项目:原材料、砼的抗渗、抗压等;一般项目参照规范规定;三、顶管设备平衡方式的选择:①顶管设备一般分为敞口式手掘式、密闭式土压平衡、泥水平衡两种、气压平衡由于对机械、人员等要求太高,目前基本不采用;;②采用敞口式顶管,应将地下水降至管低以下不小于50cm,并采取措施,防止其他水源进入管道,产生安全隐患;③在周围环境要求控制底层变形或无降水条件时,宜采用密闭式设备进行施工;因此种工艺施工过程中,速度较快、危险源较少,目前较多采用;④土压平衡:利用机头前端刀盘将正面土体切削下来,后通过螺旋机排到土仓内,通过推车运输出管道;此种平衡方式适用于淤泥土、沙砾类土、低渗透性土质等;⑤泥水平衡:此种平衡方式适用于软土、粘土、流沙类土质、尤其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层等;通过调整注入水压可以平衡切削断面的地下水压,利用泥浆作为输送介质,将切削土体输送出管道外;故此法若地质条件适合,一般施工速度较快,前端工作面无需操作人员,通过监视系统观察机械运转情况;但此种平衡方式往往需要设置较大规模的泥水处理设备和场地,若泥浆处理不善,会影响周边环境;四、管道顶进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①进场管材必须满足砼和钢筋砼排水管GB/T1836/1999及设计要求;一般施工中多采用Ⅲ钢筋砼管材;②施工过程中,千斤顶施工顶力不得超过管材、工作井允许顶力要求;③在进行管道接缝位置处理过程中,同时应对工作井、接收井与管道接口位置进行防水处理,防止地下水深入井内;④顶进过程中,应严格量测监控,实施信息化施工,确保开挖工作面的土体稳定和土压的平衡;并控制顶进速度、挖土和出土量,减少土体扰动和底层变形;超挖位置及时进行换填或注浆加固处理;⑤管道进入土层开始顶进及进入接收井前,必须加大测量频率,有偏差及时进行纠正;⑥管道贯通后应做好:管道两端在工作井中的长度不小于50cm,且不得有借口;工作井中露出的管道端部应及时浇筑砼基础;⑦顶管结束后必须及时进行触变泥浆置换,采用水泥砂浆、粉煤灰水泥砂浆等易于固结或稳定性较好的浆液置换泥浆填充管道外侧超挖、塌落等造成的空隙;同时拆除注浆机械后,及时封堵注浆孔;⑧管道顶进施工完成后,根据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规定,主控项目:管道原材料、橡胶止水圈安装位置、管道接口无破损等;一般项目:管道线形平顺,无突变、变形现象,接口、注浆孔位置无渗漏,管道内清洁、无杂物,且允许偏差符合规范规定;⑨针对管道功能性试验,压力管道的水压试验,无压管道的严密性试验一般为闭水试验,根据规范要求,闭水试验必须带井试验,允许可一次实验的不超过5个连续井段;管内经大于700mm的管道,可抽取1/3进行试验,试验不合格,加倍进行;可参考GB50268-2008 166页至168页的规定;五、沉井、顶管施工过程中安全控制要点:因目前市场上,顶管施工基本都为劳务分包模式,故施工过程安全控制尤为重要:①施工供电应设置双路电源,并能自动切换;动力、照明应分路供电,作业面移动照明应采用低压电源供电;②起重设备必须经过其中荷载计算,检查验收合格后,才可使用;③施工现场必须配备必要安全保护措施,如:防毒面具、通风设备必须根据管道的顶进长度随时跟进、气体检测装置、管道内外的通讯工具等,同时做好事故处理的应急演练工作;④沉井内上下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上下井必须走安全梯,做好班组的交接工作;⑤顶进过程中,若遇特殊情况,立即停止施工,人员第一时间撤离;。

顶管施工要点及控制措施分析

顶管施工要点及控制措施分析

顶管施工要点及控制措施分析顶管施工法是借助于主顶油泵等顶进设备的推力,将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井穿过沿线土层进入接收井,同时将紧随其后的管道依次连接并埋设到这两个井的管线土层中的敷设地下管道的施工方法,以南京江北新区某新建市政道路污水管道顶管施工为例,论述顶管施工要点及控制措施。

标签:污水管道;顶管施工;工作井1 基本概况本项目位于南京江北新区,是江北新区干线污水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建污水管道全长约19.9km,其中顶管施工的污水管道总长度约2.46km,顶管主要管径d1000、d1200及d1500。

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沉井施工,管材采用C50钢筋混凝土Ⅲ级管,抗渗标号S8,F型接口,楔形橡胶止水圈。

2 工程水文条件本工程位置紧邻长江,地下水水位埋深0.50m至1.0m 左右,勘探期间测得浅层地下水稳定水位标高5.50m至6.00m左右。

水位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和长江水位的影响,年水位变幅一般在0.5~1.0m 间。

地下水腐蚀性评价按Ⅱ类环境考虑,经判定潜水(长期浸水和干湿交替条件)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浅部承压水及深部承压水(长期浸水条件)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3 主要施工工艺及措施3.1 高压旋喷桩施工本次顶管顶进土层主要位于粉砂-粉土、粉砂、淤泥质粉质黏土中,地质环境较差。

同时项目场地地质中的①-2层和②-2层中有上层滞水型及潜水型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在0.2-1.4米之间,地下水水位较高。

为保证沉井施工保质保量、安全顺利进行,在沉井顶管进出洞口先进行地基加固,地基加固方式定为高压旋喷桩。

本工程旋喷桩采用双管法,注浆材料为普通硅酸盐水泥P.O 42.5,水泥浆(单液)水灰比为0.8~1.0。

要求喷浆管下沉到达设计深度后,停止钻进,旋转不停,高压泥浆泵压力增到施工设计值(20~30MPa),底座喷浆30s 后,边喷浆边旋转,同时严格按照设计和试桩确定的提升速度提升钻杆。

顶管施工控制要点及注意事项

顶管施工控制要点及注意事项

顶管施工控制要点及注意事项一、关键技术及控制要点1、进洞控制要点:①在顶管进洞前复核位置及姿态,以使顶管在进洞施工中始终按预定的方案实施,以良好的姿态进洞,准确就位在顶管接收位置上。

数据确定无误后,按测量数据及时调整顶管的姿态,向预定位置推进。

②待顶管机靠近进洞口时,用风镐凿除砖砌体临时封堵墙体。

根据顶管姿态,在接收井内放置接收架并固定。

接收架标高比顶管机标高略低,并适当设置纵向坡度。

③基座位置和标高应与顶管机靠近洞口时的资态相吻合,以防机头磕头。

2、出洞时顶管控制要点:①坑导轨的安装精度要高,轴线与设计值一致。

②要保持开挖面的土体稳定,只有稳定的开挖面才能使得机的导向正确。

③应注意到出洞的顶管姿态控制主要是通过调整主顶油缸的编组实现的。

④出洞过程中应尽可能做到连续慢速顶进。

3、顶管的纠偏当发现前端管节顶进的方向或高程偏离原设计轴线时,要及时的采用种种方法调整管节姿态,使其回到原设计的位置上,之后再继续顶进。

这种通过强制手段迫使管节返回原设计位置的全部操作过程,称为纠偏。

及时测量、及时发现误差,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并采用必要的纠偏方法是保证管节按设计方向顶进的手段。

尽管造成偏差的原因很复杂,纠偏过程中的编号因素很又很多,纠偏操作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1)纠偏应遵循如下原则:①纠偏要及时a、顶进中不断监测机头的位置和前进趋向,发现偏差应立即纠正b、在偏差小一点的时候纠,则轴线控制的精度高,但也不能太小c、偏差达到多大才纠要根据具体工程情况而定。

②机头的纠偏角要小a、纠偏操作是通过机头前进方向的改变,使机头朝纠偏方向旋转一个纠偏角来实现的;b、纠偏角小,可以使纠偏曲线相对顺直、平缓地回到设计线路上;反之,纠偏角过大,则往往会造成纠偏曲线过陡,管路前进方向发生急剧的转折,容易出现“大起大落”的“超频”现象,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管节发生损坏。

因此,在纠偏操作时要尽量采用较小的纠偏角。

③及时回零a、纠偏过程中,当偏差减小到某个合适值时,就应该使纠偏千斤顶回零,这个合适的值,通常称为“纠偏停止值”;b、在纠偏千斤顶回零以后,由于“惯性”,机头会沿原坡度(千斤顶回零时的坡度)继续前进。

顶管施工监理控制要点_secret

顶管施工监理控制要点_secret

顶管施工质量控制点及监理控制要点质量控制点①工作井及接收井、检查井施工,根据地质情况及现场条件,采用合适的支护方式开挖,然后尽快做好底板及壁板混凝土,并进行顶管所需的后靠背混凝土以及土体的强度复核,确定混凝土以及钢板垫块的厚度。

这是管节能否顺利顶进的关键。

②顶管施工设备顶管设备要根据土层、地下水等情况进行选择。

演算所需顶力防止管道顶进时顶力不足。

③管节顶进采用手工掘进顶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Ⅰ、工具管接触或切入土层后,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工具管迎面的超挖量应根据土质条件确定;Ⅱ、在允许超挖的稳定土层中正常顶进时,管下部。

范围内不得超挖;管顶以上超挖量不得大于1.5cm,管前超挖量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并制定安全保护措施。

Ⅲ、在对顶施工中,当两管端接近时,可在两端中心先掏小洞通视调整偏差量。

采用触变泥浆减阻时,应编制施工方案,并应包括泥浆配合比、压浆数量及压力的确定;制备和输送泥浆的设备及其安装规定;注浆工艺、注浆系统及注浆孔的布置;顶进洞口封闭泥浆的措施;泥浆的置换;注浆孔的布置。

在施工操作时,必须“先压浆后顶管,边压浆边顶进,停顶进勤补浆”的办法维持泥浆套的性能。

④顶进线路的控制为了使管道按照设计要求的高程和方向顶进,在顶进过程中应不断对工具管的高程方向转动进行测量,“勤测勤纠”,根据测量反馈结果,调整纠偏千斤顶,使工具管改变方向,从而实现顶进方向的控制,确保管道按设计轴线顶进。

纠偏贯穿顶进施工的全过程,尽量做到纠偏在偏位发生的萌芽阶段。

⑤顶管注意事项1)顶管最小覆土:一般要求管顶覆土大于2.5倍的管道外直径,其最小不得小于1.5倍的管道外直径。

2)注意防止地面的沉降或隆起:在顶管施工沿线按一定间距布设沉降观测点,监测顶管顶进施工期间的地面沉降量。

开挖端面的取土过多或过少,会造成地面的沉降或隆起。

为避免这种不良影响,可采取以下措施:在压浆时要控制好压力,恰好能平衡“泥浆套”以上土体的压力。

严格控制管道接口的密封质量,防止渗漏。

顶管施工监测监控措施

顶管施工监测监控措施

顶管施工监测监控措施为保证施工安全,并做到及时报警需进行基坑、地表变形观察。

通过监测资料与设计参数的对比,可以分析设计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科学合理地安排下一步工序。

必要时,通过及时修改设计,使之更加合理,施工也更加安全。

工程的现场监测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1监测仪器水准仪、全站仪、棱镜2工作井沉降监测2.1测点布置2.2监测与巡视根据《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对基坑进行监测,监测报警值及监测频率如下: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本工程基坑安全等级为三级,根据规范要求,顶管工作井监测周期如下:(1)顶管工作井开挖深度≤5m时,为1次/2天;(2)顶管工作井开挖深度>5m至槽底时,为1次/1天;(3)顶管施工时间≤7d,1次/1天;(4)顶管施工时间7~14d,1次/2天;(5)顶管施工时间14~28d,1次/5天;(6)顶管施工时间>28d,1次/10天。

(7)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开挖后每天派人到现场巡视,巡视工作内容如下:1)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

2)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3)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及分层厚度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有无超长、超深开挖;4)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5)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情况,有无超堆荷载。

6)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7)基准点、测点完好状况;8)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9)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

巡视检查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委托方及相关单位。

巡视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综合分析。

3地表沉降监测地面最终沉降控制值按照隆起不大于10mm,沉降不大于30mm控制,沉降速率不大于3mm/天。

3.1监测范围本工程施工范围内均为规划拆迁范围,并结合以往类似工程的一些经验,确定本次监测范围为顶管中心轴线处地面。

顶管工程质量控制点(一)2024

顶管工程质量控制点(一)2024

顶管工程质量控制点(一)引言概述:顶管工程作为一种常见的地下管道施工方法,其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顶管工程质量控制的一些关键控制点,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这些控制点包括设计阶段的工作控制、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实施控制、施工质量的监控控制和施工后的交接控制。

通过对这些控制点的科学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顶管工程的质量,保证其顺利完成。

一、设计阶段的工作控制1. 确定管道的类型和规格2. 设计管道的敷设深度和坡度3. 确定顶管的起始点和终点4. 确定顶管的施工方法和隧道的横截面形状5. 进行地质勘察和土壤力学分析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控制1. 决定合适的施工方案2. 整理和准备必要的施工设备和材料3. 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4. 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和安全5. 排查和解决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三、施工过程中的实施控制1. 配合和监督施工人员的工作2. 控制土方开挖的深度和坡度3. 确保顶管的正确敷设和连接4. 进行管道的泥浆注入和封闭5. 做好偏差调整和质量检查工作四、施工质量的监控控制1. 进行顶管施工中的质量把关2. 检测和排除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隐患3. 进行关键节点的质量检验4. 定期进行工程的质量评估和整改5. 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五、施工后的交接控制1. 完成工程竣工验收手续2. 办理相关工程备案和手续3. 编制施工记录和技术档案4. 清理施工现场和恢复原貌5. 进行工程的运行和维护培训总结:顶管工程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在设计阶段的工作控制、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实施控制、施工质量的监控控制和施工后的交接控制环节,都需要严格执行各项控制点,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通过持续监管和技术提升,可以进一步提高顶管工程的质量,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地下工程顶管施工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

地下工程顶管施工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

地下工程顶管施工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一、引言地下工程施工一直是建筑领域的重要分支,而地下工程中的顶管施工更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将就地下工程顶管施工的技术要点以及质量控制进行论述,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有益的信息和启发。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开始地下工程的顶管施工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进行现场勘察工作,确定施工地点的地质情况以及与之相关的地下管线和设施。

其次,还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顶管的设计参数、施工工艺流程以及施工周期等,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三、顶管施工的主要技术要点1. 基坑开挖:顶管施工前需进行基坑开挖,确保基坑的稳定和安全。

在开挖过程中,要及时清理渣土并适时进行支护。

同时,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基坑尺寸进行施工,保证施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安装顶管:顶管的安装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在进行安装之前,应先检查顶管的质量和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必要的防腐涂料处理。

接下来,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将顶管降下到基坑中,并通过专业工具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安装。

安装完成后,要进行细密的检查,确保顶管的连接牢固和密封性良好。

3. 环形砌筑:顶管施工过程中的环形砌筑是为了增强顶管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环形砌筑的材料通常选用高强度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

同时,要注意保持环形砌筑的垂直度和平整度,以保证施工质量。

四、顶管施工的质量控制为了确保地下工程顶管施工的质量,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需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另外,还要建立完善的施工日志和质量记录,以便后期的追溯和管理。

五、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顶管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基坑塌方、顶管断裂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例如,对于基坑塌方问题,可以采取加固基坑、增加支护措施等措施进行处理;对于顶管断裂问题,可以进行现场修复或更换。

顶管施工质量控制点及监理控制要点

顶管施工质量控制点及监理控制要点

顶管施工质量控制点及监理控制要点顶管施工质量控制点及监理控制要点1. 引言顶管技术在城市地下管网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确保顶管施工质量,需要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督。

本旨在提供顶管施工质量控制的具体要点,项目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有效进行质量管理工作。

2. 建设前期准备2.1. 设计审核2.1.1. 对于顶管项目的设计文件,需进行全面的审核,确保其与实际施工相符。

2.1.2. 特别关注设计文件中的定位、疏散、联通等关键要素,确保工程的连续性。

2.2. 施工图纸审查2.2.1. 审查施工图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有任何错误或遗漏。

2.2.2. 确保施工图纸中的材料、尺寸、标志、标示等明确清晰。

3. 施工阶段控制点3.1. 开工前准备3.1.1. 确保施工人员熟悉施工程序,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

3.1.2. 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整理,并确保材料储备充足。

3.2. 基础施工3.2.1. 确保基础土壤稳定,无积水、无泥浆流失等现象。

3.2.2. 对基础浇筑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3. 顶管管道安装3.3.1. 确保顶管管道的质量符合要求,包括管道的材质、尺寸、接口等。

3.3.2. 控制顶管的施工进度,避免出现不合理的延迟或加快施工速度。

3.4. 管道连接和密封3.4.1. 确保管道连接的牢固性和密封性,避免漏水或渗水等问题。

3.4.2. 对管道连接部位进行强度测试,确保其承压能力符合要求。

3.5. 场地恢复3.5.1. 施工结束后对场地进行清理,消除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和废料。

3.5.2. 必要时进行场地恢复,还原施工前的景观和功能。

4. 监理控制要点4.1. 掌握工程进度4.1.1. 监理人员要及时掌握施工进度,确保施工按计划进行。

4.1.2. 如遇施工进度偏差或延误,及时与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单位协商解决。

4.2. 检查质量问题4.2.1. 监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施工质量,包括材料的选择与使用、施工工艺的执行等。

顶管施工过程的技术控制及监控措施

顶管施工过程的技术控制及监控措施

顶管施工过程的技术控制及监控措施摘要: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城市优质道路的形成以及各种地下管线中的煤气、热力、电力、给排水管道等的交错复杂、相互影响,因而对地下管线的敷设提出了较高要求。

本文根据施工管理经验对顶管工程在施工过程的技术控制及监控措施作详细论述。

关键词:顶管施工,技术控制,监控措施Abstract: with the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urban infrastructure improvement, high quality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city road of underground pipeline of coal gas, heat, power, water pipelines crisscross complex, mutual influence, so for the underground pipe laying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experience to pipe jack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in the technical control and monitoring control measures for detailed discussion.Keywords: pipe jacking construction, technical control, monitoring measures前言顶管施工技术是继盾构施工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地下施工方法,它是一种快速和经济的地下施工方法。

然而在施工工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地面建筑物及构筑物,使出现裂缝、沉降等现现象。

顶管工程监理控制要点

顶管工程监理控制要点

顶管工程监理控制要点一、顶管工程也是非开挖工程一般分为:1、土压平衡2、泥水平衡3、盾构施工土压平衡又分为: 开仓式人工清土顶进密闭铰刀清土顶进1、顶管工作坑(井)旳型式及制作: 分为工作坑(顶进)和接受坑沉井: 沉井施工采用钢制井及混凝土井下沉采用井内机械取土下沉及泥水取土等措施支护构造基坑: 分为钢桩支护、W工法支护、混凝土灌注桩支护等这是一种混凝土灌注桩基坑型式始发工作井: 位于桩号0+00处, 示意图如下(1)、围护构造构成:(2)、水泥搅拌桩JB1, 双头Φ700@1000, 搭接200mm, 有效桩长Lm, 水泥掺量15%。

共N组。

(3)、钢砼灌注桩P1, Φ800@1000有效桩长L1m, 共N1根。

(4)、在基坑外围旳四角分别设置大口井, 降水井J1, 井深L3m(从先地坪起算)。

配合进行降水作业。

沿基坑四面设400×300㎜旳截水明沟, 防止地表水流向基坑。

(5)、在坑底旳对角设置两口集水井, 两侧挖排水沟进行基坑内导水, 排水沟紧贴灌注桩施做, 断面取300×300㎜, 坡度为1%。

基坑内地下水流入基坑内对角设置旳集水井内, 后用水泵抽出坑外。

(6)、基坑外围设观测井J2, 井深10.0m(从先地坪起算), 共1口。

基坑灌注桩顶部设1000*600mm C30钢筋混凝土冠梁:距底板上表面2.7m处, 设H700*300b型钢双拼钢围檩1道。

底板采用500mm厚C30封底混凝土, 底板上设滑道。

剖面图同始发工作井围护构造构成(1)、水泥搅拌桩JB1, 双头Φ700@1000, 搭接200mm, 有效桩长Lm, 水泥掺量15%。

共N组。

(2)、钢筋砼灌注桩P1, Φ800@1000有效桩长L1m, 共N1根。

(3)、在基坑外围旳四角分别设置大口井, 降水井J1, 井深L2m(从先地坪起算)。

配合进行降水作业。

沿基坑四面设400×300㎜旳截水明沟, 防止地表水流向基坑。

竖井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竖井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竖井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在深基坑的设计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材料性质、施工条件和外界其他条件的影响,以及当前土压力计算理论和边坡模型的局限性,很难单纯从理论上预测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所以需对基坑开挖施工中及主体结构施工中对支护结构、周围土体等在理论分析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必要的监测。

一.监测的目的
1.解基坑开挖引起地表水平位移及沉降变形情况;
2、止基坑四周土体破坏或发生极限状态,造成围护结构侧向变形;
3、止围护结构支撑不当导致土体丧失静力平衡,造成基底隆起;
4、通过了解孔隙水压力及地下水位,决定进一步需采取的措施。

5、了解基坑开挖过程中邻近建设物的沉降及倾斜。

二.监测的基本要求
1.监测方法、监测精度、测点布置、观测周期,上报监理审批后实施;
2、观测工作应及时,数据必须可靠;
3、对于观测的项目,按照工程具体情况预先设定预警值,当发现监测值超过预警值的异常情况,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4、基坑支护监测,必须有完整的观测记录、形象图表、曲线和观测报告。

阐述地下工程中的顶管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

阐述地下工程中的顶管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

阐述地下工程中的顶管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政府对市政的基础设施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为了提高市政基础设施的质量水平,在市政基础设施的地下给排水管道采用顶管施工技术是目前呼声最高的。

介绍地下给排水管道的顶管施工技术,以及在顶管施工时常见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市政基础设施地下给排水管道的施工提出一些建议。

从而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地下给排水管道的施工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壮大。

关键词:顶管;施工;质量控制;措施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顶管施工技术具有对公路、河流、建筑物扰动很小,不会影响到既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使用; 地下施工噪声低,土方和泥浆集中排放,对环境的破坏很小; 施工进度快等特点,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可广泛应用于地下管道、过街隧道等市政工程中,为城市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顶管技术的必要性和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施工项目也在逐渐的增多,而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作为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为了提高施工效果,就将许多先进的施工方法和科学技术应用到其中,而顶管施工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暗挖施工技术,在当前我国地下工程施工中应用得十分的广泛。

1.1 城市交通建设发展的需求目前,在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地下施工工程也在逐渐的增多,而这就使得城市道路交通在地下工程施工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不便,而且如果处理不当的话,还可能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有时甚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较大的危害。

因此,我们在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顶管技术这种暗挖施工技术,来对其进行处理,这样不仅降低了地下施工过程中对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影响,还节约了工程的施工成本。

1.2 地面建筑的需求在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有时往往会对地面建筑物有着极大的影响,从而给城市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较大的不便,因此施工单位为了降低地下施工工程对地面建筑物或者设施带来的影响,采用顶管施工工艺,来有效的降低地下工程施工对地面建筑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顶管法竖井基坑监测技术与控制要点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顶管竖井基坑监测整个流程中的控制要点,以及竖井基坑
监测采用的主要方法,通过项目应用表明这些方法能较好的满足顶管竖井基坑监
测要求。

关键词:变形控制值;自由设站法;信息反馈。

1、前言
顶管竖井基坑常见于城市线缆落地、地下大孔径管道施工等项目,基坑周长
一般小于50m,深度大于10m,多采用逆作法施工。

由于竖井基坑使用周期较短,通常100d左右,竖井基坑支护措施一般,竖井多位于主要城市道路干线,周边
环境复杂,影响基坑安全的因素多,故详细研究顶管竖井基坑监测技术与控制要点,对指导竖井基坑监测现场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项目概况
品质西安线缆落地工程项目酒十路(广兴路~米秦南路)竖井基坑监测项目
位于西安市酒十路,该路车流量大。

监测对象有各类竖井31个,基坑开挖深度
约为16m。

A类竖井采用垂直开挖施工方法,围护结构采用灌注桩+钢围檩,除A
类竖井外,其余竖井采用逆作法施工。

项目现状地表为沥青路面。

酒十路沿线地形开阔平坦,地貌单元属浐灞河三
级阶地。

根据现场勘探揭露的地层资料,拟建场地自然地面以下20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主要地层岩性为第四系风积黄土地层。

3、监测对象及监测项目
根据有关规范要求,综合考虑基坑周围环境情况、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开挖
深度及设计文件,本基坑的安全等级按二级考虑。

监测范围为以基坑自身及从基
坑边缘以外2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周边环境作为监测对象,针对该
项目监测对象及项目见表1:
表1 监测对象及项目
5、全站仪自由设站法监测基坑顶部水平位移
5.1、自由设站法原理
全站仪自由设站法的实质是增加了观测量的边角后方交会法,在待定点P上
安置全站仪,分别测量到两个已知点A,B的距离Sa,Sb及其夹角γ,以确定设
站点P的坐标。

与传统的边角或距离后方交会法相比,自由设站法仅增加了一个
观测边或交会角,但设站点坐标的确定不再受到交会图形的限制,设站更为灵活,而且交会点精度也大大提高,增强了后方交会定点的可靠性。

全站仪自由设站法的优点是可以方便、快速地测定临时控制点的坐标,再从
临时控制点测定各种点位坐标,可以大幅度提高实际工作的效率。

5.2、自由设站法精度分析
自由设站法所得设站点P的坐标精度受起算数据误差、观测精度及P 点坐标
与观测值平差值间的函数关系式等因素影响,由于已知点通常来源于控制网,其
起算数据误差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这里结合设站点P的坐标和观测值平差值
之间的关系,主要从观测精度方面对设站点的坐标精度加以分析。

自由设站点P
的点位方差如下:
式中,βA和γ为交会三角形的内角。

自由设站法进行点位测设时,设站点的点位方差主要由测距误差引起,而与
交会图形的形状几乎无关。

全站仪的测距误差是由精度指标公式md=a+bD决
定的,其中,固定误差a和比例误差系数b随仪器测距精度指标的不同而异,在
仪器给定的情况下是确定的。

对于给定的仪器,随着设站点距交会点距离的增长,测距误差在增大,设站点的点位精度也随之降低,故交会时应尽量选择离设站点
比较近的已知点作为坐标起算点。

当采用全站仪自由设站法确定设站点坐标时,每增加一个交会点就相应地增
加了一个交会角和一个距离观测值,若交会点个数为p,则交会角和距离观测值
总数为2p-1,而必要观测数目始终为2,于是,多余观测数为2p-3,可列出
2p-3个条件方程,在交会点精度一定的情况下,设站点交会坐标的精度随着交会
点个数的增加而提高。

6、几何水准法监测基坑顶部竖向位移
沉降观测依照二等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使用天宝DiNi03型电子精密水准仪
按附合或闭合水准线路,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

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观测,保证测量精度。

使用的水准仪、水准标尺在项目开始前进行检验,项目进行中定期检验。


发现观测成果出现异常情况并认为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进行检验与校正。

检验
后应符合下列要求:
(1)i角对用于一、二等水准观测的仪器不得大于15"。

(2)铟瓦水准标尺分划线的分米分划线误差和米分划间隔真长与名义长度之差不应大于0.1mm。

(3)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

不得在日出后或日落前约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温突变时以及标尺分划线的成
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进行观测。

阴天可全天候观测;
(4)观测前半小时,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

设站时,应用测伞遮蔽阳光。

迁站时,应罩以仪器罩。

使用数字水准仪前,还应
进行预热,预热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
(5)使用数字水准仪,应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

尽量避免视线被遮挡。

当地面震动较大时,应随时增加重复测量次数;
(6)每测段往测与返测的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

(7)测站观测限差超限,应立即重测;当迁站后发现超限时,应从水准点或稳固可靠的固定点开始重测;
(8)线路观测完成应现场计算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超限时,应先就路线上可靠程度较小的某些测段进行重测,当重测后仍不符合限差时,则应重测该路
线上的其余有关测段。

7、监测信息反馈
监测成果反馈是信息化施工重要组成部分,成果反馈的准确、快捷、流畅是
保证信息化施工安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是设计人员确定、优化以及改正已
定设计方案的重要依据,是业主单位了解工程安全施工情况的首选。

变形测量成果反馈包括报告、电话汇报、口头反馈等形式,或几种形式的综合,力争使监测信息第一时间反馈至相关单位、人员。

变形测量成果反馈包括多个环节,从仪器的快速数据采集、监测数据的快速
处理到监测成果的及时传达,进而迅速采取措施等。

8、结束语
通过对基坑施工过程中有关项目监测获得反馈信息可及时了解工程工作情况,进而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作出评判,必要时修正设计,使基坑工程安全可靠;指
导现场作业,做到信息化施工,并为将来类似工程及相关项目的理论研究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刘俊岩.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实施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李峰.全站仪自由设站法的精度分析[J].现代测绘,2006
[3]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