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的蜕壳与生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变态蜕壳、生长蜕壳、生殖蜕壳:河蟹一生大约要经过变态蜕壳(皮)、生长蜕壳和生殖蜕壳三个阶段。变态蜕壳发生在蚤状幼体和大眼幼体阶段,此阶段每蜕一次壳身体外形发生一次变化。生长蜕壳是指第一期仔蟹至整个生长发育阶段的蜕壳。生殖蜕壳是指2龄河蟹完成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蜕壳,即蜕壳后进入成熟阶段,也称成熟蜕壳,有人称其为青春期蜕壳。
变
态
变态:蜕壳后使身体外型或部分形态发生变化称之为变态。
(1)幼体变态与成体变态:河蟹的变态主要集中在幼体期间,刚孵化出的幼体称之为蚤状幼体,这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幼体完全没有蟹的外形而像水蚤故得名。蚤状幼体随着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分为5期。5期蚤状幼体蜕皮后,外形又发生了变化,尤其是1对复眼较大且露出体外,故名大眼幼体。大眼幼体蜕皮一次变态为像略似蟹形状的小蟹,称为第一期仔蟹。在此之后的生长阶段也存在着变态,只是不像幼体阶段那样显著。例如仔蟹阶段,通过不断蜕壳才逐渐变态为真正的蟹的体形。还有蟹种阶段,雌、雄腹脐要经过不断蜕壳才发育变态为成熟形状。河蟹个体生长到100克左右甚至更大,要进行生命中最后一次蜕壳(生殖蜕壳),经过这次蜕壳后,腹脐才发展成成熟的形状,雌蟹的腹脐才变态发育为真正的“团脐”,雄蟹的腹脐为“尖脐”。
一、河蟹蚤状幼体经过5期蜕皮蜕变为大眼幼体,大眼幼体经一次蜕皮蜕变为1期幼蟹;
二、河蟹在性腺发育到一定程度进入生殖前的生殖蜕壳,即一生中最后一次蜕壳。
蜕
壳
过
程
河蟹的蜕壳是指其发育到仔蟹阶段后蜕掉旧壳,而仔蟹之前的蚤状幼体和大眼幼体阶段称之为蜕皮,这是根据幼体阶段的壳不坚硬而产生的习惯说法。 从蜕壳前的准备阶段开始,经过蜕壳,直到准备下次蜕壳的过程为一个周期。
仔蟹、蟹种和成蟹蜕壳是往往离开原来的栖息隐藏场所,选择比较安静而可以隐藏的地方进行。通常潜伏在盛长水草的浅水里,不久在头胸甲与腹部交界处产生裂缝,并在口部两侧的侧线的侧线处也出现裂缝。 蜕壳时,头胸甲逐渐向上耸起,裂缝越来越大。束缚在旧壳里的新体逐渐显露壳外。由于腹部向后退缩,两侧肢体不断摆动,并向中间收缩,使末对步足先获自由,继而腹部退出,唯有螯足因关节粗细悬殊而蜕出难度较大,故最后蜕出。河蟹在蜕去旧壳的同时,它的内部器官如胃、鳃、后肠及三角膜等也都一一蜕去几丁质的旧皮,甚至胃内的三块齿板和梳状骨也要更新。其中鳃的蜕皮是伴随胸足的蜕壳而一起进行的。鳃的旧皮蜕出后,新体的头胸甲再封闭鳃腔。此外,蟹体上的刚毛均随旧壳一起蜕去,新毛由新体长出,与旧毛无关。 蜕壳后,皱折在旧壳里的新体舒张开来,体形随之增大。新蟹颜色黛黑,身体柔软,螯足绒毛粉红,习惯称之为“软壳蟹”。 因此河蟹在蜕壳的进程中和刚蜕壳不久,尚无御敌能力,是生命中的危险时刻。
河蟹的蜕壳与生长
蜕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壳
次
数
河蟹蜕壳是脱去坚硬的外骨骼,使身体的体积和重量得以增加。蜕壳既是身体外部形态的变化(主要指幼体),也是内部错综复杂的生理活动,既是一次节律性生长,又是一场生理上的大变动。究竟河蟹一生蜕壳多少次,目前尚无统一说法,有人认为17次,也有人认为19次,还有人说是28~32次。
究竟有多少次,目前有两点已统一:
河蟹蜕壳所需时间,随个体大小而有所不同,个体越小蜕壳越快。通常一次顺利蜕壳约需15~30分钟,有时甚至3~5分钟就可蜕去旧壳。如果蜕壳过程发生故障,蜕壳时间就会延长,甚至因不遂而死亡。蜕壳并不限于在水中进行。
幼体的蜕皮,起初是体液浓度的增加,接着组织与皮壳分离,蜕壳时,幼体的头胸部及附肢先蜕出皮壳,继而腹部蜕出来。刚蜕皮的幼体,由于身体柔软,组织大量吸收水分,体形显著增大,活动能力很弱,一昼夜之久,才能运动。
增
长
量
河蟹每蜕壳一次后体积和体重就得到增加,即蜕壳与生长有着密切关系。河蟹蜕壳一次,头胸甲长可增加1/4~1/6,幼小的个体甚至可增加1/2,但老熟的、活力不大的或缺乏营养的个体生长就慢,蜕壳后只增加5%~10%。 头胸甲增长,体重必然随之增加。
河蟹平均体重与体长的关系为:
平均体重(克)=0.6*头胸甲长(厘米)
国外有人将蟹类蜕壳周期分为A、B、C、D4个阶段。A阶段是每一个蜕壳后,蟹不进食,这个阶段时间较短,约占整个过程的2%;B阶段为新壳钙化变硬期,也不摄食,时间约占整个蜕壳过程的8%;C阶段外壳已经变硬,但早期仍在钙化中, 这个阶段蟹恢复进食,其时间约占整个蜕壳过程的71%;D阶段是为下次蜕壳作准备的时间,出现钙的重新吸收,并分泌外层新壳。本期后期进食中断,开始大量摄取水分,其时间为整个过程的10%。
变
态
变态:蜕壳后使身体外型或部分形态发生变化称之为变态。
(1)幼体变态与成体变态:河蟹的变态主要集中在幼体期间,刚孵化出的幼体称之为蚤状幼体,这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幼体完全没有蟹的外形而像水蚤故得名。蚤状幼体随着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分为5期。5期蚤状幼体蜕皮后,外形又发生了变化,尤其是1对复眼较大且露出体外,故名大眼幼体。大眼幼体蜕皮一次变态为像略似蟹形状的小蟹,称为第一期仔蟹。在此之后的生长阶段也存在着变态,只是不像幼体阶段那样显著。例如仔蟹阶段,通过不断蜕壳才逐渐变态为真正的蟹的体形。还有蟹种阶段,雌、雄腹脐要经过不断蜕壳才发育变态为成熟形状。河蟹个体生长到100克左右甚至更大,要进行生命中最后一次蜕壳(生殖蜕壳),经过这次蜕壳后,腹脐才发展成成熟的形状,雌蟹的腹脐才变态发育为真正的“团脐”,雄蟹的腹脐为“尖脐”。
一、河蟹蚤状幼体经过5期蜕皮蜕变为大眼幼体,大眼幼体经一次蜕皮蜕变为1期幼蟹;
二、河蟹在性腺发育到一定程度进入生殖前的生殖蜕壳,即一生中最后一次蜕壳。
蜕
壳
过
程
河蟹的蜕壳是指其发育到仔蟹阶段后蜕掉旧壳,而仔蟹之前的蚤状幼体和大眼幼体阶段称之为蜕皮,这是根据幼体阶段的壳不坚硬而产生的习惯说法。 从蜕壳前的准备阶段开始,经过蜕壳,直到准备下次蜕壳的过程为一个周期。
仔蟹、蟹种和成蟹蜕壳是往往离开原来的栖息隐藏场所,选择比较安静而可以隐藏的地方进行。通常潜伏在盛长水草的浅水里,不久在头胸甲与腹部交界处产生裂缝,并在口部两侧的侧线的侧线处也出现裂缝。 蜕壳时,头胸甲逐渐向上耸起,裂缝越来越大。束缚在旧壳里的新体逐渐显露壳外。由于腹部向后退缩,两侧肢体不断摆动,并向中间收缩,使末对步足先获自由,继而腹部退出,唯有螯足因关节粗细悬殊而蜕出难度较大,故最后蜕出。河蟹在蜕去旧壳的同时,它的内部器官如胃、鳃、后肠及三角膜等也都一一蜕去几丁质的旧皮,甚至胃内的三块齿板和梳状骨也要更新。其中鳃的蜕皮是伴随胸足的蜕壳而一起进行的。鳃的旧皮蜕出后,新体的头胸甲再封闭鳃腔。此外,蟹体上的刚毛均随旧壳一起蜕去,新毛由新体长出,与旧毛无关。 蜕壳后,皱折在旧壳里的新体舒张开来,体形随之增大。新蟹颜色黛黑,身体柔软,螯足绒毛粉红,习惯称之为“软壳蟹”。 因此河蟹在蜕壳的进程中和刚蜕壳不久,尚无御敌能力,是生命中的危险时刻。
河蟹的蜕壳与生长
蜕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壳
次
数
河蟹蜕壳是脱去坚硬的外骨骼,使身体的体积和重量得以增加。蜕壳既是身体外部形态的变化(主要指幼体),也是内部错综复杂的生理活动,既是一次节律性生长,又是一场生理上的大变动。究竟河蟹一生蜕壳多少次,目前尚无统一说法,有人认为17次,也有人认为19次,还有人说是28~32次。
究竟有多少次,目前有两点已统一:
河蟹蜕壳所需时间,随个体大小而有所不同,个体越小蜕壳越快。通常一次顺利蜕壳约需15~30分钟,有时甚至3~5分钟就可蜕去旧壳。如果蜕壳过程发生故障,蜕壳时间就会延长,甚至因不遂而死亡。蜕壳并不限于在水中进行。
幼体的蜕皮,起初是体液浓度的增加,接着组织与皮壳分离,蜕壳时,幼体的头胸部及附肢先蜕出皮壳,继而腹部蜕出来。刚蜕皮的幼体,由于身体柔软,组织大量吸收水分,体形显著增大,活动能力很弱,一昼夜之久,才能运动。
增
长
量
河蟹每蜕壳一次后体积和体重就得到增加,即蜕壳与生长有着密切关系。河蟹蜕壳一次,头胸甲长可增加1/4~1/6,幼小的个体甚至可增加1/2,但老熟的、活力不大的或缺乏营养的个体生长就慢,蜕壳后只增加5%~10%。 头胸甲增长,体重必然随之增加。
河蟹平均体重与体长的关系为:
平均体重(克)=0.6*头胸甲长(厘米)
国外有人将蟹类蜕壳周期分为A、B、C、D4个阶段。A阶段是每一个蜕壳后,蟹不进食,这个阶段时间较短,约占整个过程的2%;B阶段为新壳钙化变硬期,也不摄食,时间约占整个蜕壳过程的8%;C阶段外壳已经变硬,但早期仍在钙化中, 这个阶段蟹恢复进食,其时间约占整个蜕壳过程的71%;D阶段是为下次蜕壳作准备的时间,出现钙的重新吸收,并分泌外层新壳。本期后期进食中断,开始大量摄取水分,其时间为整个过程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