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学案

合集下载

3-2-1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3-2-1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3.2.1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标要求】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学习目标】1.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能绘制气温曲线图;2.能够依据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能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4.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气温给生产和生活所带来的影响;5.从全球气温的视角,看待气温对环境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教学难点:会判读气温曲线图【自学导航】气温的变化(阅读课本P53-55)【自主探究任务】一.气温的相关概念1. 气温是指的温度。

2. 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还需要使用、和。

3. 请读取出以下时间的气温:计算图中日平均气温:。

二、气温的观测地面气象观测测定的气温是离地面米处的气温,观测气温的仪器主要放置在中。

三、气温的变化1.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称为气温,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

2.气温的日变化读“气温日变化图”,可以看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

3.气温年变化读图可知: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____月最高,____月最低;海洋上____月最高,____月最低。

南半球与北半球____。

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____。

4.根据某地气温资料,绘出该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课堂检测】(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某校气象小组的观测数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多云天气出现在()A.5日B.6日C.7日D.8日2.这几日中,最高气温是()A.22℃B.24℃C.26℃D.28℃(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读酒泉市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A.正午12时B.约14时C.日出前后D.子夜4.气温日较差指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 学案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 学案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学案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午热晨凉,冬寒夏爽,气温在不断变化。

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年变化。

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1. 气温的日变化概念: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思考: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为什么出现在午后2时?因为空气中的热量来自地面,正午过后,太阳高度虽然降低,太阳辐射开始减弱,但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的热量仍然比地面失去的热量多,地面储存的热量继续增多,温度继续升高,地面辐射继续增强,气温也继续上升。

气温升到最高,这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午后2时左右,气温才能达到最高值。

2. 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南半球则1月最高,7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2月最高,8月最低。

一年中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气温的分布一、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温线。

二、等温线图的判读1. 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 等温线闭合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该地是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

三、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纬度因素的影响低纬地区气温高,高纬地区气温低。

因为随着纬度的升高,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逐渐减少海陆因素的影响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这是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造成的,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

地形因素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其他北半球10℃等温线,在亚洲大陆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拐弯,使得等温线向南凸出,原因是这里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

2024年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2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

2024年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2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

阅读课本找出定义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

思与学: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取获取的知识读图:计算:(8℃+ 16℃ + 12℃ + 4℃)÷4=10 ℃读图:计算:30.5℃-24.5℃=6 ℃读图:计算:25℃-(-5 )℃=30 ℃(六)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1)根据表及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步骤,绘制该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2)根据绘制的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变化特点。

探究二:气温的分布(一)等温线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直观表示世界各地的冷热状况。

认识亚历山大·冯·洪堡(二)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举一反三:根据等高线的判读方法判读等温线(三)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分析:(1)结合等温线的变化,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2)对比陆地等温线与海洋等温线的差异。

2.读世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北半球1月等温线比7月相比哪一个更密集?说明什么?小试牛刀:结合题目,完成相关内容。

为人类的科技发展点赞小组合作:读图分析:分析作答:北半球1月等温线比7月更密集,说明北半球1月气温差异比7月更大。

读图:一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3.观察1月份和7月份陆地等温线的凸出方向。

口诀简记:一陆南,七陆北难点突破:该图表示是_____半球___ 季季节的等温线的分布图,请说明理由。

(四)模拟实验用模拟实验解释海洋和陆地气温变化的差异明确步骤提出问题七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

小组合作:观看视频,了解实验做实验结合实验回答问题。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气温的变化规律,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能够运用气温资料分析地理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气温图表和数据,学生能够掌握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气温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环保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运用气温资料分析地理现象。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气温图表和数据,包括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及影响因素。

2. 准备相关地理现象的资料,如气候对农业、工业、海洋捕捞、旅游等的影响。

3. 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气温变化和相关地理现象的动态展示。

4. 安排学生课前预习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参与教室讨论。

初中地理课程《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气温的观点,掌握气温的变化规律,学会绘制气温分布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气温数据,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树立环保认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讲述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包括气温的观点、气温的变化规律以及气温的分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气温的基本知识,为后续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气温的变化规律。

2. 教学难点:绘制气温分布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季节的温度数据,引导学生思考气温的变化规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第一部分:气温的观点。

通过讲解气温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帮助学生理解气温的基本观点。

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温数据,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

第二部分:气温的变化规律。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气温数据,帮助学生掌握气温的变化规律,如年较差、日较差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教学设计《第三章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人教版七年级上教学设计《第三章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人教版七年级上教学设计《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 教材分析《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节地理课。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图表和实例,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气温的分布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了解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气温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对气温变化与分布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广泛,对于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容易产生好奇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温变化的原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表、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环境、关注气候变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2.难点:气温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如何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气温变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气温变化的原因。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4.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课件,明确教学环节和时间分配。

3.准备好地图、地球仪等教学工具。

4.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气温变化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世界各地的雪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气温会有这么大的差别?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介绍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课堂(人教版)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课堂(人教版)

课题: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气温变化的基本概念。

2.学会读气温曲线图,并能说出气温变化规律。

3.掌握并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4.掌握等温线的判读方法,学会阅读等温线图。

5.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难点:理解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每天通过各种途径能听到能看到或者听到气温这个词,到底什么是气温?气温是怎么测量出来的?二、新课讲授:(一)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概念、单位、识别气温是大气的温度,气温的单位—记做“℃”,读作“摄氏度”。

识别:温度计温度计的使用:眼睛平视思考:测量气温的工具是什么?到底怎么测量气温?什么时间测量气温呢?2.气温的测量及单位一般生活中所说的气温,是指气象观测所用的百叶箱中离地面1.5米高处的温度(因为人类活动的垂直平均范围就是离地面1.5米)。

这个温度基本上反映了观测地点(当地)的气温。

国际上标准的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

3.百叶箱的作用是?为何温度计摆放有高度要求?百叶箱的作用防止太阳直接辐射和地面反辐射以及狂风暴雨等因素对温度表的直接影响,最主要的百叶箱有自然流通的空气,温度表能感应外面空气最真实的变化。

思考:一天当中气温是如何变化的?4.气温计算(1)请读出图中4个时刻的气温值。

学生:8℃ 16℃ 12℃ 4℃(2)怎样求出日平均气温?学生:(8+16+12+4)÷4=10℃计算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将每天四个时刻的温度加起来,除以4即为日平均气温。

月平均气温:将本月每日的日均温相加,除以本月天数即为本月的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将各月的月平均气温相加,除以月数12即为年平均气温。

5.气温的变化:气温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日变化。

气温月变化:以一月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月变化。

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年变化。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气温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气温变化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b.收集并整理关于气温变化对农业、交通、服饰等方面的影响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c.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演示气温变化的原理,并撰写实验报告。
2.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后,提交纸质版或电子版,以便教师批改和反馈。
作业反馈:
1.批改学生的作业,对作业中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以便给出针对性的反馈。
2.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探讨气温对农业、交通、服饰等方面的影响,认识到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5.气温测量工具及方法:介绍气温测量工具——温度计,讲解气温的测量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气温数据的应用:教授学生如何分析气温数据,掌握气温变化趋势,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7.气温变化的成因:深入解析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气温变化的影响,理解气温变化的内在规律。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
1.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世界气温分布图,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地理实践力。
2.综合思维:分析气温分布规律及变化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名师优质教学设计(含2课时)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名师优质教学设计(含2课时)
表4.2 A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C
﹣4.9
﹣2.5
5.1
12.5
19.6
24.8
27.2
25.5
21.2
13.6
6.2
﹣2.1
表4.3 B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C
6.1
4.3
5.6
10.5
15.1
18.9
22.5
25.2
23.2
新课学习
第一部分:初识气温
1.气温的概念
【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天气预报,知道了气温是天气预报的重要内容。教师展示今天的天气预报并提问:今天的气温是多少?
【学生活动】说出当天的气温。(甲同学说16°C,乙同学说11°C。)
【小结】甲乙两位同学表述不同,因为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它是时刻在变化的,甲说的16°C和乙说的11°C是人们比较关心的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描述一个地区一天的气温还需要使用日平均气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新课导入
【展示】世界气象组织等机构2023年8月8日宣布,2023年7月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而且可能是12万年以来的最热月份。另据新华社报道,气候科学家表示,在经历了一年破纪录的冰面流失之后,南极可能正从地球的“冰箱”变成地球的“暖气片”。
【承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全球变暖的因素——气温,探究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气温的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地球表面气温分布的规律,以及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表和实例,让学生了解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掌握气温的纬度分布、海陆分布和地形分布规律。

为后续学习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

但气温分布规律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表进行分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讨论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道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理解纬度、海陆和地形对气温分布的影响。

2.学会分析气温分布图,提取有效信息。

3.提高观察、分析、讨论能力,培养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纬度分布规律2.气温的海陆分布规律3.气温的地形分布规律4.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气温分布规律。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

3.采用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表和实例,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气温分布的图表和实例。

2.制作课件,展示气温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地球表面的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分布的特点。

提问:“你们认为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展示气温分布的纬度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纬度对气温的影响。

展示气温分布的海陆规律,让学生了解海陆因素对气温的影响。

最后展示气温分布的地形规律,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实例和图表,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析,并展示讨论成果。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具体内容包括:
1.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
2.气温的测量工具及方法;
3.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
4.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气温的概念、单位、测量方法、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等基本知识,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气温变化的分析方法。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气温变化的调查活动,如收集当地气象数据,分析气温变化趋势等。
-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日常生活和家乡的影响,如水资源、农业生产、旅游等。
-鼓励学生探讨气候变化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如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
-推荐学生参加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科普讲座、竞赛和志愿者活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地图的阅读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提升学生的地理观察力:通过观察气温分布图,使学生能够发现气温分布的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2.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理解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二课时教案:2021-2022学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二课时教案:2021-2022学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二)
学案导引:
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低纬度气温,高纬度气温。

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冬季。

③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教师在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测并记录天气预报,既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献计献策,又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勤动手、勤动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情趣中学习,实现轻松学习的愿望,为实现轻松教学,快乐学习作了有益的尝试。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属于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教材通过气温分布图、气温变化曲线等资料,让学生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理解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提高学生分析地图和数据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这一知识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地图进行分析。

学生需要掌握如何阅读气温分布图,如何理解气温变化曲线,以及如何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能阅读气温分布图,理解气温变化曲线。

2.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地理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分布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影响气温变化因素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气温分布图、气温变化曲线等相关资料。

2.准备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3.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这张气温分布图,你能发现哪些特点?”。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气温变化曲线,让学生了解气温在不同季节的变化情况。

同时,提出问题:“请大家分析一下,气温变化受哪些因素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例如:“请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北极地区的气温比赤道地区低?”。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总结答案。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气温变化因素的理解。

例如:“请大家回答一下,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属于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例,向学生展示了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旨在让学生理解气温受哪些因素影响,并能够分析气温的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温这个概念,他们可能已经有所了解,但未必深入。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他们可能知道气温有高有低,但未必能够说出气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理解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

2.让学生能够分析气温变化的原因,并理解气温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

2.气温变化的原因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数据,引导学生理解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表和数据,如气温变化图、世界气温分布图等。

2.准备一些生活实例,如气温变化对农业、旅游业等的影响。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气温相关的图片,如冬季的雪景、夏季的炎炎烈日等,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变化。

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气温为什么会变化吗?它的变化规律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展示气温变化图和世界气温分布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

同时,教师可以进行讲解,阐述气温变化的原因,如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气温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每组选取一个生活实例,如农业、旅游业等,进行分享和讨论。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精选版)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精选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1、我今天的说课内容为七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第二节,七年级上册是学生接触地理的开始篇,而上册的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又是本册教学的难点之一,所以如何开好头,突破难点,抓住重点,真正让初一新生不对地理学科产生畏难情绪,是我们说课赛课的意义所在,我今天的说课题目,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相比旧的试用版教材删掉了气温与我们一个框题,其它内容基本没变,现教材框题一是气温的变化,框题二是气温的分布,相比老教材更清楚直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二者是从不同角度来讲气温,都是为今后气候及分区地理气候做铺垫,本节内容上承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下启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承上启下地逐步学习气候要素,编者的编排意图是先让学生了解天气的概况,接着再学气温和降水,最后归纳到气候的学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完后归纳总结,反过来又让其知道气温与降水就决定了世界气候的分布状况。

2、框题一的教学,教材从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两方面讲述,其中,绘制与阅读气温曲线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今后考点之一,必须认真动手绘制,避免学生一看就会,一绘就错,教材重点在于培养能力,让学生从感性的生活到理性的读绘图,该知识点与生活非常贴近,从感性到理性,让学生学会生活问题地理化,地理知识生活化,站在地理的角度看问题,学习终生有用的知识。

另外,框题二的教学,其内容涉及本节重难点,等温线内容比较抽象,可结合前面的等高线、等深线概念,利用游戏进行教学,让学生手拉手形象比喻等温线,由直观到抽象,初步形成等温线的概念,高低温中心的学习则可分散难点,结合后面山顶气温垂直分布教学,新教材等温线图比以前更复杂,而且还增加了更多的文字说明,解决好了这个难点,那么接下来世界气温的水平分布,学生通过等温线图就一目了然,通过小组探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就非常清楚的得出高低温的分布区,不过,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读图方法,例如不要忽略图的名称,特别是图例的阅读,注意图中颜色的深浅代表不同的气温等,再如红色20℃主要在赤道附近,绿色10℃主要在南北极区附近等等,对于教材新增的1月与7月气温图,我想编者是为了适应课改,更好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加入的,只不过是把地图册中的两幅图引入书中而已,没增加文字内容解读,反而减少了文字叙述,只是多了个活动设问,看编者趋势意图,是着重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增强地理学科的特点,让学生更多读图析图,善于从图中发现问题找出答案,从中归纳知识点,教师可适当引导析图,不过,不可解读过细,要因材施教,以免增重学生负担,至于气温的垂直分布,则可结合旅游爬山来教学。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新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新版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预习案1、预习目标(1)从现实生活和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学会使用气温资料,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学会阅读、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4)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

2、预习要点(1)了解等温线图的绘制原理,会阅读等温线图,分析气温分布的规律。

(2)理解气温的纬度分布、海陆分布和垂直分布差异成因。

3、达标练习(1)气温是用测量的,单位符号记作“”,读作“”。

(2)一天当中最低气温出现在。

(3)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

(4)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

(5)低纬度气温,高纬度气温。

这是因为不同的纬度接受的多少不同。

(6)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7)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月,南半球出现在月。

图为某地7(8(9)A、B两地处在陆地上的(10)判断A、B二、探究案1、要点回顾概念气温与生活影响日变化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气温的变化年变化气温曲线图的绘制与判读垂直分布气温的分布水平分布2、问题展示(1)气温影响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2)什么是气温日变化?有什么特点?(3)什么是气温年变化?有什么特点?(4)如何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5)如何判读气温曲线图?(6)气温是如何分布的?3、方法总结(1)日均温是一天中观测气温的平均值气温;月平均气温是一月内每天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年平均气温是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2)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3)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北半球陆地一年中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海洋8月气温最高,2月气温最低。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学生在学习了经纬网、半球和纬度的划分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对气温这一重要地理概念的认识。

本节内容通过介绍气温的测量单位、气温分布规律、影响气温的因素等,使学生掌握气温的基本知识,能够理解并分析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温这一概念,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出发,逐步过渡到对气温变化与分布的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气温的概念,掌握气温的测量单位和常用表示方法;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学会用气温分布图分析气温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气温分布图,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温的概念、气温的测量单位、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气温分布图的阅读与分析,气温变化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气温变化与分布的原因;3.图表教学法:利用气温分布图,直观展示气温变化与分布规律;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探讨气温变化的原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导入和分析;2.制作气温分布图和气温变化图,方便学生观察和分析;3.准备与气温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地理知识,如经纬网、半球和纬度的划分等。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主题——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世界各地的气温差异,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气温的变化。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2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2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2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属于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的第二课时。

教材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插图以及丰富的实例,向学生介绍了气温的概念、气温的测量单位、气温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能够理解气温的基本知识,掌握气温的分布规律,并能够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温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气温的概念,掌握气温的测量单位,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气温分布图,分析气温的分布规律;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温的概念,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2.难点:气温分布规律的成因,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气温的变化,理解气温的概念。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3.图表教学法:通过观察气温分布图,让学生掌握气温的分布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黑板。

3.教学素材:气温分布图、实例资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气温相关的图片,如夏季炎热的气温、冬季寒冷的气温等,引导学生思考气温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然后,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主题“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气温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学案二(人教版七年级上)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学案二(人教版七年级上)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学习目标1.掌握气温的概念及测定气温的方法。

2.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掌握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掌握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学习过程课堂评价一、慧眼识图1.气温日较差:一天中 与 的差。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

2.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均温与最低月均温的差。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陆地上 月最高, 月最低;海洋上 月最高 月最低,南半球 。

二、图说地理1.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 、 。

2.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1)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 。

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 ,高纬度气温 。

世界的寒极在 洲。

(2)同纬度地带, 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每升高100米,气温 。

参考答案学习过程绘图:以潍坊为例潍坊气温年变化曲线绘图注意事项:1.气温变化曲线为平滑的曲线2.当月的气温表示点在该月份空格的中间位置3.最后填写图名地图大发现:1.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

2.南半球等温线更平直。

原因是: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南半球多为海洋。

3.A区域气温低。

A区域为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4.略课堂评价一、慧眼识图1.最高气温最低气温14时日出前后2.7182相反二、图说地理1.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2.(1)降低高低南极(2)夏(3)下降0.6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和分布一、导入新课复习等高线图阅读要领。

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等温线图阅读要领与等高线图阅读要领相似,下面我们开始学习“气温的分布”。

二、自学导读(一)自学P52页“气温的分布”内容。

1、自学P52页图3.15及文字,完成下列要求:⑴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

通常用_______________ 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__________ 。

⑵当等温线呈封闭状态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等温线呈封闭状态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咼,表示这里是。

⑶低纬度气温________ ,高纬度气温____________ 。

主要原因是各纬度接受_________________ 的差异。

⑷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冬季夏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

⑸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____________ 。

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____________ Co2、读P52页3.16图及方框内文字说明,计算出山顶的气温用」宀门(二)读53页图3.17,或读图3.2-17回答:⑴从赤道向两极,气温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⑵图中年平均气温在20C以上的地区,同五带中__带的范围大体一致。

世界上最热的地方位于_洲,最冷的地方位于______________ 洲。

⑶图中年平均气温在-10C以下的地区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⑷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低纬度气温______________ ,高纬度气温 ________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__________ ,冬季相反。

⑸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oA. 地势低平B.平原面积广阔C. 海洋广阔D.受太阳光热均匀三、快乐点击气温的分布⑴等温线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

通常用等温线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⑵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原因①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因为随着纬度的升高,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照逐渐减少)②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由于海陆的物理性质不同造成的,陆地吸 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因此,吸收(或放岀)同样的热量,陆地和海洋的温度不一样, 因此,海陆上空大气的温度也不一样。

③ 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大致每升高 100米,气温约下降0.6 Co四、课堂巩固1. 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 5859米,山顶气温比同纬度海拔 900米处气温约低( )图 3,2-4 A. 30CB.18CC.20CD.25C2. 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B. 低纬度气温低,高纬度气温高C. 中纬度气温高3. 我国江西庐山是夏季避暑胜地因为( A. 所处纬度高,气温低 C.地势高,气温高4. 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A.同纬度地区气温都相同B.D. 各地气温高低与纬度没有关系)B. 靠近海洋,降水多,气温低D.气压低,空气上升,降水多所以气温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相同 同纬度的高山高原比平原气温高熒"五、学用方法指导1.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阅读⑴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功能:①估计一年中的最高月均温和最低月均温,计算气温的年较差。

②判断气温年变化的大小:看气温曲线弯曲程度大小,弯曲程度小,气温变化就小;反之,气温变化就大。

⑵等温线图的判图a. 等温线稠密,气温差异大;反之,气温差异小。

b. 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

c. 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洋影响显著。

d.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地势高低影响。

②在气温分布图上,比较同一纬度陆地和海洋的气温的高低。

如图 3.2 - 12,同纬度上的A、B两点, A点气温小于10C,B点气温大于10C,可知在这一纬度,海洋平均气温高于陆地,为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⑶从等温线的排列状况可以判断南北半球。

如图 3.2 - 12,由于等温线由南向北数值递减,结合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变化规律,可知这是北半球。

⑷若陆上等温线向南凸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月份应是1月份前后几个月,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冬半年(如图3.2 - 12)。

若陆上等温线向北凸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月份为7月份前后,北半球夏半年,南半球冬半年。

六、学习效果评估(一)选择题1. 根据右面的等温线图,叙述正确的是()22Tjar)4TA.表示的是北半球一月等温线的分布图B.表示的是北半球七月等温线的分布13. 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相当,在不考虑其他因素、C.表示的是南半球一月等温线的分布D. 表示的是南半球七月等温线的分布2. 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 5859米,山顶气温比同纬度海拔 900米处气温约低(A.30CB.18CC.20CD.25C3. 我国的北戴河成为夏季避暑胜地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4. 关于等温线图的判读,不正确的是(A.若等温线和纬线、海岸线或等高线大致平行,说明气温受纬度位置、海陆或地形影响明显B. —般地说,等温线较平直,反映影响气温的因素较单一C. 等温线的稀疏和密集不能说明温差大小D. 等温线向低纬方向突出时,说明突出地区的气温低于同纬度相邻地区5. 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B.低纬度气温低,高纬度气温高 C.中纬度气温高D.各地气温咼低与纬度没有关系6. “早穿棉袄,午披纱”反映的是( A.某地的气温日较差大B.某地的气温月较差大C. 某地的气温年较差大D.某地的气温年际变化大 7. 我国江西庐山是夏季避暑胜地因为( A.所处纬度高,气温低B.靠近海洋,降水多, 气温低C.地势高,气温高D.气压低,空气上升, 降水多所以气温低8. 下面表达天气的用语是( A.风和日丽,雨过天晴B.冬冷夏热,春旱秋涝C. 昆明四季如春D.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9. 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同纬度地区气温都相同B. 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相同C.气温从低纬向极地逐渐降低D.同纬度的高山高原比平原气温高10. 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有( A.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B. 北半球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没有差异C. 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广阔,气温受海陆地分布影响小,等温线大致与经线平行D. 气温的高低除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影响外,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11. 一年中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 A.气温日较差B. 气温月较差C.气温年较差D.气温季较差12. 下列对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最高气温在热带海洋上B.最咼气温在热带岛屿上 C.最高气温在23.5 ° N 附近的撒哈拉地区D.同纬度的陆地、海洋气温一样 仅考虑地势因素的情况下,当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为32C 时,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气温大致为(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气温的分布具有从北向南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B.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是一样的C. 一般来说,陆地受热快、放热慢,海洋受热慢,放热快D. 在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的气温比平原地区的气温低 16.下列叙述中,描述天气的是( )2. 一天当中最低气温出现在3. 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 __________________ 。

4. 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 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________________ 低纬度气温 ____________ ,高纬度气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是因为不同的纬度接受 ________ 的多少 不同。

6. 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_______ C 。

7. 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________ 月,南半球出现在月。

A.10C B9CC.8CD.7C14.某地气温年较差是指()A.某地一年中最高气温值与最低气温值之差值之差B.某地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D. 某地夏季的平均气温与冬季的平均气温之差A.十堰冬冷夏热B.赤道地区终年炎热多雨 少C.两极地区全年寒冷干燥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17. 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A.中午12时B.上午10时C.午后2时 18. 下列叙述中,描述天气的为( )A.全年炎热干燥B.冬冷夏热C.长冬无夏D.午后4时D.狂风暴雨19. 测得某地一日内的气温为右表,该地的日平均气温为()A.10CB.11 CC.12CD.13C20.南半球海洋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 )A. 一月B.二月C.七月D. 八月1.气温是用 ________ 测量的,单位符号记作,读作“ _____________©12-15■嚏■齐;iraa的燮比三、读图题1.读图3.2-15,回答问题:⑴A地各月气温都在______ 'C以上,气温年较差最_______ ,属于_______ 带。

⑵B地七月气温约在______ C, 一月气温约为__________ C,年温差为_________ C o⑶A B、C三地都位于 _________ 半球。

(南或北)⑴该图示意_______________ 半球某区域的等温线的分布情况。

⑵冬季等温线在陆上向______________ (高纬还是低纬)凸岀。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⑶如果A C为陆地,B为海洋,则此时是__________________ 季节。

⑷若B是亚欧大陆,那么A是 ______________ 洋,C是____________ 洋。

3. 读图3.2-18,河北石家庄I960〜2019年累计平均沙尘暴、扬沙、浮尘岀现的季节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⑴该地沙尘暴、扬沙和浮尘天气居多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⑵造成该地区沙尘暴、扬沙和浮尘现象严重的原因除了与北方土地沙漠化有关外,还与下列哪种天气有关()A.雷B.霜冻C.干旱D.洪涝R 32 -1S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