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图

天气图
天气图

天气图--填有各地同时间的气象观测记录、能反映一定区域天气情况的特制地图。主要有地面天气图和高空天气图(等压面图)两种。天气图能显示各种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是分析判断天气变化、制作天气预报的基本工具。此外,有关的热力学图表、剖面图、变量图、单站图等辅助图表,有时也统称为天气图。

简史

1820年,德国H.W。布兰德斯将过去各地的气压和风的同时间观测记录填入地图,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1851年,英国人格莱会在英国皇家博览会上展出第一张利用电报收集各地气象资料而绘制的地面天气图,是近代地面天气图的先驱。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建立高空观测网之后,才有高空天气图。

范围和时次

按天气图图面范围的大小,有全球天气图、半球天气图、洲际天气图、国家范围的天气图和区域天气图等。天气图上的气象观测记录,由世界各地的气象站用接近相同的仪器和统一的规范,在相同时间观测后迅速集中而得。地面天气图每天绘制4次,分别用北京时间02时、08时、14时、20时(即世界时18时、00时、06时、12时)的观测资料;高空天气图一天绘制两次,用北京时间08时、20时(即世界时00时和12时)的观测资料。

分类

天气图一般分为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和辅助图三类。若按其性质分类,可分为:①实况分析图。按实际观测记录绘制的天气图。②预报图。根据天气分析或数值天气预报的结果绘制的未来24、48、72小时的天气形势预报图或天气分布预报图。③历史天气图。根据实况分析图印刷出版的一种历史资料。

此外,根据需要有时还绘制不同时段(如旬、月、年)某气象要素平均值分布情况的平均图、对平均值的差值分布情况的距平图等。

地面天气图也称地面图。用于分析某大范围地区某时的地面天气系统和大气状况的图。在此图某气象站的相应位置上,用数值或符号填写该站某时刻的。气象要素观测记录。所填的气象要素有:气温,露点,风向和风速,海平面气压和3小时气压倾向,能见度,总云量和低云量,高云、中云和低云的云状,低云高,现时天气和过去6小时内的天气,过去6小时降水量,特殊天气现象(如雷暴、大风、冰雹)等。根据各站的气压值线等压线,分析出高、低气压系统的分布;根据温度、露点、天气分布,分析并确定各类锋的位置。这种天气图综合表示了某一时刻地面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和雷暴、降水、雾、大风和冰雹等天气所在的位置及其影响的范围。

高空天气图也称高空等压面图或高空图。用于分析高空天气系统和大气状况的图。某一等压面的高空图填有各探空站或测风站在该等压面上的位势高度、温度、温度露点差、风向风速等观测记录。根据有关要素的数值分析等高线、等温线并标注各类天气系统。等压面图上的等高线表示某一时刻该等压面在空间的分布,反映高空低压槽、高压脊、切断低压和阻塞高压等天气系统的位置和影响的范围。

低压槽简称槽,它是在同高度上,气压低于毗邻三面而高于另一面的区域,在等压面(或等高面)图上等高线(或等压线)呈近似平行的V形,A形的低压槽又称倒槽。在低压槽中,等压线或等高线的气旋性曲率最大的各点联线即为该槽的槽线。槽线将低压槽分为两部分,低压槽前进方向的一侧为“槽前”,另一侧为“槽后”。一般,槽前有上升气流,多

云雨天气;槽后有下沉气流,多晴好天气。高压脊简称脊,它是在海拔相同的平面上,气压高于毗邻三面而低于另一面的区域,在等压面(或等高面)图上等高线(或等压线)呈近似平行的n形。在高压脊中,等压线或等高线的反气旋性曲率最大的各点联线即为脊线。等温线表示该等压面上的冷空气分布,它们同等高线配合,表征天气系统的动力和热力性质。有时在图上还绘有等风速线或等比湿线、等温度露点差线等,反映急流和湿度的空间分布。常用的有850百帕、700百帕、500百帕、300百帕、200百帕和100百帕等压面图,它们的平均海拔高度分别约为1500米、3000米、5500米、9000米、12000米和16000米。还有一种高空图称为厚度图,用于分析某两等压面间气层的厚度。这种厚度反映该气层平均温度的高低,气层厚的地区大气较暖,反之较冷(见大气运动的平衡状态)。常用的有1000百帕到500百帕的厚度图。这种厚度图常叠加在500百帕或700百帕等压面图上,用以表示500百帕或700百帕图上的温度分布。

辅助图有热力学图表、剖面图、变量图等。

①热力学图。根据干空气绝热方程和湿空气绝热方程制作的图表,也称绝热图表。这种图上一般印有等压线(纵坐标)、等温线(横坐标)、干绝热线(等位温线)、湿绝热线(等相当位温线)和等饱和比湿线。将某站各高度的压、温、湿记录填在图上,可分析气象站上空大气稳定度状况或计算表征大气温、湿特性的各种物理量。

②剖面图。是用于分析气象要素在铅直方向的分布和大气的动力、热力结构的图。图上填有各标准等压面和特性层的气温、湿度和风向风速的记录,绘有等风速线。等温线、等位温线、锋区上、下界等。它分为空间剖面图和时间剖面图两种。前者用多站同时的探空资料,表示某时刻役某方向的铅直剖面上大气的物理特性;后者用单站连续多次的探空资料,表示共一时段内该站上空大气状况随时间的演变情况。

③变量图。又称趋势图,可反映某气象要素过去12小时或24小时变化的分布状况。常用的有变压(高)图和变温图。较强的大范围气象要素变量区,对该要素未来的变化趋势有一定的预示性。

④单站图。有用极坐标绘制的单站高空风图,它可以表示测站附近的高空风的铅直切变强度等动力状况和各层冷、暖平流的热力状态;也有地面或高空某些要素随时间变化和偏离正常情况的曲线图等。

地面天气图填图模式

气象中心把同一时间各个气象站的天气电报汇集后,要按统一的格式填绘一种特殊地图上(称为天气图的底图),各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就填在自己的地理位置附近。填好的图就反映了同一时间的各地的气象实况。气象台根据它再分析出地面的气压分布等图形供预告人员综合考虑其它工具,作出天气预报。根据天气预报的不同需要,填绘的天气图地域范围也不同,如全球,北半球,亚洲,中国,新疆和其临域等。

下面是每个气象站的气象电报在天气图上的填图模式,它规定了在天气图上以该气象站地理位置为中心的1.0-1.5厘米见方的实际面积里进行填绘。本模式

也指明了天气要素所在的相对位置。即把天气报告电码变成直观的数字或代表符号供使用。

T2

T24

T x T x或

T n T n

或T g T g

C H P24 P24

TT C M PPPP (或P0P0P0P0)

WW VV

PPPa

T d T d C L

N h

h

W1W2

RRR

R24R24R24R24

S p S p S p S p

上图中圆圈表示气象站点位置。其内的N表示地面天气报告电码中的“总云量”,又如WW表示“现在天气现象”,其它依次可从“GD-01Ⅲ”中查到(见该条目)。仅有dd f f即“风向风速”特作说明如下。它以站圈为中心用矢线表示。下图表示东风(电码是90),4秒/米(电码是04)。

下面是一个实例。其电码为:AAXX 04061 54511 11674 81404 10255 20057 40019 57022 60211 78098 879××333××05353

其含义是:北京(区号54,站号511),某年某月4日06时(指世界时,北京时是14时),地面天气报告。用仪器观测风速,以米/秒为单位;能见度24千米;总云量10成;风向140度(即东南风),风速4米/秒;气温为26o C;露点温度5.7o C;海平面气压1001.9百帕;过去三小时气压下降2.2百帕;过

去6小时降水量21毫米;现在天气现象,小的阵雨;过去天气现象,雷雨,阵雨;低云状C L 是9;低云量,9成;低云高1000米;24小时变压为-3百帕;24小时变温为-3o C 。

按填图模式填绘的该实例结果请见“填图模式的实例”

(20世纪90年代,原由人工完成的填图工作已改由计算机进行。它在气象中心完成分析后,通过通讯网络,把整张天气图传到各使用单位。张小炎稿,张学文修订,2004,12,10)

在这里风速的单位为Knot (哩/小时),其换算关系为:

1 Knot = 1.15 英里/小时

1 Knot = 1.9 公里/小时

表示无风。

表示东风,风速每小时 18 公里。(每枝完整风羽代表每小时18公里的风速,半支即为每小时9公里。)

表示西风,风速每小时 90 公里。(每枝三角风羽(又称风三角)代表每小时90公里的风速。)

强风(每小时 41-62 公里)或以上用红色绘画。

最新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章第4课《记录天气变化》教案1

最新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章第4课《记录天气变化》教案1 活动目标: 1、关注春天天气变化,感受风、云、雨、气温等天气现象及其变化,了解天气与人们生活 的关系。 2、通过观察天气和温度计,学习做简单的气象记录和统计。 3、能大胆的参与讨论、设计天气图标,对天气记录感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在活动室创设气象角,提供一只大体温计,指导幼儿每日在入园、餐前、离园前等不同时段(8;00时、11:00、16:00)观察温度计,由幼儿轮流观察向大家汇报天气的温度。 物质准备:(1)天气预报的视频。(2)一只大体温计、每组一只小的温度计、记录本和气象记录表、笔。 活动指导: 1、引导幼儿观看天气预报,了解常见的天气状况。 ★播放天气预报的视频,引导幼儿观看。 ★观看后提问: (1)这是什么电视节目?这位阿姨在干什么?每个城市的天气状况一样吗?你知道有什么不同的天气状况? (2)我们为什么要看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 2、师幼共同讨论,确定天气记录表的内容。 ★引导幼儿提出在幼儿园进行天气记录。 引导语:天气预报对我们有很多的帮助,可在幼儿园怎样进行天气预报呢?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小小气象员。 ★引导幼儿讨论确定记录天气的内容,如日期、天气状况、气温及记录人等。 引导语:我们要记录天气,可记录哪些内容呢? ★教师一边和幼儿讨论天气记录的内容,一边在黑板上把相应的内容画在表格里。 ★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在天气记录表中所记录的内容与位置。 引导语:小朋友一起讨论制定了天气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要记录哪些内容?在哪里记录? 3、师幼一起讨论记录天气的方法。 ★引导幼儿讨论各种了解天气状况的途径:(观察天气、听天气预报) ★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记录天气的方法。 讨论:用什么样的图标表示各种不同的天气状况呢? 幼儿分组讨论后用绘画的形式分工设计,并分别画在卡纸上。 ★集中分享交流。 引导语:请你们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都是用什么图标来表示不同天气的。晴天用的是什么图标? 依次请每组幼儿介绍,并将每组幼儿的图标贴在黑板上。 ★师幼共同根据幼儿的选择,确定一种表示晴天(阴天、雨天、下雪天)的图标。 讨论(1)在这么多晴天的图标中,你认为哪种图标最合适?为什么?(2)那阴天、雨天、下雪天的图标哪种最合适? 4、幼儿分组记录天气。 ★幼儿分别用图表记录今天的天气并进行交流。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天气》单元知识点

三天气 一、我们关心天气 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不同的天气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2.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这些情况是可以观测和记录的。 3.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4.天气状况总在不停地变化着,有时变化非常迅速,有时候变化比较缓慢。 5.了解天气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利用感官和一些工具进行观测、了解并记录天气变化的信息。 6.科学家利用工具观测天气、发现规律,告诉我们天气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做出天气预报告诉我们天气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7.制作天气日历是我们长时间坚持观察记录天气的好方式。 8.天气日历中我们一般要注明日期、天气现象等重要信息;要坚持每天观察,真实记录。 二、认识气温计 1.太阳是地球获取热量的最主要来源。 2.温度是观察和记录的重要内容,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3.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气温计,也叫寒暑表;

测量体温的温度计叫体温计,测量水温的温度计叫水温计;它们的结构功能是有区别的,都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4.天气冷热每个人的感受常常不一样,我们可以用气温计准确测量。测量周围空气的温度,可以知道我们所在区域的气温。 5.气温计上有液泡、液柱、刻度、单位符号等信息。 6.除了常用温度计,根据不同的需求,人们还会使用到双金属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 7.使用温度计前要注意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使用时要将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读数时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被测物体接触,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测量气温 1.要知道气温是多少,或者了解一天中气温是怎么变化的,需要我们利用气温计进行测量。 2.在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要将气温计悬挂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空气中,让气温计保持干燥,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让视线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选择一天中的五个时间点测量气温,将测量数据绘制成柱状图,更加方便我们了解一天中的气温变化。 4.天气预报通常会报一天24小时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一天中的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2 到3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5.只有严格按照气温计使用的方法进行测量,测得的气温数据才科学。 6.气象站里气温的测量是在百叶箱里进行的。通常百叶箱的垂直距地高

9、天气图分析

第九部分天气图分析(周长青) 基本天气图分析;辅助天气图分析;锋面分析;温压图(T-LogP)分析和应用 第一章基本天气图分析 一、了解不同投影底图的用途 兰伯特(Lambert)正形圆锥投影:适用于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图,如欧亚高空图和地面图都采用这种投影。 极射赤面投影:高纬度地区比较真实,一般用作北半球天气图和极地天气图。 墨卡托(Mercator)主要适用于作赤道或低纬地区的天气图底图。 二、熟悉地面、高空天气图填图符号的气象意义 以下是陆地测站(左)和船舶测站(右)填写格式 N 总云量,CH、CM和CL分别代表高、中、低云云状,以表2.1.2的符号表示。Nh代表低云量,图上填的为电码。电码和云量的关系见表2.1.3。“×”为不明或缺、错报,低云量和总云量相同时不填。h代表低云云高,以数字表示,以米为单位填写。TTT和TdTdTd :分别代表气温和露点。WW:现在天气现象。 VV :水平能见度。PPPP:海平面气压,以数字表示,以hPa为单位。填写后三位数字,最后一位为小数。如“035”,代表气压为1003.5hPa;“995”,代表气压为999.5hPa。PPP代表过去3小时气压变量。a :3小时气压倾向。“+”表示过去3小时气压升高,“—”过去3小时气压下降。“×”表示不明。W1W2:过去天气现象,定时绘图天气观测报告前6小时内出现的天气现象,补充定时绘图天气观测报告观测前3小时出现的天气现象。W1W2表示两种天气现象。RRR:6小时降水量“T”表示微量。Dd:风向。以矢杆表示,矢杆方向指向站圈,标示风的来向。静风时不填任何符号,在CH上面填有d时表示风向不明,后面的数字为风速ff 代表风速。以矢羽表示,矢羽一长划表示4m/s,一短划表示2m/s,一三角旗表示20 m/s,风速不明时,填“×”。 选填项目的符号及意义:P24P24 代表24小时气压变量。 云状符号:

第四章 天气图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天气图的一般知识 天气图底图投影方式:天气图底图是用来填写各测站气象观测资料而特制的空白地图。常用的天气图底图有:南、北半球天气图、中纬度区域天气图、热带低纬地区天气图等。制作底图的投影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兰勃特投影 兰勃特投影法又称等角正割圆锥投影。将地球体的30?和60?纬圈与圆锥面相割,经纬线及地形投影到圆锥形的图纸上,展开后经线呈放射形直线,纬线是同心圆弧。这种图最适宜作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图底图。我国、日本等国的天气图底图均采用这种投影。 2.极地平面投影 用这种投影法制成的底图,其经线为一组由极地向赤道发出的放射形直线,纬线为一组围绕极地的同心圆。这种投影适宜作北(南)半球天气图底图。 3.墨卡托投影 用一圆筒套在地球体上,地球赤道表面与圆柱面相切(或相割),光源放在地球中心进行投影。把圆筒展开便制成一张图,其经、纬线都为平行直线。由于低纬地区用这种投影与实况较为接近,而在高纬地区投影面积放大倍数太大。所以这种图主要适用于作赤道或低纬地区的天气图。 天气图的种类和图时: 1.天气图的种类 天气分布是三维空间的,为了比较全面地揭示天气状况,在气象分析和预报中,通常绘制三种类型的天气图,即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和辅助图。天气图的制作过程依次为观测、编报发送、收报、填图、分析。 地面天气图是根据地面观测资料绘制的,它是一种综合性天气图,是天气分析和预报中最基本的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就是等压面上的形势图,它是根据高空观测资料绘制的。辅助图是配合地面天气图和高空等压面图而使用的特定图。 2.天气图的图时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规定,通常地面天气图每天制作4次,分别在世界时00时、06时、12时、18时,即北京时08时、14时、20时、次日02时。此外,中间还有4次补充观测时间,所以实际上每隔3 h就有一地面天气图产生。高空天气图一天制作两次,世界时00时、12时,即北京时08时和20时。 第二节地面天气图 地面天气图的填绘:各地同一时刻观测的地面资料,传递到各大气象通信中心,然后再由通信中心向各地气象台传播。气象台接收到各地气象观测报文之后,要按照国际规定的统一格式,把收到的电码译成数字或符号填入天气图底图。由于观测资料的来源不同,又分为陆地测站填图格式和船舶测站填图格式。 1.陆地测站填图格式(图4-2-1)

怎样分析日本气象传真图

怎样分析日本气象传真图 天气图是在一张特制的底图上填有各地同一时刻的气象观测记录,能够反映一定区域内的天气情况的图。它是用来观察、监视和研究天气系统发生、发展演变和移动等情况的重要工具。气象台或气象站经常绘制的天气图有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及各种辅助图。船舶利用气象传真机,可接收到各种天气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制定的《气象传真天气图分析》海船船员适任评估大纲的要求和船上实际工作需要,本篇主要介绍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及各种辅助图的基础知识。目前气象传真广播的覆盖范围几乎遍及全世界海洋。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过传真广播,发布气象报告和天气预报,发送各种天气图、气候图和海况图,为船舶提供气象服务。船上装有气象传真接收机就可以方便而可靠地获得航行海区有关国家发布的气象、海况等传真资料,可以了解更多、更大范围的天气演变过程,掌握航行海区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海洋气象情况,这对保证船舶航行安全、合理选择航线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气象传真广播台概况 气象传真台在欧洲、北美、太平洋地区分布较多,在印度洋、南半球分布较少,发送距离一般3000公里,如图1.1所示。 图1.1 世界主要气象传真广播台 图1.1中数字代号说明: 1.北京(中国),2.东京(日本),3.桑莱呷(菲律宾),4.关岛(美国),5.珍珠港、火奴鲁鲁(美国),6.旧金山(美国),7.埃德蒙顿(加拿大),8.弗罗比欧(加拿大),9.哈利法克斯(加拿大),10.布伦特伍德(美国),11.诺福克(美国),12.布拉克内尔(英国),13.巴黎(法国), 14.奥芬巴赫(德国),15.奥斯陆(挪威),16.诺尔彻干(瑞典), 17.罗马(意大利),18.罗塔(西班牙),19.布拉格(捷克斯洛伐克),20.莫斯科(俄罗斯),21.安卡拉(土耳其),22.埃皮斯科比(塞浦路斯),23.开罗(埃及),24.内罗毕(肯尼亚),25.达喀尔(塞内加尔), 26.比勒陀利亚(南非),27.新德里(印度),28.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29.新西伯利亚(俄罗斯),30.伯力(俄罗斯),31.曼谷(泰国), 32.达尔文(澳大利亚),33.堪培拉(澳大利亚),34.里约热内卢(巴西),35.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

记录天气变化教学设计.

记录天气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使用温度计和自制简易风向仪、雨量器等对天气进行一个星期的观测,采集有关数据,尝试用表格、图形等不同方式整理加工分析数据,并能分析数据做也合理的解释。 2、热爱自然,关注天气变化,愿意进行测量、记录天气和分析测量数据等科学活动,形成认真细致、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3、学习记录天气的方法: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体会到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形成关心天气变化、坚持听天气预报的习惯。 内容设计 在前两个主题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观察和测量当天的天气情况。本课将引领学生从持续观测记录一周的天气入手,进一步探寻天气变化的规律,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由两个活动构成。 1、记录一周的天气。在学生学会测量天气的方法之后,练习使用自制的测量仪器观测、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在得到充足的数据之后,练习绘制温度变化曲线图,根据曲线的曲折变化分析描述一周的天气变化,主要是温度变化,找出温度变化的规律,尝试着预测下周的天气变化趋势。 2、了解天气预报制作过程。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教学准备 活动(1)教师准备——有关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音像和图文资料:各种测量工具。 学生准备——天气观察记录卡、自制的各种测量工具。 活动(2)天气预报的图片、录像及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最近感冒的人很多,这是为什么?

是的,天气变化很明显,忽冷忽热,很容易使我们的身体遭受侵袭,上一周的天气是怎样的,可以和大家说说吗? 板书:记录天气变化。 学习新课: 一、交流一周的天气变化。 1、各小组内交流。 选派一名代表,汇报一周来的天气变化。 2、学画曲线图 谈话:当我们想了解一段时期的天气变化时,数据是一个可依据的条件,但是,还有一种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观察出它的变化。 (1)、出示曲线图 讲:横坐标、纵坐标 (2)、出示体重图。 1)调查本小组成员体重 2)画出作标图 3)出示各自的气温记录,各自画出曲线图 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小班科学教案:天气变化

幼儿教育:________ 小班科学教案:天气变化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5 页

小班科学教案:天气变化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天气的变化,对每天的天气感兴趣。 2、知道晴天、雨天、阴天等天气,学习使用相应的图像来表示。 3、初步了解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尝试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述天气状况。 【活动重点】让幼儿知道晴天、雨天、阴天等天气,学习使用相应的图像来表示。 【活动难点】让幼儿学习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述天气状况。 【活动准备】电视机、天气图像标志(阴、晴、雨),一张阴天的图片、油画棒、作画纸 【活动过程】 一、了解天气的变化,知道晴天,雨天,阴天,并会选用合适的图像表示。 1、师:“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有太阳的是什么天气?”“老师这里有四个表示天气的标志,你觉得用哪个表示晴天比较合适?请你来帮我找一找晴天的标志。 “噢,原来晴天可以用太阳来表示。” “那你还知道有什么天气?”(雨天,下雨。。。)那(雨天。。。)是什么样子的?请你来帮我找一找表示雨天的标志。 “噢,原来雨天可以用雨点来表示。” (出示阴天的图片),小朋友们看,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天气既没有太阳,又没有下雨,天气阴阴的,那你觉得这样的天气是什么天气? 第 2 页共 5 页

“噢,原来阴天可以用乌云来表示。” 教师小结:原来,当我们看到太阳就知道是××,看到雨点就知道是××,看到乌云就知道是××。(教师手拿标志,进行小结) 2、游戏:学说“今天的天气是×天。”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吧,老师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图像标志都藏起来了,当我拿出一个天气的图像标志时,请你们用一句好听的话“今天的天气是×天”来表示”。 教师先后出示天气图像标志,先请个别幼儿回答,然后再集体回答。当孩子没有说完整时,教师进行补充,要求孩子说完整。 二、当小小气象预报员,制作天气图像标志。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天气变化,有晴天,雨天,阴天,还有刮风、下雪等等,那你们是通过什么来了解每天的天气变化的?” “对了,我们可以通过看电视,看报纸,听广播,上网等很多方法来知道每天的天气变化。” 2、“看,这是什么?(出示电视机)今天,我请小朋友自己来记录天气,当一回气象预报员,预报天气。”“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提示幼儿可以看看外面的天气)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记录呢?(出示太阳的标志),对,晴天可以用太阳来表示。那就请小朋友在纸上把今天的天气记录下来吧!” 3、幼儿制作当天的天气图像标志。 4、师:“我们的气象预报员已经把今天的天气记录下来了,老师也把今天的天气给记录下来了,我也想当一回气象预报员,(教师示范预报天气并用上句子“今天的天气是×天”)现在,哪个气象预报员愿 第 3 页共 5 页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天气变化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天气变化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天气的变化,对每天的天气感兴趣。 2、知道晴天、雨天、阴天等天气,学习使用相应的图像来表示。 3、初步了解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尝试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述天气状况。 【活动重点】让幼儿知道晴天、雨天、阴天等天气,学习使用相应的图像来表示。 【活动难点】让幼儿学习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述天气状况。 【活动准备】电视机、天气图像标志,一张阴天的图片、油画棒、作画纸 【活动过程】 一、了解天气的变化,知道晴天,雨天,阴天,并会选用合适的图像表示。 1、师:“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有太阳的是什么天气?”“老师这里有四个表示天气的标志,你觉得用哪个表示晴天比较合适?请你来帮我找一找晴天的标志。 “噢,原来晴天可以用太阳来表示。” “那你还知道有什么天气?”那是什么样子的?请你来

帮我找一找表示雨天的标志。 “噢,原来雨天可以用雨点来表示。” ,小朋友们看,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天气既没有太阳,又没有下雨,天气阴阴的,那你觉得这样的天气是什么天气? “噢,原来阴天可以用乌云来表示。” 教师小结:原来,当我们看到太阳就知道是××,看到雨点就知道是××,看到乌云就知道是××。 2、游戏:学说“今天的天气是×天。”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吧,老师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图像标志都藏起来了,当我拿出一个天气的图像标志时,请你们用一句好听的话“今天的天气是×天”来表示”。 教师先后出示天气图像标志,先请个别幼儿回答,然后再集体回答。当孩子没有说完整时,教师进行补充,要求孩子说完整。 二、当小小气象预报员,制作天气图像标志。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天气变化,有晴天,雨天,阴天,还有刮风、下雪等等,那你们是通过什么来了解每天的天气变化的?” “对了,我们可以通过看电视,看报纸,听广播,上网等很多方法来知道每天的天气变化。” 2、“看,这是什么?今天,我请小朋友自己来记录天气,当一回气象预报员,预报天气。”“今天的天气怎么样?那我

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天气预报就是对未来时期内天气变化的预先估计和预告。 “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天气预报的难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在不断提高,人们根据天气预报,可以适时安排生产和生活,使气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减少气象灾害的损失。 天气预报是根据大气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对某一地区未来的天气作出分析和预测,这是大气科学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重要手段,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对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趋利避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有极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天气预报的时限分:1—2天为短期天气预报,3—15天为中期天气预报,月、季为长期天气预报,1—6小时之内则为短临预报(临近预报)天气预报的主要方法,目前有天气学方法以天气图为主,配合气象卫星云图、雷达等资料,数值天气预报以计算机为工具,通过解流体力学,热力学,动力气象学组成的预报方程,来制作天气预报;统计预报,以概率论数理统计为手段作天气预报。以上各种有时互相配合、综合应用,并广泛采用计算机作为工具。 天气图 是指填有各地同一时间气象要素的特制地图。在天气图底图上,填有各城市、测站的位置以及主要的河流、湖泊、山脉等地理标志。气象科技人员,根据天气分析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主要的天气系统,天气现象的分布特征和相互的关系。是目前气象部门分析和预报天气的一种重要工具。天气图分地面天气图及高空天气图主要层次如850百帕、700百帕、500百帕、300百帕、200百帕等天气图,同一时刻上、下层次配合,可了解天气系统的三度空间结构,根据需要可选用不同范围的天气图,在我国通常用欧亚范围的天气图,有时也用北半球范围,或低纬度(30°N ─30°S)图或某一省,地区范围的小图作辅助分析用。

三年级科学上册 记录天气变化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记录天气变化 教学目标 1.能使用温度计和自制简易风向仪、雨量器等对天气进行一个星期的观测,采集有关数据,尝试用表格、图形等不同方式整理加工分析数据,并能分析数据做也合理的解释。 2.热爱自然,关注天气变化,愿意进行测量、记录天气和分析测量数据等科学活动,形成认真细致、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3.学习记录天气的方法: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体会到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形成关心天气变化、坚持听天气预报的习惯。 内容设计 在前两个主题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观察和测量当天的天气情况。本课将引领学生从持续观测记录一周的天气入手,进一步探寻天气变化的规律,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由两个活动构成。1.记录一周的天气。在学生学会测量天气的方法之后,练习使用自制的测量仪器观测、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在得到充足的数据之后,练习绘制温度变化曲线图,根据曲线的曲折变化分析描述一周的天气变化,主要是温度变化,找出温度变化的规律,尝试着预测下周的天气变化趋势。 2.了解天气预报制作过程。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教学准备 活动(1)教师准备——有关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音像和图文资料:各种测量工具。 学生准备——天气观察记录卡、自制的各种测量工具。 活动(2)天气预报的图片、录像及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最近感冒的人很多,这是为什么? 是的,天气变化很明显,忽冷忽热,很容易使我们的身体遭受侵袭,上一周的天气是怎样的,可以和大家说说吗? 板书:记录天气变化。 学习新课: 一、交流一周的天气变化。 1.各小组内交流。 选派一名代表,汇报一周来的天气变化。 2.学画曲线图 谈话:当我们想了解一段时期的天气变化时,数据是一个可依据的条件,但是,还有一种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观察出它的变化。 (1)出示曲线图 讲:横坐标、纵坐标 (2)出示体重图。 1)调查本小组成员体重 2)画出作标图 3)出示各自的气温记录,各自画出曲线图 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参考Word)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 分析高度:925hpa 分析项目技术要求分析方式分析目的分析符号 风低空 急流 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 12 m/s时,沿12m/s以上大风区 的几何中心分析低空急流轴,并 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 判断低层的辐合区;综合湿度 分析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综合 其它层的风场分析判断垂直 风切变条件 灰色 显著 流线 当风速未达到低空急流的标准, 但有风速明显比周围大的最大风 带出现,且位于干湿气流区之间, 或者位于切变线、靠近急流轴的 位置时,分析显著流线,并在流 线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 低空急流和辐合区的辅助分 析 灰色 切变 线 (辐 合 线) 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向切变时, 沿风的交角最大(风向改变最大) 的位置分析切变线。当风场具有 明显的风速辐合时,沿最大风速 的前端分析辐合线。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辐合区 灰色 温度等温 度线 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温 线,如-2℃,0℃,2℃等。 在客观分 析基础上 进行人工 订正 确定温度脊 红色 温度 中心 分别标注暖、冷中心。 在客观分 析基础上 进行人工 订正 确定温度脊 暖中心N, 红色,冷中 心L,蓝色 温度 脊 从暖中心出发,沿等温度线曲率 最大处分析温度脊。 人工分析 判断低层增暖引起的不稳定; 综合低空急流及其显著流线 分析判断暖平流 红色 湿度等露 点温 度 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露 点温度线,如10℃,12℃,14℃ 等。 在客观分 析基础上 进行人工 订正 确定干线和湿区 绿色 等比 湿线 4-9月每隔2 g/kg分析等比湿线; 其它月每隔 1 g/kg分析等比湿 线。 在客观分 析基础上 进行人工 订正 确定干线和湿区 绿色 干线 (露 点 锋) 当相邻两站的露点温度相差 10℃以上时,沿湿度梯度最大处 分析干线(露点锋)。 人工分析 判断水平干湿分布不均匀引 起的大气不稳定。当有显著流 线自干线(露点锋)的干区一 侧吹向湿区时,强对流天气易 发生 灰色 等温 度露 点差 线 以1 ℃为基准,每隔2 ℃分析等 温度露点差线,如1 ℃,3 ℃,5 ℃ 在客观分 析基础上 进行人工 订正 确定湿舌 绿色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记录天气变化》教案1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记录天气变化》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使用温度计和自制简易风向仪、雨量器等对天气进行一个星期的观测,采集有关数据,尝试用表格、图形等不同方式整理加工分析数据,并能分析数据做也合理的解释。 2.热爱自然,关注天气变化,愿意进行测量、记录天气和分析测量数据等科学活动,形成认真细致、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3.学习记录天气的方法: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体会到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形成关心天气变化、坚持听天气预报的习惯。 内容设计 在前两个主题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观察和测量当天的天气情况。本课将引领学生从持续观测记录一周的天气入手,进一步探寻天气变化的规律,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由两个活动构成。 1.记录一周的天气。在学生学会测量天气的方法之后,练习使用自制的测量仪器观测、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在得到充足的数据之后,练习绘制温度变化曲线图,根据曲线的曲折变化分析描述一周的天气变化,主要是温度变化,找出温度变化的规律,尝试着预测下周的天气变化趋势。 2.了解天气预报制作过程。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教学准备 活动(1)教师准备——有关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音像和图文资料:各种测量工具。 学生准备——天气观察记录卡、自制的各种测量工具。 活动(2)天气预报的图片、录像及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最近感冒的人很多,这是为什么? 是的,天气变化很明显,忽冷忽热,很容易使我们的身体遭受侵袭,上一周的天气是怎样的,可以和大家说说吗? 板书:记录天气变化。 学习新课: 一、交流一周的天气变化。 1.各小组内交流。 选派一名代表,汇报一周来的天气变化。 2.学画曲线图 谈话:当我们想了解一段时期的天气变化时,数据是一个可依据的条件,但是,还有一种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观察出它的变化。 (1)出示曲线图 讲:横坐标、纵坐标 (2)出示体重图。 1)调查本小组成员体重 2)画出作标图 3)出示各自的气温记录,各自画出曲线图 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1 / 1

天气变化观察日记

天气变化观察日记 篇一:美丽的云 抬头仰望天空,美丽的云在空中飘动,会使我的心情像云一样轻松。 天空中的云,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如果你一不留神,它就会变成另一朵云,让你找 不到它,它在慢慢移动,有时会像一条龙,有时会像张着大嘴的鳄鱼,有时会像一辆你从 未见过的豪华的汽车… 看!离我最近的那朵云,它好象是一位美丽的天使,她正在看我,仿佛是在邀请我去 做客;再看,遥远的天边的云,更是形状不同,每一个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特点,天边的云 颜色很浅,就像是所有的云都汇集到了那里,铺成一片。有一朵云,很像一座白色的宫殿,在宫殿的四周,有许多小岛围绕着,它仿佛向我铺开一张地毯,好象想让我走过去的样子。 晚上的火烧云,甚是美丽,它和白天的云彩不同。但人们都期望它出现在傍晚。因为 民间有一句谚语“早烧阴,晚烧晴。”它的意思是早晨的时候有火烧云就意味着这一天是 阴天,如果在晚上出现火烧云就意味着明天是晴天,所以人们很期望它出现在傍晚。 我曾经仔细观察过火烧云的形态,它是橘红色的,这深深的颜色几乎渲染了半边天, 非常美丽。再仔细看它,它的颜色由浅黄色变成了橘红色,和天空的颜色合为一体,就像 是美术里的水彩画一样美丽。 当天漆黑的时候,天空完全变成了黑色,看不到一朵云彩,只能看到无数个小星星在 眨着眼睛。明亮的月亮挂在天空,为行人照明了前进的道路。 云,美丽的云,洁白的云,姿态万千,从天的这边飘到天的那边。 不久以前,有一位学者告诉我:“如果有人抬头全神贯注的看着天空,那这个人一定 很寂寞,只有他抬头看天空中的云,那么他所有的烦恼都会消失的无影无踪。”我坚信这 句话,每当我寂寞的时候,我都会抬头向天空望一下,真的如学者所说,我的所有烦恼都 消失了。 抬头仰望天空,云在动,会使我的心情随着云一起飘动…… 篇二:连雪观察天气的日记一 其实这个时候,田野里的油菜花,家中的水仙花和山坡上的茶花正在喷芳吐香。瞧! 田野中的油菜花泛起阵阵金色的浪花;家中的水仙花婀娜多姿,娇小动人;山坡的茶花犹如 守护着大地的白雪公主,穿着绿色的裙子在寒风中跳舞,它们就是春的使者。 上周开始我们学习天气单元。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 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这要求我们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研究,并像气象学家那样观察、记录、分析各种天气现象。涉及到气温、风向、观察云的形

最新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

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 1、冷色调灰白的云层,无可预料地遮住了九天之外那七色的彩虹,颤抖着下雨来。 2、六月的天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天色忽然变得黑暗了,天空平地生出一片铁青色的云,接着激起一片震天动地的雷声,仿佛要把那座大山炸碎。 3、墨色的浓云挤压着天空,掩去了刚刚的满眼猩红,沉沉的仿佛要坠下来,压抑得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悄悄的。淡漠的风凌厉地地穿梭着,将人的惊呼抛在身后。柔弱的小花小草早已战栗地折服于地。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4、天灰蒙蒙的,十分得冷,小草低下了头,树枝弯弯曲曲,抬起头,发现乌云密布,没想到雨竟已静悄悄地下了起来。 5、天色十分昏黑,片片乌云仿佛要压下来一样,黑压压的。还不时有震耳欲聋的雷声和刺眼的闪电,给人一种恐怖的感觉。 6、天上的乌云在舞蹈,早已按耐不住将被释放的心情,地上的人们迎来的是天色变暗,阴沉压抑,阴天,总有种失落的感觉,心情也随之下沉,阴天,是人们静静思考的好时机,阴天,总是预示着要下雨;不一会儿,雨就从天而降,打破了这种沉闷。 7、头顶上的苍穹,泛着灰蓝色的光,凄凄切切地照耀在雪地上,把那仅有的几根枯草,也埋进了白茫茫的海里。 8、突然,天空中飘来一片片乌乌云,遮住了天空,几道闪电划空而过,接着,就听到了今年的第一声响雷,哗哗哗,雨下起来了,淅淅沥沥的细雨,远看朦朦胧胧,树木,房子似被轻烟笼罩着,雨点打在遮阳棚上咚咚直响,雨点打在玻璃窗上叭叭直响,雨点落在地上溅起一朵朵水花。 9、外面刮起了大风,吹的树枝乱摆,地上的灰尘乱飞,让人睁不开眼睛。 10、乌云密布,阴沉,黑乎乎,电闪雷鸣。 11、喜欢这样的天气,小小的雨,刚刚好不用打伞,就这样,像雾又像雨,凉凉的,配上阴阴的天气、阵阵的凉风,很舒服,让人清醒。 12、下雨前,晴空万里的天空突然变成了一块大黑幕,把整个天空都遮住了,就连最耀眼的太阳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天空的云越来越低,眼看就要下雨了,路上的行人及时躲避,只剩我一个人孤独的走在街头上,只好赶快躲到屋檐下去避雨,希望雨能赶快停住。

《收听天气预报》教案示例1

收听天气预报·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的 1.了解天气预报及其意义,了解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图的组成,掌握识读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图的基本方法。 2.通过学生识读卫星云图和天气图、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技术了解和预知天气现象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明确学习地理的目的。在学习卫星云图时,还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以及它技术先进的事实,使学生为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而自豪。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识读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图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指导自学法和练习法。 教具某日中央电视台播放天气预报的录相片或当地人民广播电台天气预报的录音;投影片(天气符号表和城市天气预报图)。 讲授提纲 一、天气预报的用途和内容 二、怎样看卫星云图 1.什么是卫星云图 2.卫星云图的识读 三、简易天气图 1.天气图中常用的符号 2.简易天气图的识读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播放录相(或录音)]让学生看天气预报的录相(或听录音)。 [提问]大家经常看(或听)天气预报吗?你为什要看(或听)天气预报呢?(从天气预报中可以知道未来天气的变化,我们就可以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带雨具等等。)

[教师讲解]除了同学所说的以外,由于天气变化,我响着生产、交通等很多部门的活动,所以天气预报对于几乎所有的人都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有关天气预报的知识,并且掌握正确收看(或收听)天气预报的方法。 学习新教材 第一节收听天气预报[板书] 一、天气预报的用途和内容[板书] [教师归纳]天气预报有利于人们安排生活、工作和生产活动。 [提问]通常在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中都看到有哪几类气象图?(卫星云图、天气形势图、城市天气预报图等等) [教师讲解]通常气象台就是通过对卫星云图的分析,做出天气形势的预测,才能准确地预报出我国各主要城市的天气状况。由于时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只重点学习观看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预报图的方法。 二、怎样看卫星云图[板书] 1.什么是卫星云图[板书] [读课文]教师指定学生朗读课文27页“卫星云图”一节课文的第一段,并观察“气象卫星和地面接收”示意图。 [教师讲解]现在中央电视台播的卫星云图,是我国自行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回来的图象。这是一项非常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在世界上只有为数很少的几个国家才能做到。 [观察图片]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封底“卫星云图照片”,让学生读出照片中都有哪些内容。(日期和时间、地球、经纬网、我国的国界和海岸线、长江和黄河、城市、云层及其运动方向标、陆地和海洋) [提问]卫星云图和上述内容都各有什么作用?(云层表示各地区上空云量的分布,其他内容表示地区的位置。) [教师讲解]卫星云图的主要内容就是云。在看云图时首先要根据经纬网、海陆界线等等内容弄清方位,再看云层的分布和范围大小、云层的厚薄以及它的运动方向。根据对云层情况的了解,就可以全面地知道,在卫星发射图象的时候我国各地的天气状况。 [练习]看“卫星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卫星云图表示的是什么时间的天气状况?(1990年5月31日14点30分) (2)图中的主要云区在哪里?大致呈怎样的方向延伸?向哪个方向移动?(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地区,大致为西南—东北方向延伸,向东移动。)

变化的天气

变化的天气 【教学内容分析】 “学习科学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由此可见,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孩子们学习的场所,就是孩子们活生生的教科书。如,天气现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这是绝大多数学生已有的认识。新课标要求知识的切入点从学生已经的经验出发,设计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做科学”(即“科学探究”活动)来学习科学,理解科学。虽然天气变化时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学生对天气变化的了解仍缺乏主动的关注和接受,很少有意识地去关注天气、研究天气、确定接收每天的天气信息。但是他们对风云的变幻莫测,对闪电雷鸣等现象或多或少存在好奇心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好奇心就促使学生对天气问题引起兴趣了。本单元的学习活动,就是要求学生能够主动观察天气,形成天气的意识,成为一个合极(格)的“小小气象员。如此说来,学生只有保持一种较浓厚的好奇心,才能进而发展对身边常见事物的探究欲望,培养其观察与擅于探究的能力。 本节课是由常见的天气、天气与生活、天气与动物三个活动组成。是学生学习天气单元的起始课。在本单元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描述、实验、记录等方法开展了对天气中最基本要素的气温、降水、风、云等天气现象的研究活动,认识天气的多样性、天气与我们的关系、天气预报等多方面的知识。本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探讨天气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为后面的知识教学做铺垫。 【教学目的和能力要求】 (一)过程和方法: 1、能够交流讨论关于天气的信息,用丰富的语言描述天气。 2、能够收集各种关于天气的资料,能够设计富有个性的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3、能够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数据中隐藏的规律。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 3、能够在自己的生活周围收集和天气有关的资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唤起关注天气的意识。意识到天气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从而关注天气的变化。 2、愿意欣赏美丽的天气,愿意像气象工作者那样观察研究天气。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描述、交流、表达各种天气现象的特征。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各种天气资料的图片,生物预告天气的谚语和图片,相关表格。学生角色表演的简单道具。 学生准备: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准备参加活动时交流。重点收集天气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方面的相关资料。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章第4课《记录天气变化》教案1

《天气记录》 活动目标: 1、关注春天天气变化,感受风、云、雨、气温等天气现象及其变化,了解天气与人们生 活的关系。 2、通过观察天气和温度计,学习做简单的气象记录和统计。 3、能大胆的参与讨论、设计天气图标,对天气记录感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在活动室创设气象角,提供一只大体温计,指导幼儿每日在入园、餐前、离园前等不同时段(8;00时、11:00、16:00)观察温度计,由幼儿轮流观察向大家汇报天气的温度。 物质准备:(1)天气预报的视频。(2)一只大体温计、每组一只小的温度计、记录本和气象记录表、笔。 活动指导: 1、引导幼儿观看天气预报,了解常见的天气状况。 ★播放天气预报的视频,引导幼儿观看。 ★观看后提问: (1)这是什么电视节目?这位阿姨在干什么?每个城市的天气状况一样吗?你知道有什么不同的天气状况? (2)我们为什么要看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 2、师幼共同讨论,确定天气记录表的内容。 ★引导幼儿提出在幼儿园进行天气记录。 引导语:天气预报对我们有很多的帮助,可在幼儿园怎样进行天气预报呢?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小小气象员。 ★引导幼儿讨论确定记录天气的内容,如日期、天气状况、气温及记录人等。 引导语:我们要记录天气,可记录哪些内容呢? ★教师一边和幼儿讨论天气记录的内容,一边在黑板上把相应的内容画在表格里。 ★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在天气记录表中所记录的内容与位置。 引导语:小朋友一起讨论制定了天气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要记录哪些内容?在哪里记录? 3、师幼一起讨论记录天气的方法。 ★引导幼儿讨论各种了解天气状况的途径:(观察天气、听天气预报) ★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记录天气的方法。 讨论:用什么样的图标表示各种不同的天气状况呢? 幼儿分组讨论后用绘画的形式分工设计,并分别画在卡纸上。 ★集中分享交流。 引导语:请你们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都是用什么图标来表示不同天气的。晴天用的是什么图标? 依次请每组幼儿介绍,并将每组幼儿的图标贴在黑板上。 ★师幼共同根据幼儿的选择,确定一种表示晴天(阴天、雨天、下雪天)的图标。 讨论(1)在这么多晴天的图标中,你认为哪种图标最合适?为什么?(2)那阴天、雨天、下雪天的图标哪种最合适? 4、幼儿分组记录天气。 ★幼儿分别用图表记录今天的天气并进行交流。 引导语:想不想把今天的天气记录下来?请小朋友用自己设计的图标来记录今天的天

2019-2020年三年级下册《记录天气变化》word教案1

2019-2020年三年级下册《记录天气变化》word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使用温度计和自制简易风向仪、雨量器等对天气进行一个星期的观测,采集有关数据,尝试用表格、图形等不同方式整理加工分析数据,并能分析数据做也合理的解释。 2.热爱自然,关注天气变化,愿意进行测量、记录天气和分析测量数据等科学活动,形成认真细致、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3.学习记录天气的方法: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体会到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形成关心天气变化、坚持听天气预报的习惯。 内容设计 在前两个主题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观察和测量当天的天气情况。本课将引领学生从持续观测记录一周的天气入手,进一步探寻天气变化的规律,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由两个活动构成。 1.记录一周的天气。在学生学会测量天气的方法之后,练习使用自制的测量仪器观测、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在得到充足的数据之后,练习绘制温度变化曲线图,根据曲线的曲折变化分析描述一周的天气变化,主要是温度变化,找出温度变化的规律,尝试着预测下周的天气变化趋势。 2.了解天气预报制作过程。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教学准备 活动(1)教师准备——有关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音像和图文资料:各种测量工具。 学生准备——天气观察记录卡、自制的各种测量工具。 活动(2)天气预报的图片、录像及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最近感冒的人很多,这是为什么? 是的,天气变化很明显,忽冷忽热,很容易使我们的身体遭受侵袭,上一周的天气是怎样的,可以和大家说说吗? 板书:记录天气变化。 学习新课: 一、交流一周的天气变化。 1.各小组内交流。 选派一名代表,汇报一周来的天气变化。 2.学画曲线图 谈话:当我们想了解一段时期的天气变化时,数据是一个可依据的条件,但是,还有一种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观察出它的变化。 (1)出示曲线图 讲:横坐标、纵坐标 (2)出示体重图。 1)调查本小组成员体重 2)画出作标图 3)出示各自的气温记录,各自画出曲线图 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附送:

2019年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天气 知识点 复习提纲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班级 ?姓名学号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回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祥;不同的天气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2.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这些情况是可以观测和记录的。 3.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4.天气状况总在不停地变化着有时变化非常迅速有时候变化比较缓慢。 5.了解天气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利用感官和一些工具进行观测、了解并记录天气变化的信息。 6.制作天气日历是我们长时间坚持观察记录天气的好方式。 7.天气日历中我们一-般要注明日期、天气现象等重要信息;要坚持每天观察,真实记录。 第二课:认识气温计 1.太阳是地球获取热量的最主要来源。 2.温度是观察和记录的重要内容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3.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气温计,也叫寒暑表;测量体温的温度计叫体温计,测量水温的温度计叫水温让;它们的结构功能是有区别的,都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4.天气冷热每个人的感受常常不一一样,我们可以用气温计准确测量。测量周围空气的温度,可以知道我们所在区域的气温。 5.气温计上有液泡、液柱、刻度、单位符号等信息。 6.除了常用温度计,根据不同的需求,人们还会使用到双金属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 7.使用温度计前要注意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使用时要将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读数时要待温度计的示数不再,上升和下降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被测物体接触;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持平。 8.最早的温度计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