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精选试题1、名著阅读(2分)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

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________________》,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________________》。

2、名著阅读。

(5分)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

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

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

以上语段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姓名是什么?其中“他”是指谁?从语段内容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名著阅读。

(3分)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预言“红色革命必将胜利”,请结合下面三则材料,分别分析斯诺提出这个预言的依据。

[材料一]朱德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

[材料二]“红军对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有挨过打,”“老表”说,“这里大家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

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是抗日的。

这样的军队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呢?”[材料三]《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测试卷及答案(word文字版)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测试卷及答案(word文字版)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1、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作品。

B.《红星照耀中国》通过访谈和对话,搜集了大量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首次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C.《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卷,展示了他们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面貌。

D.《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

2、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作品,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B.《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卷,展示了他们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C.《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D.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唯独对长征表达了鄙夷之意,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

3、下列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 分)A.这部著作真实记录了斯诺从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B.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C.《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D.《红星照耀中国》写道: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日,红军进入了陕西西北的富庶的毛儿盖地区,同四方面军和松潘苏区会合。

课外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专题复习训练题及答案

课外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专题复习训练题及答案

课外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专题复习训练题及答案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专题复习精练题1.下列关于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还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C.埃德加·斯诺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D.1936年,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2.请写出《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中最喜欢(敬佩)的红军,并简要说说这个人物带给你的启示、感受。

最喜欢(敬佩)的红军:这个人物带给你的启示、感受:3.名著阅读。

(4 分)材料1 他是在红色区城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一一胡愈之材料2 1936年,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这些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一本书。

(1)材料中的“他”是谁? (2 分)(2 )“他”写成的这本书的书名是什么? 曾易名叫什么? (2 分4.名著阅读。

4分《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________(作者)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的________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________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和考察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地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________的真实情况。

5.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整本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习题训练含答案

【整本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习题训练含答案

【整本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习题训练含答案一、名著阅读。

(3分)当他和我沿着安静的小路,经过芝麻田和小麦田,走回百家坪的时候,任何关于“红色土匪”的那些形容词,都不适合用到他的身上。

恰恰相反,他似乎真正是充满了愉快和生命的爱恋,像神气活现地跟在他旁边的“红小鬼”一样,他的手臂正靠着“红小鬼”的肩膀。

他在南开读书的时候,生得很俊秀,身材苗条,如今他似乎还有那种风度。

(1)以上文段选自名著________,文中“他”是_______(人名)。

(1分)(2)从文段中你体会到了他的哪些可贵品质或精神?(2分)(1)《红星照耀中国》;周恩来(2)爱护士兵,平易近人;生机勃勃,热爱生命;生活朴素,温文尔雅。

(写出两点即可)二、点赞“红星”,品评人物形象。

(4分)“红星”1:他面容瘦削,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

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红星”2: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

①根据以上文段信息,写出这两位“红星”人物的姓名。

(2分)【甲】“红星”1:___________ 【乙】“红星”2:___________②从以上“红星”人物中选一位,结合原著中该人物事迹品评人物形象。

(2分)(2)(4分)①(2分)【甲】毛泽东【乙】周恩来【评分标准:每空1分】②(2分)示例:【甲】毛泽东,他的财物只有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同每个人一样,在退学后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坚持自学,研读群书,由此可以看出他生活俭朴、勤奋好学等品质。

【乙】周恩来,第一次与作者见面时用英语打招呼,为他规划采访行程,揽着红小鬼的胳膊在乡间散步,体现出周恩来平易近人、热心周到的品格。

【评分标准:事迹1分,评价1分。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测试卷及答案(word文字版)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测试卷及答案(word文字版)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1、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作品。

B.《红星照耀中国》通过访谈和对话,搜集了大量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首次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C.《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卷,展示了他们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面貌。

D.《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

2、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作品,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B.《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卷,展示了他们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C.《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D.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唯独对长征表达了鄙夷之意,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

3、下列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 分)A.这部著作真实记录了斯诺从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B.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C.《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D.《红星照耀中国》写道: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日,红军进入了陕西西北的富庶的毛儿盖地区,同四方面军和松潘苏区会合。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测试卷及答案试题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测试卷及答案试题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测试卷及答案试题一、选择题1.根据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积累,完成下表。

2.填空我一边和他谈着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他讲英语有点迟缓。

但相当准确。

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

这使我感到惊讶。

选文中“他”是_____,请列举与“他”有关的主要事件(写一件即可)___________。

3.名著导读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

A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我是A,”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即使你是朱总司令,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该段文字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文中的“A”_________(填人物名字)。

4.阅读下面的语句,按要求作答。

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

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章“战争与和平”)上面语句中的“他们”被埃德加·斯诺亲切地称为“_________”。

“他们”在书中表现出怎样的特点?____________5.《红星照耀中国》是_____国人_____(作者)写的,曾易名为《_____》。

6.填空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

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

(完整版)《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竞赛(答案)

(完整版)《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竞赛(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竞赛(答案)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一、填空题 (2*6=12)1。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作者是哪个国家人_________(国籍),采访时间_____________,书名的曾用名______________,主要采访地点________________。

2。

红军游击战的口号是:敌进我退,_____________________,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答案:1.埃德加·斯诺、美国、 1936年、《西行漫记》、陕甘宁边区2.敌驻我扰二、单选题 (4*7=28)1.《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斯诺可能报道了( A )A.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C.台儿庄战役胜利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2. 红军长征一共爬过多少座山脉,渡过多少条河流?( B )A.18 ,26 B.18 ,24 C.12 ,26 D.12 ,243. 经红军长征一共经过多少个省份,占领过多少座大小城市?( C )A.10 ,62 B.18 ,72 C.12 ,62 D.10 ,244。

红军长征共突破多少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多少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C )A.12 ,6 B.10 ,8 C.10 ,6 D.12 ,185. 东北军与共产党之间的协议的第一步执行是什么( D )A.实行孙中山遗嘱B.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C.立即停止内战,采取武装抗日政策D.停止陕西境内的战事,双方未经通知对方都不得调动兵力。

6. 蒋介石对红军进行了几次“围剿”?( B )A.四次 B.五次 C.六次 D.七次7。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时间是哪年到哪年( B )A.1921—1924年 B.1924—1927年C.1927-1930年 D.1930-1933年三、多选题 (5*12=60)1。

语文语文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试题含答案

语文语文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试题含答案

语文语文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试题含答案一、名著阅读题1.名著阅读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点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是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1)本段文字选自,这是国作家斯诺的一部纪实作品,选文中的A是。

(2)斯诺在那一刹那间对A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斯诺对他还进行过其它评价,请说说斯诺对A的其他两个印象......。

2.阅读过《红星照耀中国》后,你最敬佩的红军将领是哪一位?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其性格特征。

3.在《红星照耀中国》“读书交流活动”前,小虞绘制了红军长征路线图,并标注了重大事件。

为在交流时同学间进行阅读“互考”,将①②③处的相关内容隐去了,你能正确地填上去吗?(1)小虞按照“聚焦透视——读事件”的方法,重点阅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长征》,绘制了思维导图(路线图),并摘录了书中四段文字(见链接材料)。

左边“路线图”中隐去内容分别对应链接材料中的哪一项?重要事件①对应链接材料__________段文字;重要事件②对应链接材料__________段文字;(2)小虞又按照“深度观察——读思想”的方法,结合链接材料深入思考,总结出红军长征胜利的几个关键原因③__________。

(链接材料)A.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重“征”富人,解放许多“奴隶”,宣传“自由、平等、民主”,没收“卖国贼”(官僚、地主、税吏)的财产,把他们的财物分配给穷人。

现在有千百万的农民看到了红军,听到了他们讲话,不再感到害怕了。

B.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练习(含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练习(含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练习(含答案)一、名著阅读题1.名著阅读。

①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顴骨凸出。

②他是湖南“富”农的儿子,但主要奢侈品是一顶蚊帐。

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地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一包括两套布制服。

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他甚至用辣椒夹着馒头吃。

除此,对于吃的东西就很随便。

以上内容皆出自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文段中的“他”是_______(人名),从第②选段中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

2.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两个版本的封面。

请结合原著,选择其中一个版本的封面,从内容上简要分析其设计意图。

3.名著阅读。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

我在一刹那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1)以上文字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他”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他具有的优秀品质(至少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1)《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对党内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了精准的点评,请根据作者的点评说说以下的“他”分别指谁,并简要说说他们各自的性格。

(任选一个作答)A.他是“东方和西方的军事权威机构公认的现代最有才华的军事战略家之一”。

B.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2)《昆虫记》“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说说“蟋蟀”给你较大触动的有哪些方面?5.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练习题一、选择题1.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D )A、国民革命军北伐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C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D )A、51周年B、61周年C、71周年D、81周年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B )A、五四运动B、红军长征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 5.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B )A、八一三事变B、西安事变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二、简答题1、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答: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2、代议制苏维埃政府结构是怎样的?答:从最小的单位村苏维埃开始建立的,上面是乡苏维埃、县苏维埃、省苏维埃,最后是中央苏维埃。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训练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物是。

2. 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 月到苏区临时首都 (今陕西志丹县)采访了毛泽东并搜集到有关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后约20天后斯诺一行到达红军西方野战军司令部所在地——(今宁夏同心县)受到红军的热烈欢迎。

、聂荣臻、左权等人在一个场院上为他们举行了欢迎大会。

3.《西行漫记》的作者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 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4.“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的首级,可是在他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

我到屋子里以后看到里面很干净,陈设非常简单。

土炕上挂的一顶,是唯一可以看到的奢侈品。

炕头放着两只铁制的文件箱,一张木制的小炕桌当作。

哨兵向他报告我到来的时候,他正伏案在看电报。

”5. 《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和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6.1937年10月英国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该书书名为《》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

1938年2月在上海出版中译本时由于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联合统一战线等情况书名改为《》。

7. 埃德加·斯诺于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和美国《》驻华战地记者。

1942年离开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日内瓦逝世。

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未名湖畔。

8.书中对的描写最为详尽,文中写到他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也是一个很不讲究外在的一个人。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训练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物是。

2. 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 月到苏区临时首都 (今陕西志丹县)采访了毛泽东并搜集到有关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后约20天后斯诺一行到达红军西方野战军司令部所在地——(今宁夏同心县)受到红军的热烈欢迎。

、聂荣臻、左权等人在一个场院上为他们举行了欢迎大会。

3.《西行漫记》的作者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 年6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4.“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的首级,可是在他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

我到屋子里以后看到里面很干净,陈设非常简单。

土炕上挂的一顶,是唯一可以看到的奢侈品。

炕头放着两只铁制的文件箱,一张木制的小炕桌当作。

哨兵向他报告我到来的时候,他正伏案在看电报。

”5. 《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和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6.1937年10月英国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该书书名为《》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

1938年2月在上海出版中译本时由于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联合统一战线等情况书名改为《》。

7. 埃德加·斯诺于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和美国《》驻华战地记者。

1942年离开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日内瓦逝世。

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未名湖畔。

8.书中对的描写最为详尽,文中写到他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也是一个很不讲究外在的一个人。

让人实在为他不拘小节的程度感到惊叹。

9、“我家分成两‘党’。

2023-2024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学期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专项训练(含解析)

2023-2024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学期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专项训练(含解析)

八年级上学期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专项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毛泽东的四件事,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带领红军成功到达陕北②欣然接受斯诺的采访③在井冈山组织秋收起义④父亲同意毛泽东单腿磕头后不再打他A.④①③②B.②①④③C.③④②①D.④③①②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书中的“大迁移”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B.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意义的四项举措是: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C.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西安事变。

D.在井冈山时的“三项纪律”是: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款子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3.下列有关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这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是按照作者“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B.本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这里的“大迁移”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C.在斯诺笔下,“他是个大个子,像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

”这个人物是朱德。

D.“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的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这是斯诺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时的印象。

4.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巧渡金沙江②强渡大渡河③四渡赤水④飞夺泸定桥A.③①④②B.③②①④C.④③①②D.③①②④5.选出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有误的一项()A.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根据地。

语文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复习题及答案

语文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复习题及答案

语文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著阅读题1.阅读过《红星照耀中国》后,你最敬佩的红军将领是哪一位?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其性格特征。

2.名著(1)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其中“大迁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法国有一个人耗尽毕生的精力来研究昆虫,这个人是_________,这本书是_________。

他常用拟人手法来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

如在他笔下,_____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_______“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

(3)有人评价林冲既“忍”又“狠”。

“风雪山神庙”的故事表现了他在一再的“忍”之后的“狠”。

请结合相关故事情节,简要谈谈这个人物在“雪夜上梁山”之后“忍”与“狠”的又一次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名著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她能给人力量,催人奋进。

面对今年的新冠疫情,有人哀叹,有人悲观,有人恐惧。

请你从下面备选名著中任选一部,提炼一种精神,并结合名著相关内容劝慰这些消极悲观的人,让他们重新燃起生活的激情。

备选名著:《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4.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两个版本的封面。

请结合原著,选择其中一个版本的封面,从内容上简要分析其设计意图。

5.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⑴斯诺在那一刹那间对毛泽东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斯诺对毛泽东还进行过其他评价,请说说斯诺对毛泽东的其他两个印象。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训练(一)及答案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训练(一)及答案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训练(一)及答案《红星照耀中国》文段阅读(一)一天午夜,我登上了一列破败不堪的火车,身上有点不舒服,可是心里却非常兴奋。

我所以兴奋,是因为摆在我面前的这次旅行是要去探索一个跟紫禁城的中世纪壮丽豪华在时间上相隔千百年、空间相距千百里的地方:我是到“红色中国”去。

我所以“有点不舒服”,是因为我身上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

用微生物的眼睛来看一下我的血液,就可以发现一支令人毛骨悚然的队伍;在我的臂部和腿部注射了天花、伤寒、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的病菌。

这五种病在当时的西北都是流行病。

此外,最近还流传着令人吃惊的消息,说淋巴腺鼠疫正在陕西省蔓延开来,陕西省是地球上少数几处流行这种风土病的地方之一。

而我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西安府。

这个地名有“西方平安”的意思,是陕西省的省会,要从北京向西南做两天两夜劳累的火车,才能到达陇海路西端的这个终点站。

我的计划是从那里向北走,进入位于大西北中心的苏区。

在西安府以北大约一百五十英里的一个市镇——洛川,当时是陕西红区的起点。

洛川以北的地区,除了公路干线两旁的几个狭长地段以及下文将要提到的几个地点外,已经全部染红了。

大致说来,陕西红军控制的地区南到洛川,北到长城;东、西两边都以黄河为界。

那条宽阔的浊流从西藏边缘往北流经甘肃和宁夏,在长城北面进入内蒙古的绥远省,然后曲曲折折地向东流行许多英里,又折而向南,穿过长城而构成陕西、陕西两省的分界线。

当时苏维埃活动的地方,就在中国这条最容易闹灾的河流的这个大河套里——陕西北部、甘肃东北部和宁夏东南部。

这个区域同中国产生地的最初疆界差未几符合,真可谓历史的巧合。

数千年前,中国人起初就是在这一带形成统一的民族的。

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由于当时所处的环境,中译文用了《》这个书名。

2、在“去西安的慢车”中作者登上了一列破败不堪的火车,为什么作者会感觉身上不惬意但是又非常的兴奋?3、联系原著,谈谈斯诺是带着哪些未获解答的问题前往“红色中国”的。

(完整版)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文段阅读及答案

(完整版)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文段阅读及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训练及答案(一)朱德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

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

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

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

朱德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

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

“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康克清谈一谈她认为她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

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朱德对弟兄们说话非常朴实,他们都能听得懂。

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们种庄稼.他常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

他非常强健,什么东西都能吃,除了大量辣椒,没有什么特别爱吃的东西,因为他是四川人。

他晚上非到十一、二点钟不睡,早晨总是五、六点钟起床。

“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

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

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天,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并不象毛泽东那样幽默。

他一般没有脾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

打仗时朱德总是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

"1、朱德在康克清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怎样?2、结合选段内容,谈谈朱德为何能造就铁打一般的军队。

3、为什么斯诺说实际上这书不是他一个人写的?(二)有一件事情使我感到迷惑.共产党人是怎样给他们的军队提供吃的、穿的和装备呢?象其他许多人一样,我原以为他们一定是完全靠劫掠来维持生活。

我已经说过,我发现这种臆想是错误的,因为我看到,他们每占领一个地方,就着手建设他们自己的自给经济,单单是这件事实,就能够使他们守住一个根据地而不怕敌人的封锁。

此外,对于中国无产阶级军队能够靠几乎不能相信的极少经费活下去,我也是没有认识的。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练习(含答案)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练习(含答案)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练习一一、选择题1.斯诺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

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 )A.西安B.吴起镇C.瑞金D.延安2.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是较早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外国记者。

1937年10月,其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引起世界轰动。

1938年2月,该书在上海发行的中文版却更名为《西行漫记》,其改名原因最有可能是( )A.凸显延安的抗战中心地位B.准确界定采访活动的区域C.便于该书在中国顺利发行D.遵循新闻采访的中立原则3.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本书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他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写作。

B.作品实际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C.这部作品的意义,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D.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作品曾易名为《长征》,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4.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作品,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B.《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卷,展示了他们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C.《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D.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唯独对长征表达了鄙夷之意,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附答案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附答案
2.你怎样理解著名新闻记者白修德对《红星照耀中国》的书评“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 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答案】2.白修德用形象的比喻肯定了《红》作为纪实作品的巨大成就以“发现新大陆”作比,通过一 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第一次让全世界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斯诺是通过采访、对话和实 地考察得来的事实,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
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朱德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
帽子。在长征途中,D.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多时候步行,似乎不知疲倦。
A.统帅都常赤脚走路,哪个战士还会抱怨生活与战斗的条件艰苦呢?
B.他视战士为弟兄,善于交流,跟他们打成一片,这句读来有画面感。 C.从侧面表现了他不拘小节、平易近人、善于听取意见的性格与品质。 D.他如此爱护部下,部下一定也爱戴他,怪不得他带的队伍战斗力强。 【答案】1.C
4/5
⑴班级准备举行“走近领袖”故事会。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突显人物特点?
请选择下面一个人物,参考目录,简要说明。(3 分)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彭德怀
⑵向斯诺学习写故事,就纪实作品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这一点,你从斯诺的写作过程 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参考目录,结合你的阅读体会,加以阐述。(4 分)
⑵斯诺通过采访红军将领、深入红军生活、对话农民、拍摄照片等方式,搜集掌握了许 多关于红色中国的真实材料;融入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客观地撰写了《红星照耀中国》这部 纪实作品。他深入一线搜集资料的方式和客观的写作态度值得我们借鉴。
攻不停,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这就 点。
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红军的先锋部队就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含答案)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含答案)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含答案)一、填空。

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____国记者__________。

(美、埃德加·斯诺)2、《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___________。

(《西行漫记》)3、《红星照耀中国》中在陕北,斯诺采访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邓发、徐海东等)4、《红星照耀中国》是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用事实说话)5、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发生的背景、发生的原因。

他判动起来的新信念。

(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6、《红星照耀中国》充满了国际主义精神。

加拿大医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不幸的是在一次战役中因细菌感染而献出了生命。

(白求恩)7、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要的通俗读物,也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它是__________________。

(《红星照耀中国》)8、斯诺对_____________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中国共产党)9、在陕北期间,斯诺还拍摄了大量苏区生活的招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如毛泽东头戴_________的半身像,一直广为流传。

(八角帽)10、《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__》,是____(国家)著名记者______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_________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全世界。

(西行漫记美国埃德加·斯诺 1936)11、《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
1.”这时,一个瘦小的年轻军官突然出现了。

他长着一脸的黑胡子,用温和的语气向我打招呼:“你好,你在找谁?”“他说的是英语,这个字符是。

2.1936年6月,埃德加·斯诺在苏区(今陕西省志丹县)的临时首府采访了毛泽东
在收集了关于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后,他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是他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名叫XXXX。

他于1928年来到中国,是几家欧美报纸在中国的记者和通讯员。

1933年4月至1935年6月,斯诺在北平新闻部兼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撰写了大量的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4.“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他的人头,但他的司令部前只有一个哨兵。

当我走进房间时,我看到它既干净又简单。

挂在土炕上的屋顶是唯一可以看到的奢侈品。

炕的尽头是两个铁文件箱和一个小木炕桌。

哨兵向他报告说,当我到达时,他正在他的办公桌前看电报。


5.《红星照耀中国》是第一本向世界介绍和传播的书。

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的影响。

这是一部写得很好、记录很好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6.1937年10月,英国伦敦的维克托·格兰茨公司首次出版了名为《这本书》的书,这本书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轰动。

1938年2月,中文
译本在上海出版,书名改为“统一战线”,因为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统一战线的情况。

1
7.抗日战争爆发后,埃德加·斯诺成为《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在中国的战地记者。

他于1942年离开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他三次访华,于1972年2月15日在日内瓦因病去世。

根据他的愿望,他的一些骨灰被埋在了中国的一个无名湖。

8.书中的描述是最详细的。

据说他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也是一个不注重外表的人。

他是多么不拘小节,真令人惊讶。

9.“我的家庭分为两个“党派”。

一方是我的父亲,是的。

聚会包括我、我的母亲、我的兄弟,有时甚至还有员工。

然而,反对派的“联合阵线”内部存在意见分歧。

我母亲提倡间接攻击的政策。

她批评任何明显的情绪表露或任何公开抵制执政党的企图,称这不是中国人的方式。


10.斯诺通过与他人的接触,改变了他对中国的认识,逐渐了解了活跃在中国西北并受到世界称赞的红军,并有了去陕北苏区接受采访的想法
11.《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地记录了我们1936年6月至10月在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实地采访中所见所闻,真实地向世界报道了中国、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的情况。

和谐是斯诺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12.特别是《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地勾勒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形
象,从政治领袖、、军事将领贺龙、彭、、徐海东、刘志丹,传奇人物邓发,到向彭问路的少先队员和自尊心很强的小记者,无不生动感人。

这些大大小小的人物的历史构成了中国现代革命历史的一个丰富的交叉部分。

13.有一次,我和一个抗日剧团一起去看演出。

我们和其他士兵一起坐在临时舞台前的草地上。

他似乎很欣赏这些表演,并带头要求唱一首最喜欢的歌。

天黑后天气开始变冷,尽管那时才八月底。

我把棉袄包得紧紧的。

演出进行到一半时,我突然发现他脱下了棉衣。

直到这时,我才看到他把棉衣放在坐在他旁边的尸体上。

14.《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纪实新闻作品。

这本书的标题意味着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