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所体现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浅谈北派山水画代表郭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时期,复兴的儒学和注重习儒的画家所追求的都是 儒家的道德精神。郭熙的一生也是以儒家道德为人生价值取 向的。在这种复兴的儒家道德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理学道德,与 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联系在一起,包涵着深沉的宇宙意识。理学
的“格物致知”就是要求人们在对宇宙自然的观察与体认中扩 充自身的德性。
这也使得郭熙在自己的作品里也有表达,对自己作品所 要表达的意境,自己绘画的缘由都是围绕着这种细想而进行 的。
北宋理学讲究的是“生生之德”、“生生”与“立人极”、“生 生”与“为天地立心”、“生生”与“仁体”等核心问题。
宋明理学的奠基者周敦颐提出了“立人极”。周敦颐的 “立人极”尽管有着浓厚的道德意识、伦理性,但由于与天地造 化生生之德相比肩,甚至还能育万物,更有着超道德的具有普 遍意义的生命意识。有了意识,开始有了美。这种生命意识为 “立人极”走向审美具有着重大意义。
郭熙的山水画美学是在北宋理学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形成 的。北宋理学带给宋人的是充满着宇宙意识的道德追求和格 物致知的时代精神。在这种思想文化背景下,郭熙形成了把自 然审美和伦理道德追求相统一的山水画美学,忽略了郭熙山 水画美学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那到底郭熙山水画美学思想是在怎么样一个时代背景下 而形成的呢?
19
万方数据
2010年12月 Dec.201 0
文艺理论
LITERARY THEoRY
值和人生境界的探寻和追求的”人生境界理论。这种人生境界 追求不是由道德境界走向宗教境界,而是由道德境界走向审 美境界,并将审美境界确立为人生的最高境界。传统儒释道的 这种美学精神,尤其是儒释道整合形态的新型理论思潮—— 理学。
郭熙,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温县)人。熙宁
f1068—1077)问为图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创作活动旺 盛的时代正是宋神宗在位的熙宁熙林、元丰间(1068—1085 年)。工画山水寒林,宗李成法,山石用“卷云”或“鬼脸”皴法, 画树枝如蟹爪下垂,笔力劲健,水墨明沽。布置笔法独树一帜, 早年巧赡致工,晚年落笔益壮,常于高堂素壁作长松巨木、回 溪断崖、岩岫蠼绝、峰峦秀起、云烟变幻之景。神宗赵顼曾把秘 阁所藏名画令其详定品目,郭熙由此得以遍览历朝名画,“兼 收并览”终于自成一家,成为北宋后期山水画巨匠,与李成并 称“李郭”,与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并称五代北宋间山水画大 师。郭还精画理,提倡画家要博取前人创作经验并仔细观察大 自然,他观察四季山水,有“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 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如睡”之感受,在山水取景构图上,创 “高远、深远、平远”之“三远”构图法。
创作山水画,要师法传统,更重要的是师法大自然。郭熙 主张“饱游袄看”,“所经之众多”,对各地山水做精心的研究。 他说:“东南之山多奇秀,“是因为”东南之地极下,水潦之所 归,以漱濯开露之所出,故其地薄,其水浅,其山多奇峰峭壁”。 山水画创作不仅需要传统功力,需要师法自然,还需要美的冲 动,有了没的冲动,才能激起强烈的创造欲。美的冲动来源于 对山水美的关照,在山水美的关照中,发现山水自身的艺术 性,把握山水的特质和精神。然后,在美的欣赏得到满足后,便 “欲夺其造化”,而进行创作。把山水座位有机生命来看待。古 人作画不称为技而称为道,在他们的画中不仅蕴含着哲理,还 显示着生理。
难。”千百年来,关于它的旨意,众说纷纭,难成定论。有“悼亡
万方数据
把握。《锦瑟》又是一首极美的诗,也许正是它的朦胧性、多解 性,反而为之增添了一份风姿与神韵,让爱诗之人为之痴迷,
信,又有几分无奈与失落。
为之倾倒。正是都言《锦瑟》美,谁解其中味?诗本无达诂,难得
到了诗的尾联了,我们期待着作者能卒章显志,为全诗做 同沉醉。
一个小结,然而一个“此情”以含蓄地将感情遮掩过去了。“此~
这两百多年时间,绘画美学和风格特征大体定于一尊,竭 力表现宏大的山水风光,追求崇高浑穆的美学思想。出现了郭 熙《林泉高致》为代表的画学论著,是北派山水美学的基石,在 美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影响及其深远。
北派的画家很重视章法构图。画诀的意义在于传达格法 自身的艺术美感。在绘画上,美学思想决定着绘画品级的高 下,而章法布置如同笔墨一样,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独立性,一 方面借以传达北派画家的襟怀和心灵,另一方面也烘托出壮 伟崇高的阳刚之美。
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北宋后期山水画创作的总结,以及对山水 画有关理论的概括和阐发。是继荆浩《笔法记》之后又一重要 理论著作,它和《笔法记》一样,不是靠对作品的鉴赏和文献的 记载以及个人的观想所编著的著作,而主要靠自己在创作中 的体验以及自己为了创作而对前代山水画的学习,理解所得 而编述的著作。所以,他对创作钱的思想基础和认识方法,创 作中具体技巧和意境等处理,以及创作时各方面的甘苦体会 更加深刻,更加实际。
郭熙的《林泉高致》的美学思想对后世起到了很大的影 响。
—}誓}■}■}■皇j|}省}薯}薯}■}jI}·●-}!I-}坐妇j蟹■}妇蕾簟jk■}jk■}蕾}■e蕾e—喀jkj妇■t誓士蕾}叠}■}薯}薯}·j●}坐蕾}坐嘈}啦薯拿■}·蕾}蠹
(上接第18页)么隐晦曲折,也许在那个时代里,他连尽情倾 诉的自由都没有。崔钰在《哭李商隐》中写道:“虚负凌云万丈 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也许这是对李商隐一生最好的概括。笔
在郭熙的作品《关山春雪图》中。表现雪峰直插云际,层峦 叠嶂,覆雪皑皑,山腰阁楼里水磨涧水带动;使肃穆宁静的画 境顿添欢快活泼之感。画中长峰巨石,重峦叠嶂,均银装素裹。 松植树立,山腰里一片楼观,也披上了银装。画面给人一种高 深健的清爽静温之感。画下部署:“熙林壬子二月,奉王旨画关 山春图之雪,臣熙进。”在这一幅画整个的一个表达思想及其 郭熙的一个创作理念,跟北宋理学是分不开的。
郭熙的《林泉高致》画论里面所体现出的美学思想系统可 以化为四个部分:“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的审美功能论;涵养 “林泉之心”的审美修养论;“身即山川而取之”的审美观照论;
“仰看自云腑听流水”的审美境界论。这四个方面大体上概括 了郭熙《林泉高致》中的主要美学思想。“不下堂筵,坐穷泉壑”
的审美功能论从人性论的层次上揭示了自然审美与伦理道德 追求的统一。“丘园养素”和“君亲之心”都是生命的本性需求。 一个完整的人应该在自然中感受生命的存在,使自己的自然 本性得到自由发展;也应该在社会中尽到自己的责任,使自己 的社会本性得到发展。山水画的审美应该而且也可以同时满 足这两种需要。因为山水之美是一种发现,而非一种存在。只 要审美者具有发现山水之美的“林泉之心”就可以不必隐逸到 山水之中而是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山水之乐。正是因为山水 之美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林泉之心”,郭熙涵养“林泉之心” 的审美修养论主张画家的修养在于审美者德性心灵的扩充。
审美境界理论是朱熹美学思想的核心问题。审美境界说 到底就是人的生命意识的流程及其特定的精神状态。美学的 意义在于Biblioteka Baidu人的解读,美只因人而存在。人的存在无非是在两 个基本维度展开,即自然性与精神性。精神性方面宗教、道德、 审美又是其基本层面,对人的精神领域的挖掘是中国哲学的 特点。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在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中具有核 心地位。其原因就在于“人生论是中国哲学之中心部分”。这 种强大的人文背景与基础,使我们有理由说,“中国传统是一 种人生美学”,“是以人为中心,基于对人的生存意义、人格价
文艺理论
UTERARY THEoRY
艺术广角
中国山水画所体现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浅谈北派山水画代表郭熙
徐征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摘要:以北派山水画代表郭熙为墓础,论述了中国山水画所体现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阐释了山水画的审美
境界。
关键词:郭熙;北宋理学;林泉高致;美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3—0019—02
晚明董其昌讲山水画分为南宗和北宗,北宗以李思训为 始祖,经南宋马夏,至明朝的浙派,知道他的生活的明朝末年。 南北宗大致相当于优美和壮美,从绘画美学的角度出发考虑 的。这里的“北派山水画“代表不同于”北宗“,是指的从唐五代 到北宋末年之间的山水画。这里所说的北方山水画派,导源于 荆浩,后出现了李成,范宽,郭熙,王希孟等山水画大家,至宋 室南迁而结束,伺候虽然仍有些影响,但终究是衰微之极了。 北派山水诸家大致活动在中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及其附近 地区。他们共同的特征,是以表现北方山水的雄壮而著称,势 大力沉,尚崇高而卑文秀。构图上以前期的全山大幅向后期的 平远景致变化,但无论是青绿还是水墨,都不失磅礴中正之 气。
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等等。在诸多的观点中,本人比 较倾向于“自伤身世说”,认为这样解读,对诗意的把握会更深 刻些,本文也就是依此来解读《锦瑟》的。<锦瑟》是一首难懂的
者也为李商隐做了首绝句:“玉掩深山珠落海,牛李党争困一 诗,它多处用典,情感隐晦曲折,加之意境艨胧,让人着实难以
生。有才有情真名士,无依无靠世难容。” “沧海月明珠有沮,蓝田日暖玉生烟”,有几分自尊与自
郭熙原本是~个民间画家,经人介绍进入宫廷,开始了他 跻身一流大画家的第一步。进入宫廷深得宋神宗的器重。在宫 廷里大量绘制屏壁,熙林七年时已成“独绝“,从宋神宗即位起
的十八年里.确实是郭熙一生里最风光也是最有成就的时期。 郭熙的山水画,早年工致巧赡,晚年转为雄壮。 郭熙的《林泉高致》是在山水画高度成熟之后产生的,它
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当时已是无限的迷惘,人生
参考文献:
暮年,重拾过往,岂不更是惘然、凄然!读到此,雾蒙蒙的悲意
【l】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将我们环绕,挥之不去,不绝如缕。
【2】周啸天.隋唐五代诗词鉴赏【M】.成都:l玛J11人民出版社,2003
清代大学者大文人王士祯曾感慨道:“一曲《锦瑟》解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