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汇总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参考[1]

小学语文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参考[1]

小学语文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参考第一学段第一部分阅读教学第一学段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在形式上提倡随文识字,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效果。

鉴于课文短小精美,建议采取以读代讲的方法,尽量能在一个课时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环节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1—3分钟)操作建议:注意研究教学的起点,紧扣单元主题和学生学习实际,可采用谈话、讲故事、猜谜语、多媒体课件(图片、歌曲、flash动画)演示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然后由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环节二]放手试读,整体感知(10分钟左右)操作建议:初读阶段的要求是让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这一环节既是读文,又是在课文这一大环境中识字的过程。

应留给学生自己尝试读读文的时间,尽量通过潜能生的朗读来暴露面临的问题;进而发挥老师和优等生的示范作用以及小组合作的优势,使每一个人都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的形式以朗读为主,把读书与识字结合起来,把读书和对词句的粗浅理解结合起来,把读书与解决课后习题结合起来,使学生多读而不觉得单调、厌烦,循序渐进地达到把课文读通、读好的目的。

[环节三]识字学词,识读结合(5分钟左右)操作建议:以随文识字为主,在语境中走一个完整的来回。

先在读书的过程中注意缩小语境,由短句到词语,再到生字,把字音与字形对应起来,有意识地识记。

一般做法有:出示短语、词语、生字,学生自由尝试认读;同桌相互检查认读;集体活动测试等来巩固识字。

再把字放回到课文中,逐步扩大语境,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会认、适度理解以及会用的目的。

要力求遵循寓识于读、识读结合的原则。

要注重识字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地识字。

一般做法:指名读课文,互读互评,纠正字音,带着问题读、表演读等。

[环节四]练习写字,注意笔顺(5分钟左右)操作建议:要充分用好教材,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自主写字的能力,提高观察字形的能力,注意笔画顺序,在书写的实践中让学生自我提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及模式(3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及模式(3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及模式(最新3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篇一一、明确小组分工合作学习需要小组成员对自己的学习和小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一样的负责。

这种精神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还有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至关重要。

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这样的思想,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其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文成绩、学习能力以及每个人的性格提前分好组。

每个小组中差生和优生应该分布均衡,这样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从而共同进步。

教师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特点来分配职责,这样让学生在感受不同角色不同职责带来不同体验的同时,也可以鼓励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加入到活动中去。

比如,在学习《田忌赛马》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四人一组的形式进行表演,在讨论之前选出一个人作为导演。

在全班讨论之后,分组表演时,提醒其他小组和导演,仔细观察别人的神态和语言。

通过这样安排,教师就能给每个学生安排适合自己的角色,时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去。

二、合理把握合作学习的时间和内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独立、主动的进行学习,合作的前提要求学生学会自己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很多时候,学生还没有充分的思考、交流、表达和学习,甚至学生的思维还没有交流,教师就结束了合作学习活动。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学生在进行讨论、合作的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让学生从中提升自己的知识与能力。

在平时的时候,教师也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去自主学习,主动的去学习,感受课本课内和课外的知识。

这也是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一个前提。

小学生是一个刚刚接触知识以及认知的时候,对于很多的事物不了解,或者很片面,对于交流学习有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存在,当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意见的时候,老师应该进行一定知道,怎样进行讨论,应该从哪些方面,定一个打的基调,这样使得学生的讨论目的更明确,这样锻炼几次,就会使得学生找到技巧,对于之后的学习任务能够非常好的完成。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有哪些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有哪些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有哪些篇一: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索“语文主题学习”的“模式”与“变式”教研方向是:把握内容和能力的“双主题”,选准学点,精读精学。

把握主题学习理念,依据语文课程特点,重新规划语文课程的基本课型。

制定各种课型的基本教学模式。

在实践中,鼓励创新,突破模式,生成多种变式。

变式,是在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读课——2课时,品读课——2-3课时,自读课——1课时,阅读课——2-3课时,拓展课——5-6课时通读课模式:集中学习单元生字新词,通读单元课文,理清顺序,了解大意,练习概括段意。

第一课时(一)自读课文,圈画词语(二)集中识字,归类指导(三)逐课学词,重点释义(四)练习书写,检测达标第二课时(一)课前听写,巩固基础(二)精读导语,明确主题(三)通读课文,梳理文序(四)熟读课文,概括思考以上是通读课的基本模式。

是单元整体学习课,目的是集中识字,集中读文,节约课时,为课外阅读让路通读课的变式:(1)两课识字,分散难点(2)全册集中,识字过关集中识字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孩子相当于学习了生字或词语两遍以上,他们在通读课时识完字后,课文中还会再次接触,重新唤起印象,加之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测,有的放矢,可以节约不少时间。

通读课主要完成读文,识字和理清课文脉络,把握主要内容的任务。

注重实效,日清日结。

品读课:品读课,也可以称之为精读课。

品读课是对本单元中的2-3篇精读课文,分别进行重点品读。

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及主旨,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感悟文章语言文字运用特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整体回顾,自主感悟(三)精读重点,学习运用(四)丛书拓展,归一反三对于这种课型我们的教研理念是找准学点,精教精学,突出一课一得精读课各种变式课内文本与丛书选文的比较阅读把握段式,进行段落的拓展阅读丛书与教材的知识性链接依据主题拓展课外文本横向拓展与纵向拓展一课一得,关键是得什么?一节课可以得的东西很多,但是不能贪多,选准一个点,精教精学可以是读法,写法,情感点等我们倡导的是内容和能力的双主题:语文教学主题是习得语言普罗米修斯在四下的“故事单元”:加入了四个,希腊神话的故事,用的故事都是与普罗米修斯相关的古希腊神话故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1]

小学语文“5+5”教学模式语文课堂教学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教学形式的问题,更是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们应该树立起学生是快乐学习者、自主学习者、独立学习者、问题学习者的新学生理念,应该树立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的新教师理念,构建起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

一、语文课堂“5+5”教学模式的提出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

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客体,同时又是自身学习、发展的主体;教师虽是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但教师的教只能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中,完全服务于学生的学。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打破“听——记——练”的传统模式,提倡和补充更新的教学模式。

二、课堂“5+5”教学模式的定义与特点通过新课程理论的学习,结合我校的语文教学实践,我们探讨出了新课堂“5+5”教学模式,第一个“5”指五个基本原则:即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挑战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第二个“5”指五个教学环节,即自学环节,质疑环节,研讨环节,运用环节,创新环节。

本模式适用于低、中、高三个年级段教学,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灵活使用。

三、课堂“5+5”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程序五个基本原则1.主体性原则。

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其才能,发展其个性;要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色彩,形成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要发扬教学民主,还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权力。

2.开放性原则。

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

这种开放性表现在学生心理安全方面,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的;表现在教学内容上,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表现在思维空间上,重视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训练,不能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探索;表现在教学结果上,不满足于课本、权威、教师的答案,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孙志才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环节包括“乐学新知—自读质疑—细读研讨—自我回顾—练习运用—开拓延伸”六个步骤。

一、按“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实施教学1、乐学新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这是语文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

教师可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采用游戏、范读、出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适时提供有关的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为新知识的迅速联系作准备。

2、自读质疑自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

学生根据目标或教师导读整体感知课文,初步认识文章结构,并自觉针对重点词句加以圈点批注,把握文章重点词句及相互联系,记录自学思考的初步结论。

教师在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的同时,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使用工具书能力的培养,为好生提供一些加强的自学任务,为差生提供达标的辅助台阶。

3、细读研讨在自读后,引导学生表达在自读中明白了什么,特别还要讲是怎样弄懂的。

学生能够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自觉运用学法熟读精思,主动研讨,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品评文章语言的精妙、结构的完美,并主动积累语言。

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是思想和信息的交流,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往往在自我表现中得以增强。

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全班,也可以是小组或同桌;讨论的内容可以是老师的设问,也可以是学生的质疑。

教师应重视“集体开窍反应”,注意指导学生的思路和表达方法,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听取别人发言的联系,以读为本,精讲善问,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注意启发和激励,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以读促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自我回顾包括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也包括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

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语言文字的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

常见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常见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常见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或模式1.以培养自学能力为核心的“学、导、练”教学模式;2.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训练朗读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教学模式;3.以方法指导为核心的“方法渗透、领悟、小结、运用”教学模式;4.以获取信息、积累语言为核心的略读课、自主阅读课教学模式;5.以体验、探究为核心的“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

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2、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3、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 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4、练习法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5、实验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6、自主探索式学习----重点在于学生亲自体验学习过程,其价值与其说是学生发现结论, 不如说更看重学生的索过程。

自主探索式学习重视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 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不仅获得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所了解, 特别是体验和学习数学的思考方法和数学的价值。

7、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形式。

但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效益高的较少, 有的只是流于形式。

有的研究者认为, 小组学习有独立型、竞争型、依赖型、依存型等几种类型。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是基础的学科。

科学地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串讲串问式教学模式语文教学中实行讲解的模式由来已久,1923年《小学国语课程标准纲要》中就提出了这种教学方法。

解放后,在1956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又明确提出了“阅读教学的进行采用讲读法”。

“讲读的基本特点在于阅读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导”,讲解主要体现在课文内容和写作特点的分析上,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形成了比较典型的串讲模式。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主体性教育"的开展,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于是在语文教学中又兴起了串问的教学模式,即通过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来理解课文,完成阅读任务。

串讲串问式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为依据,充分体现教师在分析问题方面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串讲串问式模式的目标是,通过串讲串问,主要达到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至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并没有充分考虑在内。

串讲模式操作程序是:(1)读课文,提出应该分析的字、词(2)学生读课文、划分课文段落(3)教师逐字逐句地分析课文(4)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归纳中心思想(5)教师分析写作特点(6)布置作业串问模式操作程序是:(1) 读课文,提出应该分析的字、词(2) 学生读课文,划分课文段落(3) 教师逐句逐段地发问,学生随着教师的发问回答并理解课文(4)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归纳中心思想(5) 教师分析写作特点(6) 布置作业串讲串问式模式的教学主要采用“讲授--练习--强化”的策略。

这种策略要求教师要讲清语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

教师的讲授应尽可能要言不烦,抓住要领,适合儿童的理解水平。

练习设计要有层次,循序渐进,尽可能减少同一层面的机械重复。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学分为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和识字教学四类。

其中,阅读教学是其中一个基本模式。

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两种。

其中,“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包括“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这种模式适用于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优美的文章,可以用一课时完成;对于篇幅较长难懂的课文,需要用二至三课时的时间进行教学。

在“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中,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包括激趣导课、揭示课题、初读交流、整体感知、细读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升华和归纳总结等环节。

其中,激趣导课可以通过间接导课和直接导课两种方式进行;初读交流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整体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可以通过读课文、找生字、提问题等方式实现。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语文素养。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1)识字环节:学生需要通过初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并正确读音和了解意思。

根据课文的长短和生字新词的多少,可以适当设计组词造句、记忆字型、指导写字等环节,检查学生识字情况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

2)读书环节:教师在检查学生读书时不能仅纠正“字音对错和通顺不通顺”,应让学生按自然段去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应注意倾听读者的读书情况,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教师要通过范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流利。

3)交流环节:该环节主要是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

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积极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要点及主要内容。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句,可以是对内容的困惑等等。

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收获和问题,以便顺学而导,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

4)整体教学环节:可以进行读书、识字、感知内容一体化的教学,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文识字随文感知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一、课堂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相适应,能够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

2.教学内容生动有趣: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3.教学流程合理安排:将内容分为导入、展示、辅导、巩固和检测等环节,按照递进的原则进行有机衔接,确保学生的知识不断深入和巩固。

4.教学资源丰富使用:利用多媒体、教具、图书和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5.活动设置多样性:通过游戏、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增加互动性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课堂管理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课堂布置、教室气氛等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2.管理规则明确:给学生规定明确的行为准则,明确奖惩机制,引导学生自觉遵守。

3.师生互动频繁: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进行有效的录音提问,鼓励学生主动表达和思考。

4.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组,让他们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评价及时反馈: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并及时纠正错误,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三、学习评价1.综合评价为主:除了传统的笔试评价外,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口语表达、书面表达、听力理解等多种能力的综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潜力。

2.个体差异评价: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程度的进行相关的评价判断和指导,发现学生的潜力和问题,并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措施。

3.培养学习策略:评价中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提高学习效能。

4.考核方式多样化:在评价中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如口试、作业、组织活动等,综合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学习方法。

小学年纪语文教学方法

小学年纪语文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孩子语言文字能力的关键时期,培养孩子的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能力,为他们打下语文学习的基础。

下面是几种适合小学年级的语文教学方法。

1.游戏教学法小学生对游戏具有浓厚的兴趣,游戏教学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

可以通过课堂游戏、角色扮演和趣味问答等方式,将学习内容与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并从中获得语言文字的学习经验。

2.故事教学法小学生喜欢听故事,通过故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故事,带领学生以情节、人物和场景为线索进行学习。

可以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学习故事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任务驱动教学法小学生学习语文需要解决一系列的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语文的实际运用,如编写广告、写作短文等。

通过完成任务,学生可以提升语文能力并增强自信心。

4.情景教学法小学生具有强烈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的能力,情景教学法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语文。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5.多媒体教学法小学生对多媒体教学具有较高的接受度,多媒体教学法可以通过图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和学习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课堂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游戏、故事、任务、情景和多媒体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提升他们的语言文字能力。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阶段,合理选择和组合不同的教学方法,使语文教学更加有效和有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1、“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2、“略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自读—交流—积累(拓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解读:(一)“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解读: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常式),即“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这是小学精读课文教学的一种常用流程。

该流程可以用一课时完成也可以用二、三课时完成,具体讲: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优美的文章可用一课时完成(一课时即能体现出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篇幅较长又难懂的课文可用二至三课时的时间进行教学,但原则上以两课时为主,在两课时的教学中基本式的后两个流程可以有机地分散到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中,为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最后一个流程也有可能在第一课时中体现,这要视情况而定。

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激趣导课,揭示课题——初读交流,整体感知——细读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间接导课,二是直接导课。

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

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

前六种导入法其导入要和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游戏导入法可以和教学内容无关,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

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

说明:教学中采用哪种导入方式,要结合教学内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2、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初读课文,畅谈收获”环节,初读的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课文的内容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由初读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1)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篇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流程简介课前预习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揭示并板书课题可以谈话导入、创设情境导入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

中高年级可以以检查预习的方式进行。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重在读通读对。

三、指导识记生字。

低年级还要指导生字的写法。

四、学习生词。

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都应让学生理解大意,并学会运用,有特殊含义的在深入理解课文时还应再次深入理解。

理解生词这个环节可放在检查指导读课文的过程中进行。

也可以自成一个环节。

五、读熟课文。

可以采取学生个体朗读、默读、跳读、师生对读、生生对读、浏览、教师范读多种读书方式引导学生读熟。

六、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

这一点对现在的语文课堂来讲应该说算一个欠缺,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意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感知不深刻没关系,深入学完之后回头再整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整体感知还包括文章的写作顺序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这几大部分可以根据年级的不同而增减难度。

七、学生质疑问难。

教师做简单梳理。

八、教师小结或学生总结学习收获九、教师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二课时的授课应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习得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不要再次解题,更不要上课以后再让学生跟着一笔一划地板书课题。

开课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

一、导入第二课时一般应以复习第一课时的重点学习内容入手,通过复习,既做到巩固已学知识,又建立与新知识的链接,顺利进入新的学习环节。

二、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围绕主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与文本深入对话,在有了一定了解后,可以同桌相互交流一下阅读收获。

三、集体交流这个环节是老师们平时最重视的,也是难度最高的。

最常出现的问题是容易把内容讲解得支离破碎。

老师问得很累,学生答得更累,问了很多答了很多最后却什么也没剩下,什么也没得到。

这是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最普遍存在的问题。

解决的办法就是用整合性问题(每篇课文不能超过三个大问题)带动对全文的品析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一、讲授式教学模式讲授式教学模式是最为传统和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通过系统的讲解和阐述,向学生传授知识。

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教学内容,有条理地向学生讲解语文的基础知识,如字词、语法、修辞等。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递大量的知识,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然而,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可能会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

例如,在教授一篇新的课文时,教师会先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然后逐段讲解课文的内容、中心思想和写作技巧。

学生主要通过听讲和做笔记来学习。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组织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和回答。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例如,在学习一个故事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交流中能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三、情境式教学模式情境式教学模式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学习语文。

这种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角色扮演、实地观察等方式来创设情境。

比如,在学习描写春天的课文时,教师可以播放春天的视频和音乐,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或者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节。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四、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 讲授式教学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强调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作用。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活动或伙伴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给学生具体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6. 游戏化教学法:通过将教学内容设计成游戏或游戏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7.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8. 个性化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

9. 情感教育法: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商。

10. 综合应用教学法: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汇总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汇总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汇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模式”一、基本模型拓展延伸平等对话合作探究自主研读激疑生疑深读启思精读领悟4初读感知模型说明:学生对语文课文的学习主要以“读”为基本形式和途径,那么,其“探究”也应以“读”为基点,围绕“读”而展开。

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模式,将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按照阅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课文的不同程度,划分为“初读、精读、深读”三个阶段,由“创设情境、激疑生疑、自主研读、合作探究、平等对话、拓展延伸”六个环节构成。

一般而言,六个环节是逐步生成的,具有一定的序列性,但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

二、操作程序(一)初读——探究中感知课文。

初读阶段,主要通过创设情境等手段,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目的在于让学生带着问题先行自主研读,在迫切的探究心理伴随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这一阶段一般可分成创设情境、激疑生疑、自主研读三个步聚。

(二)精读——探究中领悟课文。

精读阶段是学习课文的关键性环节,探究心理、探究性学习方式自始至终伴随着学生,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阅读、感受、理解、品评课文,最终领悟、吸收、内化课文内容。

这一阶段主要分成合作探究和平等对话两个步骤,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以“读”的方式感悟品评、释疑解惑、内化吸收。

当然这两个步骤不是截然分开的,较多的时候是交叉着进行的。

(三)深读——探究中拓展课文。

在“深读”阶段主要是完成“拓展延伸”的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研读,进一步深化课文的学习,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探究心理,有条件时将学生的学习引向课外,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最终养成。

三、模型讨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模式要求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去阅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去收集、分析、处理与文本阅读有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将学生的学习始终置于一种主动探究的状态,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采用好探究模式,我们应注意教会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自已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重新定位,同时注重开发课程资源,使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既以教材为主要凭借,又不拘泥于教材本身,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扩展、延伸。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以读为主、自主学习”教学课堂模式教师:倾听——引导——点拨——启发——归纳学生:听——说——读——写——思模式的运用说明以人为本,以读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阅读的全过程中自读自悟,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读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环节:激趣导入创设情境这一环节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参与本节课学习的欲望,形成阅读期待,为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打下情感基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是教学的基础。

因此,初读时,要让学生直接面对课文,进入课文。

即,一开始就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充分地读书,自由地读,根据自己的习惯与速度,边读边初步感知语言,在读中咬准字音,在读中感知字形,在读中理解部分词义,一直读到正确、流利。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找出精读课文的切入点。

精读体验品味语言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采用“读”、“悟”的方式,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学生读的过程要有目的、有层次,默读思考和动笔圈画结合,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自己的见解。

在精读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感悟-----感悟课文的人物形象,感悟文本的语言,感悟蕴含的道理。

对于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认识,需要循序渐进,从词语的品味,到课文的理解,到体会作者遣词的妙处,对课文的语言魅力,让学生从读中充分地揣摩。

引导读懂课文的内容,品味课文的语言;有时候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揣摩文本的表达顺序。

美读成诵掌握学法这一环节目的是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促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使学生与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并把自己喜欢的句段背诵下来,逐步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为学生今后语言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领悟、掌握读书的方法。

比如: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用笔圈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有感触的地方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的感受,透过文字的表面意义想象背后的蕴意。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下面就浅谈几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

一、情景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是将学生置于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语言运用中获得体验和实践。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创造出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情景中用语言进行交流。

情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游戏化教学模式游戏化教学模式是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中,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语言游戏、语言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巩固语言知识。

游戏化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互动性,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三、多媒体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是通过运用各种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

利用电子白板、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展示语文知识和例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知能力,增强学生的对语文的感性理解。

四、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导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从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讨论和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语文知识。

探究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五、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共同学习和解决问题。

设计小组讨论、合作写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个性化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模式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每个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认知特点,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

个性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积极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有情景教学、游戏化教学、多媒体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和个性化教学等。

这些创新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汇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模式”一、基本模型拓展延伸平等对话合作探究自主研读激疑生疑深读启思精读领悟4初读感知模型说明:学生对语文课文的学习主要以“读”为基本形式和途径,那么,其“探究”也应以“读”为基点,围绕“读”而展开。

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模式,将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按照阅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课文的不同程度,划分为“初读、精读、深读”三个阶段,由“创设情境、激疑生疑、自主研读、合作探究、平等对话、拓展延伸”六个环节构成。

一般而言,六个环节是逐步生成的,具有一定的序列性,但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

二、操作程序(一)初读——探究中感知课文。

初读阶段,主要通过创设情境等手段,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目的在于让学生带着问题先行自主研读,在迫切的探究心理伴随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这一阶段一般可分成创设情境、激疑生疑、自主研读三个步聚。

(二)精读——探究中领悟课文。

精读阶段是学习课文的关键性环节,探究心理、探究性学习方式自始至终伴随着学生,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阅读、感受、理解、品评课文,最终领悟、吸收、内化课文内容。

这一阶段主要分成合作探究和平等对话两个步骤,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以“读”的方式感悟品评、释疑解惑、内化吸收。

当然这两个步骤不是截然分开的,较多的时候是交叉着进行的。

(三)深读——探究中拓展课文。

在“深读”阶段主要是完成“拓展延伸”的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研读,进一步深化课文的学习,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探究心理,有条件时将学生的学习引向课外,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最终养成。

三、模型讨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模式要求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去阅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去收集、分析、处理与文本阅读有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将学生的学习始终置于一种主动探究的状态,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采用好探究模式,我们应注意教会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自已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重新定位,同时注重开发课程资源,使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既以教材为主要凭借,又不拘泥于教材本身,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扩展、延伸。

当然,这一教学模式并非适合于所有课文及所有年级、学生在学习中采用。

对于一些知识性的说明文章、抒情性的诗歌或相对而言比较浅显的课文,这一模式不一定适用。

即便是适合采用这一模式学习的课文,对于年龄较小的中、低年级学生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也只能逐步培养、逐步展开。

同时,在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进行中,我们也应该充分发挥“接受式学习”信息传递快的优势,将没有探究价值的知识和和信息,及时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活动模式”一、基本模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活动指导方案设计总结评定拓展延伸组织评议活动交流教师学生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活动总结模型说明:活动教学模式按三个大环节、四个具体步骤设计一篇课文的教学。

大的环节包括: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活动总结阶段。

具体分为四个操作步骤:从教师角度说,是“创设情境——活动指导——组织评议——总结评定”,贯穿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从学生角度说,是“激发兴趣——方案设计——活动交流——拓展延伸”,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学习策略。

教师与学生两条线相得益彰,建构共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操作程序(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生的活动离不开具体的情境,都是在相应的情境中展开的。

情境对学生的活动具有推动、暗示、移情作用,能使学生活动达到最佳状态。

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结合课文,精心设计活动情境,带领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对课文及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兴趣为动力,促进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学生的自主活动奠定基础。

(二)设计方案、活动准备在学生进入活动情境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潜心会本文”,精读感悟,并以此为根据,在师生互动、合作的基础上设计活动方案。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特设计,作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完成活动方案设计。

(三)组织评议、活动交流这是活动教学模式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当好组织者,一方面,组织学生根据各自的活动方案,自主活动(可以个人活动或小组活动),在学生们能较好执行活动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让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增加体验。

另一方面,组织好对学生活动的阶段性评价工作,及时肯定优点,同时指出不足,引导学生加以改进,使活动更趋完善。

(四)总结评定、拓展延伸在学生活动交流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对前一阶段的学习作出总结和评价。

并对活动进一步拓展延伸,比如向课外开放,向其它语文训练方式延伸,从而进一步发挥活动效益,提高教学效果。

三、模式讨论1.本模式运用范围近年来,随着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涌现出不少优秀的教学模式。

但每一种模式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运用范围。

活动教学模式适用范围,一是教材,一般要求故事性、情节性较强的课文。

课文精短的,可全文纳入这一教学模式;课文较长的,可选重点段纳入这一教学模式。

而一些议论文、散文则不适宜运用这一教学模式。

二是对象。

一般适用于中高年级学生,因为这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发展各自的个性。

2.处理好活动教学中的几个关系(1)手段与目的的关系需要指出的是,活动仅仅是学习的一种手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因此,我们要处理好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不应该单纯地为活动而活动,也不应该把教材文本丢在一边,一味地只是活动,要真正发挥活动的手段作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去钻研,去领悟,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2)教与学的关系在活动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切实转变角色,充当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编导者、指导者、促进者。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欲望,激发学生活动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展开自主活动。

让学生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合作,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同时要帮助学生克服参与活动的盲目性,避免在活动中放任自流,保证学生活动规范而有效地进行。

(3)收与放的关系活动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角色转变了,学生真正动了起来。

但同时也极易导致课堂的失控,纪律松散,乱糟糟的,有时甚至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教师没有正确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

教师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不是放纵,并不是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无原则地迁就学生,而应该“该出手时就出手”,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既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又要乱中求序,收放自如,力求放得开,收得拢。

(4)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活动教学,以活动为手段,以兴趣为纽带,因此,就“预设”与“生成”两者而言,教师更应注重“生成”。

不能缚住学生手脚。

活动方案不要预先设计,活动尽量不要预先排练。

要让学生结合课文,自主设计活动,以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模式”一、基本模型初读课文自主质疑归纳分类定向导疑定向导疑读议讨论多法解疑合理存疑鼓励探索初读、提问、记录筛选、引疑、集中营读、议、猜、辩等延伸、拓展、探究模型说明:本模型由四个板块组成,第一板块“初读课文,自主质疑”;第二板块“归纳分类,定向导疑”;第三板块“读议讨论,多法解疑”;第四板块“合理存疑,鼓励探索”。

四个板块构成一个总体的框架。

每个板块又根据其不同的教学任务,设定了相应的教学程序。

二、操作程序第一步,初读课文,自主质疑。

要求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初步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此基础上记下不懂的问题,并自己尝试解答。

无法弄懂的就写上“质疑簿”。

第二步,归纳分类,定向导疑。

这一步的关键是对问题进行“集中”。

“集中”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归纳分类”。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提出的问题可能既多又杂,有的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有的只是一些枝节问题、细节问题,远离课文的主旨,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这就要求教者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和归纳,抓住几个主要的问题。

二是“定向导疑”,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某个关键之处,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方法,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

简而言之,就是以教师的“导”带出学生的“疑”。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归纳分类”必不可少,“定向导疑”不一定课课用到。

如果学生的提问已经涉及到了课文的重点、难点,“定向导疑”就显得重复和多余了。

第三步,读议讨论,多法释疑。

贯穿这一教学过程的主要手段是反复地读书,因为通过“读”这一最基本的途径,可以解决许多疑问。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互相“议”,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回答不了的问题,或者观点不一致的问题,再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辩”也是一种很好的解疑方法,如果在“辩”中出现争持不下的局面时,教师可作适当的点拔引导,以帮助学生归纳筛选,理出头绪,正确地开释疑难。

当然,解疑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猜、查、画、演等等,实际操作时,运用什么方法,要看具体的情况。

在完成这一教学环节的时候,有两点必须说明:①任何解疑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实际运用的时候,应该有所交叉。

②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解疑,读书都是最基本的要素,只有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其它解疑方法才会显得有意义、有价值,否则,所谓的这法那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四步,合理存疑,鼓励探索存疑是为了进一步探求知识,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下去,并转移到下阶段的学习中去,它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模型讨论1.“问题模式”完全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新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精神。

这是它的优势。

但这种模式的局限性也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它的适用范围上。

内容比较“实”的课文,比如写人记事的,较为适用;内容比较“虚”的课文,比如描景抒性的,就不大好用。

就是说,我们要根据课文去选“模式”,而不能用“模式”去套课文。

2.“问题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首先是对教学过程要有充分的“预设”,要尽可能多的估计到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去自主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要关注“生成”资源,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能总想把学生纳入自己“预设”的轨道。

再次,教者要具备较强的调控能力,要善于对问题进行筛选分类,特别是当学生对某些枝节问题纠缠不休时,要巧妙地将他们引到对主要问题的解决上来。

3.“问题模式”在具体操作的时候,不能机械地套用“模型”,可根据实际情况作些变化和微调。

如第四步“存疑”的环节,就不宜每次都用,课上能解决的一定要当堂解决,如果每堂课都留个问题的尾巴,对树立教师的形象是不利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讨论模式”一、基本模型提出问题组建小组营造氛围(教师)组织交流指点方法讲清要求(程序)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探究(学生)默读、思考、圈画分工、发言、倾听、集中交流、品味、感悟、朗读(教师)观察、了解倾听、指点、引导、了解引导、点拨、评价、小结二、操作程序㈠个人自主学习1、提出问题自主学习时应提出一两个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和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