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纪录、报告,旨在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

2.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反应)和监督(控制)。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核算是基础,监督是发展)。

3.会计核算职能特点:

第一、会计核算主要是从价值量上反应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

第二、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第三、核算方式从手工簿记系统逐步发展成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4.会计监督职能特点:

第一、会计监督主要利用价值指标来进行。

第二、会计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5.会计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即:一、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6.会计对象:是指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7.企业经济活动的内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

8.会计要素(财务报表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照其经济特征所做的具体分类。

会计六要素:

1)、资产: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

资产通常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或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1年)变现出售或耗用的资产,及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指除流动资产外的所有资产项目,主要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2)、负债: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或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予以清偿的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息、其他付款等)。

非流动负责: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长期债务。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具体由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

4)、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按企业从事日常活动性质: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

5)、费用: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一般包括(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和期间费用)。

6)、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总额一般由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支构成。

9. 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和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的理论依据)。

利润= 收入—费用

10.会计假设:人们在跨级实践中长期奉行的、根据客观情况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出的合理设

定。会计假设又称为跨级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

1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12.会计基础:分为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实现或者发生为标志来确定其归属期的一种会计核算基础。(企业使用)收付实现制:以实际收到现金或支付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记账基础。(行政单位用)

13.会计方法:是为了达到会计目标,对会计对象进行反映和监督所使用的一系列手顿的总称。其包括:会计核算

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监督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包括: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跨级凭证,4、登记会计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财务报表。

14.会计核算是一个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

会计要素确认即对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参见第8条会计要素),会计计量是对已定性的各个项目进行量化处理。

@

15.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公允价值。

第二章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1.会计科目:是会计对象(即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统一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清晰性原则。

3.会计科目的两种分类方式:会计科目按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和会计科目按所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4.账户:指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结构和格式,用来分类纪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即其结果的载体。账户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

(

2)日期和会计凭证号数,即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和账户记录的来源及依据;

3)摘要,即经济业务的内容。

4)增加和减少的金额。

5.账户的四个基本数量: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 本期减少发生额、= 期末余额。(数量关系公式)

6.复式记账法:指在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

7.复式记账原理:由于每项经济业务至少引起两个会计要素项目的变动,因而它们受到影响的金额就要分别在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账户中登记,这就是复式记账原理。

8.复式记账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