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社会学复习题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人口社会学-期末复习

人口社会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关键概念1.人口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的人口过程,研究人口的自然变动,人口的机械变动,人口的变动过程,人口变动规律,人口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相互关系及其实际应用科学的总称。

2.狭义人口学:是指研究人口的自然形成、自然变动、人口再生产过程以及及规律性。

3.广义人口学:逼近研究人口再生产过程和由人口自然构成所引发的各种自然变动,还要研究人口的机械变动和人口的社会变动。

4.人口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领域,是一门用社会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分析人口社会问题的学科。

5.人口学体系:人口学体系是人口学及其分学科的总和。

包括的学科很多。

复习思考题一.简述人口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人口再生产和人口自然变动情况及自然变动的社会经济、文化、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等社会中间变量2.影响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的各种构成(年龄、性别、民族、文化、婚姻、职业、行业等)变化的各种社会因素3.人口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劳动年龄期、育龄期、老年期)及由于每个阶段的人口各种构成变动所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4.各种人口的社会结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心理状态及其发展变化5.各种特殊人口群体(育龄人口群体、妇女人口群体、老年人口群体、贫困人口群体、残疾人口群体等)的基本状况、特征、基本需求、社会问题及其有关的社会工作6.婚姻制度、婚姻类型、婚姻状态以及以婚姻为基础的家庭类型及其划分标准,家庭在社会会生活中担负的职能及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7.人口迁移流动的类型、原因、流向、距离、时间、人员构成及由于人口迁移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一系列的社会问题8.民族人口成分及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民族成分变化,民族人口的数量、质量、婚姻家庭、各类型民族人口的社会构成及其变化,各个民族的特点,文化和生活习俗9.人口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不同社会状态下的人口特征与人口问题比较研究10.人口与社会发展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二.简述人口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2.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3.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三.简述人口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社会调查法包括:实际调查、统计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回顾性调查、跟踪性调查统计调查包括:普查、抽样调查、经常性登记调查2.个案研究法3.比较研究法包括:纵向比较法、横向比较法、整体与局部比较法、指标比较法4.因素分析法5.相关分析法6.宏观与微观分析研究法7.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法四.简述人口学与社会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人口学比较注重定量分析方法、计量技术和建立各种数学模型;社会学比较注重定性描述和推断2.人口学注重通过大量的数字统计资料和数理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人口现象,社会学注重通过实地调查研究社会现象3.人口学的基本要素:人口数量、出生、死亡、性别、年龄;社会学的基本要素:角色、类型、范围、社团群体等4.人口学注重各类人口的变量及其构成分布,社会学则利用这些变量和分布同社会变量结合起来揭示社会现象5.人口学一般侧重人口规模、构成的变化和人口预测,社会学则利用人口学中可用的模型和规律研究社会现象、现状与发展趋势。

人口社会学考试题

人口社会学考试题

人口社会学考试题1. 介绍人口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300字左右)人口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口统计学、人口构成、人口变动以及人口与社会关系的学科。

它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分析人群特征、行为和互动,揭示人口变动和人口影响社会现象的机制和规律。

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迁移、人口增长与人口减少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人口因素对社会经济、健康、教育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 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400字左右)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由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流动。

而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人口流动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增加,城市的人口规模扩大,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和服务业得到了发展和进步。

其次,人口迁移带动了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增加了城市的劳动力供给,推动了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优化和调整。

此外,人口迁移还通过消费和住房需求的增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人口流动带来了更多的购买力,推动了商业和零售业的繁荣,带动了顾客需求的增长。

同时,人口迁移还带动了住房市场的需求,激发了建筑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提升了房价和房地产市场的活力。

然而,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人口迁移导致了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引发了城市问题和社会不平等。

城市的空气质量恶化、交通拥堵、房地产泡沫、社会犯罪率上升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此外,人口迁移还导致了丧失原始生产力、城乡劳动力失衡和社会关系的断裂。

综上所述,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促进了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又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研究和管理人口迁移过程中,需要注意平衡各方利益,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以实现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3.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400字左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老龄化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趋势。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人口老龄化加剧了养老压力。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社会需要提供养老服务、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持,这对社会负担产生了巨大压力。

社会人口学

社会人口学

人口社会学目录第一编:导论一、人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1.人口2.人口社会学3.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4.人口社会学的研究意义5.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内容6.人口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二、人口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早期国外的人口思想(1)古希腊的人口思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宗教人口思想2.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人口思想(1(2(主要是他的思想,考试题)两个前提(两个原理)、两个级数、三个命题、两个抑制理论(减少人口的途径)(3)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口思想驳斥马尔萨斯人口压力的假设“两种生产”的原理人口的阶级观3.西方人口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1)早期人口社会学的思想斯宾塞杜蒙特(分析人口变化的三种途径、社会毛细管学说)涂尔干(社会分工导致了人口的增长)(2)人口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一阶段:明确把人口变量放入社会学研究中第二阶段:系统地用社会学的视角论述人口的问题第三阶段:二战之后的专题研究4.中国人口社会学思想和人口理论(1)中国传统的人口思想增值人口观:孔子、孟子、墨子适度人口思想:商鞅、韩非(2)近代人口思想梁启超的人口思想严复的人口思想(3)现代人口思想《新人口论》的主要观点:✧掌握人口数据是制定政策的关键✧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矛盾✧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意见和建议(4)中国人口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可能出简答题)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20、30年代1918,陈长藻《中国人口论》最早一部研究中国人口问题的专着(观点主要集成马尔萨斯的)1930年许仕廉《中国人口问题》,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结合1926年陈达《人口问题》,主要观点要知道(4点)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1957年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的发展第二编:人口过程人口过程是指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三者相互作用构成了当今世界人口的基本形态。

人口过程受到人口结构与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变迁,同时也影响着人口结构与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变迁。

佟新人口社会学第4版复习笔记知识点框架汇总

佟新人口社会学第4版复习笔记知识点框架汇总

第一编绪论第一章人口社会学简介一、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一方面,人口自身有其变化规律,对其研究形成了人口学和人口统计学等科学;另一方面,人口与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等诸因素相互影响和作用,研究这些相对稳定的互动关系形成了人口社会学。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人口过程和人口变迁,以及它们与各种社会力量——文化、经济和政治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1.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人口现象的社会性质表现为人口具有双重属性,既具有生物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人口的社会属性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

(1)人口的双重属性①人口的生物属性人口的生物属性也称为人口的自然属性,是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受生物规律的支配。

人口的生物属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基础,表现为人口的数量、质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人口再生产周期和生命周期等。

②人口的社会属性人类进化的历史表明,自人类产生以来,构成人口生物属性的各种生物学因素没有本质的变化;而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人口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人口的平均寿命等发生了巨变,这种变化说明了人口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

表现为三个方面:a.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

物质生产资料的发展水平(经济水平)决定着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有关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分配的制度影响,和制约人口的生物属性。

b.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的。

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包括语言、习俗、知识、信仰和全部的人文环境影响人口的生物属性。

c.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下进行的。

维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规范和控制力量影响和制约人口的生物属性。

③人口的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人是社会行动者,他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社区、家庭等一系列的社会组织、社会文化和他人,这表明人类的生物属性深受社会属性的影响和制约。

人口社会学

人口社会学

人口社会学复习题第一章人口社会学简介一、人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1、人口社会学: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用社会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人口社会问题的学科。

2、人口原含义:具有一定数量规模的人。

现含义: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生活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3、人口的双重属性①生物属性表现为个体的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的生命历程有着重要的生物学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构成了人类自身的历代繁衍和世代更替,其是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基础。

②社会属性人的各种行为,各种生物性活动都受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制约。

二、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人口社会学研究对象: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去认识、分析人口结构、人口过程、人口变迁以及它们与各种社会力量——文化、经济和政治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2、人口过程:是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的总称。

3、人口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分布状况。

包括有:人口自然结构、人口空间分布结构、人口的社会结构。

4、人口变迁:是人口过程和人口结构在时间向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分布状况。

包括有:人口制度上的变化,它既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形塑着社会变迁,又深深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三、人口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人口社会学的理论建构与研究方法:人口社会学的理论建构第二章人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一、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1、《人口原理》一书产生的背景①时代背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思想界的争鸣时期,经济发展伴随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②具体背景:丹尼尔·马尔萨斯——卢梭——高德文、孔多塞附高德文思想观点:高德文在《关于政治正义的探索》一书中从抽象的人类理性出发,认为普遍幸福的原则是人类活动的最高原则,而财产私有制违反了正义的原则,是人类贫困和罪恶的根源。

为了消除贫困,他主张重组社会,建立乌托邦社会。

2、《人口原理》的主要内容:①两个前提一是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二是两性之间的性欲是必然的,且始终保持恒状。

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1

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1

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人口过程和人口变迁,以及他们与各种社会力量——文化、经济和政治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P32、1959年,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社会学的想象力”,他认为,社会学的想象力就是掌握我们个人生活和更大的。

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社会力量之间关系的能力。

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侧面都是由更大的、看不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力量左右着。

P53、人口过程是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的总称。

从人口社会学的角度看,人们通过出生和迁入(包括国际迁入和国内迁入)进入某一社会;同时,人们通过死亡和迁出离开某一社会,这些过程本身就是人类日常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过程。

P74、人口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

P75、人口变迁是人口过程和人口结构在时间向度上的变化,它既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形塑着社会变迁,又深深地收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社会变迁有两大类,一是结构性变迁,是新体制逐步取代旧体制的变迁过程;二是突发性变迁,是原有体制的突然中断,并产生了一种全新的体制,这是一种革命。

P9 6、人口社会学的研究意义(简)p9人口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与社会学、人口学以及人类学等相关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人们认识社会和人类行为的科学链条中的一环,这一环强调对人类生育、死亡和变迁行为的研究;强调社会变迁中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和人口过程与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

陈达的《人口问题》指出“人口学者因兴趣与观点的歧异,显示不同的研究途径。

”分统计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范围。

1882年,在日内瓦卫生与人口学大会上“人口学”一词正式被使用。

人口学分为形式人口学和实体人口学。

实体人口学也叫广义人口学,是研究人口过程与围绕着它的外部过程如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等之间的互相关系的学科。

[VIP专享]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

[VIP专享]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

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题型:名词解释5X5=25;简述4X10=40;论述1X15=15;材料分析1X20=201、人口:一般用来表示具体的规模,指的是生活在一定生活生产方式下,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由一定生活(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不断运动的生活群体。

人口的双重属性(1)人口的生物属性,也称人口的自然属性,是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受生物规律的支配。

人口的生物属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基础,表现为人口的数量、质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人口再生产周期和生命周期等。

(2)人口的社会属性。

人类进化过程中,人口数量、质量、人均寿命等生物属性受社会影响发生巨变,即人口具有社会属性。

人口的社会属性表现在: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①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物质生产资料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口的生存和发展。

②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的,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包括语言、习俗、信仰等影响人口的生物属性。

③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下进行的。

表现为社会的政治力量——维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性的规范和控制力量影响和制约人口的生物属性。

2、人:是一个元概念,包括对个人和总体的理解,指的是能够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生产物质财富的高等动物;3、人口学:是研究人口发展,人口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相互关系的规律性和数量关系及其应用的科学总称。

4、人口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人口社会学是对社会上的人口事件进行社会学分析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对纷繁的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

5、生育力:是有关人类再生产的能力,指妇女生殖能力和潜能。

是一个生物学概念。

6、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数量。

是指人类现实的生育水平。

7、A、粗出生率是指某地某年平均每千人口中的出生人数。

CBRB、一般生育率(GFR) 亦称总生育率,是指一年内每1000名育龄妇女(15-49岁)生育的孩子数。

《人口社会学》第四版复习材料

《人口社会学》第四版复习材料

人口:具有一定数量、质量,生活在一定社会、地域中的人的群体。

本质属性:社会属性。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人口过程和人口变迁,以及它们与各种社会力量(文化、经济和政治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人口原理》的主要内容两个级数:人口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只能以算术级数增长三个抑制:积极性抑制:战争、瘟疫、饥荒等;预防性抑制:晚婚、避孕、流产、杀婴和节育;道德性抑制三个命题:人口增加必然地要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当生活资料增加的时候,人口总是增加;抑制人口增长的力量使现实人口与生活资料相平衡马克思、恩格斯的人口理论1、资本主义的“相对过剩人口”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两种生产”的原理3、人口的阶级观其他:斯宾塞、杜蒙特、涂尔干中国人口思想史(一)传统人口思想1、增殖人口观(农业社会)(儒家):孔子、孟子、墨子2、适度人口思想(法家):商鞅、韩非3、限制人口思想:杜佑(唐朝):《户口人丁论》,力劝朝廷吸取晋隋的经验,不可盲目增加人口,特别指出统治者的行为影响人口的多寡。

开明的统治者应该扶植人民的经济实力,不可横征暴敛。

中国的马尔萨斯——洪亮吉、汪士铎洪亮吉(清):比马尔萨斯早五年揭示了中国所面临的人口压力和人口与生活资料按两种级数增长的观点。

是第一个明确提出要注意人口增殖的学者。

汪士铎(清):人口增长的两大危害:社会动乱、素质下降马寅初的《新人口论》《新人口论》基本思想:中国人口繁殖太快,人口多,资金少,影响工业化的进程,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应该控制人口。

明确地把中国人口增长与工业化进程联系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思想。

主要观点:1.掌握人口数据是制定政策的关键《新人口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要求客观地估计中国人口增长的情况2.人口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五大矛盾:人口与加速资金积累之间的矛盾人口与提高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矛盾人口与工业原料方面的矛盾人口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人口与科学事业发展之间的矛盾3.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建议1)积极发展生产2)控制人口数量:人口普查,建立人口动态统计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宣传工作,提倡晚婚晚育(男25,女23),经济手段推行计划生育,行政手段控制人口,避孕以达到降低人口出生率的目的3)提高人口质量生育:一是生物学上的生育力,是有关人类在生产的能力;二是社会学上的生育率,是指人类现实的生育水平。

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doc

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doc

GFR 一年内出生人数同期育龄妇女人数* 1000 %0同年该年籍组归女数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题型:名词解释5X5=25;简述4X10=40;论述1X15=15;材料分析1X20=201、/ 一般用来表示具体的规模,指的是生活在一定生活生产方式下,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由一定生活(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不断运动的生活群体,人口的双直属性(1)人口的生物属性,也称人口的自然属性,是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受生物规律的支配。

人口的生物属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基础,表现为人口的数量、质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人口再生产周期和生命周期等。

(2)人口的社会属性。

人类进化过程中,人口数量、质量、人均寿命等生物属性受社会影响发生巨变,即人口具有社会属性。

人口的社会属性表现在: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①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物质生产资料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口的生存和发展,②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的.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包括语言、习俗、信仰等影响人口的生物属性。

③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下进行的。

表现为社会的政治力量——维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性的规范和控制力量影响和制约人口的生物属性。

2、是一个元概念,包括对个人和总体的理解,指的是能够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生产物质财富的高等动物:3、人口学:是研究人口发展,人口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相互关系的规律性和数量关系及其应用的科学总称。

4、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人口社会学是对社会上的人口事件进行社会学分析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对纷繁的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

5、是有关人类再生产的能力,指妇女生殖能力和潜能。

是一个生物学概念。

6、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数量‘,是指人类现实的生育水平。

7、A、粗出生率是指某地某年平均每千人口中的出生人数‘,CBR* _ 某地某年洒产年 ,] 一同期该地区年平均人口数B、一般生育率(GFR)亦称总生育率,是指一年内每1000名育龄妇女(15-49岁)生育的孩子数。

人口社会学复习

人口社会学复习

中国人口现状特点1、人口再生产类型发生根本性转变,人口总量高峰将提前到来。

2、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趋缓3、老年人口增长迅速,未来半个世纪内将迎来人口老龄化高峰。

4、流动人口居高不下,目前已临近最高峰值。

5.出生性别比经过持续攀升后,仍然在高位徘徊。

中国人口存在的问题1中国陷入“超低生育率”陷阱2“空巢”现象冲击传统家庭模式3中国社会老化的包袱越来越沉重4中国很多地方进入严重少子化时代5、男女比例失调”埋下隐患6人口素质和劳动生产率亟待提高7流动人口面临市民待遇和人口融合问题8、“户籍捆绑福利”导致社会不公9、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被歧视10 、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和社保体系滞后11、就业问题12、人口和可持续发展人口社会学:是对社会上的人口事件进行社会学分析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对纷繁的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来理解和认识人类行为和社会。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意义;1人口现象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2学习人口社会学可以更好地掌握如何从生活经验出发来建构理解宏观社会结构、制度和文化地方法,更深入地理解我们生存于其中社会和社会行动者的行为。

3人口社会学兼具揭示和批判人口问题的任务,除了描述人口现状外,还应当揭示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马尔萨斯人口经济理论核心问题:人口绝对过剩是永恒不变的人口规律理论前提:两个公理:“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基于两个公理,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殖力,比土地生产人类生活资料力,是无穷的较为巨大”,人口在无妨碍时,以几何级数增加,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增加。

三个命题第一,人口增加必须受生活资料的限制第二,生活资料增加,人口必然增加第三,占优势的人口增加力,为贫穷及罪恶所抑制,使现实人口得以与生活资料相平衡。

两种抑制马尔萨斯认为,一切社会改革都无助于解决人口问题,他主张采取抑制手段实现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平衡。

他把抑制分为“积极抑制”和“预防抑制”,所谓积极抑制是指通过贫困、饥饿、瘟疫、罪恶、灾荒、战争等手段去妨碍人口增加;预防抑制是指通过禁欲(不结婚)、晚婚、不生育等预防人口增加,也叫“道德抑制”马尔萨斯的四个结论1“人口法则”是永恒的绝对法则,适用于一切社会。

人口社会学复习题

人口社会学复习题

人口社会学复习题一、简述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人口过程和人口变迁,以及它们与各种社会力量——文化、经济和政治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1)人口过程:生育制度,死亡制度,人口迁移,人口转变。

(2)人口结构:A.自然结构包括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伤残结构。

B.空间结构包括城市和农村。

C.社会结构包括人口社会分层,婚姻家庭结构,职业结构和受教育程度等。

(3)人口变迁:人口与社会变迁,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人口史,人口质量,人口政策计划生育,人口与资源。

二、简述人口的双重属性(1)人口的生物属性,也称人口的自然属性,是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受生物规律的支配,并以此为基础构成了人类自身的历代繁衍和世代更替。

人口的生物属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基础,表现为人口的数量、质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人口再生产周期和生命周期等等。

人口的生物属性是人与其他生物所类似的属性。

(2)人口的社会属性。

人类进化过程中,人口数量、质量、人均寿命等生物属性受社会影响发生巨变,即人口具有社会属性。

人口的社会属性表现在:①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物质生产资料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口的生存和发展。

②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的,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包括语言、习俗、信仰等影响人口的生物属性。

③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下进行的。

表现为社会的政治力量——维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性的规范和控制力量影响和制约人口的生物属性。

出生,家庭、学习,学校学习,就业,婚姻,生育,退休,死亡。

三、简述死亡制度的分析框架极限寿命平均预期寿命生物因素死亡制度who where when why what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生活方式)经济因素极限寿命与平均预期寿命之间的关系,生物因素和死亡制度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死去的是什么人(死者的社会角色进行死亡率差异分析),在什么地方死(医院、家中,工作场所或者其他),在什么时间死(个体死亡的年龄或不同历史时期),以什么样的方式死亡(疾病、事故、自杀或老死进行死因分析),死亡的符号意义(死亡的文化功能),各种经济原因,文化原因主要是生活方式,各种政治原因。

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

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

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人口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生活在一定生产方式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表现为一定结构有生命的个人组成的不断运动的社会群体。

2、人口结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和社会的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

包括人口的社会结构、自然结构和空间结构。

3、人口变动一定时期和区域内人口在数量、质量上的变化情况,包括自然变动、社会变动和机械变动。

4、人口社会学是对社会上的人口事件进行社会学分析的一门学科,他通过对纷繁的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

5、生育行为导致孩子出生的各种行为以及影响和制约剩余的各种规范。

6、人口再生产新一代人不断出生,老一代人不断衰老死亡,这样一个世代更替、不断繁衍的延续过程。

7、生育制度指与人类生育过程相关的生育观念、行为规范和物质文化设备等一整套规则和文化。

8、婚姻制度男女双方按照一定方式结为配偶关系的社会规则。

9、家庭婚姻关系、收养关系或血缘关系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单位。

10、文化狭义的文化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各种意识形态的综合体属于精神层面,跟政治、经济处于同一层次。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

11、死亡率人口社会学把人的死亡视为一个生物生命过程的终结,是个体呼吸停止、心脏停止跳动及脑电波消失。

12、人口转变从传统的生产类型,经过过渡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程。

13、人口迁移人口在定居的空间位置上的变动。

14、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口区分为不同的等级序列,表现为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和不平等状况。

15、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65岁以上)的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也别是指年龄结构已属于年老型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继续上升的过程。

16、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城市人口比例上升,城市生产和生产方式不断渗透扩张的过程。

二、简答题1、人口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人口社会学复习要点

人口社会学复习要点

人口社会学复习要点人口过程:生育、死亡、迁移的总称人口社会学研究过程:1提出问题(充分了解、明确目的)2收集资料(历史资料、人口普查、相关调查)3提出研究假设,建立理论模型,进行社会学分析工业革命的人口思想:重农主义,重商主义,亚当斯密《国富论》《人口原理》人口增长快于提供人类食物的增长《新人口论》控制人口生育概念:1生物学:生育力、人类再生产2社会学:生育率、生育水平农业社会多育模式特点:1人与自然联系密切,生物因素2多种经济影响3小农经济组织生产影响,男性偏好4政治,阶级不平等生育制度:1生育观念2行为规范3物质文化设备死因死亡率:每10万人口,某种或某些死因社会角度的死因分类:1外源性2内源性3妇婴疾病4外因5其他现代性与死亡风险参量关系迁移项目:出生地、上次居住地、固定时点居住地、居住时间、迁移原因迁移者影响因素:1生命周期2职业生涯3迁移成本和收益文化适应:融入方式进入新环境1改变自我2重建原有生活和文化国际人口迁移分为:生存型、发展型国际人口迁移结构性特征:1地区性结构2二元经济格局决定经济结构3政治性4难民非法移民增加5女性移民增加6高素质移民增加人口过程:生育死亡迁移使人口繁衍的综合过程人口转变:高水平人口均衡向低水平人口均衡人口转变与现代化互为因果社会变迁:适应性、总体性、边际性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特点:1起步晚220C70年代,人口迅增3生育率不比死亡率明显4不是自发5各国特色6潜伏危机人口年龄结构: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心理学年龄:适应行为能力尺度社会学年龄:社会角色年龄分析人口老龄化须注意:1区分人口老龄化和年老型人口2不是绝对数量增加3人口转变必然结构4个体衰老比例增加5国际、学术关注性别比:同一年龄组内100女性对应男性数影响人口性别结构因素:1人口过程2文化因素(价值观、生育观念)3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条件下的卫生、医疗、社会保障制度)贫困人口测量:1市场菜篮法2恩格尔系数60%3国际贫困线标准4贫困发生率贫困人口种类:绝对、相对、主观人口再分布方式:扩散型、内聚型影响人口分布因素:1自然2历史3生产力4人口过程方方面面5经济制度6科技城市化含义:1动态:农村到城市2静态:人口比例3结构:不同规模类型城市人口分布刘易斯“二元结构发展模式”零值劳动人口中国城镇化特点:1多渠道2结构失衡3政府行政4经济发展为主要动力5城市贫困人口社会变迁:经济文化政治技术引发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变迁,最重要最本质改变包括:1文化2经济3技术(生产方式)与人口增长相关的社会冲突:1领土扩张2社会财富重新分配3社会解组涂尔干:人口压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尔萨斯:悲观人口发展战略1控制人口增长2反思发展战略3新的变量4发展中国家间接人口政策:不是为了影响人口规范和结构但结果...。

《人口社会学》复习题

《人口社会学》复习题

人口社会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人口社会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实证主义和解释主义。

2.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了一个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的概念——“社会学的想象力”.3。

自我感觉的贫困是指主观贫困。

4.邦加兹模型中提出的四个最有意义的变量是已婚妇女比、避孕、人工流产和产后不育期.5.人口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

6。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前提、两个级数、三个命题和两个抑制.7。

社会结构的基础是人口的自然结构。

8。

国际人口迁移的经济学理论主要包括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和新经济社会学理论.9。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是指生育率.10。

1957年,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提出了《新人口论》。

11.一个国家最大的国情调研是人口普查。

12.根据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解决人口过剩的两种抑制是“积极性抑制”和“预防性抑制".13.“两种生产”的原理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来的。

14.中国第一个明确提倡晚婚的人是梁启超。

15。

戴维斯和布莱克提出了影响生育率的中间变量理论。

16。

同批人出生后平均每人一生可存活的年数是指平均预期寿命。

17。

婚姻挤压是指在适婚年龄的男女两性同期群中出现的数量不平衡现象。

18。

从空间角度看,城市化过程的发展路径分为扩张型城市化理论和全球化的城市化理论。

19.中国六次人口普查的时间分别是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20。

法国社会学家和人口学家阿森·杜蒙特认为分析人口变化有三种途径:社会学方法、变迁的方法、文化的方法。

21.我国传统社会的生育模式是由死亡率控制的多育生育模式。

22。

第一个关于人口迁移的理论是由泽林斯基提出来的。

23.一般把家庭生民周期划分为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与解体6个阶段。

24。

城市发展的第三阶段是“逆城市化"阶段。

社会人口学试题及讲解

社会人口学试题及讲解
• D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促进我国城市水平的提高
• 7、处于“人口红利期”的人口结构特征应 该是( B )
• A.高少儿、低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 B.低少儿、低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 C.低少儿、高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 D.高少儿、高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
• 8、一些农村的人口老龄化比城市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D )
• B. • C.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
• D.远小于世界平均人口密度
三、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原因
• (1)传统的父系宗法(重男轻女传宗接代) • (2)体力劳动者 • (3)养儿防老 • (4)妇女地位低下 • (5)计划生育政策和二胎照顾政策
讨论:人口性别比失衡将带来 哪些社会问题?
• 1、没有竞争力的男性,会增加未婚的概率。 • 2、“骗婚”或婚姻欺诈现象会层出不穷。 • 3、青年女性尤其是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女性,
• B、1741德 约翰·苏斯米尔《神圣的秩序》 • C、1676英 威廉·配第《政治算术》 • D、1789英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
• 2、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民 族有( A)个。
• A、18 • B、19 • C、15 • D、7
• 3、世界人口日是哪一天? • A、1月11日 • B、11月7日 • C、7月17日 • D、7月11日
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C.该市因人口迁入而改变了就业结构 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 8、迁入人口对城市的负面影响可能有(D )、 •
①减轻了该市的就业压力②制约了该市的经 济发展 ③加剧了该市的环境问题 ④加大了该 市的基础设施的压力
• A. ①② B.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 (3)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 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1 )

《人口社会学》期末重点 xpq

《人口社会学》期末重点 xpq

《人口社会学》期末复习重点1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人口具有双重属性:生物属性、社会属性。

(1)人口的生物属性表现为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有着重要的生物学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构成了人类自身的历代繁衍和世代更替。

(2)人口的社会属性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

表现为三个方面。

①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

②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的。

③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下进行的。

迁,以及它们与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

也就是研究人口现象和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

3、法国社会学家和人口学家阿森·杜蒙特是人口社会学思想的主要奠基人。

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

主要是通过对生育制度、死亡制度和人口迁移和转变制度进行研究,对人口过程进行认识和分析。

研究人口过程和人口生物属性中的生物因素,以及人口社会属性中的文化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

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

以及人口生物属性中的生物因素,以及人口社会属性中的文化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

分,形塑着社会变迁,又深深地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主要是通过对人口政策、人口质量、人口资源、人口与环境等进行研究,对人口变迁进行认识和分析。

过对纷繁的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

等相关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它是人们认识社会和人类行为的科学链条中的一环,这一环强调对人类生育、死亡和迁移行为的研究;强调社会变迁中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和人口过程与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

指标和理论。

人口学虽然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但它却在人口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上独占鳌头。

人口学分为:形式人口学和实体人口学。

经济人口学、人口地理学、历史人口学、文化人类学等,是分别以人口与某一种现象之间相互关系及其数量联系为研究对象,是人口学与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社会学复习题一、简述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人口过程和人口变迁,以及它们与各种社会力量——文化、经济和政治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1)人口过程:生育制度,死亡制度,人口迁移,人口转变。

(2)人口结构:A.自然结构包括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伤残结构。

B.空间结构包括城市和农村。

C.社会结构包括人口社会分层,婚姻家庭结构,职业结构和受教育程度等。

(3)人口变迁:人口与社会变迁,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人口史,人口质量,人口政策计划生育,人口与资源。

二、简述人口的双重属性(1)人口的生物属性,也称人口的自然属性,是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受生物规律的支配,并以此为基础构成了人类自身的历代繁衍和世代更替。

人口的生物属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基础,表现为人口的数量、质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人口再生产周期和生命周期等等。

人口的生物属性是人与其他生物所类似的属性。

(2)人口的社会属性。

人类进化过程中,人口数量、质量、人均寿命等生物属性受社会影响发生巨变,即人口具有社会属性。

人口的社会属性表现在:①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物质生产资料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口的生存和发展。

②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的,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包括语言、习俗、信仰等影响人口的生物属性。

③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下进行的。

表现为社会的政治力量——维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性的规范和控制力量影响和制约人口的生物属性。

出生,家庭、学习,学校学习,就业,婚姻,生育,退休,死亡。

三、简述死亡制度的分析框架极限寿命平均预期寿命生物因素死亡制度文化因素(生活方式)经济因素极限寿命与平均预期寿命之间的关系,生物因素和死亡制度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死去的是什么人(死者的社会角色进行死亡率差异分析),在什么地方死(医院、家中,工作场所或者其他),在什么时间死(个体死亡的年龄或不同历史时期),以什么样的方式死亡(疾病、事故、自杀或老死进行死因分析),死亡的符号意义(死亡的文化功能),各种经济原因,文化原因主要是生活方式,各种政治原因。

四、简述国外人口思想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国外人口思想史发展:1、古希腊人口思想:柏拉图—适度人口思想;亚里士多德—优生、优育、优教2、宗教人口思想:①奥古斯丁—不关注人口规模,而关注人不应自杀、避孕等②阿奎那—尊重生育权利,鼓励人口增长③马丁·路德—反对禁欲主义、独身主义3、工业革命早期人口思想:重商主义—增值人口;重农主义—适度人口思想4、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抑制人口增长的力量使现实人口和生活资料相平衡(1)柏拉图的人口思想: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出城市的理想人口规模为5040人。

保持这一理想规模的办法:人口过多则鼓励移民外流或杀婴,人口过少则鼓励生育,为优生则可以使优秀男女配对繁育。

(2)亚里士多德人口思想提出:中等数量和高质量的人口,适中的国土面积,构成一个理想的城邦。

他已经认识到土地和财富的增长慢于人口的增长,考虑到维持财产平等的前提下,借助法律手段来限制人口增长,把人口问题与国家治理联系起来。

这是后来马尔萨斯《人口论》观点的起源。

2.中世纪宗教的人口思想(1)奥古斯丁人口思想:人的生命是上帝决定的。

人为避孕,流产和离婚等是不合理的。

(2)托马斯阿奎那:主张人口增殖,反对禁欲,独生。

(3)马丁路德:反对禁欲主义的独生,主张人口增殖。

基督教认为只有上帝有权支配人的生死,反对避孕、堕胎和离婚。

13世纪后由于大瘟疫使欧洲人口锐减,基督教开始鼓励人口增长,如托马斯. 阿奎那反对亚里士多德关于应当限制人口增长的观点。

3.近代欧洲即工业革命早期的人口思想(1)重商主义主张增殖(2)重农主义主张不能无限制的人口增长,土地有限,要限制人口增长。

工业革命后,贸易发展迅速,重商主义主张通过增加人口来达到国家经济和军事的富强(劳动力、税收、兵员)。

18世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主张:(1)人口增长与专业化分工之间是相互促进式发展,人口增加作为劳动者可以增加劳动力供给,刺激工业发展,作为消费者也扩大了消费市场,为政府扩大了收税的对象规模,增加了储蓄和资金,市场和资金的增长会刺激生产和劳动分工、劳动生产率,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2)劳动分工的前提是资本积累和工人数量的增加,人口的增加因此促进劳动生产率和经济的发展。

因此对人口增长持乐观态度。

(3)人口增长并非取决于社会的富裕程度,而是取决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到资本所能允许的程度后便不应再增长,否则会影响人们的收入水平(当时的北美地区)。

当时欧洲商品生产发达,海外市场广阔,而且向殖民地移民也有很大空间,所以人口对资源的压力不十分突出。

4.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的主要内容:(1)两个前提:A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条件;B两性之间的性欲是必然而且保持恒状,并导致生育成为人类的“本能”。

(2)两个级数:A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1,2,4,8,16,32…并在25年内翻一番。

(这反映了当时生育率的基本水平)B 生活资料(粮食)以算术级数增长:1,2,3,4(3)减少人口的两种途径:A积极性抑制力量——战争、瘟疫、饥荒;B预防性抑制力量——晚婚、避孕、流产、杀婴、节欲。

(4)人口波动规律:三个命题:人口增长必然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生活资料增长,人口必然增长,除非有外力限制;抑制人口增长的力量使人口与生活资料之间平衡。

规律:人口增长到事物供给的极限时,积极性和预防性力量就开始发挥作用;食物再度丰富,刺激人口增长;增长到极限时,人口再度下降,5、简述人口年龄结构的类型。

1)年轻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表明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预示着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是增长的。

其人口增长模式一般为“高—低—高”模式,主要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如朝鲜。

(2)成年型:底部与中部的宽窄基本相近,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出生率、死亡率差不多,预示着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是稳定的。

其人口增长模式一般为“低—低—低”模式,如瑞士。

(3)老年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上宽下窄)。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

这种类型的人口问题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预示着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是负增长。

其人口增长模式一般为“低—低—低”模式,一般主要存在于发达国家,如德国。

年龄结构类型老年人口系数儿童少年人口系数老少比年龄中位数年轻型 5%以下 40%以上 15%以下 20岁以下成年型 5%-10% 30%-40% 15%-30% 20-30岁年老型 10%以上 30%以下 30%以上 30岁以上6、简述人类历史上不同生育模式的特点。

1、传统农业社会生育模式:传统农业社会的生育模式代表了人类大部分时期的生育类型,农业社会的生育模式是一种死亡率导向的多育模式。

这种生育模式的特点是:①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紧密,生育行为直接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

妇女能否活到和活过生育期直接影响到生育率的高低。

因此,每个女孩能否活到15岁成为首要问题。

②各种经济因素影响生育模式。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引起人口增长,而人口增长一旦超过农业生产力能够维持的人口数量时,自然的和人为的死亡率增加,生育率再次受到死亡率的控制。

③农业社会的生产组织形式影响生育观念,男性偏好占主导,早婚、早育、多育。

以育龄妇女高频率生育来替代人口高死亡率。

社会上存在遗弃女婴的状况。

④封建专制下,存在阶级地位不平等,平民的生育模式受死亡率影响大。

2现代工业社会的生育模式,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种情况。

2、工业社会生育模式:低出生率,低死亡率;3、发展中国家的生育模式: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2)现代工业社会的生育模式,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种情况。

发达国家的生育模式的特点是:第一,死亡率导向下的生育模式消失,在低死亡率的状况,生育率明显下降。

第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影响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生育从自然型变为人为型,避孕药具的生产得以产业化。

发展中国家的生育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第一,死亡率与出生率之间非同步变化,影响死亡率的诸多因素不能同时作用于生育率的下降。

发展中国家同样享受了医疗卫生进步带来的死亡率下降。

但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那些影响生育率的各种因素没有变化,生育率依然保持原有水平,由此导致出生率的高速增长。

第二,196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率稳定下来,一些国家的生育率开始下降的趋势。

以印度为例,1995年出生率下降到29‰,但与稳定下降的死亡率相比,生育水平仍很高。

它难以抵消死亡率下降的幅度,人口依然保持增长的趋势。

第三,与传统高生育率相关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因素依然存在,是其生育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比如男性偏好的文化传统。

第四,发展中国家对高生育率的控制手段主要依赖于政府行政力量的作用。

7、简述迁移者的选择性理论。

1、生命周期上的解释:在第一个孩子出生前,最后一个孩子离家后,迁移的可能性大;2、涯业生涯上的解释:受教育水平越高,越有可能迁移;3、成本收益:追求更好的生活。

8、简述生育制度的分析框架。

生育制度是与人类生育过程相关的生育观念、行为规范和物质文化设备的一整套规范和文化。

生育率生物因素生育制度(生育观念、行为规范和物质文化设备)(生育力)社会政治力量经济水平9、简述推拉理论的基本内容。

中间障碍(距离、信息获取量、个人因素、当地因素(排外))迁出地迁入地自然环境恶化生活水平人为因素(战争、冲突、迫害)治安人文环境⏹推力:居住地存在着推动人口迁移的力量☐生存环境: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为因素:政治动荡、宗教、种族冲突、人口过剩⏹拉力:迁入地存在着吸引人口迁移的力量☐迁入地的劳动力需求和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的差距1889年,雷文斯坦图提出了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认为人口迁移存在着两种动因,两种力量的共同或单方作用导致了人口迁移:(1)居住地存在着推动人口迁移的力量:生存环境: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恶化是推动人类迁移的基本力量。

人为因素:如政治动荡、宗教、种族冲突以及人口过剩导致的收入水平下降都可能成为推动人口迁移的力量。

(2)迁入地存在吸引人口迁移的力量:迁入地的劳动力需求;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的差距。

推力因素:1.当地某种资源减少或为之支付的费用增加2.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劳动力过剩导致失业、半失业状态3.相对于其他地区经济收入水平较低4.由于政治、宗教或种族等原因而受到歧视5.破产、罢工、产业被出售或合并,或产业不能转移到其他地区6.社区受到其他职业、收入阶层或种族的“入侵”7.社区不能或很少能提供个人发展机会、就业机会或婚姻机会8.由于灾害(如洪水、火灾、旱灾、地震等)或流行疾病等,被迫从该社区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