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血管生理》PPT课件
生理学 5 血管
偏高提示输液过快或心功能不全
• 外周静脉压(peripheral venous pressure, PVP)
各器官静脉的血压
血压低 重力与体位对静脉血压的影响 跨壁压→静脉充盈程度
静脉脉搏:
1. 正常时静脉脉搏并不明显 2. 在心力衰竭时静脉压
颈部明显的静脉搏动
50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 静脉血压 ❖ 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
Stephen Hales 英格兰著名生理学家 大动脉的弹性、血压、外周阻力 -血流动力学的创始人
14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血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 量 , 也 称 容 积 速 度 。 其 单 位 通 常 以 ml/min 或 L/min来表示。
根据欧姆定律:Q =△P/R
湍流—— 各质点方向不一致(旋涡)
20
雷诺数 > 2000,湍流 Re= V—D —η
流速大、管径大(心室腔和主动脉内)、 粘滞度低时易产生湍流
21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湍流的发生?(生理意义?临床上?) 生理:血流速度快、血管口径大、血液粘度低 的情况下易发生湍流。在正常情况下,心室内存在 湍流。一般认为心室内湍流有助于血液的充分混合。 如左心室射出的血液的含氧量已很均匀。 临床:收缩期杂音?舒张期杂音?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低血压:收缩压 < 90mmHg;舒张压<60mmHg
➢ 生理性变动
年龄、性别、运动、体重、能量代谢、情绪等因素。
41
Blood Pressure
血管各段血压 的变化
42
心血管生理学(英文版)课件
Cardiac effect of parasympathetic stimulation
Interaction of sympathetic and parasympathetic nerves
Predominance of autonomic nerves
sympathetic constrictor nerve, vagus nerve • Effector: heart & blood vessels
Baroreceptor neurons function as sensors in the homeostatic maintenance of MAP by constantly monitoring pressure in the aortic arch and carotid sinuses.
Cardiovascular Center
A collection of functionally similar neurons that help to regulate HR, SV, and blood vessel tone
Vasomotor center
Located bilaterally mainly in the reticular substance of the medulla and of the lower third of the pons
180 mmHg ➢Receptors within the aortic arch are less
sensitive than the carotid sinus receptors
《生理学》全套PPT课件
•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生理目录•循环生理•呼吸生理•消化与吸收生理•能量代谢与体温01绪论定义任务古代生理学通过对人体的观察和实验,积累了一些关于人体生理功能的经验性知识。
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解剖学的发展,生理学开始从描述性向实验性转变。
17-19世纪哈维发现血液循环,奠定了实验生理学的基础;随后,神经生理学、消化生理学等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20世纪至今生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手段不断更新,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为生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医学的基础学科生理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为医学提供了关于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知识和理论。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通过对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生理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操作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02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物质转运功能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差转运非脂溶性物质或带电离子顺浓度差转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转运方式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转运方式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膜泡运输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局部电位030201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肌细胞的收缩功能骨骼肌的收缩机制:肌丝滑行理论心肌的收缩特点:全或无式收缩、不发生强直收缩、对细胞外液钙离子依赖性强平滑肌的收缩机制:肌丝滑行理论与肌浆网钙离子释放03血液生理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理化特性包括比重、粘滞性、渗透压等,这些特性对于维持血液的正常流动和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血细胞生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生理性止血与血液凝固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血型与输血原则血型输血原则04循环生理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的泵血过程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1 2 3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心肌的生物电现象与生理特性血管生理血管的分类和功能血流阻力与血压的维持微循环与物质交换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05呼吸生理肺通气原理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01肺通气动力02肺通气阻力03气体交换与运气体交换原理气体交换包括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两个过程,前者是指肺泡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后者是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
数量
白细胞数量较少,约占血 液总容积的1%左右。
功能
参与机体免疫应答,防御 病原体感染。
血小板形态、数量和功能
形态
不规则形状,无细胞核和细胞器。
数量
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约有10-30万 个血小板。
功能
参与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维护 血管壁完整性。
05
血液循环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途径和效应器
01
交感神经调节
心腔结构与特点
心脏由四个心腔组成:左心房、左心室、 右心房和右心室。
右心房接收来自上下腔静脉的非氧合血, 右心室将非氧合血泵入肺动脉。
左心房接收来自肺静脉的氧合血,左心 室将氧合血泵入主动脉。
心房与心室之间通过房室瓣相连,保证 血液单向流动。
心肌细胞类型及特性
心肌细胞主要分为工作细胞 和自律细胞两类。
肌性动脉
中动脉,如冠状动脉、脑动脉等,管壁较 厚,富含平滑肌,收缩能力强,可调节器 官和组织的血流量。
小动脉
管径较小,管壁主要由平滑肌构成,对血 流阻力较大,是形成外周阻力的主要部位。
静脉血管类型及功能
01
02
03
体循环静脉
上腔静脉、下腔静脉等, 收集全身血液回流至心脏, 管壁较薄,弹性小。
肺循环静脉
04
营养物质
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为机 体提供能量和合成原料。
红细胞形态、数量和功能
形态
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和细胞器。
数量
成年男性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约有 400-550万个红细胞,女性约为 350-500万个。
功能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机体氧 供和酸碱平衡。
白细胞分类、数量和功能
分类
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 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 胞)和单核细胞。
生理学PPT血液循环大全
内外离子正常分布
复极-60mV,通道阻 12 塞解除, K+外流,完 成复极过程
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及其形成的离子流基础
13
1 0mV 0
2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3
-90mV 细胞外
4
Na+ Ca2+ Ca2+
4
3K+ Ca2+
14
3Na+
细胞内 K+
K+
K+
K+ K+ 2Na+
2期: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区别于神经和
窦房结控制潜在起搏点的机制:①抢先占领 ②超速驱动压抑 28
2、自律性活动发生的原理 所有自律心肌细胞的电活动都有一个共同 的特点-------4期自动去极化(舒张除极) 电学理论:去极化 ① 内向电流的逐渐增强 ② 外向电流的逐渐减弱 ③ 两者兼有
+
+
29
(1)浦肯野细胞自律活动发生的原理
浦肯野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离子流的基础
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15
(二)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
0期:Ca2+内流L型钙通道 (ICa-L) (速度慢、 幅度小) 3期:K+外流
延迟整流钾通道(IK) 0mV
0
-40mV
3
4期:缓慢自动去极期 4 -70mV 起搏电流 3期复极过程,通道逐步 2+ + Ca2+ Ca Na 去激活 , 这种 K+ 流逐渐 细胞外 K+外流 减少是4期自动去极化 的重要离子基础 Na+内流 K+ 细胞内 (If进行性增强内向离子流)
2.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1)心肌细胞的结构
高教版中职生理学基础(第4版)《血管》PPT课件
3.中心静脉压(CVP):
指右心房和腔V在右心房入口处的血压。 正常值:4-12cmH2O
CVP的影响因素:
(1)心脏射血能力 (2)静脉回心血量
问题:人下蹲几分钟后突然站立,会 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二)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①心肌收缩力 ②体位改变 ③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图 ④呼吸运动
三、微循环
(2)外周阻力↑→心舒期血流↓→心舒期A血量↑ ↓
心缩期血BP↑↑(明显)
(3)心率↑→心舒期↓↓→心舒期A血量↑ ↑
↓
心缩期↓
↓
SBP↑(不↓ 明显)
DBP ↑ ↑ (明显)
(4)大动脉弹性↓ →SBP↑、DBP↓→脉压↑
(5)循环血量/血管容积的比例失调
↓
Bp变化 如:大失血→循环血量→Bp↓(显著)
生理学基础(第4版)血管电子课件 中 职 高教版
第二节 血管生理
一、动脉血压(BP)与动脉脉搏:
(一)动脉血压的有关概念与正常值▲
血压及动脉血压的概念: 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表示法: 脉压差(脉压) 平均动脉压:
掌握!
血压标准(2003年 WHO、美国高血压协会) ▲
血压值
功能:物质交换
四、组织液的生成及回流
(一)生成与回流
有效滤过压 = (毛细血管血压+组织胶体渗透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 +组织液静水压)
结果:
A端大于0,组织液生成
V端小于0,组织液回流
(二)影响因素(组织液生成与水肿的关系):
1.毛细血管血压 2.血浆胶体渗透压 3.毛细血管壁通透性 4.淋巴回流
血管→舒张(肝、骨骼肌、 冠脉)
血液循环—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生理学课件)
肾上腺皮质 球状带
醛固酮
保钠排钾
血 压 回 升
循环血量↑
血Na+↓ / 血K+ ↑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血压
颈动脉窦 舌咽神经 主动脉弓 迷走神经
心迷走中枢 心交感中枢
心迷走神经 Ach ↑+ M受体 心脏
心交感神经
NE↓-β1受体
心脏
交感 缩血管中枢
交感缩血管神经 血管平滑肌
NE↓-α受体
延髓心血管中枢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3)减压反射的生理意义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 血管紧张素Ⅰ通过可以刺激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 血管紧张素Ⅱ缩血管作用强,主要表现 :①直接促进全身微动脉收缩,使外周阻力
增大;促进静脉收缩,使静脉回心血量增多,故使血压升高。②作用于交感缩血管中枢, 使其紧张性加强,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③促进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 上腺素,增强交感缩血管效应,使血压升高。④与血管紧张素Ⅲ共同刺激肾上腺皮质球 状带分泌醛固酮,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钠和排出钾,具有保钠、排钾、保水的作 用,使血量增多,动脉血压上升。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髓质激素及RAAS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对比
作用
肾上腺素(Adr)
对心脏的作用 β1受体
对血管的作用
临床应用
Adr+β1受体 → 心率加快 心内传导加速
心肌收缩力加强
Adr+ α受体→血管收缩 (皮肤、内脏血管)
Adr+β2受体→血管舒张 (心、骨骼肌血管)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
48
TP
Na+(If) K+(Ik)
49
(三)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
50
mv 0
-40 -70
Action potential in sinoatrial node(P- cell)
51
波形特点:
1. 最大复极电位(-70mV)和TP(-40mV)均高于浦氏细胞
2. 无明显的超射
3. 除极幅度小(70mV), 但除极时程长(长达7ms)
故称为慢反应细胞
4. 无明显的1, 2期 5. 4期自动去极速度快
7
C AB
C
A
B
C
A
B
水泵工作原理
8
C
A
B
C
A
B
水泵工作原理
9
瓣膜的关闭,血液的冲击+心肌收缩产生的振动
心音
二尖瓣关闭
产生第一心音,S1 收缩期的开始
特点: 调低,持续时间长
主动脉瓣关闭
产生第二心音,S2 舒张期的开始
特点: 调高,持续时间短
10
室缩 房压< 室内压 <动脉压
关
关
等容收缩期
isovolumic systole 0.05s
3
血管生理
心脏射血后,血液如何从 动脉经静脉回到心脏?
动脉、静脉血压的 形成和影响
在毛细血管中,是怎样进行 (物质交换)的
微循环与组织液 的生成
心血管活动受哪些因素 的影响?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神经、体液和自身调节)
4
心脏活动的三个周期
心电周期: 动作电位(兴奋)的产生和传导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心血管系统
如:收缩能力↑:
★心肌去甲收肾缩上能腺力素受+β神受经体、→体Ca液2+通及道药通物透的性影↑→响
Ca2+内流↑→心缩力↑。
收缩能力↓: 乙酰胆碱+M受体→抑Ca2+通道+激活K+通道 →Ca2+内流↓→心缩力↓。
2. 心率的调节 心率×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 RH: 40~150次/分 随着心率↑ 心输出量↑ RH >150次/分 心动周期缩短〔尤其心舒期〕→
第三节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生理特性
电生理特性
自律性 传导性 兴奋性
机械特性 —— 收缩性
一、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一〕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定义:心肌细胞在无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发
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衡量自律性上下的指标:频率〔次/分〕
1.心脏的起搏点
窦房结 > 房室交界 > 房结P细胞
P细胞是窦房结的起搏细 胞,与浦肯野细胞相比, 其动作电位的特点:
◄ 分期为0、3、4期,无 明 显的1、2期。
◄ 最大舒张电位 -70mV,阈 电位 - 40mV
◄ 0期去极化速度慢、幅度 小、时程较长
◄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
形成机制: 0期去极化: Ca2+内流,〔 L型钙通道〕 3期复极化: Ca2+内流停止,k+外流 4期自动去极化:机制较复杂,是多种离子流
态 性心动过速, 如低于60次∕分, 那么为窦性心动过缓。 体温每升高1℃→心率增加10次/
分
二、心脏泵血 射血与充盈过程
心脏泵血功能的完成,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① 心脏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而造成心室和心房
及动脉之间的压力差,形成推动血液流动 的动力; ② 心脏内4套瓣膜的启闭控制着血流的方向。
生理学:第三节--血管生理(完整版)
1、直捷通路:
微动脉 后微动脉
通血毛细血管
微静脉
这条通路经常处于开放状态,血流速度较快,使一 部分血液能迅速通过微循环而回流到心脏。在骨骼 肌内,这类微循环通路较多。
2、迂回通路:
微动脉 后微动脉
毛细血管 前括约肌
毛细血管管壁薄、通透性大,血流缓慢,是物 质交换的场所,故又称“营养通路”。真毛细 血管网是交替开放的。
假如不存在外周阻力,心室射出的血液将全部流至外周, 即心室收缩释放的能量可全部表现为血流的动能,因而 对血管壁的侧压不会增加。
动 心脏射血
脉
血 压
外周阻力
共同作用 的结果
心 脏 约70ml血 射 血
主 、
仅约23ml血在0.25s内
大
外周血管
动 脉
(由于①强大的外周阻力;②仅0.25s)
0.25s
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有每分钟约5-10次的交替性 收缩和舒张。在安静状态下,骨骼肌组织中在同一时间内 只有20%-35%的真毛细血管处于开放状态。
暂储
剩余的约47 ml血
主、大动脉被动扩张,容纳约47 ml血
心
室
主、大动脉弹性回位
舒
张
驱动约47 ml血 流向外周血管
主动脉和肺动脉主干及其较大分支心缩时,被动 扩张容量增大,将一部分血液暂时贮存起来;心 舒时弹性回缩,将射血期中多容纳的那一部分血 液继续向外周推动输出。这类血管通常称之为弹 性贮器血管。
静 脉 血 流 加 快
5.呼吸运动
吸气时胸内负压加大
胸腔内大静脉和 右心大静脉和右心 房更为扩张 程度↓
静脉回心血量 ↑ 静脉回心血量 ↓
五、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
生理学课件循环-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c.同一部位的不同类型血管其分布密度不同
A高于V,微A最密, Cap前括约肌最低
(2)舒血管神经纤维 vasodilator fiber 部分血管受缩、舒血管N的双重支配.
舒血管Nf主要有: a.交感舒血管Nf:递质Ach,作用于骨骼 肌微A的 M受体
机械牵拉 化学物质
心肺感受器→迷走N→中枢→ 迷交走感NN紧紧张张↑↓>
心率↓,心输出量↓,外周阻力↓→ BP↓ 肾血流量↑,排水↑,排钠↑
ADH释放↓→排水↑
心肺感受器反射对血量及体液的量和成分的 调节有重要意义。
二、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生理学课件循环-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心交感神经Cardiac sympathetic nerve 心交感Nf→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β1受体 正性变时作用 (心率加快) 作用 正性变力作用 (收缩力增强) 正性变传导作用 (房室交界传导加快)
机制: Ca2+内流↑ ①增强窦房结细胞4期T型 Ca2+通道开放, Ca2+内流和If电流,自动去极化速度加快,心 率加快; ②增加房室交界Ca2+通道开放和钙的内流,AP 0期去极化幅度和速度增加,传导加快; ③心肌膜钙通道开放概率↑,平台期Ca2+内 流↑,肌质网释放Ca2+↑→收缩力加强 增强肌质网Ca2+泵活动,加快肌质网对Ca2+ 的回收,促进心肌舒张。
b.副交感舒血管Nf:递质ACh, 分布于少数 器官 脑膜,唾液腺,胃肠外分沁腺,外生殖器等
动物生理学 第3节 血管生理 图文
4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起始部平滑肌环绕。 决定某一时间内毛细血管的开放数量。
5 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单层内皮细胞 。 血液和组织液进行交换的场所。
6 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微静脉。 7 容量血管—静脉。数量多、口径粗、管壁薄。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1 动脉血压—主动脉血压。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血压达到最高值;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血压下降到最低值。 脉搏压/脉压:收缩压-舒张压。
平均动脉压:约等于舒张压+1/3脉压 =2/3舒张压+1/3收缩压
主动脉/弹性贮器血管的作用:
一方面可使心室间断地射血变为动脉内持续的血流;另一方面还 能缓冲血压的波动,使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变化幅度远小 于心室内压的变化幅度。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每搏输出量:
增加-收缩压2)心率:加快-心舒期短,主动脉内存血量增多,舒张压升高,
收缩压升高不明显-导致脉压减小。
3)外周阻力:升高-动脉中血量增多,舒张压升高,收缩压升高
不明显-导致脉压减小。 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动物衰老时血管壁弹
层流现象:液体每个质点的流动方向都一致,与 管道的长轴平行。但各质点的流速不同。管道轴 心处流速最快。
湍流现象:当血流速度加快到一定程度,就会发 生湍流,此时血液中各质点流动方向不一致,出 现旋涡。 条件:Re=ρVD/η>2000时
发生湍流时,血流量与血管两端压力差的平方根 成正比。
3 血流阻力—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
静脉回心血量:依赖于静脉与右心房间的压力差
心血管生理学
名称
意义
幅度(mV) 时间(s)
P波
两心房去极化
0.05~0.25 0.08~0.11
QRS波群 两心室去极化
变化较大 0.06~0.10
T波
两心室复极化
0.10~1.5 0.05~0.25
PR间期 心房开始兴奋到 心室开始兴奋所需时间
0.12~0.20
PR段
去极化通过房室交界等 传至心室肌所需的时间
与基线同水平
0.06~0.14
QT间期 两心室兴奋的总时程
<0.40
ST段
两心室处于去极化状态 与基线同水平 0.05~0.15
精选ppt课件
33
精选ppt课件
34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精选ppt课件
35
一、心动周期
心房或心室一次收缩 和舒张构成的机械活 动周期。
精选ppt课件
36
收缩期(systole) 舒张期(diastole)
精选ppt课件
5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精选ppt课件
6
跨膜电位: 静息电位 (RP), 动作电位(AP) 内向电流: 去极化 外向电流: 复极化或超极化
精选ppt课件
7
表4-1 心肌细胞内液和外液中 几种主要离子的分布
离子 浓度(mmol/L)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Na+ 10
145
K+ 140
0.15
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心室缓慢射血
等容舒张期 心室舒张,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房室瓣及动脉瓣均关闭
室内压剧降,
0.07
心室容积不变(最低值)
快速充盈期 心室继续舒张,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期末时室内压降至最低, 0.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lood distribution
systemic Arteries capillary veins
pulmonary Heart
Volume (%) 83% 11%
5%-10% 60%-70%
12% 5%
二、血流动力学的一些概念 Basic concepts of
hemodynamics
层流: 液体每个质点的流动方向都一致,与血 管的长轴平行;但各层质点的流速不相同。
湍流 每个质点的流动方向不一致。
Re=ρ
VD η
轴流 axial flow
(二)血流阻力 Blood flow resistance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所遇阻力。
Q= π (P1-P2) r4 8ηL
Q=
Systemic and Pulmonary MAP
• Systemic MAP 80 + (120-80)/3 = 93.3 g (~100 mmHg)
• Pulmonary MAP 8 + (22-8)/3 = 12.7 mmHg (~15 mmHg)
• In 1711 Hales began his studies on blood pressure. True to his mechanistic views, he carefully measured the blood pressure of three horses and produced the first recorded estimates of blood pressure. Furthermore, he studied the pulse rates of varioussized animals and measured the heart's capacity to pump blood through the pulmonary veins. Hales also studied the effects of heat, cold, and various
第三节 血管生理 Physiology of blood vessels
左
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Function characteristic of blood vessels
(一)弹性贮器血管 (二)分配血管 (三)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四)交换血管
(五)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
(六)容量血管
压力差( P1-P2 )以及管道半径(r)的4次方成正 比,与管道的长度( L )成反比。
2.血流速度 blood flow velocity
血流速度与血量成正比、与同类血管的总横截面积呈反比。
主动脉:20cm/s 毛细血管:0.03cm/s
3.层流与湍流 Laminar flow and turbulence
P1-P2 R
8ηL R= πr4
影响血液粘滞度的因素
红细胞比容 血流的切变速率 温度 血管口径
温度 血液粘滞度
微动脉
(直径<0.2~0.3mm) 血管口径 血液粘滞度
Fahraeus-Lindqvist效应
★ 血流阻力的分配
主动脉及大动脉
9%
小动脉及分支 1微6%动脉 毛41细% 血管 2静7%脉系统 7% 外周阻力:主要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
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每搏输出量 (2)心率 (3)外周阻力 (4)主A和大A的弹性贮器作用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影响因素 收缩压
每搏输出量
心
率
外周阻力
大动脉弹性
体循环平均 充盈压
舒张压
脉压
下降
(二)动脉脉搏(Arterial pulse) 1.动脉脉搏及形成原理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mean circulatory filling pressure)
(2)形成动脉血压的基本因素
(3)主A和大A的弹性贮器作用可减小动脉血压 的波动幅度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 (mean circulatory filling pressure
动物实验中,用电刺激心脏造成心室 颤动使心脏暂停射血,血流也暂停,此时 循环系统各部位的压力很快达到平衡,数 值相等,为7mmHg。
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
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 值。为:舒张压+1/3脉压
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The 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is the pressure in the arteries,averaged over time.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and arterial pulse
(一)动脉血压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的侧压力。通 常说的血压是指主动脉压。
1.动脉血压的形成
(1)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心血管系统有足够 的血液充盈
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一)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1.血流量 Blood flow volume
单位时间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以ml/min或L/min来表示。
泊肃叶定律 Poiseuille’s law
r
P1
P2
L
Q=K r4 (P1-P2) L
π Q=
(P1-P2)
r4
8ηL
单位时间液体的流量( Q )与管道两端的
形成血压的基本因素 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
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生理变动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 升所达到的最高值。
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 降所达到的最低值。
脉搏压(脉压 pulse pressure):
外周阻力 Peripheral resistance
(三)血压(blood pressure, BP)
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 壁的侧压力。
帕(Pa) kPa
mmHg cmH2O
1mmHg=1.36cmH2O 1mmHg=0.133KPa =133Pa
1Pa=1N/m2 1mmHg=1333dyn/c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