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方案(2019年)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范围内的一切感染风险管理活动,包括感染预防、控制、监测、报告、处理等环节。
第三条本院感染风险管理遵循预防为主、全面管理、科学防控、依法治理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确保医院感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第四条医院感染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一)成立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感染风险管理的领导工作。
(二)设立感染管理科,负责日常感染风险管理工作,对全院感染风险管理进行监督、指导、培训和考核。
(三)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职能科室设立感染风险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感染风险管理工作。
第二章感染风险预防与控制第五条医院感染风险预防与控制:(一)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医院环境清洁、卫生、通风。
(二)加强医疗器械、药品、食品、水源、空气、物品表面的消毒和灭菌管理。
(三)加强患者、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提高手卫生意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四)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感染风险防范意识。
第六条感染风险监测:(一)建立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对感染病例进行监测、报告、分析和反馈。
(二)定期开展感染危险因素调查,评估感染风险,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三)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高风险人群进行重点监测,确保感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第七条感染风险报告:(一)建立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发现感染病例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
(二)感染管理科对报告的感染病例进行审核、分析、反馈,并提出控制措施。
(三)对严重感染病例,感染管理科应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八条感染风险处理:(一)对发生感染的患者,及时进行诊断、治疗,降低感染风险。
(二)对感染病例进行追踪调查,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对感染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完善感染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十项基本制度)2019
常态化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十项基本制度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遵守和严格执行的基本要求,具有“底线性”、“强制性”。
)一、感控分级管理制度二、感控监测及报告管理制度三、感控标准预防措施执行管理制度四、感控风险评估制度五、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六、侵入性器械/操作相关感染防控制度七、感控培训教育制度八、医疗机构内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制度九、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十、医疗机构内传染病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48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以下简称感控)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针对当前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以下工作要求:一、进一步提高对感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好感控工作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底线要求,是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活动中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
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敏感性,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底线意识,重视并做好感控工作。
要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标准,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提高感染性疾病诊疗防控能力,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传播,杜绝医源性感染发生,防范化解感染暴发风险,以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感控管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强化责任意识,落实感控制度要求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履行主体责任,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感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医疗机构要切实发挥本机构感控委员会的作用,明确感控管理部门、医务、药学、护理、临床检验以及各临床科室的职责分工,压实部门责任,并建立多学科、多部门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开展感控工作。
要认真学习贯彻《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试行)》(见附件),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细化具体制度措施,加强全过程管理。
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措施方案
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措施方案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期间,在医疗机构内获得的感染。
这种感染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医院感染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是医疗机构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旨在识别患者暴露于感染的可能性,并确定感染的严重程度。
以下是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1. 潜在感染风险评估表:该评估表可以评估患者基础状况、治疗过程中的暴露情况和医疗环境等因素,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感染风险。
2. 医疗操作风险评估表:该评估表用于评估医疗操作过程中患者感染的可能性,如手术、导尿等,以及手术室、ICU等高危区域的感染风险。
3. 医疗环境风险评估表:该评估表用于评估医疗环境是否存在感染风险,包括手卫生设施、床位清洁等方面。
二、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医疗机构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1. 提供培训和教育:医疗机构应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培训,提高他们的意识和知识水平。
此外,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教育,以便他们了解如何预防感染。
2. 加强手卫生措施:手是最容易传播病菌的媒介,因此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的手卫生程序,并提供充足的手卫生设施。
医务人员和患者在接触患者前后,进食前后等关键时刻,都应进行手卫生。
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室等无菌操作环境对于预防医院感染非常重要。
医疗机构应确保手术器械和器材的无菌化,医务人员应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手术。
4. 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疗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特别是高危区域和患者接触频繁的表面。
5.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医疗机构应制定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政策,严格遵守抗生素的处方准则。
6. 监测和报告感染事件: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事件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发现和采取措施处理感染事件,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以上是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措施方案。
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风险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是保障医院患者和员工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潜在的风险,可以减少或避免感染的发生,并提高医院的整体质量水平。
以下是医院感染管理中常见的风险管理措施:1. 感染控制委员会:设立专门的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感染管理政策和方针。
委员会由医院的各个部门代表、感染病学专家和相关人员组成,定期开会讨论感染控制措施。
2. 感染监测: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对医院的感染发生率、感染类型、感染病原体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感染的规模和趋势,为感染管理和预防提供数据支持。
3. 有效的手卫生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教育和培训,确保手卫生的正确操作和实施。
提供充足的洗手设备和消毒剂,及时清洁和更换消毒器具。
4. 严格的医疗器械消毒和灭菌操作:对医院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和灭菌,确保器械的使用安全和无菌。
5. 医疗废物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医疗废物处理制度,对感染性废物进行正确的收集、包装、标识和处理,防止废物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污染和传播。
6. 环境清洁与消毒:加强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对高风险区域、重点科室和设备进行重点清洁和消毒。
7. 感染预防控制培训:对医院所有工作人员进行感染预防和控制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感染管理意识和能力,确保各项防控措施的有效实施。
8. 患者隔离管理: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进行隔离管理,避免疾病的交叉传播。
根据疾病的传播方式和潜伏期,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患者的隔离和控制。
9. 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和处理:建立医院感染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制度,对感染事件进行及时报告、调查和处理,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总之,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是保障患者和员工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制定科学的管理政策和措施,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加强培训和监测,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信誉度。
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感染对患者和医务人员都具有潜在的危害。
2024年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方案
2024年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方案按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医疗机构预防感染控制度》的要求,对感染较高风险的科室与感染控制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针对性控制措施。
依据《GB/T24353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等相关标准作为风险评估的准则,制定我院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方案。
一、概述感染风险:暴露于潜在有害感染源的可能性,暴露后果的严重性(潜在严重性)或可能的危害;医院感染风险:住院患者在医疗机构获得感染的可能性及严重性;3、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对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及时识别,确定工作重点,用有限的人力物力,有效地落实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的发生。
二、感控风险评估小组为进一步有效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并有序落实执行措施,成立感控风险评估小组,成员如下:指导组长:感控专职人员(XXX)组长:选2名责任心强的科室感控员组员:重点科室的感控员小组职责:对全院的医院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风险应对措施,遇特殊情况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措施。
三、医院感染风险管理计划(一)目的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医院感染的风险管理,完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监测体系,并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应对医院感染风险发生的能力,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切实降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保障医疗安全。
(二)管理范围1、管理内容项目重点人群、重点环节、高危因素;全院综合性风险评估;病例、病种风险评估;医院感染聚集、流行和暴发风险评估等。
(三)基本要求1、按照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制度,科室制定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工作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出现风险因素变化时候应重新进行风险评估;感控科进行监督提供技术指导;2、通过风险评估査找本院及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的关键风险点,明确危险因素的风险等级;3、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感染风险应对策略,釆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开展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4、通过监督和检查,评价感染风险控制情况。
医院手术区感染防控规范(2019版)
医院手术区感染防控规范(2019版)医院手术区感染防控规范(2019版)一、引言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二、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手术区感染防控工作。
三、术前准备1. 术前评估:医护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了解患者的感染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感染防控措施。
2. 术前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区的感染防控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3. 术前准备:手术室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和防护用品。
四、术中操作1. 手卫生:医护人员在进入手术室前后应进行手卫生,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2. 个人防护:医护人员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感染风险,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
3. 消毒灭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对手术器械、手术敷料等进行彻底消毒灭菌。
4. 减少空气污染:尽量避免术中产生气溶胶,使用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
5. 术中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征兆。
五、术后管理1. 术后随访:对术后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问题。
2. 医疗废物处理: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理规范,防止感染传播。
3. 环境清洁:定期对手术室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环境整洁。
六、培训与教育1. 医护人员应接受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感染防控能力。
2. 定期组织感染防控知识讲座,提高全体员工的感染防控意识。
七、监督与评估1. 建立健全感染防控管理制度,加强对手术区感染防控工作的监督与评估。
2. 定期对感染防控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八、附则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规范不符的,以本规范为准。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根据本规范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并报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委员会备案。
九、修订历史1. 2019年1月1日发布首次版本。
十、结束语本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旨在为医院手术区感染防控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要求,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范文(2篇)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降低医院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所有科室、病区以及医务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指导医院感染风险管理的原则是预防为主、科学管理、全员参与、风险管理。
第四条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应依法、依规、依规章制度进行。
第五条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措施和修订。
第六条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工作实行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流程。
第七条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应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员的感染风险防控意识。
第八条医院感染风险管理的实施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九条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工作由医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条医务部门设立感染风险管理岗位,负责医院感染风险管理的组织和实施,包括感染风险评估、培训、检查和指导等工作。
第十一条感染风险管理岗位应配备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医务人员,包括感染科医生、病原生物学专家等。
第十二条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工作需要与其他部门进行协调合作,确保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十三条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工作应建立感染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感染风险管理的决策、协调和监督。
第三章医院感染风险评估第十四条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应包括对医院整体的感染风险评估和对特定科室、病区的感染风险评估。
第十五条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依据医院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包括但不限于环境监测、医疗器械监测、感染率监测等。
第十六条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应定期进行,及时发现和解决感染风险。
第十七条医院感染风险评估的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岗位进行通报和反馈。
第十八条医院感染风险评估的结果应作为科学决策、改进举措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医院感染风险防控措施第十九条医院感染风险防控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预防措施、控制措施和应急措施。
第二十条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推广使用规范操作流程等。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人们对医院感染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里接受治疗的患者在未能明确感染之前或之后被感染的情况。
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威胁,还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治疗的难度和费用。
因此,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感染风险评估感染风险评估是医院感染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
通过对各个环节的风险进行评估,医院可以了解哪些环节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策略。
感染风险评估的依据包括病患基本信息、临床诊断、治疗措施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综合分析,可以确定患者的感染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感染控制措施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感染防控知识的了解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感染控制部门,负责医院感染的监测、调查和控制工作。
此外,医院还应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制度和管理流程,对医院感染进行规范化管理。
三、医用器械和医疗设备的管理医用器械和医疗设备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医用器械和医疗设备的管理涉及到选择、采购、清洁、消毒、灭菌等多个环节。
医院应按照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对医用器械和医疗设备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测,确保其安全、有效地使用。
此外,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和消毒技术,减少医疗设备带来的感染风险。
四、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的传播媒介之一。
因此,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尤为重要。
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对携带病原菌的人群,例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更应加强健康监测。
同时,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在接触患者前后做好手部消毒,减少感染的传播。
五、患者教育与参与患者教育与参与是医院感染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
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遵守医院的防控措施,积极参与医院感染的防治工作。
医院应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向患者传达感染防控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其自我保护的能力。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在医疗行为旳全过程中,医疗风险无处不在。
医务人员、患者、医院管理人员、患者家眷、波及医疗行为旳各类人员都也许成为医疗风险旳负责人或受害者。
为防止医疗风险发生,条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院管理,特制定我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一、指导原则医务人员士医疗风险防备旳重要负责人,要对也许发生旳风险具有预见性,注意发现医疗流程管理中旳漏洞和缺陷,关注高风险环节,力争控制。
对于不可控风险,要权衡利弊,减少风险。
难以防止旳风险,一定要向患者交代清晰,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可实行。
二、医疗风险管理制度1、院长是全院风险管理工作旳第一责任者,分管院长承担分管部门旳风险管理责任,各科室主任承担所属科室旳医疗风险管理责任。
2、医院各科室员工均有权,也有义务提出全院、科室和岗位工作中旳多种医疗风险隐患,规避、控制、上报风险,提出改善措施,保证医疗工作旳安全和质量。
3、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医疗风险管理工作,通过院科两级管理,定期对医疗风险现实状况调查、选题、设置目旳、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组织实行、效果检查和持续改善措施八大环节开展平常风险管理工作。
4、院科两级各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认真开展以来风险管理专题整改活动,每季度结合实际工作,对风险原因从发生概率及导致后果旳严重性方面进行讨论、分析,并记录在案。
5、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对既有旳规章制度、操作规范、诊断指南进行学习,分析科内医疗质量事件,防止可预测旳医疗风险。
6、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一次或一旦发现新旳医疗风险原因,即时召开科内会议,查找、研讨、分析并寻找有效处理措施。
各科室可自行处理者自行处理,若需医院协调,则上报至医务科、护理部等有关职能部门。
在每月活动中,查找出风险、隐患,科内首先提出处理意见,并在科内或病区内尽量广泛地征求员工意见,选择最优方案贯彻,并将所采用旳措施通报科内。
7、院长每六个月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对科级质量与安全小组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并以问询方式理解科室员工对所记录旳已实行旳改善措施旳知晓状况。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
一、风险管理流程
(一)科室或部门:按照院感办制定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对本科室相关感染风险进行评估,每月1次。
(二)院感办根据监测数据对重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每季度1次。
(三)院感办汇总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资料和信息,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对全院进行风险评估,每年1次。
二、风险评估要求
(一)各科室(或部门)
1.临床各科室(或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月进行1次重点项目、重点环节风险评估,并将结果填写《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
2.发现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时,分析原因,做好防范措施。
3.连续2次或以上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院感办,共同确认医院感染风险项目,查找原因,采取防范措施,必要时呈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审核。
(二)院感办
1.负责组织全院医院感染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培训。
2.每季度根据《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对各科室控制医院感染风险项目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3.发现科室或区域的医院感染风险变化趋势时,应重新设计或修正工作流程,尽可能将感染风险降至最低水平。
4.根据科室每月风险评估情况及院感办主动监测收集的数据和信息,每年进行1次全院及科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确定风险项目的风险等级,修订及完善防控流程,并督实施改进情况。
5.收集医院感染数据与同级医院及国外数据(美国CDC)进行比较,以评价本院医院感染控制水平。
6.每季度将医院感染管理情况分别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质量管理办公室、分管院长及院长汇报。
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方案
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方案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诊疗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是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指导医疗机构开展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与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升医院感染防控能力。
一、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一)评估原则1. 全面性:对医疗机构的所有部门和环节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包括诊疗活动、护理工作、药品使用、环境卫生等。
2. 科学性:依据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和指南,结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开展感染风险评估。
3. 动态性:定期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新的感染风险。
4. 实用性: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感染风险评估与管理方案。
(二)评估内容1. 感染源:评估患者、医务人员、访客等感染源的种类、数量和潜在风险。
2. 传播途径:分析感染病原体在医疗机构中的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接触传播、食物传播等。
3. 易感人群:评估患者、医务人员等易感人群的特点和感染风险。
4. 感染控制措施:分析现有的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无菌操作、个人防护等。
(三)评估方法1. 收集资料:收集医疗机构的感染监测数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环境卫生检测结果等。
2. 分析风险:分析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感染控制措施等方面存在的风险。
3. 制定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感染防控方案和改进措施。
4. 持续监测:对感染风险评估与管理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
二、医院感染风险管理(一)管理措施1. 完善感染防控制度:建立健全感染防控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2. 加强感染源管理:对感染源进行分类管理,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3. 提高感染控制能力:加强医务人员感染防控培训,提高感染控制意识和能力。
4.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医疗机构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灭菌和清洁。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五篇)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办公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____%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在院感科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则应为。
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
5、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____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
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并装入红色塑料袋,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物品。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
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8、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与消毒管理。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范文(3篇)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内感染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和管理效能。
该制度内容包括感染风险评估、感染控制措施、员工培训、监测与报告等方面,以确保医院的健康环境。
二、感染风险评估1. 组织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委员会,定期对医院内的感染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 感染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病房环境、医疗设备、医疗工作流程等方面,确保感染风险点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三、感染控制措施1. 提供并指导医务人员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保障医务人员的个人安全。
2. 规范医疗废物处理流程,确保废物的分类、包装、运输和处置符合相关规定,降低感染风险。
3. 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工作,确保消毒灭菌的有效性。
4. 指导医务人员正确使用抗生素,合理开展抗感染治疗,防止抗生素滥用引发细菌耐药问题。
四、员工培训1. 定期进行医务人员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医务人员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强化感染控制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正确执行感染控制措施。
3. 定期组织演练和模拟感染事件的处理,提高医务人员应对感染事件的能力和反应速度。
五、监测与报告1. 建立医院内感染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事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控扩散。
2. 建立感染事件的调查和分析机制,确定感染事件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沟通和协作,及时报告疫情和疾病的发生情况,确保信息畅通。
六、处罚与奖励1. 对于违反感染控制制度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停职等措施。
2. 对于感染风险评估工作优秀的科室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提高工作积极性。
七、监督与验收1. 设立医院感染风险管理监督委员会,定期对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制度执行效果。
2. 针对感染风险评估、感染控制措施、员工培训等方面进行定期验收,完善制度和工作流程。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
为了提升全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风险防控意识,及时对医院感染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1.院感科负责制度修订及完善,指导全院各科室开展医院感染风险管理。
2.各科室负责落实相关制度要求,开展持续质量改进。
3.院感科应定期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培训,全院医务人员应积极参与,加强学习风险评估相关知识。
4.各科室应定期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工作,掌握本科室医院感染重点风险和隐患,做好相关记录。
5.各科室针对医院感染风险评估的结果应进行讨论,其中的高风险、隐患问题或现象应及时采取风险应对措施,必要时可采用一定的品管工具开展持续质量改进。
6.院感科应做好全院各科室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指导工作,收集汇总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针对医院感染高风险科室或科室医院感染高风险项目应积极参与持续质量改进,有效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医院感染管理方案范文(通用)
医院感染管理方案范文(通用)在医院中,感染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安全。
为了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定一个全面的感染管理方案至关重要。
下面就是一个通用的医院感染管理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一、感染管理委员会为了有效地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我们成立了感染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感染科主任担任副主任委员,其他相关科室负责人和专家组成。
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评估感染管理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制定调整管理方案。
二、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每月定期对感染指标进行监测,包括医院内感染率、手术部位感染率、标本感染率等。
监测结果要及时汇总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三、医院感染管控医院设立感染管控专岗,负责每日监测感染病例,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和管控工作。
对于高风险病例,要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包括单间隔离、手部消毒等。
四、医院感染教育医院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管理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感染管理的重视程度。
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感染预防知识的宣传,引导他们主动配合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五、医院感染预防医院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卫生、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等。
同时,对医院内潜在的感染源进行清查和处理,确保医疗环境安全。
六、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医院建立医疗事故及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明确感染事件的报告流程和标准。
对于发生的感染事件要及时报告,并进行调查、分析和上报相关部门。
七、医院感染管理评价医院每年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包括感染率、管控效果等指标。
评价结果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参考,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通过以上医院感染管理方案范文,可以看出一个全面的感染管理工作要从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监测、感染管控、感染教育、感染预防、感染事件报告和感染管理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管理,确保医院内感染的有效防控,保障医疗安全。
希望各医院都能认真贯彻执行感染管理方案,共同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的医疗服务。
医院感染风险预警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医院感染风险预警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医院感染风险预警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和协调。
2.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医院感染风险预警管理工作,包括组织培训、监测、评估、报告、整改等。
3. 各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风险预警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预警对象及内容1. 预警对象:医院感染病例、疑似医院感染病例、潜在医院感染风险因素等。
2. 预警内容:(1)医院感染病例:包括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真菌性感染、寄生虫感染等。
(2)疑似医院感染病例:指具有医院感染症状,但病原学检测结果尚未明确的病例。
(3)潜在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a. 医疗操作不当:如无菌操作不规范、消毒不彻底等。
b. 医疗器械、设备污染:如手术器械、注射器、导管等。
c. 环境污染:如病房、手术室、ICU等区域。
d.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如手卫生不规范、穿戴防护用品不严等。
e. 患者因素:如免疫力低下、基础疾病等。
四、预警流程1.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疑似医院感染病例或潜在医院感染风险因素时,科室负责人应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2.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评估,确定预警级别。
3. 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措施:a. 一般预警:加强科室感染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
b. 中度预警:对相关科室进行专项检查,加强感染防控措施。
c. 高度预警:启动应急预案,暂停相关科室诊疗活动,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改。
4. 预警解除:经评估,确定医院感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后,方可解除预警。
五、培训和宣传教育1.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定期组织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
2. 通过多种渠道,如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防控意识。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5篇)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一、风险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总分析控相关资料和信息,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对全院进行风险评估,每年____次。
二、风险评估要求:(一)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对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二)发现科室或区域的医院感染风险变化趋势时,应重新设计或修整工作流程,尽可能将感染风险降坚最低水平。
(三)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培训,井督导改进措施的实施,跟进结果反馈相关科室和主管院领导。
(四)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科主动监测收集的数据和信息(内部和外部),每年进行____次医院感染风险评估,确定评估风险等级,明确医疗相关感染的预防和风险降低项目,执行相关策略降低感染风险,并监督实施改进情况。
(五)收集医院感染数据与同级医院进行比较,以判断我院医院感染控制水平。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2)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感染防控策略、感染预防措施、感染事件上报、感染排查和处理等方面。
一、感染防控策略1. 制定感染防控策略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综合施策,科学妥善,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2. 确立感染防控的目标:降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服务质量。
3. 形成科学合理的感染防控方案: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系统、有效的感染防控方案,包括建立感染监测体系、加强感染防控培训、确保医疗废物处理安全等。
二、感染预防措施1. 医务人员的防护: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佩戴口罩、手套、帽子等个人防护用品,并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2. 患者的隔离管理:根据感染类型和程度,将感染患者进行分类隔离,降低感染传播的风险。
3. 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医院应建立严格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4. 环境卫生管理:医院应加强对病区、手术室、门诊等区域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环境的卫生。
手术部医院感染防治规定(2019年)
手术部医院感染防治规定(2019年)手术部医院感染防治规定(2019年)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手术部医院感染的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手术部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组织管理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实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政策、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
第四条手术部应当设立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手术部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足够的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负责手术部的感染监测、培训、指导和考核工作。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防止交叉感染。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管理,确保手术室内空气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对手术器械进行严格消毒,并对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进行严格管理。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手术部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范意识。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感染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四、培训与考核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范能力。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进行考核,确保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熟练掌握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知识和技能。
五、监督管理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手术部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手术部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五条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手术部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发现问题依法予以查处。
六、法律责任第十六条违反本规定的,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中取得成绩的,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七、附则第十八条本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方案(2019年)
二〇一八年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方案一、总则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 年版)》,其中 4.19.3.2 ★条款中提到有针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并落实;有对感染较高风险的科室与感染控制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按照《GB/T 24353-2009 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GB/T 27921-2011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 33694-2013 风险管理术语》、《GB/T33694-2009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 4 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等标准,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1 部分: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2 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3 部分: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以及参照 WHO《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实用指南》(第二版)等相关标准作为评估风险的准则,制定全院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实施计划并具体措施。
二、相关概念风险(Risk)):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其后果的组合。
风险=损失的大小×损失发生的概率。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指导和控制某一组织与风险相关问题的协调活动。
用以降低风险的消极结果的决策过程,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与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并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是在识别潜在危害后,对其危害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的估计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
医疗风险管理:指医院有组织、有系统地消除或减少医疗风险的危害和经济损失。
它是通过对医疗风险的分析,寻求医疗风险防范措施,尽可能的较少医疗风险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〇一八年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方案一、总则
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 年版)》,其中 4.19.3.2 ★条款中提到有针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并落实;有对感染较高风险的科室与感染控制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按照《GB/T 24353-2009 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GB/T 27921-2011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 33694-2013 风险管理术语》、《GB/T33694-2009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 4 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等标准,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1 部分: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2 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3 部分: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以及参照 WHO《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实用指南》(第二版)等相关标准作为评估风险的准则,制定全院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实施计划并具体措施。
二、相关概念
风险(Risk)):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其后果的组合。
风险=损失的大小×损失发生的概率。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指导和控制某一组织与
风险相关问题的协调活动。
用以降低风险的消极结果的决策过程,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与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并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是在识别潜在危害后,对其危害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的估计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
医疗风险管理:指医院有组织、有系统地消除或减少医疗风险的危害和经济损失。
它是通过对医疗风险的分析,寻求医疗风险防范措施,尽可能的较少医疗风险的发生。
感染风险:暴露于潜在有害感染源的可能性,暴露后果的严重性(潜在严重性)或可能的危害。
医院感染风险:住院患者在医疗机构获得的感染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
失效模式和效应析分析(FMEA)):FMEA 由失效模式(FM)和效应分析(EA)两部分组成;失效模式(FM)是指能被观察到的错误和缺陷现象(安全隐患),可用于医院质量中任何可能的不良事件;效应分析(EA)是指通过分析该失效模式对系统的安全和功能的影响程度,提出可以或可能采取的预防改进措施,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
三、管理目标
发现医院感染风险,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加以干预和控制,
防止医院感染暴发,保证医疗安全。
四、步骤与方法
(一)风险管理过程包含以下要素:(1)明确环境信息;(2)风险评估;(3)风险应对;(4)监督和检查。
其中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等三个步骤。
沟通和记录贯穿于风险管理过程的各项活动中。
(二)风险评估的三个步骤
1 、风险识别:发现、列举和描述风险要素的过程。
应用检查表法与头脑风暴法两种风险评估的工具,建立《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评估清单》(如表-1),我院每年年初进行风险识别,确定风险事件,提取重点环节、重点人群及高危险因素中我院存在的风险因素。
表一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因素评估清单
评估对象:评估人员:评估时间:
2 、风险分析: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为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措施提供信息支持。
针对医院感染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因素清单,对于发生的风险事件,采取风险因素
标准的评定。
我院风险分析的原则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据实际情况而定,若高风险项目经过各项措施积极的实施后取得良好
的效果,风险已降低至可接受的程度,则可申请对此高风险项目进行风险分析。
分析后若达标,则结束对此项目的风险管理;若未达标,则继续对此项目进行风险管理与监测。
常用风险分析工具——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
FMEA 的实施是一个反复评估、改进和更新的过程。
组织风险评估小组,采用 FMEA 方法对风险事件进行量化评估,包括风险事件(因素)、发生可能性(P)、后果严重程度(S)、目前准备程度(D)、风险优先系数(RPN)和风险等级 6 各变量。
具体如表-2。
表2 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表
风险事件:评估科室:评估时间:评估人:
评估风险发生可能性(P):参考监测获得的已知数据、有关机构的统计数据、专家评价等,对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评估,分为三级:高、中、低,对应的风险系数和概率范围为 3[66.7%,100%],2[33.4%,66.7%],1[0%,33.4%]。
评估风险后果的严重性(S):主要针对如果发生潜在的严重性,严重程度分为 3 个等级:高、中、低,对应的风险系数为 3,
2,1。
评估风险的可测性(D):如果发生风险,医院目前准备情况,分为 3 个等级:低(未准备)、中(准备情况一般)、高(准备情况良好),对应的风险系数为 3,2,1。
风险级别评判标准:风险优先系数(RPN) =严重性(S)×可能性(P)×可测性(D),结果:系数越大、风险水平越高。
3 、风险评价:将风险分析的结果和组织的风险准则比较,或者在各种风险的分析结果之间进行比较,确定风险等级,以便做出风险应对的决策。
常用工具:
风险指数、FMEA。
风险指数(提供一种有效的划分风险等级的工具)。
风险事件 RPN 值的确定使所有潜在隐患均可通过它得到量化,从而使医院风险预警度分级的标准化成为现实,使复杂的医疗风险的分级和处理变得程序化,易感知。
此外,根据各种RPN值进行的风险分级,能够指导工作人员在全程管理中重点抓住与医疗服务特殊性相关的关键流程、关键事件,来确定风险重点的改进目标,使得问题解决及时、资源运用合理、效果明显。
风险评估技术的特征
风险评估技术在风险评估各阶段的适用性
(三)风险应对( 控制/ 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处理风险的过程。
指在完成风险评估之后,选择并执行一种或多种改变风险的措施,包括改变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后果。
风险应对措施的制订和评估可能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实施风险应对措施后,应依据风险准则,重新评估新的风险水平是否可以承受,从而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应对措施。
我院责任科室每年年初在找出高风险项目后对其进行原因分析(如表-3),并制定高风险项目年度管理计划时间推进表(如表-4),以此为依据进行本年度的风险管理计划。
而风险对象则在对应高风险项目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并进行自评(一般以季度为单位,如表-5),如认为此项目可以结束风险管理则可申请再次分析,如风险项目并未达到风险结束的标准或经再次分析并
未达标则继续持续改进。
表3 医院感染高风险项目原因分析及措施拟定
表4 医院感染高风险项目应对措施执行计划表
表5 医院感染高风险项目措施自评表(年第季度)
(四)监督和检查:作为风险管理过程的组成部分,应定期对风险与控制进行监督和检查(如表-6)。
以确认:有关风险的假定、风险环境仍存在(评估清单内容不变);包括正在实现预期结果;风险评估的结果符合实际经验;风险评估技术被正确使用;风险应对是有效的;确定监督和检查工作的责任。
表6 医院感染高风险项目措施评价表(年第季度)
(五)沟通与记录:成功的风险评估依赖于利益相关方的有
效沟通与协商。
沟通和记录贯穿于风险管理过程的各项活动中。
(六)总结与改进
自评科室每年完成本科室自评总结及改进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〇一九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