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短篇小说述评
2009-2012年经典网络小说赏析
1.《英雄志》孙晓呕心沥血的大作《英雄志》当前可谓风头极健,一联“金庸封闭古龙逝,天下唯有英雄志。
”就已道尽了这部书的优秀与辉煌。
不知有多少同道中人为其通宵达旦、茶饭不思。
该书前七章有浓郁的模仿金庸《笑傲江湖》的痕迹,文笔也差金庸甚远,许多荒诞的情节更让其颜色大减。
然而到了七章后,风格开始转变,有了自己的特色。
无论情节的复杂、人物的刻画、语言的华美,都已经渐渐追及金庸;而思想的深度、对情感描写的深刻更已超越金作,达到宗匠的层面。
到了十七回后,风格又陡变,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情节处理遭到多人诟病,但不论如何,看得出孙晓在探寻一种新的情节架构方式。
无论成败与否,这都是一种创新、一种突破。
本书写法的难度之高,就已让其出尘拔俗,独领风骚。
是谓:“不读英雄志,白活这一世。
”2.《昆仑》凤歌的《昆仑》一出,最高兴的当数金庸狂热者了。
在金先生寥寥十五部作品都快翻烂的时候,能看到这样一本文风相近,文字功底也毫不逊色的佳作,心中的快美又怎是一个“爽”字所能道尽。
而且该书突破了金先生《射雕英雄传》中的大汉族思想,让主人公助元灭宋,一路攻城略地,表露出作者独树一帜的叛逆思想,令人读来耳目一新。
故此有言道:“《昆仑》一出,谁与争锋?”3.《沧海》风歌在《昆仑》后新出的作品,以稍涉玄学的武侠作为争斗的载体。
文笔和写作技法比“昆仑”更加圆融而自如,情节也堪称复杂曲折,不过由于缺少了两军对阵的精彩情节,只是武林人士在打打杀杀,读起来便不似“昆仑”那样充满激昂。
不过仍然算是武侠小说中的顶尖之作,在这个武侠佳作凋零的年代,算得上瑰宝了。
4.《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冷兵器时代的乱世里,英雄们各为其主,竞逐天下。
然而不论绝世高手还是沙场名将,都纷纷败亡在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青年手中。
在惊天的智谋面前,纵有绝世的勇武,也无力回天……类似“大唐双龙传”的模式,当然文笔比黄易强多了,虽然还未达顶峰,但很有自己雅致的风格。
不同于“大唐”的地方在于主角是孔明那样的智者,所以本书最大的亮点,便是对阴谋智计那叹为观止的构架了。
真情永驻——欧·亨利短篇小说赏析
术”,生活似乎还算美满。
后来,迪莉亚的手被烫伤才露出了真相。
乔和迪莉亚为了自己所爱的人编造了美丽真情永驻的善意谎言,安慰对方。
虽然生活艰辛窘迫.但却充满着浓情与温暖,他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骗子”。
——欧·亨利短篇小说赏析二、相濡以沫的友情欧·亨利不仅谱写了爱情的赞歌,还抒写了友情的高晓平篇章。
其笔下的主人公虽生活贫穷、遭遇坎坷。
但都有着伟大的抱负和自我牺牲精神,在患难与共的生活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
《最后的常春藤叶》和《两位感恩摘要: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以其语言诙谐幽默、节的绅士》讴歌了普通人之间的友情。
情节跌宕起伏、结尾出人意料而著称。
但笔者认为,欧·《最后的常春藤叶》叙述的是美国华盛顿贫民窟的亨利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永葆青春,更多的是因为他能三位画家相濡以沫、彼此帮助的故事:主人公苏和琼西洞悉社会弱势群体的真实生活,描绘出他们的喜怒哀萍水相逢,情趣相投,便合租一间画室。
后来,琼西不幸乐:虽然生活窘迫.但仍然满怀对他人的爱与关心。
这患上肺炎。
苏作为她的好朋友,不但不怕传染,而且还种人间的真情正是欧·亨利小说的灵魂所在。
本文将从想方设法安慰她,耐心细致地照顾她。
琼西因病卧床,爱情、友情、亲情三个方面对欧·亨利小说进行赏析性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每天数着窗外常春藤树上的树的解读。
叶,认为最后一片叶子掉落之时,也将是她的生命终结关键词:真情;爱情;友情;亲情;欧·亨利之际。
这时,故事的第三个主人公老画家贝尔曼出现了。
当得知琼西的病情和她奇怪的想法后.贝尔曼十分饮誉世界文坛的短篇小说大师欧·亨利f0·Henry.着急,因为常春藤上的树叶只剩下四片了。
在华盛顿的1862—19101以其笔下栩栩如生的小人物描写来歌颂冬夜,它们坚持不了多久。
所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人间的真爱:哀婉浪漫的爱情、相濡以沫的友情、感人至深的亲情。
2012年至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
2012年至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1. 概述2012年至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陆续颁发,每一部获奖作品都成为文学界的焦点,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世界上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所获得的获奖作品必然具有卓越的文学价值和影响力。
本文将从2012年至202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着手,进行一次综合的回顾和评述。
2. 2012年获奖作品2012年,我国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以《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等作品享誉文坛。
莫言以其对我国乡土文化的深刻刻画和对人性的深沉探索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读者,展现了我国文学的魅力。
3. 2013年获奖作品2013年,加拿大作家阿丽丝·门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以其短篇小说作品著称于世,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阿丽丝·门罗的文学风格独特、情感真挚,她的作品被誉为“普通生活的奇迹”,深受全球读者欢迎。
4. 2014年获奖作品2014年,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以其反乌托邦小说作品而闻名。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他的创作风格抠人心弦,引领着文学潮流,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代表。
5. 2015年获奖作品2015年,白俄罗斯作家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西耶维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的作品以其深刻的历史描绘和对人道主义的追求而备受赞誉。
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西耶维奇的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关怀色彩,深刻揭示了战争与人性的关系。
6. 2016年获奖作品2016年,美国歌德文学奖(Goethe Prize)获得者鲍勃·迪伦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以其独特的诗歌和音乐创作而享誉世界。
迪伦的作品充满了对时代变迁和社会现实的反思,他的音乐和歌词深深影响了全球的音乐文化和文学创作。
7. 2017年获奖作品2017年,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以其跨文化的审视和对生命、命运的深刻思考而备受推崇。
丹东地区小说创作述评
丹东地区小说创作述评作者:王晓雁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第08期【摘要】新时期以来丹东地区的小说创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张涛、于晓威和宋长江等作家的创作实绩为推动辽宁文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如何建立文学的地标,在历史与文化中寻找创作题材,这是目前丹东地区小说创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丹东;小说创作;文化【中图分类号】I247 【文献标识码】A文学是具有地域性的,文学创作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丹东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特点成为文学创作丰饶的资源。
仅以小说为例,新时期以来丹东地区小说创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有多位作家获得省内与国内奖项,为推动辽宁文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创作实绩回顾丹东地区小说创作的历史应回溯到20世纪60年代。
“文革”之前丹东地区从事文学创作者人数寥寥,小说写作者仅有两三位。
“文革”之后,当爱情不再成为文学创作的禁区后,大批深入情感世界的小说陆续问世。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唐庆雄发表于《鸭绿江》的短篇小说《爱情》,这部作品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辽宁文坛获得广泛好评。
丹东地区儿童小说创作起步较早。
1972年春天,岳长贵与李述宽结成创作搭档,深入到锦江渔业大队体验生活。
他们决定先从熟悉的儿童文学创作入手,只用3天时间便完成中篇小说《大撸的故事》第一稿。
这部小说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后由民族出版社翻译成朝文版和蒙文版。
此后又有连环画册相继出版发行,总发行量达到350万册,创下当时的出版奇迹。
《大撸的故事》时代背景是解放战争进行到关键时期的1948年春天,此时解放军展开大反攻,盘踞在马蹄岛上的国民党军仍准备负隅顽抗。
渔家子弟小铁与爷爷接受一项特殊任务,将岛上的军事设施图设法送给解放军。
小说以小铁和爷爷一起出海完成任务为线索,展开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包括“火烧鲨鱼寨”等荡气回肠的篇章。
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爷爷不幸牺牲,小铁误入敌人占领的虎头岛。
但他凭着过人的胆识成功逃离魔窟,并把藏在大橹里的紧急情报及时送到解放军驻地。
契诃夫短篇小说述评
契诃夫短篇小说述评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是俄国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的著名小说家和剧作家。
契诃夫去世一个世纪了,但是他的作品,特别是他众多的小说,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光辉,他的名字也没有因为历史的变迁而被人们遗忘。
契诃夫及其小说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笔珍贵财富,而且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兴趣。
人们不仅阅读它、欣赏它,而且还在此基础上研究它。
作为一位世界级的大作家,对他及其小说的介绍和研究不仅仅在前苏联是个热门,在其它国家亦然,前苏联有“契诃夫学”,而且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许多国家也都有大批专门的契诃夫研究者。
关于契诃夫的小说,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他“创造了新的形式,因此我丝毫不假作谦逊地肯定说,在技术方面契诃夫远比我为高明!……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家。
”托马斯·曼认为,“毫无疑问,契诃夫的艺术在欧洲文学中是属于最有力、最优秀的一类的。
”海明威同样高度评价了小说家契诃夫的艺术:“人们对我说,卡特琳·曼斯菲尔德写了一些好的短篇小说,甚至是一些很好的短篇小说,但是在读了契诃夫之后看她的作品,就好像在听了一个聪明、博学的医生讲的故事后再听一个尚年轻的老处女竭力编造出来的故事一样。
”而被誉为“英国的契诃夫”的卡特琳·曼斯菲尔德本人对安东·巴甫洛维奇却敬佩得五体投地,她在写给丈夫的一封信中说:“我愿意将莫泊桑的全部作品换取契诃夫的一个短篇小说。
”而在一九二一年写的一篇札记中她写道:“如果法国的全部短篇小说都毁于一炬,而这个短篇小说(《苦恼》)留存下来的话,我也不会感到可惜。
”在我国,契诃夫小说译介和研究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
1907 年吴木寿把日文版的契诃夫的《黑衣修士》译成了中文。
在译文之前所附的短文中吴木寿说:“此篇作者安敦·溪岸霍夫尝喜抉人间之缺点,而描画形容之,以为人间世界,毕竟不可挽救,不可改良,故以极冷淡之目而观察社会之。
《桥边的老人》研究综述及教学建议
疾,水借山势的奇景,也将长空日月,骐骥飞驰的场景融入画面之中。
写秋水时他先用侧面描写,通过对山谷林木的描写渲染出秋日萧瑟肃静的氛围,再正面刻画“属引凄异”“哀转久绝”的猿啼,将之置于空旷的山谷,为广阔的画面增添了婉转悲凉的声音,寂寥悲凉之情油然而生,使画面的深度与厚度得以延伸,文章也更加意味深长。
谢赫“六法”中用“传移”来概括绘画取材主要是来自对前人技巧的临摹。
众所周知,郦道元并未去过三峡,写作本文完全是取自南朝相关文章。
因此,近人杨守敬《水经注疏》就引《太平御览》为证,以为本篇全部引自刘宋盛弘之的《荆州记》(此书今已不存)。
我不赞同这种说法,对于本文作者的争论前人已有详细论述,此不赘述。
但无论作者是谁,本文以文字勾勒出的一幅幅灵动而意味深长的画卷,就足以令人赞叹了。
苏轼诗曰:“嗟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
”(《寄周安孺茶》)读《水经注》,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地理人文知识,还可以欣赏到一幅幅清隽飘逸的画面,的确乐趣无穷。
明人张岱曾言:“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中古柳子厚,近时袁中郎。
”郦道元无疑是开启山水散文的大师,而从绘画的角度来欣赏《三峡》之美,能更充分地感受到其特有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①杨守敬、熊会贞疏《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
②欧阳询《艺文类聚》,汪绍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③谢赫、姚最《古画品录·续古画品录》,王伯敏注译,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
(江苏省南京市弘光中学210014)《桥边的老人》研究综述及教学建议■胡春梅在20世纪的西方小说中,海明威的作品是相对容易阅读的。
他的作品汲取了现代主义文学的手法,发展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并且一以贯之地塑造了人物系列,呈现出鲜明的艺术风格,这在他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中均有体现。
短篇小说《桥边的老人》,便是海明威写作风格的典型代表。
一、关于《桥边的老人》的主题思想由于海明威简洁而凝练的语言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因而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文本,解读作品的主题。
西方伊迪丝·华顿短篇小说研究述评
西方伊迪丝华顿短篇小说研究述评易灵运【期刊名称】《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35)006【摘要】尽管伊迪丝·华顿是美国最有名的作家之一,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西方的学者们才开始对她的短篇小说进行大规模研究.这些研究呈现出了不同的侧重点,本文从三个方向对华顿短篇小说研究进行了梳理:首先,主要集中在其鬼故事和婚姻小说上的女性主义研究;第二,比较对象多样化的比较研究;最后,对华顿作品现代主义特点的肯定和挖掘.%Though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ost prestigious writers in America, Edith Wharton didn't draw the attention of scholars as a short story writer until 1990 s. The researches on her short stories take on different emphasis. This essay presents three directions in the criticism on Wharton's short stories:first, the feminism researches focusing on her ghost stories and marriage stories; second, the comparative studies which cover a wide range of comparison objects; third, the modernism studies which confirm the existence of modernism in her stories from different aspects.【总页数】6页(P45-50)【作者】易灵运【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绵阳 621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54【相关文献】1.一曲人文主义的悲歌——评伊迪丝·华顿的《伊坦·弗洛美》 [J], 李俊宇2.从《伊坦·弗洛美》看伊迪丝·华顿的自然主义观 [J], 叶冬琳3.论伊迪丝·华顿短篇小说中的现代主义元素 [J], 胡艳歌4.评伊迪丝·华顿短篇小说《另两个》中叙事视角的局限性 [J], 吴倩5.美国作家伊迪丝·华顿研究述评 [J], 潘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2年鲁迅作品研究中的几个亮点
孙玉石、 李玉明、 张洁宇的《 野草》 研 究皆可称得上别具一格。杂文研 究 中, 汪晖、 汪卫 东、 符杰 祥的阐释极为精彩。蒋晖的《 科 学史教篇》 研 究, 杨义、 张洁宇的鲁迅诗歌研 究, 薛羽、 姜异新的 鲁迅翻译研究, 叶淑穗、 符杰祥的鲁迅手稿研 究, 郜元宝、 钱理群的鲁迅作品整体研究, 皆有其新
、
《 呐喊》 、 《 彷徨》 研究
从《 狂人 日 记》 发表之初到上世纪 9 O年代 , 鲁 明治时期芳贺矢一 的《 国民性十论》 这部 书大有
迅研究界 围绕“ 狂人 ” 是否真 的发狂 的争论从未 关系。在芳贺的这部书中, 提到 了大量关于“ 支那 间断 。郜元 宝 … 将 之 分 为 四种 颇 具 代 表 性 的观 食人“ 的记 录, 其 中取 自《 资治通鉴》 的有 3例。 点, 即: 1 、 “ 不狂 的战士 ” ; 2 、 “ 真 狂 的战 士 ” ; 3 、 “ 作 如此一来 , 在关于《 狂人 日 记》 这篇作 品的“ 知识”
者 寄寓其 思想 的普通 狂 人 ” ; 4 、 “ 作 者 寄寓 其 思想 层 面上 , 我 们 已经大 抵 可 以领 略 到 “ 周 树人 ” 成 长 的半 狂半 醒者 ” 。论 者 在 显 示 鲁研 界 不 同历史 阶 为 “ 鲁迅 ”的路 径 , 或许 还可将之视 为“ 近代 ” 在 段 的学术 风 尚 , 重温 5 0— 9 0年代 中 国学 者 的读 书 “ 鲁迅” 这 一个体 身上 发生 重构 的又一 例证 。 之细 、 态度 之诚 、 用功之深之后 , 继 而 将 这 一论 争
颖独 到之 处。
[ 关键词 ] 鲁迅 ; 述评 ; 作 品研 究 ; 2 0 1 2年
[ 中图分类号 ] I 2 1 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6 7 2— 2 5 9 0 ( 2 0 1 3 ) 0 5— 0 0 6 4— 0 8
2012年当代中国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出炉
略》;短 篇 小说 是 裘 山 山的 《 意外 伤害》、铁 凝 的 《 七天》、刘慈欣 的 《 赡养上帝》、胡学文的 《 离婚》、 鲍十的 《 冼 阿 芳的事》;报 告 文学是 何建 明的 《 国 家—— 2 0 1 1 ,中国外交史 上的空前行动》、叶 多多的 《 一个人 的滇池保 卫战》、陈启 文的 E 京风暴》、蒋 巍的 《 致 以共 和 国的敬 礼—— 新疆 生产建设 兵 团的
学 教育
收入 的2 封 《 致赵清 阁》 书信 ,可谓是存世 非常有 限 的历 史记 录。此 外 ,歌 剧 《 拉 郎配》 在 1 9 9 9 年版 中 只 收入 了根据 总谱整理 的歌词 。这次修 订 由于发现 了保存 于 中央歌剧舞 剧院 的原著 手稿及 油 印本 ,这
部 老 舍 根 据 川 剧 改编 的 使 得全 集收文更趋完备。
●2 0 1 2 年 当代 中国文学最新 作品排行榜 出炉
日前 由北京 文学月刊社 主办 的 “ 2 0 1 2 年 中国 当 代 文 学 最 新 作 品排 行 榜 ” 隆重 推 出 ,共 有 中篇 小 说 、
●贾平凹获法兰西金棕榈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作 家 贾 平 凹 日前 获 得 了 法 兰 西 金 棕 榈 文 学 艺 术 骑 士 勋 章 ,这 是 贾平 凹 继 获 得 美 国美 孚 飞 马 文 学 奖
和 专 家在 认 真 审读 之 后投 票 选 出 ,基本 上 代 表 了 2 0 1 2 年 度我 国文 学创作在 中篇小 说 、短篇 小说 、报
告 文学 、散文 随笔 这 4种体裁 中最高 的创 作水 平 , 在 思 想 性 和 艺术 性方 面都 有 显 著特 色 。
●阎连科入 围英语小说 “ 曼布克 国际奖”
和 法 国费米 那文 学奖之后 ,又 一次获 得 国际文 学艺 术类的荣誉。贾平 凹2 月2 0 日晚在母校 西北大 学接 受 了法国驻华 大使 白林代 表法 国政 府颁 发 的法兰西金 棕 榈文 学艺术骑 士勋章。 白林 女士将 由两 片银质 月 桂 叶组成、配紫色纹理饰 带的勋章戴在 贾平 凹胸前。 白林说 : “ 法 国人 热爱 中国文学 ,其 中包 括代表 中 国传 统文化 的古典 文学 。 当然 也爱 中国 当代 文 学 , 那 些 以转型 中的中国为 主题 、反 映 中国翻 天覆地 变 化 的种 种 细 节 ,几 乎贯 穿 了贾平 凹先 生 的所 有 作 品。 ” 贾平 凹 说 : “ 我 尊 重 、 珍 惜 这枚 勋 章 带来 的 荣 誉 。今 后我会为 中法文化交流 贡献 力量。 ” 贾平 凹从 1 9 7 3年 开 始 发 表 作 品 , 目前 已 出版 的 作 品版 本 达
襄阳市第三届"会春杯"获奖小说述评
市化进程进行反思、 批判。在第三届“ 会春杯” 获奖短篇小说 中, 赵丽的《 乳香》 和卢苇的《 老墙根》 就是对
现 代 社会 和生 活 的敏 锐洞 察 , 由此 我 们 看 到 了对 “ 城 市 化进 程 ” 的反 思 与批 判 。在 农 村 经 济模 式 改 变 后 ,
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有了重大的改变。《 乳香》 中婆婆月桂和媳妇春琴对待初生孩子龙儿喂奶 和外 出务 工 两件 事情 上 产 生 的思想 观念 的冲 突 , 表 面上 是两 代人 价值 观念 的差异 , 实 际意蕴 是现代 生 活方式 造成 的 母爱 、 亲情 乃 至人 类 自古 以来 自然 生 活 的追寻 。从 乡村 出发 谋 活路 的男 男 女 女 、 老 老少 少 , 远 方 而来 的汇
的突 破 。其 突破 的标 志是 , 作 家们 在 努力 把 握 底 层 社会 的脉 动 和底 层 人 物 的性 格 “ 焦 点 ”, 使底 层 文 学 显 得 更 深邃 有力 、 富有艺 术韵 味 。
作家对底层生活脉动的把握 , 其实就是把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 , 在社会 的历史发展 中观照现实 , 在现 实事件中洞察历史 。在《 金华 银花 菜花》 中, 作者谙 熟钟情乡镇社会普通百姓那种琐碎而浓烈的凡俗生
二、 底层 生活 的 书 写
中 国文学 历来 就有 关 注社 会下 层 和平 民百 姓 的传 统 。但 现 在众 多 的底 层 文学 都局 限在几 种老 旧的写 作 模式 里 , 譬如 “ 苦 难展 览 ” 式、 “ 劣 根 揭示 ” 式、 “ 民间诗 化 ” 式等等 , 阻碍 着 底 层 文 学 向更 高 的境 界 发 展 。 在 襄 阳市 第三 届 “ 会春 杯 ” 获 奖 的短 篇小 说 中 , 反 映底 层 生 活 的作 品仍然 占着 相 当大 的 比重 , 而且 有 明显
沉郁的文学——2013年中短篇小说阅读札记
拒绝长篇小说的故事性和命运感 ,但
自然 也 存 在 其 自身 独 特 的 审 美 质 素 。
素 ,当前学术界对各类年度述评颇有 无论如何 ,中篇小说作为独立的文体 ,
我以 “ 评 述 体 ”对 2 0 1 3年度 的几 千部 从 鲁 迅 的 《 阿 Q正 传 》 到 张 爱 玲 的
( 俭 锁记》 ,从谌容 的
是 追 问与 探 究 ,一 面是 遮 掩 与 回避 ,这 个 结 构 所 对 接 错 地奉 为 公众 的道德 偶像 。显 然 ,作 者 着 的 ,是 徘 徊 在 菰 村 之外 的 明争 暗斗 ,而 双 方 较 量 的 实 质 指 向基 层 政 权选 举 的真 相 。小 说 主 人 公 ,省 作 家 协 会 陈主席 费 尽 心思 ,竞未 能 真正 走进 “ 菰村 ” 。这 种 经 在外 部 视 角 的 讲 述 中渐 渐 显 露 。显 然 ,陈 应 松不 再 沉 迷 于苦 难 的悲 悯 书写 ,也 许 ,他 意 识 到 那 种 表 达 的无
选 取 的 中短 篇 小 说 的 观 察 、归 纳 和 梳 “ 短篇 写 场 景 ,中篇 写故 事 ,长篇 写命
理 ,揭示本年度 中短篇小说的创作走 运 。 ” 中篇 的魅 力 在 于故 事 。能否 以异
势 和 审美 脉 象 ,并 试 图从 中发 掘 出值 样的方式讲述与众不 同的故事 ,仍 然 得 思 考 的种 种 问题 。鉴 于 中篇 小 说 与
之
一
是 斟 辩 中 篇 小 说 优 劣 的 主要 标 准 。 面 的多 样 开 掘 ,但 故 事 形 态 的 跌 宕 多 姿 和 小 说 主 题 的多 向度 展 开 为 读 者 提
短篇小说文体上 的差异 ,笔者分而论 2 0 1 3年 中篇 小 说 创 作 尽 管 少 有 技 术 层
晓苏小说创作研究述评
晓苏小说创作研究述评内容摘要:当今评论界对晓苏小说创作内容的探讨,推演出了底层与苦难、荒诞与趣味、道德与伦理三大主题,并认定晓苏在艺术追求上表现出以性为载体的故事体例和以俗世为基调的民间精神等审美特征。
关键词:晓苏小说研究述评湖北作家群中以描写“底层荒诞形态”[1]见长的晓苏近年来愈来愈受到评论界的关注。
晓苏1985年开始小说创作,先后出版了富有情趣的反映农村生活的小说集《山里山外人》、《黑灯》、《狗戏》,小说《三个人的故事》、《寡妇和她的女儿》、《耕田人》以清浅的文字、轻松的文调,一反当时文坛庄严深沉的文风,特别是其以油菜坡为文学地缘的底层书写迅速引起了文坛的注意。
晓苏常年躬耕于短篇小说的苑囿,先后在《收获》、《花城》、《作家》、《钟山》、《大家》、《江南》、《十月》、《北京文学》、《上海文学》等大型文学期刊杂志上发表小说四百万字。
2004年,晓苏以《侯己的汇款单》斩获首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跻身于莫言、苏童、陈忠实等名家之列。
小说继承当代湖北作家群苦难现实写作的路线,以关注农村底层弱势群体的平民姿态,以一张汇款单讲述了一个曲折荒诞却又发人深省的故事,小说先后被《小说月报》、《作品与争鸣》转载并刊发评述性文章,晓苏再次名噪一时。
新世纪以来,晓苏的小说写作相比于过去的底层描写和荒诞叙事,更多地倾注了文化观照与人性关怀,其以《金米》《麦芽糖》《花被窝》连续获得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湖北文学奖,后又凭借《乡村车祸》、《矿难者》获得第七届滇池文学奖、第十届金嗓子文学奖,为晓苏在文坛奠定了稳固扎实的地位。
短篇小说相比于长篇小说在写作技巧上对作家的要求更高,更能体现作家的写作功底,但是作为一个作家,如果没有长篇小说面世,作家的系统写作势必会遭受质疑。
晓苏从来都不是一个令读者失望的写作者,上个世纪他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五里铺》仍旧延续以描写底层人的社会沉浮悲喜剧为主题,被评论界誉为“触及到改造‘劣根性’这一世纪主题的‘社会小说’”[2],这无疑在其创作历程中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于瑞典作家扬·塞拉夫(Yoann Segal),他的作品描绘出20世纪初期欧洲人们所面临的社会压力、心理冲突和个人困境。
大部分作品你可以在《现实的梦想家》(The Dreamers)中找到,其中叙述了普鲁士犹太人马尔库斯·贝斯特(Marcus Besser)的故事。
他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男孩,因为无法接受当时社会道德价值观而死于野蛮的街头暴力。
在《房间》(The Room)中,Segal把目光转向普鲁士王国的首都柏林,讲述一个被迫搬进“房间”的犹太孩子的故事。
《搭乘火车》(Taking the Train)记述了一个犹太男孩在1933年德国纳粹占领之前搭乘火车的故事,他的父母把他送到了波兰,以求能够得到安全。
Segal还继续发展了他的普鲁士历史研究,在《聚会》(The Gathering)中,他以一种新的方式描绘出犹太社区在20世纪初期遭受种族压迫的历史事件。
总之,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扬·塞拉夫的作品以20世纪初期欧洲的社会压力、心理冲突和个人困境为主题,讲述了不同犹太人的故事。
2012畅销书排行榜
2012畅销书排行榜2012年是一个充满了文学创作和读者热情的年份。
许多优秀的作家在这一年推出了令人难以忘怀的作品,这些作品成为了2012年的畅销书。
以下是2012年畅销书的排行榜。
1. 《飘》《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
这部小说讲述了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南方社会故事。
小说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扣人心弦的情节吸引了大量的读者。
其主人公斯佳丽·奥哈拉成为了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她的坚强和决心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2. 《穆斯林的葬礼》《穆斯林的葬礼》是英国作家露丝·尼尔根创作的一部小说。
这部小说以幽默和讽刺的手法描述了一个英国孟加拉族家庭的故事。
小说通过对移民、文化冲突和家庭关系的描写,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碰撞和融合。
读者们被小说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情节所吸引。
3. 《失乐园》《失乐园》是美国作家乔恩•佩尔兹纳克的一部畅销小说。
这部小说由两个平行的故事线构成,一部分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另一部分发生在当代。
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家庭的故事,探讨了家庭关系、爱情和梦想的主题。
读者们对小说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和悲喜交织的情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 《人类简史》《人类简史》是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撰写的一本通俗科普书。
这本书通过对人类历史的回顾和研究,探讨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和未来。
尤瓦尔•赫拉利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引发了读者们对人类命运与未来的思考。
5.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台湾作家林奕含创作的一部小说。
这部小说以少女房思琪的视角讲述了她在成长过程中面对的心理困惑和情感纠缠。
小说以精彩的叙事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吸引了大量的读者。
读者们对小说中关于爱情、友情和亲情的描述深有共鸣。
6. 《偷书贼》《偷书贼》是澳大利亚作家马克斯•苏塞克创作的一部小说。
这部小说以二战时期的德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小偷少年利塞尔与一个犹太少女之间的故事。
寻找女人的桃花源——评杨丽达的小说《桃花塘记》
寻找女人的桃花源——评杨丽达的小说《桃花塘记》
刘铁群
【期刊名称】《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20)004
【摘要】中篇小说<桃花塘记>是桂林女作家杨丽达的最新力作.小说中的主人公解花雨和青娥在抵制父权制文化规范,拯救自我的道路上努力前行,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解花雨患了抑郁症,青娥则陷入疯狂.然而,患抑郁症和发疯不仅是解花雨和青娥反抗的结果,也是她们反抗的一种具体方式.小说将叙述的背景设置在桃花塘精神病院并不是为了编织离奇的故事,而是要展示解花I雨和青娥执着的反抗.
【总页数】3页(P82-84)
【作者】刘铁群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桃花源记》以桃命篇论 [J], 郑治国
2.精神家园的不懈寻找——读杨杨小说《飘来飘去的那条金路》 [J], 石健
3.一个寻找女人的女人——彭慧短篇小说述评 [J], 王富仁
4.《桃花源记》中“桃”意象的语言学分析 [J], 李超逸
5.寻找“盛着思想的花盆”——评杨景民中篇小说《渔鼓》、《云游》 [J], 叶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2中国小说排行榜出炉
2012中国小说排行榜出炉1月6日,由中国小说学会评选出的“2012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在石家庄揭晓。
由自全国各地的25位评委最终评选出25部上榜作品,其中长篇小说5部、中篇小说10部和短篇小说10部。
中国小说学会会长,原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雷达提出,受到网络文学的冲击,传统文学需要重新被发现。
雷达说,2012年度的小说创作从整体趋向上,仍然延续着新世纪以来文学创作的良好势头,小说作品生动描写了大转型时代广阔的生活画面,传达出对人的生活状态与存在价值的整体性思考。
广大作家关注转型时代从“上层”到“底层”的生活场景和丰富多彩的命运戏剧,有些作品能进入到对生存和生命意义思索的层面。
相当多的作家,其文化意识明显增强,笔触深入到不被人注意的领域。
特别是中短篇小说,细致入微地表现了高科技和新媒体时代人的思想情感的微妙变化。
对于网络文学的冲击,雷达提出,网络文学门槛低,很有优势,其中不乏优秀作品,更为传统文学提供了大量人才。
雷达说,现在“莫言热”是传统文学被重新发现的表现。
这说明传统文学是微博、电影、电视等新媒体所替代不了的。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助于向世界推广汉语言文化。
中国小说学会副秘书长、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江冰认为,电影《泰囧》票房超过十亿,现在新媒体对文学的影响很大,一些低姿态、低笑点的东西很受现在的80后、90后青年欢迎。
此种类型的文化对于主流化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传统文学在新媒体时代如何转型,是现在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中国小说学会的年度小说排行榜活动自2000年起,已持续进行十三届。
据介绍,今年排行榜的一个亮点,是在上榜作家的构成中,既有一些声名卓著的重要作家,更涌现出了大量尚不为人所关注的实力作家和新锐作家,他们不仅所占比例大,而且排名靠前。
中国小说学会成立于1985年,是一个全国性学术团体,秉承“历史深度、人性内涵、艺术创新”的价值尺度,王蒙、贾平凹、冯骥才等著名作家曾任会长。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作品简介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作品简介莫言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我们对他的作品还很陌生,特地整理了一下,与诸位进行分享,都来看看吧!⏹莫言简介莫言,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
中共党员。
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后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文学硕士。
1976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教员、干事、专业作家。
1997年转业,现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日报》记者,中国作协第六届全委会委员、第七届主席团委员。
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莫言文集》(12卷),影视、话剧剧本多部。
中篇小说《红高粱》获全国中篇小说奖,《丰乳肥臀》获首届《大家》文学奖,《白狗秋千架》获台湾联合文学奖,《酒国》(法文版)获法国儒尔·巴泰庸奖,《檀香刑》获首届鼎钧文学奖、台湾联合报十大好书奖,另获意大利第三十届诺尼诺国际文学奖。
2004年获法兰西文化与艺术骑士勋章,2005年获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主要作品《檀香刑》《生死疲劳》《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透明的红萝卜》《丰乳肥臀-增补版》《藏宝图》《四十一炮》《天堂蒜薹之歌》《拇指铐》《白狗秋千架》《莫言精选集》《莫言作品精选》《酒国》《食草家族》《白棉花》《红树林》《月光斩》《老枪·宝刀》《会唱歌的墙》《司令的女人《良心作证》《锁孔里的房间》《什么气味最美好》《传奇莫言》《莫言散文》《莫言中篇小说选》《莫言王尧对话录》《战友重逢》《蛙》⏹作品评价冯牧文学奖:“莫言以近20年持续不断的旺盛的文学写作,在海内外赢得了广泛声誉。
虽然,他曾一度在创新道路上过犹不及,但他依然是新时期以来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
他创作于80年代中期的‘红高粱’家族系列小说,对于新时期军旅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深刻而积极的影响。
《红高粱》以自由不羁的想象,汪洋恣肆的语言,奇异新颖的感觉,创造出了一个辉煌瑰丽的莫言小说世界。
他用灵性激活历史,重写战争,张扬生命伟力,弘扬民族精神,直接影响了一批同他一样没有战争经历的青年军旅小说家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战争’,使当代战争小说面貌为之一新。
文学批评论文
其文虽短,其味无穷——短篇小说《可怜的维纳斯》赏析白小易的短篇小说《可怜的维纳斯》(见《萌芽》一九八二年第1期),全文虽不足两千字,却写得非常成功,读后回味无穷。
现就这篇小说的主题、人物性格刻画、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色,谈本人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小说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美术学院的学生看中了年轻美貌的小卖店的女售货员,想方设法去接近她,千方百计博取女售货员对他的好感,以至向女售货员求爱。
出于对男方的关心,女售货员只得向他吐露了真情:原来她是一个安着一条假腿的残疾人。
男方得知实情后,由震惊到失望,最后终于离开女售货员而去,小店从此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
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我”(女售货员)来写的,“我”就是这一事件的见证人。
通过“我”所遭遇的不幸,小说揭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主题:怎样才算美?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大学生应当怎样去看待美,应该树立怎样的审美观?怎样才算美,应该怎样对待美?作为一个美术学院的学生,“他”对这个问题是很容易回答的。
“他”知道维纳斯的雕像是美的,“他”甚至可以具体地说出它美在哪里,指出它身上的每一条曲线。
“他”还知道把现实生活中的姑娘的面貌与维纳斯相比较,甚至可以指出它们之间的极细微的差别。
分析得头头是道,讲得天花乱坠。
请听“他”对“我”的一套赞美辞:“你真美,拿维纳斯和你相比,惭愧的只能是维纳斯,而决不是你。
你的眼睛能使维纳斯低下骄傲的头来,你的红晕能让维纳斯那苍白的脸无地自容,你才是生活中的维纳斯……我爱你!”可见“他”并不是不懂得美。
但是,“他”真正懂了没有呢?没有。
他看到了维纳斯的面容美,却没有,但应该看到她是断了胳膊的。
同样,“他”看到了“我”的面容美,却没有也不会想到“我”是一个断了一条腿的残疾人。
“他”所说的、所指的只不过是一种外表的美,而对维纳斯的真正的美学价值,对生活中内蕴的美(心灵的美)却不能发现,更不能理解。
因此,当“我”向“他”说明自己是一个残疾人时,他没有勇气,也不可能有这个勇气说“我爱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短篇小说述评突破与局限尽管人们对当下的短篇小说不大看好,评价不高,但当我粗读了2012年的数百个短篇,又细读了其中的数十篇重点作品,深切感到:它在静水深流式的发展中,在题材的拓展、思想的深化、艺术的精进等方面,确有诸多突破,正在向社会人生的纵深逼近,呈现出一幅更加丰富、成熟的创作景象。
当然,这种突破还是渐进的、潜在的,还形不成一种变革式的态势,固有的社会、思想、方法的局限依然强大。
我曾经说过:中国社会已进入一个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世俗化时代,这是世界潮流。
文学在社会系统中处于边缘状态,是一种自然现象。
尽管社会矛盾复杂尖锐,现实问题层出不穷,但已很难构成那种“革命”式的冲击和改变,像1978年新时期文学的突发只能是历史现象了。
因此,文学要复兴、强大,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从社会民生中吸取资源,充分发挥艺术创新,努力使文学成为人们的文化家园和精神支撑。
2012年令文学界惊喜和振奋的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它标志着中国文学正在走向世界,世界文学不得不接纳和认同中国文学。
它提醒人们:文学依然是崇高的、有力量的。
那段一句话的获奖词:“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不仅包括莫言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檀香刑》《蛙》、中篇小说《红萝卜》《红高粱》等,同时也涵盖莫言众多的短篇小说如《拇指铐》《白狗秋千架》《火烧花篮阁》《木匠和狗》《月光斩》等等。
资深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谢尔·埃斯普马克在回答《南方周末》记者时,盛赞莫言:“短篇小说很有意思。
他说的话让人很有启发。
最近他说,他受到了福克纳这些作家影响,他首先讲到了古老的中国传奇对他的意义,蒲松龄的传奇故事集。
非常有吸引力。
”①莫言的短篇小说绝大多数写的是农村和农民,但他彻底打破了过去乡土小说、农村题材小说的创作模式,把中国古典小说的浪漫笔法、西方现代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以及他自己的哲理思辨和天马行空式的叙事艺术,巧妙而有力地熔为一炉,成为当代中国最富想象和创造力的作家。
他的短篇小说也是一座富矿,值得我们深入发掘、研究和借鉴。
短篇小说从新时期文学到现在,已走过三十多年时间,现在作家们逐渐意识到,那种“小资”型的风花雪月式的题材,那种形式上的花样翻新式的创作,是没有多少前途的。
只有直面深刻变化着的社会生活和形形色色的人生情状,作品才会有价值、有力量,才会受到市场和读者的欢迎。
我们从2012年的短篇小说中,看到了作家们的这种努力和实绩。
其实这种创作思想观念,依然继承的是“五四”文学的启蒙传统。
鲁迅当年在谈到他写短篇小说的动机时,明确地说:“……不过想利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
”“……我仍抱着十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②八十多年过去了,国家、社会、文化已是沧海桑田,文学更是极大地丰富、多样、复杂了,但鲁迅“为社会”、“为人生”的文学主张,依然是小说创作的正道,依然是需要作家坚持和拓展的。
2012年的短篇小说仍是一个“稳产年”。
虽然庸作居多,这已是一种常态,但让人眼前一亮的佳作也不少。
王蒙《山中有历日》、刘庆邦《走投何处》、铁凝《七天》、王祥夫《归来》、尤凤伟《残余时间》、张笑天《瞎活》、叶广芩《唱晚亭》、盛可以《1937年的留声机》、须一瓜《寡妇的舞步》、裘山山《有谁知道我的悲伤》、魏微《胡文青传》、斯继东《你为何心虚》、马悦《飞翔的鸟》等。
这些作品似乎超过了过去年度的艺术质量,带有了更多的经典味道。
当下的短篇小说在内容和写法上有许多突破,但这些突破还是局部的、微小的。
还有多方面的局限束缚、阻碍着它的发展和提升。
我以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文学的出发点问题。
文学“为什么”的问题,本是一个早已解决了的问题,但现在变得迷雾重重。
真正像鲁迅等一代作家那样有着明确的“为社会”“为人生”的创作追求的作家,在今天究竟有多少?而这正是今天的文学、今天的作家的根本差距。
二是文学、具体到短篇小说,思想和艺术视野问题。
如今的社会生活变得异常复杂而阔大,把握和表现它,应当有更为博大精深的思想。
但现在的作家、特别是青年作家,却普遍存在着生活阅历简单、思想视野狭窄的现象。
这就势必导致时下的短篇小说,鲜活、尖新有余,而广度和厚度不够。
三是短篇小说的艺术创新问题。
短篇小说本是最为活跃、最具创新个性的文体。
但现在的作家都在努力回归现实性、本土性,努力迎合读者的阅读需求,淡漠了对艺术形式和手法的探索、创新,像莫言那样广纳精华而后独步天下的作家已经很难看到,这已成为当下短篇小说的一个突出问题。
把握社会生活的深层律动前些年有评论家提出,要重建文学的宏大叙事。
这一问题的出现,反映了作家思想资源的匮乏、艺术视野狭窄的普遍现象。
应该说这一问题近年来有所克服,我们在众多短篇小说中,看到了作家对社会生活和人生状态的深入发掘和把握,看到了短篇小说思想内涵的深化。
但真正具有宏观力度的佳作,大多出之中年和老一代作家。
这里首先论述的是王蒙的《山中有历日》。
王蒙真是文坛上的一棵“常青树”,2012年他撤出古代诸子研究领域,又回到了他钟爱的短篇小说园地。
在这篇二万余字的短篇新作中,作家以农村女孩白杏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展现了北京远郊大杏子峪村,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新世纪初二十多年的历史变迁。
这里从贫困的自然山村变为京城艺人、富人常常休闲度假的世外桃源,又变成城里人娱乐消费的山林乐园,整个山村的环境、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白家那位脑子不识数、性格又懦弱的光棍青年白大梁,因是北京郊区农民,竟吸引了湖南妹子来投奔,但他经历了两次婚姻,遭遇了家道兴衰,始终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主人公白杏艰难而畸形地长大成人,养成了桀骜不驯、胆大善斗、好高骛远的性格。
上大学不成,又闯荡京城,最终回到了小山村,把进入城市的希望寄托在了女儿身上。
在一篇短篇小说中,描述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对一个小山村的深刻影响和巨大改变,塑造了四五位鲜活而丰富的人物形象,揭示了农民后代难以摆脱土地的沉重命运。
显示了一个老作家丰厚的生活积累,开阔的思想视野和强健的艺术笔力。
这样的“大制作”现在是越来越难得了。
王祥夫的《归来》写的也是乡村生活,透过一场郑重、琐细的丧事,表现了民间社会重生厚葬的文化风俗,村民对死者的尊重、怀念,儿女对母亲的哀悼、孝心。
仪式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是通过形式强化一种民间文化观念,培养人们的思想道德信念。
作家还通过吴婆婆的这场葬礼,发掘出了一种温暖动人的人伦亲情。
已故老母亲对儿女无微不至的母爱,兄弟三人的同胞之情、互敬互帮,夫妻之间的夫唱妇随、共度艰难。
把民情风俗、日常生活,写得如此细腻、深广,同样需要一种坚实而阔大的思想和艺术视野。
铁凝的《七天》,是一篇情节奇妙、构思别致的作品。
小保姆布谷回老家喝了被化工厂污染的河水,回到城里七天时间长成了一个巨人,女主人恐慌无策,不得不辞掉她。
通过这一荒诞的情节,揭示了现代化进程中的工业污染,不仅直接损害着底层社会和百姓,同时也危及着上层社会和富人,它的危害是多方面、全社会的,而富人阶层对此却漠然视之。
这是对现代工业科技乃至整个现代社会的尖锐反思。
底层社会已成为中国社会的焦点和重心,因此近年来的底层叙事就形成了一个经久不衰的潮流。
在2012年的短篇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众多表现底层社会和民众的优秀作品,且在思想内涵上都有所深化。
刘庆邦是底层文学的代表性作家,现在他把笔触集中到了城市底层人物身上,如寄居的老人、打工的保姆。
《走投何处》写一位跟着儿子在京城带孙子的老母亲的人生遭遇,她把人生的乐趣和希望全部寄托在了小孙子身上,但后来孙子不要她带了,寄居的房子也没有了,她面临着精神和生存的双重绝境。
小说写得真实朴素、令人动容。
80后回族女作家马金莲写的是乡村底层社会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在她的《夜空》《河边》《难肠》等小说中,她写残疾男人的农家生活,写寡妇女人的生存与爱情,写孤寡老人的悲凉晚年,揭示了普通民众常常遭遇的悲剧命运,展示了他们特别是农家女人坚韧的生存意志以及她们向真向善的人格操守。
艰难的世事中蕴涵着温暖,悲苦的人生里点染着乐趣,繁重的劳作中洋溢着诗意。
作品视角巧妙独特,叙事语言绵密拙朴,真正把底层社会的情状神韵和盘托出了。
青年作家王保忠近年来致力于系列小说《甘家洼风景》的营造,他的《老瓜棚》《忍冬果》写留守乡村的少妇,情感的残缺、爱情的错乱以及家庭的危机,揭橥了衰落的乡村社会看不见的精神创伤。
此外,还有姜贻斌《事故》、季栋梁《泼烦》、姚鄂梅《狡猾的父亲》、千夫长《白马路线》等,均在底层文学的思想和艺术上,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底层文学作品中,有一种由来已久的自然主义倾向,热衷于渲染底层苦难、突出贫富差距、官民矛盾,使创作停留在生活的表面现象上。
如朱和风《城管来了》,用夸张、漫画手法描写变态小贩同城管人员的尖锐斗争,其实并不能带给读者应有的思想启迪和艺术感染。
底层社会是一个相对自足、稳固的生存世界,有艰难、有悲剧,但也有温暖、有喜剧。
如宗利华《黄金叶》,写小山村黄烟基地几位男女青年种烟、打叶、烤烟的劳动场面,写他们聊天、吃饭、交往的日常情景,呈现出了一种劳动之美、青春之美、爱情之美。
是我们久违了的乡村记忆和图画。
如韩振远《炭河》,写父亲、儿子、老师等在涨水的黄河中捞炭的情景,既有趣、又惊险,更让人振奋。
壮阔的自然与激越的劳动,与人们之间浓浓的亲情乡情,构成了一个淳朴、大美的乡村世界。
如钟二毛的《回家种田》,城市虽好,但不是久恋之地,18岁的乡村少年尝够了打工的艰辛,终于决意“回到大瑶山,我的月拢沙。
跟禾苗做伴,与稻田为伍”。
要在乡村寻找一种自由的劳动,自尊的人格。
在这些作品中,底层文学显示了一种新的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
切入官场的精神生活空间官场和官员生活,不仅是长篇小说的热门题材,也是短篇小说的“用武之地”。
长篇小说着力的是官场的政治风云和人际纠葛,短篇小说侧重的是官场的环境氛围和官员的精神心理,都找到了各自的表现重心。
2012年的短篇小说,官场题材依然很多,且有不少优秀作品。
表现当下官场的波谲云诡、黑暗腐败,已成为官场小说创作的一种主要倾向。
老作家张笑天近年来连续创作了多篇官场题材短篇小说,写到了省市级官场,故事精彩、都有一个新奇完整的情节,写法精到、有着娴熟的艺术表现功力,因此颇受读者喜欢。
新作《瞎活》通过写一次文物大师的古董鉴定,撩开了高层领导的贪腐内幕。
市委书记刘念纯煞费苦心请“我”父亲鉴定市长俞中金收藏的元青花大瓷罐,一方面想保住能干而务实但已被双轨了的俞中金,另一方面更担心把自己更严重的“雅贿”问题也牵扯出来。
而父亲的此番鉴定,既想坚守学术良心,又想报市委书记昔日的关照之恩和对“我”计划提拔的双份恩情,经受着学术良知和人情利害的痛苦煎熬、考验,最终做出了违心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