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杨万里传》析读
《岳阳楼记》《宋史.杨万里传》节选对比阅读附答案
《岳阳楼记》《宋史.杨万里传》节选对比阅读附答案《岳阳楼记》《宋史.杨万里传》节选对比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乙]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②。
孝宗③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
韩侂胄④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
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⑤。
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
”侂胄恚,改命他人。
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
侂胄专僭⑥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⑦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忽族子⑧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
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⑨,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注]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
②偏:固执。
③孝宗:指宋孝宗赵昚(shèn)。
④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
⑤掖垣:泛指高官。
⑥僭(jiàn):超越本分。
⑦邸(dǐ):此指官府。
⑧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
⑨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微斯人________________(2)或异二者之为__________(3)由此不见用____________(4)遽言侂胄用兵事________2.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的'内容。
宋史·杨万里传译文
宋史·杨万里传译文
杨万里(杨慎)是明代末年至清代初年的一位文人和山水画家。
他以其出色的诗词和绘画技艺而闻名于世。
《宋史·杨万里传》是一篇描写杨万里生平经历和艺术成就的传记。
以下是对其传记的翻译:
杨慎(字万里),号祥烟,江南武进(今江苏常州)人。
明末清初间,杨慎以其天赋才华和卓越的艺术才能成为文坛和画坛上的佼佼者。
杨慎为人聪颖机智,具有卓越的文学天赋。
他年轻时曾入太学,学习儒家经典文化。
然而,他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浮夸和矫揉造作感到不满,决心创作一种更为质朴和自然的诗文风格。
他倾心于山水田园之间的景致,并在作品中融入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生活感悟。
他的诗歌作品以其意境深远和情感真挚而受到当时文人的广泛赞赏。
除了诗文之外,杨慎还以其山水画而闻名。
他擅长用笔墨表现自然山水的神韵和气息。
他笔下的山水画风格独特,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的作品以其布局合理、构图独特和笔墨细腻而备受赞誉。
杨慎一生写了大量的诗词并创作了众多的山水画作。
他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成为后世文人和画家的楷模。
然而,他的成就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荣誉和财富。
杨慎一生过着极为清贫的生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创作,一直坚持追求艺术的卓越。
杨慎在清初时期逝世,享年六十二岁。
他的诗画作品在他的故乡和整个文人社交圈中传颂至今。
他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和山水画家之一。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宋史杨万里》含答案
D.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称号。
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自率兵平定,他还在潮州和惠州修筑寨堡,扼住盗贼的道路。
B.杨万里才能出众。
他多次受到宰相的举荐;东宫太子缺少讲官,皇帝亲自提拔他担任侍读。
C.当王淮和杨万里谈及治国人才时,他举荐了朱熹等人,这些人都受到了王淮的提拔和任用。
D.杨万里刚正不阿。
宁可丢官也不为韩佗胄作记;又因韩傧胄专权僭越而忧愤,郁郁成疾。
13.(10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而无事,未知所以振救之。
(2)朝议欲行铁钱于江南诸郡,万里疏其不便,不奉诏,忤宰相意。
【答案】10.A 11.A 12.A 13.(1)平安没有发生事情时,不知道用来赈济灾民。
(2)朝议想要在江南各郡实行铁钱,杨万里上疏陈述铁钱不方便流通,不奉诏命,忤逆宰相的意思。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改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他阻止催讨赋税的官吏下乡扰民,有逃避赋税的老百姓,只把他的名字张贴在集市中,老百姓就高兴地缴税,不扰民赋税就交清了,县里因而治理得很好。
“隆兴府奉新县”是完整地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
“入乡”是动宾结构,“入”后接宾语“乡”,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A。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以及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A. 错误。
谢,谢绝/辞别。
句意:闭门谢绝客人/(我)辞别娘家走进你的家门。
B. 正确。
C. 正确。
属,嘱托/隶属。
句意:嘱托杨万里作记/名字登记在教坊乐团的第一部里。
D. 正确。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杨万里亲自率兵平定,他还在潮州和惠州修筑寨堡,扼住盗贼的道路”错,原文是“请于潮、惠二州筑外寨,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
俄以忧去”,意思是杨万里请求在潮、惠二州的外围修筑寨堡,潮州用来震慑盗贼的巢穴,惠州用来扼住盗贼的道路,但不久以居丧去官。
宋史杨万里传原文及注释
宋史杨万里传原文及注释《宋史・杨万里传》原文: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
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
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浚勉以“正心诚意” 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浚入相,荐之朝。
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
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
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
迁太常博士,寻升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转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
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
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
请于潮、惠二州筑外砦,潮以镇贼之渠,惠以扼贼之路。
俄以忧去。
免丧,召为尚左郎官。
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
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
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
” 侂胄恚,改命他人。
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
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
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年八十三。
赠光禄大夫,赐谥文节。
注释:•字廷秀:古人有名有字,“字” 是对“名” 的解释和补充,通常在成年后由长辈或老师取定。
•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考中了绍兴二十四年的进士。
“中” 是考中的意思,“进士第” 是进士的等级、名次。
•赣州司户:赣州的司户官职。
司户是古代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户籍、赋税等事务。
•零陵丞:零陵县的县丞。
县丞是县令的副手,协助县令处理政务。
•张浚谪永:张浚被贬谪到永州。
“谪” 是古代官员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杜门谢客:关闭家门,谢绝宾客来访。
《岳阳楼记》和《宋史—杨万里传》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岳阳楼记》和《宋史—杨万里传》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乙]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②。
孝宗③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
韩侂胄④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
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⑤。
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
”侂胄恚,改命他人。
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
侂胄专僭⑥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⑦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忽族子⑧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
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⑨,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
①偏:固执。
①孝宗:指宋孝宗赵昚(shèn)。
①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
①掖垣:泛指高官。
①僭(jiàn):超越本分。
①邸(dǐ):此指官府。
①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
①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微.斯人_____________(2)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____(3)由此不见.用___________(4) 亟.呼纸书曰:______________2.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中杨万里和范仲淹性格的共同点。
【答案】1.(1)没有(2)曾经(3)被(4)赶快、急忙。
宋史杨万里传
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 扰民,老百姓有逃避赋税的只把他
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 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的名字张贴在集市中,老百姓就高 兴地纷纷前往缴税,不扰民赋税就 交清了,县里因而治理得很好(太
平,安定)。
会陈俊卿、虞允文为 相,交荐之,召为国 子博士。后迁太常博 士,寻升丞兼吏部侍 右郎官,转将作少监、 出知漳州,改常州, 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
才。”又问:“孰为才?” 才呢?”杨万里就写上朱熹、袁枢等
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 六十人的名字献上去,王淮陆续将这
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 些人提拔任用。
会高宗崩,孝宗欲行三年 丧, 创议事堂,命皇太 子参决庶务。万里上疏力 谏,且上太子书,言: “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一履危机,悔之何及?与 其悔之而无及,孰若辞之 而不居。愿殿下三辞五 辞,而必不居也。”太子 悚然。孝宗不悦,曰: “万里以朕为何如主!” 由是以直秘阁出知筠州。
3.改(移、徙、调、转、改、易) 4.会:恰逢,正赶上。( 适、当、方、直) 5.寻:不久。(旋、须臾、未几、少焉、少顷、顷之、俄而, 既而、居有间) 6.兼:兼任。(领、行、判) 7.治 ①治理,管理 ②治理得好,安定,太平 ③惩治,治罪 ④整治,备办 ⑤研究(治学)
宗称之曰“仁者之勇“, 杨万里的想法,授予(提升)他为
请于潮、惠二州筑外砦
提点刑狱。杨万里请求在潮、
(zhai 寨,栅栏,营垒), 惠二州的外围修筑寨堡,潮州
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 用来震慑盗贼的巢穴,惠州用
之路,俄以忧去。
来扼住盗贼的道路。不久杨万
里因母丧离职。
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 太子东宫缺少讲官,皇帝亲自提拔杨
宁宗嗣位,召赴行在,辞。宁宗即位,召杨万里赶赴朝廷,他辞
杨万里传文言文注释
《杨万里传》是一篇文言文传记,主要讲述了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以下是对该文中一些词语的注释:
1. 高宗:指南宋高宗赵构,是南宋的第一位皇帝。
2. 潜邸:指皇帝即位前的住所。
3. 经筵:指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讲席。
4. 宫僚:指皇宫中的官员。
5. 张浚: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曾任宰相。
6. 王炎:南宋官员,曾任宰相。
7. 庐陵:今江西吉安市。
8. 诚斋:杨万里的号。
9. 中兴四大诗人:指南宋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0. 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给予的称号。
以上是对《杨万里传》中一些词语的注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杨万里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题)
《杨万里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题)(二)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9~13题。
(18分)杨万里传①(节选)①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
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
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
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②浚入相,荐之朝。
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
盗沈师犯南粤,率师往平之。
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
③淳熙十二年五月,应诏上书曰:臣闻言有事于无事之时,不害其为忠;言无事于有事之时,其为奸也大矣。
陛下以今日为何等时耶?金人日逼,疆场日扰,而未闻防金人者何策,保疆场者何道。
愿陛下超然远览,昭然远寤。
勿以海道为无虞,勿以大江为可恃。
增屯聚粮,治舰扼险。
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
④东宫讲官阙②,帝亲擢万里为侍读。
宫僚以得端人③相贺。
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
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万里曰:“人才。
”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
⑤开禧二年,闻韩侂胄④撞开边衅,愤惋不食,手书八十四言,掷笔落坐而逝。
⑥万里精于诗,著《易传》行于世。
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谥文节。
[注释]①选自(宋史》,有删改。
②阙:同“缺'。
③端人:正直的人。
④韩侂(tuō)胄:南宋大臣。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标两处)(2分)而未闻防金人者何策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2)率师往平之(3)孰为才(4)闻韩侘胄撞开边衅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12.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4分)(1)对本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张浚以“正心诚意”之学勉励杨万里,人相后又把他推荐给朝廷。
B.杨万里应诏上书,劝谏皇帝“增屯聚粮,治舰扼险”。
《宋史杨万里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宋史杨万里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杨万里传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
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
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浚入相,荐之朝。
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
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
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
宫僚以得端人相贺。
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
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
”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
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
入对,言:“天下有无形之祸,僭非权臣而僭于权臣,扰非盗贼而扰于盗贼,其惟朋党之论乎!盖欲激人主之怒莫如朋党,空天下人才莫如朋党。
党论一兴,其端发于士大夫,其祸及于天下。
”宁宗嗣位,升焕章阁待制、提举兴国宫。
引年乞休致,进宝文阁待制致仕。
嘉泰三年,诏进宝谟阁直学士,给赐衣带。
万里为人刚而褊。
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
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嘱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
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
”侂胄恚,改命他人。
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
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
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
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
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赐谥文节。
(摘自《宋史·杨万里传》)1. 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B. 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C. 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D. 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宰相是古代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职。
《岳阳楼记》《宋史·杨万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岳阳楼记》《宋史·杨万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岳阳楼记》《宋史·杨万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甲】[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乙】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②。
孝宗③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
韩侂胄④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
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⑤。
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
”侂胄恚,改命他人。
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
侂胄专僭⑥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⑦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忽族子⑧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
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⑨,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注]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
②偏:固执。
③孝宗:指宋孝宗赵昚(shèn)。
④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
⑤掖垣:泛指高官。
⑥僭(jiàn):超越本分。
⑦邸(dǐ):此指官府。
⑧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
⑨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或异二者之为(2)吾谁与归(3) 属万里为之记(4)又书十四言别妻子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下列的句子。
(4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2)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译: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的内容。
(2分)答:13.请写出乙文中表现杨万里宁可不做官也不屈从恶势力的一句话。
(2分)答1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中杨万里和范仲淹的共同点。
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得到的启示。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阅读答案附翻译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阅读答案(附翻译)“杨万里为人刚而偏”阅读答案(附翻译)杨万里1为人刚而偏。
韩侂胄2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
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3。
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
”侂胄恚,改命他人。
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4之日也。
侂胄专僭5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6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忽族子7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
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8,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
②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
③掖垣:泛指高官。
④柄国:掌管国家。
⑤僭(jiàn):超越本分。
⑥邸(dǐ):此指官府。
⑦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
⑧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12、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卧家十五年”一句省略了主语“杨万里”。
B、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可标注为“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C、“谋危社稷”中的“社稷”可解释为“国家”。
D、“又书十四言别妻子”意为“又写下了十四句话告别妻子”。
13、乙文主要写了杨万里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4分)参考答案:12、D13、杨万里不为韩侂胄写记,杨万里忧国而死。
表现了他为人刚正耿直,热爱国家。
译文: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
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
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
杨万里曰:“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
”侂胄山很生气,改叫他人去写。
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
韩侂胄日益专权了,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
家人知他是忧虑国事,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
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族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
文言文阅读《宋史-杨万里传》(附答案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宋史·杨万里传》(附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
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浚入相,荐之朝。
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
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
迁太常博士,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
盗沈师犯南粵,帅师往平之。
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就除提点刑狱。
请于潮、惠二州筑外寨,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
俄以忧去。
免丧,召为尚左郎官。
淳熙十二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曰:“臣闻:言有事于无事之时,不害其为忠;言无事于有事之时,其为奸也大矣。
古者人君,人不能悟之,则天地能悟之。
自频年以来,两浙最近则先旱,江淮则又旱,湖广则又旱,流徙者相属,道殣相枕,入粟之令,上行而下慢。
静而无事,未知所以振.救之;动而有事,将何以仰以为资耶?古者足国裕民,惟食与货。
万一如唐泾原之师,因怒粝食,蹴而覆之,出不逊语,遂起朱泚之乱,可不为寒心哉!”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
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
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
”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等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
后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
朝议欲行铁钱于江南诸郡,万里疏其不便,不奉诏,忤宰相意。
改知赣州,不赴。
乞祠..,除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自是不复出矣。
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
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
”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
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
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
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
杨万里传——精选推荐
杨万⾥传杨万⾥传 ⾃频年以来,两浙最近则先旱,江淮则⼜旱,湖⼴则⼜旱,流徙者相续,道殣相枕。
⽽常平之积,名存⽽实亡;⼊粟之令,上⾏⽽下慢。
静⽽⽆事,未知所以振救之;动⽽有事,将何以仰以为资耶?⾂所谓⾔有事于⽆事之时者⼋也。
古者⾜国裕民,惟⾷与货。
今之所谓钱者,富商、巨贾、阉宦、权贵皆盈室以藏之,⾄于百姓三军之⽤,惟破楮券尔。
万⼀如唐泾原之师,因怒粝⾷,蹴⽽覆之,出不逊语,遂起朱泚之乱,可不为寒⼼哉!⾂所谓⾔有事于⽆事之时者九也。
古者⽴国必有可畏,⾮畏其国也,畏其⼈也。
故苻坚欲图晋,⽽王猛以为不可,谓谢安、桓冲江左之望,是存晋者,⼆⼈⽽已。
异时名相如赵⿍、张浚,名将如岳飞、韩世忠,此⾦⼈所惮也。
近时刘珙可⽤则早死,张栻可⽤则沮死,万⼀有缓急,不知可以督诸军者何⼈,可以当⼀⾯者何⼈,⽽⾦⼈之所素惮者⼜何⼈?⽽或者谓⼈之有才,⽤⽽后见。
⾂闻之《记》⽈:"苟有车必见其式,苟有⾔必闻其声。
"今⽈有其⼈⽽未闻其可将可相,是有车⽽⽆式,有⾔⽽⽆声也。
且夫⽤⽽后见,⾮临之以⼤安危,试之以⼤胜负,则莫见其⽤也。
平居⽆以知其⼈,必待⼤安危、⼤胜负⽽后见焉。
成事幸矣,万⼀败事,悔何及耶?昔者谢⽞之北御苻坚,⽽郗超知其必胜;桓温之西伐李势,⽽刘倓知其必取。
盖⽞于履屐之间⽆不当其任,温于蒱博不必得则不为,⼆⼦于平居⽆事之⽇,盖必有以察其⼩⽽后信其⼤也,岂必⼤⽤⽽后见哉?⾂所谓⾔有事于⽆事之时者⼗也。
愿陛下超然远览,昭然远寤。
勿矜圣德之崇⾼,⽽增其所未能;勿恃中国之⽣聚,⽽严其所未备。
勿以天地之变异为适然,⽽法宣王之惧灾;勿以⾂下之苦⾔为逆⽿,⽽体太宗之导谏。
勿以⼥谒近习之害政为细故,⽽监汉、唐季世致乱之由;勿以仇雠之包藏为⽆他,⽽惩宣、政晚年受祸之酷。
责⼤⾂以通知边事军务如富弼之请,勿以东西⼆府异其⼼;委⼤⾂以荐进谋⾂良将如萧何所奇,勿以⽂武两途⽽殊其辙,勿使赂宦者⽽得旄节如唐⼤历之弊,勿使货近幸⽽得招讨如梁段凝之败。
《杨万里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题)
《杨万里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题)(二)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9~13题。
(18分)杨万里传①(节选)①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
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
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
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②浚入相,荐之朝。
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
盗沈师犯南粤,率师往平之。
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
③淳熙十二年五月,应诏上书曰:臣闻言有事于无事之时,不害其为忠;言无事于有事之时,其为奸也大矣。
陛下以今日为何等时耶?金人日逼,疆场日扰,而未闻防金人者何策,保疆场者何道。
愿陛下超然远览,昭然远寤。
勿以海道为无虞,勿以大江为可恃。
增屯聚粮,治舰扼险。
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
④东宫讲官阙②,帝亲擢万里为侍读。
宫僚以得端人③相贺。
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
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万里曰:“人才。
”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
⑤开禧二年,闻韩侂胄④撞开边衅,愤惋不食,手书八十四言,掷笔落坐而逝。
⑥万里精于诗,著《易传》行于世。
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谥文节。
[注释]①选自(宋史》,有删改。
②阙:同“缺'。
③端人:正直的人。
④韩侂(tuō)胄:南宋大臣。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标两处)(2分)而未闻防金人者何策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2)率师往平之(3)孰为才(4)闻韩侘胄撞开边衅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12.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4分)(1)对本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张浚以“正心诚意”之学勉励杨万里,人相后又把他推荐给朝廷。
B.杨万里应诏上书,劝谏皇帝“增屯聚粮,治舰扼险”。
宋史杨万里传重点字词注释
宋史杨万里传重点字词注释
杨万里传是《宋史》中的一篇传记,讲述了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生平事迹。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点字词的注释。
1.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
2.韩侂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
3.掖垣:泛指高官。
4.柄国:掌管国家。
5.僭(jin):超越本分。
6.邸(d):此指官府。
7.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
8.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其他一些注释:
1.诚斋体:杨万里创造的诗歌风格,特点是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
2.绍兴二十四年:指1154年,杨万里中进士。
3.赣州司户、永州零陵丞:杨万里曾任职务。
4.张浚:南宋名臣,曾谪居永州,杨万里三次拜访才得以见面。
5.正心诚意:张浚勉励杨万里学习的道德观念,杨万里终身服其教。
6.临安府教授:杨万里曾任此职,但未赴任。
7.丁父忧:指杨万里父亲去世,回家守丧。
8.隆兴府奉新县:杨万里曾任知县,治理有方。
9.陈俊卿、虞允文:南宋名臣,曾荐举杨万里。
10.国子博士:杨万里曾任此职。
11.张栻:南宋名臣,曾任侍讲,杨万里曾上书留任。
12.潮、惠二州:杨万里建议在此筑外砦,以镇贼之渠和扼贼之路。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训练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训练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20南京)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闽有带鱼[明]谢肇淛闽有带鱼,长丈余,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①.然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洁。
尝有一监司,因公事过午归,馁甚,道傍闻香气甚烈,问何物,左右以带鱼对,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②之,大称善,且怒往者之不市也。
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人之嗜好无常如此。
吴江顾道行先生亦嗜闽所作带鱼鲊,遇闽人辄索,而闽人贱视此味,常无以应之也。
(选自《五杂组》,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4月版,题另加)[注]①不以登俎(zǔ):意为上不了台面。
②啖(dàn):吃。
(1)米豆念上文,对画直线句的停顿总拿不准,念了四遍,你告诉她是正确的。
A.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B.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C.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D.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2)米豆用波浪线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她理解。
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3)小轩向你提了个问题:“闽人轻贱的带鱼,监司却念念不忘,这说明什么道理啊?”你谈了自己的思考。
【分析】译文:闽地有带鱼,有一丈多长,没有鱼鳞而且有腥味,是众多鱼中最贱的,献给客人上不了台面。
然而其中有人把带鱼用油煎了,味道很香。
曾经有一个监司,因为公事过了正午回来时,十分饿了,道路旁边闻着香气十分浓烈,问是什么东西,近旁侍候的人回答说是带鱼,立即命令随从去老百姓家去取已经煎好的带鱼带到自己的家里吃,十分称赞好,而且怒斥为什么不拿到市场去卖。
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
人的喜好像这样变化不定,吴江顾道行先生也喜好闽地所腌的带鱼,遇到闽人就索要,而闽人轻视带鱼的味道,经常没有人答应他。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停顿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经典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真题卷
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1.(2019淮安)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③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④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⑥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⑦;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注释】①汝曹:你等②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
③龙伯高:名述,字伯高。
④杜季良:名保,字季良。
⑤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恶。
⑥谨敕:谨慎端整。
⑦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鹅:鹜:鸭子。
⑧郡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申父母之戒(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②意与日去.③乐.人之乐④数郡毕.至(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③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4)“静”对于做人与学习有挪些意义?请根据【甲】文内容简要概括。
(5)这两篇诫勉子侄的书信有不少说理技巧,请说说你从学到了哪些。
【分析】参考译文:【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整合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训练
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1.(2019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宦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躬.耕于南阳②先主器.之③先主遂诣.亮④孤不度.德量力(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②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三顾茅庐”这一史实,诸葛亮为何要在“三顾”“三往”后才见刘备?【分析】参考译文:【甲】我原本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
只想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身。
先帝不因为我卑微鄙陋,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
向我询问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动奋发,而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
后来遭遇失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
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
【乙】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
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真题卷
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1.(2019常州)阅读两组文言选段,完成各题。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乙我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慍见曰:“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⑦矣。
”(《史记•孔子世家》)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注释】①拜礼:拜见并接受聘礼。
②中诸侯之疾:切中诸侯的弊病。
③所设行:措施和作为。
④用事:当政,掌权。
⑤徒役:服劳役的人。
⑥穷;走投无路、困厄。
⑦滥:不加节制,乱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曲肱.而枕之②威武不能屈.③军.于城父④士不可以不弘毅..⑤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3)在陈蔡被围,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孔子为什么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请结合甲乙两部分材料加以综合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史·杨万里传》析读杨巴金《宋史·杨万里传》原文: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
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
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浚入相,荐之朝。
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
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
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
迁太常博士,寻升丞兼吏部右侍郎官,转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
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
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
请于潮、惠二州筑外砦,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
俄以忧去。
免丧,召为尚左郎官。
淳熙十二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曰:“臣闻言有事于无事之时,不害其为忠;言无事于有事之时,其为奸也大矣。
南北和好逾二十年,一旦绝使,敌情不测。
而或者曰:彼有五单于争立之祸。
又曰:彼有匈奴困于东胡之祸,既而皆不验。
道途相传,缮汴京城池,开海州漕渠,又于河南、北签民兵,增驿骑,制马枥,籍井泉,而吾之间谍不得以入,此何为者耶?臣所谓言有事于无事之时者一也。
或谓金主北归,可为中国之贺。
臣以中国之忧,正在乎此。
此人北归,盖惩创于逆亮之空国而南侵也。
将欲南之,必固北之。
或者以身填抚其北,而以其子与婿经营其南也。
臣所谓言有事于无事之时者二也。
臣窃闻论者或谓缓急,淮不可守,则弃淮而守江,是大不然。
昔者吴与魏力争而得合肥,然后吴始安。
李煜失滁、扬二州,自此南唐始蹙。
今曰弃淮而保江,既无淮矣,江可得而保乎?臣所谓言有事于无事之时者三也。
今淮东、西凡十五郡,所谓守帅,不知陛下使宰相择之乎,使枢廷择之乎?使宰相择之,宰相未必为枢廷虑也;使枢廷择之,则除授不自己出也。
一则不为之虑,一则不自己出,缓急败事,则皆曰:非我也。
陛下将责之谁乎?臣所谓言有事于无事之时者四也。
且南北各有长技,若骑若射,北之长技也;若舟若步,南之长技也。
今为北之计者,日缮治其海舟,而南之海舟则不闻缮治焉。
或曰:吾舟素具也,或曰:舟虽未具而惮于扰也。
绍兴辛巳之战,山东、采石之功,不以骑也,不以射也,不以步也,舟焉而已。
当时之舟,今可复用乎?且夫斯民一日之扰,与社稷百世之安危,孰轻孰重?事固有大于扰者也。
臣所谓言有事于无事之时者五也。
陛下以今日为何等时耶?金人日逼,疆场日扰,而未闻防金人者何策,保疆场者何道?但闻某日修某礼文也,某日进某书史也,是以乡饮理军,以干羽解围也。
臣所谓言有事于无事之时者六也。
臣闻古者人君,人不能悟之,则天地能悟之。
今也国家之事,敌情不测如此,而君臣上下处之如太平无事之时,是人不能悟之矣。
故上天见灾异,异时荧惑犯南斗,迩日镇星犯端门,荧惑守羽林。
臣书生,不晓天文,未敢以为必然也。
至于春正月日青无光,若有两日相摩者,兹不曰大异乎?然天犹恐陛下不信也,至于春日载阳,复有雨雪杀物,兹不曰大异乎?然天犹恐陛下又不信也,乃五月庚寅,又有地震,兹又不曰大异乎?且夫天变在远,臣子不敢奏也,不信可也;地震在外,州郡不敢闻也,不信可也。
今也天变频仍,地震辇毂①,而君臣不闻警惧,朝廷不闻咨访,人不能悟之,则天地能悟之。
臣不知陛下于此悟乎,否乎?臣所谓言有事于无事之时者七也。
自频年以来,两浙最近则先旱,江淮则又旱,湖广则又旱,流徙者相续,道殣相枕②。
而常平之积,名存而实亡;入粟之令,上行而下慢。
静而无事,未知所以振救之;动而有事,将何以仰以为资耶?臣所谓言有事于无事之时者八也。
古者足国裕民,惟食与货。
今之所谓钱者,富商、巨贾、阉宦、权贵皆盈室以藏之,至于百姓三军之用,惟破楮券尔。
万一如唐泾原之师,因怒粝食,蹴而覆之,出不逊语,遂起朱泚之乱,可不为寒心哉!臣所谓言有事于无事之时者九也。
古者立国必有可畏,非畏其国也,畏其人也。
故苻坚欲图晋,而王猛以为不可,谓谢安、桓冲江左之望,是存晋者,二人而已。
异时名相如赵鼎、张浚,名将如岳飞、韩世忠,此金人所惮也。
近时刘珙可用则早死,张栻可用则沮死,万一有缓急,不知可以督诸军者何人,可以当一面者何人,而金人之所素惮者又何人?而或者谓人之有才,用而后见。
臣闻之《记》曰:‘苟有车必见其式,苟有言必闻其声。
’今曰有其人而未闻其可将可相,是有车而无式,有言而无声也。
且夫用而后见,非临之以大安危,试之以大胜负,则莫见其用也。
平居无以知其人,必待大安危、大胜负而后见焉。
成事幸矣,万一败事,悔何及耶?昔者谢玄之北御苻坚,而郗超知其必胜;桓温之西伐李势,而刘倓知其必取。
盖玄于履屐之间无不当其任,温于蒱博不必得则不为,二子于平居无事之日,盖必有以察其小而后信其大也,岂必大用而后见哉?臣所谓言有事于无事之时者十也。
愿陛下超然远览,昭然远寤。
勿矜圣德之崇高,而增其所未能;勿恃中国之生聚,而严其所未备。
勿以天地之变异为适然,而法宣王之惧灾;勿以臣下之苦言为逆耳,而体太宗之导谏。
勿以女谒近习之害政为细故,而监汉、唐季世致乱之由;勿以仇雠之包藏为无他,而惩宣、政晚年受祸之酷。
责大臣以通知边事军务如富弼之请,勿以东西二府异其心;委大臣以荐进谋臣良将如萧何所奇,勿以文武两途而殊其辙,勿使赂宦者而得旄节如唐大历之弊,勿使货近幸而得招讨如梁段凝之败。
以重蜀之心而重荆、襄,使东西形势之相接;以保江之心而保两淮,使表里唇齿之相依。
勿以海道为无虞,勿以大江为可恃。
增屯聚粮,治舰扼险。
君臣之所咨访,朝夕之所讲求,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
庶几上可消于天变,下不堕于敌奸。
然天下之事,有本根,有枝叶。
臣前所陈,枝叶而已。
所谓本根,则人主不可以自用。
人主自用,则人臣不任责,然犹未害也。
至于军事,而犹曰‘谁当忧此,吾当自忧’。
今日之事,将无类此?《传》曰:‘水木有本原。
’圣学高明,愿益思其所以本原者。
”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
宫僚以得端人相贺。
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
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
”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
历枢密院检详,守右司郎中,迁左司郎中。
十四年夏旱,万里复应诏,言:“旱及两月,然后求言,不曰迟乎?上自侍从,下止馆职,不曰隘乎?今之所以旱者,以上泽不下流,下情不上达,故天地之气隔绝而不通。
”因疏四事以献,言皆恳切。
迁秘书少监。
会高宗崩,孝宗欲行三年丧,创议事堂,命皇太子参决庶务。
万里上疏力谏,且上太子书,言:“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一履危机,悔之何及?与其悔之而无及,孰若辞之而不居。
愿殿下三辞五辞,而必不居也。
”太子悚然。
高宗未葬,翰林学士洪迈不俟集议,配飨独以吕颐浩等姓名上。
万里上疏诋之,力言张浚当预,且谓迈无异指鹿为马。
孝宗览疏不悦,曰:“万里以朕为何如主!”由是以直秘阁出知筠州。
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
入对,言:“天下有无形之祸,僭非权臣而僭于权臣,扰非盗贼而扰于盗贼,其惟朋党之论乎!盖欲激人主之怒莫如朋党,空天下人才莫如朋党。
党论一兴,其端发于士大夫,其祸及于天下。
前事已然,愿陛下建皇极于圣心,公听并观,坏植散群,曰君子从而用之,曰小人从而废之,皆勿问其某党某党也。
”又论:“古之帝王,固有以知一己揽其权,不知臣下窃其权。
大臣窃之则权在大臣,大将窃之则权在大将,外戚窃之则权在外戚,近习窃之则权在近习。
窃权之最难防者,其惟近习乎!非敢公窃也,私窃之也。
始于私窃,其终必至于公窃而后已。
可不惧哉!”绍熙元年,借焕章阁学士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
会《孝宗日历》成,参知政事王蔺以故事俾万里序之,而宰臣嘱之礼部郎官傅伯寿。
万里以失职力丐去,帝宣谕勉留。
会进《孝宗圣政》,万里当奉进,孝宗犹不悦,遂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
朝议欲行铁钱于江南诸郡,万里疏其不便,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不赴,乞祠,除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自是不复出矣。
宁宗嗣位,召赴行在,辞。
升焕章阁待制、提举兴国宫。
引年乞休致,进宝文阁待制致仕。
嘉泰三年,诏进宝谟阁直学士,给赐衣带。
开禧元年召,复辞。
明年,升宝谟阁学士,卒,年八十三,赠光禄大夫。
万里为人刚而褊③。
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
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嘱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④。
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
”侂胄恚,改命他人。
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
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
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
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
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赐谥文节。
子长孺。
【注释】①辇毂:读niǎngǔ,皇帝的车舆,引申为京都、帝都。
②道殣相枕: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
殣,读jìn,饿死。
③褊:读biǎn,通“惼”,指气量狭小,急躁。
④掖垣:唐时指门下、中书两省,因其分别在禁中左右掖,故称。
后常称类似的中央部门。
【考析】本文录自《宋史》卷433之《儒林(三)》。
杨万里的诗文、气节均闻名遐迩,《宋史》编修官将其列入《儒林》,是因其诗文更享有盛名。
清代袁枚说:“诗有音节清脆,如雪竹冰丝,非人间凡响。
皆由天性使然,非关学问。
在唐,则青莲一人,而温飞卿继之,宋有杨诚斋,元有萨天锡,明有高青邱”;全祖望亦说:“卓然不惑者,则诚斋之《易传》乎……中以史事证经学,尤为洞邃”。
可见历代文人对其诗文评价甚高。
据湴塘村光绪版《忠节杨氏总谱·湴塘延宗公派总图》载:“万里,芾公子,行五五,字廷秀,号诚斋,母毛硕人,出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丁未九月廿二日子时,绍兴庚午(1150)以书经举于乡,癸酉再举(指1153年冬赴省试),甲戌(1154)成进士,历官通奉大夫、宝谟阁学士、庐陵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累赠少师、金紫光禄大夫,谥文节,著《诚斋全集》一百三十三卷,《易传》二十卷,诗策行世,其生平行实具详《宋史·传》中,薨于开禧二年(1206)丙寅五月八日午时。
闻韩侂胄擅开边衅,愤惋不食,手书八十四言,掷笔落坐而抛。
葬本里污泥塘莲花形,墓载《县志》”。
细读本文倒数第三段中“卒,年八十三”之句,可知其叙述有误。
理由为:诚如文中所述杨万里是开禧二年(1206)去世,学界对此均无异议,假如杨万里“年八十三”的话,那么其出生年应是宣和六年(1124)。
但是,杨长孺《诚斋杨公墓志》载:“先君于建炎元年(1127)丁未岁九月二十二日子时生”,所记载的时间具体到出生时辰,后面又载:“书毕,隐几而殁,年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